CN217593250U - 一种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93250U
CN217593250U CN202221486848.6U CN202221486848U CN217593250U CN 217593250 U CN217593250 U CN 217593250U CN 202221486848 U CN202221486848 U CN 202221486848U CN 217593250 U CN217593250 U CN 217593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positioning hole
bed plate
rod
lif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868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刚华
何民瀚
何明青
刘凌
陈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aoh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aoh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aoh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aoh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868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93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93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93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病床的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包括:下床架、与下床架的一端铰接的上床架、沿上床架的头部只尾部依次设置的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对应第一床板设置的第一升降机构和对应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设置的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依次铰接,第二床板设置在上床架上,第二升降机构可调整其与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的连接部位,实现特氏位和三段床板的升降。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驱动机构控制电动病床实现特氏位和三段床面的升降,使得电动病床的结构简单化,同时降低对患者的电辐射。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销售能实现特氏位、三段床面升降两种功能的电动病床包括下床架、与下床架的一端铰接的上床架、沿上床架的头部至尾部依次设置的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和三个升降机构,第一床板的靠近第二床板的一端与上床架铰接,第一床板的底部设有一升降机构,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依次铰接,第二床板与上床架固定连接,其余两升降机构分别安装在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的下方,用于实现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的升降。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的运动可使得电动病床实现特氏位和三段床面的升降。
因此现有市面上能实现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两种功能的电动病床具有结构复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病床的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通过一个驱动机构控制电动病床实现特氏位和三段床面的升降,使得电动病床的结构简单化,同时降低对患者的电辐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包括:下床架、与下床架的一端铰接的上床架、沿上床架的头部只尾部依次设置的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对应第一床板设置的第一升降机构和对应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设置的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依次铰接,第二床板固定设置在上床架上;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
第一固定杆,安装在所述下床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床板的底部;
第二固定杆,安装在所述上床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中部设有第一定位孔;
伸缩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铰接;
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三床板的底部铰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方后与所述伸缩机构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接件上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处设有第二定位孔;
第三固定杆,安装在所述下床架上,并位于所述第四床板下方;
支撑定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三固定杆的顶部,所述支撑定位件上设有第三定位孔;
驱动杆,一端与所述第四床板的底部铰接,其铰接处位于所述第四床板远离第三床板的一端,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定位件铰接;
连接杆,其中部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设有第四定位孔,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
连杆,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定位孔和第一定位孔并可延伸至第二定位孔内;
辅助连杆,设置在所述连杆上,并与所述第三定位孔相对应;
其中,当所述连杆安装在第四定位孔和第一定位孔内时,所述辅助连杆位于所述第三定位孔内;当所述连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定位孔和第一定位孔并延伸至第二定位孔内时,所述辅助连杆与所述第三定位孔脱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第四定位孔和伸缩机构设置在电动病床沿其宽度方向的中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进一步包括:
两伸缩杆,其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两端铰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两端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床板远离所述第二床板的底部相对侧均设有连接板,两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辅助连接杆,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辅助连接杆铰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定位件包括:
两支撑柱,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两端;
横杆,固定连接在两所述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三定位孔设置在所述横杆的中部。
可选地,所述驱动杆具有两根,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连杆的一端设有手柄。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三固定杆、连接杆均采用型材制成。
可选地,所述伸缩机构为电动伸缩杆、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辅助连杆和连杆的位置实现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实现电动病床特氏位和三段床面的调整,使得病床的整体结构简化,同时降低驱动机构对患者造成的电辐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的特氏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的三段床面升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的立体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下床架;2、上床架;3、第一床板;4、第二床板;5、第三床板;6、第四床板;7、第一升降机构;8、第二升降机构;81、第一固定杆;82、第二固定杆;821、第一定位孔;83、伸缩机构;84、连接件;841、第二定位孔;85、第三固定杆;86、支撑定位件;861、第三定位孔;862、支撑柱;863、横杆;87、驱动杆;88、连接杆;881、第四定位孔;89、连杆;891、辅助连杆;892、手柄;9、伸缩杆;10、连接板;110、辅助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包括:下床架1、与下床架1的一端铰接的上床架2、沿上床架2的头部只尾部依次设置的第一床板3、第二床板4、第三床板5和第四床板6、对应第一床板3设置的第一升降机构7和对应第三床板5和第四床板6设置的第二升降机构8。第二床板4、第三床板5和第四床板6依次铰接,第二床板4固定设置在上床架2上。
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床板3的一端与上床架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放置在上床架2上,第一床板3和上床架2的铰接点靠近第二床板4,设置在上床架2上的第一升降机构7带动第一床板3沿铰接点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第一床板3升起形成靠背。
在需要将电动病床调整为特氏位或三段床面升起的时候,第二升降机构8根据需要调整其带动升降的床板即可。当床板调整为特氏位时,上床架2和下床架1绕其铰接处旋转一定角度,使得床头的部位低于床尾部位。
更具体的是: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升降机构8包括:第一固定杆81、第二固定杆82、连接件84、伸缩机构83、第三固定杆85、支撑定位件86、驱动杆87、连接杆88、连杆89和辅助连杆891。
第一固定杆81固定安装下床架1上后,位于所述第二床板4的底部。第二固定杆82固定安装在上床架2上后,位于所述第三床板5和第四床板6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杆82的中部设有第一定位孔821。连接件8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床板5的底部铰接,所述连接件84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杆82的下方后与所述伸缩机构8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接件84上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821处设有第二定位孔841。第三固定杆85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床架1上,并位于所述第四床板6下方。支撑定位件86安装在所述第三固定杆85的顶部,所述支撑定位件86上设有第三定位孔861。驱动杆87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床板6的底部铰接,其铰接处位于所述第四床板6远离第三床板5的一端,所述驱动杆87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定位件86铰接。连接杆88的中部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821设有第四定位孔881,所述驱动杆87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88铰接。连杆89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定位孔881和第一定位孔821并可延伸至第二定位孔841内。辅助连杆891设置在所述连杆89上,并与所述第三定位孔861相对应。
当所述连杆89安装在第四定位孔881和第一定位孔821内时,所述辅助连杆891位于所述第三定位孔861内,此时电动病床为三段床板升起的状态。当所述连杆89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定位孔881和第一定位孔821并延伸至第二定位孔841内时,所述辅助连杆891与所述第三定位孔861脱离,此时电动病床为特氏位状态,使得床头部位的高度低于床尾部位的高度。
通过连杆89和辅助连杆891与第一定位孔821、第二定位孔841、第三定位孔861和第四定位孔881的配合,实现一个伸缩机构83控制电动病床实现特氏位或第三段床面升降的功能。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使得在调整过程中受力更加均匀,所述第一定位孔821、第二定位孔841、第三定位孔861、第四定位孔881和伸缩机构83设置在电动病床沿其宽度方向的中部。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为了避免力集中在伸缩机构83上,在第一固定杆81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两伸缩杆9,两伸缩杆9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82铰接。当伸缩机构83在运动过程中,两伸缩杆9随着伸缩机构83运动,对第三床板5实现支撑。两伸缩杆9还可以解决免因第三床板5的两端受力不均匀导致侧翻的问题。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方便安装连接件84,在第三床板5远离所述第二床板4的底部相对侧均设有连接板10,两所述连接板10之间设有辅助连接杆110,所述连接件84的一端与所述辅助连接杆110铰接。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方便支撑定位件86承载更多的床板重量,所述支撑定位件86包括:两支撑柱862和设置两支撑柱862之间的横杆863;两支撑柱86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固定杆85的两端;横杆863固定连接在两所述支撑柱862之间,所述第三定位孔861设置在所述横杆863的中部。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去驱动杆87带动第四床板6运动,驱动杆87具有两根,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杆88的两端。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方便调节连杆89的位置,在连杆89的一端设有手柄892。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加工成本,所述第一固定杆81、第二固定杆82、第三固定杆85、连接杆88均采用型材制成。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伸缩机构83带动床板运动,伸缩机构83为电动伸缩杆9、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包括:下床架、与下床架的一端铰接的上床架、沿上床架的头部只尾部依次设置的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对应第一床板设置的第一升降机构和对应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设置的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依次铰接,第二床板固定设置在上床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
第一固定杆,安装在所述下床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床板的底部;
第二固定杆,安装在所述上床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中部设有第一定位孔;
伸缩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铰接;
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三床板的底部铰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方后与所述伸缩机构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接件上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处设有第二定位孔;
第三固定杆,安装在所述下床架上,并位于所述第四床板下方;
支撑定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三固定杆的顶部,所述支撑定位件上设有第三定位孔;
驱动杆,一端与所述第四床板的底部铰接,其铰接处位于所述第四床板远离第三床板的一端,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定位件铰接;
连接杆,其中部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设有第四定位孔,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
连杆,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定位孔和第一定位孔并可延伸至第二定位孔内;
辅助连杆,设置在所述连杆上,并与所述第三定位孔相对应;
其中,当所述连杆安装在第四定位孔和第一定位孔内时,所述辅助连杆位于所述第三定位孔内;当所述连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定位孔和第一定位孔并延伸至第二定位孔内时,所述辅助连杆与所述第三定位孔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三定位孔、第四定位孔和伸缩机构设置在电动病床沿其宽度方向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进一步包括:
两伸缩杆,其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两端铰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两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床板远离所述第二床板的底部相对侧均设有连接板,两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辅助连接杆,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辅助连接杆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定位件包括:
两支撑柱,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两端;
横杆,固定连接在两所述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三定位孔设置在所述横杆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具有两根,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一端设有手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三固定杆、连接杆均采用型材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为电动伸缩杆、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
CN202221486848.6U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 Active CN217593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6848.6U CN217593250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6848.6U CN217593250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93250U true CN217593250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88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86848.6U Active CN217593250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93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29767B2 (en) Liftable hospital bed
CN201668626U (zh) 电动升降床
CN1791344A (zh) 铰接式床
CN217593250U (zh) 一种电动病床用特氏位和三段床面升降机构
CN109589217B (zh) 一种可自由变形的医疗护理床
CN101172565B (zh) 一种步进式液压升降机构
CN110772381A (zh) 一种助老助残床
CN107440869B (zh) 一种病床
WO2023138249A1 (zh) 医用病床
CN217245264U (zh) 医用病床
CN216294591U (zh) 一种肩托架及其可升降倾斜的床
JP2019507611A (ja) 可動フレーム付きベッド
CN214511786U (zh) 四电机驱动的垂直升降及垂头仰卧结构
US20220087439A1 (en) Driving mechanism and adjustable bed therewith
CN210419075U (zh) 可变成千斤顶的机械压力机构
CN113440359A (zh) 一种肩托架及其可升降倾斜的床
CN217245252U (zh) 医用病床
CN211512394U (zh) 一种家庭护理床的床体组件
CN116807778A (zh) 一种防滚落护理床
CN107049648A (zh) 五连杆矩阵整床升降结构
CN216294091U (zh) 一种摆动架、连接架及其可升降倾斜的床
CN216294090U (zh) 一种升降架及其可升降倾斜的床
CN216135913U (zh) 一种可升降倾斜的床
CN220158599U (zh) 一种护理床及可调节床架
CN220572331U (zh) 一种便于病人转运的升降护理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