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9380U - 一种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89380U CN217589380U CN202221588764.3U CN202221588764U CN217589380U CN 217589380 U CN217589380 U CN 217589380U CN 202221588764 U CN202221588764 U CN 202221588764U CN 217589380 U CN217589380 U CN 2175893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plate
- battery
- channel
- plate assembly
-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注液口注入的电解液在电池内部分布不均匀,覆盖面积较小,导致电解液的扩散较慢,影响电解液的注液速率和浸润效果的问题。该电池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电芯以及密封壳体的顶部开口的盖板组件,其中,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防爆阀;盖板组件远离电芯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口,注液口位于盖板组件的中心位置;盖板组件内部设置有多条与注液口连通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与壳体的内腔连通的出液口,多条导流通道对称设置在注液口的两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生产制备过程中,注液工序是较为重要的过程,电解液通过预留在盖板上的注液口注入电池内部,电解液再通过扩散到达电芯各个部位,然而,注液口仅对准电芯的局部区域,由注液口注入的电解液在电池内部分布不均匀,覆盖面积较小,导致电解液的扩散较慢,影响电解液的注液速率和浸润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注液口注入的电解液在电池内部分布不均匀,覆盖面积较小,导致电解液的扩散较慢,影响电解液的注液速率和浸润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以及密封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的盖板组件;
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防爆阀;
所述盖板组件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位于所述盖板组件的中心位置;所述盖板组件内部设置有多条与所述注液口连通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的出液口,多条所述导流通道对称设置在所述注液口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该电池中,防爆阀设于壳体的底部,这样,为注液口和导流通道提供了布置空间,具体的,注液口位于盖板组件的中心位置,且多条导流通道对称设置在注液口的两侧,在注液时,电解液通过注液口后向位于注液口两侧的导流通道内流动,且分配至这两侧的导流通道内的电解液的流量基本一致,并且,由于每条导流通道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液口,因此,电解液经出液口后可以进入壳体内部的不同区域,如此,提高了电解液在电池内部分布的均匀性,扩大了电解液的覆盖面积,有利于加快电解液的注液速率并提高其浸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出的电池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出的电池中导流通道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流通道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导流通道的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20-电芯;30-盖板组件;31-盖板;32-导流板;301-注液口;302-导流通道;303-出液口;304-分流通道;305-均流通道;40-防爆阀;50-极柱;PP1-第一中心线;PP2-第二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注液口注入的电解液在电池内部分布不均匀,覆盖面积较小,导致电解液的扩散较慢,影响电解液的注液速率和浸润效果的问题。
一并参考图1至图5,该电池包括壳体10、收容于壳体10内的电芯20以及密封壳体10的顶部开口的盖板组件30,其中,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防爆阀40;盖板组件30远离电芯20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口301,注液口301位于盖板组件30的中心位置;盖板组件30内部设置有多条与注液口301连通的导流通道302,导流通道302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与壳体10的内腔连通的出液口303,多条导流通道302对称设置在注液口301的两侧。
现有技术中,一般将防爆阀40设于盖板组件30,并位于盖板组件30的中心位置,该电池中,为了给注液口301提供避让空间,防爆阀40设于壳体10的底部,如此,注液口301可以设于盖板组件30的中心位置,通常情况下,盖板组件30为矩形结构,包括两条中心线,分别为第一中心线PP1和第二中心线PP2,第一中心线PP1沿电池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中心线PP2沿电池的长度方向延伸,注液口301位于第一中心线PP1和第二中心线PP2的交汇处,在此,电池的长度方向为图中的X方向,盖板组件30上的两个极柱50沿该方向设置,电池的宽度方向为图中的Y方向。
盖板组件30内部设置有导流通道302,导流通道302的数量为多条,每条导流通道302与注液口301连通,这些导流通道302分为两组,对称设置在注液口301的两侧,也可以理解为,这些导流通道302关于第一中心线PP1对称分布,当然,这些导流通道302也可以同时关于第二中心线PP2对称分布。
在注液时,电解液通过注液口301后向位于注液口301两侧的导流通道302内流动,由于导流通道302对称设置在注液口301的两侧,因此分配至这两侧的导流通道302内的电解液的流量基本一致;每条导流通道302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液口303,电解液经出液口303后可以流向壳体10内部的不同区域,例如,电解液可以流向壳体10内部与注液口301相距较远的区域,如此,提高了电解液在电池内部分布的均匀性,扩大了电解液的覆盖面积,有利于加快电解液的注液速率并提高其浸润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所示,盖板组件30内部还设置有分流通道304,分流通道304沿盖板组件30的第一中心线PP1设置或沿盖板组件30的第二中心线PP2设置,分流通道304与注液口301连通,且与导流通道302连通。
分流通道304起到分流的作用,在注液时,电解液首先经注液口301进入分流通道304内,然后经分流通道304向与之连通的各个导流通道302流动,如图3所示,分流通道304可以沿盖板组件30的第一中心线PP1设置,导流通道302设置在分流通道304的左右两侧,或者,如图4、图5所示,分流通道304也可以沿盖板组件30的第二中心线PP2设置,导流通道302设置在分流通道304的上下两侧。可选的,上述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分流通道304的两端均关于注液口301对称,也就是说,注液口301位于分流通道304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这样,由注液口301注入的电解液在分流通道304中可以均分为两股,这两股电解液分别沿分流通道304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每一股电解液再分配至与分流通道304相连通的各个导流通道302内。
如图3所示,分流通道304沿盖板组件30的第一中心线PP1设置,也即,分流通道304位于盖板组件30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且分流通道304沿盖板组件30的宽度方向延伸;导流通道302与分流通道304连通,并位于分流通道304的左右两侧;继续参考图3,导流通道302的延伸方向和第二中心线PP2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这些导流通道302既关于第一中心线PP1对称分布,又关于第二中心线PP2对称分布。
具体来说,第一中心线PP1和第二中心线PP2将盖板组件30均分为四个区块,注液口301位于第一中心线PP1和第二中心线PP2的交汇处,每个区块内包含相同数量的导流通道302,这些导流通道302通过沿第一中心线PP1设置的分流通道304与注液口301连通。在注液时,首先,电解液经注液口301进入分流通道304,然后,电解液在分流通道304内沿第一中心线PP1方向流动,并进入与分流通道304相连通的各个区块内的导流通道302,最后,电解液经出液口303流向壳体10内的不同区域,这样,壳体10内部与上述四个区块相对应的空间内均有电解液进入,且电解液的流量基本一致,如此,进一步提高了电解液在电池内部分布的均匀性,扩大了电解液的覆盖面积,有利于加快电解液的注液速率并提高其浸润效果。
作为示例,盖板组件30内部还设置有均流通道305,均流通道305连通沿分流通道304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条导流通道302。均流通道305可以在导流通道302远离分流通道304的一端将不同的导流通道302连通,从而加快电解液的流动,并且,能够缩小不同导流通道302之间的流量差异。
如图3所示,均流通道305的延伸方向与分流通道304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分流通道304两侧在相同的位置均设置有均流通道305。
可选的,均流通道305至少连通沿分流通道304的延伸方向与注液口301间距不同的多条导流通道302。这是因为,与注液口301的间距不同,则分配至导流通道302内的电解液的流量不同,通过均流通道305将具有流量差异的多条导流通道302连通,可以缩小这些导流通道302之间的流量差异,进一步提高电解液的均匀分配。
分流通道304除了可以沿第一中心线PP1设置外,如图4、图5所示,分流通道304还可以沿第二中心线PP2设置,也即,分流通道304位于盖板组件30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且分流通道304沿盖板组件30的长度方向延伸;导流通道302与分流通道304连通,并分布在分流通道304的上下两侧,具体的,这些导流通道302既关于第一中心线PP1对称分布,也关于第二中心线PP2对称分布。
在第一中心线PP1和第二中心线PP2将盖板组件30均分为四个区块的基础上,每个区块内包含相同数量的导流通道302,这些导流通道302通过沿第二中心线PP2设置的分流通道304与注液口301连通。在注液时,首先,电解液经注液口301进入分流通道304,然后,电解液在分流通道304内沿第二中心线PP2方向流动,并进入与分流通道304相连通的各个区块内的导流通道302,最后,电解液经出液口303流向壳体10内部的不同区域,这样,壳体10内部与上述四个区块相对应的空间内均有电解液进入,且电解液的流量基本一致,如此,进一步提高了电解液在电池内部分布的均匀性,扩大了电解液的覆盖面积,有利于加快电解液的注液速率并提高其浸润效果。
具体设置时,沿分流通道304中电解液的流动方向,导流通道302与分流通道304所呈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例如,如图4所示,导流通道302与分流通道304垂直设置,且每条导流通道302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出液口303;又例如,如图5所示,沿分流通道304中电解液的流动方向,导流通道302与分流通道304所呈的夹角为钝角,这样,可以减小电解液由分流通道304进入导流通道302时受到的流阻,加快电解液的流动,同时,每条导流通道302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出液口303。
可以理解的是,当盖板组件30内部的导流通道302如图4、图5所示时,也可以在不同的导流通道302之间设置均流通道305,从而缩小不同导流通道302之间的流量差异,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作为示例,沿电解液在导流通道302内的流动方向,出液口303依次增大,这样可以减小出液口303之间的流量差异,进一步提高了电解液的均匀分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盖板组件30包括盖板31和导流板32,导流板32位于盖板31靠近电芯20的一侧;注液口301设于盖板31上,且盖板31朝向导流板32的一面和/或导流板32朝向盖板31的一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形成上述导流通道302。
具体的,通过在盖板31和导流板32至少一者的表面设置凹槽,从而在将两者叠合时,两者之间的凹槽可以形成导流通道302。可选的,导流板32为绝缘板,且凹槽设置在导流板32朝向盖板31的一面,这样,可以保证盖板31的结构强度。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盖板组件30包括盖板31,注液口301和导流通道302设于盖板31,如此,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提高盖板组件30的集成度。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注液口设于盖板组件的中心位置,并在注液口两侧对称设置多条导流通道,从而提高了电解液在电池内部分布的均匀性,扩大了电解液的覆盖面积,有利于加快电解液的注液速率并提高其浸润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以及密封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的盖板组件;
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防爆阀;
所述盖板组件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位于所述盖板组件的中心位置;所述盖板组件内部设置有多条与所述注液口连通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的出液口,多条所述导流通道对称设置在所述注液口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电解液在所述导流通道内的流动方向,所述出液口依次增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内部还设置有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沿所述盖板组件的第一中心线设置或沿所述盖板组件的第二中心线设置;
所述分流通道与所述注液口连通,且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通道沿所述第一中心线设置;
所述盖板组件包括两个极柱,两个所述极柱沿所述第二中心线设置;
所述导流通道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多条所述导流通道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对称分布,且关于所述第二中心线对称分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通道沿所述第二中心线设置;
所述盖板组件包括两个极柱,两个所述极柱沿所述第二中心线设置;
多条所述导流通道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对称分布,且关于所述第二中心线对称分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分流通道中电解液的流动方向,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分流通道所呈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内部还设置有均流通道,所述均流通道连通沿所述分流通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条所述导流通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通道连通沿所述分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注液口间距不同的多条所述导流通道。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盖板和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
所述盖板设置有所述注液口,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导流板的一面和/或所述导流板朝向所述盖板的一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导流通道。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所述注液口和所述导流通道设于所述盖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88764.3U CN217589380U (zh) | 2022-06-23 | 2022-06-23 | 一种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88764.3U CN217589380U (zh) | 2022-06-23 | 2022-06-23 | 一种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89380U true CN217589380U (zh) | 2022-10-14 |
Family
ID=83531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88764.3U Active CN217589380U (zh) | 2022-06-23 | 2022-06-23 | 一种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8938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80618A (zh) * | 2023-10-13 | 2023-11-17 | 广州市颢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聚合物电解质电池 |
CN118198681A (zh) * | 2024-05-16 | 2024-06-14 | 深圳市众迈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方形铝壳锂电池注液机 |
-
2022
- 2022-06-23 CN CN202221588764.3U patent/CN21758938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080618A (zh) * | 2023-10-13 | 2023-11-17 | 广州市颢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聚合物电解质电池 |
CN117080618B (zh) * | 2023-10-13 | 2024-01-16 | 广州市颢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聚合物电解质电池 |
CN118198681A (zh) * | 2024-05-16 | 2024-06-14 | 深圳市众迈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方形铝壳锂电池注液机 |
CN118198681B (zh) * | 2024-05-16 | 2024-08-09 | 深圳市众迈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方形铝壳锂电池注液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589380U (zh) | 一种电池 | |
US6593022B1 (en) |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providing interconnection of reactant gas flowpaths in undulate layer fuel cell stacks | |
CN103441290B (zh) | 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 | |
KR101938340B1 (ko) | 연료전지용 가습장치 | |
CN216213972U (zh) | 注液组件 | |
CN106816610A (zh) | 一种基于迷宫挡板结构流场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 | |
CN111755711B (zh) |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双极板 | |
CN217140967U (zh) | 涂布模头和电池极片的涂布装置 | |
EP4300659A1 (en) | Battery cooling plate, and battery system | |
CN214378631U (zh) | 盖板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 | |
JP2018504739A (ja) | 燃料電池のセルスタックおよびそのようなスタックを含む燃料電池 | |
CN213936255U (zh) | 一种液流电池板框 | |
CN213184361U (zh) | 一种具有超细密化流道的双极板及应用该双极板的燃料电池 | |
CN219591439U (zh) | 一种用于液流电池的液流框结构 | |
CN103117402B (zh) | 多孔电极组、液流半电池和液流电池堆 | |
CN219260219U (zh) | 双极板 | |
CN217334190U (zh) | 一种opzv固态铅电池胶液导流结构 | |
CN217562664U (zh) | 一种全浸泡液冷电池模组 | |
CN214378628U (zh) | 盖板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 | |
CN206388787U (zh) | 一种燃料电池用连接模块 | |
CN221176273U (zh) | 极板、单电池组件及燃料电池 | |
CN215496813U (zh)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端板 | |
CN118272870A (zh) | 一种电化学提锂电极板 | |
CN220172166U (zh) | 极板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 | |
CN116682991B (zh) | 一种燃料电池进气气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