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9117U - 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9117U
CN217589117U CN202221244260.XU CN202221244260U CN217589117U CN 217589117 U CN217589117 U CN 217589117U CN 202221244260 U CN202221244260 U CN 202221244260U CN 217589117 U CN217589117 U CN 217589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body
bending structure
bending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442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442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9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9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9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电池包括:电池本体;折弯结构,至少部分连接于电池本体的边缘,折弯结构用于电池本体的支撑和散热。通过折弯结构连接于电池本体的边缘,相当于折弯结构沿电池本体的边缘延伸,增加了电池本体的表面积,由于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出大量的热量,折弯结构作为电池本体的延伸结构起到散热的作用,且折弯结构相对于平直结构表面积比较大,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散热效果好。通过折弯结构连接于电池本体的边缘,折弯结构的支撑强度比较大,折弯结构具有承载面,承载面用于支撑电池本体,提高电池本体和与其相接触的接触面之间接触的平稳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再电池装置的电池在放入电池箱内之后,电池和电池箱之间的接触面可能会存在不平的情况,影响电池在电池箱的支撑强度。同时,如果电池和电池箱接触比较紧密,可能存在电池散热不好的情况,影响电池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以改善支撑和散热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电池本体;
折弯结构,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电池本体的边缘,所述折弯结构用于所述电池本体的支撑和散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通过折弯结构连接于电池本体的边缘,相当于折弯结构沿电池本体的边缘延伸,增加了电池本体的表面积,由于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出大量的热量,折弯结构作为电池本体的延伸结构起到散热的作用,且折弯结构相对于平直结构表面积比较大,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散热效果好。如果利用电池的法兰边和接触面直接接触,由于法兰边比较薄,法兰边和接触面之间存在接触和支撑强度不够的问题,通过折弯结构连接于电池本体的边缘,折弯结构相对于法兰边而言,折弯结构的支撑强度比较大,折弯结构具有承载面,承载面用于支撑电池本体,提高电池本体和与其相接触的接触面之间接触的平稳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装置。电池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通过折弯结构连接于电池本体的边缘,相当于折弯结构沿电池本体的边缘延伸,增加了电池本体的表面积,由于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出大量的热量,折弯结构作为电池本体的延伸结构起到散热的作用,且折弯结构相对于平直结构表面积比较大,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散热效果好。如果利用电池的法兰边和接触面直接接触,由于法兰边比较薄,法兰边和接触面之间存在接触和支撑强度不够的问题,通过折弯结构连接于电池本体的边缘,折弯结构相对于法兰边而言,折弯结构的支撑强度比较大,折弯结构具有承载面,承载面用于支撑电池本体,提高电池本体和与其相接触的接触面之间接触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是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0是根据第四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根据第四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电池箱;
1、电池本体;2、折弯结构;3、支撑部;4、排气通道;5、限位部;
21、延伸部;22、承载部;23、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如图1-图3所示,该电池包括电池本体1和折弯结构2,折弯结构2至少部分连接于电池本体1的边缘,折弯结构2用于电池本体1的支撑和散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通过折弯结构2连接于电池本体1的边缘,相当于折弯结构2沿电池本体1的边缘延伸,增加了电池本体1的表面积,由于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出大量的热量,折弯结构2作为电池本体1的延伸结构起到散热的作用,且折弯结构2相对于平直结构表面积比较大,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散热效果好。如果利用电池的法兰边和接触面直接接触,由于法兰边比较薄,法兰边和接触面之间存在接触和支撑强度不够的问题,通过折弯结构2连接于电池本体1的边缘,折弯结构2相对于法兰边而言,折弯结构2的支撑强度比较大,折弯结构2具有承载面,承载面用于支撑电池本体1,提高电池本体1和与其相接触的接触面之间接触的平稳性。
其中,电池本体1包括电芯和电解质,能够进行诸如充电/放电的电化学反应的最小单元。电芯是指将堆叠部卷绕或层压形成的单元,该堆叠部包括第一电极、分隔物以及第二电极。当第一电极为正电极时,第二电极为负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可以互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本体1为叠片式电池,不仅成组方便,且可以加工得到长度较长的电池本体1。
具体的,电芯为叠片式电芯,电芯具有相互层叠的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从而使得多对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堆叠形成叠片式电芯。
可选的,电池本体1可以为卷绕式电池,即将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进行卷绕,得到卷绕式电芯。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本体1为方形电池。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电池本体1的外形类似于长方体结构,定义电池本体1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电池本体1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电池本体1的高度方向为第三方向,第三方向也为电池本体1的高度方向。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只是代表空间方向并没有实质意义。
具体地,电池本体1具有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四个收尾相接的第二侧面,第二侧面设置于两个第一侧面之间,两个第一侧面设置于电池本体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第一侧面的表面积大于第二侧面的表面积,第一侧面也可以称之为大面。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电池本体1的边缘设置有法兰边,法兰边为环设于电池本体1的环形结构。具体地,法兰边沿电池本体1的其中一个第一侧面的边缘设置。沿第三方向,法兰边超出电池本体1顶部的部分可以用于电池本体1和其他固定件之间的限位;沿第三方向,法兰边超出电池本体1底部的部分可以用于支撑电池本体1。
由于法兰边沿第二方向的宽度比较小,难以实现对电池本体1的支撑,且对于电池本体1的底部没有设置有法兰边的部分处于悬空状态,还可能会出现电池本体1倾倒的情况。为此,可以将法兰边超出电池本体1底部的部分进行折弯形成上述折弯结构2,相当于借用现有电池本体1的法兰边并对此进行改进,就地取材,改造成本比较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本体1和折弯结构2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电池本体1本身具有的法兰边结构,实现电池本体1自身的支撑和散热,减少零件组件的环节,生产成本比较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折弯结构2包括延伸部21和承载部22,延伸部21的一端连接于电池本体1的边缘,另一端连接于承载部22,承载部22用于支撑电池本体1;其中,延伸部21和承载部22呈夹角设置。
通过延伸部21的一端连接于电池本体1的边缘,另一端连接于承载部22,延伸部21起到电池本体1的边缘和承载部22中间连接的作用,起到了将电池本体1的边缘延伸的作用,通过设置延伸部21和承载部22呈夹角设置,使延伸部21和承载部22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即承载部22相对于延伸部21进行折弯,承载部22用于支撑电池本体1,增加了对电池本体1的支撑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承载部22沿第二方向的宽度b可以小于等于电池本体1沿第二方向的宽度B。具体地,0.5≤b/B≤1.1,如果b/B的数值小于0.5,则b/B的数值过小,意味着承载部22沿第二方向的宽度b比较小,电池本体1的底部可能会存在较大范围的悬空情况,悬空的一侧可能会出现向下倾斜的情况,难以保证对电池本体1的支撑效果;如果b/B的数值大于1.1,则b/B的数值过大,意味着承载部22沿第二方向的宽度b比较大,承载部22的边缘可能会超出电池本体1的第一侧面的情况,此时承载部22超出的部分可能会对相邻的电池本体1产生干涉。如果b/B的数值等于1,则意味着承载部22的边缘平齐于电池本体1的第一侧面;但是也可以超过一些,因为相邻两个电池本体1之间有缓冲垫,超出的部分用于容纳缓冲垫,缓冲垫的厚度大约为电池本体1的1/10左右。
在一个实施例中,延伸部21和承载部22之间相互垂直设置,即延伸部21和承载部22之间的夹角为90°。通过延伸部21和承载部22之间相互垂直设置,形成L形结构,此时承载部22相当于电池本体1的支撑脚,支撑强度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本体1和与其相对应的折弯结构2之间设置有间隙23,间隙23用于电池本体1的散热。换而言之,延伸部21沿第三方向的高度比较大,承载部22和电池本体1彼此靠近的一侧存在一定的距离,此时电池本体1和对应相对应的折弯结构2之间形成间隙23,电池本体1未设置有折弯结构2的第一侧面和承载部22之间形成开口结构,电池本体1产生的热量进入间隙23后,并能够从开口结构排气,保证电池本体1散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延伸部21沿第三方向的高度比较小,承载部22和电池本体1彼此靠近的一侧至少部分贴合,使承载部22沿第三方向的顶面至少部分抵接于电池本体1,承载部22沿第三方向底部直接接触接触面,此时,承载部22和电池本体1之间的距离比较小,近似相互贴合,承载部22能够直接对电池本体1进行支撑,减少电池本体1的底部部分位置悬空而出现位置不稳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该电池还包括支撑部3,支撑部3设置于电池本体1和折弯结构2之间,支撑部3用于支撑电池本体1。通过支撑部3设置于电池本体1和折弯结构2之间,支撑部3相对于对电池本体1和折弯结构2之间的悬置空间填充的作用,起到了对折弯结构2辅助支撑的情况。沿第三方向,支撑部3的底部设置于承载面的顶面上,支撑部3顶部直接抵接于电池本体1的第二侧面,支撑部3起到支撑柱的作用,避免电池本体1的底部因悬空而出现位置不稳的情况,进一步保证对电池本体1的支撑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电池本体1、折弯结构2及支撑部3之间形成排气通道4,排气通道4用于电池本体1热量的排放。换而言之,支撑部3沿第二方向的侧面并没有与折弯结构2的延伸部21相贴合,而是支撑部3和延伸部2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间隔形成至少部分排气通道4,使电池本体1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排气通道4进行排放。采用这种方式,在保证支撑部3对电池本体1支撑效果的同时,还能保证对电池本体1良好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3内设置有散热结构,或支撑部3为散热结构。
通过支撑部3内设置有散热结构,支撑部3在起到对电池本体1支撑作用的同时,还为散热结构提供容纳空间,支撑部3具体为壳体结构,在支撑部3的空腔内实现散热结构的填充,起到对散热结构的保护,避免散热结构因受到外力损坏导致失效的情况。通过支撑部3为散热结构,使支撑部3自身同时具体支撑和散热的双重功效,一物多用功能性比较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结构采用相变材料制成。
其中,相变材料是指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这时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相变材料实际上可作为能量存储器,在这两种相变过程中,所储存或释放的能量称为相变潜热。物理状态发生变化时,材料自身的温度在相变完成前几乎维持不变,形成一个宽的温度平台,虽然温度不变,但吸收或释放的潜热却相当大,且相变材料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
通过设置散热结构采用相变材料制成,当电池本体1的温度过高时,相变材料能够吸收电池本体1产生的热量,起到对电池本体1散热的作用,避免电池本体1的温度过高而出现损坏;当电池本体1的温度过低时,相变材料能够对电池本体1释放热量,起到对电池本体1加热保温的作用,避免电池本体1的热量过低影响电池本体1的使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池本体1和折弯结构2之间可以只具有排气通道4,或者在电池本体1和折弯结构2之间可以只具有散热结构,还可以在电池本体1和折弯结构2之间同时具有排气通道4和散热结构,使电池本体1和折弯结构2的承载部22正对的第二侧面可以分别通过排气通道4和散热结构进行散热,即该第二侧面的各个位置都能进行良好的散热,散热效果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该电池还包括限位部5,限位部5连接于折弯结构2远离电池本体1的一端,用于支撑部3的限位。
由于支撑部3设置于电池本体1和折弯结构2之间,支撑部3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可以通过折弯结构2的延伸部21进行限位,支撑部3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可能会从开口结构脱出的情况,通过限位部5连接于折弯结构2远离电池本体1的一端,即在承载部22的尾端设置有限位部5,限位部5起到挡板的作用,避免在受到电池本体1的重力挤压或者外界压力时支撑部3从开口结构脱出的情况,保证支撑部3的稳定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折弯结构2和限位部5形成类似U形结构,U形结构为支撑部3提供容纳空间,U形结构的侧壁实现对支撑部3的限位。支撑部3可以和该U形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还可以撑部和该U形结构紧密贴合,起到支撑部3填充U形结构的作用,本实施例对这些形式并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折弯结构2和限位部5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设置折弯结构2和限位部5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零件组装和装配的环节,节省生产成本。具体地,将法兰边超出电池本体1底部的部分沿第三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21,然后将延伸部21沿第二方向折弯90°形成承载部22,最后将承载部22的尾部沿第三方向向上折弯90°,形成限位部5。采用这种方式,经过两次折弯就能制成折弯结构2和限位部5,生产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部5和电池本体1彼此靠近的一侧相互抵接,限位部5用于支撑电池本体1。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部5和电池本体1彼此靠近的一侧可以存在一定的距离,限位部5和电池本体1彼此靠近的一侧还相互抵接,此时限位部5沿第三方向的顶部直接接触电池本体1,限位部5实现对电池本体1的承载,限位部5起到辅助支撑电池本体1的作用,使限位部5同时具有对支撑部3的限位和对电池本体1的支撑双重作用,功能性比较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本体1的侧面和与其相对应的折弯结构2之间至少部分正对设置;和/或,电池本体1和与其相邻的电池本体1相对应的折弯结构2之间至少部分正对设置。
如果电池本体1的侧面和与其相对应的折弯结构2之间至少部分正对设置,即利用电池本体1自身的折弯结构2实现对电池本体1的支撑,此时,沿电池本体1的高度方向,电池本体1的投影和与其相对应的折弯结构2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即折弯结构2可以实现对电池本体1底部部分支撑或者全部支撑。
如果电池本体1和与其相邻的电池本体1相对应的折弯结构2之间至少部分正对设置,即从电池本体1自身延伸出的折弯结构2可以用于前一个电池本体1的支撑或者后一个电池的支撑。换而言之,电池本体1的投影和与其相邻的电池本体1相对应的折弯结构2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即折弯结构2可以实现对前一个电池本体1底部部分支撑或者全部支撑,或者折弯结构2可以实现对后一个电池本体1底部部分支撑或者全部支撑。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所示,电池本体1压设于与其相对应的折弯结构2上;和/或,电池本体1压设于与其相邻的电池本体1相对应的折弯结构2上。
如果电池本体1压设于与其相对应的折弯结构2上,则电池本体1和与其相对应的折弯结构2彼此靠近的一侧之间相互贴合,利用电池本体1自身的重力为折弯结构2提供抵压力,提高固定效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电池本体1压设于与其相对应的折弯结构2上,且电池本体1压设于与其相邻的电池本体1相对应的折弯结构2上时,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沿第二方向,电池本体1对应的折弯结构2的宽度近似等于电池本体1的宽度,与电池本体1相邻的电池本体1对应的折弯结构2的宽度近似等于电池本体1的宽度,此时相当于在电池本体1沿第三方向的底部压设有两个折弯结构2,即电池本体1的底部具有双层结构,这两个折弯结构2分别来自电池本体1自身的折弯结构2、与电池本体1相邻的电池本体1的折弯结构2。
第二种,沿第二方向,电池本体1对应的折弯结构2的宽度近似等于电池本体1宽度的一半,与电池本体1相邻的电池本体1对应的折弯结构2的宽度近似等于电池本体1的宽度一半,此时相当于在电池本体1沿第三方向的底部压设有两个折弯结构2,这两个折弯结构2分别来自电池本体1自身的折弯结构2、与电池本体1相邻的电池本体1的折弯结构2,且这两个折弯结构2对接刚好拼接等于一个电池本体1的宽度,即电池本体1的底部具有一个单层结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第二种,这两个折弯结构2之间可以相互抵接,以达到拼接的效果;或者这两个折弯结构2的自由端可以相互层叠,以达到搭接的效果;或者这两个折弯结构2的自由端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以达到间隙配合的效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第二种,这两个折弯结构2的宽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只要这两个折弯结构2在搭接或者拼接后的宽度之和小于电池本体1的宽度即可。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无论第一种还是第二种,这两个折弯结构2彼此靠近的部分需要设置有绝缘结构,避免出现短路的情况。
如图10-图11所示,如果电池本体1压设于与其相邻的电池本体1相对应的折弯结构2上,则电池本体1和与其相邻的电池本体1相对应的折弯结构2彼此靠近的一侧之间相互贴合,此时,折弯结构2向远离电池本体1的方向折弯,利用前一个电池本体1自身的重力为折弯结构2提供抵压力,即前一个电池本体1压在折弯结构2上,多个电池本体1依次压住从下一个电池本体1延伸的折弯结构2,提高连接强度。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多个电池本体1依次压住从下一个电池本体1延伸的折弯结构2时,电池本体1和折弯结构2之间需要涂胶,提高固定效果。该胶具体为绝缘固定胶或者导热绝缘结构胶,具有固定、导热及绝缘多重功效中至少之一。
在一个实施例中,折弯结构2和电池本体1彼此靠近的一侧中至少之一设置有绝缘部。利用绝缘部实现折弯结构2和电池本体1之间的隔绝,避免出现短路等情况。特别是,在多个电池本体1依次压住从下一个电池本体1延伸的折弯结构2时,如果此时电池本体1和折弯结构2之间没有设置有绝缘部,当电池本体1的侧面因异物损坏时,在折弯结构2的中间作用下,前一个电池本体1可能影响后一个电池的情况,从而出现严重连锁失控的风险,避免出现短路的情况,保证电池本体1装置的安全性。
其中,电池本体1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在电池本体1的表面涂覆有绝缘涂层,形成绝缘部,绝缘涂层起到对汇流排和其他导电元件进行隔绝的作用,避免短路的情况,保证电池本体1装置的安全性。
如果电池本体1上的绝缘涂层容易刮伤,导致绝缘失效。可以在电池本体1的侧面粘贴绝缘膜,具有优良的高温绝缘性能,在电池本体1发生热失控和短路时,仍可维持正常的绝缘性能,降低电池本体1的热失控和短路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本体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折弯结构2,即对于每个电池本体1而言,从电池本体1的边缘向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弯折两个折弯结构2,其中一个折弯结构2用于对该电池本体1进行支撑和散热,另一个折弯结构2用于与该电池本体1相邻的前一个电池本体1或者后一个电池本体1进行支撑和散热。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电池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通过折弯结构2连接于电池本体1的边缘,相当于折弯结构2沿电池本体1的边缘延伸,增加了电池本体1的表面积,由于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出大量的热量,折弯结构2作为电池本体1的延伸结构起到散热的作用,且折弯结构2相对于平直结构表面积比较大,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散热效果好。如果利用电池的法兰边和接触面直接接触,由于法兰边比较薄,法兰边和接触面之间存在接触和支撑强度不够的问题,通过折弯结构2连接于电池本体1的边缘,折弯结构2相对于法兰边而言,折弯结构2的支撑强度比较大,折弯结构2具有承载面,承载面用于支撑电池本体1,提高电池本体1和与其相接触的接触面之间接触的平稳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电池装置还包括电池箱100,电池的折弯结构2设置于电池箱100上,电池箱100起到容纳和保护电池的作用。
具体地,电池箱100包括底板组件和边框,底板组件用于承载电池,起到对电池的支撑作用,边框设置于底板组件上并环设于电池设置,起到对电池的侧面防护的作用。其中,底板组件包括下底板、液冷板及底护板,如果电池本体1的折弯结构2可以直接设置于下底板上,此时下底板的顶面即为与电池的折弯结构2相接触的接触面;如果电池本体1的折弯结构2可以直接设置于液冷板上此时液冷板的顶面即为与电池的折弯结构2相接触的接触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在装配时,可以先将限位部5放入折弯结构2上,使电池本体1、折弯结构2及限位部5形成整体结构后,再将多个电池本体1沿第二方向依次堆叠至电池箱100内,或者先将多个电池本体1沿第二方向依次堆叠至电池箱100内,然后将多个限位部5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电池本体1对应的折弯结构2上,本实施例对电池本体1和限位部5的装配顺序并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装置为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端板和侧板,端板和侧板用于固定多个电池。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组为电池包。通过在电池箱100内设置有电池,电池箱100实现对电池的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池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电池可以沿电池堆叠方向设置形成一组电池后在在电池箱100内,多个电池可以通过端板和侧板进行固定。当多个电池直接设置在电池箱100内时,即无需对多个电池进行成组,此时,可以去除端板和侧板。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7)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本体(1);
折弯结构(2),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电池本体(1)的边缘,所述折弯结构(2)用于所述电池本体(1)的支撑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1)和所述折弯结构(2)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1)压设于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折弯结构(2)上;和/或,
所述电池本体(1)压设于与其相邻的所述电池本体(1)相对应的所述折弯结构(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结构(2)和所述电池本体(1)彼此靠近的一侧中至少之一设置有绝缘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1)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折弯结构(2)之间设置有间隙(23),所述间隙(23)用于所述电池本体(1)的散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结构(2)包括延伸部(21)和承载部(22),所述延伸部(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池本体(1)的边缘,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承载部(22),所述承载部(22)用于支撑所述电池本体(1);
其中,所述延伸部(21)和所述承载部(22)呈夹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21)和所述承载部(22)之间相互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部(3),所述支撑部(3)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1)和所述折弯结构(2)之间,所述支撑部(3)用于支撑所述电池本体(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内设置有散热结构,或所述支撑部(3)为散热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采用相变材料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1)、所述折弯结构(2)及所述支撑部(3)之间形成排气通道(4),所述排气通道(4)用于所述电池本体(1)热量的排放。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部(5),所述限位部(5)连接于所述折弯结构(2)远离所述电池本体(1)的一端,用于所述支撑部(3)的限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5)和所述电池本体(1)彼此靠近的一侧相互抵接,所述限位部(5)用于支撑所述电池本体(1)。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结构(2)和所述限位部(5)为一体成型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1)的侧面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折弯结构(2)之间至少部分正对设置;和/或,
所述电池本体(1)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电池本体(1)相对应的所述折弯结构(2)之间至少部分正对设置。
16.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箱(100),所述电池的所述折弯结构(2)设置于所述电池箱(100)上。
CN202221244260.XU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 Active CN217589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44260.XU CN217589117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44260.XU CN217589117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9117U true CN217589117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51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44260.XU Active CN217589117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91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1974B2 (en) Battery cell having round corner
EP3890085B1 (en) Battery cell assembly,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KR101125592B1 (ko) 수명 특성과 안전성이 우수한 고용량 전지셀
US20130288104A1 (en) Battery cell of asymmetric structure and battery pack employed with the same
US9318733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of stair-like structure
KR101431714B1 (ko) 계단 구조의 전지팩
US11233297B2 (en)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plural electrode units with tabs smaller than end face of electrode unit, and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098196B1 (ko) 향상된 열 안정성의 전지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모듈
JP2011108612A (ja) 二次電池
KR20170062845A (ko) 구성이 간소화된 단위모듈을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모듈
EP3675213B1 (en) A battery pack
KR102417197B1 (ko) 전극조립체
CN113939935B (zh) 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使用电池单体作为电源的装置及电池单体的组装方法
US9048487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7479199B2 (ja) 電池セル
KR101403384B1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팩
WO2020177738A1 (zh) 一种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CN217589117U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
KR101539829B1 (ko) 지지부재를 포함하는 2차 전지
JP4637305B2 (ja) 電池パック
CN114784415A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
US11069943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comprising electrode lead coupled to long-side area
JP6031388B2 (ja) 組電池
CN217387296U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20042071U (zh) 电池单体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