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3910U - 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及升降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及升降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3910U
CN217583910U CN202220968422.8U CN202220968422U CN217583910U CN 217583910 U CN217583910 U CN 217583910U CN 202220968422 U CN202220968422 U CN 202220968422U CN 217583910 U CN217583910 U CN 217583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lifting
friction
control structure
push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684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立杰
蔡承纮
翁郁程
张秀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o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o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o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o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684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3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3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3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及升降支架,用于解决现有的升降支架的升降座在被调整高度后,受到误触碰容易发生高度位置变化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支架本体的内侧壁设置有摩擦面;摩擦座弹性连接于升降座且可受驱相对升降座水平移动,摩擦座的侧面设置有摩擦片;升降座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把手,驱动把手具有推动部,升降座上设置有限位凸点;通过转动驱动把手可使摩擦座在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在解锁状态下,限位凸点阻挡推动部转动,且摩擦片不与摩擦面接触;在锁定状态下,推动部受驱经过限位凸点产生弹性形变,并在越过限位凸点后推动摩擦座,以使摩擦片压向摩擦面,限位凸点阻挡推动部转动,以使摩擦片一直与摩擦面相互贴紧。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及升降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支架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及升降支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显示器都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必备的显示装置。而支撑显示器用的支架也随着显示器的大小与用途产生了不同的结构设计与功能变化,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现有的支架大多具有升降调整的功能,具有升降调整功能的支架一般包括定力弹簧以及可沿支架本体升降的升降座,而升降动作是依靠支架内的定力弹簧力量与显示器重量达成一个稳定平衡来进行的动作,用户在将显示器高低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有可能会因为误触碰或是定力弹簧搭配不良造成显示器高低位置变动,从而导致与显示器连接的升降座的位置也发生变动。
因此,寻找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及升降支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及升降支架,用于解决现有的升降支架的升降座在被调整高度后,受到误触碰容易发生高度位置变化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包括架本体、摩擦座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内的升降座;
所述支架本体的内侧壁设置有摩擦面;
所述摩擦座弹性连接于所述升降座且可受驱相对所述升降座水平移动,所述摩擦座朝向所述摩擦面的侧面设置有摩擦片;
所述升降座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把手,所述驱动把手具有可弹性形变的推动部,所述升降座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推动部转动的限位凸点,所述限位凸点处于所述推动部的旋转轨迹上;
通过转动所述驱动把手可使所述摩擦座在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
在解锁状态下,所述限位凸点阻挡所述推动部转动,且所述摩擦片不与所述摩擦面接触;在锁定状态下,所述推动部受驱经过所述限位凸点产生弹性形变,并在越过所述限位凸点后推动所述摩擦座,以使摩擦片压向所述摩擦面,所述限位凸点阻挡所述推动部转动,以使所述摩擦片一直与所述摩擦面相互贴紧。
可选地,所述摩擦座上连接有弹性件,并且所述摩擦座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升降座弹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把手还包括操作杆和轴心;
所述操作杆连接于所述推动部的第一端,所述轴心连接于所述推动部远离所述操作杆的一端;
所述升降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轴心转动配合的轴孔,所述轴心转动连接于所述轴孔内部以使所述驱动把手可受驱相对于所述升降座转动。
可选地,所述操作杆上套装有防滑橡胶垫或防滑硅胶垫。
可选地,所述摩擦座上具有外露于所述升降座的受压部;
在解锁状态下,所述推动部越过所述限位凸点抵压在所述受压部上,以使所述摩擦座往所述摩擦面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升降座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丝,所述螺丝的非螺纹部凸出所述升降座的外侧面以形成所述限位凸点。
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摩擦座相对的内侧壁设置有摩擦部以形成所述摩擦面。
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内设置有升降滑轨;
所述升降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滑轨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支架,包括定力弹簧以及上述的升降调节控制结构;
所述升降调节控制结构的升降座与所述定力弹簧连接,所述定力弹簧连接于所述升降调节控制结构的支架本体上。
可选地,所述定力弹簧的数量为多个。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中,在摩擦座处于解锁状态下,用户可对升降座的高度进行调整,当完成高度调整后,用户可通过转动驱动把手使得摩擦座从解锁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下,摩擦座上的摩擦片与支架本体的摩擦面相互紧贴,使得升降座的位置能够被锁定在当前高度,有效解决因用户误触碰导致升降座高度位置发生变化的技术问题,给用户带来更佳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中的升降座、驱动把手以及摩擦座之间的配合关系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的爆炸图;
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中的驱动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中的摩擦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中的摩擦座处于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中的摩擦座处于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支架本体1;摩擦面101;升降座2;驱动把手3;推动部301;操作杆302;轴心303;防滑橡胶垫或防滑硅胶垫304;升降滑轨4;摩擦座5;受压部501;摩擦片6;限位凸点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及升降支架,用于解决现有的升降支架的升降座在被调整高度后,受到误触碰容易发生高度位置变化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包括:
支架本体1、摩擦座5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1内的升降座2;
所述支架本体1的内侧壁设置有摩擦面101;
所述摩擦座5弹性连接于所述升降座2且可受驱相对所述升降座2水平移动,所述摩擦座5朝向所述摩擦面101的侧面设置有摩擦片6;
所述升降座2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把手3,所述驱动把手3具有可弹性形变的推动部301,所述升降座2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推动部301转动的限位凸点7,所述限位凸点7处于所述推动部301的旋转轨迹上;
通过转动所述驱动把手3可使所述摩擦座5在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具体地,驱动把手3在解锁状态下受驱逆时针旋转即可使摩擦座5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定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升降调节控制结构的具体工作原理:
在解锁状态下,所述限位凸点7阻挡所述推动部301转动,使推动部301不能与摩擦座5相抵触,进而使所述摩擦片6不与所述摩擦面101接触,在该状态下,升降座2能够被用户调整高度位置。
当用户向下转动驱动把手3即逆时针转动驱动把手3,使得摩擦座5处于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下,所述推动部301受驱经过所述限位凸点7产生弹性形变,并在越过所述限位凸点7后,所述推动部301恢复形态然后推动所述摩擦座5,使得摩擦片6压向所述摩擦面101,进而使所述摩擦片6与所述摩擦面101相互贴紧,在摩擦片6与摩擦面101相互贴紧时,限位凸点7对推动部301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推动部301不能往回转动,进而迫使推动部301一直向摩擦座5施加推力,使得摩擦片6一直与摩擦面101相互紧贴,此状态下可产生大量摩擦力,从而实现锁定状态,避免升降座2受误触碰发生高度位置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驱动把手3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当推动部301受驱经过限位凸点7时,限位凸点7会对推动部301产生挤压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当推动部301越过限位凸点7后其又会恢复原来形态。另外,通过上述设计,每当推动部301越过限位凸点7时都会产生反馈手感,通过感觉该反馈手感,用户可知道驱动把手3所在的位置,并让用户知道摩擦座5处于解锁状态还是锁定状态。
本实施例中,在摩擦座5处于解锁状态下,用户可对升降座2的高度进行调整,当完成高度调整后,用户可通过转动驱动把手3使得摩擦座5从解锁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下,摩擦座5上的摩擦片6与支架本体1的摩擦面101相互紧贴,使得升降座2的位置能够被锁定在当前高度,有效解决因用户误触碰导致升降座2高度位置发生变化的技术问题,给用户带来更佳的体验。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摩擦座5上连接有弹性件(附图中没有标示),并且所述摩擦座5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升降座2弹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弹性件可为拉簧,当弹性件采用拉簧时,拉簧的第一端与摩擦座5固定连接,拉簧的第二端与升降座2固定连接。当用户操作驱动把手3转动使摩擦座5处于锁定状态时,此时,摩擦座5在水平移动过程中对拉簧进行拉伸使得拉簧处于拉伸状态以积蓄弹性势能,当用户操作驱动把手3转动使摩擦座5处于解锁状态时,拉簧释放弹性势能使得摩擦座5往远离摩擦面101的方向移动,以使摩擦片6脱离摩擦面10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把手3还包括操作杆302和轴心303,具体地,所述操作杆302为L字型结构;
所述操作杆302连接于所述推动部301的第一端,所述轴心303连接于所述推动部301远离所述操作杆302的一端;
所述升降座2上设置有与所述轴心303转动配合的轴孔,所述轴心303转动连接于所述轴孔内部以使所述驱动把手3可受驱相对于所述升降座2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把手3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将轴心303转动连接于升降座2的轴孔内,从而使得驱动把手3能够相对于升降座2旋转。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操作杆302上套装有防滑橡胶垫或防滑硅胶垫304。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的设计,可避免用户在操作驱动把手3时出现滑手的情况,并且防滑橡胶垫或防滑硅胶垫304具有一定弹性,也可使用户在操作时获得更佳的手感。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摩擦座5上具有外露于所述升降座2的受压部501;
在解锁状态下,所述推动部301越过所述限位凸点7抵压在所述受压部501上,以使所述摩擦座5往所述摩擦面101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升降座2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丝,所述螺丝的非螺纹部凸出所述升降座2的外侧面以形成所述限位凸点7。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架本体1与所述摩擦座5相对的内侧壁设置有摩擦部以形成所述摩擦面101。
具体地,该摩擦部沿支架本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摩擦面101沿支架本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摩擦部以及摩擦座5上的摩擦片6均可采用橡胶材质的摩擦片,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支架本体1内设置有升降滑轨4;
所述升降座2滑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滑轨4上。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设计,可使升降座2沿支架本体1升降更加稳定流畅。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至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升降支架,包括定力弹簧以及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升降调节控制结构。
所述升降调节控制结构的升降座2与所述定力弹簧连接,所述定力弹簧连接于所述升降调节控制结构的支架本体1上。
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支架,在摩擦座5处于解锁状态下,用户可对升降座2的高度进行调整,当完成高度调整后,用户可通过转动驱动把手3使得摩擦座5从解锁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下,摩擦座5上的摩擦片6与支架本体1的摩擦面101相互紧贴,使得升降座2的位置能够被锁定在当前高度,有效解决因用户误触碰导致升降座2高度位置发生变化的技术问题,给用户带来更佳的体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定力弹簧的数量为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定力弹簧数量可根据升降座2上的被支撑物重量而决定,设计者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增加或减少定力弹簧的数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及升降支架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摩擦座(5)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1)内的升降座(2);
所述支架本体(1)的内侧壁设置有摩擦面(101);
所述摩擦座(5)弹性连接于所述升降座(2)且可受驱相对所述升降座(2)水平移动,所述摩擦座(5)朝向所述摩擦面(101)的侧面设置有摩擦片(6);
所述升降座(2)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把手(3),所述驱动把手(3)具有可弹性形变的推动部(301),所述升降座(2)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推动部(301)转动的限位凸点(7),所述限位凸点(7)处于所述推动部(301)的旋转轨迹上;
通过转动所述驱动把手(3)可使所述摩擦座(5)在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在解锁状态下,所述限位凸点(7)阻挡所述推动部(301)转动,且所述摩擦片(6)不与所述摩擦面(101)接触;在锁定状态下,所述推动部(301)受驱经过所述限位凸点(7)产生弹性形变,并在越过所述限位凸点(7)后推动所述摩擦座(5),以使摩擦片(6)压向所述摩擦面(101),所述限位凸点(7)阻挡所述推动部(301)转动,以使所述摩擦片(6)一直与所述摩擦面(101)相互贴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座(5)上连接有弹性件,并且所述摩擦座(5)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升降座(2)弹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把手(3)还包括操作杆(302)和轴心(303);
所述操作杆(302)连接于所述推动部(301)的第一端,所述轴心(303)连接于所述推动部(301)远离所述操作杆(302)的一端;
所述升降座(2)上设置有与所述轴心(303)转动配合的轴孔,所述轴心(303)转动连接于所述轴孔内部以使所述驱动把手(3)可受驱相对于所述升降座(2)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302)上套装有防滑橡胶垫或防滑硅胶垫(3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座(5)上具有外露于所述升降座(2)的受压部(501);
在锁定状态下,所述推动部(301)越过所述限位凸点(7)抵压在所述受压部(501)上,以使所述摩擦座(5)往所述摩擦面(101)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2)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丝,所述螺丝的非螺纹部凸出所述升降座(2)的外侧面以形成所述限位凸点(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与所述摩擦座(5)相对的内侧壁设置有摩擦部以形成所述摩擦面(1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内设置有升降滑轨(4);
所述升降座(2)滑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滑轨(4)上。
9.一种升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力弹簧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调节控制结构;
所述升降调节控制结构的升降座(2)与所述定力弹簧连接,所述定力弹簧连接于所述升降调节控制结构的支架本体(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升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力弹簧的数量为多个。
CN202220968422.8U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及升降支架 Active CN217583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68422.8U CN217583910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及升降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68422.8U CN217583910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及升降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3910U true CN217583910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44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68422.8U Active CN217583910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及升降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3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5032065A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217583910U (zh) 一种升降调节控制结构及升降支架
CN204537912U (zh) 电容感应按键开关及采用所述按键开关的键盘
CN204785371U (zh) 台面显示屏调节装置
CN113961087A (zh) 鼠标
CN202252691U (zh) 重负荷显示屏用凸轮结构支架
US10241596B2 (en) Touch keypad
CN201088269Y (zh) 电脑桌托手架
CN213182695U (zh) 一种可调节手掌支撑点的鼠标结构
CN209946833U (zh) 一种可以调节高度的键盘
CN212731023U (zh) 一种触屏辅助装置
CN113157118A (zh) 一种稳定防滑鼠标
CN219302990U (zh) 一种信息技术用计算机录入装置
CN212569610U (zh) 可调节高度和角度的k型落地触控一体机
CN217178098U (zh) 一种底座角度便于调节的电脑一体机
CN210446088U (zh) 一种滑动升降装置及扩展桌面
CN212112277U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平板电脑
CN220795816U (zh) 一种防护用多功能鼠标腕托
CN219883563U (zh) 一种写作用压夹板
CN219040305U (zh) 按键结构
CN208909252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的分体式载物台
CN212446460U (zh) 一种动态滚压装置
CN219889177U (zh) 一种智能设备平板支撑装置
CN214405379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小家电防护底座
CN204465500U (zh) 电容感应按键开关及采用所述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