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1428U -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1428U
CN217581428U CN202221154124.1U CN202221154124U CN217581428U CN 217581428 U CN217581428 U CN 217581428U CN 202221154124 U CN202221154124 U CN 202221154124U CN 217581428 U CN217581428 U CN 217581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 joint
frame
butt
fixedly connected
threa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541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丽平
王萌
耿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ch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1541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1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1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142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上支撑杆、第一对接框、第二对接框、第三对接框、下支撑杆、第四对接框,所述上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对接柱,所述第一对接框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对接腔,所述第一对接框的外表面与第一对接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对接框的上方设置有上固定机构,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对接柱。它能够通过上固定机构和下固定机构,可以对预制梁和支撑底面进行固定,解决了预支撑结构对预制梁进行支撑时无法对预制梁和支撑底面进行固定,施工人员容易将预支撑结构撞倒,使墙体和支撑柱坍塌或变形的问题,保障了预支撑结构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尤其使房屋建设的工程中,由于建筑墙体支撑柱凝固周期比较长,而浇筑的预制梁重量过大,一般都需要对浇筑好的梁进行支撑,来防止墙体和支撑柱的坍塌或变形。
目前一般都是使用钢管和木板结合进行支撑或是只用钢管简单的支撑,其对预制梁进行支撑时无法对预制梁和支撑底面进行固定,施工人员容易将预支撑结构撞倒,使墙体和支撑柱坍塌或变形;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杆、第一对接框、第二对接框、第三对接框、下支撑杆、第四对接框,所述上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对接柱,所述第一对接框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对接腔,所述第一对接框的外表面与第一对接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对接框的上方设置有上固定机构,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对接柱,所述第二对接框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对接腔,所述第二对接柱的外表面与第二对接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对接框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第三对接框的下端开设有第三对接腔,所述下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对接柱,所述第三对接柱的外表面与第三对接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下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对接柱,所述第四对接框的上端开设有第四对接腔,所述第四对接柱的外表面与第四对接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对接框的下方设置有下固定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移动板和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丝头,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一对接框的上端,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开设有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丝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丝杆贯穿第一滑槽且延伸至第一滑槽的下方,所述第一丝杆的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一丝帽,两组所述第一丝头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远离第一丝头的一端螺纹贯穿第一移动板的外表面且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远离第二丝杆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板。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旋转柱、第一螺纹框、第二螺纹框,所述旋转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框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螺纹槽的内侧壁与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第三对接框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框的上端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二螺纹槽的内侧壁与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框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对接腔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下固定机构包括连接柱、滑动管、第二丝头,所述连接柱的左侧面的下部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延伸至连接柱的右方,所述滑动管左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延伸至滑动管的右方,所述第二丝头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延伸至滑动管的左方,并螺纹连接有第二丝帽。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管的上端开设有滑动腔,所述第二通孔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滑动腔连通连接,所述滑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对称的固定柱,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组相互对称第三通孔,两组所述固定柱的下端均贯穿第三通孔且延伸至支撑板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固定机构和下固定机构,可以对预制梁和支撑底面进行固定,解决了预支撑结构对预制梁进行支撑时无法对预制梁和支撑底面进行固定,施工人员容易将预支撑结构撞倒,使墙体和支撑柱坍塌或变形的问题,保障了预支撑结构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机构,可以调节预支撑结构的高度,使预支撑结构适用于不同高度的预制梁,且方便了预支撑结构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俯视结构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仰视结构拆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俯视结构拆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仰视结构拆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拆分图;
图7位本实用新型下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拆分图。
图中:1、上支撑杆;2、第一对接柱;3、第一对接框;4、第一对接腔;5、上固定机构;501、固定板;502、第一滑槽;503、第一丝杆;504、第一移动板;505、第一丝帽;506、第一丝头;507、第二丝杆;508、转动块;509、第二移动板;6、第二对接柱;7、第二对接腔;8、第二对接框;9、升降机构;901、旋转柱;902、第一螺纹杆;903、第一螺纹槽;904、第一螺纹框;905、第二螺纹杆;906、第二螺纹槽;907、第二螺纹框;10、第三对接框;11、第三对接腔;12、第三对接柱;13、下支撑杆;14、第四对接柱;15、第四对接腔;16、第四对接框;17、下固定机构;1701、连接柱;1702、第一通孔;1703、滑动管;1704、第二通孔;1705、第二丝头;1706、第三丝杆;1707、第二丝帽;1708、滑动腔;1709、滑动板;1710、第二滑槽;1711、固定柱;1712、支撑板;1713、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用于在预制梁的凝固过程中对预制梁进行支撑,通过设置的上固定机构5和下固定机构17,能够快速的对预制梁和支撑底面进行固定,使得该装置的支撑效果更加理想,能够保证预制梁凝固期的安全性。
参见图1~图7,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杆1、第一对接框3、第二对接框8、第三对接框10、下支撑杆13、第四对接框16,上支撑杆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对接柱2,第一对接框3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对接腔4,第一对接框3的外表面与第一对接腔4的内侧壁滑动连接,第一对接框3的上方设置有上固定机构5。
此处上支撑杆1、第一对接柱2、第一对接框3均为本结构的支撑装置,其材料可以是钢、铁或者不锈钢,由于新建房内部环境潮湿,腐蚀性强,在这里优选为不锈钢。
上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板501、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移动板504和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丝头506,固定板5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一对接框3的上端,固定板501的下表面开设有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滑槽502,两个第一移动板504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丝杆503。
此处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丝杆503的直径与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滑槽502的宽度一致,且两个第一移动板504贴合时,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丝杆503处在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滑槽502的最内侧。
第一丝杆503贯穿第一滑槽502且延伸至第一滑槽502的下方,第一丝杆503的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一丝帽505,两组第一丝头506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507,第二丝杆507远离第一丝头506的一端螺纹贯穿第一移动板504的外表面且转动连接有转动块508,转动块508远离第二丝杆507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板509。
此处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二丝杆507与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移动板504连接处为螺纹连接。
通过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丝杆503插入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滑槽502的内部,接拖动连个相互对称的第一移动板504左右移动,使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移动板509的中间位置大于预制梁的宽度,接着通过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丝帽505与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丝杆503的下部螺纹连接,实现了两个相互对称第一移动板504的固定,接着转动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丝头506向后旋转,进而带动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二丝杆507向后旋转,由于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二丝杆507与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移动板504螺纹连接,使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二丝杆507向相互靠近一端移动,从而使两组相互对称的转动块508带动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移动板509向相互靠近的一侧面移动,最终使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移动板509与预制梁的两侧面紧固贴合,实现了预制梁的固定。
上支撑杆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对接柱6,第二对接框8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对接腔7,第二对接柱6的外表面与第二对接腔7的内侧壁滑动连接,第二对接框8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机构9。
此处第二对接柱6、第二对接腔7、第二对接框8均为本结构的支撑装置,其材料可以是钢、铁或者不锈钢,由于新建房内部环境潮湿,腐蚀性强,在这里优选为不锈钢。
升降机构9包括旋转柱901、第一螺纹框904、第二螺纹框907,旋转柱9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902,第一螺纹框904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903,第一螺纹槽903的内侧壁与第一螺纹杆90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第一螺纹框904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第三对接框10的下端。
此处旋转柱901、第一螺纹杆902、第一螺纹框904均为本结构的支撑装置,其材料可以是钢、铁或者不锈钢,由于新建房内部环境潮湿,腐蚀性强,在这里优选为不锈钢。
旋转柱9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905,第二螺纹框907的上端开设有第二螺纹槽906,第二螺纹槽906的内侧壁与第二螺纹杆905的外表面螺纹连接,第二螺纹框907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对接腔7的上端。
此处第二螺纹杆905、第二螺纹框907均为本结构的支撑装置,其材料可以是钢、铁或者不锈钢,由于新建房内部环境潮湿,腐蚀性强,在这里优选为不锈钢,此处第一螺纹杆902的螺纹为左螺旋,第二螺纹杆905的螺纹为右螺旋。
通过向右转动旋转柱901,进而带动第一螺纹杆902在第一螺纹槽903的内部螺旋向下移动,带动第二螺纹杆905在第二螺纹槽906的内部螺旋向上移动,实现了升降机构9的升降目的。
第三对接框10的下端开设有第三对接腔11,下支撑杆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对接柱12,第三对接柱12的外表面与第三对接腔1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下支撑杆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对接柱14,第四对接框16的上端开设有第四对接腔15,第四对接柱14的外表面与第四对接腔15的内侧壁滑动连接,第四对接框16的下方设置有下固定机构17。
此处第三对接框10、第三对接柱12、下支撑杆13、第四对接柱14、第四对接框16均为本结构的支撑装置,其材料可以是钢、铁或者不锈钢,由于新建房内部环境潮湿,腐蚀性强,在这里优选为不锈钢。
下固定机构17包括连接柱1701、滑动管1703、第二丝头1705,连接柱1701的左侧面的下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702,且第一通孔1702延伸至连接柱1701的右方,滑动管1703左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704,且第二通孔1704延伸至滑动管1703的右方,第二丝头170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丝杆1706,第三丝杆1706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一通孔1702和第二通孔1704且延伸至滑动管1703的左方,并螺纹连接有第二丝帽1707。
此处第一通孔1702与第二通孔1704孔径大小一致且在同一水平线上,此处滑动腔1708与第二滑槽1710长宽大小统一且在同一竖直线上,此处连接柱1701的长宽与滑动腔1708和第二滑槽1710的长宽一致。
滑动管1703的上端开设有滑动腔1708,第二通孔170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板1709,滑动板1709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1710,第二滑槽1710与滑动腔1708连通连接,滑动板170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对称的固定柱1711,连接柱17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712,支撑板1712的上表面开设有两组相互对称第三通孔1713,两组固定柱1711的下端均贯穿第三通孔1713且延伸至支撑板1712的下方。
此处两组相互对称的固定柱1711的直径与第三通孔1713的孔直径一致。
通过将支撑板1712放置在底面,使第三通孔1713的点定位在底面钻孔,然后滑动第三通孔1713在连接柱1701的外表面向下移动,进而使滑动板1709带动固定柱1711向下移动,同时固定柱1711贯穿滑动管1703且插入底面钻孔内,实现了下固定机构17的前后左右固定,最后使第二丝头1705带动第二通孔1704依次贯穿第二通孔1704和第一通孔1702且延伸至滑动管1703的左方,并与第二丝帽1707螺纹连接,实现了下固定机构17的上下固定。
工作原理:在使用本梁预支撑结构时,通过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丝杆503插入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滑槽502的内部,接拖动连个相互对称的第一移动板504左右移动,使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移动板509的中间位置大于预制梁的宽度,接着通过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丝帽505与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丝杆503的下部螺纹连接,实现了两个相互对称第一移动板504的固定,接着转动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丝头506向后旋转,进而带动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二丝杆507向后旋转,由于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二丝杆507与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移动板504螺纹连接,使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二丝杆507向相互靠近一端移动,从而使两组相互对称的转动块508带动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移动板509向相互靠近的一侧面移动,最终使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移动板509与预制梁的两侧面紧固贴合,实现了预制梁的固定,通过第一对接柱2插入第一对接腔4的内部,再有第二对接柱6插入第二对接腔7的内部,再有第三对接柱12插入第三对接腔11的内部,再有第四对接柱14插入第四对接腔15的内部,通过将支撑板1712放置在底面,使第三通孔1713的点定位在底面钻孔,然后滑动第三通孔1713在连接柱1701的外表面向下移动,进而使滑动板1709带动固定柱1711向下移动,同时固定柱1711贯穿滑动管1703且插入底面钻孔内,实现了下固定机构17的前后左右固定,最后使第二丝头1705带动第二通孔1704依次贯穿第二通孔1704和第一通孔1702且延伸至滑动管1703的左方,并与第二丝帽1707螺纹连接,实现了下固定机构17的上下固定,通过向右转动旋转柱901,进而带动第一螺纹杆902在第一螺纹槽903的内部螺旋向下移动,带动第二螺纹杆905在第二螺纹槽906的内部螺旋向上移动,实现了本预支撑结构的支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杆(1)、第一对接框(3)、第二对接框(8)、第三对接框(10)、下支撑杆(13)、第四对接框(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杆(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对接柱(2),所述第一对接框(3)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对接腔(4),所述第一对接框(3)的外表面与第一对接腔(4)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对接框(3)的上方设置有上固定机构(5),所述上支撑杆(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对接柱(6),所述第二对接框(8)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对接腔(7),所述第二对接柱(6)的外表面与第二对接腔(7)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对接框(8)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机构(9),所述第三对接框(10)的下端开设有第三对接腔(11),所述下支撑杆(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对接柱(12),所述第三对接柱(12)的外表面与第三对接腔(1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下支撑杆(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对接柱(14),所述第四对接框(16)的上端开设有第四对接腔(15),所述第四对接柱(14)的外表面与第四对接腔(15)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对接框(16)的下方设置有下固定机构(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板(501)、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移动板(504)和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丝头(506),所述固定板(5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一对接框(3)的上端,所述固定板(501)的下表面开设有两组相互对称的第一滑槽(502),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板(504)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丝杆(5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503)贯穿第一滑槽(502)且延伸至第一滑槽(502)的下方,所述第一丝杆(503)的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一丝帽(505),两组所述第一丝头(506)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507),所述第二丝杆(507)远离第一丝头(506)的一端螺纹贯穿第一移动板(504)的外表面且转动连接有转动块(508),所述转动块(508)远离第二丝杆(507)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板(5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9)包括旋转柱(901)、第一螺纹框(904)、第二螺纹框(907),所述旋转柱(9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902),所述第一螺纹框(904)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903),所述第一螺纹槽(903)的内侧壁与第一螺纹杆(90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框(904)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第三对接框(10)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柱(9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905),所述第二螺纹框(907)的上端开设有第二螺纹槽(906),所述第二螺纹槽(906)的内侧壁与第二螺纹杆(905)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框(907)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对接腔(7)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机构(17)包括连接柱(1701)、滑动管(1703)、第二丝头(1705),所述连接柱(1701)的左侧面的下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702),且第一通孔(1702)延伸至连接柱(1701)的右方,所述滑动管(1703)左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704),且第二通孔(1704)延伸至滑动管(1703)的右方,所述第二丝头(170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丝杆(1706),所述第三丝杆(1706)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一通孔(1702)和第二通孔(1704)且延伸至滑动管(1703)的左方,并螺纹连接有第二丝帽(17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管(1703)的上端开设有滑动腔(1708),所述第二通孔(170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板(1709),所述滑动板(1709)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1710),所述第二滑槽(1710)与滑动腔(1708)连通连接,所述滑动板(170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互对称的固定柱(1711),所述连接柱(17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712),所述支撑板(1712)的上表面开设有两组相互对称第三通孔(1713),两组所述固定柱(1711)的下端均贯穿第三通孔(1713)且延伸至支撑板(1712)的下方。
CN202221154124.1U 2022-05-14 2022-05-14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7581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54124.1U CN217581428U (zh) 2022-05-14 2022-05-14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54124.1U CN217581428U (zh) 2022-05-14 2022-05-14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1428U true CN217581428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49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54124.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7581428U (zh) 2022-05-14 2022-05-14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14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96235B (zh) 一种可移动模板支撑桁架及其施工方法
CN217581428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梁预支撑结构
CN213742414U (zh) 一种砌筑模具
CN201881357U (zh) 植筋冲击钻安装支架
CN209556342U (zh) 建筑工程用平面模板
CN209760791U (zh) 一种后浇带模板装置
CN215908721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用的水平仪
CN210658684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
CN210737388U (zh) 一种新型公路桥梁施工用模板支撑架
CN212583240U (zh) 一种建筑用铝模支撑工装
CN209873576U (zh) 建筑施工用可调节弧度的定型板
CN110206162B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连接件及其施工方法
CN207647029U (zh) 一种双向加劲建筑独立柱
CN216445988U (zh) 一种深基坑的快速换撑结构
CN110485435B (zh) 一种房屋建筑基坑围护结构
CN220395176U (zh) 一种房建工程框架柱模板加固装置
CN221119165U (zh) 一种建筑脚手架加固装置
CN219691116U (zh) 一种高低标号混凝土浇筑分隔板
CN210888061U (zh) 一种建筑用可调节高度的支梁装置
CN208981173U (zh) 一种盖板涵装配式杆件支架
CN219080960U (zh) 一种高强高韧木质建筑模板
CN211473512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CN209723603U (zh) 一种可周转装配式定型化构造柱模板支撑装置
CN219773176U (zh) 一种适用于中间无柱的圆形楼屋盖的连接结构
CN220434206U (zh) 地下室外墙外侧模板支设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7

Address after: No. 1705, 17/F, Building 18, No. 98, Guanghua North 3rd Road, Qingy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Jinch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 Hanzuo Road, Dongyangshi Village, Xima Town, Yuhua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050000

Patentee before: Liu Lip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3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3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