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78519U - 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78519U
CN217578519U CN202221069743.0U CN202221069743U CN217578519U CN 217578519 U CN217578519 U CN 217578519U CN 202221069743 U CN202221069743 U CN 202221069743U CN 217578519 U CN217578519 U CN 217578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ewage
cylinder
wat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6974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延栋
尚晓青
郭生彤
赵玉娟
师永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3419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hai 3419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ai 3419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hai 3419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6974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78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78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785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处理池中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将处理池分隔成左半池和右半池,第二隔板将左半池分隔成左前半池和左后半池,左后半池中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将左后半池分隔成上半池和下半池,上半池连接有进水管,上半池的池壁上设置有排污口;左前半池中设置有水泵,水泵的进水端与下半池相连,右半池中设置有圆筒,圆筒中悬空设置有缓冲筒,水泵通过供水管将下半池中的污水抽送至缓冲筒中;圆筒上端的外侧设置有圆环状的集水槽,集水槽的槽底壁上设置有多个过滤板;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很好的滤除颗粒性杂质,还能很好的对悬浮物进行有效清除,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时需要去除污水中的颗粒性杂质和悬浮物,颗粒性杂质可通过过滤结构进行去除,悬浮物可通过絮凝沉淀进行去除。
现有申请号为CN201921728071.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沉降池,所述污水处理用沉降池内部设置有格栅,格栅一部分为实心板一部分为网状结构,进水管与实心板接触,污水流经实心板后通过网状结构过滤,格栅斜向设置,过滤的淤泥蓄积在网状结构处,通过出泥管Ⅰ回收,网状结构漏下的水流经过接水板流入过滤槽进行过滤,过滤槽内的污泥通过出泥管Ⅱ回收,过滤槽处漏下的水流经过滤网过滤后从出水管回收,污水从进水管过滤后污水流速明显降低同时还可有效过滤,污水可以相对稳定的流速进入下一处理程序。
上述污水处理用沉降池能够对污水中的颗粒性杂质进行过滤和清除,但是不能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有效清除,其污水处理效果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其既能很好的滤除颗粒性杂质,又能很好的对悬浮物进行有效清除。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中竖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处理池分隔成左半池和右半池,所述左半池中竖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左半池分隔成左前半池和左后半池,所述左后半池中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将左后半池分隔成上半池和下半池,所述上半池连接有进水管,所述上半池的池壁上设置有排污口;所述左前半池中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下半池相连,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供水管;所述右半池中设置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圆筒中悬空设置有缓冲筒,所述水泵通过供水管将下半池中的污水抽送至缓冲筒中;所述圆筒上端的外侧设置有圆环状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槽底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中设置有过滤板,所述右半池连接有澄清水排出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很好的滤除颗粒性杂质,还能很好的对悬浮物进行有效清除,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较佳的,所述进水管设置于上半池的左壁上,且靠近第二隔板设置,所述排污口设置于上半池的后池壁上,且排污口的下端与过滤网后端的上端在同一高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排污口与进水管分别位于上半池的两端,使得由进水管进入上半池的污水不会直接由排污口排出。
较佳的,所述过滤网倾斜设置,且其前端高于后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大颗粒杂更加便于排出。
较佳的,所述上半池的后端外壁上设置有方管,所述方管的前壁上设置有与排污口相连通的进污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进污口排出的大颗粒杂质进入方管中,不会直接流至地面上造成二次污染。
较佳的,所述方管的一端封口设置,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圆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进入方管中的大颗粒杂质通过与圆管相连的排污管道排出。
较佳的,所述缓冲筒与圆筒共中心轴线设置,所述缓冲筒的外壁与圆筒的内壁之间通过支撑杆相连。
较佳的,所述供水管穿过圆筒的筒壁,所述供水管与缓冲筒切向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抽送至缓冲筒中的污水造成的冲击,提高了絮凝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很好的滤除颗粒性杂质,还能很好的对悬浮物进行有效清除,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网倾斜设置,且其前端高于后端,如此设置可使得大颗粒杂更加便于排出。
3、上半池的后端外壁上设置有方管,方管的前壁上设置有与排污口相连通的进污口,由进污口排出的大颗粒杂质进入方管中,不会直接流至地面上造成二次污染。
4、供水管与缓冲筒切向相连,如此可减小抽送至缓冲筒中的污水造成的冲击,提高了絮凝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左俯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右俯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圆筒和缓冲筒相连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方管和圆管相连的前视图。
图中:1、处理池;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过滤网;5、进水管;6、圆筒;7、缓冲筒;8、供水管;9、集水槽;10、过滤板;11、排污管;12、澄清水排出管;13、方管;14、进污口;15、圆管;16、支撑杆;17、检修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和图2为立体图,分别从左俯视角和右俯视角对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进行介绍,图3为俯视图,对处理池1内部设置的各部件的位置和结构进行介绍。
图4对处理池1中圆筒6和缓冲筒7相连的结构进行放大介绍,与图3相比,能够更加清除的看清圆筒6和缓冲筒7之间的连接结构。
图5对方管13和圆管15的连接结构进行介绍,同时便于理解方管13上设置的进污口的形状和位置。
最后描述整体的工作原理。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1、圆筒6和缓冲筒7。处理池1中竖直设置有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过滤网4,第一隔板2将处理池1分隔成左半池和右半池,第二隔板3将左半池分隔成左前半池和左后半池,过滤网4将左后半池分隔成上半池和下半池。上半池的左壁上设置有进水管5,且进水管5靠近第二隔板3设置。污水由进水管5进入上半池中,经过过滤网4滤除其中的大颗粒杂质后进入下半池中。上半池的后池壁上设置有排污口,且排污口的下端与过滤网4后端的上端在同一高度,被过滤网4滤除的大颗粒杂质通过排污口排出。为了便于大颗粒杂的排出,将过滤网4由前端向后端倾斜向下设置。上半池的后端外壁上设置有方管13,方管13的前壁上设置有与排污口相连通的进污口14,由排污口排出的大颗粒杂质通过进污口14进入方管13中。方管13的一端封口设置,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圆管15,进入方管13中的大颗粒杂质通过与圆管15相连的排污管道排出。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左前半池中设置有水泵,左前半池的前壁上设置有检修门17,打开检修门17,便于进行水泵的拆装、维修和更换。水泵的进水端与下半池相连,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供水管8。圆筒6竖直设置于处理池1的右半池中,圆筒6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11,排污管11穿过处理池1的池壁位于处理池1的外侧。圆筒6中悬空设置有缓冲筒7,缓冲筒7竖直设置,且缓冲筒7与圆筒6共中心轴线设置,缓冲筒7的外壁与圆筒6的内壁之间通过支撑杆16相连。供水管8穿过圆筒6的筒壁,水泵通过供水管8与缓冲筒7相连,则水泵可通过供水管8将下半池中的污水抽送至缓冲筒7中。为了减小抽送至缓冲筒7中的污水造成的冲击,提高絮凝效果,将供水管8与缓冲筒7切向相连。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圆筒6上端的外侧设置有圆环状的集水槽9,集水槽9的槽底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透水孔中设置有过滤板10,过滤板10使用活性炭材质制成,右半池连接有澄清水排出管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添加有絮凝剂的污水先通过进水管5进入上半池中,经过过滤网4滤除其中的大颗粒杂质后进入下半池中,进行第一段处理。大颗粒杂质则通过排污口进入方管13中,进而通过与方管13相连的圆管15排出。水泵将下半池中的污水抽送至缓冲筒7中,即是使得污水进入圆筒6中进行污水中悬浮物的絮凝沉淀,沉降物通过排污管11排出,进行第二段处理,清除了大部分悬浮物。去除了大部分悬浮物的污水通过圆筒6的上端溢流出,进入集水槽9,被集水槽9槽底壁上设置的过滤板10吸附去除少量剩余的悬浮物后进入处理池1的右半池中,由澄清水排出管12排出,如此即完成了第三段处理。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很好的滤除颗粒性杂质,还能很好的对悬浮物进行有效清除,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1)中竖直设置有第一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2)将处理池(1)分隔成左半池和右半池,所述左半池中竖直设置有第二隔板(3),所述第二隔板(3)将左半池分隔成左前半池和左后半池,所述左后半池中设置有过滤网(4),所述过滤网(4)将左后半池分隔成上半池和下半池,所述上半池连接有进水管(5),所述上半池的池壁上设置有排污口;所述左前半池中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下半池相连,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供水管(8);所述右半池中设置有圆筒(6),所述圆筒(6)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11),所述圆筒(6)中悬空设置有缓冲筒(7),所述水泵通过供水管(8)将下半池中的污水抽送至缓冲筒(7)中;所述圆筒(6)上端的外侧设置有圆环状的集水槽(9),所述集水槽(9)的槽底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中设置有过滤板(10),所述右半池连接有澄清水排出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5)设置于上半池的左壁上,且靠近第二隔板(3)设置,所述排污口设置于上半池的后池壁上,且排污口的下端与过滤网(4)后端的上端在同一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4)倾斜设置,且其前端高于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池的后端外壁上设置有方管(13),所述方管(13)的前壁上设置有与排污口相连通的进污口(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管(13)的一端封口设置,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圆管(15)。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筒(7)与圆筒(6)共中心轴线设置,所述缓冲筒(7)的外壁与圆筒(6)的内壁之间通过支撑杆(16)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8)穿过圆筒(6)的筒壁,所述供水管(8)与缓冲筒(7)切向相连。
CN202221069743.0U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7578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69743.0U CN217578519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69743.0U CN217578519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78519U true CN217578519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48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69743.0U Active CN217578519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785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8046A (zh) 一种污水多级过滤处理器
CN208541851U (zh) 一种稀土加工废水用的过滤装置
CN217578519U (zh) 一种多流道多腔室三段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6023626U (zh) 一种高效竖流式新型沉淀池
CN213112784U (zh) 一种多级过滤桶
CN212491918U (zh) 一种工业废水过滤净化处理装置
CN210728839U (zh) 一种用于橡胶制造设备的多级过滤装置
CN208120858U (zh) 一种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设备
CN212417142U (zh) 一种便于清理沉积物的污水过滤池
CN210786516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沉降系统
CN211035437U (zh) 一种旋流式快速沉降装置
CN211419901U (zh) 一种市政用生物污水处理池
CN214654286U (zh) 一种市政用污水处理装置
CN113816514B (zh) 池塘养殖尾水过滤装置
CN219333480U (zh) 一种污水处理净化装置
CN209828357U (zh) 一种多介质过滤器
CN215195683U (zh) 适用于雨水收集系统的雨水净化机构
CN215137427U (zh) 模块化养殖污水处理装置
CN220766745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雨水收集装置
CN218687270U (zh) 一种污水沉淀池
CN215822440U (zh) 一种生活污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20013909U (zh) 一种带多重过滤结构的负压收集井
CN208065858U (zh) 一种砂石过滤装置
CN212504285U (zh) 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装置
CN218076856U (zh) 一种污水厂用污水预处理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