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78085U - 轮边减速器装配车 - Google Patents

轮边减速器装配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78085U
CN217578085U CN202123326757.4U CN202123326757U CN217578085U CN 217578085 U CN217578085 U CN 217578085U CN 202123326757 U CN202123326757 U CN 202123326757U CN 217578085 U CN217578085 U CN 217578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wheel
main body
displacement
fram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267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滨
李光辉
王康元
姚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ravel Beam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ravel Beam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ravel Beam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ravel Beam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267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78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78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78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边减速器装配车,包含:车架主体、驱动模块、控制模块与承载调姿模块;控制模块设置在车架主体上;驱动模块设置在车架主体上,驱动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带动车架主体进行移动;承载调姿模块设置在车架主体上,用于承载轮边减速器;遥控器与控制模块无线通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安全系数低的缺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灵活性高、灵活性高、装配精度高的特点,避免了在装配轮边减速器的过程中对轮边减速器的装配面造成损伤。

Description

轮边减速器装配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边减速器装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边减速器装配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对重型设备的轮边减速器进行装配时,多采用吊车对轮边减速器进行吊装,将轮边减速器吊装到预定位置,然后人工对轮边减速器进行定位安装,因轮边减速器的体积大、重量重,在吊装轮边减速器的过程中很难对轮边减速器进行定位,而且,采用吊装的方式对轮边减速器的定位精度差,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将轮边减速器调到装配位置,稳定性差,在人工安装的过程中容易对论辩减速器的装配面造成损伤,存在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安全系数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边减速器装配车,包含:车架主体、驱动模块、控制模块、承载调姿模块与遥控器;
控制模块设置在车架主体上;
驱动模块设置在车架主体上,驱动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带动车架主体进行移动;
承载调姿模块设置在车架主体上,用于承载轮边减速器;
遥控器与控制模块无线通信。
进一步,驱动模块包含:若干对主动位移组件与若干对从动位移组件;
若干对主动位移组件对称设置在车架主体的底部,用于带动车架主体运动;
若干对从动位移组件对称设置在车架主体的底部,若干对从动位移组件位于若干对主动位移组件之间,用于对车架主体进行支撑。
进一步,主动位移组件包含:驱动电机、位移减速器、主动位移悬挂器与主动全向轮;
驱动电机设置在车架主体的底部,驱动电机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位移减速器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
主动位移悬挂器设置在位移减速器的输出端;
主动全向轮设置在主动位移悬挂器的输出端,用于带动车架主体进行移动。
进一步,从动位移组件包含:从动位移悬挂器与从动全向轮;
从动位移悬挂器设置在车架主体的底部;
从动全向轮设置在从动悬挂器的输出端。
进一步,承载调姿模块包含:承载支架、若干对第一调姿组件、第二调姿组件与若干个第三调姿组件;
承载支架活动设置在车架主体的顶部;
若干对第一调姿组件对称设置在承载支架上,第一调姿组件与车架主体相连,用于带动承载支架进行升降运动;
第二调姿组件设置在承载支架上,用于承载轮边减速器;
若干个第三调姿组件设置在第二调姿组件上,若干个第三调姿组件与轮边减速器相连。
进一步,第一调姿组件包含:第一电机、第一减速器、第一联轴器、升降机、球头法兰与角支撑架;
角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承载支架的顶部;
球头法兰设置在角支撑架上;
第一电机设置在承载支架上,第一电机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第一减速器设置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
第一联轴器设置在第一减速器的输出端;
升降机与球头法兰固定连接,升降机的输入端与第一联轴器的输出端相连,升降机的输出端与车架主体相连,用于带动承载支架进行升降;
拉升传感器设置在升降机上,拉升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第二调姿组件包含:位移支架、若干对导轨、若干对滑块、若干对止转块、驱动手轮、第二减速器、轴承座与丝杠;
若干对止转块对称设置在承载支架的内侧的侧壁上;
若干对滑块分别设置在若干对止转块上;
若干对导轨对称设置在位移支架的两侧的侧壁上,若干对导轨分别与若干对滑块滑动连接,用于对位移支架进行导向;
轴承座设置在承载支架上;
丝杠的驱动端与轴承座转动连接;
丝杠的执行端与位移支架相连,用于带动位移支架沿若干对导轨的导向进行往复运动;
第二减速器的输出端与丝杠的驱动端相连;
驱动手轮设置在第二减速器的输入端。
进一步,第三调姿组件包含:第三电机、第三减速器、支撑板、主动链轮、传动链、从动链轮、驱动摩擦轮、支撑座与从动摩擦轮;
支撑板设置在位移支架上;
第三电机设置在位移支架的顶部,第三电机位于支撑板的一侧,第三电机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主动链轮设置在支撑板的另一侧的侧壁上;
第三减速器设置在支撑板的一侧,第三减速器的输入端与第三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第三减速器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与主动链轮相连;
从动链轮转动设置在支撑板的另一侧的侧壁上;
传动链与主动链轮、从动链轮相啮合;
驱动摩擦轮设置在从动链轮的侧壁上,驱动摩擦轮与从动链轮的中心轴相同,驱动摩擦轮与轮边减速器相抵接,用于带动轮边减速器转动;
支撑座设置在位移支架的顶部;
从动摩擦轮转动设置在支撑座上,从动摩擦轮与轮边减速器的另一端相抵接,用于支撑轮边减速器。
进一步,控制模块包含:控制柜、主电池组、副电池组与充电机;
主电池组设置在车架主体的顶部;
控制柜设置在主电池组的顶部,控制柜与主电池组、驱动模块、承载调姿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柜与遥控器无线通信;
副电池组设置在车架主体的顶部,副电池组与控制柜电性连接;
充电机设置在副电池组的顶部,充电机与控制柜电性连接。
进一步,还包含:若干个万向起吊环、若干个急停按钮、若干个警示灯与安全防撞触边;
若干个万向起吊环均匀分布在车架主体的顶部的边缘;
若干个急停按钮分布在车架主体四周的侧壁上,若干个急停按钮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若干个警示灯分布在车架主体四周的侧壁上,若干个警示灯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安全防撞触边设置在车架主体的侧壁的底部,安全防撞触边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边减速器装配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安全系数低的缺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灵活性高、灵活性高、装配精度高的特点,避免了在装配轮边减速器的过程中对轮边减速器的装配面造成损伤。
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轮边减速器装配车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模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主体的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载调姿模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调姿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调姿组件的局部装配示意图(隐去驱动手轮、第二减速器、轴承座、丝杠)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调姿组件的局部装配示意图(隐去位移支架、导轨、滑块、止转块);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调姿组件的局部装配示意图(隐去主动链轮、从动链轮、支撑座、从动摩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首先,将结合图1~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边减速器装配车,用于重型设备的轮边减速器的装配,其应用场景广阔。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边减速器装配车,包含:车架主体1、驱动模块、控制模块、承载调姿模块与遥控器(图上未示出)。
具体地,如图1所示,驱动模块设置在车架主体1上,驱动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带动车架主体1进行移动;遥控器与控制模块无线通信;车架主体1采用结构钢焊接而成,车架主体1采用贴面加工的方式安装有贴合面,保证了外表面的平整度,具有体积小、承载能力强的优点。
进一步,如图1~2所示,驱动模块包含:若干对主动位移组件与若干对从动位移组件;若干对主动位移组件对称设置在车架主体1的底部,用于带动车架主体1运动;若干对从动位移组件对称设置在车架主体1的底部,若干对从动位移组件位于若干对主动位移组件之间,用于对车架主体1进行支撑。
进一步,如图1~2所示,主动位移组件包含:驱动电机211、位移减速器212、主动位移悬挂器213与主动全向轮214;驱动电机211设置在车架主体1的底部,驱动电机211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驱动电机211为伺服电机,保证装配车的行走定位精度,具备扭矩大,体积小等优点,同时配备有抱闸,防止转运车溜坡,当电机处于关闭状态时整车处于制动状态,增强了本实施例的稳定性,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安全系数;位移减速器212设置在驱动电机211的输出端,位移减速器212采用行星减速器作传递扭矩,背隙小,输出扭矩大,可有效保证装配车的行走定位精度,提高了本实施例的装配精度;主动位移悬挂器213设置在位移减速器212的输出端,主动位移悬挂器213采用独立悬挂系统,确保任何状态下车轮均能着地,独立悬挂不会引起工作平台的晃动,在保证本实施例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的同时确保轮组与地面之间有可靠的正压力,增强了本实施例的稳定性;主动全向轮214设置在主动位移悬挂器213的输出端,用于带动车架主体1进行移动,主动全向轮214采用麦克纳姆轮,增强了本实施例的灵活性。
进一步,如图2所示,从动位移组件包含:从动位移悬挂器221与从动全向轮222;从动位移悬挂器221设置在车架主体1的底部,从动位移悬挂器221采用独立悬挂系统,确保任何状态下车轮均能着地,独立悬挂不会引起工作平台的晃动,在保证本实施例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的同时确保轮组与地面之间有可靠的正压力,增强了本实施例的稳定性;从动全向轮222设置在从动悬挂器的输出端,从动全向轮222采用麦克纳姆轮,在保证本实施例的灵活性的同时增强了本实施例的承载能力。
具体地,如图1、3~4所示,承载调姿模块设置在车架主体1上,用于承载轮边减速器。
进一步,如图1、3~4所示,承载调姿模块包含:承载支架31、若干对第一调姿组件、第二调姿组件与若干个第三调姿组件;承载支架31活动设置在车架主体1的顶部;若干对第一调姿组件对称设置在承载支架31上,第一调姿组件与车架主体1相连,用于带动承载支架31进行升降运动;第二调姿组件设置在承载支架31上,用于承载轮边减速器;若干个第三调姿组件设置在第二调姿组件上,若干个第三调姿组件与轮边减速器相连。
进一步,如图4~5所示,第一调姿组件包含:第一电机321、第一减速器322、第一联轴器323、升降机324、球头法兰325与角支撑架326;角支撑架326固定设置在承载支架31的顶部;球头法兰325设置在角支撑架326上,使承载支架31能够向多个方向倾斜,增强了本实施例的灵活性;第一电机321设置在承载支架31上,第一电机321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一电机321为伺服电机,保证了装配车的行走定位精度,具备扭矩大,体积小等优点,同时配备有抱闸,具有自锁功能,增强了本实施例的稳定性,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安全系数;第一减速器322设置在第一电机321的输出端,第一减速器322采用行星减速器作传递扭矩,背隙小,输出扭矩大,可有效提高本实施例的装配定位精度;第一联轴器323设置在第一减速器322的输出端,第一联轴器323为弹性联轴器;升降机324与球头法兰325固定连接,升降机324的输入端与第一联轴器323的输出端相连,升降机324的输出端与车架主体1相连,用于带动承载支架31进行升降,升降机324为螺旋升降机324,承载能力强同时具备良好的自锁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的稳定性;拉升传感器设置在升降机324上,拉升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测量升降机324的升降高度,便于使用者通过升降机324控制轮边减速器的状态姿态,提高了本实施例的装配精度。
进一步,如图4、6~7所示,第二调姿组件包含:位移支架331、若干对导轨332、若干对滑块333、若干对止转块334、驱动手轮335、第二减速器336、轴承座337与丝杠338;若干对止转块334对称设置在承载支架31的内侧的侧壁上;若干对滑块333分别设置在若干对止转块334上,用于对位移支架331进行导向;若干对导轨332对称设置在位移支架331的两侧的侧壁上,若干对导轨332分别与若干对滑块333滑动连接,用于对位移支架331进行导向;轴承座337设置在承载支架31上;丝杠338的驱动端与轴承座337转动连接;丝杠338的执行端与位移支架331相连,用于带动位移支架331沿若干对导轨332的导向进行往复运动;第二减速器336的输出端与丝杠338的驱动端相连,第二减速器336采用行星减速器作传递扭矩,背隙小,输出扭矩大,可有效保证装配车的行走定位精度,提高了本实施例的装配精度;驱动手轮335设置在第二减速器336的输入端,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对轮边减速器的装配面造成损伤,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的装配精度。
进一步,如图4、8所示,第三调姿组件包含:第三电机341、第三减速器342、支撑板343、主动链轮344、传动链345、从动链轮346、驱动摩擦轮347、支撑座348与从动摩擦轮349;支撑板343设置在位移支架331上;第三电机341设置在位移支架331的顶部,第三电机341位于支撑板343的一侧,第三电机341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三电机341伺服电机,具备扭矩大,体积小等优点,同时配备有抱闸,具有自锁功能,增强了本实施例的稳定性,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安全系数;主动链轮344设置在支撑板343的另一侧的侧壁上;第三减速器342设置在支撑板343的一侧,第三减速器342的输入端与第三电机341的输出端相连,第三减速器342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343与主动链轮344相连,第三减速器342采用行星减速器作传递扭矩,背隙小,输出扭矩大,可有效提高本实施例的装配定位精度;从动链轮346转动设置在支撑板343的另一侧的侧壁上;传动链345与主动链轮344、从动链轮346相啮合;驱动摩擦轮347设置在从动链轮346的侧壁上,驱动摩擦轮347与从动链轮346的中心轴相同,驱动摩擦轮347与轮边减速器相抵接,用于带动轮边减速器转动,增强了本实施例的装配精度;支撑座348设置在位移支架331的顶部;从动摩擦轮349转动设置在支撑座348上,从动摩擦轮349与轮边减速器的另一端相抵接,用于支撑轮边减速器。
具体地,如图1所示,控制模块设置在车架主体1上。
进一步,如图1所示,控制模块包含:控制柜41、主电池组42、副电池组43与充电机44;主电池组42设置在车架主体1的顶部,用于为控制柜41供电;控制柜41设置在主电池组42的顶部,控制柜41与主电池组42、驱动模块、承载调姿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柜41与遥控器无线通信;副电池组43设置在车架主体1的顶部,副电池组43与控制柜41电性连接,用于为控制柜41供电;充电机44设置在副电池组43的顶部,充电机44与控制柜41电性连接,使用者可将充电机44外接电源,通过控制柜41为主电池组42与副电池组43充电。
进一步,如图1所示,轮边减速器装配车还包含:若干个万向起吊环5、若干个急停按钮6、若干个警示灯7与安全防撞触边8;若干个万向起吊环5均匀分布在车架主体1的顶部的边缘,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搬运;若干个急停按钮6分布在车架主体1四周的侧壁上,若干个急停按钮6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安全系数;若干个警示灯7分布在车架主体1四周的侧壁上,若干个警示灯7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警示灯7为三色运行指示灯,可安装一定频率闪烁并发出鸣叫,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安全系数;安全防撞触边8设置在车架主体1的侧壁的底部,安全防撞触边8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当安全防撞触边8碰撞到障碍物时,安全防撞触边8向控制柜41反馈制动信息,控制柜41对本实施例进行制动并发出警报,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安全系数。
当设备运行时,使用者通过遥控器对控制柜41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柜41控制若干个主动位移组件的驱动电机211启动,驱动电机211通过位移减速器212、主动位移悬挂器213控制主动全向轮214运动,主动全向轮214带动车架主体1进行移动;车架主体1移动到作业位置后,控制柜41控制若干个第一调姿组件的第一电机321启动,第一电机321通过第一减速器322、第一联轴器323控制升降机324进行升降运动;升降机324通过球头法兰325与角支撑架326带动承载支架31进行升降,达到调整承载支架31的高度与倾斜角度的目的;承载支架31带动轮边减速器倾斜至预设角度后,控制柜41控制若干个调姿组件的第三电机341启动,第三电机341通过第三减速器342驱动主动链轮344旋转,主动链轮344通过传动链345带动从动链轮346旋转,进而带动驱动摩擦轮347旋转,驱动摩擦轮347带动轮边减速器进行旋转,使轮边减速器装配面上的螺孔旋转至装配位置,使用者通过旋转驱动手轮335驱动丝杠338运行,丝杠338带动位移支架331沿导轨332的导向伸出,使轮边减速器的装配面与目标重型设备的装配面相贴合,最后,使用者对轮边减速器进行人工安装即完成论辩减速器的装配过程。
以上,参照图1~8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边减速器装配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安全系数低的缺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灵活性高、灵活性高、装配精度高的特点,避免了在装配轮边减速器的过程中对轮边减速器的装配面造成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轮边减速器装配车,其特征在于,包含:车架主体、驱动模块、控制模块、承载调姿模块与遥控器;
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车架主体上;
所述驱动模块设置在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车架主体进行移动;
所述承载调姿模块设置在所述车架主体上,用于承载轮边减速器;
所述遥控器与所述控制模块无线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轮边减速器装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含:若干对主动位移组件与若干对从动位移组件;
所述若干对主动位移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主体的底部,用于带动所述车架主体运动;
所述若干对从动位移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车架主体的底部,所述若干对从动位移组件位于所述若干对主动位移组件之间,用于对所述车架主体进行支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轮边减速器装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位移组件包含:驱动电机、位移减速器、主动位移悬挂器与主动全向轮;
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车架主体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位移减速器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
所述主动位移悬挂器设置在所述位移减速器的输出端;
所述主动全向轮设置在所述主动位移悬挂器的输出端,用于带动所述车架主体进行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轮边减速器装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位移组件包含:从动位移悬挂器与从动全向轮;
所述从动位移悬挂器设置在所述车架主体的底部;
所述从动全向轮设置在所述从动悬挂器的输出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轮边减速器装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调姿模块包含:承载支架、若干对第一调姿组件、第二调姿组件与若干个第三调姿组件;
所述承载支架活动设置在所述车架主体的顶部;
所述若干对第一调姿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上,所述第一调姿组件与所述车架主体相连,用于带动所述承载支架进行升降运动;
所述第二调姿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上,用于承载所述轮边减速器;
所述若干个第三调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调姿组件上,所述若干个第三调姿组件与所述轮边减速器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轮边减速器装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姿组件包含:第一电机、第一减速器、第一联轴器、升降机、球头法兰与角支撑架;
所述角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的顶部;
所述球头法兰设置在所述角支撑架上;
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上,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减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联轴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速器的输出端;
所述升降机与所述球头法兰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联轴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升降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车架主体相连,用于带动所述承载支架进行升降;
所述拉升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升降机上,所述拉升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轮边减速器装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姿组件包含:位移支架、若干对导轨、若干对滑块、若干对止转块、驱动手轮、第二减速器、轴承座与丝杠;
所述若干对止转块对称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的内侧的侧壁上;
所述若干对滑块分别设置在所述若干对止转块上;
所述若干对导轨对称设置在所述位移支架的两侧的侧壁上,所述若干对导轨分别与所述若干对滑块滑动连接,用于对所述位移支架进行导向;
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上;
所述丝杠的驱动端与所述轴承座转动连接;
所述丝杠的执行端与所述位移支架相连,用于带动所述位移支架沿所述若干对导轨的导向进行往复运动;
所述第二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丝杠的驱动端相连;
所述驱动手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减速器的输入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轮边减速器装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姿组件包含:第三电机、第三减速器、支撑板、主动链轮、传动链、从动链轮、驱动摩擦轮、支撑座与从动摩擦轮;
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位移支架上;
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位移支架的顶部,所述第三电机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主动链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的侧壁上;
所述第三减速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减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减速器的输出端贯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主动链轮相连;
所述从动链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的侧壁上;
所述传动链与所述主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相啮合;
所述驱动摩擦轮设置在所述从动链轮的侧壁上,所述驱动摩擦轮与所述从动链轮的中心轴相同,所述驱动摩擦轮与所述轮边减速器相抵接,用于带动所述轮边减速器转动;
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位移支架的顶部;
所述从动摩擦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从动摩擦轮与所述轮边减速器的另一端相抵接,用于支撑所述轮边减速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轮边减速器装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含:控制柜、主电池组、副电池组与充电机;
所述主电池组设置在所述车架主体的顶部;
所述控制柜设置在所述主电池组的顶部,所述控制柜与所述主电池组、所述驱动模块、所述承载调姿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柜与所述遥控器无线通信;
所述副电池组设置在所述车架主体的顶部,所述副电池组与所述控制柜电性连接;
所述充电机设置在所述副电池组的顶部,所述充电机与所述控制柜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轮边减速器装配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若干个万向起吊环、若干个急停按钮、若干个警示灯与安全防撞触边;
所述若干个万向起吊环均匀分布在所述车架主体的顶部的边缘;
所述若干个急停按钮分布在所述车架主体四周的侧壁上,所述若干个急停按钮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若干个警示灯分布在所述车架主体四周的侧壁上,所述若干个警示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安全防撞触边设置在所述车架主体的侧壁的底部,所述安全防撞触边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CN202123326757.4U 2021-12-28 2021-12-28 轮边减速器装配车 Active CN217578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6757.4U CN217578085U (zh) 2021-12-28 2021-12-28 轮边减速器装配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6757.4U CN217578085U (zh) 2021-12-28 2021-12-28 轮边减速器装配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78085U true CN217578085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25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26757.4U Active CN217578085U (zh) 2021-12-28 2021-12-28 轮边减速器装配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78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5946B (zh) 一种双举升agv小车
EP3620268A1 (en) Suspension system and full piggy-back mobile robot
EP3842605B1 (en) Intelligent parking lot and cluster transport robot thereof
CN109050244B (zh) 一种高精度的agv驱动转向一体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57116B (zh) 自动导引式搬运装置的驱动机构
CN106426247A (zh) 一种磁吸附机器人
CN102040176A (zh) 电动全方位移动升降机
CN102486648A (zh) 一种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
CN111409056A (zh) 一种全向移动机器人
CN112977672A (zh) 一种用于飞机大部件调姿加工的气垫式agv平台及操作方法
EP1861276A2 (en) Omnidirectional wheel modules and vehicles and methods employing same
CN217578085U (zh) 轮边减速器装配车
CN113110427A (zh) 一种基于agv的主起整流罩调姿平台柔性入位装置及方法
CN106627319A (zh) 一种辊筒式全方位行走平台车
CN214141431U (zh) 一种智能物流使用的搬运设备举升装置
CN109914884A (zh) 一种车架一体式抱夹停车机器人
CN202139004U (zh) 电动全方位移动升降机
CN116040527A (zh) 一种激光导航车
CN215097923U (zh) 六轮腿壁面越障机器人
CN214057624U (zh) 一种动车组车下部件四自由度精确吊装运载车
CN209776616U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的通用底盘
JP6204321B2 (ja) 移動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昇降台装置
CN110182273B (zh) 一种具有过障功能的爬壁机器人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3086045A (zh) 一种六轮腿壁面越障机器人
JP2022044271A (ja) 運搬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