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5281U - 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5281U
CN217565281U CN202221126054.9U CN202221126054U CN217565281U CN 217565281 U CN217565281 U CN 217565281U CN 202221126054 U CN202221126054 U CN 202221126054U CN 217565281 U CN217565281 U CN 217565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arc
shaped ring
ring surface
m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260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木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Nanping Sanlida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Nanping Sanlida M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Nanping Sanlida M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Nanping Sanlida Mi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260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5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5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5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具有台面和桌脚;台面由二段或二段以上的弧形环面连接而成,相邻两段弧形环面首尾相接而形成“S”造型;弧形环面的内凹处为设置泡茶位的泡茶区,且在弧形环面的内侧设有泡茶台;弧形环面的外凸处为设置品茶位的品茶区,且在弧形环面的外侧设有品茶台;泡茶台的周边形成防水台,借助防水台将泡茶台与品茶台分割开,泡茶台上还开设下水口。此专用茶桌使茶桌台面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使泡茶者能够更好地亲近每一位品茶者,泡茶的氛围更加融洽,更加方便品茶与交流。

Description

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桌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
背景技术
功夫茶,是闽粤一带的一种饮茶风尚,是融合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需得经过备器、生火、净手、候火、倾茶、炙茶、温壶、洗杯、纳茶、高注、润茶、刮沫、冲注、滚杯、洒茶、点茶、请茶、闻香、啜味、审韵、谢宾等复杂过程。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因此,功夫茶一般是由专人冲泡、多人品茶。功夫茶冲泡时,先将茶叶放入盖碗的茶具中,用100度沸水冲泡10-6秒,再将茶汤倒入茶海,然后将茶汤倒入小茶杯中,每次冲泡一般只有3-4小茶杯,品茶者用小茶杯细品、慢饮,气氛更加融洽和谐,沟通更加顺畅愉快。而且,功夫茶的用具之多,有盖碗的茶具、茶海、茶匙、茶荷、炉、壶、小茶杯等等,所以,功夫茶通常选择较大台面的茶桌,不仅要能够盛放各种茶具,还要能够让众多品茶者围坐桌边,方便饮茶。
然而,现在功夫茶没有专用的茶桌。实际泡茶时,一般选择直径较大的圆桌或者尺寸较大的方桌和长方桌,泡茶者A与众多品茶者B、C、D、E……落座后,总是有几个品茶者会离泡茶者较远,如图1所示的圆桌,品茶者C、D、E就离泡茶者A越来越远,如图2所示的长方桌,品茶者C、D就离泡茶者A较远。这样一来,泡茶者无法直接将茶送至品茶者面前,品茶者需要起身再伸手才能取茶,常常会出现泡茶者照顾不周到、不够礼貌的现象,影响茶道的融合精神、品茶文化和沟通交流。而且,一般功夫茶选用的圆桌或者方桌和长方桌太大,落座的品茶者太多,每次冲泡3-4小茶杯无法满足大家的需要,就会出现饮茶、品茶的先后顺序,同样影响茶道的融合精神。如此看来,采用普通的大台面茶桌冲泡、品饮功夫茶,不仅不能充分大台面的使用空间,造成大台面的浪费,还存在影响茶道文化的缺憾。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研究设计了一款功夫茶专用茶桌,使茶桌台面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使泡茶者能够更好地亲近每一位品茶者,泡茶的氛围更加融洽,更加方便品茶与交流。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具有台面和桌脚;台面由二段或二段以上的弧形环面连接而成,相邻两段弧形环面首尾相接而形成“S”造型;弧形环面的内凹处为设置泡茶位的泡茶区,且在弧形环面的内侧设有泡茶台;弧形环面的外凸处为设置品茶位的品茶区,且在弧形环面的外侧设有品茶台;泡茶台的周边形成防水台,借助防水台将泡茶台与品茶台分割开,泡茶台上还开设下水口。
所述泡茶台的位置低于品茶台。
所述台面的泡茶台和品茶台采用石材一体制成;或者所述泡茶台采用石材制成,品茶台采用木材制成。
所述泡茶台呈小于半圆的月牙形,或者呈大于半圆的圆缺形。
所述泡茶台或品茶台上开设上水口。
所述泡茶台或品茶台上安装电炉。
所述台面由三段弧形环面连接而成;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首端与第一段弧形环面的尾端连接,使第一、二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尾端与第三段弧形环面的首端连接,使第二、三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
所述台面由四段弧形环面连接而成;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首端与第一段弧形环面的尾端连接,使第一、二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尾端与中间第三段弧形环面的首端连接,使第二、三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中间第三段弧形环面的尾端与第四段弧形环面的首端连接,使第三、四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
所述台面的品茶台宽度大致一样,宽度大约在80厘米左右。进一步,所述品茶台的两端外侧形成内缩的导角或外凸的导角。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将台面设计呈二段或二段以上的弧形环面连接而成,泡茶者坐在泡茶区的泡茶位上,品茶者围着台面外侧坐在品茶区的品茶位上,即每段弧形环面有一个泡茶位对应多个品茶位,从泡茶位到对应品茶位的距离大致一样,茶具等放在泡茶台上,泡茶者将泡好的茶倒入小茶杯中并递到每一位品茶者面前的品茶台,使泡茶者能够更好地亲近每一位品茶者,泡茶的氛围更加融洽,品茶文化传播和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多段弧形环面的台面设计,不仅使台面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造型独特,犹如太极八卦图,富具美感,更增加功夫茶之意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圆桌的俯视图;
图2是普通长方桌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俯视图。
标号说明
台面10:
弧形环面1,泡茶台2,品茶台3,防水台4,下水口5,上水口6,电炉7,导角8,导角9,泡茶位S,品茶位P;
桌脚2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具有台面10和桌脚20。
其中,所述台面10由二段或二段以上的弧形环面1连接而成,相邻两段弧形环面1首尾相接而形成“S”造型。图3至图5所示台面10由二段的弧形环面1连接而成。图6所示台面10由三段的弧形环面1连接而成,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首端与第一段弧形环面的尾端连接,使第一、二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尾端与第三段弧形环面的首端连接,使第二、三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图6所示的整个台面10有1.5个“S”造型。图7所示台面10由四段的弧形环面1连接而成,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首端与第一段弧形环面的尾端连接,使第一、二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尾端与中间第三段弧形环面的首端连接,使第二、三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中间第三段弧形环面的尾端与第四段弧形环面的首端连接,使第三、四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图7所示的整个台面10有2个“S”造型。弧形环面1的具体段数可以根据需要增减,本文不做逐一图示。
所述弧形环面1的内凹处为泡茶区,泡茶区可设置一个泡茶位S,且在弧形环面1的内侧设有泡茶台2。所述弧形环面1的外凸处为品茶区,品茶区可设置多个品茶位P,且在弧形环面1的外侧设有品茶台3。这样,每一段弧形环面1周围都可以坐有一个泡茶者和多个品茶者。所述台面10的品茶台3宽度大致一样,宽度大约在80厘米左右。泡茶时,泡茶者稍微伸手就可以将沏好茶的小茶杯递到品茶者面前的品茶台3上。进一步,所述品茶台3的两端外侧还可以形成内缩的导角8或外凸的导角9,其中,外凸的导角9外侧可以增加一个品茶位P,或者,外凸的导角9也可以方便摆放茶具、果盘等等。
所述泡茶台2的周边形成防水台4,借助防水台4将泡茶台2与品茶台3分割开,避免泡茶台2的茶水流至品茶台3,使品茶台3保持干净、清洁。所述泡茶台2上还开设下水口5,可以将泡茶台2上的茶水等及时排除,使泡茶台2也保持清洁。进一步,所述泡茶台2的位置可以设计得低于品茶台3,更有利于保持品茶台3的干净。
为了方便泡茶,所述泡茶台2或品茶台3上还可以开设上水口6,以及所述泡茶台2或品茶台3上还可以安装电炉7,以方便取水、烧水、泡茶。
本实用新型所述台面10的泡茶台2和品茶台3可以采用石材一体制成;也可以将所述泡茶台2采用石材制成,而品茶台3采用木材制成,比如品茶台3和桌脚20都采用高档红木制成,进一步提升茶桌的档次。另外,所述泡茶台2可以如图3、图4所示呈小于半圆的月牙形,或者如图5所示呈大于半圆的圆缺形,以方便摆放各式茶具,并增加设计感。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以图3和图4的实施例一为例,每段弧形环面1有一个泡茶位S对应多个品茶位P,二段弧形环面1的周围就可以坐有二个泡茶者和对应的多个品茶者,二个泡茶者分别坐在二个泡茶区的泡茶位S上,对应的品茶者围坐在台面10外侧品茶区的品茶位P上,从泡茶位S到对应品茶位P的距离大致一样,泡茶者将泡好的茶倒入小茶杯中,再稍微伸手就可以递到每一位品茶者面前的品茶台3,使泡茶者能够更好地亲近每一位品茶者,泡茶的氛围更加融洽,品茶文化传播和沟通交流更加方便。
而且,本实用新型台面10的每段弧形环面都可以摆放一个茶盘,如图3至图5所示的台面10可以摆放二个茶盘,二个茶盘能灵活运用,可以启用二个茶盘同时泡茶,容纳多人同时品茶,也可以启用一个茶盘泡茶,适应人少品茶,本实用新型彻底改变原来的一桌一盘的局面。图6和图7可以进一步增加茶盘数量,扩大品茶人数。
本实用新型多段弧形环面1的台面10,使茶具等可以摆放在泡茶台2上,方便泡茶者取用,此设计精致、造型独特,不仅使台面10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台面10俯视犹如太极八卦图,富具美感,更增加功夫茶之意境。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其特征在于:具有台面和桌脚;台面由二段或二段以上的弧形环面连接而成,相邻两段弧形环面首尾相接而形成“S”造型;弧形环面的内凹处为设置泡茶位的泡茶区,且在弧形环面的内侧设有泡茶台;弧形环面的外凸处为设置品茶位的品茶区,且在弧形环面的外侧设有品茶台;泡茶台的周边形成防水台,借助防水台将泡茶台与品茶台分割开,泡茶台上还开设下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台的位置低于品茶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的泡茶台和品茶台采用石材一体制成;或者所述泡茶台采用石材制成,品茶台采用木材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台呈小于半圆的月牙形,或者呈大于半圆的圆缺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台或品茶台上开设上水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台或品茶台上安装电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由三段弧形环面连接而成;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首端与第一段弧形环面的尾端连接,使第一、二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尾端与第三段弧形环面的首端连接,使第二、三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由四段弧形环面连接而成;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首端与第一段弧形环面的尾端连接,使第一、二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中间第二段弧形环面的尾端与中间第三段弧形环面的首端连接,使第二、三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中间第三段弧形环面的尾端与第四段弧形环面的首端连接,使第三、四段弧形环面形成“S”造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的品茶台宽度大致一样,宽度为80厘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品茶台的两端外侧形成内缩的导角或外凸的导角。
CN202221126054.9U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 Active CN217565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6054.9U CN217565281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6054.9U CN217565281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5281U true CN217565281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50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26054.9U Active CN217565281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5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78572A1 (en) Material For a Manual Drip Coffee Cone
US20200352367A1 (en) Tea Bag Holder
US20180116441A1 (en) Flow-optimized pour over coffee brewing system
AU2017353771B2 (en) Flow-optimized pour over coffee brewing system
CN217565281U (zh) 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
CN201752333U (zh) 火锅油水控漏装置
GB2410888A (en) Disposable cup
WO2023216154A1 (zh) 一种功夫茶专用茶桌
CN204970630U (zh) 一种新型支架茶壶
KR20040027493A (ko) 내열강화유리/내열산화강자기특수내열페인트도장그림문자숫자디자인차주전자본체·손잡이·내용물유출부분·간격·90°/180°·직접연결형손잡이·화상미끄럼방지·맞물림플라스틱캡회전조립형휘슬장치뚜껑손잡이맞물림장치·공기차단뚜껑·연결망총천연색한약다림차주전자전자식·동영상카메라·음석인식·감광소자·lcd창·스크린·패드/센서버튼류·온도감지봉히터형태/알루미늄코일센서형태/센서버튼스윗치형태/전기충전교환밧데리형태자동탈부착장치 유무선겸용/유선/무선총천연색한약다림차주전자
CN213046545U (zh) 一次性压滤杯
CN201055208Y (zh) 茶杯
CN214631448U (zh) 一种新型分享茶具
CN206080108U (zh) 一种奶酪锅组合
CN205144184U (zh) 一种茶壶及其组合
CN205107154U (zh) 一种杯套
JP3206626U (ja) お茶の浸出具セット
CN214317672U (zh) 一种无把的组合主题纪念茶具
CN212853149U (zh) 一种双壶嘴陶瓷茶具套装
CN203493286U (zh) 用于茶膏煮制、溶解和倾倒的茶具
CN207428872U (zh) 一种不锈钢功夫茶具及其盖碗、公道杯和茶杯
CN103405101A (zh) 用于茶膏煮制、溶解和倾倒的茶具
CN211093415U (zh) 一种创意组合用茶具
CN214258990U (zh) 一种杠杆式茶具
CN221129610U (zh) 一种一体式多用途漏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