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8977U - 一种陀螺底座及陀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陀螺底座及陀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8977U
CN217548977U CN202220542396.2U CN202220542396U CN217548977U CN 217548977 U CN217548977 U CN 217548977U CN 202220542396 U CN202220542396 U CN 202220542396U CN 217548977 U CN217548977 U CN 217548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yroscope
driving gear
base
connection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423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德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h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423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8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8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8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陀螺底座,包括座体、陀尖部、驱动齿轮和用于与发射器配合的支撑件,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座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可自转地连接在与所述座体和所述驱动齿轮之间的位置,所述陀尖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齿轮的下端;所述支撑件被所述发射器夹持固定时,所述座体、所述驱动齿轮以及所述陀尖部共同相对于所述支撑件旋转。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陀螺。本申请能够降低安装要求,且不影响陀螺旋转性能,提高陀螺发射的转速。

Description

一种陀螺底座及陀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陀螺底座及陀螺。
背景技术
陀螺玩具在儿童运动场上非常流行,陀螺是依靠给予的初始速度及旋转动能来进行旋转。
目前市面上的陀螺玩具大多需要通过发射器进行驱动旋转后进行发射玩耍,现有的部分陀螺产品,是通过发射器夹持陀螺下端的支撑件来实现给陀螺加速的,但现有的这类陀螺产品,都是将驱动齿轮、支撑件和陀尖这三者均安装在同一个陀螺轴上,如此设计不仅会加重陀螺轴的负担,导致陀螺轴容易损坏或变形,影响陀螺旋转性能;而且陀螺轴本身直径较小,所以对连接在其上的各个部件的安装要求会更高,容易因为安装不标准而导致同轴度降低而影响陀螺性能;还有就是多个部件安装于一体,那么只其中一个部件损坏了,就需要整体进行更换。
因此,需设计一种能够降低影响陀螺旋转性能的陀螺底座及陀螺。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陀螺底座及陀螺,能够降低安装要求,且不影响陀螺旋转性能,提高陀螺发射的转速。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陀螺底座,包括座体、陀尖部、驱动齿轮和用于与发射器配合的支撑件,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座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可自转地连接在所述座体和所述驱动齿轮之间的位置,所述陀尖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齿轮的下端;
所述支撑件被所述发射器夹持固定时,所述座体、所述驱动齿轮以及所述陀尖部共同相对于所述支撑件旋转。
优选地,所述座体的底面向下延伸有与所述座体一体成型的连接柱,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可自转地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用于与所述发射器配合的配合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并限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部上设有轴向限位件,当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时,所述轴向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并限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轴向分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二支撑部,所述配合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座体与所述支撑件之间设置连接有轴承,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轴承可自转地与所述座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齿轮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柱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匹配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嵌入至所述连接孔中并与所述驱动齿轮固定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驱动齿轮的底部设有嵌入口,所述陀尖的部分嵌入至所述嵌入口中。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陀螺,包括陀螺主体部和上述的陀螺底座,所述陀螺主体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陀螺底座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由于将座体与驱动齿轮固定连接,然后支撑件可自转地连接在座体和驱动齿轮之间的位置,而陀尖部则单独与驱动齿轮下端固定连接,本申请无需采用陀螺轴将驱动齿轮、支撑件和陀尖部三者连接起来,因此不会出现陀螺轴变形的问题,从而影响陀螺性能,更不会存在各部件共同安装在同一陀螺轴上而给陀螺轴带来负担,所以应用该陀螺底座的陀螺旋转性能更好,另外陀尖部安装在驱动齿轮下端,故更换陀尖部的时候不需要拆散整个陀螺底座,只需将陀尖部从驱动齿轮上取下更换即可,更换更加方便;进一步地在支撑件与座体之间设有轴承,能够减少座体在旋转加速的过程中与支撑件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旋转加速过程中的动能损耗,提高陀螺玩具发射时的转速。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陀螺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陀螺底座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陀螺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陀尖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陀螺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陀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座体1:连接柱11、连接头111;
陀尖部2;
支撑件3:配合槽30、第一连接部31、第一限位部311、第一支撑部312、安装孔313、第一阻挡件3131、第二连接部32、第二限位部321、轴向限位件322、第二支撑部323、连通孔324、第二阻挡件3241;
轴承4:外圈41、内圈42;
驱动齿轮5:嵌入口51、连接孔52;
陀螺主体部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申请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申请的全部或视为对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陀螺底座,如图1-3所示,其包括座体1、陀尖部2、驱动齿轮5和用于与发射器配合的支撑件3,驱动齿轮5与座体1固定连接,支撑件3可自转地连接在座体1和驱动齿轮5之间的位置,陀尖部2固定连接在驱动齿轮5的下端;
支撑件3被发射器夹持固定时,座体1、驱动齿轮5以及陀尖部2共同相对于支撑件3旋转。
进一步的,陀尖部2用于在支撑面上旋转,座体1用于连接陀螺主体部6的结构,陀尖部2与座体1固定连接,通过陀螺主体部6或座体1旋转能够带动陀尖部2进行旋转,又或是通过驱动齿轮5旋转带动座体1和陀螺主体部6旋转。
其中,在使用发射器对陀螺进行驱动加速旋转时,发射器将支撑件3夹持固定,同时支撑件3能够与发射器连接从而使得陀螺底座在驱动过程中不会与发射器分离。在驱动加速的过程中,支撑件3与发射器相对保持固定,同时由于支撑件3可自转地连接在座体1和驱动齿轮5之间的位置,因此发射器能够通过驱动座体1或驱动齿轮5进行旋转,进而使得在驱动加速的过程中座体1、驱动齿轮5和陀尖部2同步旋转且同时相对于支撑件3旋转,因此能够减少加速过程中座体1与支撑件3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动能损耗,从而使得陀螺底座能够加速到更高的转速,避免在驱动加速的过程中陀螺底座与发射器之间产生相对的滑动摩擦从而造成动能损耗。另外,本申请无需采用陀螺轴将驱动齿轮5、支撑件3和陀尖部2三者连接起来,因此不会存在陀螺轴变形的问题,更不会存在各部件共同安装在同一陀螺轴上从而给陀螺轴带来负担,因此应用该陀螺底座的陀螺旋转性能更好,也能够更加容易方便地将各个部件安装固定在一起。另外陀尖部2安装在驱动齿轮5下端,故更换陀尖部2的时候不需要拆散整个陀螺底座,只需将陀尖部2从驱动齿轮5上取下更换即可,更换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座体1与支撑件3之间设置连接有轴承4,支撑件3通过轴承4可自转地与座体1连接。
再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支撑件3的中部设有安装孔313,轴承4安装在安装孔313中,座体1的部分穿入至安装孔313中并与轴承4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座体1的底面向下延伸有与座体1一体成型的连接柱11,驱动齿轮5与连接柱11的下端固定连接,支撑件3可自转地套设在连接柱11上。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连接柱11设置在座体1的底部中心,连接柱11伸入至安装孔313中并与轴承4的内圈42连接,轴承4的外圈41与支撑件3连接。连接柱11的底部与驱动齿轮5固定连接,从而使得驱动齿轮5与座体1能够实现同步旋转。
较优地,连接柱11与驱动齿轮5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如图7所示,支撑件3套接在连接柱11上,连接柱11的下端通过螺钉与驱动齿轮5固定连接在一起,陀尖部2固定连接在驱动齿轮5的下端。支撑件3能够相对于连接柱11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齿轮5上设有连接孔52,连接柱11的下端设有与连接孔52匹配的连接头111,连接头111嵌入至连接孔52中并与驱动齿轮5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连接头111为多边体结构,连接孔52与与连接头111匹配,连接头111嵌入至连接孔52中,使得连接柱11与陀尖部2相对固定连接。
较优地,连接孔52为方孔,连接柱11上的连接头111嵌入至连接孔52中,并通过螺钉将嵌入至连接孔52中的连接头111锁紧,从而能够进一步地限制了驱动齿轮5与连接柱11之间相对旋转,能够避免长期使用后驱动齿轮5与连接柱11之间打滑。
其中,陀尖部2用于将陀螺承托在支撑面上,陀尖部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提高陀尖部2的耐磨性,延长陀尖部2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连接柱11与陀尖部2之间螺纹连接固定,具体地,在陀尖部2上设有螺纹孔,连接柱11的连接头111为螺柱,通过将连接头111旋入至螺纹孔中从而实现连接柱11与陀尖部2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头111的旋紧方向与陀螺底座的旋转方向相同,从而能够避免陀螺底座在旋转时连接头111脱离螺纹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驱动齿轮5的底部设有嵌入口51,陀尖部2的部分嵌入至嵌入口51中。
其中,嵌入口51与连接孔52连通,在装配时,能够方便地将螺钉穿过嵌入口51与连接孔52中的连接头111锁紧,方便装配。同时,陀尖部2的上端嵌入在嵌入口51中,即使得陀尖部2能够与驱动齿轮5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更换陀尖部2或驱动齿轮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支撑件3包括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连接,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之间形成用于与发射器配合的配合槽30。
进一步的,支撑件3垂直于其转动轴线的平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形,配合槽30为绕支撑件3的周向设置的环形槽,驱动时,发射器的夹持件或承托件能够与配合槽30配合连接从而使得陀螺底座在驱动时能够固定在发射器的发射位置中。
可选地,支撑件3垂直于其转动轴线的平面的截面形状还可以是其他不同的形状,配合槽30沿转轴的径向设置,驱动时,发射器上的插接结构能够插入至配合槽30中从而限制支撑件3旋转同时使得陀螺底座在驱动时能够固定在发射器的发射位置中。
其中,如图2所示,安装孔313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1中,如图3和图5所示,在安装孔313的上端内壁设有沿径向向内设置的第一阻挡件3131,第二连接部32设有用于通过驱动齿轮5的连通孔324,连通孔324与安装孔313同轴,在连通孔324的内壁设有第二阻挡件3241,轴承4的外圈41被限制在第一阻挡件3131和第二阻挡件3241之间,从而使得轴承4不能够沿轴向上下活动。
另外,在安装轴承4的时候,能够先将轴承4从安装孔313的下端装入至安装孔313中,使得轴承4的上端抵在第一阻挡件3131上,然后再将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第二阻挡件3241抵在轴承4的下端,方便装配轴承4。
再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驱动齿轮5的上端抵在轴承4的内圈42下端,轴承4的内圈42的上端抵在底座上,因此在驱动加速时,轴承4的外圈41相对固定,轴承4的内圈42跟随座体1和陀尖部2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31包括第一限位部311,第二连接部32包括第二限位部321,第一限位部311与第二限位部321连接并限制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通过第一限位部311和第二限位部321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不能够相对转动,从而使得驱动时支撑件3能够更加稳定地与发射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部311为卡槽或插接件中的其中一个,第二限位部321为卡槽或插接件中的另一个,插接件插入至卡槽中并限制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相对转动。
较优地,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部311为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1的卡槽,至少一个卡槽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1的外部并沿第一连接部31的轴向设置,第二限位部321为设置在第二连接部32的插接件,至少一个插接件沿第二连接部32的轴向向上延伸设置。组合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时,插接件插入至卡槽中,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不能够绕其转动轴线相对旋转。
较优地,当插接件插入至卡槽中的时候,插接件的外壁与第二连接部32的外壁平齐并形成配合槽30的壁面。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311还可以是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1的限位孔,限位孔沿第一连接部31的轴向设置,第二限位部321为设置在第二连接部32上的插接件,插接件插入至限位孔中从而限制了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相对旋转。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31还可以包括第一套体,第二连接部32还可以包括第二套体,第一套体套接在第二套体的外周或第二套体套接在第一套体的外周,第一限位部311为设置在第一套体上的第一固定孔,第二限位部321为设置在第二套体上的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均沿径向设置,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同轴,通过销轴或螺钉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即能够实现将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连接,使得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不能够相对旋转。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通过沿轴向设置的螺钉锁紧实现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限位部321上设有轴向限位件322,当第一限位部311与第二限位部321连接时,轴向限位件322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并限制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轴向分离。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轴向限位件322为设置在第二限位部321上端的扣体,当第一限位部311与第二限位部321连接时,扣体卡在第一连接部31上从而限制了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沿轴向分离。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311为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1上的第一螺纹件,第二限位部321为设置在第二连接部32上的第二螺纹件,第一螺纹件与第二螺纹件螺纹配合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31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支撑部312,第二连接部32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二支撑部323,配合槽30形成于第一支撑部312与第二支撑部323之间。
较优地,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部312为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1外壁的环形结构,第二支撑部323为设置在第二连接部32外壁的环形结构。
可选地,第一支撑部312和第二支撑部323均沿径向向外延伸设置。可设置多组第一支撑部312和第二支撑部323以将陀螺底座支撑在发射器的发射位置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6所示,一种陀螺底座,包括座体1、陀尖部2、驱动齿轮5和支撑件3,驱动齿轮5与座体1固定连接,支撑件3与座体1之间设置有轴承4,支撑件3通过轴承4可自转地连接在座体1与驱动齿轮5之间的位置,支撑件3与座体1之间能够相对转动。
其中,座体1的底部设有连接柱11,支撑件3包括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1的中部设有安装孔313,安装孔313的上端内壁设有第一阻挡件3131,第二连接部32设有连通孔324,在连通孔324的内壁设有第二阻挡件3241,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连接在一起,轴承4安装在安装孔313中,轴承4的外圈41与安装孔313的内壁连接,轴承4的内圈42与连接柱11连接,轴承4外圈4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被第一阻挡件3131和第二阻挡件3241限位。
另外,第一连接部31上设有第一限位部311,第二连接部32上设有第二限位部321,在第二限位部321上设有轴向限位件322。其中,第一限位部311为沿第一连接部31的轴向设置的卡槽,第二限位部321为沿第二连接部32的轴向设置的插接件,轴向限位件322为设置在插接件端部的扣体,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连接时,插接件插入至卡槽中,从而限制了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相对旋转,同时扣体卡在第一连接部31上从而限制了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沿轴向分离。
在第一连接部31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设有第一支撑部312,第二连接部32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二支撑部323,第一支撑部312和第二支撑部323之间形成了用于与发射器配合的配合槽30,发射时,发射器的夹持件或承托件与配合槽30配合使得陀螺底座在驱动时能够固定在发射器的发射位置中。
驱动齿轮5与连接柱11固定连接在一起,陀尖部2与驱动齿轮5固定连接,具体地,驱动齿轮5的底部设有嵌入口51,陀尖部2的上端嵌入至嵌入口51中。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陀螺,如图8所示,其包括陀螺主体部6和上述的陀螺底座,陀螺主体部6可拆卸地安装在陀螺底座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申请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申请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陀螺底座,包括座体(1)、陀尖部(2)、驱动齿轮(5)和用于与发射器配合的支撑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5)与所述座体(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3)可自转地连接在所述座体(1)和所述驱动齿轮(5)之间的位置,所述陀尖部(2)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齿轮(5)的下端;
所述支撑件(3)被所述发射器夹持固定时,所述座体(1)、所述驱动齿轮(5)以及所述陀尖部(2)共同相对于所述支撑件(3)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的底面向下延伸有与所述座体(1)一体成型的连接柱(11),所述驱动齿轮(5)与所述连接柱(1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3)可自转地套设在所述连接柱(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包括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之间形成用于与所述发射器配合的配合槽(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陀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包括第一限位部(311),所述第二连接部(32)包括第二限位部(321),所述第一限位部(31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321)连接并限制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相对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陀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321)上设有轴向限位件(322),当所述第一限位部(31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321)连接时,所述轴向限位件(32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连接并限制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轴向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陀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支撑部(312),所述第二连接部(32)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二支撑部(323),所述配合槽(30)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1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32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 与所述支撑件(3)之间设置连接有轴承(4),所述支撑件(3)通过所述轴承(4)可自转地与所述座体(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陀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5)上设有连接孔(52),所述连接柱(11)的下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孔(52)匹配的连接头(111),所述连接头(111)嵌入至所述连接孔(52)中并与所述驱动齿轮(5)固定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陀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5)的底部设有嵌入口(51),所述陀尖(21)的部分嵌入至所述嵌入口(51)中。
10.一种陀螺,其特征在于,包括陀螺主体部(6)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陀螺底座,所述陀螺主体部(6)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陀螺底座上。
CN202220542396.2U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陀螺底座及陀螺 Active CN217548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2396.2U CN217548977U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陀螺底座及陀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2396.2U CN217548977U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陀螺底座及陀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8977U true CN217548977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67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42396.2U Active CN217548977U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陀螺底座及陀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8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26318A1 (zh) 一种可自由组装的组合式玩具陀螺
CA2916065C (en) Spinning top and spinning top play device using same
US20190083892A1 (en) Fidget spinner toy holding adapter
WO2018006886A2 (zh) 陀螺加速装置
CN217548977U (zh) 一种陀螺底座及陀螺
JP6236177B1 (ja) コマ玩具
CN201231067Y (zh) 内驱动带飞轮的玩具陀螺
US8870621B2 (en) Inertial dynamic toy
CN108361214A (zh) 复位组件、扇头组件及风扇
CN107008015B (zh) 一种新型可控攻击型玩具陀螺
WO2020034765A1 (zh) 陀螺以及磁吸陀尖
CN201241844Y (zh) 一种电风扇
CN100525872C (zh) 一种带飞轮的多驱动玩具陀螺及其多驱动发射器
CN219091071U (zh) 一种陀螺
CN215195388U (zh) 一种陀螺玩具
US10369488B1 (en) Magnetic spinning toy
CN107070077A (zh) 一种自保持式锁死装置
CN211025105U (zh) 团队对战陀螺
US9555665B2 (en) Bicycle spinner mounting
CN208950910U (zh) 一种风扇灯扇叶联动结构
CN218980419U (zh) 一种陀螺玩具
WO2020186725A1 (zh) 一种摇头机构和电暖器
CN208799763U (zh) 一种玩具全向轮
CN110681167B (zh) 用于团队对战陀螺的识别装置和团队对战陀螺
CN101444669B (zh) 可手握玩耍的趣味悠悠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