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8733U - 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48733U CN217548733U CN202220129082.XU CN202220129082U CN217548733U CN 217548733 U CN217548733 U CN 217548733U CN 202220129082 U CN202220129082 U CN 202220129082U CN 217548733 U CN217548733 U CN 2175487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pipe
- way
- gas
- commun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包括:面罩本体,其内侧边缘安装有环形气囊;通气机构,其一端自面罩本体的外侧插入其内侧的环形气囊之间;储气机构,与通气机构连通,提供湿化低氧气体;其中,通气机构上连接有允许气体单向通过的泄气机构,泄气机构的端部与环形气囊连通,泄气机构可向外泄气。本实用新型通过束缚在人脸上的面罩本体以及环形气囊与人体面部形成训练用的空腔,储气机构通过通气机构向该空间通入训练用低氧气体,同时气体经过泄气机构进入到环形气囊中,充盈的环形气囊与面部贴合,适配不同的脸型,达到密封效果,减少气体泄漏,增加低氧预适应训练效果。面罩密封性大大增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降低,氧分压也随之降低。平原人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可能因低压缺氧出现身体不适,出现急性高原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在进入高海拔地区前,在平原地区通过模拟高原低氧环境,进行低氧预适应训练,可以改善急性高原病的严重程度和降低发病率,维护进入高原后的脑体作业能力。
目前的研究显示通过吸入低氧气体进行间歇低氧训练能够促进高原习服,并且相对于静息吸入,在吸入低氧气体的同时复合一定强度的运动具有更好的效果。成年人静息时的潮气约为500ml,低氧本身就会导致呼吸加深加快,复合运动的话会引起呼吸频率进一步增快、潮气量进一步增大。
考虑到,低氧训练需要操作者进行运动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可穿戴式的训练装置出现了。现有技术中,适用于低氧适应训练的装置如专利CN201920863481.7-一种低氧训练报警面罩,虽然可穿戴进行低氧适应性训练,但是无法与面部贴合,在低氧训练时,外界空气可进入到面罩内,这无疑会影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增加面罩密封性,提高低氧训练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包括:
面罩本体,其内侧边缘安装有环形气囊;
通气机构,其一端自面罩本体的外侧插入其内侧的环形气囊之间;
储气机构,与通气机构连通,提供湿化低氧气体;
其中,通气机构上连接有允许气体单向通过的泄气机构,泄气机构的端部与环形气囊连通,泄气机构可向外泄气。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中,通过束缚在人脸上的面罩本体以及环形气囊与人体面部形成训练用的空腔,储气机构通过通气机构向该空间通入训练用低氧气体,同时气体经过泄气机构进入到环形气囊中,充盈的环形气囊与面部贴合,适配不同的脸型,达到密封效果,减少气体泄漏,增加低氧预适应训练效果。面罩密封性大大增强。
优选地,泄气机构包括:
泄气管,其一端与环形气囊连通,其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单向气阀;
密封管,通轴线螺纹套接在泄气管外;
其中泄气管上开设有连通内外的泄气孔;密封管覆盖在泄气孔的孔口处,第一单向气阀与通气机构连接。
优选地,通气机构包括:
三通管,其主管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单向气阀和第三单向气阀,其副管的端部封闭;
连接管,其一端与三通管的副管连通,其另一端穿过面罩与面罩另一侧连通;
其中,储气机构与第二单向气阀连通;第一单向气阀与三通管的副管连通。
优选地,储气机构包括:
储气袋,其一端与第二单向气阀连通;
进气导管,与储气袋连通;
其中进气导管与第二单向气阀位于储气袋的相对侧。
优选地,还包括:
束缚环,设置有多个,均间隙的套设在连接管上;
每个束缚环上分别连接有两根相对布置的弹性头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的右视图;
图4为图1的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的后视图(仅面罩本体)。
附图标记:
1、面罩本体;11、环形气囊;
2、通气机构;21、三通管;22、第二单向气阀;23、第三单向气阀;
24、连接管;
3、储气机构;31、储气袋;32、进气导管;
4、泄气机构;41、泄气管;42、第一单向气阀;43、密封管;44、泄气孔;
5、束缚环;51、弹性头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见图1至图4,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其内侧边缘安装有环形气囊11;通气机构2,其一端自面罩本体1的外侧插入其内侧的环形气囊11之间;储气机构3,与通气机构2连通,提供湿化低氧气体;其中,通气机构2上连接有允许气体单向通过的泄气机构4,泄气机构4的端部与环形气囊11连通,泄气机构4可向外泄气。
将面罩通过其上的弹性绑带束缚在面部,面部与面罩以及环形气囊11围成一个空腔;随着储气机构3通过通气机构2对该空腔提供湿化后的低含量氧气,训练人员可以进行呼吸,通气机构2可向外界溢出气体,而气体无法自通气机构2进入到面罩内,此时控制通气机构2停止对外溢出气体,训练人员呼出的气体从泄气机构4单向进入到环形气囊11中,随着环形气囊11充气,与训练人员的面部更加贴合,直至面罩与面部的气密效果达标为止,通气机构2可恢复对外溢气,此时训练人员呼出的气体可从通气机构2溢出。当面罩使用完毕后,可以控制泄气机构4向外泄气进而使的环形气囊11干瘪以便于下一次面罩使用时,适配其他人的面部形状。
进一步的,泄气机构4包括:泄气管41,其一端与环形气囊11连通,其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单向气阀42;密封管43,通轴线螺纹套接在泄气管41外;其中泄气管41上开设有连通内外的泄气孔44;密封管43覆盖在泄气孔44的孔口处,第一单向气阀42与通气机构2连接。
泄气管41的端部穿过面罩本体1后与环形气囊11连通,当需要对环形气囊11充气时,通气机构2出气的端部被控制封闭,训练人员呼出的气体从通气机构2进入到泄气管41内后进入到第一单向气阀42后沿泄气管41对环形气囊11充气。当需要讲环形气囊11中的气体排出时,只需要旋转密封管43,将泄气孔44露出,按压面罩时,环形气囊11中的气体自然的从泄气孔44排出。这样一来,操作十分的方便,训练人员只需要控制通气机构2停止向外出气即可使的本装置的气密性增加。作为替代方案,密封管43可以在其内部两端设置橡胶密封环,橡胶密封环滑动套设在泄气管41上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
进一步的,通气机构2包括:三通管21,其主管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单向气阀22和第三单向气阀23,其副管的端部封闭;连接管24,其一端与三通管21的副管连通,其另一端穿过面罩与面罩另一侧连通;
其中,储气机构3与第二单向气阀22连通;第一单向气阀42与三通管21的副管连通。
储气机构3经过第二单向气阀22向三通管21内输送低氧气体;该低氧气体经过连接管24进入到环形气囊11、面罩本体1与面部围成的空腔中供训练人员吸入,该空腔体积小,待训练人员呼出气体时,基本都能够沿着三通管21的副管进入其主管,从第三单向气阀23处排出。本装置利用三通管21的结构实现了气体的单向流动,避免了外界空气在装置的气体交换时进入本装置,影响训练效果。
进一步的,储气机构3包括:储气袋31,其一端与第二单向气阀22连通;进气导管32,与储气袋31连通;其中进气导管32与第二单向气阀22位于储气袋31的相对侧。
进气导管32连接的是经过相应机器湿化后的低氧气体,低氧气体整体会通过储气袋31进入到第二单向气阀22中。现有的氧气面罩大多进气导管32与面罩位于储气袋31的同侧,即进气导管32进气到储气袋31后,气体从储气袋31的出口处进入到第二单向阀内;气体刚从进气导管32进入储气袋31后直接从出口出流走(即本装置的第二单向阀),导致储气袋31的充盈性差;在低氧训练时,训练人员剧烈运动,储气袋31无法达到缓冲的目的,无法给予训练人员调节气体供应装置供气的速度。本装置的进气导管32与第二单向阀相对布置,中间是储气袋31,低氧气体通过储气袋31再进入第二单向气阀22;故而储气袋31充盈性极佳,训练时,储气袋31的缓冲效果好,训练人员一旦发现储气袋31开始干瘪,可悠然的调整供气装置增加供气。此外,本装置使用的储气袋31主要用于训练使用,可将其体积增加,传统的氧气面罩的储气袋31的体积多为500ml到750ml,本装置的储气袋31体积可增大为3L,佩戴不会影响人行动,储气能力提高。
此外,还包括:束缚环5,设置有多个,均间隙的套设在连接管24上;每个束缚环5上分别连接有两根相对布置的弹性头带51。
通常设置两个束缚环5,每个束缚环5上连接两根弹性头带51,分别从耳朵上下侧绕过在脑后连接在一起。弹性头带51在脑后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手动系住,也可以是连接扣具进行扣接或者其他的现有连接方式均可,其目的是将面罩固定住,使的嘴部位于环形气囊11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罩本体,其内侧边缘安装有环形气囊;
通气机构,其一端自面罩本体的外侧插入其内侧的环形气囊之间;
储气机构,与通气机构连通,提供湿化低氧气体;
其中,通气机构上连接有允许气体单向通过的泄气机构,泄气机构的端部与环形气囊连通,泄气机构可向外泄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泄气机构包括:
泄气管,其一端与环形气囊连通,其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单向气阀;
密封管,通轴线螺纹套接在泄气管外;
其中泄气管上开设有连通内外的泄气孔;密封管覆盖在泄气孔的孔口处,第一单向气阀与通气机构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通气机构包括:
三通管,其主管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单向气阀和第三单向气阀,其副管的端部封闭;
连接管,其一端与三通管的副管连通,其另一端穿过面罩与面罩另一侧连通;
其中,储气机构与第二单向气阀连通;第一单向气阀与三通管的副管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储气机构包括:
储气袋,其一端与第二单向气阀连通;
进气导管,与储气袋连通;
其中进气导管与第二单向气阀位于储气袋的相对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束缚环,设置有多个,均间隙的套设在连接管上;
每个束缚环上分别连接有两根相对布置的弹性头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29082.XU CN217548733U (zh) | 2022-01-18 | 2022-01-18 | 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29082.XU CN217548733U (zh) | 2022-01-18 | 2022-01-18 | 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48733U true CN217548733U (zh) | 2022-10-11 |
Family
ID=83468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129082.XU Active CN217548733U (zh) | 2022-01-18 | 2022-01-18 | 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48733U (zh) |
-
2022
- 2022-01-18 CN CN202220129082.XU patent/CN21754873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81220B2 (en) | Breathing mask with breathing gas supply through the strap | |
US7481221B2 (en) | Breathing mask with integrated suction area | |
US2861568A (en) | Pressurized helmet for aviators | |
KR101864680B1 (ko) | 휴대용 산소공급 마스크장치 | |
CN217548733U (zh) | 一种低氧预适应训练呼吸面罩 | |
US20170028150A1 (en) | Conversion mask | |
CN113304373B (zh) | 一种麻醉科吸入式麻醉装置面罩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5309421U (zh) | 一种医用给氧面罩 | |
CN215309437U (zh) | 一种多用途通气面罩 | |
CN215025779U (zh) | 一种声乐呼吸换气训练器 | |
RU2006103523A (ru) | Виталонг устьянцева-величковского | |
CN208877838U (zh) | 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呼吸装置 | |
CN210904493U (zh) | 一种呼吸科用人工呼吸器 | |
CN206745780U (zh) | 一种有源防霾面罩 | |
CN216985993U (zh) | 一种烟雾环境下紧急给氧鼻罩 | |
CN219646478U (zh) | 一种带松紧带的呼吸面罩 | |
CN219071690U (zh) | 一种成人呼吸面罩 | |
CN212575476U (zh) | 一种用于医疗、消防领域加强密封防护的附加装置 | |
CN220778815U (zh) | 一种可调节呼吸面罩 | |
CN213191958U (zh) | 一种带气囊和气垫的呼吸面罩 | |
CN216703137U (zh) | 一种外壳透气麻醉氧气面罩 | |
CN219148886U (zh) | 一种免充气麻醉面罩 | |
CN220801664U (zh) | 一种松紧可调的吸氧面罩 | |
CN221045336U (zh) | 便携式供氧系统 | |
CN218900735U (zh) | 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