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5937U - 光伏板排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光伏板排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5937U
CN217545937U CN202221659571.2U CN202221659571U CN217545937U CN 217545937 U CN217545937 U CN 217545937U CN 202221659571 U CN202221659571 U CN 202221659571U CN 217545937 U CN217545937 U CN 217545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amping portion
photovoltaic panel
clamping pa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595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佘群
朱心怡
曹伟佳
王保正
刘伟
程泽
左秋鹏
陆金杰
管成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595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5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5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5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板排泥结构。光伏板排泥结构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配合,形成能够夹持光伏板的夹持腔;导流部,设置在第一夹持部上,并位于第一夹持部的远离第二夹持部的一侧,导流部能够对自光伏板表面流下的雨水进行引导使其流向光伏板排泥结构的外侧;其中,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可调。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光伏板排泥结构能够适配不同厚度的光伏板。

Description

光伏板排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板排泥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板排泥结构用于排出光伏板表面水。传统的光伏板排泥结构仅能够夹持在单一厚度尺寸的光伏板上,难以适配不同厚度的光伏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板排泥结构,该光伏板排泥结构能够适配不同厚度的光伏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板排泥结构,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配合,形成能够夹持光伏板的夹持腔;导流部,设置在第一夹持部上,并位于第一夹持部的远离第二夹持部的一侧,导流部能够对自光伏板表面流下的雨水进行引导使其流向光伏板排泥结构的外侧;其中,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可调。
进一步地,光伏板排泥结构还包括调节部,调节部穿设在第一夹持部上,调节部相对于第一夹持部可移动,调节部与第二夹持部连接以支撑第二夹持部。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包括顶板和调节板,顶板和调节板相对设置并连接,第二夹持部位于顶板和调节板之间,第二夹持部与顶板配合形成夹持腔。
进一步地,调节部为螺钉,调节板上设有螺纹通孔,第二夹持部上设有定位孔,螺钉与螺纹通孔螺纹配合,螺钉的一端穿出螺纹通孔后穿设在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光伏板排泥结构还包括磁性件,磁性件设置在第二夹持部上,通过磁吸作用,第二夹持部能够与光伏板磁性连接。
进一步地,光伏板排泥结构还包括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用于对第二夹持部相对于第一夹持部的移动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包括顶板、连接板和调节板,调节板通过连接板与顶板连接;导向结构包括滑槽,滑槽设置在第二夹持部上,滑槽与连接板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还包括侧挡板,侧挡板设置在连接板上,顶板、侧挡板和第二夹持部共同配合形成夹持腔。
进一步地,第二夹持部包括底板和加强筋结构,底板与第一夹持部配合,底板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加强筋结构,底板的一侧设有滑槽。
进一步地,导流部包括导流槽和弧形倒角,导流槽和弧形倒角均设置在第一夹持部的顶部表面,导流槽沿第一夹持部的宽度方向延伸,导流槽的相对两端均设有弧形倒角。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配合能够将光伏板夹持在夹持腔内,从而将光伏板排泥结构固定安装在光伏板上。导流部能够对自光伏板表面流下的雨水等进行引导使其流向光伏板排泥结构的外侧,从而实现光伏板排泥结构的导流、排泥作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可调,使夹持腔的尺寸大小可调,从而使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配合能够夹持不同尺寸的光伏板,进而使光伏板排泥结构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光伏板。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板排泥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光伏板排泥结构的第一夹持部和导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光伏板排泥结构的第二夹持部和滑槽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1的光伏板排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70、第一夹持部;1、顶板;2、连接板;13、调节板;3、侧挡板;6、螺纹通孔;20、第二夹持部;7、底板;8、加强筋结构;10、定位孔;60、夹持腔;30、导流部;4、导流槽;5、弧形倒角;40、调节部;12、螺钉;11、磁性件;9、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太阳电池组件是由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超白布纹钢化玻璃、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透明TPT(聚氟乙烯复合膜)背板以及铝合金边框组成,具有使用寿命长,机械抗压外力强等特点。光伏组件下边框部的积尘是影响组件发电量及造成电池热斑加速组件功率衰减的主要原因,导致光伏组件积灰的主要原因为组件边框与玻璃之间存在一个90°的立面,这个立面导致雨水的堆积形成积灰。传统的处理组件积灰的方式为:先使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使用拖把将水拖干净,这样的处理方式既浪费水、人工及时间,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研究一种高效、安全的除积尘的装置变得尤为重要。
光伏板排泥结构能够排出光伏板表面的雨水、泥水等。传统的光伏板排泥结构在使用时,难以适配不同厚度的光伏板,同时存在排泥结构的夹持效果稳定性不足,且排泥效果差的问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光伏板排泥结构包括第一夹持部70、第二夹持部20和导流部30,第二夹持部20与第一夹持部70配合,形成能够夹持光伏板的夹持腔60;导流部30设置在第一夹持部70上,并位于第一夹持部70的远离第二夹持部20的一侧,导流部30能够对自光伏板表面流下的雨水进行引导使其流向光伏板排泥结构的外侧;其中,第一夹持部70和第二夹持部20之间的距离可调。
上述设置中,第二夹持部20与第一夹持部70配合能够将光伏板夹持在夹持腔60内,从而将光伏板排泥结构固定安装在光伏板上。导流部30能够对自光伏板表面流下的雨水等进行引导使其流向光伏板排泥结构的外侧,从而实现光伏板排泥结构的导流、排泥作用。第一夹持部70和第二夹持部20之间的距离可调,使夹持腔60的尺寸大小可调,从而使第二夹持部20与第一夹持部70配合能够夹持不同尺寸的光伏板,进而使光伏板排泥结构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光伏板,增加了光伏板排泥结构的适配性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光伏板排泥结构还包括调节部40,调节部40穿设在第一夹持部70上,调节部40相对于第一夹持部70可移动,调节部40与第二夹持部20连接以支撑第二夹持部20。
上述设置中,调节部40用于对第一夹持部70和第二夹持部20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第一夹持部70对调节部40具有安装和支撑的作用。调节部40相对于第一夹持部70移动,能够将第二夹持部20固定在相对于第一夹持部70的不同位置处,从而实现距离调节、固定和支撑第二夹持部20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70包括顶板1和调节板13,顶板1和调节板13相对设置并连接,第二夹持部20位于顶板1和调节板13之间,第二夹持部20与顶板1配合形成夹持腔60。
上述设置中,第二夹持部20与顶板1配合能够将光伏板夹持在夹持腔60内。第二夹持部20位于顶板1和调节板13之间,调节板13对第二夹持部20具有限位作用,能够对第二夹持部20远离顶板1的极限位置进行限定,从而能够对夹持腔60的最大尺寸进行限定。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调节部40为螺钉12,调节板13上设有螺纹通孔6,第二夹持部20上设有定位孔10,螺钉12与螺纹通孔6螺纹配合,螺钉12的一端穿出螺纹通孔6后穿设在定位孔10内。
上述设置中,螺钉12的一端穿出螺纹通孔6后穿设在定位孔10内,通过旋转螺钉12,使螺钉12相对于调节板13移动,螺钉12的穿设在定位孔10内的一端移动,能够将第二夹持部20抵紧固定在相对于顶板1的不同位置处,从而使顶板1和第二夹持部20配合,能够夹持不同尺寸的光伏板。调节板13上设有螺纹通孔6,且螺钉12的上端旋合在螺纹通孔6内,从而便于螺钉12旋合在螺纹通孔6内,以对第二夹持部20进行位置调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光伏板排泥结构包括夹持在光伏板上边缘的第一夹持部70和夹持在光伏板下边缘的第二夹持部20,第一夹持部70和第二夹持部20之间通过螺钉12连接。通过螺钉12连接的第一夹持部70和第二夹持部20,便于第一夹持部70和第二夹持部20配合夹持在光伏板的边缘,同时便于对不同厚度的光伏板进行夹持,增加了光伏板排泥结构的适配性能。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光伏板排泥结构还包括磁性件11,磁性件11设置在第二夹持部20上,通过磁吸作用,第二夹持部20能够与光伏板磁性连接。第二夹持部20能够与光伏板磁性连接,能够提高第二夹持部20与第一夹持部70配合夹持光伏板的稳定性。
优选地,磁性件11为磁铁。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20的底板7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孔10,定位孔10的内部通过胶水固定有强力磁铁,螺钉12的上端安装在定位孔10的内部并与强力磁铁接触,螺钉12能够与强力磁铁磁性连接,使螺钉12的上端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吸附,从而便于对底板7的高度进行调节。螺钉12支撑第二夹持部20,通过将螺钉12与设置在第二夹持部20上的强力磁铁磁性连接,能够提高螺钉12对第二夹持部20的支撑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光伏板排泥结构还包括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用于对第二夹持部20相对于第一夹持部70的移动进行导向。这样设置,能够提高第二夹持部20相对于第一夹持部70移动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70包括顶板1、连接板2和调节板13,调节板13通过连接板2与顶板1连接;导向结构包括滑槽9,滑槽9设置在第二夹持部20上,滑槽9与连接板2滑动配合。
上述设置中,滑槽9与连接板2滑动配合,第二夹持部20和滑槽9能够沿着连接板2移动,从而起到对第二夹持部20相对于第一夹持部70的移动进行导向的作用。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板2和调节板13连接形成“L”字形的板状构件。连接板2安装在滑槽9内,滑槽9设置在第二夹持部20的底板7上,便于底板7相对于顶板1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70还包括侧挡板3,侧挡板3设置在连接板2上,顶板1、侧挡板3和第二夹持部20共同配合形成夹持腔60。顶板1、侧挡板3和第二夹持部20共同配合将光伏板夹持在夹持腔60内,从而实现将光伏板排泥结构固定安装在光伏板上的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顶板1、连接板2和侧挡板3依次连接并一体成型,顶板1和侧挡板3相对设置。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20包括底板7和加强筋结构8,底板7与第一夹持部70配合,底板7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加强筋结构8,底板7的一侧设有滑槽9。
通过设置加强筋结构8,能够提高第二夹持部20的整体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底板7与第一夹持部70配合将光伏板夹持在夹持腔60内。滑槽9用于与连接板2滑动配合,从而实现对第二夹持部20相对于第一夹持部70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目的。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顶板1、侧挡板3和底板7共同配合形成夹持腔60。底板7为“L”字形的板状构件,且底板7上表面的弯折处一体成型有加强筋结构8,底板7的后侧表面设置有滑槽9,且连接板2安装在滑槽9内并与滑槽9滑动配合。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流部30包括导流槽4和弧形倒角5,导流槽4和弧形倒角5均设置在第一夹持部70的顶部表面,导流槽4沿第一夹持部70的宽度方向延伸,导流槽4的相对两端均设有弧形倒角5。导流槽4和弧形倒角5均用于排出光伏板表面水,提高了排水的便捷性。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流槽4设置在顶板1的中部,且导流槽4的沿顶板1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弧形倒角5。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顶板1一体成型的连接板2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板2沿顶板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两个连接板2之间具有间隔,能够减轻第一夹持部70的重量。底板7后侧表面设置的滑槽9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板2和两个滑槽9一一对应并相适配。顶板1和连接板2垂直设置,侧挡板3垂直设置在顶板1和连接板2之间。底板7的弯折处一体成型的加强筋结构8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光伏板排泥结构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如下:使用时,把第一夹持部70放置在光伏板的上边缘,把第二夹持部20放置在光伏板的下边缘,同时转动与螺纹通孔6内部螺纹旋合的螺钉12,使得螺钉12的上端在定位孔10内部转动,同时螺钉12带着底板7上抬,使得顶板1和底板7配合夹持在光伏板的边缘,同时底板7移动时,连接板2在滑槽9的表面滑动,当光伏板表面有泥水时,泥水通过顶板1表面的导流槽4和弧形倒角5排出,减少光伏板上表面的泥水停留。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螺钉连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便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配合夹持在光伏板的边缘,同时便于对不同厚度的光伏板进行夹持,增加了光伏板排泥结构的适配性能。第一夹持部包括顶板、连接板、调节板和侧挡板,顶板的上表面设有导流槽,导流槽的两端均设置有弧形倒角,导流槽和弧形倒角均用于排出光伏板表面水,从而提高了排水的便捷性。调节板上开设有螺纹通孔,且螺钉的上端旋合在螺纹通孔内,从而便于螺钉旋合在螺纹通孔内对第二夹持部进行位置调节。第二夹持部包括底板以及一体成型在底板弯折处的加强筋结构,底板后侧设置有滑槽,且连接板安装在滑槽内,便于底板相对于顶板移动。螺钉的上端安装在底板下表面设置的定位孔内,同时定位孔内安装的强力磁铁,使得螺钉的上端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吸附,从而便于对底板的高度进行调节。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配合能够将光伏板夹持在夹持腔内,从而将光伏板排泥结构固定安装在光伏板上。导流部能够对自光伏板表面流下的雨水等进行引导使其流向光伏板排泥结构的外侧,从而实现光伏板排泥结构的导流、排泥作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可调,使夹持腔的尺寸大小可调,从而使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配合能够夹持不同尺寸的光伏板,进而使光伏板排泥结构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光伏板。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板排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夹持部(70);
第二夹持部(20),与所述第一夹持部(70)配合,形成能够夹持光伏板的夹持腔(60);
导流部(30),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7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70)的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部(20)的一侧,所述导流部(30)能够对自所述光伏板表面流下的雨水进行引导使其流向光伏板排泥结构的外侧;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70)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0)之间的距离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板排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排泥结构还包括调节部(40),所述调节部(40)穿设在所述第一夹持部(70)上,所述调节部(40)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部(70)可移动,所述调节部(40)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连接以支撑所述第二夹持部(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板排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70)包括顶板(1)和调节板(13),所述顶板(1)和所述调节板(13)相对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20)位于所述顶板(1)和所述调节板(13)之间,所述第二夹持部(20)与所述顶板(1)配合形成所述夹持腔(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板排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40)为螺钉(12),所述调节板(13)上设有螺纹通孔(6),所述第二夹持部(20)上设有定位孔(10),所述螺钉(12)与所述螺纹通孔(6)螺纹配合,所述螺钉(12)的一端穿出所述螺纹通孔(6)后穿设在所述定位孔(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板排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排泥结构还包括磁性件(11),所述磁性件(11)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部(20)上,通过磁吸作用,所述第二夹持部(20)能够与所述光伏板磁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板排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排泥结构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用于对所述第二夹持部(20)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部(70)的移动进行导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板排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70)包括顶板(1)、连接板(2)和调节板(13),所述调节板(13)通过所述连接板(2)与所述顶板(1)连接;
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滑槽(9),所述滑槽(9)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部(20)上,所述滑槽(9)与所述连接板(2)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板排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70)还包括侧挡板(3),所述侧挡板(3)设置在所述连接板(2)上,所述顶板(1)、所述侧挡板(3)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0)共同配合形成所述夹持腔(6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板排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20)包括底板(7)和加强筋结构(8),所述底板(7)与所述第一夹持部(70)配合,所述底板(7)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加强筋结构(8),所述底板(7)的一侧设有滑槽(9)。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板排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30)包括导流槽(4)和弧形倒角(5),所述导流槽(4)和所述弧形倒角(5)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70)的顶部表面,所述导流槽(4)沿所述第一夹持部(70)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槽(4)的相对两端均设有所述弧形倒角(5)。
CN202221659571.2U 2022-06-29 2022-06-29 光伏板排泥结构 Active CN217545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9571.2U CN217545937U (zh) 2022-06-29 2022-06-29 光伏板排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9571.2U CN217545937U (zh) 2022-06-29 2022-06-29 光伏板排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5937U true CN217545937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21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59571.2U Active CN217545937U (zh) 2022-06-29 2022-06-29 光伏板排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5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78031U (zh) 一种可调角度电缆支架
CN217545937U (zh) 光伏板排泥结构
CN110829971B (zh) 一种光伏太阳能用支撑装置
CN215568464U (zh) 一种农村饮水安全管道固定装置
CN218633754U (zh) 一种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
CN215336716U (zh) 空调用高施工效率过滤器
CN214337847U (zh) 一种可调节的光伏电板支撑架
CN212026885U (zh) 一种适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排水槽
CN213351631U (zh) 一种光伏太阳能板支架生产用型材夹持装置
CN212761269U (zh) 一种用于摩托车刹车片加工的定位钻孔设备
CN210927535U (zh) 一种角度可调节的光伏板安装装置
CN113783518A (zh) 光伏板安装支架焊接工装
CN210405173U (zh) 一种方便调节高度的太阳能板支架
CN220382997U (zh) 一种安装在建筑外墙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
CN217079306U (zh) 一种幕墙安装用龙骨结构
CN205195635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紧固支架
CN217882894U (zh) 一种带有壁挂角度调节结构的移动储能快速切换箱
CN218548309U (zh) 一种高压永磁真空断路器
CN220210383U (zh) 一种光伏板下沿积污清洁导出结构
CN213713595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用可调节支架
CN219528081U (zh) 一种建筑幕墙工程用连接件
CN215747799U (zh) 一种用于工件侧面加工的工装夹具
CN216429410U (zh)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太阳能光伏玻璃
CN212811602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用具有折叠功能的支架
CN217176063U (zh) 一种基于建筑节能技术的钢结构围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