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5688U - 无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5688U
CN217545688U CN202221461328.XU CN202221461328U CN217545688U CN 217545688 U CN217545688 U CN 217545688U CN 202221461328 U CN202221461328 U CN 202221461328U CN 217545688 U CN217545688 U CN 217545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charging platform
charged
wireless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613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铭
李伟
刘晓康
杨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613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5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5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5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涉及智能手表充电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在智能手表中设置磁性件,占用智能手表表体使用空间的技术问题,该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和弹性吸附件,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平台,弹性吸附件设置在无线充电平台上,并与无线充电平台共同围设出具有开口的安装腔室;安装腔室配置为当待充电设备自开口置于无线充电平台时,安装腔室的开口受待充电设备的挤压弹性扩张,安装腔室与待充电设备之间形成负压,安装腔室的内壁面与待充电设备贴合。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器通过负压吸取的方式将待充电设备连接在无线充电平台上,无需占用待充电设备的使用空间,也不会对待充电设备内部的磁敏感元件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手表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的无线充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智能手表中设置有接收线圈,无线充电器中设置有发送线圈,智能手表的表盘置于无线充电器上时,发送线圈在电力作用下向外界发出电磁信号,接收线圈收到电磁信号并将电磁信号转变为电流,达到无线充电的目的。
相关技术中,智能手表和无线充电器中均设置有磁性件,智能手表的表盘置于无线充电器上时,两个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以将智能手表吸附在无线充电器上,防止充电过程中智能手表的松脱。
然而,在智能手表中设置磁性件,将占用智能手表的表体使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通过负压吸取的方式将待充电设备连接在无线充电平台上,无需占用待充电设备的使用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和弹性吸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平台,所述弹性吸附件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平台上,并与所述无线充电平台共同围设出具有开口的安装腔室;所述安装腔室配置为当所述待充电设备自所述开口置于所述无线充电平台时,所述安装腔室的开口受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挤压弹性扩张,所述安装腔室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形成负压,所述安装腔室的内壁面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贴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无线充电平台朝向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方向上,所述安装腔室的开口逐渐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吸附件包括弹性吸附件本体,所述弹性吸附件本体的连接端连接在所述无线充电平台上,所述弹性吸附件本体的吸附端背离所述无线充电平台延伸;所述吸附端为圆弧形,且背离所述安装腔室凸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吸附件包括倒圆台型的环状软胶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平台包括充电区域,所述充电区域环绕所述无线充电平台的中心设置,且所述充电区域与所述壳体内设置的充电线圈相对应;所述连接端连接在所述充电区域,在所述待充电设备朝向所述无线充电平台的方向上,所述吸附端的投影边缘与所述无线充电平台的投影边缘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平台包括充电区域和吸附件安装区域,所述充电区域环绕所述无线充电平台的中心,且所述充电区域与所述壳体内设置的充电线圈相对应;所述吸附件安装区域环绕所述充电区域,且与所述无线充电平台的边缘重合;所述连接端连接在所述吸附件安装区域,在所述待充电设备朝向所述无线充电平台的方向上,所述吸附端的投影边缘大于所述无线充电平台的投影边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平台包括定位区域,所述定位区域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平台的中心,所述定位区域设置有朝向所述壳体内部凹陷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凸起相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平台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端相匹配的凹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端粘接在所述无线充电平台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外界供电电源连接的电源插槽。
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通过在无线充电平台上设置弹性吸附件,使得弹性吸附件与无线充电平台共同围设出具有开口的安装腔室,安装腔室配置为当待充电设备自开口置于无线充电平台时,安装腔室的开口受待充电设备的挤压弹性扩张,安装腔室与待充电设备之间形成负压,负压使得待充电设备被吸附在无线充电平台上。通过负压吸取的方式将待充电设备连接在无线充电平台上,使用便利,充电时只需将待充电设备放到无线充电平台上按压即可实现连接;无需占用待充电设备的使用空间,也不会对待充电设备内部的磁敏感元件造成影响;弹性吸附件还具有弹性恢复力,弹性恢复力与负压的吸力共同作用,使得待充电设备与无线充电器的连接更加紧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与无线充电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与无线充电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截面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截面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与无线充电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
101:无线充电平台;102:容置腔;103:充电线圈;104:控制单元;105:电源插槽;106:定位槽;
1011:充电区域;1012:吸附件安装区域;1013:定位区域;
200:弹性吸附件;
201:连接端;202:吸附端;
300:待充电设备;
30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阐述的,相关技术是在智能手表和无线充电器中设置磁性件,采用磁吸的方式将智能手表固定在无线充电器上,而在智能手表中设置磁性件,势必要增大智能手表的表体使用空间,导致智能手表的整体厚度增加;磁性件又受智能手表的表体使用空间的限制,体积较小,导致磁吸力弱,智能手表充电过程中容易发生松脱,影响用户体验;同时,磁性件还会对智能手表中的磁敏感元件产生影响,例如:磁性件将影响智能手表的指南针和定位精度。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平台上设置弹性吸附件;智能手表置于无线充电平台时,智能手表、弹性吸附件、以及无线充电平台将共同组成全封闭的安装腔室;继续向无线充电平台按压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将对弹性吸附件造成挤压,弹性吸附件弹性扩张,使得全封闭安装腔室内的空气被排出,智能手表、弹性吸附件、以及无线充电平台之间形成负压腔体,智能手表被吸附在无线充电平台上;同时,弹性吸附件还具有弹性恢复力,弹性恢复力与负压腔体的吸力共同作用,实现智能手表与无线充电器的连接。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器,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截面图;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100,壳体100的上表面(无线充电器水平设置时,图1中所示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300的无线充电平台101;壳体100内具有容置腔102,容置腔102内设置有充电线圈103,充电线圈103与待充电设备300的接收线圈相对应,用于对待充电设备300进行充电;容置腔102内还设置有控制单元104,控制单元104与充电线圈103电连接,控制单元104用于控制充电线圈103给待充电设备300充电;其中,控制单元104可以是印制电路板。
无线充电器还包括弹性吸附件200,弹性吸附件200设置在无线充电平台101上,且围设在无线充电平台101的边缘的一周,与无线充电平台101共同围设出具有开口的安装腔室,开口向上(图1中所示的向上)。
请参考图3,图3为待充电设备300与无线充电器连接之前的结构示意图,当待充电设备300自开口向无线充电平台101放置时,待充电设备300与弹性吸附件200的内壁相接触,此时待充电设备300还未置于无线充电平台101上,待充电设备300将作为密封盖,对安装腔室的开口进行密封,使得安装腔室实现全封闭。
请参考图4和图5,图4为待充电设备300与无线充电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B方向的截面图,当待充电设备300自开口继续朝向无线充电平台101放置时,待充电设备300将会对弹性吸附件200造成挤压,使得弹性吸附件200发生弹性扩张,也就是说,安装腔室的开口发生弹性扩张;此时,安装腔室内的气体被排出,安装腔室与待充电设备300之间形成负压,待充电设备300被负压吸附在无线充电平台101上,使得安装腔室的内壁面与待充电设备300相贴合;其中,安装腔室的内壁面包括无线充电平台101的表面、以及弹性吸附件200的内壁,也就是说,待充电设备300与无线充电平台101的表面相贴合,还与弹性吸附件200的内壁相贴合。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通过在无线充电平台101上设置弹性吸附件200,使得弹性吸附件200与无线充电平台101共同围设出具有开口的安装腔室,安装腔室配置为当待充电设备300自开口置于无线充电平台101时,安装腔室的开口受待充电设备300的挤压弹性扩张,安装腔室与待充电设备300之间形成负压,负压使得待充电设备300被吸附在无线充电平台101上。通过负压吸取的方式将待充电设备300连接在无线充电平台101上,使用便利,充电时只需将待充电设备300放到无线充电平台101上按压即可实现连接;无需占用待充电设备300的使用空间,也不会对待充电设备300内部的磁敏感元件造成影响;弹性吸附件200还具有弹性恢复力,弹性恢复力与负压的吸力共同作用,使得待充电设备300与无线充电器的连接更加紧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待充电设备300可以是可穿戴智能手表,可穿戴智能手表充电完成后,用户只需在水平方向上,手动对可穿戴智能手表的表体和无线充电器的壳体100共同施加相反的推力,使表体与壳体100错开,密封失效,负压消失,表体与壳体100分离,弹性吸附件200弹性恢复。
另外,壳体100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外界供电电源连接的电源插槽105。
本申请实施例的待充电设备300也可以是其他可实现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智能灯具等,以下将以可穿戴智能手表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的壳体100可以包括圆柱形空心壳体,其上表面(图1中所示的上表面)设置的无线充电平台101为圆形平台,用于与可穿戴智能手表的背面相匹配;无线充电器的弹性吸附件200围设在圆形的无线充电平台101的靠近边缘的一周,与无线充电平台101共同围设出具有开口的安装腔室,无线充电平台101为安装腔室的底面,弹性吸附件200为安装腔室的侧壁面。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在无线充电平台101朝向待充电设备300的方向上(图1中所示的Z轴方向上),安装腔室的开口逐渐增大,便于待充电设备300自开口向无线充电平台101放置;同时,由于安装腔室的开口逐渐增大,弹性吸附件200的内壁为斜面,当待充电设备300被负压吸附在无线充电平台101上时,待充电设备300能够尽可能的与弹性吸附件200的内壁相贴合,也就是说,待充电设备300与弹性吸附件200之间的接触面面积较大,吸力较大。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弹性吸附件200可以包括弹性吸附件本体,弹性吸附件本体具有连接端201和吸附端202,连接端201连接在无线充电平台101上,吸附端202背离无线充电平台101延伸,吸附端202为圆弧形,且背离安装腔室凸出;也就是说,弹性吸附件200一体成型,圆弧形且背离安装腔室凸出的吸附端202使得弹性吸附件200的内壁形成为圆弧形斜面,弹性吸附件200与无线充电平台101共同围设成的安装腔室形成为碗状腔室。
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吸附件200也可以包括倒圆台型的环状软胶圈,软胶圈易制作、备料周期短、且成本低、运输方便。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平台101上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有一圈与连接端201相匹配的凹槽,以使连接端201连接在无线充电平台101上;弹性吸附件200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弹性形变变弱的情况,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用户更换新的弹性吸附件200。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连接端201也可以粘接在无线充电平台101上,安装方便,还能够保证弹性吸附件200的连接稳定性。
另外,凹槽内也可以设置粘接层,使得连接端201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在无线充电平台101上的同时,还通过粘接进一步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平台101可以包括充电区域1011,充电区域1011环绕无线充电平台101的中心设置,且充电区域1011与壳体100的容置腔102内设置的充电线圈103相对应,同时也与待充电设备300的接收线圈相对应。其中,连接端201连接在充电区域1011,且在待充电设备300朝向无线充电平台101的方向(图1中所示的Z轴方向上),吸附端202的投影边缘与无线充电平台101的投影边缘相同。也就是说,吸附端202背离无线充电平台101延伸,但吸附端202围设成的圆的最大直径与无线充电平台101的直径相同,弹性吸附件200的边缘与无线充电平台101的边缘平齐;当待充电设备300被负压吸附在无线充电平台101上时,待充电设备300的背面中心与无线充电平台101的表面贴合,待充电设备300的背面外围与弹性吸附件200的内壁贴合。保证待充电设备300与弹性吸附件200之间的接触面面积较大,吸力较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平台101包括充电区域1011和吸附件安装区域1012,充电区域1011环绕无线充电平台101的中心,且充电区域1011与壳体100的容置腔102内设置的充电线圈103相对应,同时也与待充电设备300的接收线圈相对应;吸附件安装区域1012环绕充电区域1012,且与无线充电平台101的边缘重合。也就是说,从无线充电平台101的中心到外围,依次包括充电区域1011和吸附件安装区域1012。
连接端201连接在吸附件安装区域1012,在待充电设备300朝向无线充电平台101的方向上(图1中所示的Z轴方向上),吸附端202的投影边缘大于无线充电平台101的投影边缘。也就是说,吸附端202背离无线充电平台101延伸,且吸附端202围设成的圆的最大直径将大于无线充电平台101的直径,弹性吸附件200的边缘超出无线充电平台101的边缘;当待充电设备300被负压吸附在无线充电平台101上时,待充电设备300的背面中心与无线充电平台101的表面贴合,待充电设备300的背面外围与弹性吸附件200的内壁贴合,同时弹性吸附件200的内壁还包裹在待充电设备300的靠近背面的侧壁一周,进一步保证待充电设备300与弹性吸附件2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请继续参考图1、图2,以及图6和图7,图6为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待充电设备与无线充电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平台101还可以包括定位区域1013,定位区域1013位于无线充电平台101的中心,也就是说,从无线充电平台101的中心到外围,依次包括定位区域1013和充电区域1011;或依次包括定位区域1013、充电区域1011和吸附件安装区域1012。
定位区域1013设置有朝向壳体100内部凹陷的定位槽106,容置腔102内设置有充电线圈103围绕在定位槽106一周;待充电设备300的背面设置有与定位槽106相匹配的凸起301,当待充电设备300自开口向无线充电平台101放置时,待充电设备300的凸起301与定位槽1014相对应,以使充电线圈103与待充电设备300的接收线圈相对应,完成待充电设备300与无线充电器准确连接的同时,保证充电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通过在无线充电平台101上设置弹性吸附件200,使得弹性吸附件200与无线充电平台101共同围设出具有开口的安装腔室,安装腔室配置为当待充电设备300自开口置于无线充电平台101时,安装腔室的开口受待充电设备300的挤压弹性扩张,安装腔室与待充电设备300之间形成负压,负压使得待充电设备300被吸附在无线充电平台101上。通过负压吸取的方式将待充电设备300连接在无线充电平台101上,使用便利,充电时只需将待充电设备300放到无线充电平台101上按压即可实现连接;无需占用待充电设备300的使用空间,也不会对待充电设备300内部的磁敏感元件造成影响;弹性吸附件200还具有弹性恢复力,弹性恢复力与负压的吸力共同作用,使得待充电设备300与无线充电器的连接更加紧固。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一般而言,应当至少部分地由语境下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的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的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类似地,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还可以将诸如“一”或“所述”的术语理解为传达单数用法或者传达复数用法。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弹性吸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平台,所述弹性吸附件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平台上,并与所述无线充电平台共同围设出具有开口的安装腔室;
所述安装腔室配置为当所述待充电设备自所述开口置于所述无线充电平台时,所述安装腔室的开口受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挤压弹性扩张,所述安装腔室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形成负压,所述安装腔室的内壁面与所述待充电设备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平台朝向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方向上,所述安装腔室的开口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吸附件包括弹性吸附件本体,所述弹性吸附件本体的连接端连接在所述无线充电平台上,所述弹性吸附件本体的吸附端背离所述无线充电平台延伸;
所述吸附端为圆弧形,且背离所述安装腔室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吸附件包括倒圆台型的环状软胶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平台包括充电区域,所述充电区域环绕所述无线充电平台的中心设置,且所述充电区域与所述壳体内设置的充电线圈相对应;
所述连接端连接在所述充电区域,在所述待充电设备朝向所述无线充电平台的方向上,所述吸附端的投影边缘与所述无线充电平台的投影边缘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平台包括充电区域和吸附件安装区域,所述充电区域环绕所述无线充电平台的中心,且所述充电区域与所述壳体内设置的充电线圈相对应;
所述吸附件安装区域环绕所述充电区域,且与所述无线充电平台的边缘重合;
所述连接端连接在所述吸附件安装区域,在所述待充电设备朝向所述无线充电平台的方向上,所述吸附端的投影边缘大于所述无线充电平台的投影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平台包括定位区域,所述定位区域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平台的中心,所述定位区域设置有朝向所述壳体内部凹陷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凸起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平台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端相匹配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粘接在所述无线充电平台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外界供电电源连接的电源插槽。
CN202221461328.XU 2022-06-09 2022-06-09 无线充电器 Active CN217545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61328.XU CN217545688U (zh) 2022-06-09 2022-06-09 无线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61328.XU CN217545688U (zh) 2022-06-09 2022-06-09 无线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5688U true CN217545688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44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61328.XU Active CN217545688U (zh) 2022-06-09 2022-06-09 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56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87995A1 (zh) 智能手表及其电量管理系统和电量管理方法
KR20190058420A (ko) 무선 전력 전송을 위한 충전 어셈블리
TWI748585B (zh) 具有用於電源之無線充電的電子裝置之錶背蓋
WO2018094861A1 (zh) 自动释放磁吸式充电设备及方法
CN110677766A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CN217545688U (zh) 无线充电器
KR20010092656A (ko) 전지를 내장한 휴대전기기기
US20170338450A1 (en) Secondary electrochemical battery sealing body with charging indicator
CN204732946U (zh) 一种表带式电子设备
CN209184271U (zh)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CN206947997U (zh) 无线充电组件
CN104935062A (zh) 一种表带式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
CN110783996B (zh) 一种兼容无线充电与有线充电的腕戴设备
CN214751814U (zh) 一种无线充电鼠标装置
CN211019510U (zh) 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5343983U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设备
CN106786855B (zh) 充电背贴、充电座及充电支架
CN215835142U (zh) 便携式充电设备
CN220121090U (zh) 一种头戴设备及其贴脸组件
JP3430807B2 (ja) 充電式電気機器
CN215990244U (zh) 一种移动电源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CN216930258U (zh) 一种蓝牙耳机、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套件
CN217903304U (zh) 一种电池固定结构、音频设备、照明设备及通信设备
CN215870836U (zh) 一种可用作移动电源的便携式手表无线充电器
CN221927485U (zh) 便携式平板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