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30449U - 一种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30449U
CN217530449U CN202220843834.9U CN202220843834U CN217530449U CN 217530449 U CN217530449 U CN 217530449U CN 202220843834 U CN202220843834 U CN 202220843834U CN 217530449 U CN217530449 U CN 217530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hannel
fan
ai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438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滕阁
郑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o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Lis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8438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30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30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30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风机,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第一隔板,第一腔室下部有蓄水池,第二腔室包括分别与风机连通的进风通道以及排风通道,第一隔板上设置有导通进风通道和第一腔室的导通口,进风通道内设置有水分离装置且水分离装置与风机进风口位置相对应,风机工作时产生负压气流会将第一腔室内的水珠经导通口随气流带入进风通道内,所述水分离装置用于将积水阻隔避免积水被风机吸入排风通道内;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风机将水珠吸入排风通道造成积水残留,或,将水珠通过排风通道喷发到外界。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
背景技术
用于金属表面打磨加工,以水作为工作介质的打磨设备,例如喷淋式、自激式抛光机,砂轮磨刀机、砂轮切割机等等都存在含水气流的喷水现象,因而恶化工作环境和污染。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含水气流中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风机,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二腔室包括分别与风机连通的进风通道以及排风通道,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导通进风通道和第一腔室的导通口,所述进风通道内设置有水分离装置且水分离装置与风机进风口位置相对应,风机工作时产生负压气流会将第一腔室内的水珠经导通口引入进风通道内形成积水,所述水分离装置用于将积水阻隔避免积水被风机吸入排风通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分离装置包括与风机进风口位置相对应的遮蔽盘,所述遮蔽盘的下表面高于进风通道的底面并有支承固定,所述遮蔽盘位于风机下方且遮蔽盘的上表面与风机进风口之间设定合适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分离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进风通道内且位于遮蔽盘下方的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低于第一隔板,所述蓄水槽下方设置有位于第一腔室内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一端与蓄水槽连通,另一端位于蓄水池水面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进风通道分隔为第一通道以及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构成“U”形弯道,使得高速气流中的水珠分离到管壁形成变为积水;所述水分离装置位于第二通道内,所述导通口开设于第一隔板上位于第一通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板下端面对应导通口位置设置有水分离板,所述水分离板上设置有通风缝隙,阻挡气流中的大部分水珠滴回蓄水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水分离装置可以避免风机启动时将水珠吸入排风通道,造成排风通道内积水残留,或是喷发到外界影响外部环境,而且水珠与粉尘结合进入排风通道后会有污泥附着于排风通道外壁,同时影响内部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省略部分壳体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例省略部分壳体的背面立体图;
图3是本实施中水分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风机;3、第一腔室;4、第二腔室;5、第一隔板;6、进风通道;7、排风通道;8、导通口;9、水分离装置;10、遮蔽盘;11、支撑块;12、蓄水槽;13、回流管;14、第二隔板;15、第一通道;16、第二通道;17、水分离板;18、通风缝隙;19、圆筒;20、风速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3所示的一种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风机2,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将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的第一隔板5,第二腔室4包括分别与风机2连通的进风通道6以及排风通道7,所述第一隔板5上设置有导通进风通道6和第一腔室3的导通口8,进风通道6内设置有水分离装置9且水分离装置9与风机2进风口位置相对应,风机2工作时产生负压气流会将第一腔室3内的水珠经导通口8引入进风通道6内形成积水,水分离装置9用于将积水阻隔避免积水被风机2吸入排风通道7内。
通过设置水分离装置9可以避免风机2启动时将水珠吸入排风通道,造成排风通道内积水残留,或是喷发到外界影响外部环境,而且水珠与粉尘结合进入排风通道后会有污泥附着于排风通道外壁,同时影响内部工作环境。
水分离装置9包括与风机2进风口位置相对应的遮蔽盘10,遮蔽盘10的下表面高于进风通道6的底面并有支承固定,遮蔽盘10位于风机2下方且遮蔽盘10的上表面与风机2进风口之间设定合适距离,本实施例中“合适距离”指的是遮蔽盘10与风机2进风口存在间距,以保证空气流通,风机2为离心风机2,叶轮旋转时会产生飓风,中间真空度较大,因为风机分别与进风通道6和排风通道7连通,会将进入进风通道6内的水珠吸入排风通道7内,而风机2的进风口下方通过设置遮蔽盘10且遮蔽盘10的形状与风机2进风口形状适配,能够挡住真空度最大的区域,边上真空度小,水珠就不会进入风机2内,就会被阻挡在遮蔽盘10下方区域。
进风通道6的内底壁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支撑遮蔽盘10的支撑块11,支撑块11为上述的支承;支撑块11至少设置有两个且沿遮蔽盘10的环周方向分布;支撑块11设置有三个且沿遮蔽盘10的环周方向等距分布,此结构使遮蔽盘10悬空设置,风机2启动时吸入进风通道6内的水珠是少量的,因此遮蔽盘10需要具有一定高度使水珠位于遮蔽盘10的下方区域,若是水珠淹没过遮蔽盘10,则遮蔽盘10设置失效。
水分离装置9还包括设置于进风通道6内且位于遮蔽盘10下方的蓄水槽12,蓄水槽12低于第一隔板5,蓄水槽12下方设置有位于第一腔室3内的回流管13,回流管13一端与蓄水槽12连通,另一端位于蓄水池水面下,这种结构下,蓄水槽12内的水珠可以向另一端排放,主要是由万有引力让回流管13作用。
工作原理:风机2工作时产生负压气流会将第一腔室3内的水珠经导通口8随气流带入进风通道6内,在第一隔板5上形成积水,积水在风机2进风口涡旋气流作用下产生虹吸现象吸入叶轮被排入排风通道。水分离装置9是在风机2进风口和积水面之间设置具有一定面积的遮蔽板,在第一隔板5下面设置蓄水槽12,蓄水槽12底面有回流管通入第一腔室3蓄水池的水面下,遮蔽板阻断了虹吸路径,蓄水槽12将积水引回蓄水池,解决了排风通道喷水现象。
进风通道6内设置有第二隔板14,第二隔板14将进风通道6分隔为第一通道15以及与第一通道15连通的第二通道16,第一通道15和第二通道16之间设置有转向口,整体构成“U”形弯道,使得高速气流中的水珠分离到管壁形成变为积水;所述水分离装置9位于第二通道16内,所述导通口8开设于第一隔板5上位于第一通道15内,水珠或者气流经导通口8进入到第一通道15内,需要拐90°的弯到达第二通道16,而水珠会一直流到遮蔽盘10下方区域的蓄水槽12内。
第一隔板5下端面对应导通口8位置设置有水分离板17,水分离板17上设置有通风缝隙18,阻挡气流中的大部分水珠滴回蓄水池。
壳体1顶部设置有与排风通道7连通的圆筒19,圆筒19凸出设置于壳体1顶部,圆筒19内设置有滤芯,通过设置水分离装置9为滤芯的设置创造了好的使用条件,由于水珠内会带有粉尘形成污泥会将滤芯堵塞,而现在水分离装置9有效将水珠阻隔避免进入排风通道7内,因为水珠和粉尘结合会形成污泥,使滤芯堵塞,影响后续使用。
壳体1侧壁且对应第二腔室4位置设置有风速仪20,可以实时动态测量壳体内部风速。
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打磨设备上,如喷淋式、自激式抛光机,砂轮磨刀机、砂轮切割机等等都存在含水气流的喷水现象,例如抛光机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抛光时,高速旋转的抛光轮压向工件,使磨料对工件表面产生滚压和微量切削,从而获得光亮的加工表面,但是在打磨抛光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大量的粉尘漂浮在空气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引发火灾甚至是爆炸的危险。
通常会在抛光机内设置喷淋装置或者自给式除尘装置,自给式除尘装置通常是在风机2的作用下使粉尘与水进入混合通道混合,但是混合后产生的水珠会被风机2吸入进风通道6最后引入排风通道7内,造成排风通道7内有积水残留,若是风机2叶轮旋转速度过快,也会导致水珠到达排风通道7后喷向外界;喷淋装置则是直接向空气中喷洒水珠,水珠也会与水珠混合,并在风机2的作用下进入进风通道6,产生和上述同样的问题,以上内容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风机,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二腔室包括分别与风机连通的进风通道以及排风通道,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导通进风通道和第一腔室的导通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内设置有水分离装置且水分离装置与风机进风口位置相对应,风机工作时产生负压气流会将第一腔室内的水珠经导通口引入进风通道内形成积水,所述水分离装置用于将积水阻隔避免积水被风机吸入排风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离装置包括与风机进风口位置相对应的遮蔽盘,所述遮蔽盘的下表面高于进风通道的底面并有支承固定,所述遮蔽盘位于风机下方且遮蔽盘的上表面与风机进风口之间设定合适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离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进风通道内且位于遮蔽盘下方的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低于第一隔板,所述蓄水槽下方设置有位于第一腔室内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一端与蓄水槽连通,另一端位于蓄水池水面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进风通道分隔为第一通道以及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构成“U”形弯道,使得高速气流中的水珠分离到管壁形成变为积水;所述水分离装置位于第二通道内,所述导通口开设于第一隔板上位于第一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下端面对应导通口位置设置有水分离板,所述水分离板上设置有通风缝隙,阻挡气流中的大部分水珠滴回蓄水池。
CN202220843834.9U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 Active CN217530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43834.9U CN217530449U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43834.9U CN217530449U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30449U true CN217530449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29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43834.9U Active CN217530449U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304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85063A (zh) 一种室内建筑装饰施工用除尘设备
CN217530449U (zh) 一种具有分离水珠功能的进风通道
CN108057281A (zh) 一种阿基米德螺旋过滤装置
CN202701956U (zh) 水幕式一体打磨除尘工作台
CN213032114U (zh) 一种应用于石墨加工的除尘系统
CN110496483B (zh) 一种大型环保除尘设备
CN215388392U (zh) 一种湿式粉尘除尘器的雾化结构
CN212444650U (zh) 一种抛光和水帘柜一体机
CN213429878U (zh) 便携式干湿两用吸尘器污水箱结构
CN213160024U (zh) 一种涂料生产用的环保减排设备
CN209464809U (zh) 离心式气液分离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一体式抛光打磨除尘机
CN110848824B (zh) 一种带有空气净化组件的节能饮水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2964346U (zh) 一种防火型吸尘打磨机
CN217394622U (zh) 一种新型式环保抛光机
CN210998024U (zh) 湿式环保防爆打磨工作台
CN215901179U (zh) 一种雾淋室雾化箱
CN215201528U (zh) 一种除尘节水的砂轮加工设备
CN110090509A (zh) 利用压强差进行吸尘的装置
CN108671688A (zh) 一种立式油雾净化装置
CN109331589B (zh) 吸附式降霾集尘系统
CN219131827U (zh) 环保湿式防爆水帘抛光一体机
CN210209771U (zh) 环保型焊口抛光装置
JPH0233408B2 (zh)
CN214680830U (zh) 一种具有除尘和除味水膜除尘器
CN213824039U (zh) 一种涂料生产车间用的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31

Address after: 323000 Building 1, No. 772, Nanming Road, Shuige Industrial Zone, Nanmingshan Street, Liandu District, Lishu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o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Lishui) Co.,Ltd.

Address before: 325000 Room 204, building C, Binjiang Jingyuan, Yangguang Avenue, Oubei street, Yongjia Coun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eng Ge

Patentee before: Zheng 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