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6262U - 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26262U
CN217526262U CN202220955974.5U CN202220955974U CN217526262U CN 217526262 U CN217526262 U CN 217526262U CN 202220955974 U CN202220955974 U CN 202220955974U CN 217526262 U CN217526262 U CN 217526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ressure spring
training
front substrat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559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旭
刘天宇
邬健卫
杜景涛
袁超群
黄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2209559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26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26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2626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康复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包含前基底和后基底,所述前基底和所述后基底通过压力弹簧连接,且所述前基底和所述后基底可以沿所述压力弹簧轴线方向相对移动。所述前基底斜向上倾斜且其上放置前缓冲垫,所述后基底上放置后缓冲垫。且所述后缓冲垫具有与人体足弓相适应的凸起部。还包含限位基底和限位件,通过所述限位基底和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前基底和所述后基底沿所述压力弹簧轴方向的移动范围。本实用新型能针对性训练足底肌,以帮助包括但不限于患有获得性扁平足的使用者恢复足弓曲线。

Description

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康复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
背景技术
在运动康复领域,特别是针对获得性扁平足患者,在传统治疗手段中,通常医生会建议患者抓毛巾或者夹弹珠等抓趾运动来锻炼。目的是以代偿的方式激活维持足弓的肌肉,引动患者的本体感觉。由于扁平足患者维持足弓的肌肉失能,而且人体具有代偿机制——肌肉或关节失去他原本的功能的时候,身体就会透过不同的肌群或关节,协助完成要完成的动作。在抓趾运动时,患者会更多地使用和刺激屈母长肌和趾屈肌,而对维持足弓的足底肌刺激不大。例如:拇指外展肌、屈趾短肌和足底方肌等。患者找不到发力感、训练效果差。与软组织康复原则相对应的,在亚急性期,可遵循LOVE(load:负重、optimism:乐观、vascularisation:血液循环畅通、exercise:训练)处理原则,患者在激活肌肉之后,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针对性的锻炼足底肌。例如:加入适当负重,可以促进复原,强化肌肉、肌腱等的修复。
由于足底肌对于维持足弓有重大意义,而足弓的弓形结构使足可承受较大的压力,并且能缓冲行走、跑、跳时对身体所产生的震动。实际生活中,也存在运动员进行长期耐力性运动之后,出现足弓消失的迹象。所以针对足底肌的训练在运动训练领域,特别是针对长跑运动员,也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专利:CN209612123U公开了一种足部训练器,包括:底板、滑块、滑杆、弹簧和固定块;所述底板的中部设置有长条状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后侧连接有长条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后侧连接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滑杆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通孔和第一凹槽,且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滑块垂直于所述通孔的方向设置,所述滑块的中间位置的下侧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通孔中,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滑杆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块之间的所述滑杆上套接有所述弹簧。该装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足趾前端抓住滑块,然后克服弹簧弹力前后移动;由于运动过程需要足趾前端抓住滑块,易发生抓趾代偿,不能进一步针对性训练足底肌。
综上所述,当前针对足底肌训练的器械较少,传统的抓趾运动方法易发生抓趾代偿,只能用于激活无力的足底肌,但仅限于激活,没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现亟需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对足底肌进行针对性训练的器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训练方法——抓趾运动只能激活无力的足底肌、后续不能准对性锻炼足底肌的问题,提供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包含前基底和后基底,所述前基底和所述后基底通过压力弹簧连接,且所述前基底和所述后基底可以沿所述压力弹簧轴线方向相对移动。
使用时前基底用于放置足趾,后基底用于放置足跟。
压力弹簧收缩,相应的前基底和后基底之间距离变短,其上分别放置的足趾和足跟靠近,使得舟状骨上移、足弓上升。采用本装置进行短足运动,能够针对性锻炼足底肌并且加入了抗阻以提升训练强度。进一步的,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弹力系数和/或长度的压力弹簧来调整阻抗,以达成不同的训练强度。在短足运动中,跟传统抓毛巾运动相比,可以针对性的训练足底肌。例如:短足运动相对于抓毛巾运动使拇指外展肌有4倍的收缩活动。而实验证明当拇指外展肌和足底方肌等足底肌收缩,可以增加足纵弓的弧度。
足趾在常态下向上弯曲,与脚底平面成12°到15°夹角,且足趾向上倾斜极限在50°左右。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前基底(1)从前往后逐渐降低,所述前基底的顶面与水平面呈20°-45°夹角。统一的,在本方案中,所述前基底相对于所述后基底的方向为前。此处将前基底顶面向上倾斜,主要是为了拉伸趾屈肌,限制使用者屈趾动作,进一步避免发生屈趾代偿;而且足趾向上倾斜相较于足趾平放,在短足运动中,更大程度的拉伸了趾屈肌,使用者更容易感受到发力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将所述前基底设置为顶面与水平夹角能够调节。因为个体之间足趾向上倾斜存在差异性,将其设置为可调节,可根据使用者实际情况调节足趾上倾角度。提高器械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所述前基底上放置前缓冲垫,所述后基底上放置后缓冲垫。放置缓冲垫,一则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二则可以增大摩擦,更容易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后缓冲垫的前部一侧设有凸起部。上述凸起部对应人体足弓的区域。需要注意的是,需根据患者锻炼的左足或者右足,选用不同的后缓冲垫。由于扁平足患者内侧纵弓曲线的逐渐消失,患者在行走时,不只有外侧纵弓接触地面,参与支撑,内侧纵弓也做了支撑,力线发生改变。此处将后缓冲垫所对应的足弓区域凸起,来辅助支撑足底,进而在训练中矫正足底力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加入固定件、连接件,例如:通过使用魔术贴将所述前缓冲垫粘连在所述前基底、将所述后缓冲垫粘连在所述后基底;所述前基底和所述后基底上均设有弹力带作为固定件,分别用于固定足趾和足跟。
弹力带、魔术贴将足部以及所述前缓冲垫和所述后缓冲垫固定在训练器械。防止在训练过程中,两个缓冲垫滑动或者足部未贴合运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外部增加限位基底,来限制所述前基底和后基底沿所述压力弹簧轴线方向的远离。在所述压缩弹簧在未发生形变时,所述前基底和所述后基底沿所述压力弹簧轴线方向与所述限位基底接触。一则是限定运动件的活动范围,防止使用者失去平衡;二则是避免所述压力弹簧被拉伸,缩短其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前基底与后基底之间有限位件,该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前基底和所述后基底沿所述压力弹簧轴线方向靠近的范围。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前基底的距离为1.5cm-2.5cm;同样的,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后基底的距离为1.5cm-2.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前基底和所述后基底均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限位基底。此时不仅能满足两者均可活动的适用条件,还能根据不同训练目标固定其中一个基底。单独固定前基底时,更多的训练趾屈肌近端和维持足弓的远端肌肉;而固定后基底,则可以更多的训练胫骨后肌,腓骨长短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前基底和所述后基底两者内部均设有挡板。通过所述挡板连接所述压力弹簧。此时可以更方便的更换压力弹簧。通过更换不同弹力系数的弹簧,达到调整抗阻训练强度的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传统的抓趾运动来治疗扁平足,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组件连接来进行短足运动的抗阻训练,短足运动能使维持足弓的足底肌更多的参与进来;进一步的,加入可更换的压力弹簧提供阻力,以增强训练效果;通过增设向上倾斜的前基底,以使得短足运动中,进一步限制屈趾动作,并更大程度的拉伸趾屈肌;通过增设缓冲垫,缓冲保护足部,并限制后缓冲垫形状,使之与足底内侧纵弓接触处向上撑起,来辅助支撑足弓,以矫正使用者足底力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1-前基座,2-前缓冲垫,3-压力弹簧,4-后缓冲垫,5-后基座,6-挡板,7-限位基座,8-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包含前基底1、后基底5。前基底1和后基底5通过压力弹簧3连接,且前基底1和后基底5沿压力弹簧3轴线方向可相对移动。
前基底1用于放置足趾,后基底5用于放置足跟;
前基底1以及后基底5形状上并不做特殊要求,本实施例以长方体为例;
为了更好地模拟现实中的短足运动,两个基底与足接触的平面应处于同一水平面;
对于足长不同的使用者,前基底1和后基底5的尺寸以及两基底间距离上需根据使用者足部大小调整,可通过预生产不同型号的产品实现,也可通过产品附带不同弹力系数和/或长度的压力弹簧3实现;
本实施例中使用两根压力弹簧且左右均匀分布,是考虑到器械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足部受力不均。并不做特殊的弹簧根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使用者将足趾放置于前基底1上,将足跟放置于后基底5上。通过足底肌发力,拉近基底1和基底5之间的水平距离。此时,相应的足部跖趾关节与足跟的距离缩短,舟状骨上移、提升足弓。同时压力弹簧3被压缩,足部做抗阻运动。到达极限位置后,放松足部,基底1和基底5在压力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水平距离变长。至压力弹簧3复原,可进行下一组动作。
进一步的,可以结合运用PNF技术(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被证实可以帮助许多因肌力、运动控制、平衡和耐力有问题的患者,增强使用者的本体感觉。PNF包含多种技术和方法,针对不同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如本实用新型申请所针对的肌无力患者,宜选用重复收缩、慢逆转技术来增加肌力和耐力。
例如:使用者控制自身的发力方式和时间,以获得PNF的拉伸效果。例如:控制足底肌缓慢运动,模拟短足运动,感受足底肌与压力弹簧3对抗的感觉。此时足底肌做离心运动;在足底收缩至极限位置时,维持收缩状态5-10秒,此时足底肌做等长收缩;再缓慢放松,逐渐恢复到起始状态。依此循环进行若干组训练。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2提供一种针对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的前基底1和后基底5内部均设有挡板6用来连接压力弹簧3。进一步的,两个基底内部可设为中空。此时更方便更换不同弹力系数和/或长度的压力弹簧3来调整阻抗。
前基底1设置为斜向上倾斜。以此方法抬高足趾,以辅助限制屈趾动作以及拉伸趾屈肌。基于人体本身足趾常态上倾12°-15°。且上倾极限为50°左右。优选的,本方案中前基底1斜向上20°-45°。可通过预生产倾斜不同角度产品以匹配用户需求。
进一步的,将前基底1可优化为倾斜角度可调整的,以增加本装置的灵活实用性。例如:前基底1顶面和其近后基底5的侧面可转动连接,同时在上述侧面相邻面设置多个卡扣,依此将前基底1倾斜角度设置为多档位可调节;或者前基底1顶面和其后基底5的侧面可转动连接,同时在内部的转动连接处安装旋转支架。此处不作限制,可实现前基底1顶面与水平夹角能够调整即可。
在前基底1上放置前缓冲垫2,在后基底5后缓冲垫4。以提升锻炼中的舒适感。在本实施例对应附图3可以看出,后基底5形状上可设置凹陷部,以适应足跟形状以及防止训练中后缓冲垫4相对后基底5移动,此时也可订制与凹陷部匹配的后缓冲垫4。
上述凹陷部仅是本实施例展示,并不作此限定。相应的,当后基底5上未设置凹陷部时,只需后缓冲垫4与后基底5接触面形状适配即可。
还包含固定件和连接件,此处选用弹力带作为固定件、魔术贴作为连接件。前缓冲垫2和前基底1通过魔术贴粘连,后缓冲垫4和后基底5通过魔术贴粘连;并且在前基底1和后基底5上均设有弹力带,分别用来固定足趾和足跟。避免训练过程中出现需要频繁调整位置的情况。
还包含限位基底7。通过限位基底7对前基底1和后基底5进行限位。优选的如下实施:在压力弹簧3未发生形变时,前基底1和后基底5与限位基底7接触。以此避免压力弹簧3出现拉伸进而缩短使用寿命的情况。
还包含限位件8,在压力弹簧轴线方向上,限位件8与前基底1和后基底5的水平距离均为1.5cm-2.5cm。该距离已经能够满足短足运动中整个足底缩短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2-3可以看出,限位基底7包含限位件8。此处仅是较佳实施例展示,并不做特殊限制。两者可以为分开的两个独立构件,只要能实现上述限位功能即可。
同时使用时,可以通过把限位基底7固定到地面的方式,限制训练器械整体移动,避免人体失衡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可以通过在限位基底7底面增加花纹或者增添若干支脚的方式,实现限位基底7与地面之间不易滑动。
进一步的,前基底1和后基底5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限位基底7上,整体连接到一起,方便器械的移动。并且,在具体使用时,可以通过固定前基底1和后基底5中的其中一个,针对性的训练不同肌肉。单独固定前基底1时,更多的训练趾屈肌近端和维持足弓的远端肌肉;而单独固定后基底5,则可以更多的训练胫骨后肌,腓骨长短肌。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使用者将足趾放置于前缓冲垫2上,将足跟放置于后缓冲垫4上。并通过弹力带和魔术贴将足部、前缓冲垫2、后缓冲垫4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抗阻训练装置上。通过足底肌发力,缓慢拉近跖趾关节与足跟的距离。进而使舟状骨上移、提升足弓。同时压力弹簧3被压缩,足部做抗阻运动。而后缓慢放松至压力弹簧3复原。
亦可通过单独将前基底1或者后基底5其中一个固定在限位基底7上,来针对性训练不同肌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包含前基底(1)和后基底(5),所述前基底(1)和所述后基底(5)通过压力弹簧(3)连接,且所述前基底(1)和所述后基底(5)沿所述压力弹簧(3)轴线方向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基底(1)的顶面为倾斜面,所述前基底(1)从前往后逐渐降低,所述前基底(1)的顶面与水平面呈20°-45°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基底(1)顶面与水平面夹角能够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基底(1)上放置前缓冲垫(2),所述后基底(5)上放置后缓冲垫(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缓冲垫(4)的前部一侧设有凸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缓冲垫(2)通过连接件粘连在所述前基底(1)上,所述后缓冲垫(4)通过连接件粘连在所述后基底(5)上,所述前基底(1)和所述后基底(5)上均设有固定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包含限位基底(7),所述限位基底(7)用于限制所述前基底(1)和所述后基底(5)沿所述压力弹簧(3)轴线方向的远离:当所述压力弹簧(3)为自由状态时,所述前基底(1)和所述后基底(5)均与所述限位基底(7)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包含限位件(8),所述限位件(8)用于限制所述前基底(1)和所述后基底(5)沿所述压力弹簧(3)轴线方向的靠近:所述限位件(8)与所述前基底(1)和所述后基底(5)的距离均为1.5cm-2.5c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基底(1)和所述后基底(5)均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限位基底(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基底(1)和所述后基底(5)内部均设有挡板(6),所述压力弹簧(3)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挡板(6)。
CN202220955974.5U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526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5974.5U CN217526262U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5974.5U CN217526262U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26262U true CN217526262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31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5597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526262U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262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528726A (ja) 携帯型足部及び足関節運動装置及び関連する方法
CN212548128U (zh) 踝泵运动训练设备
CN109498251B (zh) 一种促进血液循环的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及操作方法
US6595904B1 (en) Exercise apparatus for stimulating muscle coordination, contraction and joint stability and mobility in the lower extremity joints of the hip, knee and ankle with variable application of weight bearing force
US20190374813A1 (en) Physical Training and Rehabilit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for Using Same
US6923748B1 (en) Sequential contraction muscle training device
KR20010093801A (ko) 정형 외과용 페달
CN207371047U (zh) 用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踝泵运动训练装置
RU140060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ренировок
JP6802557B2 (ja) 前、後脛骨筋及び足指力強化装置
CN217526262U (zh) 一种足底肌抗阻训练器械
RU2755111C1 (ru) Тренажер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голеностопного сустава, способы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и применения
CN205434838U (zh) 踝关节活动训练器
JP2000342714A (ja) 椅子に腰掛けて足首、足指を屈伸する運動具
CN210057276U (zh) 一种创新型下肢关节运动器
RU2698444C1 (ru)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объема движений в голеностопном суставе у детей с мышечной дистрофией Дюшенна
CN207769095U (zh) 一种用于膝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康复装置
KR20070018675A (ko) 발가락 운동장치
WO2016074652A1 (en) Method of exercising for strengthening muscles and keeping people in good form, a means of exercising and a system of exercising
Deep et al. Effect of mat Pilates versus traditional plank on core muscle strength, balance and agility in elite badminton players: 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RU2696059C1 (ru) Способ коррекции свода стопы при плоскостопии
JP2004181195A (ja) 走歩等室内訓練用運動器具
CN219091006U (zh) 踝关节训练装置
CN211536379U (zh) 一种膝关节医疗训练器
KR20180093846A (ko) 하지운동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