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7705U - 一种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7705U
CN217517705U CN202221778821.4U CN202221778821U CN217517705U CN 217517705 U CN217517705 U CN 217517705U CN 202221778821 U CN202221778821 U CN 202221778821U CN 217517705 U CN217517705 U CN 217517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tank
pipe
water
rain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788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李佳璇
喜彦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Huaneng Ec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Huaneng Ec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Huaneng Ec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zhou Huaneng Ec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788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7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7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7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排水组件、沉淀槽、过滤箱和蓄水箱,所述排水组件、沉淀槽、过滤箱和蓄水箱依次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排水组件连接于房屋,排水组件包括排水槽和连接于排水槽两端的端板,所述排水槽设有排水孔,所述沉淀槽内部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设有多个过液孔,所述管路包括排水管和过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排水孔,排水管的另一端伸入沉淀槽内并位于分隔板的下侧,所述过水管一端连通于过滤箱,过水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沉淀槽并位于分隔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水组件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收集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微排建筑是一种在建设和使用功能过程中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依靠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从而达到微量碳排放的建筑。
由于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及配套产品,微排建筑大多用于农村房屋的改造,对于北方大多地区,微排建筑的采暖系统严重影响其碳排放量。
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是时常面临的问题,虽然现在基本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但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水资源是当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通过对雨水的储存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大大节省了水资源。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排水组件、沉淀槽、过滤箱和蓄水箱,所述排水组件、沉淀槽、过滤箱和蓄水箱依次通过管路连通。
所述排水组件连接于房屋,排水组件包括排水槽和连接于排水槽两端的端板,所述排水槽设有排水孔。
所述沉淀槽内部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设有多个过液孔。
所述管路包括排水管和过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排水孔,排水管的另一端伸入沉淀槽内并位于分隔板的下侧,所述过水管一端连通于过滤箱,过水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沉淀槽并位于分隔板的上方。
通过设置排水组件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通过设置沉淀槽,收集的雨水在沉淀槽进行初次沉淀,避免雨水中的泥土造成管路的堵塞。
通过设置蓄水箱,能够对雨水进行储存,在少雨的时候可以利用储存的雨水进行灌溉等。
通过设置分隔板,并且在分隔板设置过液孔,当杂物跟随雨水进入过滤槽后,雨水可以穿过过液孔,杂物被分隔板阻挡在沉淀槽的下侧,避免杂物进入过滤箱对过滤箱造成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排水组件分别连接于房屋的两侧,所述排水组件可以根据房屋结构自行调整,只要能够收集雨水即可,每个所述排水槽分别设有三个排水孔,每个排水孔分别连接有一个排水管,通过设置三个排水孔,当某一个排水孔被堵后,其余两个排水孔还能够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板可拆卸连接于沉淀槽,将分隔板设计为可拆卸结构,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分隔板取出对沉淀槽进行清理,所述排水管的底端为封闭端,排水管的侧壁设有多个出水孔,多个所述出水孔均位于分隔板的下侧,出水孔的轴线与排水管的轴线垂直,由于沉淀槽的底部会沉淀泥土,传统的排水管向底部排水,水的冲击力会将沉淀的泥土冲起,将所述排水管的底部封闭,并在其侧壁设置出水孔,雨水落入沉淀槽时,由出水孔水平流出,不会冲击底部的泥土,有效减少水中混入的泥土。
进一步的,所述管路还包括送水管,所述过滤箱内设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过水管和送水管分别连接于过滤箱的两端,通过设置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能够对雨水中的泥土进行过滤,使得进入蓄水箱的水更加洁净,所述过水管也可以设于过滤箱的顶部,送水管设于过滤箱的底部,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均水平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埋于地下,蓄水箱底部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一端较高,另一端较低,将所述蓄水箱埋于地下,合理利用空间,减小占地面积,通过设置垫板,使得蓄水箱内的水能够尽可能的向较低的一端流动,便于雨水的使用,所述垫板较低的一端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用于抽水,通过设置水泵,在水泵上连接水管即可使用储存的雨水进行灌溉、浇花等等。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水组件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沉淀槽,收集的雨水在沉淀槽进行初次沉淀,避免雨水中的泥土造成管路的堵塞。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蓄水箱,能够对雨水进行储存,在少雨的时候可以利用储存的雨水进行灌溉等。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隔板,并且在分隔板设置过液孔,当杂物跟随雨水进入过滤槽后,雨水可以穿过过液孔,杂物被分隔板阻挡在沉淀槽的下侧,避免杂物进入过滤箱对过滤箱造成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水泵的示意图一。
图4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水泵的示意图二。
图8为图7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房屋;2-排水组件;21-端板;22-排水槽;23-排水孔;3-排水管;31-出水孔;4-沉淀槽;41-分隔板;42-过液孔;5-过水管;6-过滤箱;61-第一过滤板;62-第二过滤板;7-送水管;8-蓄水箱;81-垫板;82-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排水组件2、沉淀槽4、过滤箱6和蓄水箱8,所述排水组件2、沉淀槽4、过滤箱6和蓄水箱8依次通过管路连通。
所述排水组件2连接于房屋1,排水组件2包括排水槽22和连接于排水槽22两端的端板21,所述排水槽22设有排水孔23。
所述沉淀槽4内部设有分隔板41,所述分隔板41设有多个过液孔42。
所述管路包括排水管3和过水管5,所述排水管3的一端连接于排水孔23,排水管3的另一端伸入沉淀槽4内并位于分隔板41的下侧,所述过水管5一端连通于过滤箱6,过水管5的另一端连通于沉淀槽4并位于分隔板41的上方。
通过设置排水组件2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通过设置沉淀槽4,收集的雨水在沉淀槽4进行初次沉淀,避免雨水中的泥土造成管路的堵塞。
通过设置蓄水箱8,能够对雨水进行储存,在少雨的时候可以利用储存的雨水进行灌溉等。
通过设置分隔板41,并且在分隔板41设置过液孔42,当杂物跟随雨水进入过滤槽后,雨水可以穿过过液孔42,杂物被分隔板41阻挡在沉淀槽4的下侧,避免杂物进入过滤箱6对过滤箱6造成堵塞。
下雨时,雨水通过排水组件2进行收集,收集后的雨水先进入沉淀槽4进行沉淀,过滤出杂物和大部分泥沙。
杂物被分隔板41阻挡,雨水穿过过液孔42,通过过水管5进入过滤箱6,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再排入蓄水箱8进行储存,蓄水箱8存满后,多余的雨水从排水槽22自动流出。
实施例2:
如图1-8所示,一种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包括排水组件2、沉淀槽4、过滤箱6和蓄水箱8,所述排水组件2、沉淀槽4、过滤箱6和蓄水箱8依次通过管路连通。
所述排水组件2连接于房屋1,排水组件2包括排水槽22和连接于排水槽22两端的端板21,所述排水槽22设有排水孔23。
所述沉淀槽4内部设有分隔板41,所述分隔板41设有多个过液孔42。
所述管路包括排水管3和过水管5,所述排水管3的一端连接于排水孔23,排水管3的另一端伸入沉淀槽4内并位于分隔板41的下侧,所述过水管5一端连通于过滤箱6,过水管5的另一端连通于沉淀槽4并位于分隔板41的上方。
通过设置排水组件2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通过设置沉淀槽4,收集的雨水在沉淀槽4进行初次沉淀,避免雨水中的泥土造成管路的堵塞。
通过设置蓄水箱8,能够对雨水进行储存,在少雨的时候可以利用储存的雨水进行灌溉等。
通过设置分隔板41,并且在分隔板41设置过液孔42,当杂物跟随雨水进入过滤槽后,雨水可以穿过过液孔42,杂物被分隔板41阻挡在沉淀槽4的下侧,避免杂物进入过滤箱6对过滤箱6造成堵塞。
下雨时,雨水通过排水组件2进行收集,收集后的雨水先进入沉淀槽4进行沉淀,过滤出杂物和大部分泥沙。
杂物被分隔板41阻挡,雨水穿过过液孔42,通过过水管5进入过滤箱6,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再排入蓄水箱8进行储存,蓄水箱8存满后,多余的雨水从排水槽22自动流出。
所述排水组件2设有两个,两个排水组件2分别连接于房屋1的两侧。
所述排水组件2可以根据房屋1结构自行调整,只要能够收集雨水即可。
每个所述排水槽22分别设有三个排水孔23,每个排水孔23分别连接有一个排水管3。
通过设置三个排水孔23,当某一个排水孔23被堵后,其余两个排水孔23还能够正常工作。
所述分隔板41可拆卸连接于沉淀槽4。
将分隔板41设计为可拆卸结构,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分隔板41取出对沉淀槽4进行清理。
所述沉淀槽41可以放置在地上,只要保证过水管5的进水口比过滤箱6高即可。
所述排水管3的底端为封闭端,排水管3的侧壁设有多个出水孔31,多个所述出水孔31均位于分隔板41的下侧,出水孔31的轴线与排水管3的轴线垂直。
由于沉淀槽4的底部会沉淀泥土,传统的排水管3向底部排水,水的冲击力会将沉淀的泥土冲起,将所述排水管3的底部封闭,并在其侧壁设置出水孔31,雨水进入沉淀槽4时,由出水孔31水平流出,不会冲击底部的泥土,有效减少水中混入的泥土。
所述管路还包括送水管7,所述过滤箱6内设有第一过滤板61和第二过滤板62,所述过水管5和送水管7分别连接于过滤箱6的两端,送水管7与蓄水箱8连通。
所述过滤箱6可以放置在地上,也可以悬挂于墙上。
通过设置第一过滤板61和第二过滤板62,能够对雨水中的泥土进行过滤,使得进入蓄水箱8的水更加洁净。
所述过水管5也可以设于过滤箱6的顶部,送水管7设于过滤箱6的底部,所述第一过滤板61和第二过滤板62均水平设置。
所述蓄水箱8埋于地下,蓄水箱8底部设有垫板81,所述垫板81的一端较高,另一端较低。
将所述蓄水箱8埋于地下,合理利用空间,减小占地面积,通过设置垫板81,使得蓄水箱8内的水能够尽可能的向较低的一端流动,便于雨水的使用。
所述垫板81较低的一端设有水泵82,所述水泵82用于抽水。
通过设置水泵82,在水泵82上连接水管即可使用储存的雨水进行灌溉、浇花等等。
用水时,在水泵82上连接水管,由于蓄水箱8设置在地下,因此,埋设时踢球在水泵82连接水管,方便后期使用。
具体工作原理:
收集雨水时,雨水通过排水组件2进行收集,收集后的雨水先进入沉淀槽4进行沉淀,过滤出杂物和大部分泥沙,其中杂物被分隔板41阻挡,雨水穿过过液孔42,通过过水管5进入过滤箱6,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再排入蓄水箱8进行储存,蓄水箱8存满后,多余的雨水从排水槽22自动流出。
使用雨水时,水泵82将蓄水箱8中的雨水抽起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组件(2)、沉淀槽(4)、过滤箱(6)和蓄水箱(8),所述排水组件(2)、沉淀槽(4)、过滤箱(6)和蓄水箱(8)依次通过管路连通;
所述排水组件(2)连接于房屋(1),排水组件(2)包括排水槽(22)和连接于排水槽(22)两端的端板(21),所述排水槽(22)设有排水孔(23);
所述沉淀槽(4)内部设有分隔板(41),所述分隔板(41)设有多个过液孔(42);
所述管路包括排水管(3)和过水管(5),所述排水管(3)的一端连接于排水孔(23),排水管(3)的另一端伸入沉淀槽(4)内并位于分隔板(41)的下侧,所述过水管(5)一端连通于过滤箱(6),过水管(5)的另一端连通于沉淀槽(4)并位于分隔板(41)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2)设有两个,两个排水组件(2)分别连接于房屋(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排水槽(22)分别设有三个排水孔(23),每个排水孔(23)分别连接有一个排水管(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41)可拆卸连接于沉淀槽(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3)的底端为封闭端,排水管(3)的侧壁设有多个出水孔(31),多个所述出水孔(31)均位于分隔板(41)的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还包括送水管(7),所述过滤箱(6)内设有第一过滤板(61)和第二过滤板(62),所述过水管(5)和送水管(7)分别连接于过滤箱(6)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8)底部设有垫板(81),所述垫板(81)的一端较高,另一端较低。
CN202221778821.4U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Active CN217517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8821.4U CN217517705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8821.4U CN217517705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7705U true CN217517705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3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78821.4U Active CN217517705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77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81741U (zh) 一种生态园林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2030616U (zh) 分流式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CN213268245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自循环渗蓄结构
CN205134426U (zh) 荒漠光伏电站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CN207775977U (zh) 新型园林景观雨水收集装置及循环用水系统
CN201914979U (zh)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CN217517705U (zh) 一种微排建筑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4475419U (zh) 一种牲畜舍用雨水收集系统
CN214116876U (zh) 一种绿色房屋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4329086U (zh) 一种园林用雨水收集装置
CN213836845U (zh) 一种盐碱地地下水与雨水一体化蓄水系统
CN204502574U (zh) 一种用于集雨节灌系统的泥沙过滤装置
CN210315889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及循环利用系统
CN213709701U (zh)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CN204918187U (zh)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CN205045908U (zh) 一种雨水回收系统
CN103449626B (zh) 一种河水净化系统
CN206109096U (zh) 一种城市雨水回收装置
CN202146674U (zh) 腮式过滤器
CN216339813U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导雨装置
CN217160526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植草铺面装置
CN220644549U (zh) 一种结合海绵城市的山地蓄水箱
CN206089363U (zh) 猴舍污水处理系统
CN219430888U (zh) 一种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CN215500597U (zh) 一种城市景观绿化中水回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micro drainage building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reuse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30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Lanzhou Xigu center sub branch

Pledgor: Lanzhou Huaneng Eco-Energy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34296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