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6380U - 料带输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料带输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16380U CN217516380U CN202221610783.1U CN202221610783U CN217516380U CN 217516380 U CN217516380 U CN 217516380U CN 202221610783 U CN202221610783 U CN 202221610783U CN 217516380 U CN217516380 U CN 2175163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miting
- tape
- output device
- shell
- h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料带输出装置,其包括外壳和料带组件,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料带组件安装于外壳,料带组件包括带头,带头位于外壳的外部,用于向待覆盖面输出料带;料带组件设置有第一限位配合部,第一限位配合部与第一限位部相配合,以使带头能够绕设定轴线转动,并与待覆盖面保持贴合状态。在使用时,将带头置于待覆盖面上,移动料带输出装置,使得带头输出料带,由于第一限位配合部与第一限位部相配合,使得带头能够绕设定轴线转动,在带头输出料带的同时,带头能够随着待覆盖面进行适应性调整,保证带头与待覆盖面保持贴合状态,从而保证输出的料带与待覆盖面相贴合,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料带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便于输出涂改用的料带或双面胶带等料带,修正带和点点胶应运而生。以点点胶为例,其作为新一代的粘贴工具,避免了传统液体胶水用量难以把控的缺点,也避免了固体胶棒的接触面较大无法精准定位涂抹位置的缺点,其类似于修正带的使用形式具有操作简便、可精准定位粘贴位置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现有的点点胶的带头在输出双面胶带时,容易出现双面胶带与待覆盖面贴合不牢的现象,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对于修正带而言,也存在上述类似的问题,即当修正带的带头在输出修正带时,容易出现修正带与待覆盖面贴合不牢的现象,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带输出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料带输出装置在输出料带时,容易出现料带与待覆盖面贴合不牢的现象,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料带输出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以及
料带组件,所述料带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料带组件包括带头,所述带头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用于向待覆盖面输出料带;所述料带组件设置有第一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配合,以使所述带头能够绕设定轴线转动,并与所述待覆盖面保持贴合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料带输出装置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外壳的远离所述带头的一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料带组件设置有第二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位于所述料带组件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配合。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料带输出装置还包括前盖;
所述前盖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带头的外部,和/或,所述后盖设置有环形槽,所述前盖能够插接于所述环形槽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凸台;所述料带组件包括壳体,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包括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相配合。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后盖的内部的第二限位凸台;所述料带组件包括壳体,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包括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凸筋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相配合。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所述第一半部与所述第二半部扣合连接;
所述限位部包括环形限位槽,所述环形限位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半部和所述第二半部中的至少一者,所述限位配合部包括凸起,所述凸起限位于所述环形限位槽;或,所述限位部包括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半部和所述第二半部中的至少一者,所述限位配合部包括环形限位槽,所述凸起限位于所述环形限位槽;
所述设定轴线为所述环形限位槽的轴线。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为管状结构,所述设定轴线为所述管状结构的轴线。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料带输出装置为修正带或点点胶。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本公开提供的料带输出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以及
料带组件,所述料带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料带组件包括带头,所述带头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用于向待覆盖面输出料带;所述料带组件设置有第一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配合,以使所述带头能够绕设定轴线转动,并与所述待覆盖面保持贴合状态。
基于该结构,本公开提供的料带输出装置,在使用时,将带头置于待覆盖面上,移动料带输出装置,使得带头输出料带,由于第一限位配合部与第一限位部相配合,使得带头能够绕设定轴线转动,在带头输出料带的同时,带头能够随着待覆盖面进行适应性调整,保证带头与待覆盖面保持贴合状态,从而保证输出的料带与待覆盖面相贴合,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料带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料带输出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料带输出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料带输出装置中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料带输出装置中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料带输出装置中的第一子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料带输出装置中的第二子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料带输出装置的一种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料带组件未示出)。
图标:101-外壳;102-第一限位凸台;103-料带组件;104-带头;105-第一凸筋;106-出带轮;107-过渡轮;108-回带轮;109-波浪形加强筋;110-后盖;111-第二限位凸台;112-第二凸筋;113-第一子壳;114-第二子壳;115-插杆;116-空心轴;117-前盖;118-凸点;119-环形槽;120-第一半部;121-第二半部;122-环形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带输出装置,包括外壳101和料带组件103,外壳10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料带组件103安装于外壳101,料带组件103包括带头104,带头104位于外壳101的外部,用于向待覆盖面输出料带;料带组件103设置有第一限位配合部,第一限位配合部与第一限位部相配合,以使带头104能够绕设定轴线转动,并与待覆盖面保持贴合状态。
参见图3所示,图3中的点划线表示设定轴线。
基于该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料带输出装置,在使用时,将带头104置于待覆盖面上,移动料带输出装置,使得带头104输出料带,由于第一限位配合部与第一限位部相配合,使得带头104能够绕设定轴线转动,在带头104输出料带的同时,带头104能够随着待覆盖面进行适应性调整,保证带头104与待覆盖面保持贴合状态,从而保证输出的料带与待覆盖面相贴合,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料带输出装置为点点胶。其中,料带组件103为点点胶转印部件,点点胶转印部件主要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部的出带轮106、过渡轮107和回带轮108、位于壳体外部的带头104以及绕设于出带轮106、过渡轮107和回带轮108上的点点胶带芯。需要说明的是,点点胶转印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出带轮106、过渡轮107和回带轮108的结构和位置关系均为现有技术,其结构不再详细描述。
当料带输出装置为点点胶时,待覆盖面为待粘接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01为管状结构,设定轴线为管状结构的轴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状结构的横截面的内轮廓的形状为圆形,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料带组件103绕管状结构的轴线顺利转动。示例性的,管状结构为非等径管体,管状结构的靠近带头104的一端的内径小于远离带头104的一端的内径,这样的方式不仅便于安装,也便于对带头104进行限位。
示例性的,可以将料带组件103从内径大的一端装入外壳101内。
需要说明的是,管状结构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或三角形等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外壳101的内壁设置有波浪形加强筋109,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强外壳101的结构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料带输出装置还包括后盖110,后盖110盖设于外壳101的远离带头104的一端。
通过设置后盖110,能够将外壳101的远离带头104的一端封闭,防止料带组件103脱离外壳101。
在一个实施例中,后盖110与外壳101可拆卸连接。示例性的,后盖110与外壳101螺纹连接。后盖110与外壳101可拆卸连接,便于对料带组件103进行更换。
在其他实施例中,后盖110也可以通过卡扣和紧配的方式安装在外壳101上,此时,后盖110可以拆卸,也可以在安装后不可拆卸。
在该可能的设计中,后盖110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料带组件103设置有第二限位配合部,第二限位配合部位于料带组件103的远离第一限位配合部的一端,第二限位配合部与第二限位部相配合。
在该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限位部设置在外壳101的靠近带头104的一端,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能够将料带组件103限位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其中,第一限位配合部与第一限位部之间为间隙配合,第二限位配合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为间隙配合,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料带组件103沿外壳101的轴向移动,又能够保证料带组件103绕设定轴线进行360°灵活自由旋转,从而既能够保证料带顺利输出,又能够保证料带与待覆盖面相贴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凸台102;料带组件103包括壳体,第一限位配合部包括第一凸筋105,第一凸筋105与壳体连接,第一凸筋105与第一限位凸台102相配合。
参见图6所示,第一限位凸台102设置于外壳101的内壁,且第一限位凸台102位于外壳101的靠近带头104的一端。示例性的,第一限位凸台102与外壳101一体成型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筋105呈板状结构,第一凸筋105与壳体一体成型设置。第一凸筋105位于第一限位凸台102的远离带带头104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8和图9所示,壳体包括第一子壳113和第二子壳114,第一子壳113与第二子壳114固定连接,第一子壳113设置有插杆115,插杆115可以为实心杆,也可以为空心杆;第二子壳114设置有至少三个空心轴116,三个空心轴116作为轮轴,出带轮106、过渡轮107和回带轮108各套设于一个空心轴116上,插杆115插入空心轴116内,实现第一子壳113与第二子壳114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插杆115可以插在作为轮轴的空心轴116内,也可以插在其他的空心轴116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壳113也可以设置空心轴116,相应地,第二子壳114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插杆115。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9所示,第一凸筋105与第二子壳114一体成型设置。示例性的,第一凸筋10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凸筋105相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筋105的形状、数量以及设置位置不仅局限于以上一种,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加工需要选取其他形状、数量和设置位置,只要能够实现与第一限位凸台102相配合的功能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示,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后盖110的内部的第二限位凸台111;料带组件103包括壳体,第二限位配合部包括第二凸筋112,第二凸筋112与第二限位凸台111相配合。
示例性的,第二限位凸台111与后盖110一体成型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和图9所示,第二凸筋11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二凸筋112与第一子壳113一体成型设置,另一个第二凸筋112与第二子壳114一体成型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凸筋112的形状、数量以及设置位置不仅局限于以上一种,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加工需要选取其他形状、数量和设置位置,只要能够实现与第二限位凸台111相配合的功能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3所示,料带输出装置还包括前盖117,前盖117可拆卸地盖设于带头104的外部。通过设置前盖117,能够对带头104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料带上落灰。
示例性的,前盖117与外壳101通过插拔的方式连接,前盖117的内壁设置有凸点118,实现与外壳101之间的紧配配合,防止松动脱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5所示,后盖110设置有环形槽119,前盖117能够插接于环形槽119内。当前盖117从外壳101上拔下来之后,可以插在后盖110的环形槽119内,防止前盖117丢失。
在该可能的设计中,参见图5所示,第二限位凸台111可以为环形槽119的槽底。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参见图10所示,外壳101包括第一半部120和第二半部121,第一半部120与第二半部121扣合连接;限位部包括环形限位槽122,环形限位槽122设置于第一半部120和第二半部121中的至少一者,限位配合部包括凸起,凸起限位于环形限位槽122;设定轴线为环形限位槽122的轴线。
示例性的,第一半部120与第二半部121扣合连接的方式与第一子壳113和第二子壳114的连接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第一半部120和第二半部121上均设置环形限位槽122,第一半部120上的环形限位槽122与第二半部121上的环形限位槽122均可以为半环形槽,该两个半环形槽的槽口相对,可以形成一个圆环形槽,该两个半环形槽也可以错位设置。当两个半环形槽错位设置时,凸起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凸起限位于第一半部120的半环形槽内,另一个凸起限位于第二半部121的半环形槽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半部120上的环形限位槽1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相应的,第二半部121上的环形限位槽1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与壳体一体成型设置,示例性的,第一子壳113和第二子壳114均设置有凸起。凸起限位于环形限位槽122,且凸起与环形限位槽122间隙配合,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料带组件103沿外壳101的轴向移动,又能够保证料带组件103绕设定轴线进行360°灵活自由旋转,从而既能够保证料带的顺利输出,又能够保证料带与待覆盖面相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环形限位槽122也可以仅设置在第一半部120,还可以仅设置在第二半部121。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也可以包括凸起,凸起设置于第一半部120和第二半部121中的至少一者,限位配合部包括环形限位槽122,凸起限位于环形限位槽122;设定轴线为环形限位槽122的轴线。
示例性的,环形限位槽122设置于料带组件103的壳体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料带输出装置也可以为修正带。其中,料带组件103为修正带转印部件,需要说明的是,修正带转印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内部齿轮的结构和配合关系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当料带输出装置为修正带时,待覆盖面通常为纸面。
需要说明的是,料带输出装置为点点胶中的技术方案也适用于修正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料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以及
料带组件,所述料带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料带组件包括带头,所述带头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用于向待覆盖面输出料带;所述料带组件设置有第一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配合,以使所述带头能够绕设定轴线转动,并与所述待覆盖面保持贴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外壳的远离所述带头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料带组件设置有第二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位于所述料带组件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盖;
所述前盖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带头的外部,和/或,所述后盖设置有环形槽,所述前盖能够插接于所述环形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凸台;所述料带组件包括壳体,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包括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后盖的内部的第二限位凸台;所述料带组件包括壳体,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包括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凸筋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所述第一半部与所述第二半部扣合连接;
所述限位部包括环形限位槽,所述环形限位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半部和所述第二半部中的至少一者,所述限位配合部包括凸起,所述凸起限位于所述环形限位槽;或,所述限位部包括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半部和所述第二半部中的至少一者,所述限位配合部包括环形限位槽,所述凸起限位于所述环形限位槽;
所述设定轴线为所述环形限位槽的轴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料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管状结构,所述设定轴线为所述管状结构的轴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料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带输出装置为修正带或点点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10783.1U CN217516380U (zh) | 2022-06-23 | 2022-06-23 | 料带输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10783.1U CN217516380U (zh) | 2022-06-23 | 2022-06-23 | 料带输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16380U true CN217516380U (zh) | 2022-09-30 |
Family
ID=83394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10783.1U Active CN217516380U (zh) | 2022-06-23 | 2022-06-23 | 料带输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16380U (zh) |
-
2022
- 2022-06-23 CN CN202221610783.1U patent/CN2175163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70113987A1 (en) | Coating film transfer tool | |
CN217516380U (zh) | 料带输出装置 | |
EP3539437A1 (en) | Extension tube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 |
CN110652273A (zh) | 内窥镜弯曲机构与内窥镜打弯装置 | |
CA2571613C (en) | Cover structure for enclosing a removable fluid-dispensing reservoir between the cover and an exterior surface of a toothbrush | |
IL294323B2 (en) | Electronic vapor production devices that include pre-sealed cartridges | |
US20240293209A1 (en) | Oral irrigator easily disassembled and assembled | |
US6783293B2 (en) | Combination coating film transfer and writing implement | |
CN211299875U (zh) | 内窥镜弯曲机构与内窥镜打弯装置 | |
CN217386142U (zh) | 一种可复位的硒鼓盒及硒鼓 | |
CN213778007U (zh) | 一种全方位喷雾的加湿器 | |
CN205977739U (zh) | 一种分离式的塔扇 | |
CN202122837U (zh) | 能倒立飞行的玩具直升机 | |
CN207895234U (zh) | 一种联动机构及具有该联动机构的显影盒 | |
EP3922131A1 (en) | Stirring-extrusion type hair dyeing comb | |
CN210763427U (zh) | 一种打印机 | |
US20200260707A1 (en) | Motorized fishing reel assembly | |
CN211498182U (zh) | 毛球修剪器 | |
CN220938934U (zh) | 一种快速换绳结构及跳绳 | |
CN219558302U (zh) | 一种带有壳体的装置 | |
CN220961928U (zh) | 一种插芯组件和光纤连接器 | |
CN211751619U (zh) | 小型化呼吸机壳体结构 | |
CN221713226U (zh) | 气体吸收装置及麻醉机 | |
CN220062975U (zh) | 一种放线装置 | |
CN221284688U (zh) | 电子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