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5749U - 一种出水连接结构及饮水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水连接结构及饮水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5749U
CN217515749U CN202220852314.4U CN202220852314U CN217515749U CN 217515749 U CN217515749 U CN 217515749U CN 202220852314 U CN202220852314 U CN 202220852314U CN 217515749 U CN217515749 U CN 217515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cover body
air inlet
water
conn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523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运勇
王峰峰
章吉哲
黄小林
刘煜
邓志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zhou Puchua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zhou Puchua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zhou Puchua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zhou Puchua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523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5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5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5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水连接结构及饮水桶,该出水连接结构包括盖体、第一锁固件和第二锁固件,盖体的中部设置有穿孔;第一锁固件包括平板部、第一连接部和出水通道,平板部设置在盖体的外侧,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穿孔内并穿出穿孔,平板部上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设为L型或螺旋型,出水通道和进气管均连通第一锁固件的内外两侧;第二锁固件设置在盖体的内侧,第二锁固件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平板部与盖体的外壁密封连接,或者,第二锁固件与盖体的内壁密封连接;该饮水桶包括桶体和上述出水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能避免饮水桶卧放时发生漏水现象,还可在抽水过程中避免桶体因压力而发生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出水连接结构及饮水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出水连接结构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出水连接结构及饮水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多种带上水口的品牌桶装水,如农夫山泉桶装水和怡宝桶装水等都可作为自动上水设备的储水装置,但是一般需要在储水装置的出水口安装一个水管连接器,并且储水装置必须竖直放置以避免卧放漏水,从而导致了使用空间的浪费;该水管连接器通过水管与自动上水设备连接,自动上水设备将储水装置内的水抽出,以供饮用或泡茶。现有的水管连接器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储水装置的桶壁较薄,而水管连接器上仅有出水通道,在抽水过程中,储水装置内的气压小于储水装置外的气压,导致储水装置变形;二是市场上的水管连接器往往尺寸不统一,通用性较差;三是水管连接器与储水装置出水口之间的密封性较差,导致储水装置只能竖放,而不能卧放,无法适用于某些必须卧放的使用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卧放时能防止漏水、在抽水时能防止桶体因压力变形的出水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出水连接结构的饮水桶。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出水连接结构,包括盖体、第一锁固件和第二锁固件,盖体的中部设置有穿孔;第一锁固件包括平板部、第一连接部和出水通道,平板部设置在盖体的外侧,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穿孔内并穿出穿孔,平板部上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设为L型或螺旋型,出水通道和进气管均连通第一锁固件的内外两侧;第二锁固件设置在盖体的内侧,第二锁固件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平板部与盖体的外壁密封连接,或者,第二锁固件与盖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将第一锁固件和第二锁固件分别设置在盖体的内外两侧并通过连接部连接在一起,有利于适应市面上大部分的桶装水,具有通用性好的优点;通过设置L型或螺旋型的进气管,当桶装水水平放置时,桶内的饮用水不会从进气管泄漏出去,避免漏水,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出水连接结构的桶装水既可竖放也可卧放,卧放时可以节省使用空间,特别适合如可烧茶及泡茶的冰箱茶几等空间较小的使用场景;在抽水过程中,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饮水桶的内部,使得饮水桶的内外两侧的气压相等,既有利于顺畅地抽出饮水桶内的水,又能防止饮水桶因压力变化而发生变形。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锁固件还包括第一管状部和第二管状部,第二管状部和第一管状部分别设置在平板部的两侧,第一管状部和第二管状部内部连通并形成出水通道,出水通道设为L型。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管状部的一端凸出第一连接部之外,第一管状部和第二管状部的各自自由端均设置有锥部,第一锁固件在出水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端部套设在锥部的外侧。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管状部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内,第一管状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靠近第一管状部固定端的一端设为封闭状,环形槽靠近第一管状部自由端的一端设有开口。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锁固件在第一连接部内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连通第一锁固件的内外两侧,进气管的一端与进气孔连接并连通。
进一步的方案是,盖体在穿孔的四周设置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向盖体的内侧延伸;第二锁固件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环形凸缘设置在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锁固件还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设置在第二连接部的外侧,且凸出部凸出于盖体的内侧并向远离盖体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方案是,平板部与盖体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在第一连接部的四周;第二锁固件与盖体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在穿孔的四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实现双重密封,有利于提高出水连接结构的密封性,进而使得饮水桶同时兼容竖放和卧放两者摆放方式,特别是在卧放时不会发生漏水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饮水桶,包括桶体和出水连接结构,盖体连接在桶体的桶口上,进气管和出水通道均连通桶体的内外两侧,桶体的内部气压与桶体的外部气压相等。
进一步的方案是,饮水桶水平放置,进气管的进气端到放置面的竖直距离大于或等于桶体内壁到放置面的最大距离,或者,饮水桶竖直放置,进气管的进气端高于出水通道的进水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出水连接结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出水连接结构实施例第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出水连接结构实施例第二视角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饮水桶实施例水平放置时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饮水桶实施例竖直放置时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出水连接结构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水连接结构10,包括盖体1、第一锁固件2、第二锁固件3、第一密封件4和第二密封件5。
盖体1螺纹连接在农夫山泉或怡宝等品牌饮水桶的桶口处,盖体1的中部设置有穿孔11,穿孔11沿盖体1的轴向延伸并连通盖体1的内外两侧,优选地,穿孔11设置中在盖体1的中心处,穿孔的直径一般为16-20mm。
第一锁固件2从盖体1的外侧连接在盖体1上。第一锁固件2包括平板部22、第一连接部21和出水通道27。平板部22设置在盖体1的外侧并与盖体1的顶壁平行,第一连接部21凸起于平板部22的内侧中部,第一连接部21插装在穿孔11内并穿出穿孔11,便于与第二锁固件3连接。平板部22上设置有进气管23,出水通道27和进气管23均连通第一锁固件2的内外两侧,即出水通道27和进气管23均连通盖体1的内外两侧,出水通道27用于抽出饮水桶内的水,进气管23用于在抽水过程中自动向饮水桶内注入空气,使得饮水桶的内外压力相等,避免饮水桶的桶壁因压力变化而发生变形。
第二锁固件3设置在盖体1的内侧,第二锁固件3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1与第一连接部21可拆卸连接,优选地,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31螺纹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1的自由端设置有外螺纹连接结构,第二连接部31设置有内螺纹连接结构,外螺纹连接结构与内螺纹连接结构配合连接。
第一密封件4和第二密封件5均设为密封圈。第一密封件4连接在平板部22与盖体1的外壁之间,且第一密封件4密封连接在第一连接部21的四周,形成第一道密封防线。第二密封件5连接在第二锁固件3与盖体1的内壁之间,且第二密封件5密封连接在穿孔11的四周,形成第二道密封防线。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道密封防线,有利于提高出水连接结构10的密封性能,使得连接有本实施例的出水连接结构10的饮水桶无论是竖放或卧放都不会漏水,尤其适合需要卧放的使用场景,有利于节省使用空间。
具体地,第一锁固件2还包括第一管状部24和第二管状部25,第一管状部24和第二管状部25分别设置在平板部22的内外两侧,第一管状部24、第二管状部25和平板部22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制成,第一管状部24和第二管状部25内部连通并形成出水通道27,出水通道27设为“L”型。第一管状部24与第二管状部25垂直设置,即第一管状部24沿盖体1的轴向延伸,第二管状部25沿盖体1的径向延伸。第一管状部24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1内,且第一管状部24的自由端凸出第一连接部21之外,第一管状部24与第一连接部21之间形成有环形槽28,环形槽28朝向饮水桶内部的一端设为开口状,环形槽28靠近平板部22的一端设为封闭状,一方面使得第一连接部21自身具有一定弹性,在插入穿孔11过程中,第一连接部21能向内发生变形,便于方便、快速地安装至穿孔11内;另一方面使得饮水桶内的水不能从环形槽28向外泄露。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管状部24可直接从第一连接部21的端部向外凸出,此时,第一管状部24与第一连接部21之间为密实设置,无需设置环形槽28,出水通道依次贯穿第一管状部24、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管状部25。
出水通道2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出水管,即两段出水管分别套接在第一管状部24和第二管状部25的各自自由端外侧。第一管状部24的自由端凸出于第一连接部21之外,为了方便出水管的连接安装,第一管状部24和第二管状部25的各自自由端均设置有锥部,出水管从锥部套入,两段出水管均设为具有一定弹性的软管,优选地,出水管为硅胶软管,出水管的内径约为6mm,外径约为8mm。连接在第一管状部24上的出水管的下部尽量接近饮水桶的底部,以方便抽出饮水桶底部的水。
第一锁固件2在第一连接部21内还设置有连通第一锁固件2的内外两侧的进气孔26,具体地,进气孔26同时贯穿平板部22和第一连接部21。进气孔26设为阶梯孔,进气管23的一端设置在进气孔26的大孔径段内,进气管23与进气孔26的小孔径段连通。
在竖直方向上,进气孔26高于出水通道27的进水端,即位于饮水桶内的一端。此处的“竖直方向”是指饮水桶竖放时,与盖体1轴向平行的方向。进气管23可以设为“L”型或螺旋型。当进气管23设为“L”型时,进气管23进气端的朝向可与第二管状部25朝向同一侧,也可分别朝向不同方向,具体可根据不同使用场景具体设置。
本实施例中,盖体1在穿孔11的四周设置有环形凸缘12,环形凸缘12向盖体1的内侧延伸,第一连接部21的固定端插装在环形凸缘12内,第一连接部21的固定端与环形凸缘12卡接,或者,第一连接部21的固定端与环形凸缘12间隙配合。第二锁固件3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32,第一凹槽32与第二连接部31同轴设置,且第一凹槽32的槽宽大于第二连接部31的螺纹外径,使得环形凸缘12设置在第一凹槽32内,环形凸缘12的端面与第一凹槽32的槽底邻接。
第二锁固件3还开设有第二凹槽33,第二凹槽33设置在第一凹槽32的外周,优选地第二凹槽33与第一凹槽32同轴设置,第二密封件5设置在第二凹槽33内,且第二密封件5的表面凸出第二凹槽33的槽口,用于与盖体1的内壁密封连接。
为了方便拧转第二锁固件3,本实施例的第二锁固件3还设置有两个凸出部34,两个凸出部34以第二锁固件3的中心对称地设置在第二连接部31的外侧,且凸出部34凸出于盖体1的内侧并向远离盖体1方向延伸,方便手部能直接作用于凸出部34,并推动第二锁固件3旋转。
饮水桶实施例
参见图6和图7,并结合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桶,包括桶体20和上述实施例的出水连接结构10。桶体20可以为市场上农夫山泉或怡宝等品牌的桶装或瓶装的一次性饮用水。盖体1连接在桶体20的桶口上,进气管23和出水通道27均连通桶体20的内外两侧,便于在抽水过程中,空气自动进入桶体20内部,使得桶体20的内部气压与桶体20的外部气压相等,防止桶体20因压力变化而导致变形。
本实施例的饮水桶可以水平放置,此时,进气管23的进气端到放置面的竖直距离大于或等于桶体20内壁到放置面的最大距离,该最大距离是指桶体20远离放置面的一侧桶内壁到放置面的竖直距离,即进气管23的进气端要高于或等于饮水桶装满水时桶体20内的水位,使得饮水桶水平放置时,饮用水不会从进气管漏出。
本实施例的饮水桶也可以竖直放置,此时,进气管23的进气端高于出水通道27的进水端。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锁固件和第二锁固件分别设置在盖体的内外两侧并通过连接部连接在一起,有利于适应市面上大部分的桶装水,具有通用性好的优点;通过设置L型或螺旋型的进气管,当桶装水水平放置时,桶内的饮用水不会从进气管泄漏出去,避免漏水,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出水连接结构的桶装水既可竖放也可卧放,卧放时可以节省使用空间,特别适合如可烧茶及泡茶的冰箱茶几等空间较小的使用场景;在抽水过程中,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饮水桶的内部,使得饮水桶的内外两侧的气压相等,既有利于顺畅地抽出饮水桶内的水,又能防止饮水桶因压力变化而发生变形。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出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的中部设置有穿孔;
第一锁固件,所述第一锁固件包括平板部、第一连接部和出水通道,所述平板部设置在所述盖体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穿孔内并穿出所述穿孔,所述平板部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为L型或螺旋型,所述出水通道和所述进气管均连通所述第一锁固件的内外两侧;
第二锁固件,所述第二锁固件设置在所述盖体的内侧,所述第二锁固件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盖体的外壁密封连接,或者,所述第二锁固件与所述盖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固件还包括第一管状部和第二管状部,所述第二管状部和所述第一管状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平板部的两侧,所述第一管状部和所述第二管状部内部连通并形成所述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设为L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状部的一端凸出所述第一连接部之外,所述第一管状部和所述第二管状部的各自自由端均设置有锥部,所述第一锁固件在所述出水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端部套设在所述锥部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状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内,所述第一管状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靠近所述第一管状部固定端的一端设为封闭状,所述环形槽靠近所述第一管状部自由端的一端设有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固件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内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一锁固件的内外两侧,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孔连接并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在所述穿孔的四周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向所述盖体的内侧延伸;
所述第二锁固件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环形凸缘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锁固件还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且所述凸出部凸出于所述盖体的内侧并向远离所述盖体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盖体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四周;
所述第二锁固件与所述盖体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在所述穿孔的四周。
9.饮水桶,包括桶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出水连接结构,所述盖体连接在所述桶体的桶口上,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水通道均连通所述桶体的内外两侧,所述桶体的内部气压与所述桶体的外部气压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饮水桶,其特征在于:
所述饮水桶水平放置,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到放置面的竖直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桶体内壁到放置面的最大距离,或者,
所述饮水桶竖直放置,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高于所述出水通道的进水端。
CN202220852314.4U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出水连接结构及饮水桶 Active CN217515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2314.4U CN217515749U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出水连接结构及饮水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2314.4U CN217515749U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出水连接结构及饮水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5749U true CN217515749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72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52314.4U Active CN217515749U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出水连接结构及饮水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57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64617A1 (en) Heat exchanger
CN217515749U (zh) 一种出水连接结构及饮水桶
CN211624808U (zh) 一种润滑油定量加注装置
CN217713056U (zh) 立体式管道泵筒体密封机构
CN217270663U (zh) 一种带安全阀的弯形入水电磁泵
WO2022193831A1 (zh) 一种储液盒的导液结构、添加剂投放模块及洗衣机
CN202822980U (zh) 一种滤瓶组件
CN211989339U (zh) 一种封盖结构及储液容器
CN210460999U (zh) 一种方便原料注入的乙炔压缩机
CN210571531U (zh) 管道气液取样装置
CN103574195B (zh) 液压吸引管线
CN203392219U (zh) 一种适用于桶装水的简易取水器
CN100500064C (zh) 无气饮水机
CN208329072U (zh) 浴缸水隔离防臭下水管
CN220703232U (zh) 一种酒桶
CN212657419U (zh) 一种汽配的三通接头
CN217272021U (zh) 一种手动滑阀
CN217674502U (zh) 一种泵吸式饮水机用水桶
CN210235823U (zh) 一种液体储存桶
CN209726524U (zh) 一种水箱密封接头
CN218840341U (zh) 一种桶盖
CN216334207U (zh) 一种可装配内衬袋的集装桶内胆
CN218635818U (zh) 一种水瓶连接器及便携式茶饮机
CN221060407U (zh) 一种咖啡机进水结构
CN215861846U (zh) 一种通用性高的滴灌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