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5350U - 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及水上平台 - Google Patents

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及水上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5350U
CN217515350U CN202221402977.2U CN202221402977U CN217515350U CN 217515350 U CN217515350 U CN 217515350U CN 202221402977 U CN202221402977 U CN 202221402977U CN 217515350 U CN217515350 U CN 217515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water
upright
column
under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0297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加琪
李文书
骆涛
刘亮
周文武
刘付
林峻
肖艳玲
苏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ydr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0297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5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5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53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7Offshore wind turbin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其包括多个水中支撑模块,所述水中支撑模块包括:下部用于插入水下泥土层内的立柱;固定在立柱下部的用于增加立柱与水下泥土层表面的接触面积的加强板。此外,还可包括固定在立柱上部且位于立柱一侧的用于提供支撑力的支撑板。本实用新型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可使水上施工平台搭设有序、快速、安全,便于检查、维护、装拆,文明施工形象好。本实用新型除了提供上述装置外,还提供具有上述装置的水上平台。

Description

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及水上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及水上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水上桥梁、码头等水上建筑物采用桩基作为基础是一种很成熟的工艺,但往往水上施工无操作平台可用,需要人工创造施工平台。目前,水上施工平台搭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回填渣土,一种是人工搭设钢平台。
但是,现有技术的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缺点,对于回填渣土方式来说,渣土回填工作量大,且易污染环境,施工完成后清除困难,影响施工进度。对于人工搭设钢平台来说,多采用钢管桩作为主要受力构件,当水深较深时,所需要的钢管桩的长度亦较长,而较长的钢管桩在水流的作用下容易发生较大幅度的晃动,因此需要设置一定的连接结构来保证整体结构安全。目前大多数钢管桩之间的连接均采用钢管或槽钢现场焊接方式进行,但由于水上施工作业面的限制,涉及到水下施工的焊接质量难以保证,且焊接费用高、耗费工期长,水下施工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可使水上施工平台搭设有序、快速、安全,便于检查、维护、装拆,文明施工形象好。此外,还提供一种水上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其包括多个水中支撑模块,所述水中支撑模块包括:下部用于插入水下泥土层内的立柱;固定在立柱下部的用于增加立柱与水下泥土层表面的接触面积的加强板。
优选的,所述加强板为套装在立柱外的水平板。
优选的,所述加强板与立柱底端之间的距离与立柱底部插入水下泥土层内的深度相当。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在立柱上部且位于立柱一侧的用于提供支撑力的支撑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强机构,其包括用于将多个水中支撑模块的立柱连接为一体的多个水平杆和斜杆。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立柱顶端的承力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将每根立柱下部打入水下泥土层内的锤桩机构,其包括:支架组件,具有水平支架和与水平支架垂直连接的竖直支架;安装在水平支架上的驱动组件;安装在竖直支架上的滑轮;其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的绳索,其另一端绕过滑轮并固定连接有重锤。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上平台,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及水上平台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及水上平台,解决现有技术施工中现场混乱的现象,可使水上施工平台搭设有序、快速、安全,便于检查、维护、装拆,文明施工形象好。
2、本实用新型水中支撑模块中的部分或全部可预先在陆地上制作,需要进行水上平台搭设时,通过锤桩机构将水中支撑模块的立柱下部快速打入水下泥土层内,从而极大减少水上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周期;此外,水中支撑模块的加强板可增加立柱与水下泥土层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搭设形成的水上平台的承载力。
3、本实用新型锤桩机构可将水中支撑模块的立柱下部快速地打入水下泥土层内,且操作简便,实用效果显著。
以下,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支撑板);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锤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水中支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水中支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水中支撑模块,该水中支撑模块包括:下部用于插入水下泥土层内的立柱8;固定在立柱下部的用于增加立柱与水下泥土层表面的接触面积的加强板9。此外,水中支撑模块还可以包括固定在立柱上部且位于立柱一侧的用于提供支撑力的支撑板10。
本实用新型除了提供上述的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外,还提供由该装置搭设的水上平台。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及水上平台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实施例
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包括水中支撑模块,该水中支撑模块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包括:下部用于插入水下泥土层内的立柱8;固定在立柱下部的用于增加立柱与水下泥土层表面的接触面积的加强板9。
其中,立柱为具有一定强度、刚度、满足一定承载力需求的钢管,加强板9为套装在立柱外的水平板,与立柱焊接固定在一起,且制作时,使加强板与立柱底端之间的距离与立柱底部需插入水下泥土层内的深度相当,以便在搭设水上平台的过程中,在立柱被打入水下泥土层内时,加强板抵在水下泥土层的上表面,从而增加立柱与水下泥土层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立柱在水流冲击下更稳定,从而增加搭设形成的水上平台的承载力。
为了便于将立柱打入水下泥土层,还在立柱顶端固定安装有承力板5,该承力板为与立柱垂直安置的水平板,承力板的面积大于立柱的横截面积,从而可以增加立柱的承力面积。而将立柱下部打入水下泥土层的锤桩机构可以采用如图1、图2所示的结构,其包括:支架组件,具有水平支架和与水平支架垂直连接的竖直支架;安装在水平支架上的驱动组件;安装在竖直支架上的滑轮6;其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的绳索4,其另一端绕过滑轮并固定连接有重锤7。
具体的,驱动组件可采用电机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由电机驱动的传动装置3,传动装置具有滚筒,绳索4的一端缠绕在滚筒上、另一端吊装重锤且绕过滑轮6。电机工作时,带动绳索缠绕或解除缠绕在滚筒上,并带动重锤上下运动(或向下运动),而通过重锤的上下运动(或向下运动)可击打立柱顶端的承力板,将向下作用力传递给立柱,使立柱被击打进入水下泥土层内预定深度。制造时,在水平支架上设置电机支架2,驱动组件安置在电机支架上。而竖直支架通过斜撑杆与水平支架连接,水平支架可根据需要加工成一个整体的水平支架或者是分体的两个或多个水平支架(如图1所示,为两个分体的水平支架),竖直支架的高度要合理设置,以便重锤上下移动的行程及作用力满足锤打立柱的要求。组装时,水平支架可安置在由多个钢筋网片所形成的支撑平台上 (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安置在特别设置的支座上。
或者,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还可采用卷扬机组件,绳索一端缠绕在卷筒上。当然,驱动组件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可收放绳索的机构,在此不再细述。
本实用新型的锤桩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与承力板配合实现对立柱的锤击作用,实用效果显著,使得立柱可被快速打入水下泥土层,极大缩短平台搭设周期。
除了水中支撑模块外,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还包括加强机构,该加强机构包括用于将多个水中支撑模块的立柱连接为一体的多个水平杆和斜杆,通过加强机构,可以将多个水中支撑模块稳定连接为一体,形成一个可以在上面铺设钢筋网片的支撑座。需要说明的是,铺设时,还需在每个立柱上固定槽钢,通过槽钢支撑钢筋网片,通过多个钢筋网片形成支撑平台。
本实施例的水中支撑模块可以预先在陆地上制作,需要进行水上平台搭设时,通过锤桩机构能将每个水中支撑模块的立柱下部快速打入水下泥土层内,操作简便,实用效果显著,极大减少水上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周期,可使水上施工平台搭设有序、快速、安全,且便于检查、维护、装拆,文明施工形象好,并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施工中现场混乱的现象。水中支撑模块的加强板可以增加立柱与水下泥土层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得立柱在水中抗冲刷能力增加,增加立柱水中部分的稳定性,也极大增加搭设形成的水上平台的承载力。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水中支撑模块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水中支撑模块采用如图4所示的结构,即,在实施例一水中支撑模块的基础上,还包括固定在立柱上部且位于立柱一侧的用于提供支撑力的支撑板10。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支撑板焊接固定在立柱上部,且位于立柱一侧,可为三角形板,优选为直角形的三角板,顶面垂直于立柱轴线。在支撑板顶面固定槽钢,而槽钢可用于支撑在其上面铺设的钢筋网片。
本实施例采用三角形的支撑板支撑槽钢,可以保障受力槽钢的焊接稳固性,增加钢筋网片及平台的承力面积。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由上述实施例一的装置搭设的水上平台,即,该水上平台包括上述装置中的水中支撑模块、锤击机构、加强机构,此外,还包括多个槽钢以及由立柱、槽钢所支撑的多个钢筋网片,槽钢可作为横梁、支撑、护栏,钢筋网片拼装成铺设在立柱顶部的施工平台。
下面,对采用实施例一的装置搭设水上平台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水上平台主要采用钢管、槽钢、水平杆、斜撑、钢筋网片等进行搭设,连接时,立柱、水平杆、斜撑、钢筋网片均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其中,钢管作为立柱,槽钢作为横梁及支撑以及护栏,钢筋网片作为顶部铺设作用。采用钢管、槽钢、水平杆、斜撑、钢筋网片等搭设的钢平台,可有效解决水上施工作业面问题,保障施工安全。
在搭设水上平台前,先进行材料的准备:首先根据施工区域的地质报告,确定立柱打入水下泥土层内的深度,根据此深度值在立柱底部往上以同样深度的地方焊接一块加强板(如图1、图3),从而通过立柱和加强板形成一个水中支撑模块(可根据需要,预先加工多个水中支撑模块)。加强板可以增加立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加平台承载能力。根据水上平台所需面积及承力等计算的情况,确定加强机构中的水平杆、斜撑的尺寸,准备好备用,同时准备好钢筋网片。
然后进行平台的搭设:按照计算的立柱间距结果,首先进行立柱的打入施工,立柱打入采用锤桩装置(如图1、图2)进行击打。具体施工方法是,首先进行靠岸一侧从内往外施工(即从岸边由近及远一排排的进行施工),完成一排立柱施工后,在每个立柱上进行顶部受力槽钢的焊接,焊接之前(或焊接时)需紧贴槽钢的下部在立柱上焊接三角板(可参见图4),三角板用于支撑受力槽钢,完成一排后再进行下一排施工,排与排之间临时采用小槽钢进行连接,待所有的立柱施工完成后,在统一采用纵向水平槽钢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平台施工时,立柱间距、结构尺寸,水平杆结构尺寸根据计算得出,确保材料无浪费,通过锤桩机构可快速进行施工,施工简单、可操作性强,且成本低廉,使用完成后的材料可重复使用,可广泛应用于水上施工作业平台搭设;除此之外,还解决现有技术施工中现场混乱的现象,在确保水上平台有序、快速、安全搭设的情况下,还便于检查、维护、装拆,文明施工形象好。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二的装置搭设水上平台,即,采用实施二的水中支撑模块进行水上平台的搭设。相比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在焊接槽钢时,可直接将槽钢焊接在每个水中支撑模块的支撑板上,从而增加施工效率。
尽管上述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水中支撑模块,所述水中支撑模块包括:
下部用于插入水下泥土层内的立柱;
固定在立柱下部的用于增加立柱与水下泥土层表面的接触面积的加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为套装在立柱外的水平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与立柱底端之间的距离与立柱底部插入水下泥土层内的深度相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立柱上部且位于立柱一侧的用于提供支撑力的支撑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机构,其包括用于将多个水中支撑模块的立柱连接为一体的多个水平杆和斜杆。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立柱顶端的承力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每根立柱下部打入水下泥土层内的锤桩机构,其包括:
支架组件,具有水平支架和与水平支架垂直连接的竖直支架;
安装在水平支架上的驱动组件;
安装在竖直支架上的滑轮;
其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的绳索,其另一端绕过滑轮并固定连接有重锤。
8.一种水上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CN202221402977.2U 2022-06-07 2022-06-07 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及水上平台 Active CN217515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2977.2U CN217515350U (zh) 2022-06-07 2022-06-07 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及水上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2977.2U CN217515350U (zh) 2022-06-07 2022-06-07 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及水上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5350U true CN217515350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2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02977.2U Active CN217515350U (zh) 2022-06-07 2022-06-07 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及水上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53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10020995B4 (de) Gründungssystem für die Gründung einer Offshore-Windenergieanlage
CN217515350U (zh) 用于搭设水上平台的装置及水上平台
CN211340800U (zh) 一种超深基坑土方开挖平台结构
CN116201151B (zh) 综合围堰系统及安装与拆除方法
CN219241819U (zh) 用于矩形抗滑桩的冲孔装置
CN115142418B (zh) 用于沉管灌注桩的非振动拔管防带笼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0766861U (zh) 一种狭小空间下门架式建筑物桩基托换结构
US3256694A (en) Structural pile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pipe foundations
DE102011012450A1 (de) Verfahren zum Einbau eines Schwergewichtsgründungssystems für eine Offshore-Windenergieanlage (WEA)
CN215107109U (zh) 一种框格梁锚杆施工平台
CN201411693Y (zh) 高效打桩机架
CN209958226U (zh) 一种预应力管桩和贝雷梁组合桥梁支架
CN112160325A (zh) 增强预应力管桩刚度的复合支护结构
CN219586655U (zh) 高桩码头的一体式施工平台
CN201162217Y (zh) 混凝土扩底桩施工设备
CN101555691B (zh) 高效打桩机架
US5145279A (en) Public works machine usable more particularly for laying vertical drains
CN217480197U (zh) 一种用于市政浅基槽或浅沟槽支护防坍塌装置
CN219653713U (zh) 一种重型桩基钢筋笼定位装置
CN218436980U (zh) 一种驳船配双线排水板施打平台系统
CN115613576A (zh) 一种水上临时钢管桩拔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0562214U (zh) 一种防止高填方边坡滑坡的稳定结构
CN217325025U (zh) 一种超宽箱梁零号块膺架支撑装置
CN211849518U (zh) 岩石地质围堰旁水下临时结构桩基
CN211713706U (zh) 一种大悬臂预制盖梁安装格构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