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08291U -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及配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及配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08291U
CN217508291U CN202221455579.7U CN202221455579U CN217508291U CN 217508291 U CN217508291 U CN 217508291U CN 202221455579 U CN202221455579 U CN 202221455579U CN 217508291 U CN217508291 U CN 217508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ensation
sub
switch
reactive power
intelligent am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555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Yueneng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Yueneng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Yueneng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su Yueneng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5557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08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08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08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及配电系统。该装置包括第一补偿控制模块、第一补偿被控模块以及第二补偿控制模块,第一补偿控制模块包括多个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第一补偿被控模块包括与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各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包括第一并联电容,各第一并联电容的容量值各不相同;第二补偿控制模块包括主接触器,主接触器上设有常开触点;在主接触器的常开触点闭合,并且第一开关闭合时,第一并联电容以对配电变压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补偿子模块、多个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以及第二补偿控制模块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自由组合实现对配电变压器更精确的无功功率补偿。

Description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及配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补偿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及配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补偿一般采用在配电系统的低压侧设置并联电容器来实现,由于电力系统的负载随时间具有波动性,对无功功率的需求也呈现波动变化。
现有技术中,配电系统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中的多个电容器的规格一致且容量较大,无法通过调节满足配电系统对于无功功率补偿的不同需求,导致当电力系统中的负载发送变化需要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时,由于补偿电容器的容量过大造成过补偿,若整体切除补偿电容器又会造成欠补现象,如果反复补偿和切除,容易形成漏补现象。另外,当电容器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电容器的补偿性能也会不断下降,需要通过不断得地更换电容器来实现无功功率补偿,会导致系统维护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及配电系统,实现了满足配电系统对于无功功率补偿的不同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补偿控制模块、第一补偿被控模块、第二补偿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补偿控制模块包括多个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各所述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以及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包括第一线圈以及第一常开触点;
所述第一补偿被控模块包括与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各所述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包括第一并联电容,各第一并联电容的容量值各不相同;
所述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的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火线,所述第一常开触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并联电容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补偿控制模块包括主接触器,所述主接触器上设有常开触点;
所述主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的第一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火线;
在所述主接触器的常开触点闭合,并且所述第一开关单元闭合时,所述第一并联电容与所述配电变压器连通,以对所述配电变压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补偿控制模块、第三补偿被控模块;
所述第三补偿控制模块包括与各所述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各所述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一智能电流表、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包括第一下限开关,所述第二继电器包括第二线圈以及第二常开触点;
所述第三补偿被控模块包括与各所述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一一对应的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各所述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包括:第二并联电容;
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一端与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所述第一并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中的第一下限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所述第二常开触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并联电容的一端连接;
在所述第一并联电容的工作电流达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下限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来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的闭合或者断开。
可选的,所述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中的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还包括上限开关,所述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还包括第一指示灯;
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的上限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指示灯连接,在第一并联电容的工作电流达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控制所述上限开关闭合,以点亮所述第一指示灯。
可选的,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还包括第二下限开关,所述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还包括电铃;
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的第二下限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电铃连接,在所述第一并联电容的工作电流达到第三预设电流阈值时,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控制所述第二下限开关闭合控制所述电铃发出报警声音。
可选的,所述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还包括第二指示灯;
所述第二指示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下限开关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控制所述第一下限开关的接通或者断开,以点亮或者熄灭所述第二指示灯。
可选的,所述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还包括第一智能电流表的第一电源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的一端用于接入供电电压,所述第一电源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供电。
可选的,所述第二补偿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流互感器、第二智能电流表,所述主接触器上还设有线圈,所述第二智能电流表包括第二智能报警开关;
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的一端与配电变压器的三相线连接,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电流表连接,所述第二智能电流表的第二智能报警开关的一端与所述主接触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接触器的线圈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
所述第二智能电流表用于测量配电变压器的工作电流,所述第二智能电流表根据测量的工作电流值控制所述第二智能报警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以控制所述主接触器线圈的接通或者断开。
可选的,所述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还包括第三指示灯;
所述第三指示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指示灯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
所述第三指示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并联电容是否投入无功功率补偿。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总开关;
所述总开关的一端与所述主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总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配电变压器的输出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电系统,所述配电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及散热风扇、温控开关、配电变压器、负载;
所述散热风扇的一端与所述温控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另一端以及所述散热风扇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配电变压器的输出三相线连接,所述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及所述负载连接至所述配电变压器,用于对所述配电变压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所述温控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散热风扇的散热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第一补偿控制模块、第一补偿被控模块以及第二补偿控制模块,第一补偿控制模块包括多个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各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以及第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包括第一线圈以及第一常开触点;第一补偿被控模块包括与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各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包括第一并联电容,各第一并联电容的容量值各不相同;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的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与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第一开关单元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火线,第一常开触点的一端与第一并联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补偿控制模块包括主接触器,主接触器上设有常开触点;主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与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的第一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主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火线;在主接触器的常开触点闭合,并且第一开关单元闭合时,第一并联电容与配电变压器连通,以对配电变压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补偿子模块、多个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以及第二补偿控制模块可以实现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自由组合实现对配电变压器的无功功率补偿,使得提供的无功功率补偿更精确,降低并联电容的容量消耗,提高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应该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实现,没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的步骤可以反转顺序或者同时实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
另外,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照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用于对配电变压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如图1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补偿控制模块、第一补偿被控模块以及第二补偿控制模块12。
可选的,该配电变压器中可以包括输入侧以及输出侧,输入侧可以为高压三相输入线,输出侧可以为低压四相输出线,其中,该低压四相输出线可以包括三相火线以及一相零线。
其中,第一补偿控制模块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10,各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10可以包括第一开关单元101以及第一继电器102,其中,第一继电器102可以包括第一线圈1021以及第一常开触点1022。
可选的,第一继电器102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常开触点1022,第一继电器102的第一线圈1021得电后第一继电器102吸合,则第一继电器102的各第一常开触点1022可以闭合;第一继电器102的第一线圈1021断电后第一继电器102断开,则第一继电器102的各第一常开触点1022相应的断开。
可选的,第一开关单元101可以选择手动开关。
其中,第一补偿被控模块可以包括与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10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11,各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11可以包括第一并联电容111,其中,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容量值各不相同,具体地,各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11中的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容量可以由小到大进行选择,也可以由大到小的容量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示例性的,若第一补偿被控模块中有五个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11,则,各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可以包括一个第一并联电容111,则第一补偿被控模块中有五个第一并联电容,该五个第一并联电容的大小可以分别为5000F、7000F、8000F、20000F、40000F。
可选的,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10中的第一开关单元101的一端与第一继电器102的第一线圈1021的一端连接,具体地,第一开关单元101的一端可以通过导线与第一线圈1021的一端进行电连接,第一线圈1021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第一开关单元101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火线,其中,该火线可以为配电变压器的三相输出火线的其中一根火线,第一继电器102的第一常开触点1022的一端可以与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11中的第一并联电容111的一端连接,其中,第一继电器102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常开触点1022,具体地,各第一常开触点1022的一端可以通过导线与第一并联电容111的一端进行电连接。
可选的,第二补偿控制模块12可以包括主接触器121,主接触器121上设有常开触点1211,其中,该常开触点1211可以有多个常开触点1211,各常开触点1211与配电变压器的三相输出线一一对应,则配电变压器的每一根输出线上可以连接一个常开触点1211。
可选的,主接触器121的常开触点1211的一端与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10的第一常开触点1022的另一端连接,具体地,各常开触点1211的一端可以通过导线与各第一常开触点1022的另一端进行电连接,主接触器121的各常开触点1211的另一端可以连接火线,其中,该火线可以为配电变压器的三相输出火线。
可选的,若第一开关单元101闭合时,与第一开关单元101连接的第一继电器102的第一线圈1021可以得电吸合,则第一继电器102的各第一常开触点1022相应的闭合,同时,若主接触器121的各常开触点1211闭合时,则,与第一常开触点1222连接的第一并联电容111可以连接至配电变压器中,通过该第一并联电容111可以对配电变压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
可选的,通过上述的连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对第一补偿控制模块中的各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10进行不同的组合控制,则通过控制各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10中的第一开关单元101的接通或者断开,以及控制第二补偿控制模块12中的主接触器12的常开触点1211的接通,来控制不同容量的第一并联电容111对配电变压器是否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则可以同时控制不同数量以及不同容量的第一并联电容111对配电变压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
值得说明的是,图1中仅示出第一补偿控制模块中的两个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以及第一补偿被控模块中的两个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其他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以及其他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与图1示出的结构一致。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补偿控制模块、第一补偿被控模块以及第二补偿控制模块,第一补偿控制模块包括多个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各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以及第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包括第一线圈以及第一常开触点;第一补偿被控模块包括与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各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包括第一并联电容,各第一并联电容的容量值各不相同;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的第一开关的一端与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第一开关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火线,第一常开触点的一端与第一并联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补偿控制模块包括主接触器,主接触器上设有常开触点;主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与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的第一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主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火线;在主接触器的常开触点闭合,并且第一开关闭合时,第一并联电容与配电变压器连通,以对配电变压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补偿子模块、多个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以及第二补偿控制模块可以实现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自由组合实现对配电变压器的无功功率补偿,使得提供的无功功率补偿更精确,降低并联电容的容量消耗,提高运行效率。
请参照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补偿控制模块以及第三补偿被控模块。
其中,第三补偿控制模块可以包括与各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11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13,具体地,每一个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11可以连接一个第三补偿控制模块,各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13可以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131、第一智能电流表132以及第二继电器133,其中,第一智能电流表中可以包括第一下限开关1321,第二继电器133可以包括第二线圈1331以及第二常开触点1332,其中,第二继电器133中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常开触点1332。
其中,第三补偿被控模块可以包括与各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13一一对应的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14,具体地,每一个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13可以连接一个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14,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14可以包括第二并联电容141,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可以用于控制与其连接的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14中的第二并联电容141。
可选的,第一电流互感器131的一端与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11中的第一并联电容11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流互感器131的另一端与第一智能电流表132的一端连接,具体地,第一电流互感器131的一端可以通过导线与第一并联电容111的一端进行电连接,第一电流互感器131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导线与第一智能电流表132的一端进行电连接。
可选的,第一电流互感器131可以用于测量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电流信号,将测量的电流信号传输至第一智能电流表132,第一智能电流表132可以根据第一电流互感器131测量的电流信号得到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电流。
可选的,第一智能电流表132中的第一下限开关1321的一端与第二继电器133的第二线圈1331的一端连接,具体地,第一下限开关1321的一端可以通过导线与第二线圈1331的一端进行电连接,第二线圈1331的另一端可以用于连接零线,该零线可以连接配电变压器输出侧的零线,第二继电器133的第二常开触点1332的一端可以与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14中的第二并联电容141的一端进行连接,具体地,第二继电器133中的各第二常开触点1332的一端可以通过导线与第二并联电容141的一端进行电连接。
可选的,第一智能电流表132在测量得到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电流处于预设范围时,第一智能电流表132中的第一下限开关1321可以闭合或者断开,同时可以控制与第一下限开关1321连接的第二继电器133的第二线圈1331的闭合或者断开,从而使得第二继电器的各常开触点1332的闭合或者断开,进而使得与各第二常开触点1332连接的第二并联电容141与第一并联电容111的连接或者断开。
示例性的,当第一并联电容111工作时,第一智能电流表132可以检测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状态并显示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电流,若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电流在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第一智能电流表132中的第一下限开关1321可以闭合,接通与第一下限开关1321连接的第二继电器133的第二线圈1331,控制第二继电器133的第二常开触点1332闭合,则,第二并联电容141与第一并联电容111并联连接并且同时工作,第二并联电容141可以对第一并联电容111的电容容量进行补充,若第一并联电容111的电容容量恢复,则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电流恢复至正常工作电流,此时,第一智能电流表132可以检测到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电流恢复,则第一下限开关1321断开,使得第二并联电容141与第一并联电容111断开。
示例性的,该第一预设电流阈值可以设置为,第一并联电容111的额定电流的百分之五十,若额定电流为10A,则第一预设电流阈值可以为5A。
值得说明的是,图2中仅示出第三补偿控制模块中的一个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以及第三补偿被控模块中的一个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其他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以及其他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与图2示出的结构一致。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并联电容的工作电流进行监测从而控制第二并联电容是否向第一并联电容进行补偿,可以实现并联电容的梯次利用,对并联电容实现动态补偿,避免频繁更换并联电容。
继续参照图2,如图2所示,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13中的第一智能电流表132还可以包括上限开关1322,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14还可以包括第一指示灯142。
其中,该第一指示灯142可以为白炽灯、荧光灯或者钨丝灯等其他类型的灯。
可选的,第一智能电流表132中的上限开关1322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指示灯142连接,具体地,第一智能电流表132的上限开关1322的一端可以通过导线与第一指示灯142的一端进行电连接,第一指示灯14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
可选的,当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电流达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第一智能电流表132可以控制上限开关1322闭合,以点亮第一指示灯142。
示例性的,当第一并联电容111工作时,第一智能电流表132可以检测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状态并显示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电流,若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电流达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第一智能电流表控制上限开关1322闭合,控制第一指示灯142点亮,此时可以通过第一指示灯142的点亮得知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容量暂无变化,补偿性良好。
其中,该第二预设电流阈值大于第一预设电流阈值。
示例性的,第二预设电流阈值例如可以为第一并联电容111的额定电流的百分之九十,若额定电流为10A,则第二预设电流阈值可以为9A。
可选的,当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电流低于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第一智能电流表132可以控制上限开关1322断开,以熄灭第一指示灯142,此时,可以通过第一指示灯142的熄灭得知第一并联电容的补偿性能正在下降。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限开关与第一指示灯的连接,可以及时判断第一并联电容的补偿性能是正常还是下降状态。
继续参照图2,如图2所示,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13中的第一智能电流表132还可以包括第二下限开关1323,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14还可以包括电铃143。
可选的,第一智能电流表132的第二下限开关1323的一端可以与电铃143连接,具体地,第二下限开关1323的一端可以通过导线与电铃143的一端进行电连接,电铃143的另一端可以用于连接零线。
可选的,当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电流达到第三预设电流阈值时,第一智能电流表132控制第二下限开关1323闭合,以控制电铃143发出报警声音。
示例性的,第三预设电流阈值例如可以为第一并联电容111的额定电流的百分之二十,若额定电流为10A,则第三预设电流阈值可以为2A。
示例性的,当第一并联电容111工作时,第一智能电流表132可以检测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状态并显示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电流,若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工作电流达到第三预设电流阈值时,第一智能电流表控制第二下限开关1323闭合,控制电铃143发出报警声音,此时得知第一并联电容111的容量以及第二并联电容141的补偿性能均较差,需要更换第一并联电容111以及第二并联电容141。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下限开关与电铃连接,可以及时判断第一并联电容以及第二并联电容的补偿性能,及时更换。
继续参照图2,如图2所示,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13中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灯144。
可选的,第二指示灯144的一端可以分别与第一下限开关1321的一端以及第二继电器133的第二线圈1331的一端连接,具体地,第二指示灯144的一端可以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下限开关1321的一端以及第二线圈1331的一端进行电连接,第二指示灯14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其中,该零线可以为配电变压器的输出零线。
可选的,第一智能电流表132可以控制第一下限开关1321的接通或者断开,以点亮或者熄灭第二指示灯的,示例性的,若第一下限开关1321接通时,第二指示灯144可以点亮,若第一下限开关1321断开时,第二指示灯15可以熄灭,则,当第二指示灯144点亮时,可以指示第二并联电容141对第一并联电容111进行电容补偿,也就是说第二并联电容141被启用;当第二指示灯144熄灭时,第一指示灯142点亮时,可以指示第二并联电容141停止对第一并联电容111进行电容补偿,也就是说,第一并联电容111的电容容量恢复。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指示灯,可以准确判断第二并联电容是否对第一并联电容进行补偿。
可选的,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14还可以包括第一智能电流表132的第一电源单元。
其中,该第一电源单元的一端用于接入供电电压,第一电源单元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智能电流表132连接,第一电源单元可以用于向第一智能电流表132提供需要的工作电压。
参照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二补偿控制模块12还可以包括第二电流互感器122、第二智能电流表123,主接触器121上还设有线圈1212,第二智能电流表123上可以包括第二智能报警开关1231。
可选的,第二电流互感器122的一端可以与配电变压器的三相线连接,具体地,第二电流互感器122的一端可以通过导线与配电变压器的输出三相火线中的一根进行电连接,第二电流互感器122的另一端与第二智能电流表123的一端进行电连接,第二智能电流表123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第二智能电流表123的第二智能报警开关1231的一端与主接触器121的线圈1212的一端进行连接,主接触器12的线圈121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第二智能电流表123的第二智能报警开关1231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火线。
可选的,第二智能电流表123可以通过第二电流互感器122测量配电变压器的工作电流,第二智能电流表123可以根据测量得到的配电变压器的工作电流控制第二智能报警开关1231的闭合或者断开,以控制主接触器121的线圈1212的接通或者断开。
示例性的,若第二智能电流表123测得的工作电流高于某预设电流阈值时,第二智能报警开关闭合,控制主接触器121的线圈1212进行接通,从而使得各第一并联电容111可以向配电变压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若第二智能电流表123测得的工作电流低于某预设电流阈值时,第二智能报警开关断开,控制主接触器121的线圈1212进行断开,使得各第一并联电容111均不需要进行无功功率补偿。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智能电流表测量配电变压器的工作电流来控制主回路上的电路的开通或者断开,可以实现电路的整体控制。
继续参照图3,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11还可以包括第三指示灯112。
可选的,第三指示灯11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单元101的一端以及第一线圈1021的一端连接,第三指示灯11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
可选的,若第一开关单元101闭合时,可以控制第三指示灯112点亮,当第一开关单元101断开时,可以控制第三指示灯112熄灭,通过第三指示灯112的点亮或者熄灭可以得知第一并联电容111是否投入无功功率补偿。
继续参照图3,该装置还可以包括总开关16。
可选的,该总开关的16一端可以与主接触器121的常开触点1211的另一端连接,总开关16的另一端可以与配电变压器的输出侧连接,具体地,总开关16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导线分别与配电变压器的输出三相火线进行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总开关可以实现对各电路的保护,避免短路或者过载情况下对电路中的电器的损坏。
参照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散热风扇20、温控开关21、配电变压器22、负载23以及上述具体实施例中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24。
可选的,散热风扇20的一端与温控开关21的一端进行连接,温控开关21的另一端以及散热风扇20的另一端均与配电变压器22的输出三相火线中的一根进行连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24以及负载23均可以与配电变压器连接,具体地,无功功率补偿装置24可以通过导线与配电变压器的输出侧进行电连接,当配电变压器需要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时,无功功率补偿装置24可以对配电变压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当配电变压器正常工作时,温控开关21可以对配电变压器22的温度进行监测,从而控制散热风扇20的散热功能,当配电变压器22的温度过高时,温控开关21可以闭合控制散热风扇20进行散热;当配电变压器22的温度正常时,温控开关21断开,则散热风扇停止散热。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补偿控制模块、第一补偿被控模块、第二补偿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补偿控制模块包括多个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各所述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以及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包括第一线圈以及第一常开触点;
所述第一补偿被控模块包括与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各所述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包括第一并联电容,各第一并联电容的容量值各不相同;
所述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的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火线,所述第一常开触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并联电容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补偿控制模块包括主接触器,所述主接触器上设有常开触点;
所述主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补偿控制子模块的第一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火线;
在所述主接触器的常开触点闭合,并且所述第一开关单元闭合时,所述第一并联电容与配电变压器连通,以对所述配电变压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补偿控制模块、第三补偿被控模块;
所述第三补偿控制模块包括与各所述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各所述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一智能电流表、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包括第一下限开关,所述第二继电器包括第二线圈以及第二常开触点;
所述第三补偿被控模块包括与各所述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一一对应的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各所述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包括:第二并联电容;
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一端与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所述第一并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中的第一下限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所述第二常开触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并联电容的一端连接;
在所述第一并联电容的工作电流达到第一预设电流阈值时,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下限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来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或者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补偿控制子模块中的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还包括上限开关,所述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还包括第一指示灯;
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的上限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指示灯连接,在第一并联电容的工作电流达到第二预设电流阈值时,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控制所述上限开关闭合,以点亮所述第一指示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还包括第二下限开关,所述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还包括电铃;
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的第二下限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电铃连接,在所述第一并联电容的工作电流达到第三预设电流阈值时,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控制所述第二下限开关闭合控制所述电铃发出报警声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还包括第二指示灯;
所述第二指示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下限开关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指示灯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控制所述第一下限开关的接通或者断开,以点亮或者熄灭所述第二指示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补偿被控子模块还包括第一智能电流表的第一电源单元,所述第一电源单元的一端用于接入供电电压,所述第一电源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智能电流表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偿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流互感器、第二智能电流表,所述主接触器上还设有线圈,所述第二智能电流表包括第二智能报警开关;
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的一端与配电变压器的三相线连接,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电流表连接,所述第二智能电流表的第二智能报警开关的一端与所述主接触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接触器的线圈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
所述第二智能电流表用于测量配电变压器的工作电流,所述第二智能电流表根据测量的工作电流值控制所述第二智能报警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以控制所述主接触器的线圈接通或者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被控子模块还包括第三指示灯;
所述第三指示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指示灯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零线;
所述第三指示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并联电容是否投入无功功率补偿。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总开关;
所述总开关的一端与所述主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总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配电变压器的输出侧。
10.一种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系统包括:散热风扇、温控开关、配电变压器、负载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所述散热风扇的一端与所述温控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温控开关的另一端以及所述散热风扇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配电变压器的输出三相线连接,所述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及所述负载连接至所述配电变压器,用于对所述配电变压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所述温控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散热风扇的散热功能。
CN202221455579.7U 2022-06-09 2022-06-09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及配电系统 Active CN217508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5579.7U CN217508291U (zh) 2022-06-09 2022-06-09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及配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5579.7U CN217508291U (zh) 2022-06-09 2022-06-09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及配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08291U true CN217508291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60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55579.7U Active CN217508291U (zh) 2022-06-09 2022-06-09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及配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082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20062116A (ko) 전기적 부하를 관리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EP3407156A1 (en)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mbiner box
CN106532904B (zh) 双母线供电的pt二次电压切换电路及其保护回路
CN201886304U (zh) 智能开关模块和智能开关
CN103441508A (zh) 一种多用途低压智能电容器
CN102842967B (zh) 输电线路自取电装置
CN217508291U (zh)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及配电系统
CN113036901A (zh) 智能配电系统
CN201576011U (zh) 一种交直流综合负载箱
CN211826218U (zh) 加热器监视继电器
CN218997768U (zh) 配电控制监控装置
CN212627300U (zh) 一种多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CN212514980U (zh) 一种智慧用电安全监控装置的多功能报警实验测试系统
CN201248170Y (zh) 一种照明节电器
CN105186700A (zh) 楼宇用电安全监测系统
CN219715591U (zh) 报警装置与电子设备
CN213069069U (zh) 一种电容器耐压测试系统
CN212908628U (zh) 一种低压电容补偿柜
CN220190469U (zh) 配电设备及储能系统
CN212811296U (zh) 电操控制装置
CN204614686U (zh) 电器开关装置
CN112382542B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电力物联网的断路器
CN220553821U (zh) 高压转接盒电路及其低压控制电路、高压转接盒
CN219843454U (zh) 一种应用于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模块供电电源柜
CN216526175U (zh) 一种jl接触器阻性负载寿命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