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07393U - 一种集流体及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流体及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07393U
CN217507393U CN202220980714.3U CN202220980714U CN217507393U CN 217507393 U CN217507393 U CN 217507393U CN 202220980714 U CN202220980714 U CN 202220980714U CN 217507393 U CN217507393 U CN 217507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ollector
conductive part
conductive
area
w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8071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春雨
张立
吴可
孙小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ngsheng Menggul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ngsheng Menggul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ngsheng Menggul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ngsheng Menggul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8071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07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07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07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流体及锂离子电池,该集流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涂料区、过渡区和焊接区;涂料区包括第一导电层、阻电基膜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分别设于阻电基膜的相对表面;过渡区包括第一导电部、阻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沿集流体厚度方向,第一导电部、阻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依次连接;焊接区包括第三导电部和第四导电部,沿集流体厚度方向,第三导电部和第四导电部相连接。通过去除焊接区导热性差与导电性差的阻电膜,可实现复合集流体与外部金属极耳之间直接的金属间牢固焊接,并实现每片集流体的导电层与外部金属极耳之间的电子通路。

Description

一种集流体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流体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兴起的聚合物基复合集流体,被用于替换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纯金属集流体,以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并改善电芯的安全性能。聚合物基复合集流体通常为三层构造,中间层为聚合物基膜,上下两层为金属导电层。由于中间层聚合物的密度低于纯金属,有益于减轻集流体的重量,从而提高电芯的质量能量密度。通过设计较薄的金属导电层,还可减薄集流体的厚度,从而提高电芯的体积能量密度。聚合物基复合集流体提高电芯安全性的机制在于,电芯受挤压或针刺时,聚合物基膜通过延展,包裹电极或针的部分区域,或使金属导电层断裂,从而减少短路面积,抑制电芯的热失控。此外,该种复合集流体的金属导电层很薄,针刺时产生毛刺引发短路的概率较小。
传统软包锂离子电池输出或输入电流,是通过外部金属极耳与电芯内部多片金属集流体的焊接实现的。然而复合集流体的聚合物基膜会阻碍各金属导电层与外部金属极耳的金属间焊接。并且聚合物基膜不导电,会阻塞各金属导电层与外部金属极耳的电子通路。
因此,期待发明一种集流体,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传统锂离子电池中的聚合物基膜而阻碍各金属导电层与外部金属极耳的金属之间焊接以及阻塞各金属导电层与外部金属极耳的电子通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集流体,以保障复合集流体与外部极耳之间可靠的直接焊接和良好的电子通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流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涂料区、过渡区和焊接区;
所述涂料区包括第一导电层、阻电基膜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分别设于所述阻电基膜的相对表面;
所述过渡区包括第一导电部、阻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沿所述集流体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阻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依次连接;
所述焊接区包括第三导电部和第四导电部,沿所述集流体厚度方向,所述第三导电部和所述第四导电部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涂料区的面积大于所述过渡区和所述焊接区的面积之和。
可选地,从所述涂料区向所述焊接区,所述阻电部的厚度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阻电部为由平面、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围成的区域,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平面相对,且所述平面连接于所述涂料区,所述夹角连接于所述焊接区。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范围均为0.1~30μm。
可选地,所述阻电基膜的厚度范围为0.5~50μm。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三导电部和所述第四导电部的材料为金属或合金,其中,所述金属为铝、铜、镍和钛的其中之一,所述合金为铝合金、铜合金、镍合金和钛合金的其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阻电基膜和所述阻电部的材料为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的其中之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所述的集流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集流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涂料区、过渡区和焊接区,涂料区包括第一导电层、阻电基膜和第二导电层,过渡区包括第一导电部、阻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焊接区包括第三导电部和第四导电部;通过去除焊接区导热性差与导电性差的阻电膜,可实现复合集流体与外部金属极耳之间直接的金属间牢固焊接,并实现每片集流体的导电层与外部金属极耳之间的电子通路。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集流体的俯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集流体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阻电膜;110、涂料区;111、第一导电层;112、阻电基膜;113、第二导电层;120、过渡区;121、第一加工空位;122、第一导电部;123、阻电部;124、第二加工空位;125、第二导电部;130、焊接区;131、第三加工空位;132、第三导电部;133、第四加工空位;134、第四导电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流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涂料区、过渡区和焊接区;
涂料区包括第一导电层、阻电基膜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分别设于阻电基膜的相对表面;
过渡区包括第一导电部、阻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沿集流体厚度方向,第一导电部、阻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依次连接;
焊接区包括第三导电部和第四导电部,沿集流体厚度方向,第三导电部和第四导电部相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涂料区的面积大于过渡区和焊接区的面积之和。
在一个示例中,从涂料区向焊接区,阻电部的厚度逐渐减小。
在一个示例中,阻电部为由平面、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围成的区域,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之间的夹角与平面相对,且平面连接于涂料区,夹角连接于焊接区。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厚度范围均为0.1~30μm;
在一个示例中,阻电基膜的厚度范围为0.5~50μm。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第三导电部和第四导电部的材料为金属或合金,其中,金属为铝、铜、镍和钛的其中之一中,合金为铝合金、铜合金、镍合金和钛合金的其中之一。
在一个示例中,阻电基膜和阻电部的材料为聚合物,聚合物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的其中之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所述的集流体。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集流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涂料区110、过渡区120和焊接区130,涂料区110相对的两个表面用于涂覆正极材料,以制成正极片,焊接区130用于与外部极耳直接焊接,以传输电流;
涂料区110包括第一导电层111、阻电基膜112和第二导电层113,第一导电层111和第二导电层113分别设于阻电基膜112的相对表面;
过渡区120包括第一导电部122、阻电部123和第二导电部125,沿集流体厚度方向,第一导电部122、阻电部123和第二导电部125依次连接;
焊接区130包括第三导电部132和第四导电部134,沿集流体厚度方向,第三导电部132和第四导电部134相连接。
其中,第一导电层111和第二导电层113的厚度均为0.5μm;阻电基膜112的厚度范围为12μm。从涂料区110向焊接区130,阻电部123的厚度从4μm逐渐减小至0μm。第一导电层111、第二导电层113、第一导电部122、第二导电部125、第三导电部132和第四导电部134的材料均为金属铝。阻电基膜112和阻电部123的材料均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集流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涂料区110、过渡区120和焊接区130,涂料区110相对的两个表面用于用于涂覆负极材料,以制成负极片。焊接区130用于与外部极耳直接焊接,以传输电流;
涂料区110包括第一导电层111、阻电基膜112和第二导电层113,第一导电层111和第二导电层113分别设于阻电基膜112的相对表面;
过渡区120包括第一导电部122、阻电部123和第二导电部125,沿集流体厚度方向,第一导电部122、阻电部123和第二导电部125依次连接;
焊接区130包括第三导电部132和第四导电部134,沿集流体厚度方向,第三导电部132和第四导电部134相连接。
其中,第一导电层111和第二导电层113的厚度均为0.3μm;阻电基膜112的厚度范围为5.4μm。从涂料区110向焊接区130,阻电部123的厚度从2μm逐渐减小至0μm。第一导电层111和第二导电层113的材料为金属铜,第一导电部122、第二导电部125、第三导电部132和第四导电部134的材料均为金属钛。阻电基膜112和阻电部123的材料均为聚酰亚胺。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9)

1.一种集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涂料区、过渡区和焊接区;
所述涂料区包括第一导电层、阻电基膜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分别设于所述阻电基膜的相对表面;
所述过渡区包括第一导电部、阻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沿所述集流体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阻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依次连接;
所述焊接区包括第三导电部和第四导电部,沿所述集流体厚度方向,所述第三导电部和所述第四导电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区的面积大于所述过渡区和所述焊接区的面积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涂料区向所述焊接区,所述阻电部的厚度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电部为由平面、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围成的区域,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平面相对,且所述平面连接于所述涂料区,所述夹角连接于所述焊接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范围均为0.1~3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电基膜的厚度范围为0.5~5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三导电部和所述第四导电部的材料为金属或合金,其中,所述金属为铝、铜、镍和钛的其中之一,所述合金为铝合金、铜合金、镍合金和钛合金的其中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电基膜和所述阻电部的材料为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的其中之一。
9.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体。
CN202220980714.3U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集流体及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217507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0714.3U CN217507393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集流体及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0714.3U CN217507393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集流体及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07393U true CN217507393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49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80714.3U Active CN217507393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集流体及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073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12981A (zh) * 2023-07-26 2023-11-07 浙江柔震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集流体卷材、极耳焊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12981A (zh) * 2023-07-26 2023-11-07 浙江柔震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集流体卷材、极耳焊接方法
CN117012981B (zh) * 2023-07-26 2024-04-16 浙江柔震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集流体卷材、极耳焊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97662B (zh) 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3241423B (zh) 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JP4460847B2 (ja) 薄い電極を有するガルバーニ電池
US10985405B2 (en) Battery
CN113097439B (zh) 一种极片及电池
US11444284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electrode member thereof capable of being decreased bending deformation after rolling
CN112928281B (zh) 一种无极耳圆柱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US20210273231A1 (en) Current collector for electrode
CN113285054B (zh) 一种电极片及其应用
US11855304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13708018B (zh) 一种复合集流体极耳焊接结构、焊接方法及电池
CN217507393U (zh) 一种集流体及锂离子电池
US11101493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electrode member thereof
CN114583178A (zh) 一种电池集流体及锂离子电池
JP2022549438A (ja) 正極電極用集電体
CN217062174U (zh) 复合集流体、锂离子电池和车辆
EP3467919A1 (en) Current collector with an improved security behavior and battery cell comprising the same
CN217822874U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电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JP2013157283A (ja) 二次電池の電極
CN116995241A (zh) 一种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219779156U (zh) 一种复合集流体极耳连接结构
CN220556598U (zh) 一种极片及包括其的电芯和电池
CN117219779A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电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220253432U (zh) 一种锂电池极耳和锂电池
CN219286612U (zh) 复合集流体与极耳的直接焊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