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06199U - 一种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06199U
CN217506199U CN202221288506.3U CN202221288506U CN217506199U CN 217506199 U CN217506199 U CN 217506199U CN 202221288506 U CN202221288506 U CN 202221288506U CN 217506199 U CN217506199 U CN 217506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optical fiber
optical
box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885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爱明
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d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d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d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d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885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06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06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06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其包括箱体以及滑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托板,所述箱体的前侧板上设有多个光纤适配器接口以及多个DC电缆插座,所述箱体的后侧板上设有进缆孔,所述托板上设有光纤熔接器以及接续装置,光电复合缆包括光缆以及电缆,所述电缆自所述进缆孔进入所述箱体内后通过所述接续装置与电线接续至与所述DC电缆插座连接,所述光缆与尾纤通过所述光纤熔接器后固定连接在所述光纤熔接器上,所述尾纤与所述光纤适配器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可同时为各终端设备提供信号数据传输与电力供应,同时减少线缆使用,布线工作量及成本大幅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万物互联的今天,企业园区的4G/5G基站、WiFi设备、安防设备、交通监控设备、气候检测系统等应用逐渐增加,不仅要解决各种信号数据传输带宽的问题,而且需要解决各设备的取电问题,传统的纯光纯电的应用方式,所需布放的线缆很多,重复布线工作量大成本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包括箱体以及滑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托板,所述箱体的前侧板上设有多个光纤适配器接口以及多个DC电缆插座,所述箱体的后侧板上设有进缆孔,所述托板上设有光纤熔接器以及接续装置,光电复合缆包括光缆以及电缆,所述电缆自所述进缆孔进入所述箱体内后通过所述接续装置与电线接续至与所述DC电缆插座连接,所述光缆与尾纤通过所述光纤熔接器后固定连接在所述光纤熔接器上,所述尾纤与所述光纤适配器接口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后侧板上设有两个固定件,两个所述固定件分设在所述进缆孔的两侧,所述光电复合缆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上设有相连通的容置孔以及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光电复合缆的直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熔接单元的顶部设置有可转动的盖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盖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Ω形卡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熔接单元底部设有磁铁,所述箱体内底壁上设有与所述磁铁连接的磁吸支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包括箱体以及滑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托板,所述箱体的前侧板上设有多个光纤适配器接口以及多个DC电缆插座,所述箱体的后侧板上设有进缆孔,所述托板上设有光纤熔接器以及接续装置,光电复合缆包括光缆以及电缆,所述电缆自所述进缆孔进入所述箱体内后通过所述接续装置与电线接续至与所述DC电缆插座连接,所述光缆与尾纤通过所述光纤熔接器后固定连接在所述光纤熔接器上,所述尾纤与所述光纤适配器接口连接。该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便于布放光电复合缆的应用终端成端配线,可同时为各终端设备提供信号数据传输与电力供应,同时减少线缆使用,布线工作量及成本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体的前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体的后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纤熔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箱体;20、前侧板;21、光纤适配器接口;22、DC电缆插座;30、后侧板;31、进缆孔;32、固定件;321、容置孔;322、通孔;40、接续装置;50、光纤熔接器;60、光电复合缆;70、盖板;71、Ω型卡槽;80、磁铁;90、磁吸支脚。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并且,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包括箱体10以及滑动设置在所述箱体10内的托板,所述箱体10的前侧板20上设有多个光纤适配器接口21以及多个DC电缆插座22,所述箱体10的后侧板30上设有进缆孔31,所述托板上设有光纤熔接器50以及接续装置40,光电复合缆60包括光缆以及电缆,所述电缆自所述进缆孔31进入所述箱体10内后通过所述接续装置40与电线接续至与所述DC电缆插座22连接,所述光缆与尾纤通过所述光纤熔接器50后固定连接在所述光纤熔接器50上,所述尾纤与所述光纤适配器接口2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包括箱体10以及滑动设置在所述箱体10内的托板,所述箱体10的前侧板20上设有多个光纤适配器接口21以及多个DC电缆插座22,所述箱体10的后侧板30上设有进缆孔31,所述托板上设有光纤熔接器50以及接续装置40,光电复合缆60包括光缆以及电缆,所述电缆自所述进缆孔31进入所述箱体10内后通过所述接续装置40与电线接续至与所述DC电缆插座22连接,所述光缆与尾纤通过所述光纤熔接器50后固定连接在所述光纤熔接器50上,所述尾纤与所述光纤适配器接口21连接。该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便于布放光电复合缆60的应用终端成端配线,可同时为各终端设备提供信号数据传输与电力供应,同时减少线缆使用,布线工作量及成本大幅降低。
其中,由于前侧板20上设置有光纤适配器接口21以及多个DC电缆插座22,便于电缆和光缆快速配线接续,并且一光纤适配器接口21和一DC电缆插座22一一对应(位于同一直线上),并设置有序号标识,令用户能够十分方便地进行使用。
其中,在进行使用时,光电复合缆60固定在箱体10后面,从箱体10后面进入箱内进行分线,电缆与接续模块进行接续,再由接续模块用电线接续到前侧板20上的DC电缆插座22后端上,再由DC跳线接续到设备的电源端口中。
用光纤熔接器50进行光缆与尾纤熔接,并依次固定在光纤熔接器50上,尾纤接连到前侧板20上的光纤适配器接口21上,再通过跳纤接续到设备的光口中。
在本实施例中,光纤熔接器50和接续装置40采用市面上能够购买到的常用型号即可,在此不再赘述光纤熔接器50和接续装置40的具体结构和具体原理。
请参考图3,所述箱体10的后侧板30上设有两个固定件32,两个所述固定件32分设在所述进缆孔31的两侧,所述光电复合缆60固定在所述固定件32上。在本实施例中,在将光电复合缆60固定在后侧板30上时,可将光电复合缆60卡接在固定件32上以完成固定。具体地,所述固定件32上设有相连通的容置孔321以及通孔322,所述通孔322的孔径小于所述光电复合缆60的直径。因此光电复合缆60在进入通孔322时,会被挤压进容置孔321内,并且容置孔321的孔径远大于通孔322孔径,当光电复合缆60进入容置孔321后,在无外力作用下,光电复合缆60不会从通孔322内脱出,以此来防止光电复合缆60使用时与后侧板30脱离连接。
请参考图4,所述光纤熔接单元的顶部设置有可转动的盖板70,所述盖板70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盖板70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Ω形卡槽71。在用光纤熔接器50进行光缆与尾纤熔接后,可将多个光纤分别固定在Ω形卡槽71中,以防止松动的现象发生。
另外,所述光纤熔接单元底部设有磁铁80,所述箱体10内底壁上设有与所述磁铁80连接的磁吸支脚90。在本实施例中,光纤熔接单元与箱体10为可拆卸式连接,在一般情况(无外力、较大碰撞)下磁铁80与磁吸支架始终保持连接以支撑光纤熔接单元。而在需要检修或更换时,就可以将其进行拆卸,提高了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包括箱体以及滑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托板,所述箱体的前侧板上设有多个光纤适配器接口以及多个DC电缆插座,所述箱体的后侧板上设有进缆孔,所述托板上设有光纤熔接器以及接续装置,光电复合缆包括光缆以及电缆,所述电缆自所述进缆孔进入所述箱体内后通过所述接续装置与电线接续至与所述DC电缆插座连接,所述光缆与尾纤通过所述光纤熔接器后固定连接在所述光纤熔接器上,所述尾纤与所述光纤适配器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后侧板上设有两个固定件,两个所述固定件分设在所述进缆孔的两侧,所述光电复合缆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设有相连通的容置孔以及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光电复合缆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熔接单元的顶部设置有可转动的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盖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Ω形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熔接单元底部设有磁铁,所述箱体内底壁上设有与所述磁铁连接的磁吸支脚。
CN202221288506.3U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 Active CN217506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8506.3U CN217506199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8506.3U CN217506199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06199U true CN217506199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57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88506.3U Active CN217506199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061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37260A (en) Multifunction connector for hand-held terminal docks
US10795105B1 (en) High-density fiber distribution tray
CN104067541A (zh) 光物理接口模块
CN101825754B (zh) 光纤熔配一体化托盘
US10712504B2 (en) Hybrid electrical and fiber optic outlet
CN202854382U (zh) 用于数据中心光纤高密度布线系统的mpo转接盒
CN217506199U (zh) 一种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
CN102033267B (zh) 一种光纤跳线及光配线架
JP2008224998A (ja) 光ケーブル接続用クロージャ及び光配線システム
CN209979904U (zh) 一种光纤配线机箱
CN215989524U (zh) 一种具有余线收纳结构的光伏连接器
CN218298593U (zh) 一种光电混合终端接续系统
CN202631788U (zh) 光纤跳线
CN209641987U (zh) 新型面板结构
CN202794641U (zh) 一种高密度大容量光缆交接箱
CN202351471U (zh) 一种光纤插座盒
CN203365730U (zh) 一种高密度光纤连接器转接模块
CN214314067U (zh) 一种光电信息通信箱
CN215870098U (zh) 一种光电连接器及hdmi线
CN218824855U (zh) 一种用于熔纤盘的光纤适配器夹持机构
CN203101699U (zh) 光缆终端盒
CN214851254U (zh) 一种波分复用有线盒
CN219437363U (zh) 一种光电混装的成品缆装置
CN211669416U (zh) 一种光缆终端盒
CN211718563U (zh) 一种用于通信设备的粗波分复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105, 103, and 2-4 floors, Building 6, Futong Haizh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17 Bulan Road, Xialilang Community, Nanw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INDI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101-301, Building A, Building A, No. 1 Xindi Road, Hepinggang, Gangtou Community,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whole building of the BCEFGHL building, the whole building of the ABC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SINDI TECHNOLOGIES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