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90184U - 气体净化器及其主机组件、过滤组件 - Google Patents

气体净化器及其主机组件、过滤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90184U
CN217490184U CN202220224383.0U CN202220224383U CN217490184U CN 217490184 U CN217490184 U CN 217490184U CN 202220224383 U CN202220224383 U CN 202220224383U CN 217490184 U CN217490184 U CN 217490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opening
assembly
gas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243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华
李享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243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90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90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90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气体净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气体净化器及其主机组件、过滤组件。气体净化器包括第一壳体组件、气体驱动件、第二壳体组件以及滤材。第一壳体组件具有第一空腔、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气体驱动件用于驱动气体由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一者流入第一空腔,并由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另一者流出第一空腔;第二壳体组件具有一侧敞开的第二空腔、位于第二空腔外侧的第三空腔、将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连通的第三开口以及将第三空腔与外侧连通的第四开口,第二壳体组件通过第二空腔罩设于第一开口,与第一壳体组件可分离地相抵触,并密封配合;滤材填充于第三空腔中,用于过滤气体。由此,提高了维护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气体净化器及其主机组件、过滤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体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净化器及其主机组件、过滤组件。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空气净化器能够有效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目前,空气净化器中的滤芯封装于机身壳体中,不便于维护(例如清洗或更换滤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体净化器及其主机组件、过滤组件,便于维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体净化器,包括第一壳体组件、气体驱动件、第二壳体组件以及滤材。第一壳体组件具有第一空腔以及将第一空腔与外侧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气体驱动件设置于第一空腔,用于驱动气体由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一者流入第一空腔,并由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另一者流出第一空腔;第二壳体组件具有一侧敞开的第二空腔、位于第二空腔外侧的第三空腔、将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连通的第三开口以及将第三空腔与外侧连通的第四开口,第二壳体组件通过第二空腔罩设于第一开口,第二壳体组件与第一壳体组件可分离地相抵触,并密封配合;滤材填充于第三空腔中,用于过滤气体。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组件承载于第二壳体组件的顶端,用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第二壳体组件相抵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空腔呈柱状,第三空腔环设于第二空腔的外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组件包括外侧壁、内侧壁、顶壁、底壁以及端盖。外侧壁为两端敞开的筒体;内侧壁为两端敞开的筒体,套设于外侧壁内,并在径向间隔设置;顶壁分别与外侧壁和内侧壁的一端密封配合;底壁分别外侧壁和内侧壁的另一端密封配合,外侧壁、内侧壁、顶壁以及底壁共同形成第三空腔;端盖盖设于内侧壁的另一端的敞口,与内侧壁共同形成第二空腔;其中,第三开口设置于内侧壁,第四开口设置于外侧壁。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顶壁分别与外侧壁和内侧壁可拆卸连接,和/或底壁分别与外侧壁和内侧壁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组件的一部分容置于第二空腔中。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组件容置于第二空腔中的部分具有第四空腔,第四空腔用于容置电源。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组件容置于第二空腔中的部分设置于第二空腔的中央,该部分与第二壳体组件之间形成环状的间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气体净化器的主机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组件以及气体驱动件。第一壳体组件具有第一空腔以及将第一空腔与外侧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气体驱动件设置于第一空腔,用于驱动气体由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一者流入第一空腔,并由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另一者流出第一空腔;其中,第一壳体组件用于与过滤组件可分离地相抵触,并密封配合,以使得过滤组件罩设于第一开口,进而能够过滤气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气体净化器的过滤组件,包括第二壳体组件以及滤材。第二壳体组件具有一侧敞开的第二空腔、位于第二空腔外侧的第三空腔、将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连通的第三开口以及将第三空腔与外侧连通的第四开口,第二壳体组件用于与主机组件可分离地相抵触,并密封配合,通过第二空腔罩设于主机组件的第一开口;滤材填充于第三空腔中,用于过滤流入或流出主机组件的第一开口的气体。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气体净化器,滤材设置于第二壳体组件,而第二壳体组件与第一壳体组件可分离。在一些场景中,可以将滤材和第二壳体组件作为耗材,整体更换。在另一些场景中,可以在第一壳体组件与第二壳体组件分离后,清洁第二壳体组件内的滤材。由此,提高了维护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气体净化器一实施例使用状态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其中主机组件和过滤组件相抵触;
图2是图1所示气体净化器非使用状态下的第一视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其中主机组件和过滤组件相互分离;
图3是图1所示气体净化器非使用状态下的第二视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其中主机组件和过滤组件相互分离;
图4是图1所示气体净化器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气体净化器中第二壳体组件分解状态下的三维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气体净化器中主机组件的三维分解示意图。
图中,100主机组件,200过滤组件,102第一壳体组件,104气体驱动件,106第一空腔,108第一开口,110第二开口,112第四空腔,114电源,116间隙,118外壳体,120风机安装壳,122电源安装壳,124固定部,126连接部,128主体部,130第一部分,132第二部分,134缺口,136顶盖,138主板,140输入面板,202第二壳体组件,204滤材,206第二空腔,208第三空腔,210第三开口,212 第四开口,214外侧壁,216内侧壁,218顶壁,220底壁,222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实施例提供一种气体净化器,用于净化气体。
在一应用场景中,气体为空气,气体净化器可净化车内、房间内、冰箱内的空气。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气体净化器一实施例使用状态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其中主机组件100和过滤组件200相抵触,图2和图3分别是图1所示气体净化器非使用状态下的第一、第二视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其中主机组件100和过滤组件200相互分离。
气体净化器包括主机组件100和过滤组件200。主机组件100用于带动气体流动,过滤组件200用于过滤流动的气体。在使用状态下,主机组件100和过滤组件200相抵触。主机组件100和过滤组件200可分离。在一些场景中,维护时,将过滤组件200整体更换。在另一些场景中,维护时,清洁过滤组件200内的滤材204(见图4)。由此,提高了维护的便捷性。
下面详细描述主机组件100和过滤组件200的具体结构。
请参阅图4,图4是图1所示气体净化器的剖视图。
主机组件100包括第一壳体组件102以及气体驱动件104。
第一壳体组件102具有第一空腔106以及将第一空腔106与外侧连通的第一开口108、第二开口110。
气体驱动件104设置于第一空腔106,用于驱动气体由第一开口108 和第二开口110中的一者流入第一空腔106,并由第一开口108和第二开口110中的另一者流出第一空腔106。气体驱动件104可以为斜流风扇。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10设置于第一开口108的上方,如图 4中虚线箭头所示,气体驱动件104驱动气体由下而上运动,气体由第一开口108流入第一空腔106,并由第二开口110流出第一空腔106。在其它实施例中,气体驱动件104也可以驱动气体由第二开口110流入第一空腔106,并由第一开口108流出第一空腔106。
请一并参阅图5,图5是图4中的A-A剖视图。
过滤组件200包括第二壳体组件202以及滤材204。
第二壳体组件202具有一侧敞开的第二空腔206、位于第二空腔206 外侧的第三空腔208、将第二空腔206与第三空腔208连通的第三开口 210以及将第三空腔208与外侧连通的第四开口212。具体地,第二空腔206的顶端敞开。
第二壳体组件202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102外,通过第二空腔206 罩设于第一开口108。第二壳体组件202与第一壳体组件102可分离地相抵触,并密封配合。具体地,第二壳体组件202的顶端与第一壳体组件102相抵触。密封配合:第一壳体组件102和第二壳体组件202抵触区域无缝隙,不会漏气。
滤材204填充于第三空腔208中,用于过滤气体。过滤件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图示实施例中,滤材204为颗粒状。滤材 204的具体形状、材质等不作限定。
图示实施例中,在气体驱动件104的作用下,气体由第一开口108 流入第一空腔106,并由第二开口110流出第一空腔106,第二空腔206 内的气压减小,外部环境中气体由第四开口212流入第三空腔208,被滤材204过滤后,通过第三开口210流入第二空腔206。由此,完成过滤。
在其它实施例中,在气体驱动件104的作用下,气体由第二开口110 流入第一空腔106,并由第一开口108流出第一空腔106,第二空腔206 内的气压增大,第二空腔206内的气体由第三开口210流入第三空腔 208,被滤材204过滤后,通过第四开口212流入外部环境。由此,完成过滤。
在一些场景中,可以将滤材204和第二壳体组件202作为耗材,整体更换。在另一些场景中,可以在第一壳体组件102与第二壳体组件202 分离后,清洁第二壳体组件202内的滤材204。由此,提高了维护的便捷性。
图示实施例中,主机组件100承载于过滤组件200的顶端,用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过滤组件200相抵触。具体地,第一壳体组件102承载于第二壳体组件202的顶端,用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第二壳体组件 202相抵触。
在其它实施例中,主机组件100可以与过滤组件200可拆卸连接,以与过滤组件200相抵触。具体地,第一壳体组件102与第二壳体组件 202可拆卸连接,以与第二壳体组件202相抵触,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为螺纹连接、扣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空腔206呈柱状,第三空腔208环设于第二空腔206的外周。采用该结构,在保证一定体积的情况下,第三空腔208 可以尽量地展开,以提高滤材204的过滤效果。
请参阅图6,图6是图1所示气体净化器中第二壳体组件202分解状态下的三维剖视图。
具体地,第二壳体组件202包括外侧壁214、内侧壁216、顶壁218、底壁220以及端盖222。
外侧壁214为两端敞开的筒体。图示实施例中,外侧壁214为圆筒。
内侧壁216为两端敞开的筒体,套设于外侧壁214内,并在径向间隔设置。图示实施例中,内侧壁216为圆筒。
顶壁218分别与外侧壁214和内侧壁216的一端(顶端)密封配合。顶壁218与外侧壁214和内侧壁216接触处无缝隙,不会漏气。
底壁220分别外侧壁214和内侧壁216的另一端(底端)密封配合。底壁220与外侧壁214和内侧壁216接触处无缝隙,不会漏气。
外侧壁214、内侧壁216、顶壁218以及底壁220共同形成第三空腔208。
端盖222盖设于内侧壁216的另一端的敞口,与内侧壁216共同形成第二空腔206。
其中,第三开口210设置于内侧壁216。具体地,第三开口210在内侧壁216的径向贯穿内侧壁216。第三开口210沿内侧壁216的轴向延伸,呈长条状。
第四开口212设置于外侧壁214。具体地,第四开口212在外侧壁 214的径向贯穿外侧壁214。第四开口212沿外侧壁214的轴向延伸,呈长条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壁218分别与外侧壁214和内侧壁216可拆卸连接。在维护时,可以将顶壁218拆下,更换滤材204或清洗滤材2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壁220分别与外侧壁214和内侧壁216可拆卸连接。同样地,能达到方便维护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壁218、底壁220均分别与外侧壁214和内侧壁216可拆卸连接。同样地,能达到方便维护的效果。
在图示实施例中,底壁220、外侧壁214和内侧壁216为一体结构,以减小组装工作量,顶壁218分别与外侧壁214和内侧壁216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开口2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开口210 在内侧壁216的周向间隔设置。由此,提高过滤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开口2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四开口212 在外侧壁214的周向间隔设置。由此,提高过滤效率。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组件102的一部分容置于第二空腔206中。如此布置,可使得气体净化器的结构紧凑,减小气体净化器占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组件102容置于第二空腔206中的部分具有第四空腔112,第四空腔112用于容置电源114。具体地,第四空腔 112位于第一空腔106的下方。电源114可以为能够反复充放电的锂电池,或者为一次性的干电池。电源114与气体驱动件104电连接以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组件102容置于第二空腔206中的部分设置于第二空腔206的中央,该部分与第二壳体组件202之间形成环状的间隙116。第一开口108与该环状间隙116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0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开口108 围设于第一壳体组件102容置于第二空腔206中的部分外。
请参阅图4和图7,图7是图1所示气体净化器中主机组件100的三维分解示意图。
第一壳体组件102包括外壳体118、风机安装壳120以及电源安装壳122。
外壳体118承载于第二壳体组件202上,与第二壳体组件202抵触处密封配合。外壳体118为底端敞开的中空结构。第二开口110设置于外壳体118的顶端。
风机安装壳120可拆卸地固定于外壳体118内。风机安装壳120为顶端、底端均敞开的筒体。风机安装壳120的空腔用于容置气体驱动件 104。
电源安装壳12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外壳体118。第一开口108设置于电源安装壳122。第四空腔112形成于电源安装壳122。
外壳体118、风机安装壳120以及电源安装壳122共同形成第一空腔106。
组装时,先将气体驱动件104装配于风机安装壳120内,再将风机安装壳120装配至外壳体118,再将电源安装壳122装配至外壳体118。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安装壳122为一体结构,包括固定部124、连接部126以及主体部128。
固定部124为环状,与外壳体118可拆卸连接。
主体部128形成第四空腔112。主体部128设置于固定部124的下方中央位置。
连接部126连接于固定部124与主体部128之间。连接部12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部126在主体部128的周向呈放射状分布,各连接部126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部124,另一端固定连接主体部128。相邻两个连接部126之间形成第一开口108。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128包括共同形成第四空腔112的第一部分130和第二部分132。第一部分130与第二部分132可拆卸连接,当拆下第二部分132后,第一部分130的侧壁上形成缺口134,缺口134 能够供电源114穿过。其中,连接部126与第一部分130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组件100还包括顶盖136,其中,第四空腔 112一端(顶端)敞开、另一端(底端)封闭。顶盖136封盖于第三壳体的敞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组件100还包括主板138以及输入面板140。主板138固定设置于外壳体118内,与电源114、气体驱动件104以及输入面板140电连接。输入面板140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102外部,固定于外壳体118上,用于供用户输入控制指令。例如,输入控制气体驱动件104开启、关闭的指令。
一种气体净化器的主机组件100,包括第一壳体组件102以及气体驱动件104。第一壳体组件102具有第一空腔106以及将第一空腔106 与外侧连通的第一开口108、第二开口110;气体驱动件104设置于第一空腔106,用于驱动气体由第一开口108和第二开口110中的一者流入第一空腔106,并由第一开口108和第二开口110中的另一者流出第一空腔106;其中,第一壳体组件102用于与过滤组件200可分离地相抵触,并密封配合,以使得过滤组件200罩设于第一开口108,进而能够过滤气体。
主机组件100可参照上述气体净化器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一种气体净化器的过滤组件200,包括第二壳体组件202以及滤材 204。第二壳体组件202具有一侧敞开的第二空腔206、位于第二空腔 206外侧的第三空腔208、将第二空腔206与第三空腔208连通的第三开口210以及将第三空腔208与外侧连通的第四开口212,第二壳体组件202用于与主机组件100可分离地相抵触,并密封配合,通过第二空腔206罩设于主机组件100的第一开口108;滤材204填充于第三空腔 208中,用于过滤流入或流出主机组件100的第一开口108的气体。
过滤组件200可参照上述气体净化器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具有第一空腔以及将所述第一空腔与外侧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
气体驱动件,所述气体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用于驱动气体由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者流入所述第一空腔,并由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另一者流出所述第一空腔;
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具有一侧敞开的第二空腔、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外侧的第三空腔、将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连通的第三开口以及将所述第三空腔与外侧连通的第四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组件通过所述第二空腔罩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可分离地相抵触,并密封配合;
滤材,所述滤材填充于所述第三空腔中,用于过滤所述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承载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顶端,用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相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空腔呈柱状,所述第三空腔环设于所述第二空腔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气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包括:
外侧壁,所述外侧壁为两端敞开的筒体;
内侧壁,所述内侧壁为两端敞开的筒体,套设于所述外侧壁内,并在径向间隔设置;
顶壁,所述顶壁分别与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的一端密封配合;
底壁,所述底壁分别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的另一端密封配合,所述外侧壁、所述内侧壁、所述顶壁以及所述底壁共同形成所述第三空腔;
端盖,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内侧壁的所述另一端的敞口,与所述内侧壁共同形成所述第二空腔;
其中,所述第三开口设置于所述内侧壁,所述第四开口设置于所述外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气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壁分别与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底壁分别与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一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空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气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容置于所述第二空腔中的所述部分具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用于容置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气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容置于所述第二空腔中的所述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的中央,所述部分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之间形成环状的间隙。
9.一种气体净化器的主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具有第一空腔以及将所述第一空腔与外侧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
气体驱动件,所述气体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用于驱动气体由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一者流入所述第一空腔,并由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另一者流出所述第一空腔;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用于与过滤组件可分离地相抵触,并密封配合,以使得所述过滤组件罩设于所述第一开口,进而能够过滤所述气体。
10.一种气体净化器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具有一侧敞开的第二空腔、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外侧的第三空腔、将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连通的第三开口以及将所述第三空腔与外侧连通的第四开口,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用于与主机组件可分离地相抵触,并密封配合,通过所述第二空腔罩设于所述主机组件的第一开口;
滤材,所述滤材填充于所述第三空腔中,用于过滤流入或流出所述主机组件的所述第一开口的气体。
CN202220224383.0U 2022-01-26 2022-01-26 气体净化器及其主机组件、过滤组件 Active CN217490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4383.0U CN217490184U (zh) 2022-01-26 2022-01-26 气体净化器及其主机组件、过滤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4383.0U CN217490184U (zh) 2022-01-26 2022-01-26 气体净化器及其主机组件、过滤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90184U true CN217490184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42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24383.0U Active CN217490184U (zh) 2022-01-26 2022-01-26 气体净化器及其主机组件、过滤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901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38965B2 (ja) 交換可能なカートリッジを有する再生及びフィルター組立体
CN109520043B (zh) 空气净化器
US5693109A (en) Cylindrical air filter with radially directed seal
JP2010534291A5 (zh)
WO2005094655A3 (en) Filter elements; air cleaner; assembly; and, methods
CN102527163B (zh) 空气过滤器组件和带有空气过滤器组件的过滤装置
WO2003084641A3 (en) Filter elements; air cleaner; assembly; and, methods
RU2014128955A (ru) Фильтрующий патрон (варианты) и узел воздушного фильтра (варианты)
US20200232426A1 (en) Air cleaner for vehicle
JP2016523703A (ja) 空気フィルタ及び入口管アセンブリ
CN217490184U (zh) 气体净化器及其主机组件、过滤组件
CN203990106U (zh) 空气净化器的内层过滤结构及其壳体
CN217855145U (zh) 一种化工雾霾净化环保设备
CN217375832U (zh)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
CN114322176B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系统
CN207628097U (zh) 一种大滤面生物主动式过滤式空气净化器
JP6447239B2 (ja) 浄水カートリッジ
CN211272908U (zh) 一种方形双面过滤器
CN109876611B (zh) 一种空气自动处理装置
CN207356769U (zh) 可拆卸一体式空气过滤器
US20180264384A1 (en) Combination fluid and gas filter
CN206330239U (zh) 挂钟及挂钟组件
CN206145818U (zh) 一种桌面空气净化器
CN220477103U (zh) 储液部、风嘴及吹风机
CN219091454U (zh) 过滤组件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