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8308U - 饮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饮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8308U
CN217488308U CN202221605816.3U CN202221605816U CN217488308U CN 217488308 U CN217488308 U CN 217488308U CN 202221605816 U CN202221605816 U CN 202221605816U CN 217488308 U CN217488308 U CN 217488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iquid
cooling
suction device
coo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058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小承
李建
林鹏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058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8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8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8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饮水设备,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接水头和供水口,以及连接在接水头和供水口之间的水管;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能够容纳冷却液的壳体,水管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中;储液箱,用于存放冷却液;第一抽吸装置,连接在储液箱和冷却装置之间,第一抽吸装置能够将储液箱中的冷却液输送到壳体中,用于与水管换热,并使换热后的冷却液流动到储液箱中;第二抽吸装置,连接在接水头和供水口之间,第二抽吸装置能够将通过供水口供应的水经由水管输送到接水头处。冷却装置的壳体内具有流动的冷却液的设计,能够增大冷却液与水管的换热面积,换热表面360°无死角,提升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饮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饮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饮水设备,为方便用户饮用,配备了冷却装置,使得饮水设备能够直接流出由沸水冷却后形成的温水,方便用户直接饮用。而水冷式冷却装置由于换热效率较高而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水冷式冷却装置,一般采用冷水管与热水管缠绕、叠放接触的方式来对热水管中的热水进行散热,冷水管与热水管的接触面积有限,不能全方位360°相接触,导致换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水冷式冷却装置中冷水管与热水管的接触面积有限,不能全方位360°相接触,导致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饮水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饮水设备,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接水头和供水口,以及连接在接水头和供水口之间的水管;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能够容纳冷却液的壳体,水管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中;储液箱,用于存放冷却液;第一抽吸装置,连接在储液箱和冷却装置之间,第一抽吸装置能够将储液箱中的冷却液输送到壳体中,用于与水管换热,并使换热后的冷却液流动到储液箱中;第二抽吸装置,连接在接水头和供水口之间,第二抽吸装置能够将通过供水口供应的水经由水管输送到接水头处。
本方面实施例提出的饮水设备包括机体、冷却装置、储液箱、第一抽吸装置和第二抽吸装置,机体上设置有接水头和供水口,供水口用于连接水源,例如,可以通过水管连接饮水机等供应水或热水的设备、也可以连接具有过水口的水壶、水杯、水瓶等装置,第二抽吸装置连接在供水口和接水头之间,能够将供水口供应的水经由水管输送到接水头;而水管的一部分位于冷却装置的壳体内部,可以通过位于壳体内的冷却液对流经的水进行降温,得到温度适宜的水。第一抽吸装置用于抽吸储液箱中的冷却液,使得冷却液能够流动到冷却装置的壳体中,并在冷却装置的壳体内始终保持流动状态,流动的冷却液在壳体内能够对位于壳体内的水管中流动的水进行降温,冷却液经过壳体后进一步流回到储液箱中,形成循环。这样冷却装置内具有流动的冷却液的设计,能够增大冷却液与水管的换热面积,换热表面360°无死角,提升换热效率。
另外,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抽吸装置包括抽吸装置进液口和抽吸装置出液口,抽吸装置进液口与储液箱相连,抽吸装置出液口与冷却装置相连,第一抽吸装置具有回流部,回流部连通抽吸装置进液口和抽吸装置出液口,第一抽吸装置停止运行时,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液可以依次通过抽吸装置出液口、回流部、抽吸装置进液口逆流到储液箱中。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抽吸装置上设置回流部,使得第一抽吸装置具有逆流功能,从而在第一抽吸装置停止工作后,使得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液能够通过第一抽吸装置逆流回储液箱中,使冷却装置的壳体内部被排空,此种状态下,通过第二抽吸装置抽动的水为未经过冷却液降温的热水,使得饮水设备通过一个第二抽吸装置既可以流出热水,又可以流出温水,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需要采用两个抽吸装置单独输送热水和温水的方案,不仅节省了一个抽吸装置,还简化了连接水路,使得产品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抽吸装置还包括:抽吸腔,抽吸腔能够抽吸冷却液;进液通道,连通抽吸腔和抽吸装置进液口;出液通道,连通抽吸腔和抽吸装置出液口;回流腔,回流腔连通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
在这些实施例中,将第一抽吸装置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功能性划分,具体包括抽吸腔、进液通道、出液通道和回流腔,其中,抽吸腔被挤压后内部能够形成真空或半真空的状态,从而通过抽吸装置进液口吸取储液箱中的冷却液,冷却液由进液通道流入抽吸腔中,再由抽吸腔中流动到出液通道中,进而流动到抽吸装置出液口,进入到冷却装置中,在冷却装置中对热水降温后继续流动回到储液箱中,完成冷却液的循环。进一步地,回流腔连通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回流腔的设置能够起到使流经出液通道中的冷却液逆流回进液通道的作用,实现逆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液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泄水口,出液通道通过泄水口与回流腔连通。如此设置,通过在出液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泄水口来连通回流腔和出液通道,泄水口能够实现逆流功能,使得实现逆流功能的结构简单,简化了产品的结构,使得产品容易加工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抽吸装置还包括:封水阀,出液通道形成在封水阀的内部,泄水口贯通设置在封水阀的侧壁上;单向封水盖,单向封水盖设置在封水阀顶端,单向封水盖能够封堵由出液通道流向抽吸腔的冷却液;第一抽吸装置停止运行时,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液可以依次通过出液通道、泄水口、回流腔、进液通道逆流到储液箱中。
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单向封水盖单向封堵由出液通道流经封水阀向抽吸腔流动的路径,也即,具体地,冷却液可以经由抽吸装置进液口、进液通道、抽吸腔冲开单向封水盖流动到出液通道中,进而流动到抽吸装置出液口处,而当冷却液逆流时,冷却液不能冲开单向封水盖,使得出液通道中的冷却液不能直接逆流到抽吸腔、进液通道中,必须通过设置在封水阀侧壁上的泄水口流动到回流腔中,进而流动到进液通道、抽吸装置进液口中,实现逆流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泄水口的数量为1个至10个。在该范围内,使得第一抽吸装置既能够具有逆流功能,又不会由于加工复杂而导致成本过高。在一些实施例中,泄水口的孔径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3mm。在该范围内,使得泄水口的大小合理,既能够起到逆流的作用,又不会在正向流动时损失过多的水压和水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抽吸装置为隔膜泵。如此设置,由于隔膜泵具有较大的水压,采用隔膜泵抽取冷却液,能够利用较大的水压冲刮去除位于冷却装置内部的水管外表面的气泡,解决气泡挂壁导致冷却装置换热效率差的问题,提升冷却装置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管位于壳体中的部分为冷却管,冷却管盘绕设置在壳体中;冷却装置包括连通壳体内外的冷却装置进液口、冷却装置出液口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隔板,冷却装置进液口与第一抽吸装置相连,冷却装置出液口与储液箱相连;隔板上设置有过水口,过水口与冷却装置进液口、冷却装置出液口沿壳体的宽度方向错位分布,以延长冷却装置进液口到冷却装置出液口的液体流动路径。
在这些实施例中,冷却管盘绕设置在壳体中,使得位于壳体中的冷却管的长度更长,有效换热面积更大,能够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地,壳体内设置有具有过水口的隔板,过水口与冷却装置进液口、冷却装置出液口沿壳体的宽度方向错位分布,从而能够延长冷却装置进液口到冷却装置出液口的液体流动路径,防止未与冷却管发生换热的冷却液直接窜流,影响换热降温效果。此外,由于隔板延长了壳体内部的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因此,隔板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液由冷却装置进液口向冷却装置出液口逐步分区流动,也有利于冲刮去除位于冷却管外表面的气泡,并能够顺利的将气泡驱赶到冷却装置出液口并排除,解决气泡挂壁导致冷却装置换热效率差的问题,提升冷却装置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隔板沿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过水口位于隔板的端部。
在这些实施例中,多个隔板能够将壳体沿高度方向上划分成多个空间,冷却液由冷却装置进液口至冷却装置出液口方向流动时需经过上述多个空间,能够进一步延长冷却液的流动路径,提升换热效率;并且,将过水口设置在隔板的端部,也能够使得冷却液尽可能地流动到壳体中的边缘位置,进一步延长冷却液的流动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进液口的面积与冷却装置出液口的面积的比值为3:2;冷却装置进液口位于壳体的下方,冷却装置出液口位于壳体的上方。
在这些实施例中,设置冷却装置进液口的面积与冷却装置出液口的面积的比值为3:2,即冷却装置进液口大,冷却装置出液口小,确保前期进冷却液多,出冷却液少,从而使第一抽吸装置抽吸先填充满冷却装置的壳体,中后期壳体充满,才达到进冷却液与出冷却液一致速度一致,确保换热器内无空隙,使冷却液与冷却管内的热水充分换热,按用户指定的需求进行降温。进一步地,冷却装置进液口位于壳体的下方,冷却装置出液口位于壳体的上方,这种设置便于冷却液从储液箱抽吸进冷却装置并充满;同时加长了冷却液流动的路径,能够提升换热降温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管为钢管;冷却管的内径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8mm;冷却管的管壁厚度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0.3mm。
在这些实施例中,冷却管为钢管,钢管具有导热快,传热效率高,以及安全性高的优点,适用于用作食品盛放部件,安全可靠。进一步地,冷却管的内径可选1mm至8mm,如果冷却管的内径小于1.0mm,则具有加工较难,成本较高的问题;而冷却管的内径超过8mm,靠近管壁的沸水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但是,管内中心部位换热降温差,会导致降温效果差。进一步地,冷却管的管壁厚度可选0.01mm至0.3mm,冷却管的管壁厚度小于0.01mm,加工难度大;而冷却管的管壁厚度超过0.3mm,换热降温效果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体包括底座和主机,主机连接于底座的一侧且大体上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冷却装置设置在主机中并大体上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抽吸装置和第二抽吸装置上下分布并位于冷却装置的一侧,且第一抽吸装置位于第二抽吸装置的下方,储液箱设置在底座中。
在这些实施例中,将储液箱设置在底座中,能够加重底座的重量,降低机体的重心,使得机体稳固不易倾倒;将冷却装置设置在主机中并大体上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冷却装置具有较高的长度,方便内部冷却管的排布,第一抽吸装置和第二抽吸装置上下分布并位于冷却装置的一侧,能够节省空间,降低主机的宽度,使得产品外观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饮水设备还包括:容器体,容器体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容器体底部设置有上耦合件,底座上设置有与上耦合件电连接的下耦合件;容器体上具有容器体出水口,容器体出水口设置在上耦合件中,供水口设置在下耦合件中,容器体放置在底座上时,容器体出水口与供水口相连通。
在这些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了饮水设备还包括用于盛水的容器体,容器体与机体电连接,容器体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水能够在容器体中加热到沸腾,能够自行实现加热,不必借助额外的加热装置,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进一步地,底座上设置有下耦合件,容器体上设置有与下耦合件电连接的上耦合件,容器体与机体通过上耦合件、下耦合件之间的配合实现电连接;供水口设置在下耦合件中,容器体出水口设置在上耦合件中,使得上耦合件与下耦合件相连后即可实现供水口与容器体出水口的对准,无需单独为供水口和容器体出水口设置对位结构,简化了产品的结构。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一个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另一个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又一个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第一抽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第一抽取装置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第一抽取装置在进冷却液的情况下的冷却液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第一抽取装置在出冷却液的情况下的冷却液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封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封水阀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冷却装置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冷却装置中的冷却管内热水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冷却装置中的冷却管内热水流动路径以及壳体内冷却液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一个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容器体和机体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16附图标号说明:
10机体,110主机,111接水头,120底座,121供水口,123冷却管,1231进水口,1232出水口,124下耦合件,
20冷却装置,210壳体,211隔板,212过水口,220冷却装置进液口,230冷却装置出液口,
30储液箱,
40第一抽吸装置,410泵盖,411抽吸装置进液口,412抽吸装置出液口,420驱动件,430抽吸腔,431隔膜,432中盖,440单向封水盖,450封水阀,451出液通道,452阀塞,453弹簧,454泄水口,460第一密封圈,461第二密封圈,470隔膜支架,480驱动件固定盖,481转轮,482隔膜固定架,
50第二抽吸装置,
610第一固定架,620第二固定架,630第三固定架,
70容器体,710上耦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术语“多个”代表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中的任一数量。
本申请中的“上”、“下”、“顶部”和“底部”等方位词的限定,均是基于产品处于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正立放置时的方位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此外,在示例的描述中,当认为公知的相关结构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将引起对本实用新型的模糊解释时,将省略这样的详细描述。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6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饮水设备。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饮水设备,包括:机体10,机体10上设置有接水头111和供水口121,以及连接在接水头111和供水口121之间的水管;冷却装置20,冷却装置20包括能够容纳冷却液的壳体210,水管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210中;储液箱30,用于存放冷却液;第一抽吸装置40,连接在储液箱30和冷却装置20之间,第一抽吸装置40能够将储液箱30中的冷却液输送到壳体210中,用于与水管换热,并使换热后的冷却液流动到储液箱30中;第二抽吸装置50,连接在接水头111和供水口121之间,第二抽吸装置50能够将通过供水口121供应的水经由水管输送到接水头111处。
本方面实施例提出的饮水设备包括机体10、冷却装置20、储液箱30、第一抽吸装置40和第二抽吸装置50,机体10上设置有接水头111和供水口121,供水口121用于连接水源,例如,可以通过水管连接饮水机等供应水或热水的设备、也可以连接具有过水口212的水壶、水杯、水瓶等装置,第二抽吸装置50连接在供水口121和接水头111之间,能够将供水口121供应的水经由水管输送到接水头111;而水管的一部分位于冷却装置20的壳体210内部,可以通过位于壳体210内的冷却液对流经的水进行降温,得到温度适宜的水。第一抽吸装置40用于抽吸储液箱30中的冷却液,使得冷却液能够流动到冷却装置20的壳体210中,并在冷却装置20的壳体210内始终保持流动状态,流动的冷却液在壳体210内能够对位于壳体210内的水管中流动的水进行降温,冷却液经过壳体210后进一步流回到储液箱30中,形成循环。这样冷却装置20内具有流动的冷却液的设计,能够增大冷却液与水管的换热面积,换热表面360°无死角,提升换热效率。可选地,冷却液可以为冷水、自来水等,无毒无害,并且方便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抽吸装置40为隔膜泵。如此设置,由于隔膜泵具有较大的水压,采用隔膜泵抽取冷却液,能够利用较大的水压冲刮去除位于冷却装置20内部的水管外表面的气泡,解决气泡挂壁导致冷却装置20换热效率差的问题,提升冷却装置20的换热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液体会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的溶解度会降低,原本溶于水中的空气将会解离出来,附着在容器的内壁,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本实施例的饮水设备,水管内流的是烧沸的沸水,位于水管外的冷却装置20内是流动的是冷却液,沸水隔着一层水管壁与冷却液进行换热,冷却液升温,溶解在冷却液中的空气会解离出来,附着在水管的外壁,形成气泡挂壁问题,气泡挂壁现象中的气泡不清除,将会影响换热降温效率。
而要解决换热器内气泡挂壁问题,不仅需要冷却液流动,还需要增加冷却液的水压,让较大的水压冲刮去管壁的气泡,从而更加有效地换热降温,增大水压的动力来自于第一抽吸装置40,第一抽吸装置40的抽吸力和水压,是解决气泡挂壁的关键,通常同等流量流速的潜水叶轮泵的水压一般是0.1Bar至0.25Bar,而隔膜泵的水压可以达到2.5Bar至3.5Bar,即隔膜泵产生的水压,约是潜水叶轮泵的10倍,因此,采用隔膜泵能够增大冷却液流动产生的压力,解决气泡挂壁问题。
进一步地,第一抽吸装置40还需要具有停机逆流的效果,一般的隔膜泵并不具有停机逆流的功能,也即,冷却液充满冷却装置20的壳体210后,第一抽吸装置40停止运转后,冷却液无法逆流,会保留在冷却装置20的壳体210内,这样就必须再设置另外一条水管,以及另外一个抽吸装置用于抽取没有经过冷却装置20降温的热水,才能保留饮水设备的出热水功能,但是,这样又会增加一条水管,一个抽吸装置,使得饮水设备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也较高,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改进了相关技术中的隔膜泵,为隔膜泵增设了停机逆流功能,从而在第一抽吸装置40停止工作后,使得冷却装置20中的冷却液能够通过第一抽吸装置40逆流回储液箱30中,使冷却装置20的壳体210内部被排空,此种状态下,通过第二抽吸装置50抽动的水为未经过冷却液降温的热水,使得饮水设备通过一个第二抽吸装置50既可以流出热水,又可以流出温水,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需要采用两个抽吸装置单独输送热水和温水的方案,不仅节省了一个抽吸装置,还简化了连接水路,使得产品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第一抽吸装置40包括抽吸装置进液口411和抽吸装置出液口412,抽吸装置进液口411与储液箱30相连,抽吸装置出液口412与冷却装置20相连,第一抽吸装置40具有回流部,回流部连通抽吸装置进液口411和抽吸装置出液口412,第一抽吸装置40停止运行时,冷却装置20中的冷却液可以依次通过抽吸装置出液口412、回流部、抽吸装置进液口411逆流到储液箱30中。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抽吸装置40上设置回流部,使得第一抽吸装置40具有逆流功能,从而在第一抽吸装置40停止工作后,使得冷却装置20中的冷却液能够通过第一抽吸装置40逆流回储液箱30中,使冷却装置20的壳体210内部被排空,此种状态下,通过第二抽吸装置50抽动的水为未经过冷却液降温的热水,使得饮水设备通过一个第二抽吸装置50既可以流出热水,又可以流出温水,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需要采用两个抽吸装置单独输送热水和温水的方案,不仅节省了一个抽吸装置,还简化了连接水路,使得产品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生产。具体地,在第一抽吸装置40停止工作后,冷却装置20中的冷却液的逆流原理为:由于冷却装置20中进入了空气,使得冷却装置20内外压力一致,冷却装置20内部的冷却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经由与冷却装置20相连通的抽吸装置出液口412、回流部和抽吸装置进液口411逆流到储液箱30中,从而排空冷却装置20内部的冷却液,使得冷却装置20暂时不具有冷却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第一抽吸装置40还包括:抽吸腔430,抽吸腔430能够抽吸冷却液;进液通道,连通抽吸腔430和抽吸装置进液口411;出液通道451,连通抽吸腔430和抽吸装置出液口412;回流腔,回流腔连通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451。在这些实施例中,将第一抽吸装置40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功能性划分,具体包括抽吸腔430、进液通道、出液通道451和回流腔,其中,抽吸腔430被挤压后内部能够形成真空或半真空的状态,从而通过抽吸装置进液口411吸取储液箱30中的冷却液,冷却液由进液通道流入抽吸腔430中,再由抽吸腔430中流动到出液通道451中,进而流动到抽吸装置出液口412,进入到冷却装置20中,在冷却装置20中对热水降温后继续流动回到储液箱30中,完成冷却液的循环。进一步地,回流腔连通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451,回流腔的设置能够起到使流经出液通道451中的冷却液逆流回抽吸装置进液口411的作用,实现逆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出液通道451的侧壁上设置有泄水口454,泄水口454连通回流腔和出液通道451。如此设置,通过在出液通道451的侧壁上设置泄水口454来连通回流腔和出液通道451,泄水口454能够实现逆流功能,使得实现逆流功能的结构简单,简化了产品的结构,使得产品容易加工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抽吸装置还包括:封水阀450,出液通道451形成在封水阀450的内部,泄水口454贯通设置在封水阀450的侧壁上;单向封水盖440,单向封水盖440设置在封水阀450顶端,单向封水盖440能够封堵由出液通道451流向抽吸腔430的冷却液;第一抽吸装置40停止运行时,冷却装置20中的冷却液可以依次通过出液通道451、泄水口454、回流腔、进液通道逆流到储液箱30中。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第一抽吸装置40还包括隔膜431和中盖432,隔膜431与中盖432围设形成抽吸腔430,中盖43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连通隔膜431腔和抽吸装置进液口411,第二通孔连通隔膜431腔和出液通道451;第一抽吸装置40还包括单向封水盖440、封水阀450和阀塞452,单向封水盖440设置在封水阀450和中盖432之间,单向封水盖440为软胶盖;出液通道451设置在封水阀450的内部,阀塞452设置在出液通道451中,泄水口454贯通设置在封水阀450的侧壁上。
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单向封水盖440单向封堵抽吸装置出液口412流经封水阀450向抽吸腔430流动的路径,也即,具体地,冷却液可以经由抽吸装置进液口411、进液通道、抽吸腔430冲开单向封水盖440流动到封水阀450中,进而流动到抽吸装置出液口412处,而当冷却液逆流时,由于中盖432的止挡作用,冷却液不能冲开单向封水盖440,使得封水阀450中的冷却液不能直接逆流到抽吸腔430、抽吸装置进液口411中,必须通过设置在封水阀450侧壁上的泄水口454流动到回流腔中,进而流动到抽吸装置进液口411中,实现逆流功能。
可选地,单向封水盖440为硅胶封水盖,具有柔软、无毒无害、安全性高的优点。
此处具体说明第一抽吸装置40工作时,阀体内部的冷却液正向流动路径。在实际使用中,当第一抽吸装置40工作时,如图6所示,图6中箭头示意方向为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冷却液由抽吸装置进液口411被吸入,经由第一通孔流动到隔膜431和中盖432之间围成的隔膜431腔中,进一步从隔膜431腔中经由第二通孔流动到出液通道451中,经过出液通道451的小部分冷却液(大约3%-5%左右)泄出,进入回流腔中,经由回流腔重新回到储液箱30中,回流的小部分冷却液由于占比较小,因此不会对水压、水量造成较大的影响,不会影响冷却液流动所具有的冲力,可确保水压够大,能解决冷却装置20内的冷却管130外壁气泡挂壁的问题,提升冷却装置20的换热效率,经过出液通道451的大部分冷却液会继续流动,经由抽吸装置出液口412进入到冷却装置20中,起到换热作用。
此处具体说明第一抽吸装置40停止工作时,阀体内部的冷却液的逆向流动路径。在实际使用中,如图7所示,图7中箭头示意方向为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当第一抽吸装置40停止工作后,由于冷却装置20中进入了空气,使得冷却装置20内外压力一致,冷却装置20内部的冷却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经由与冷却装置20相连通的抽吸装置出液口412、泄水口454、回流部和抽吸装置进液口411逆流到储液箱30中,从而排空冷却装置20内部的冷却液,使得冷却装置20暂时不具有冷却功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第一抽吸装置40还包括:泵盖410,抽吸装置进液口411和抽吸装置出液口412设置在泵盖410上;第一密封圈460,设置在泵盖410和中盖432之间,以密封泵盖410和中盖432的接合处;第二密封圈461,设置在封水阀450和中盖432之间,以密封封水阀450和中盖432的接合处;弹簧453,与阀塞452相连,能够带动阀塞452复位;隔膜支架470,用于支撑隔膜431;驱动件固定盖480,用于固定驱动件420;转轮481,与驱动件420的输出轴相连接,驱动件420能够带动转轮481转动;隔膜固定架482,隔膜固定架482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隔膜431固定件能够在转轮481的作用下拍打隔膜431。
在这些实施例中,泵盖410、中盖432、隔膜支架470和驱动件固定盖480形成第一抽吸装置40的外壳,保护内部结构;第一密封圈460和第二密封圈461起到密封作用,使得冷却液能够安装指定路径流动,不会流动到第一抽吸装置40内部的其他位置;转轮481能够随着驱动件420的输出轴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能够撞击隔膜固定架482的自由端,使得隔膜固定架482的自由端上下晃动,从而能够拍打隔膜431,对隔膜431腔进行挤压,排出空气,形成半真空或真空环境,从而形成抽吸力,驱使储液箱30内的冷却液从抽吸装置进液口411进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泄水口454的数量为1个至10个。在该范围内,使得第一抽吸装置40既能够具有逆流功能,又不会由于加工复杂而导致成本过高。具体地,如果泄水口454的数量少于1个,则第一抽吸装置40没有逆流功能,不符合产品需要逆流的要求;而泄水口454的数量多于10个,则封水阀450的加工较复杂,成本较贵,没有优势。在实际产品应用中,泄水口454的数量优选为2个,既能具有逆流功能,又便于加工,不会大幅度提升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泄水口454的孔径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3mm。在该范围内,使得泄水口454的大小合理,既能够起到逆流的作用,又不会在正向流动时损失过多的水压和水量。具体地,如果泄水口454的孔径小于0.5mm,一方面不易加工,另一方面,还有容易被堵住不能逆流的可能;如果泄水口454的孔径大于3mm,则泄水量过多,正常抽吸时,损失了过多水量和水压,抽吸到冷却装置20内的水量不足,水压过低,无法冲刮去除位于冷却装置20内部的冷却管130外表面的气泡,无法解决气泡挂壁导致冷却装置20换热效率差的问题。在实际产品应用中,泄水口454的孔径优选1.2mm,既方便加工,又不容易被堵塞,确保具有逆流功能,并且,在正常抽吸时水量损失少,可确保水压够大,能解决冷却装置20内的冷却管130外壁气泡挂壁的问题,提升冷却装置20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至图13所示,水管位于壳体210中的部分为冷却管130,冷却管130盘绕设置在壳体210中;冷却装置20包括连通壳体210内外的冷却装置进液口220、冷却装置出液口230和设置在壳体210内部的隔板211,冷却装置进液口220与第一抽吸装置40相连,冷却装置出液口230与储液箱30相连;隔板211上设置有过水口212,过水口212与冷却装置进液口220、冷却装置出液口230沿壳体210的宽度方向错位分布,以延长冷却装置进液口220到冷却装置出液口230的液体流动路径。
在这些实施例中,冷却管130盘绕设置在壳体210中,使得位于壳体210中的冷却管130的长度更长,有效换热面积更大,能够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地,壳体210内设置有具有过水口212的隔板211,过水口212与冷却装置进液口220、冷却装置出液口230沿壳体210的宽度方向错位分布,从而能够延长冷却装置进液口220到冷却装置出液口230的液体流动路径,防止未与冷却管130发生换热的冷却液直接窜流,影响换热降温效果。此外,由于隔板211延长了壳体210内部的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因此,隔板211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液由冷却装置进液口220向冷却装置出液口230逐步分区流动,也有利于冲刮去除位于冷却管130外表面的气泡,并能够顺利的将气泡驱赶到冷却装置出液口230并排除,解决气泡挂壁导致冷却装置20换热效率差的问题,提升冷却装置20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在实际产品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可选地,冷却管130为多条平直的薄壁钢管,作为示例,可以设置4、5条薄壁钢管,多条薄壁钢管相互平行的分布在壳体210中,相邻的两条薄壁钢管之间通过U性的连接管133连接,使得多条薄壁钢管串联形成一条通路,将冷却管130设置为这样分段的结构,方便冷却管130的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地,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冷却管130包括进水口131和出水口132,如图12和图13所示,进水口131位于壳体210的下端,出水口132位于壳体210的上端,图12和图13中的粗箭头示出了冷却管130内的水流动路径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隔板211沿壳体210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过水口212位于隔板211的端部。
在这些实施例中,多个隔板211能够将壳体210沿高度方向上划分成多个空间,冷却液由冷却装置进液口220至冷却装置出液口230方向流动时需经过上述多个空间,能够进一步延长冷却液的流动路径,提升换热效率;并且,将过水口212设置在隔板211的端部,也能够使得冷却液尽可能地流动到壳体210中的边缘位置,进一步延长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如图13所示,进水口131位于壳体210的下端,出水口132位于壳体210的上端,图12和图13中的细箭头示出了壳体210内的冷却液流动路径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至图13所示,冷却装置进液口220的面积与冷却装置出液口230的面积的比值为3:2;冷却装置进液口220位于壳体210的下方,冷却装置出液口230位于壳体210的上方。
在这些实施例中,设置冷却装置进液口220的面积与冷却装置出液口230的面积的比值为3:2,即冷却装置进液口220大,冷却装置出液口230小,确保前期进冷却液多,出冷却液少,从而使第一抽吸装置40抽吸先填充满冷却装置20的壳体210,中后期壳体210充满,才达到进冷却液与出冷却液一致速度一致,确保换热器内无空隙,使冷却液与冷却管130内的热水充分换热,按用户指定的需求进行降温。进一步地,冷却装置进液口220位于壳体210的下方,冷却装置出液口230位于壳体210的上方,这种设置便于冷却液从储液箱30抽吸进冷却装置20并充满;同时加长了冷却液流动的路径,能够提升换热降温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管130为钢管;冷却管130的内径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8mm;冷却管130的管壁厚度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0.3mm。
在这些实施例中,冷却管130为钢管,钢管具有导热快,传热效率高,以及安全性高的优点,适用于用作食品盛放部件,安全可靠。进一步地,冷却管130的内径可选1mm至8mm,如果冷却管130的内径小于1.0mm,则具有加工较难,成本较高的问题;而冷却管130的内径超过8mm,靠近管壁的沸水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但是,管内中心部位换热降温差,会导致降温效果差。进一步地,冷却管130的管壁厚度可选0.01mm至0.3mm,冷却管130的管壁厚度小于0.01mm,加工难度大;而冷却管130的管壁厚度超过0.3mm,换热降温效果差。
具体地,经过反复测试,冷却管130的内径优选3.0mm至4.0mm,具体可选3.5mm,加工容易,成本不会过高,冷却管130内所有部位的换热均衡,换热效果好。
可选地,冷却管130的管壁厚度优选0.08mm至0.15mm,具体可选用0.1mm或0.15mm,厚度较薄,换热效果好,且易于加工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机体10包括底座120和主机110,主机110连接于底座120的一侧且大体上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冷却装置20设置在主机110中并大体上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抽吸装置40和第二抽吸装置50上下分布并位于冷却装置20的一侧,且第一抽吸装置40位于第二抽吸装置50的下方,储液箱30设置在底座120中。
在这些实施例中,将储液箱30设置在底座120中,能够加重底座120的重量,降低机体10的重心,使得机体10稳固不易倾倒;将冷却装置20设置在主机110中并大体上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冷却装置20具有较高的长度,方便内部冷却管130的排布,第一抽吸装置40和第二抽吸装置50上下分布并位于冷却装置20的一侧,能够节省空间,降低主机110的宽度,使得产品外观美观。
可选地,如图1、图2、图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将接水头111设置在主机110上,能够使得接水头111位于较高的位置,适用于各种尺寸的容器接水,方便用户接水操作。
可选地,第一抽吸装置40和第二抽吸装置50上下叠放,第一抽吸装置40位于下方,并通过半圆柱状的第一固定架610和第二固定架620包覆在第一抽吸装置40和第二抽吸装置50的外侧,起到固定作用;冷却装置20通过第三固定架630固定安装,第三固定架630大体上呈L型板,L型板的一折面与底座120或储液箱30相抵接,L型板的另一折面止抵于冷却装置20的侧壁,起到支撑、固定冷却装置20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饮水设备还包括:容器体70,容器体70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容器体70底部设置有上耦合件710,底座120上设置有与上耦合件710电连接的下耦合件124;容器体70上具有容器体70出水口,容器体70出水口设置在上耦合件710中,供水口121设置在下耦合件124中,容器体70放置在底座120上时,容器体70出水口与供水口121相连通。在这些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了饮水设备还包括用于盛水的容器体70,容器体70与机体10电连接,容器体70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水能够在容器体70中加热到沸腾,能够自行实现加热,不必借助额外的加热装置,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进一步地,底座120上设置有下耦合件124,容器体70上设置有与下耦合件124电连接的上耦合件710,容器体70与机体10通过上耦合件710、下耦合件124之间的配合实现电连接;供水口121设置在下耦合件124中,容器体70出水口设置在上耦合件710中,使得上耦合件710与下耦合件124相连后即可实现供水口121与容器体70出水口的对准,无需单独为供水口121和容器体70出水口设置对位结构,简化了产品的结构。
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10),所述机体(10)上设置有接水头(111)和供水口(121),以及连接在所述接水头(111)和所述供水口(121)之间的水管;
冷却装置(20),所述冷却装置(20)包括能够容纳冷却液的壳体(210),所述水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210)中;
储液箱(30),用于存放冷却液;
第一抽吸装置(40),连接在所述储液箱(30)和所述冷却装置(20)之间,所述第一抽吸装置(40)能够将所述储液箱(30)中的冷却液输送到所述壳体(210)中,用于与所述水管换热,并使换热后的冷却液流动到所述储液箱(30)中;
第二抽吸装置(50),连接在所述接水头(111)和所述供水口(121)之间,所述第二抽吸装置(50)能够将通过所述供水口(121)供应的水经由所述水管输送到所述接水头(111)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抽吸装置(40)包括抽吸装置进液口(411)和抽吸装置出液口(412),所述抽吸装置进液口(411)与所述储液箱(30)相连,所述抽吸装置出液口(412)与所述冷却装置(20)相连,所述第一抽吸装置(40)具有回流部,所述回流部连通所述抽吸装置进液口(411)和抽吸装置出液口(412),所述第一抽吸装置(40)停止运行时,所述冷却装置(20)中的冷却液可以依次通过所述抽吸装置出液口(412)、所述回流部、所述抽吸装置进液口(411)逆流到所述储液箱(30)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吸装置(40)还包括:
抽吸腔(430),所述抽吸腔(430)能够抽吸冷却液;
进液通道,连通所述抽吸腔(430)和所述抽吸装置进液口(411);
出液通道(451),连通所述抽吸腔(430)和所述抽吸装置出液口(412);
回流腔,所述回流腔连通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出液通道(4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液通道(451)的侧壁上设置有泄水口(454),所述出液通道(451)通过所述泄水口(454)与所述回流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吸装置还包括:
封水阀(450),所述出液通道(451)形成在所述封水阀(450)的内部,所述泄水口(454)贯通设置在所述封水阀(450)的侧壁上;
单向封水盖(440),所述单向封水盖(440)设置在所述封水阀(450)顶端,所述单向封水盖(440)能够封堵由所述出液通道(451)流向所述抽吸腔(430)的冷却液;
所述第一抽吸装置(40)停止运行时,所述冷却装置(20)中的冷却液可以依次通过所述出液通道(451)、所述泄水口(454)、所述回流腔、所述进液通道逆流到所述储液箱(30)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水口(454)的数量为1个至10个;
所述泄水口(454)的孔径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3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抽吸装置(40)为隔膜泵。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管位于所述壳体(210)中的部分为冷却管(130),所述冷却管(130)盘绕设置在所述壳体(210)中;
所述冷却装置(20)包括连通所述壳体(210)内外的冷却装置进液口(220)、冷却装置出液口(230)和设置在所述壳体(210)内部的隔板(211),所述冷却装置进液口(220)与所述第一抽吸装置(40)相连,所述冷却装置出液口(230)与储液箱(30)相连;
所述隔板(211)上设置有过水口(212),所述过水口(212)与所述冷却装置进液口(220)、所述冷却装置出液口(230)沿所述壳体(210)的宽度方向错位分布,以延长所述冷却装置进液口(220)到所述冷却装置出液口(230)的液体流动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2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隔板(211)沿所述壳体(210)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所述过水口(212)位于所述隔板(211)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装置进液口(220)的面积与所述冷却装置出液口(230)的面积的比值为3:2;
所述冷却装置进液口(220)位于所述壳体(210)的下方,所述冷却装置出液口(230)位于所述壳体(210)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管(130)为钢管;和/或
所述冷却管(130)的内径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8mm;和/或
所述冷却管(130)的管壁厚度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0.3mm。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10)包括底座(120)和主机(110),所述主机(110)连接于所述底座(120)的一侧且大体上沿竖直方向上下延伸,所述冷却装置(20)设置在所述主机(110)中并大体上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抽吸装置(40)和所述第二抽吸装置(50)上下分布并位于所述冷却装置(20)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抽吸装置(40)位于所述第二抽吸装置(50)的下方,所述储液箱(30)设置在所述底座(120)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水设备还包括:
容器体(70),所述容器体(70)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容器体(70)底部设置有上耦合件(710),所述底座(120)上设置有与所述上耦合件(710)电连接的下耦合件(124);
所述容器体(70)上具有容器体(70)出水口,所述容器体(70)出水口设置在所述上耦合件(710)中,所述供水口(121)设置在所述下耦合件(124)中,所述容器体(70)放置在所述底座(120)上时,所述容器体(70)出水口与所述供水口(121)相连通。
CN202221605816.3U 2022-06-24 2022-06-24 饮水设备 Active CN217488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05816.3U CN217488308U (zh) 2022-06-24 2022-06-24 饮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05816.3U CN217488308U (zh) 2022-06-24 2022-06-24 饮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8308U true CN217488308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3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05816.3U Active CN217488308U (zh) 2022-06-24 2022-06-24 饮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83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85851Y (zh) 饮水机
CN217488308U (zh) 饮水设备
CN213821029U (zh) 一种气泡苏打水机
CN102003793A (zh) 一种废水余热回收的热水器
CN209826301U (zh) 一种管线机
CN101749861B (zh) 一种废水热能回收的热泵热水器
CN201582984U (zh) 一种废水热能回收的热泵热水器
CN207270258U (zh) 一种多功能饮水机
CN201852276U (zh) 一种废水余热回收的热水器
CN112022046A (zh) 一种洗碗机套管换热装置及洗碗机
CN206120044U (zh) 一种水瓶下置式饮水机的可抛弃式水路系统
CN101592445A (zh) 冷却器
CN211484066U (zh) 管线饮水机和饮水系统
CN2153741Y (zh) 冰、温、热三用饮水机
CN202341782U (zh) 饮料机
CN220988501U (zh) 水箱组件、饮水机及净饮机
CN217659311U (zh) 饮水设备
CN211261449U (zh) 一种冰箱输水装置
CN215138704U (zh) 一种气泡液体生产装置及饮用液体设备
CN216644715U (zh) 一种节能的快速饮料制冷机
CN218074549U (zh) 一种冷却结构及应用其的饮水装置
CN213687496U (zh) 一种肝素钠加工冷却装置
CN217907375U (zh) 风冷装置和饮水设备
CN217465432U (zh) 一种可与加热芯体完全接触的容积式换热器
CN214216922U (zh) 一种液体物料暂存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