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6468U - 开关机自锁电路以及音响 - Google Patents

开关机自锁电路以及音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6468U
CN217486468U CN202221487201.5U CN202221487201U CN217486468U CN 217486468 U CN217486468 U CN 217486468U CN 202221487201 U CN202221487201 U CN 202221487201U CN 217486468 U CN217486468 U CN 217486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self
locking
switching tube
electronic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872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军停
王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872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6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6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64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关机自锁电路以及音响。上述的开关机自锁电路包括自锁开关器以及自锁电路;自锁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第二电子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音响中控器,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与音响中控器的供电端连接,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与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自锁开关器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还与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自锁开关器第二次按压后,音响中控器输出的电压变化,使得第一电子开关管截止,从而使得音响中控器停止工作,实现对音响中控器的自锁控制,采用的自锁电路结构简单,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开关管以及电阻的电路,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功耗。

Description

开关机自锁电路以及音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机自锁电路以及音响。
背景技术
世界各国都在提倡电子产品(消费类)符合环保,节能要求,欧盟在2009年颁布ERP能效认证,要求出口电子消费类产品(包括音响)待机功耗不能超出0.5W,包括开关电源以及功放板驱动部分,以此来符合欧盟颁布能效要求。
然而,传统的音响对于开关电源部分的自锁待机功耗过高,而功耗低的开关电源的电路结构又过于复杂,导致音响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兼具降低功耗和生产成本的开关机自锁电路以及音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开关机自锁电路,包括:自锁开关器以及自锁电路;所述自锁开关器的第一端用于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自锁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第二电子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音响中控器,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自锁开关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音响中控器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自锁开关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音响中控器的开关检测端用于检测所述自锁开关器的启闭状态,所述音响中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音响中控器用于在所述自锁开关器在第二次导通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由导通状态转变为截止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锁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锁电路还包括第一防涌二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防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防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锁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锁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锁电路还包括第六电阻以及第七电阻,所述音响中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锁电路还包括分压稳压管,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分压稳压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分压稳压管的负极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锁电路还包括第二防涌二极管以及第八电阻,所述音响中控器的开关检测端通过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第二防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防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锁电路还包括自锁降压器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还与所述自锁降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自锁降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音响中控器的供电端连接。
一种音响,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开关机自锁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自锁开关器第一次按压后,音响中控器开始工作,并为第一电子开关管的导通持续提供电压;自锁开关器第二次按压后,音响中控器输出的电压变化,使得第一电子开关管截止,从而使得音响中控器停止工作,实现对音响中控器的自锁控制,采用的自锁电路结构简单,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采用开关管以及电阻的电路,省去了大功率的自锁控制器件,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开关机自锁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开关机自锁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机自锁电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机自锁电路包括自锁开关器以及自锁电路。所述自锁开关器的第一端用于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自锁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第二电子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音响中控器。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自锁开关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音响中控器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自锁开关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音响中控器的开关检测端用于检测所述自锁开关器的启闭状态,所述音响中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音响中控器用于在所述自锁开关器在第二次导通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由导通状态转变为截止状态。自锁开关器第一次按压后,音响中控器开始工作,并为第一电子开关管的导通持续提供电压;自锁开关器第二次按压后,音响中控器输出的电压变化,使得第一电子开关管截止,从而使得音响中控器停止工作,实现对音响中控器的自锁控制,采用的自锁电路结构简单,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采用开关管以及电阻的电路,省去了大功率的自锁控制器件,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功耗。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开关机自锁电路的电路图。
一实施例的开关机自锁电路10包括自锁开关器SW1以及自锁电路100。所述自锁开关器SW1的第一端用于与供电电源VCC连接。所述自锁电路100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第二电子开关管Q4、第一电阻R41、第二电阻R67、第三电阻R68以及音响中控器U3。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第一端与所述自锁开关器SW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41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第二端与所述音响中控器U3的供电端VDD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自锁开关器SW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6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67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68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67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音响中控器U3的开关检测端GP_B20I/O_2用于检测所述自锁开关器SW1的启闭状态,所述音响中控器U3的输出端GP_B21I/O_1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音响中控器U3用于在所述自锁开关器SW1在第二次导通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由导通状态转变为截止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自锁开关器SW1第一次按压后,音响中控器U3开始工作,并为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导通持续提供电压;自锁开关器SW1第二次按压后,音响中控器U3输出的电压变化,使得第一电子开关管D26截止,从而使得音响中控器U3停止工作,实现对音响中控器U3的自锁控制,采用的自锁电路100结构简单,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采用开关管以及电阻的电路,省去了大功率的自锁控制器件,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功耗。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为P通道增强型功率MOSFET,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第一端为P通道增强型功率MOSFET的源极,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第二端为P通道增强型功率MOSFET的漏极,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控制端为P通道增强型功率MOSFET的栅极。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第一端为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第二端为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为NPN型三极管的基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自锁电路100还包括第四电阻R85,所述第二电阻R6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8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8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电阻R85位于所述第二电阻R67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之间,具体地,所述第四电阻R85串联在所述第四电阻R8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之间。所述第二电阻R67和第三电阻R68形成分压电路,对所述供电电源VCC输出的电压进行分压,所述第三电阻R68上的电压用于加载在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上,所述第四电阻R85对流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的电流进行限流,以避免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的电流过大而损坏的情况,有效地确保了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稳定工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自锁电路100还包括第一防涌二极管D28,所述第四电阻R8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防涌二极管D28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防涌二极管D28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涌二极管D28串联在所述第四电阻R85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之间,所述第一防涌二极管D28对流经所述第四电阻R85上的电流单向导通,以使得所述供电电源VCC输出的电流单向导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以防止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上形成的浪涌电压冲击所述音响中控器U3,以确保所述音响中控器U3的正常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自锁电路100还包括第五电阻R24,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2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2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第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电阻R24位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之间,具体地,所述第五电阻R24串联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第一端之间。在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导通时,所述供电电源VCC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41向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控制端输出电流,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第一端上的电流通过所述第五电阻R24流向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控制端,此时所述第五电阻R24对流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控制端进行限流,以减小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控制端上的电流,避免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控制端电流过大而损坏的情况,有效地保护了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自锁电路100还包括第一电容C96,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9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96的第二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C9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第一端以及控制端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容C96并联在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第一端和控制端上,即所述第一电容C96并联在所述第一电阻R41上,所述第一电容C96对流经所述第一电阻R41上的电流进行消噪处理,以消除流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控制端的电信号中的干扰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控制端接收到的电信号稳定,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导通和截止更加准确且及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自锁电路100还包括第六电阻R87以及第七电阻R89,所述音响中控器U3的输出端GP_B21I/O_1与所述第七电阻R8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89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R89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六电阻R87与所述第二电阻R67的第二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电阻R87和所述第七电阻R89形成分压电路,所述音响中控器U3的输出端GP_B21I/O_1输出的电压加载在所述第七电阻R89上,便于调整所述第六电阻R87上的加载电压,从而便于所述第二电阻R67的第二端的电压,具体地,当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为NPN型三极管时,所述第六电阻R87作为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的上拉电阻,便于提高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上加载的电压,从而便于提高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导通和截止响应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自锁电路100还包括分压稳压管D15,所述第二电阻R67的第二端与所述分压稳压管D15的正极连接,所述分压稳压管D15的负极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压稳压管D15并联在所述第三电阻R68上,所述分压稳压管D15为所述第三电阻R68上加载的电压进行稳压,以确保所述第三电阻R68上的电压稳定,使得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电压稳定,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导通状态稳定,进而使得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工作状态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自锁电路100还包括第二防涌二极管D27以及第八电阻R84,所述音响中控器U3的开关检测端GP_B20I/O_2通过所述第八电阻R84与所述第二防涌二极管D27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防涌二极管D27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涌二极管D27与所述第八电阻R84串联,所述第八电阻R84对所述音响中控器U3的开关检测端GP_B20I/O_2上的电流进行限流,以避免所述音响中控器U3的开关检测端GP_B20I/O_2因电流过大而烧坏的情况。而所述第二防涌二极管D27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上形成的浪涌电压冲击所述音响中控器U3,以确保所述音响中控器U3准确采集所述自锁开关器SW1的启闭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自锁电路100还包括自锁降压器U2以及第二电容C75,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电容C75接地,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第二端还与所述自锁降压器U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自锁降压器U2的输出端GP_B21I/O_1与所述音响中控器U3的供电端VDD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锁降压器U2对所述供电电源VCC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具体地,所述自锁降压器U2将所述供电电源VCC输出的10V电压降低至3.3V,以使得所述自锁降压器U2向所述音响中控器U3提供对应的供电电压,以确保所述音响中控器U3的正常启动。所述第二电容C75位于所述自锁降压器U2的输入端上,所述第二电容C75对所述自锁降压器U2的输入电压进行滤波处理,以便于对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D26的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杂波滤除操作,确保了所述自锁降压器U2接收到的输入电压稳定,从而确保了所述自锁降压器U2输出的电压稳定,进而确保了所述音响中控器U3稳定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音响,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开关机自锁电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机自锁电路包括自锁开关器以及自锁电路。所述自锁开关器的第一端用于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自锁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第二电子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音响中控器。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自锁开关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音响中控器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自锁开关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音响中控器的开关检测端用于检测所述自锁开关器的启闭状态,所述音响中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音响中控器用于在所述自锁开关器在第二次导通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由导通状态转变为截止状态。自锁开关器第一次按压后,音响中控器开始工作,并为第一电子开关管的导通持续提供电压;自锁开关器第二次按压后,音响中控器输出的电压变化,使得第一电子开关管截止,从而使得音响中控器停止工作,实现对音响中控器的自锁控制,采用的自锁电路结构简单,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采用开关管以及电阻的电路,省去了大功率的自锁控制器件,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功耗。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开关机自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自锁开关器,所述自锁开关器的第一端用于与供电电源连接;
自锁电路,所述自锁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第二电子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音响中控器,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自锁开关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音响中控器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自锁开关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音响中控器的开关检测端用于检测所述自锁开关器的启闭状态,所述音响中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音响中控器用于在所述自锁开关器在第二次导通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由导通状态转变为截止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机自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机自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电路还包括第一防涌二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防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防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机自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机自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机自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电路还包括第六电阻以及第七电阻,所述音响中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机自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电路还包括分压稳压管,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分压稳压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分压稳压管的负极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机自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电路还包括第二防涌二极管以及第八电阻,所述音响中控器的开关检测端通过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第二防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防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机自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电路还包括自锁降压器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还与所述自锁降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自锁降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音响中控器的供电端连接。
10.一种音响,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机自锁电路。
CN202221487201.5U 2022-06-14 2022-06-14 开关机自锁电路以及音响 Active CN217486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7201.5U CN217486468U (zh) 2022-06-14 2022-06-14 开关机自锁电路以及音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7201.5U CN217486468U (zh) 2022-06-14 2022-06-14 开关机自锁电路以及音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6468U true CN217486468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5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87201.5U Active CN217486468U (zh) 2022-06-14 2022-06-14 开关机自锁电路以及音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64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54223U (zh) 节能真待机电路
CN208479470U (zh) 可调电压输出电路
CN109510176B (zh) 一种智能功率模块驱动保护电路
CN102013802A (zh) 一种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boost电路
CN106533144B (zh) 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
CN101212147B (zh) 电源电压供电电路
CN203858468U (zh) 空调器的待机功耗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CN208112210U (zh)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
CN217486468U (zh) 开关机自锁电路以及音响
CN104184127B (zh) 电池保护电路
CN205584006U (zh) 防浪涌电路、开关电源和显示装置
CN201039106Y (zh) 关机静音电路
CN210835664U (zh) 开关机电路及控制系统
CN205862167U (zh) 低功耗电路及基于汽车电子硬线唤醒的低功耗控制系统
CN202261772U (zh) 一种静音失效保护电路
CN208285214U (zh) 一种低功耗滞环驱动装置
CN208939812U (zh) 一种高压启动电路的电源监测管理电路
CN2824469Y (zh) 具有功耗控制电路的电视机
CN202978910U (zh) 数字卫星接收机及其lnb供电控制电路
CN208258050U (zh) 掉电静音控制电路
CN202068549U (zh) 上电掉电静音一体控制电路
CN208707613U (zh) 单键开关机电路及电子终端设备
CN101989073B (zh) 继电器控制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系统
CN200994126Y (zh) 一种三极管驱动电路
CN219498950U (zh) 一种电池低电压保护电路及pcb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