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5314U - 开关机构、电连接器和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开关机构、电连接器和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5314U
CN217485314U CN202221460565.4U CN202221460565U CN217485314U CN 217485314 U CN217485314 U CN 217485314U CN 202221460565 U CN202221460565 U CN 202221460565U CN 217485314 U CN217485314 U CN 217485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iece
movable contact
contacts
plug
st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605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卫军
罗特苗
张希伟
余嘉
戚凯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ni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ngni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605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5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5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5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开关机构、电连接器和用电设备;开关机构包括底座、静触片和动触片,静触片设置于底座,动触片通过弹性支撑设置于底座,动触片位于第二位置时,动触片与静触片导通;当动触片受力压缩弹性支撑并移动至第一位置,动触片与静触片分离;取消动触片的受力时,动触片恢复至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机构能够在通断电状态之间自动切换,并能满足直流取电中关于插接不带载的标准要求。

Description

开关机构、电连接器和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开关机构、电连接器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开关结构需要通过按钮使得开关保持在通电状态或断电状态,例如常见的棘轮按钮开关或心形槽按钮开关;通过按下按钮使开关保持为通电状态,而按钮弹起则为断电状态,需要用户操作按钮使其在通断电状态之间切换。
随着清洁能源(例如: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直流配电网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直流取电的电器使用会逐渐增多。此时,需要一种能够在通断电状态之间自动切换的开关,以满足直流取电中关于插接不带载的标准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机构、电连接器和用电设备,开关机构能够在通断电状态之间自动切换,并能满足直流取电中关于插接不带载的标准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关机构,包括:
底座;
静触片,静触片设置于底座;
动触片,动触片通过弹性支撑设置于底座,动触片位于第二位置时,动触片与静触片导通;
当动触片受力压缩弹性支撑并移动至第一位置,动触片与静触片分离;取消动触片的受力时,动触片恢复至第二位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开关机构包括两个静触片,其中一个静触片为接入端,另一个静触片为输出端;
在动触片位于第二位置时,与两个静触片均导通;动触片受力并位于第一位置时,与至少一个静触片分离。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动触片包括动触片本体和两个触点,两个触点分别设置于动触片本体的两端,且两个触点与两个静触片一一对应,动触片本体通过弹性支撑设置于底座;
当动触片本体受力并位于第一位置时,两个触点与两个静触片均分离;
当动触片本体位于第二位置时,两个触点与两个静触片一一对应地接触导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触点被配置为分别先后与对应的静触片分离或接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动触片本体的受力位置位于两个触点之间,且两个触点分别至受力位置的距离不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动触片本体的受力位置为斜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撑为弹性件,动触片通过弹性件设置于底座;弹性件被配置为使动触片始终具有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趋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动触片设置有安装腔,弹性件设置于安装腔内。
第二方向,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为插头或插座,电连接器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开关机构。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开关机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机构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机构包括底座、静触片和动触片,静触片设置于底座,动触片通过弹性支撑设置于底座,动触片位于第二位置,动触片与静触片导通;当动触片受力压缩弹性支撑并移动至第一位置,动触片与静触片分离;取消动触片的受力时,动触片恢复至第二位置。这样一来,开关机构的动触片受力并移动至第一位置,即可通过动触片与静触片分离,以使电路切断,即可满足直流驱动中插接不带载的需求,进而不会产生拉弧,有效地改善了容易触电和烧损的问题;取消动触片的受力时,动触片恢复至所述第二位置,动触片与静触片导通,即可实现通断电状态之间自动切换,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前述的开关机构,电连接器可以是指插头或插座;如此,可以利用开关机构在通断电状态之间自动切换,并能满足直流取电中关于插接不带载的标准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设备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包括前述的开关机构,以通过开关机构在通断电状态之间自动切换,并能满足直流取电中关于插接不带载的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关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关机构的一个静触片连接正极电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关机构的一个静触片连接负极电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分离时,插头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接触时,插头的剖视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接触时,插头的剖视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图标:010-插头;100-壳体;101-开口;110-上壳;120-下壳;130-外壳;131-通孔;210-插销机构;211-插销;212-静触片;213-地极插销;214-安装件;215-端子本体;216-第二触点;230-底座;231-安装柱;232-盖子;233-座子;234-避让孔;235-安装槽;240-动触片;241-弹性件;242-动触片本体;243-第一触点;244-安装腔;245-第一板;246-第二板;247-第三板;248-第四板;249-第五板;300-开关机构;310-触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直流插接取电存在如下标准:插头插入到位之前需为断电状态,在插入到位之后才能设为通电状态,即在插接过程中插头不带载,插接到位之后才能电导通进行取电。
插头不带载可以是指:插头的插销和插座的插套在接触和分离的前后瞬间,插头所接的负载无论其是否带有开关或者所带的开关是否处于接通状态,该负载都处于切断状态,以使插销插拔于插座时,不会产生电弧。
相关技术中,为了改善插拔插头时,因插头带载造成的触电、烧损问题,采用电子控制式使得插头在插拔时不带载,例如:新能源汽车快充用的直流充电枪和充电座,都是通过通讯信号控制电路来控制充电电路的通断,成本较高,不利于在其他直流用电设备中进行推广使用。
如果在直流用电设备中采用现有的开关机构,则在用电设备的插头插入前必须按下开关使其断电,插头插入到位之后再按下开关使其通电;而在插头拔出前也必须按下开关使其断电,再将插头拔出。操作十分繁琐,而且用户如果忘记断电操作,则在带载插拔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电火花和电弧,容易烧坏插座,且安全性差。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机构,其能够用于电连接器,例如:插头或插座,还可以用于用电器。该开关机构能够利用机械结构的设计,实现自动在通断电之间进行切换,满足插拔不带载的需求。
以下将以设置有开关机构的插头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头010,能够用于多种用电设备,例如:台灯、新能源车的直流充电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1和图2,插头010包括壳体100、插销机构210和开关机构300,插销机构210设置于壳体100,且插销机构210用于与电源线连接;开关机构300设置于壳体100,且能使插销机构210在导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开关机构300处于受力状态时,开关机构300能使插销机构210切换至断开状态;在开关机构300处于初始状态时,插销机构210能复位至导通状态。
在插拔插头010时,可以使开关机构300处于受力状态,进而使得插销机构210处于不带载的断开状态,以避免电弧的产生,有效地改善了容易触电和烧损的问题,在拔插结束后,开关机构300处于初始状态,插销机构210处于导通状态,即不会干涉插头010的正常使用;而且,插销机构210的导通和断开是通过机械结构实现,而非电控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易于推广。
开关机构300包括底座230、静触片212和动触片240,底座230设置于壳体100,静触片212设置于底座230,静触片212用于与电源线中的一个带电导线连接或用于与连接电源线的一个带电导线连接的插销211连接;动触片240通过弹性支撑设置于底座230,动触片240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其中,当动触片240复位至第二位置时,动触片240与静触片212导通;当动触片240受力压缩弹性支撑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动触片240与静触片212分离;取消动触片240的受力,动触片240恢复至第二位置。这样一来,在插拔插头010时,可以使动触片240受力并移动至第一位置,即可通过动触片240与静触片212分离,以使设置有开关机构300的插头010的电路切断,以确保插头010和插座之间在插拔时,不带载,进而不会产生拉弧,有效地改善了容易触电和烧损的问题;在拔插结束后,动触片240的受力取消,动触片自动复位至第二位置,即可自动使动触片240和静触片212导通,以使设置有开关机构300的插头010的电路导通,以确保相应的插头010的正常使用状态,且操作便捷。
进一步地,开关机构300包括两个静触片212,两个静触片212均设置于底座230;其中一个静触片212为接入端,另一个静触片212为输出端,具体地,其中一个所述静触片212用于与所述电源线的一个所述带电导线连接,另一个所述静触片212用于与连接所述电源线的一个所述带电导线连接的插销211连接;在动触片240位于第二位置时,与两个静触片均导通;动触片240受力并位于第一位置时,与至少一个静触片212分离。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插销机构210包括两个插销211,两个插销211均设置于壳体100,且用于与插座的插套插接配合;其中一个插销211用于与电源线中的一个带电导线连接,其中一个静触片212与电源线中的另一个带电导线连接;另一个插销211与另一个静触片212连接。
当开关机构300处于受力状态时,动触片240受力并移动至第一位置,以与两个静触片212分离,进而使得插销211处于断开状态,其中未连接带电导线的插销211始终与带电导线断开连接;当开关机构300处于初始状态时,动触片240复位至第二位置,以与两个静触片212接触,进而使得插销211处于导通状态,其中,未连接带电导线的插销211通过静触片212和动触片240与带电导线导通。由于使开关机构300处于受力状态时,动触片240位于第一位置,即可使插销211处于断开状态,故在插拔插头010时,插销211不带载,即可避免插销211和插套之间产生电弧,以改善容易触电、烧损的问题。
可选地,插销机构210还包括地极插销213,地极插销213设置于壳体100,且用于与电源线的地极导线连接。
可选地,插销机构210还包括安装件214,例如:安装架或安装板等,地极插销213和两个插销211均通过安装件214设置于壳体100。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照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静触片212与电源线中的正极电线连接,其中一个插销211与电源线的负极电线连接;在插头010未插接于插座,即未取电时,用电设备的正极未接通,负极接通;在插头010插接于插座,即取电时,静触片212与动触片240接触,开关机构300导通,插头010内部的正极电路导通,用电设备可以正常取电工作。
请参照图5,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静触片212与电源线的负极电线连接,其中一个插销211与电源线的正极电线连通;在插头010未插接于插座,即未取电时,用电设备的正极接通,负极未接通;在插头010插接于插座,即取电时,静触片212与动触片240接触,开关机构300导通,插头010内部的负极电路导通,用电设备可以正常取电工作。
动触片240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请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动触片240包括动触片本体242和两个触点(下文称第一触点243),两个第一触点243分别设置于动触片本体242的两端,动触片本体242通过弹性支撑设置于底座230;当动触片本体242受力并位于第一位置时,两个第一触点243与两个静触片212均分离;当动触片本体242位于第二位置时,两个第一触点243与两个静触片212一一对应地接触导通。
进一步地,开关机构300还包括触发件310,触发件31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0,且与动触片本体242传动配合;其中,请参照图6和7;当触发件310处于受力状态时,触发件310能驱动动触片本体242运动至第一位置,以使两个第一触点243与两个静触片212分离,其中未连接带电导线的插销211始终与带电导线断开连接,插销211处于断开状态,不带载;当触发件310处于初始状态时,动触片本体242能复位至第二位置,以使两个第一触点243与两个静触片212一一接触,其中未连接带电导线的插销211通过第一触点243、静触片212和动触片本体242与带电导线导通,插销211处于导通状态,带载。
可选地,请参照图3,静触片212包括端子本体215和设置于端子本体215的第二触点216,端子本体215设置于底座230;当触发件310处于初始状态时,动触片本体242能复位至第二位置,以使两个第一触点243与两个静触片212的第二触点216一一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点243和第二触点216均可以是银触点。
请参照图6和图7,弹性支撑为弹性件241,动触片240通过弹性件241设置于底座230,弹性件241被配置为使动触片240始终具有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趋势;当触发件310处于初始状态时,动触片240能在弹性件241的弹性作用下,复位至与两个静触片212接触。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动触片240设置有安装腔244,具体地,动触片本体242设置有安装腔244;弹性件241设置于安装腔244内。如此设置,能够确保弹性件241的装配稳定性,进而可靠地驱使动触片本体242复位至使两个第一触点243与两个第二触点216分离。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动触片本体242包括依次呈角度连接的第一板245、第二板246、第三板247、第四板248和第五板249,并使动触片本体242大致呈“几”字型,第二板246、第三板247和第四板248之间形成安装腔244;触发件310能与第三板247抵接,以驱动动触片本体242运动至使第一触点243与第二触点216分离;第一板245和第五板249均设置有第一触点243。
为了进一步地确保弹性件241的装配稳定性,底座230连接有安装柱231,弹性件241套设于安装柱231。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插头010能够更好地适用于直流电,两个第一触点243与两个第二触点216的接触或分离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即两个第一触点243被配置为分别先后与对应的静触片212分离或接触,也即两个第一触点243(动触点)先后与对应的第二触点216(静触点)接触或分离。其中,两个第一触点243(动触点)与对应的第二触点216(静触点)分离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样先断开的触点会释放大部分的能量,后断开的部分再泄流剩余能量,可以避免同时断开(或单触点断开),能量一次性释放会产生较大的电弧,并且很容易融化银触点。
为了使两个第一触点243(动触点)先后与对应的第二触点216(静触点)接触或分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动触片本体242的受力位置位于两个第一触点243之间,且两个第一触点243分别至受力位置的距离不同;或者,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动触片本体242的受力位置为斜面,即可以将第三板247相对于第一板245和第五板249倾斜设置,以使第一板245和第五板249能先后带动对应的第一触点243运动;或者,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将两个第二触点216的重量设置为不同的,使得两个第一触点243在动触片本体242的带动下先后移动至与对应的第二触点216接触或分离;或者,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第一板245和第五板249分别设置为相对于第三板247倾斜不同的角度,以使第一板245和第五板249能够带动对应的第一触点243先后与对应的第二触点216接触或分离。可选地,请参照图3,底座230包括盖子232和座子233,盖子232与座子233扣合且连接,盖子232连接有安装柱231,座子233开设有避让孔234;动触片本体242可活动地设置于盖子232和座子233之间,且座子233开设有避让孔234,避让孔234用于暴露出部分的动触片本体242,以使触发件310能与从避让孔234暴露出来的动触片本体242传动配合;座子233还设置有安装槽235,端子本体215插接于接线槽,且第二触点216位于盖子232和座子233之间,端子本体215远离第二触点216的一端从安装槽235的槽口伸出底座230。如此设置,能够确保静触片212、动触片本体242和弹性件241可靠地设置于底座230,并确保第一触点243和第二触点216能够可靠地分离或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盖子232和座子233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用螺钉等紧固件连接等。
可选地,弹性件241为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41还可以是弹性胶套,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关机构300可以不包括弹性件241,动触片本体242可以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备,当触发件310处于初始状态时,动触片本体242可以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复位至使两个第一触点243与两个第二触点216一一对应地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当触发件310处于初始状态时,两个第一触点243与两个第二触点216一一对应地接触,插销211带载,即使得插头010内部的电路处于常通状态,仅在插拔过程中使触发件310处于受力状态使插头010内的电路短时间断开,即可不改变现有交流插头010内部电路常通的设计习惯,便于推广应用。
请参照图6-8,为了使插头010在拔插的过程中便于处于受力状态,触发件31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0;当触发件310受到外力的驱使沿第一方向转动至受力状态时,即可使动触片本体242相对于底座230运动至第一位置,以使第一触点243与第二触点216分离,当触发件310在外力撤销后,能够沿第二方向转动并复位至初始状态,且动触片本体242可在弹性件241的作用下复位至第二位置,以使两个第一触点243和两个第二触点216一一对应地接触;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开关机构300包括两个触发件310,两个触发件310均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0;在插拔插头010时,两个触发件310均可以处于受力状态,即两个触发件310均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至受力状态,以便于通过两个触发件310同时与动触片本体242抵接,可靠地驱动动触片本体242相对于底座230运动,并可靠地确保第一触点243与第二触点216分离;在插拔结束时,撤销驱动两个触发件310转动至受力状态的外力,两个触发件310转动至初始状态,动触片本体242在弹性件241的作用下复位,且两个第一触点243与两个第二触点216一一对应地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当驱动两个触发件310转动至受力状态的外力撤销时,触发件310能在自重的作用下转动至初始状态;也可以在弹性件241驱动动触片本体242复位时,利用动触片本体242驱动触发件310向初始状态转动。
为了使插头010在插拔时,请参照图9,触发件310能够顺利被外力驱动转动至受力状态,壳体100设置有开口101,开口101用于暴露出触发件310,即可穿过开口101施力于触发件310,使得触发件310转动至受力状态,并驱动动触片本体242运动至使第一触点243与第二触点216分离。
壳体100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的壳体100包括相互扣合且连接的上壳110和下壳120,插销机构210设置于上壳110和下壳120之间,插销211从上壳110和下壳120之间伸出;触发件310通过转轴与上壳110和下壳120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可转动地连接,且上壳110和下壳120之间设置有开口101。上壳110和下壳120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或螺栓等紧固件连接等。
可选地,壳体100还包括套设在扣合且连接的上壳110和下壳120外部的外壳130;外壳130设置有与开口101相对分布的通孔131,以便于使触发件310从通孔131暴露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在插头010拔插与插座时,可以由插座的侧壁设置的凸起按压触发件310,使得触发件310受到按压转动至受力状态,即可驱动动触片本体242运动至第一位置,以使第一触点243与第二触点216分离;当完成拔插时,插座的凸起不再按压触发件310,动触片本体242在弹性件241的作用下复位至第二位置,且动触片本体242能推动触发件310转动至初始状态,且第一触点243与第二触点216接触。
当然,在一些使用中,可以是由用户手动按压触发件310,使其转动至受力状态。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0的内部设置有扭簧等弹性元件与触发件310配合,且弹性元件使触发件310始终具有转动至受力状态的趋势;在拔插插头010时,触发件310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处于受力状态,动触片本体242运动至使第一触点243与第二触点216分离;当插拔接完成时,外力按压触发件310使其克服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转动至初始状态,且动触片本体242在弹性件241的作用下复位,且动触片本体242能推动触发件310转动至初始状态,且第一触点243与第二触点216接触。需要说明的是,插头010插拔完成时,按压触发件310的外力可以是插座的侧壁设置的凸块提供的,或者可以在插头010外部套设套筒、以利用套筒的内壁按压触发件310。
本实施例的插头010插入插座的过程中,在插销211与插套接触之前,触发件310受到外力的按压转动至受力状态,触发件310驱动动触片本体242运动至第一位置,以使第一触点243和第二触点216分离(如图6所示),插销211处于断开状态,其中未连接带电导线的插销211始终与带电导线断开连接;插头010继续插入插座,在插销211与插座的插套可靠地接触后,触发件310受到的外力撤销,触发件310转动至初始状态,动触片本体242在弹性件241的作用下复位至第二位置,以使第一触点243与第二触点216接触(如图7所示),插销211处于导通状态。在插头010未完全插接之前,插销211处于断开状态,不带载。
插头010拔出插座的过程中,在插头010的插销211与插座的插套分离之前,触发件310受到外力的按压转动至受力状态,触发件310驱动动触片本体242运动至第一位置,以使第一触点243和第二触点216分离(如图6所示),插销211处于断开状态,其中未连接带电导线的插销211始终与带电导线断开连接;插头010继续拔出,在插销211完全与插套分离后,触发件310受到的外力撤销,触发件310转动至初始状态,动触片本体242在弹性件241的作用下复位至第二位置,以使第一触点243与第二触点216接触(如图7所示),插销211处于导通状态。在插头010未完全拔出之前,插销211处于断开状态,不带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010可以用于各种用电设备,该插头010在插拔时插销211不带载,以改善触电风险和烧损风险,并且通过机械式的设计,降低成本,易于推广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230);
静触片(212),所述静触片(212)设置于所述底座(230);
动触片(240),所述动触片(240)通过弹性支撑设置于所述底座(230),所述动触片(240)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动触片(240)与所述静触片(212)导通;
当所述动触片(240)受力压缩所述弹性支撑并移动至第一位置,所述动触片(240)与所述静触片(212)分离;取消所述动触片(240)的受力时,所述动触片(240)恢复至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包括两个所述静触片(212),其中一个所述静触片(212)为接入端,另一个所述静触片(212)为输出端;
在所述动触片(24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两个所述静触片均导通;所述动触片(240)受力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至少一个所述静触片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240)包括动触片本体(242)和两个触点,两个所述触点分别设置于所述动触片本体(242)的两端,且两个所述触点与两个所述静触片(212)一一对应,所述动触片本体(242)通过所述弹性支撑设置于所述底座(230);
当所述动触片本体(242)受力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两个所述触点与两个所述静触片(212)均分离;
当所述动触片本体(24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两个所述触点与两个所述静触片(212)一一对应地接触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触点被配置为分别先后与对应的所述静触片(212)分离或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本体(242)的受力位置位于所述两个触点之间,且所述两个触点分别至所述受力位置的距离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本体(242)的受力位置为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为弹性件(241),所述动触片(240)通过所述弹性件(241)设置于所述底座(230);所述弹性件(241)被配置为使所述动触片(240)始终具有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240)设置有安装腔(244),所述弹性件(241)设置于所述安装腔(244)内。
9.一种电连接器,其为插头或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机构。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机构。
CN202221460565.4U 2022-06-09 2022-06-09 开关机构、电连接器和用电设备 Active CN217485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60565.4U CN217485314U (zh) 2022-06-09 2022-06-09 开关机构、电连接器和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60565.4U CN217485314U (zh) 2022-06-09 2022-06-09 开关机构、电连接器和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5314U true CN217485314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5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60565.4U Active CN217485314U (zh) 2022-06-09 2022-06-09 开关机构、电连接器和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5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306457A1 (en) Battery pack
MX2007010585A (es) Dispositivo de enchufe hembra de alimentacion con interruptor de habilitacion.
US6176712B1 (en) Safe connector
CN214898194U (zh) 一种反复插拔按键开关
CN217485314U (zh) 开关机构、电连接器和用电设备
CN215266045U (zh) 一种插拔按键开关
JP3199822U (ja) 充電ソケット
CN115313105A (zh) 插座组件和电子装置
CN215772608U (zh) 充电装置
CN114944576A (zh) 插头、插座和用电设备
CN115332889A (zh) 插座组件和电子装置
CN211404864U (zh) 一种模块化智能插座
CN113593962A (zh) 一种嵌入式收缩隐形开关
CN208922950U (zh) 一种接插微动开关
WO1999012244A1 (en) Combination battery charger and power source with dual-plug assembly for electrically powered devices
CN111802782B (zh) 一种自动通断电的电吹风支架
CN220585671U (zh) 一种多孔插线板
CN218351330U (zh) 过载保护按键开关和用电器
CN212113850U (zh) 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电动工具系统
CN216648203U (zh) 一种具有电流电压检测的智能微型断路器
CN216750541U (zh) 一种插座及接电组件
CN217009786U (zh) 变压插座
CN218887717U (zh) 一种五孔电源插座触发机构及五孔电源插座
CN214253168U (zh) 鼠标
CN210074801U (zh) 移动电源及小型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