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4709U - 一种碳粉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粉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4709U
CN217484709U CN202220298335.6U CN202220298335U CN217484709U CN 217484709 U CN217484709 U CN 217484709U CN 202220298335 U CN202220298335 U CN 202220298335U CN 217484709 U CN217484709 U CN 217484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cartridge
extension
developer
movable member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983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虞文俊
吴连俊
张为志
吴小芹
向星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st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nesta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star Corp filed Critical Ninesta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4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4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碳粉盒,包括:盒体,盒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传输单元,传输单元沿盒体的重力方向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的下侧;传输单元包括延伸部以及与延伸部可拆卸连接的移动部,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容纳腔连通;延伸部在远离第一容纳腔的后壁的自由端处设有出粉口,移动部能够沿延伸部移动以打开或闭合出粉口。本申请提供的碳粉盒,可以提高显影剂的输出效率,避免显影剂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碳粉盒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04月30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20940254.7的中国专利申请以及于2021年05月13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21028738.0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激光打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粉盒。
背景技术
碳粉盒是一种广泛的应用在电子成像装置中用于对显影单元进行显影剂补充的装置,碳粉盒可拆卸设在于电子成像装置中。如图1所示,当碳粉盒10被装入成像装置内部后,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剂接收单元(图中未示出)中设有的驱动件插入至显影剂供给部10a的后侧壁10b上开设的通孔10c中,并朝向安装在显影剂供给部10a中供粉件(图中未示出)施加朝向碳粉盒安装方向(如图1所示)的推力;推动送粉件在显影剂供给部中沿碳粉盒安装反方向运动,至供粉件下侧开设的出粉口(图中未示出)与显影剂供给部下侧设有的开口相对,使存储在碳粉盒的显影剂存储部10d中的显影剂从显影剂供给部10a下侧设有的开口流入至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显影剂接收单元中。
现有技术中,显影剂供给部与碳粉盒的盒体被构造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其中供粉件设置在显影剂供给部10a内部,在进行显影剂供给操作中,需要经常性推动供粉件在显影剂供给部10a内部中沿碳粉盒安装反方向运动,以使供粉件下侧开设的出粉口(图中未示出)与显影剂供给部10a下侧设有的开口相对,进而使显影剂能够从显影剂存储部10d中向外流出。因频繁操作会造成显影剂供给部内部设有的部件损坏,进而导致显影剂无法正常供给,影响打印质量。另外,因显影剂供给部与碳粉盒的盒体被构造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给显影剂供给部中设有的部件装配以及部件损坏带来不便,如有部件损坏需要整体更换碳粉盒,还会导致用户使用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碳粉盒,能够可以提高显影剂的输出效率,避免显影剂的浪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粉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
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沿所述盒体的重力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下侧;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延伸部以及与所述延伸部可拆卸连接的移动部,所述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延伸部在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后壁的自由端处设有出粉口,所述移动部能够沿所述延伸部移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出粉口。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部包括第一活动件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延伸部上,所述第一活动件为两端镂空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延伸部的外侧且能够覆盖所述出粉口。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活动件的两侧端壁向靠近所述第一活动件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突出部;所述延伸部沿轴线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安装槽可拆卸滑动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沿径向延伸形成凸缘部,所述凸缘部用于抵接所述第一活动件的端面;所述延伸部的安装槽的末端设有至少一个止挡部,至少一个所述止挡部用于抵接至少一个所述突出部;所述凸缘部、所述止挡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活动件的移动距离。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延伸部在安装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件靠近所述后壁的端部向外侧突出形成至少一个凸起部,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后壁的一端与所述凸起部抵接。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活动件的外周的直径尺寸小于所述显影剂接收单元的驱动接收端的内周的直径尺寸。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部包括第二活动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活动件为两端镂空的柱体结构,所述第二活动件套设于所述延伸部的外侧且能够覆盖所述出粉口;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延伸部的外侧,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弹性件收容于所述第二活动件的内部。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沿径向延伸形成凸缘部;所述第二活动件远离所述后壁的一端与所述凸缘部抵接,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本体部以及靠近所述后壁的一端延伸形成的外檐部;所述本体部的外周的直径尺寸小于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显影剂接收单元的驱动接收端的内周的直径尺寸;所述外檐部的外周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显影剂接收单元的驱动接收端的内周的直径尺寸。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活动件的内侧壁沿径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后壁抵接;所述第二活动件沿所述碳粉盒安装方向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用于容纳密封件。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碳粉盒还包括护盖,所述盒体的顶部设有显影剂补充口,所述护盖盖设于所述盒体的顶部;所述护盖上设有芯片安装部,所述芯片安装部的两个相对侧边上开设有滑槽,芯片通过所述滑槽可拆卸装配在所述芯片安装部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碳粉盒,碳粉盒的传输单元包括延伸部以及与所述延伸部可拆卸连接的移动部,在所述碳粉盒沿安装方向被装入成像装置内时,所述传输单元受到朝向碳粉盒安装反方向的作用力,迫使所述移动部向靠近所述后壁移动以打开延伸部端部的出粉口,使存储在第一容纳腔中的显影剂通过所述传输单元的出粉口流入至所述成像装置的显影剂接收单元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传输单元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与碳粉盒进行装配,具有结构简单、装配便捷及便于部件维修更换的优势,还可以提高显影剂的输出效率,避免显影剂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碳粉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碳粉盒结构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图2所示的碳粉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碳粉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碳粉盒中的传输单元的对应位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碳粉盒被装入成像装置后对应传输单元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碳粉盒从成像装置拆卸后对应传输单元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碳粉盒结构示意图;
图9a及图9b为图8所示的碳粉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碳粉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所示的碳粉盒中的传输单元的对应位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8所示的碳粉盒中的传输单元的对应位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8所示碳粉盒被装入成像装置后对应传输单元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图8所示碳粉盒从成像装置拆卸后对应传输单元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碳粉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碳粉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碳粉盒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2至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碳粉盒,碳粉盒可拆卸装置于成像装置内,成像装置可以是打印机、复印机、扫描复印一体机等,在此不做限定。
碳粉盒包括具有收容腔的盒体100,盒体100包括第一容纳腔110、第二容纳腔120及分隔导向部140,第一容纳腔110用于存储显影剂。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110优选为构造为粉仓;第二容纳腔120优选被构造为废粉仓。分隔导向部140将盒体100大致分隔为第一容纳腔110及第二容纳腔12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碳粉盒沿碳粉盒的重力方向第一容纳腔110位于第二容纳腔120的上部,且第一容纳腔110的尺寸大于第二容纳腔120的尺寸。
盒体100还包括与第一容纳腔110相连通的传递部150,在本实施例中,传递部150由第一容纳腔110沿盒体的重力方向向下延伸形成。沿盒体的重力方向,第一容纳腔110大致呈斗型,即第一容纳腔110的上部宽度尺寸大于传递部150的宽度尺寸。存储在第一容纳腔110中的显影剂沿分隔导向部140落入传递部150中。
如图3a及图4所示,碳粉盒还包括传输单元200,沿碳粉盒安装方向传输单元200被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0的正下方,且在盒体的重力方向上与第二容纳腔120邻近。传输单元200位于第一容纳腔110和第二容纳腔120之间,使得第一容纳腔110内的显影剂可以回收至第二容纳腔120内。
传输单元200包括承接部220、延伸部230以及与延伸部230可拆卸连接的移动部210。其中,承接部220沿盒体的重力方向位于第一容纳腔110下方,承接部220与传递部150之间通过送粉通道160连通。具体地,承接部220沿碳粉盒安装方向突出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10的后壁111上。在本实施例中,承接部220优选被构造为中空结构,传递部150中的显影剂可以通过送粉通道160转运至承接部220中。
进一步地,如图3a所示,传递部150中设有送粉件400,送粉件400接收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提供的驱动力发生转动,将堆积在传递部150中的显影剂进行搅拌及传送至传输单元200中。
如图3a及图4所示,送粉件400包括固定部410、第一转轴440、送粉部420以及密封部430。
固定部410位于第一转轴440的一端,用于实现送粉件400在传递部150内的安装。具体地,固定部410安装在传递部150中对应内侧壁上,示例性地,固定部410可以通过卡合固定的方式安装在传递部150中。
送粉部420卷绕设置于第一转轴440上,送粉部420用于对堆积在传递部150中的显影剂进行搅拌并将其传递至承接部220中。当送粉件400在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发生旋转时,送粉部420随第一转轴440旋转。
密封部430设置于第一转轴440远离固定部410的一端,密封部430可以随送粉件400旋转运动直至覆盖送粉通道160,实现对送粉通道160以及承接部220的密封,防止过量的显影剂在承接部220中堆积。密封部430优选被构造为内部为中空的梯形结构。
传输单元200包括与延伸部230可拆卸连接的移动部210。在碳粉盒沿碳粉盒安装方向被装入成像装置内部的过程中,传输单元200会与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显影剂接收单元(图中未示出)接触,且显影剂接收单元中的驱动接收端会沿碳粉盒安装反方向向传输单元200施加作用力,迫使移动部210沿延伸部230向靠近第一容纳腔110后壁111的方向运动,使存储在第一容纳腔110中的显影剂从传输单元200中流出,并流入至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显影剂接收单元中。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示,在承接部220的外壁221上沿碳粉盒安装方向设有延伸部230,具体地,延伸部230朝向远离外壁221的方向突出设置于外壁221上,使承接部220与延伸部230的整体长度在碳粉盒安装方向上与第一容纳腔110的宽度尺寸大致一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延伸部230优选被构造为中空结构,延伸部230通过承接部220、送粉通道160以及传递部150与第一容纳腔110连通。
如图3a至图5所示,传输单元200还包括送粉螺杆270,延伸部230的中空内部设有传递通道260,送粉螺杆270安装在传递通道260内。送粉螺杆270的轴线与显影剂传递通道260的轴线沿碳粉盒安装方向相互平行。另外,延伸部230远离承接部220的外壁221的自由端231的底面处设有出粉口232,存储于第一容纳腔110的显影剂从第一容纳腔110底部的传递部150利用与其相互连通的送粉通道160将显影剂传递至承接部220中,位于承接部220中的送粉螺杆270对显影剂进行搅拌并继续传输至传递通道260中,使显影剂在传递通道260中流动至延伸部230下侧设有的出粉口232处,并通过出粉口232向外流出。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5所示,移动部210能够沿所述延伸部230移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出粉口232。具体地,移动部210包括第一活动件211和第一弹性件212;第一活动件211优选被构造为两端镂空的弧形结构,第一活动件211内弧形端面直径尺寸大于延伸部230的外圆周端面直径尺寸。第一弹性件212套设于延伸部230的外表面,第一活动件211卡设于延伸部230的外侧且能够覆盖出粉口232。
具体地,如图5及图6所示,延伸部230的外表面沿轴线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233;至少一个安装槽233从延伸部230的自由端231沿碳粉盒安装反方向朝向靠近承接部220的外壁221方向延伸。
第一活动件211的两侧端壁分别向靠近第一活动件211轴线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突出部21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件211的两侧端壁形成两个突出部2111,两个突出部2111沿轴线方向对称设置。在移动部210与碳粉盒安装过程中,第一弹性件212套设在延伸部230上,第一活动件211的两个突出部2111卡接入安装槽233中,与安装槽233可拆卸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延伸部230的自由端231沿径向延伸形成凸缘部234,凸缘部234与第一活动件211的端面抵接。所述延伸部230的安装槽233的末端设有至少一个止挡部235,至少一个止挡部235用于抵接至少一个突出部2111。所述凸缘部234、所述止挡部235分别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活动件的移动距离。可以理解地,所述凸缘部234、所述止挡部235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活动件211在工作过程中从延伸部230上滑落。
另外,在延伸部230的本体上相对于延伸部230的轴线方向呈对称方式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限位部(图中未示出);第三限位部的数量优选为两个;第三限位部用于对第一活动件211在延伸部230的运动方向进行限定,即第一活动件211在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仅能沿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容纳腔110后壁111的方式在延伸部230本体上直线式往复运动,避免第一活动件211在延伸部230本体上滑动的过程中发生旋转。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230的安装槽233的两端分别设有止挡部235,相对应地,安装槽233的两端可以对应设有至少一个止挡部235,安装槽233两端的止挡部235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活动件的移动距离,可以避免第一活动件211在工作过程中从延伸部230上滑落。
当所述第一活动件211与所述延伸部230在安装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件211靠近所述后壁111的端部向外侧突出形成至少一个凸起部2112,第一弹性件212远离后壁111的一端与凸起部2112抵接,用于限制第一弹性件212在第一活动件211上的运动位置。第一弹性件212的另一端与后壁111抵接。此时,在无外力作用下,第一活动件211覆盖出粉口232。第一活动件211与延伸部230之间设有密封件,防止显影剂从出粉口232中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活动件211和第一弹性件212与延伸部230完成装配后,在碳粉盒安装方向(即碳粉盒安装方向)上,传输单元200的端面与第二容纳腔120的外后壁121的投影面不重叠。
进一步地,第一活动件211的外周直径尺寸小于显影剂接收单元的驱动接收端的内周的直径尺寸。
当碳粉盒被装入成像装置的过程中时,传动单元200被插接入显影剂接收单元中,由于第一活动件211的外周的直径尺寸小于成像装置中驱动接收端内周的直径尺寸,故第一活动件211伸入驱动接收端内部;第一活动件211上的凸起部2112与驱动接收端的外端面抵接,以限制第一活动件211的伸入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延伸部230优选被构造为圆柱体,延伸部230还可被构造为其他形状用于适配不同的传输单元200及碳粉盒。弹性件212优选为弹簧,弹性件212还替换为其他形变部件或形变结构。凸缘部234以及第二限位部250的数量还可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碳粉盒还包括第一盒体盖170和第二盒体盖180;其中,第一盒体盖170优选被构造为内盒盖,第二盒体盖180优选被构造为外盒盖;第一盒体盖170的尺寸小于第二盒体盖180的尺寸。
第一盒体盖170、第二盒体盖180以及盒体100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装配,盒体100在碳粉盒安装反方向的一侧,第一盒体盖170覆盖盒体100的敞口处,第二盒体盖180覆盖在第一盒体盖170外侧。
第一盒体盖170远离第一容纳腔一侧的盒体壁上设有动力接收单元600,动力接收单元600用于接收成像装置中的动力单元提供的驱动力。
具体地,动力接收单元600与传递部150、传输单元200的承接部220位置相对应。动力接收单元600包括第一动力件610和第二动力件620,第一动力件610和第二动力件620沿盒体的重力方向垂直设置,第一动力件610设置在第二动力件620的上方。并且,第一动力件610和第二动力件620的轴线沿碳粉盒安装方向相互平行。相对应地,盒体壁开设有第一轴孔171和第二轴孔172,第一轴孔171与第一动力件610的位置相对应,第二轴孔172与第二动力件620的位置相对应。
当第一盒体盖170与盒体100完成装配后,设置在传递部150中的送粉件400的第一转轴440以及延伸部230内部的送粉螺杆270的第二转轴510分别通过第一轴孔171和第二轴孔172穿过盒体壁表面;再分别对应插接入第一动力件610和第二动力件620本体对应的轴孔上。第二动力件620的下端伸出于第一盒体盖170和第二盒体盖180的下表面。当碳粉盒被安装入成像装置中时,第二动力件620与成像装置中设有的动力单元啮合,并接收动力单元提供的驱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动力件610和第二动力件620优选被构造为齿轮,第一动力件610和第二动力件620还可被替换为其他传动件,用于适配不同的碳粉盒和成像装置。
所述碳粉盒还包括把手700,在第一盒体盖170上邻近第二容纳腔120的盒体壁的下侧设有安装部173,把手700可拆卸安装于安装部173内。具体地,把手700上设有第一突起部710及第二突起部720,第一突起部710、第二突起部720分别设置于把手700的两端。第一突起部710卡接在第二盒体盖180上设有的安装口181内,第二突起部720突出于第一盒体盖170和第二盒体盖180的外部。
当第二盒体盖180安装在第一盒体盖170的外表面时,用户手持把手700的第一突起部710和第二突起部720,朝向第一突起部710和第二突起部720互相靠近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可将碳粉盒从成像装置本体内部中拆卸。在实施例中,把手700的结构和尺寸通用于彩盒碳粉盒与黑色碳粉盒。
如图3所示,盒体100的顶部设有显影剂补充口190,显影剂补充口190与第一容纳腔110连通。当第一容纳腔110中的显影剂完全耗尽后,用户可通过显影剂补充口190向第一容纳腔110中补充显影剂。
进一步地,碳粉盒还包括护盖130,护盖130覆盖位于盒体100顶部的显影剂补充口190。护盖130上设有芯片安装部131,芯片安装部131的两个相对侧边上呈对称方式开设有滑槽1311;芯片10通过滑槽1311可拆卸装配在所述芯片安装部131内,便于用户更换芯片。在本实施例中,盒体的顶部还设有卡接部112,护盖130设有卡接口132,盒体100顶部的卡接部112与护盖130上的卡接口132卡合连接,实现护盖130与盒体100的可拆卸连接。
使用时,如图2-图7所示,用户手持碳粉盒上设有的把手700的第一突起部710和第二突起部720,朝向第一突起部710和第二突起部720互相靠近的方向施加作用力,沿碳粉盒安装方向将碳粉盒插接入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剂接收单元的过程中,传输单元200中的第一活动件211部分插接入显影剂接收单元的驱动接收端内,第一活动件211的两个凸起部2112抵接在驱动接收端的内周端面的外部,用户沿碳粉盒安装方向继续将碳粉盒安装至指定位置的过程中,两个凸起部2112因受到朝向碳粉盒安装方向的作用力,带动第一活动件211沿安装槽233朝向靠近第一容纳腔110后壁111的方向沿延伸部230滑动,至第一活动件211的端面与安装槽233上设有的止挡部235抵接,此时,套设在延伸部230上的第一弹性件212的发生形变且形变量最大,设置在延伸部230的自由端231底部下侧的出粉口232完全暴露于第一活动件211的外部且与显影剂接收单元中设有的接收口(图中未示出)沿碳粉盒重力方向对齐连通;此次出粉口232位于接收口的上侧。
进一步地,当碳粉盒被安装进成像装置内后,碳粉盒中设有的第二动力件620与成像装置中设有的动力单元接触啮合,动力单元向第二动力件620提供驱动力,驱动第二动力件620转动,并将驱动力传输至第一动力件610。存储在第一容纳腔110中的显影剂沿导向部140沿碳粉盒的重力方向落入传递部150中,第一动力件610带动安装在传递部150中的送粉件400转动,对堆积在传递部150中的显影剂进行搅拌,显影剂通过传递部150与承接部220之间设有的送粉通道160向承接部220中流入,第二动力件620带动安装在承接部220中的送粉螺杆270在延伸部230中设有的传递通道260中转动,同时带动堆积在承接部220中的显影剂沿碳粉盒安装方向在传递通道260中流动至延伸部230下侧设有的出粉口232处,并通过出粉口232向成像装置的显影剂接收口中流动,以此实现将显影剂从碳粉盒传输至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剂接收单元中。
如图6-图7所示,当碳粉盒中显影剂完全耗尽或者需要对传输单元中的部件进行更换时,用户手持碳粉盒上设有的把手700的第一突起部710,使第一突起部710沿盒体的重力方向的反方向上移动,使第二突起部720与成像装置中的配合部脱离,沿碳粉盒安装反方向将碳粉盒从成像装置的显影剂接收单元拆卸的过程中,第一活动件211的两个凸起部2112与驱动接收端的外轮廓端面脱离逐渐脱离接触,第一弹性件212因需要恢复形变,故向第一活动件211的两个凸起部2112施加朝向碳粉盒安装反方向的作用力,迫使第一活动件211朝向远离第一容纳腔110后壁111的方式在延伸部230上移动,至使第一活动件211运动无外力状态下的指定位置处。此时延伸部230下侧设有的出粉口232被闭合,显影剂无法从出粉口232中向外流出。同时在第二弹性件212弹力作用下,盒体沿碳粉盒安装反方向从成像装置中弹出。
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一种传输单元,安装在如上任意所示的处理中,其中传输单元包括承接部220;沿盒体100重力方向被安装在所述盒体100中设有的第一容纳腔110的下侧;延伸部230;设置在所述承接部220上,且朝向远离承接部220的方向延伸;在碳粉盒的安装方向上所述承接部220与所述延伸部230的整体长度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0的宽度尺寸一致;移动部210;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延伸部230装配;用于当所述碳粉盒沿安装方向被装入成像装置内部的过程中,在受到来自朝向碳粉盒安装反方向的作用力,迫使所述移动部210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容纳腔110后壁111的方向移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结构大致相同,以下仅对与上述实施例1的碳粉盒不同之处予以说明,具体如下:
进一步地,如图8-图12所示,移动部210包括第二活动件213和第二弹性件214;第二活动件213被构造为两端镂空的柱体结构,优选为圆柱体结构。第二活动件213内周的直径尺寸大于延伸部230的外周的直径尺寸。第二弹性件214套设在延伸部230的外表面,第二活动件213套设在所述延伸部230的自由端231的外侧,且能够覆盖出粉口232。
如图9a及图11所示,第二弹性件214套设于所述延伸部230的外侧,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弹性件214收容于所述第二活动件213的内部。在所述碳粉盒沿安装方向被装入成像装置内时,所述第二活动件213沿所述延伸部230移动以打开所述出粉口232。
第二活动件213的内侧壁沿径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250,优选地,第二活动件213的内侧壁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限位部250。第二弹性件214位于第二活动件213内部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250抵接,第二弹性件214的另一端与后壁111抵接,用于限制第二弹性件214在第二活动件213中的运动位置。第二限位部250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部250也可以是四个或六个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活动件213和第二弹性件214与延伸部230完成装配后,第二弹性件214的一端与承接部220的外壁221抵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部250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活动件213和第二弹性件214与延伸部230完成装配后,在碳粉盒安装方向上,传输单元200的端面与第二容纳腔120的后壁111的投影大致重叠。
进一步地,延伸部230的自由端231沿径向延伸形成凸缘部234。所述第二活动件213远离所述后壁111的一端与所述凸缘部234抵接,所述第二活动件213靠近所述后壁111的一端延伸形成外檐部2132,所述第二活动件213沿所述延伸部230移动直至与所述后壁111抵接。
当第二活动件213与延伸部230完成装配后,凸缘部234与第二活动件213的端面抵接,避免第二活动件213在工作过程中从延伸部230上滑落。另外,在延伸部230上相对于延伸部230的轴线方向呈对称方式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限位部(图中未示出);第三限位部的数量优选为两个;第三限位部用于对第二活动件213在延伸部230的运动方向进行限定,即第二活动件213在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仅能沿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容纳腔110后壁111的方式在延伸部230本体上直线式往复运动,避免第二活动件213在延伸部230本体上滑动的过程中发生旋转。
进一步地,第二活动件213为两端为镂空的圆柱体,第二活动件213包括本体部2131和外檐部2132,第二活动件213可伸入成像装置的显影剂接收单元中。具体地,显影剂接收单元包括驱动接收端,驱动接收端被构造为内部为中空的圆筒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2131的外圆周直径尺寸小于驱动接收端的内圆周直径尺寸,外檐部2132的外圆周直径尺寸大于驱动接收端内圆周直径尺寸。
当碳粉盒被装入成像装置的过程中时,传动单元200被插接入显影剂接收单元中,由于第二活动件213的本体部2131的外圆周端面的直径尺寸小于成像装置中驱动接收端内圆周端面直径尺寸,故本体部2131伸入驱动接收端内部;第二活动件213的外檐部2132的外圆周表面的直径尺寸大于驱动接收端的内圆周表面直径尺寸,第二活动件213的外檐部2132与驱动接收端的外端面抵接,以限制第二活动件213的伸入尺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二活动件213的本体部2131的上表面设有开口槽2133,开口槽2133在第二活动件213上沿碳粉盒安装方向从外檐部2132的端部朝向本体部2131的端部延伸,开口槽2133用于容纳密封件,防止显影剂从出粉口232中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延伸部230优选被构造为圆柱体,延伸部230还可被构造为其他形状用于适配不同的传输单元200及碳粉盒。第二弹性件214优选为弹簧,第二弹性件214还替换为其他形变部件或形变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8-图14所示,实施例2中显影剂供给过程如下:
用户手持碳粉盒上设有的把手700的第一突起部710和第二突起部720,朝向第一突起部710和第二突起部720互相靠近的方向施加作用力,沿碳粉盒安装方向将碳粉盒插接入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显影剂接收单元的过程中,传输单元200中的第二活动件213的本体部2131插接入显影剂接收单元的驱动接收端内部,第二活动件213的外檐部2132与驱动接收端的外轮廓端面抵接,用户沿碳粉盒安装方向继续将碳粉盒安装至指定位置的过程中,第二活动件213的外檐部2132受到朝向碳粉盒安装方向的作用力,朝向靠近第一容纳腔110的后壁111方向沿延伸部230移动,套设在延伸部230上的第二弹性件214发生压缩形变,此时,设置在延伸部230的自由端231底部下侧的出粉口232至少部分暴露于第二活动件213的外部。当碳粉盒被装入成像装置中的指定安装位置后,第二活动件213的外檐部2132因与驱动接收端的外轮廓端面的抵接,在碳粉盒安装过程中,外檐部2132受到驱动接收端的外轮廓端面施加的朝向碳粉盒安装反方向的作用力,第二活动件213沿延伸部230移动至外檐部2132与第一容纳腔110的后壁111完全抵接,第二弹性件214的形变量最大,延伸部230的底部下侧的出粉口232完全暴露于第二活动件213的外部且与显影剂接收单元中设有的接收口(图中未示出)沿碳粉盒重力方向对齐连通;此次出粉口232位于接收口的上侧。
进一步地,当碳粉盒被安装在成像装置本体上后,碳粉盒中设有的第二动力件620与成像装置中设有的动力单元接触啮合,动力单元向第二动力件620提供驱动力,驱动第二动力件620转动,并将驱动力传输至第一动力件610。存储在第一容纳腔110中的显影剂沿导向部140沿碳粉盒的重力方向落入传递部150中,第一动力件610带动安装在传递部150中的送粉件400转动,对堆积在传递部150中的显影剂进行搅拌,显影剂通过传递部150与承接部220之间设有的送粉通道160向承接部220中流入,第二动力件620带动安装在承接部220中的送粉螺杆270在延伸部230中设有的传递通道260中转动,同时带动堆积在承接部220中的显影剂沿碳粉盒安装方向在传递通道260中流动至延伸部230下侧设有的出粉口232处,并通过出粉口232向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接收口中流动,以此实现将显影剂从碳粉盒传输至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剂接收单元中。
如图8至图9a所示,当碳粉盒中显影剂完全耗尽或者需要对传输单元中的部件进行更换时,用户手持碳粉盒上设有的把手700的第一突起部710,使第一突起部710沿重力方向的反方向上移动,使第二突起部720与成像装置中的配合部脱离,沿碳粉盒安装反方向将碳粉盒从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显影剂接收单元拆卸的过程中,第二活动件213的外檐部2132与驱动接收端的外轮廓端面脱离逐渐脱离接触,第二弹性件214因需要恢复形变,故向第二活动件213施加朝向碳粉盒安装反方向的作用力,使第二活动件213朝向远离第一容纳腔110后壁111方向沿延伸部移动,至使第二活动件213的端面与第二容纳腔120的外后壁121在碳粉盒安装方向上投影重叠。此时延伸部230下侧设有的出粉口232被完全覆盖,显影剂无法从出粉口232中向外流出。同时在第二弹性件214弹力作用下,盒体沿安装方向的反方向从成像装置中弹出。
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一种传输单元,安装在如上任意所示的处理中,其中传输单元包括承接部220;沿盒体100重力方向被安装在所述盒体100中设有的第一容纳腔110的下侧;延伸部230;设置在所述承接部220上,且朝向远离承接部220的方向延伸;在碳粉盒的安装方向上所述承接部220与所述延伸部230的整体长度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0的宽度尺寸一致;移动部210;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延伸部230装配;用于当所述碳粉盒沿安装方向被装入成像装置内部的过程中,在受到来自朝向碳粉盒安装反方向的作用力,迫使所述移动部210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容纳腔110后壁111的方式运动。
需要说明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移动部210不限于第一活动件211和第二活动件213的结构,移动部210还和被构造为其他结构,用于适配不同的传输单元以及碳粉盒。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和“第二”、“作用力”、“驱动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和“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以上实施例只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及原理还有诸多变换。因此,任何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其中本实用新型中公开内容所使用的,术语“优选”是排他的,并且表示“优选”,而不是限制,在权利要求中的术语应该被给予它们与说明中所述的实用新型一致的最宽泛的解释。

Claims (10)

1.一种碳粉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
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沿所述盒体的重力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下侧;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延伸部以及与所述延伸部可拆卸连接的移动部,所述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延伸部在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后壁的自由端处设有出粉口,所述移动部能够沿所述延伸部移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出粉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包括第一活动件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延伸部上,所述第一活动件为两端镂空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延伸部的外侧且能够覆盖所述出粉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的两侧端壁向靠近所述第一活动件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突出部;所述延伸部沿轴线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安装槽可拆卸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沿径向延伸形成凸缘部,所述凸缘部用于抵接所述第一活动件的端面;
所述延伸部的安装槽的末端设有至少一个止挡部,至少一个所述止挡部用于抵接至少一个所述突出部;所述凸缘部、所述止挡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活动件的移动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延伸部在安装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件靠近所述后壁的端部向外侧突出形成至少一个凸起部,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后壁的一端与所述凸起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的外周的直径尺寸小于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显影剂接收单元的驱动接收端的内周的直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包括第二活动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活动件为两端镂空的柱体结构,所述第二活动件套设于所述延伸部的外侧且能够覆盖所述出粉口;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延伸部的外侧,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弹性件收容于所述第二活动件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沿径向延伸形成凸缘部;所述第二活动件远离所述后壁的一端与所述凸缘部抵接,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本体部以及靠近所述后壁的一端延伸形成的外檐部;所述本体部的外周的直径尺寸小于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显影剂接收单元的驱动接收端的内周的直径尺寸;所述外檐部的外周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显影剂接收单元的驱动接收端的内周的直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件的内侧壁沿径向延伸形成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后壁抵接;所述第二活动件沿所述碳粉盒安装方向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用于容纳密封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粉盒还包括护盖,所述盒体的顶部设有显影剂补充口,所述护盖盖设于所述盒体的顶部;所述护盖上设有芯片安装部,所述芯片安装部的两个相对侧边上开设有滑槽,芯片通过所述滑槽可拆卸装配在所述芯片安装部内。
CN202220298335.6U 2021-04-30 2022-02-15 一种碳粉盒 Active CN21748470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02547 2021-04-30
CN202120940254 2021-04-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4709U true CN217484709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5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98335.6U Active CN217484709U (zh) 2021-04-30 2022-02-15 一种碳粉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47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20052B1 (en)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0838733B1 (en) Toner cartridge,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omprising toner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recycling the toner cartridge
EP1921512B1 (en)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63171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case
EP0989472A2 (en) Toner replenishing container and toner replenishing apparatus
EP1460487A2 (en)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and coupling-driving member therefor
KR102409784B1 (ko) 현상제 보급 용기 및 현상제 보급 시스템
CN109804318B (zh) 调色剂盒和调色剂供应机构
US7043179B2 (en) Toner replenishing device with timing control of toner replenishing device
US6628910B2 (en) Toner cartridg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8519727B (zh) 粉盒以及打开和关闭粉盒上出粉口的方法
JP4249994B2 (ja)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その再生産方法、粉体補給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N217484709U (zh) 一种碳粉盒
JPH0744000A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JP2006139141A (ja) 封止部材、トナー補給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8333894B (zh) 显影剂供应组件以及显影剂供给容器
KR100846834B1 (ko) 토너 카트리지
CN218068582U (zh) 一种处理盒
CN112147864A (zh) 显影盒
EP3506020B1 (en) Toner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14846247U (zh) 一种硒鼓
CN219676444U (zh) 显影盒
CN220752523U (zh) 显影容器
CN217521484U (zh) 碳粉补充装置
CN212846362U (zh) 一种显影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