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9961U - 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 - Google Patents
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79961U CN217479961U CN202123280528.3U CN202123280528U CN217479961U CN 217479961 U CN217479961 U CN 217479961U CN 202123280528 U CN202123280528 U CN 202123280528U CN 217479961 U CN217479961 U CN 2174799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oss
- steel pipe
- box girder
- bailey
- fe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涉及一种支架,包括钢管立柱、横梁和贝雷梁,每个所述钢管立柱顶面标高对应变截面箱梁底部标高,所述横梁架设在所述钢管立柱上,所述的贝雷梁架设在所述横梁上,所述贝雷梁支撑模板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以独立少支架代替少支架与满堂脚手架结合的组合支架,在贝雷梁施工完成后无需再搭设满堂脚手架,即可搭设模板系统,进行箱梁施工,简化了施工流程,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尤其是一种用于变截面的独立时少支架。
背景技术
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施工使用的传统支架结构形式主要有少支架与满堂脚手架结合的组合支架,即以少支架为基础,其贝雷梁上设置满堂脚手架,利用满堂脚手架调整变截面梁底标高的组合支架(如图 1),支架结构从下到上依此设置钢管立柱、桩顶横梁、贝雷纵梁、满堂支架、模板系统。少支架通过钢管立柱之间设置剪刀撑,满堂脚手架控制钢管脚手管立杆的间距和步距,设置剪刀撑等构造措施,将组合支架设置成几何不变体系,这种支架的最大特点是可装配化程度高、适用于各种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施工。但对于这种传统组合支架,缺点在于:支架采用两种支架组合,施工人员工种投入多,投入的施工成本高,施工周期较长,工序交叉作业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以独立少支架代替少支架与满堂脚手架结合的组合支架,在贝雷梁施工完成后无需再搭设满堂脚手架,即可搭设模板系统,进行箱梁施工,简化了施工流程,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施工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利用独立式少支架的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浇筑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A:安装钢管立柱,如果钢管立柱在承台范围内,则承台施工时安装法兰盘预埋件,利用承台作为钢管桩支架基础,如果钢管立柱在承台范围外,则直接将钢管立柱打入水底部土层,每个钢管立柱顶面标高为对应变截面箱梁底部标高反算得出;步骤B:钢管立柱安装完毕后对钢管立柱进行平联,相同横向内钢管立柱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板固定,相同纵向内钢管立柱之间通过纵向连接板固定;步骤C:相同纵向内钢管立柱之间进行斜撑;步骤D:在相同纵向内钢管立柱顶部架设横梁;步骤E:在横梁上横向架设若干组贝雷梁,组内贝雷梁片与片之间采用花架连接,贝雷梁组与组之间采用角钢进行横向联系;步骤F:在贝雷梁组顶部搭设方木和竹胶板形成简易模板,随后采用水袋或混凝土预压块模拟箱梁混凝土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为该现浇箱梁自重的1倍以上;步骤G:预压结束后,拆除简易模板,将贝雷梁组顶部搭设现浇箱梁模板;步骤H:在现浇箱梁模板两侧设置稳定框, 稳定框通过侧向稳定管辅助现浇箱梁模板在浇筑时保持稳定。步骤I:对现浇箱梁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然后当混凝土达到设计标准后对现浇箱梁模板进行拆除,先拆除稳定框,再拆除现浇箱梁模板;步骤J:随后对贝雷梁以及钢管立柱进行拆除,贝雷梁以及钢管立柱可回收利用。
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在步骤A中,如果钢管立柱在承台范围外,则采用钓鱼法插打钢管立柱,测量定位钢管立柱出桩位后,使用吊车吊装振动锤以及钢管立柱,开动振动锤振动,在振动过程中实时检测钢管立柱桩位偏差值与钢管立柱的垂直度,发现偏差要及时纠正;钢管立柱下沉期间不可有长时间的停顿,以免桩周土扰动恢复造成沉桩困难。
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为保证钢管立柱下沉期间水平位置,还设置有定位支架,钢管立柱通过定位支架下沉。
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在步骤A中,如果钢管立柱在承台范围内,承台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后,复核钢管立柱基础中心位置,测定基础顶面高程,计算出标高误差,与承台进行连接前必须对钢管立柱进行竖直度的校正及钢管实际长度与设计长度的核对,钢管立柱与承台中预埋的法兰盘采用焊连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在步骤A中,钢管立柱接桩时采用钢端板焊接法,接桩时桩顶端高出水面0 .5-1m,接桩前先将下段桩顶清除干净,加上定位板,然后将上段桩吊放在下段端板上,依靠定位板将上下桩段接直,焊接完成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能连续沉桩。
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在步骤F中,在预压过程中对支架进行监测,通过预压检查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及支架基础的实际承载能力,消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支架由于非弹性形变引起的不均匀沉降,避免箱梁混凝土因支架不匀均沉降而出现裂缝。
一种独立式少支架,包括钢管立柱、横梁和贝雷梁,每个所述钢管立柱顶面标高对应变截面箱梁底部标高,所述横梁架设在所述钢管立柱上,所述的贝雷梁架设在所述横梁上,所述贝雷梁支撑模板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的钢管立柱之间设置有横向和纵向的连接板。
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贝雷梁与横梁之间设置有限位器。
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贝雷梁设置有若干组,每组所述贝雷梁内部通过花架连接,每组所述贝雷梁横向设置且呈曲线状,不同组之间的所述贝雷梁平行。
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的纵向之间的钢管立柱之间具有斜撑,所述斜撑设置在纵向的连接板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的横梁为若干工字钢拼接而成。
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限位器固定在所述的横梁上。
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横梁边缘的稳定框,所述稳定框上设置有与模板系统相配合的侧向稳定管。
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的贝雷梁上还设置有可拆卸的简易模板。
本申请中的支架支撑结构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为钢管立柱、横梁、贝雷梁以及模板系统。部分钢管立柱设置在桥梁的承台上,部分钢管立柱深入到河床中,这样将支架支撑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整体性较好的几何不变体系。根据贝雷片结构尺寸和所受箱梁的荷载计算,钢管立柱纵向间距一般设置为6m、9m、12m一跨,具体设置间距根据受力验算进行选用,钢管立柱材料规格采用圆形钢管,具体选用规格根据受力验算进行选用,钢管立柱的入土深度根据每跨钢管立柱所受的荷载,利用简支梁原理计算得出。由于箱梁为变截面,根据钢管立柱处对应的箱梁底部标高反算出每个钢管立柱顶面标高,这样贝雷梁天然就具有符合变截面现浇梁的曲度,可以通过贝雷梁直接放置变截面现浇梁。但由于仅有钢管立柱和贝雷梁的少支架结构,因此需要对少支架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使其能承受设计重量。简单的说就是让结构补强后的钢管立柱与贝雷梁结构代替普通钢管立柱、贝雷梁和满堂脚手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以独立少支架代替少支架与满堂脚手架结合的组合支架,在贝雷梁施工完成后无需再搭设满堂脚手架,即可搭设模板系统,进行箱梁施工,简化了施工流程,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少支架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少支架结构某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3为少支架结构部分图1。
图4为少支架结构部分图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利用独立式少支架的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浇筑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A:安装钢管立柱,钢管立柱在腹板区域采用630*10mm螺旋钢管,在箱室区域采用426*8mm螺旋钢管。如果钢管立柱在承台范围内,则承台施工时安装法兰盘预埋件,利用承台作为钢管桩支架基础,承台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后,复核钢管立柱基础中心位置,测定基础顶面高程,计算出标高误差,与承台进行连接前必须对钢管立柱进行竖直度的校正及钢管实际长度与设计长度的核对,钢管立柱与承台中预埋的法兰盘采用焊连连接,钢管立柱平均入土深度均小于20m。如果钢管立柱在承台范围外,则采用钓鱼法插打钢管立柱,测量定位钢管立柱出桩位后,使用吊车吊装振动锤以及钢管立柱,开动振动锤振动,在振动过程中实时检测钢管立柱桩位偏差值与钢管立柱的垂直度,发现偏差要及时纠正;钢管立柱下沉期间不可有长时间的停顿,以免桩周土扰动恢复造成沉桩困难。钢管立柱接桩时采用钢端板焊接法,接桩时桩顶端高出水面0 .5-1m,接桩前先将下段桩顶清除干净,加上定位板,然后将上段桩吊放在下段端板上,依靠定位板将上下桩段接直,焊接完成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能连续沉桩。为保证钢管立柱下沉期间水平位置,还可以设置有定位支架,钢管立柱通过定位支架下沉。每个钢管立柱顶面标高为对应变截面箱梁底部标高反算得出。
步骤B:钢管立柱安装完毕后对钢管立柱进行平联,相同横向内钢管立柱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板固定,相同纵向内钢管立柱之间通过纵向连接板固定;步骤C:相同纵向内钢管立柱之间进行斜撑;平联、斜撑采用10#槽钢。
步骤D:在相同纵向内钢管立柱顶部架设横梁;横梁为双拼32a的工字钢,横梁与钢管立柱之间采用限位钢板焊接固定。
步骤E:在横梁上横向架设若干组贝雷梁,采用双排或三排单层的321型贝雷梁,采用90和60花架,截面共布 置22道贝雷片,各组贝雷梁间采用75*50*6mm不等边角钢进行横向联系,贝雷梁与横向承重梁之间采用U型限位槽钢连接。
步骤F:在贝雷梁组顶部搭设方木和竹胶板形成简易模板,随后采用水袋或混凝土预压块模拟箱,梁混凝土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为该现浇箱梁自重的1倍以上;在预压过程中对支架进行监测,通过预压检查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及支架基础的实际承载能力,消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支架由于非弹性形变引起的不均匀沉降,避免箱梁混凝土因支架不匀均沉降而出现裂缝。
步骤G:预压结束后,拆除简易模板,将贝雷梁组顶部搭设现浇箱梁模板;步骤H:在现浇箱梁模板两侧设置稳定框, 稳定框通过侧向稳定管辅助现浇箱梁模板在浇筑时保持稳定。步骤I:对现浇箱梁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然后当混凝土达到设计标准后对现浇箱梁模板进行拆除,先拆除稳定框,再拆除现浇箱梁模板。
步骤J:随后对贝雷梁以及钢管立柱进行拆除,贝雷梁以及钢管立柱可回收利用。
实施例2:如图3至图4所示,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包括钢管立柱1、横梁2和贝雷梁3,每个所述钢管立柱1顶面标高对应变截面箱梁底部标高,所述的钢管立柱之间设置有横向连接板12和纵向连接板11,所述的纵向之间的钢管立柱1之间具有斜撑13。所述横梁2架设在所述钢管立柱1上,所述的横梁2为若干工字钢拼接而成。所述的贝雷梁3架设在所述横梁上,所述贝雷梁3设置有若干组,每组所述贝雷梁3内部通过花架31连接,每组所述贝雷梁3横向设置且呈曲线状,不同组之间的所述贝雷梁3平行,所述贝雷梁支撑模板系统5,还包括设置在横梁2边缘的稳定框6,所述稳定6框上设置有与模板系统5相配合的侧向稳定管61。贝雷梁3与横梁2之间设置有限位器32,所述限位器固定在所述的横梁2上。所述的贝雷梁3上还设置有可拆卸的简易模板4。
Claims (9)
1.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包括钢管立柱、横梁和贝雷梁,其特征为,每个所述钢管立柱顶面标高对应变截面箱梁底部标高,所述横梁架设在所述钢管立柱上,所述的贝雷梁架设在所述横梁上,所述贝雷梁支撑模板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其特征为,所述的钢管立柱之间设置有横向和纵向的连接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其特征为,贝雷梁与横梁之间设置有限位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其特征为,所述贝雷梁设置有若干组,每组所述贝雷梁内部通过花架连接,每组所述贝雷梁横向设置且呈曲线状,不同组之间的所述贝雷梁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其特征为,纵向之间的所述的钢管立柱之间具有斜撑,所述斜撑设置在纵向的连接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其特征为,所述的横梁为若干工字钢拼接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其特征为,所述限位器固定在所述的横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其特征为,还包括设置在横梁边缘的稳定框,所述稳定框上设置有与模板相配合的侧向稳定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其特征为,所述的贝雷梁上还设置有可拆卸的简易模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80528.3U CN217479961U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80528.3U CN217479961U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79961U true CN217479961U (zh) | 2022-09-23 |
Family
ID=83301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80528.3U Active CN217479961U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7996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08496A (zh) * | 2021-12-24 | 2022-03-01 | 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独立式少支架的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浇筑方法 |
-
2021
- 2021-12-24 CN CN202123280528.3U patent/CN21747996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08496A (zh) * | 2021-12-24 | 2022-03-01 | 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独立式少支架的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浇筑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65885B (zh) | 高大非正交大倾角异型混凝土斜柱的施工方法 | |
CN103352428A (zh) | 悬索桥索塔横梁无支架施工方法 | |
CN112411391A (zh) | 一种独柱盖梁钢管柱贝雷梁施工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321155B (zh) | 高架桥桥墩施工平台体系及搭建该体系并浇注桥墩的方法 | |
CN217479961U (zh) | 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独立式少支架 | |
CN112554059A (zh) | 高架桥跨地面平行桥梁支墩满堂组合支架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4459689U (zh) | 一种软土地基现浇箱梁支架 | |
CN212897482U (zh) | 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 | |
CN212582721U (zh) | 一种基础车库顶板立塔塔吊承载平台 | |
CN212129839U (zh) | 钢管加强柱结构 | |
CN111424948A (zh) | 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平台 | |
CN204780635U (zh) | 一种超宽变截面连续梁0#块固结及解除施工结构 | |
JP7370626B2 (ja) | 既存線路にまたがる連続t桁高架橋のサイドスパン支保工構造 | |
CN216920677U (zh) | 大型假山类外包装首层支撑结构 | |
CN203307733U (zh) | 高架桥的混凝土桥墩的施工平台体系 | |
CN215052133U (zh) | 一种钢箱梁上下交叉施工支架结构 | |
CN111622091B (zh) | 一种预制桥墩的受力试验方法 | |
CN114108496A (zh) | 利用独立式少支架的跨河道变截面现浇箱梁浇筑方法 | |
CN112942809A (zh) | 一种可机械化施工的组合模板拼装方法 | |
CN111962850A (zh) | 一种悬挑脚手架的施工方法 | |
CN220450682U (zh) | 一种基于新桥系梁的临时施工支架 | |
CN215829259U (zh) | 一种用于高支模作业的悬挑梁式支架 | |
CN215164738U (zh) | 一种系杆拱式快拼支架 | |
CN215104688U (zh) | 一种高架桥跨地面平行桥梁支墩满堂组合支架 | |
CN114232519B (zh) | 现役箱梁综合加固体系的施工方法及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