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2578U - 电刺激生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刺激生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2578U
CN217472578U CN202220466761.6U CN202220466761U CN217472578U CN 217472578 U CN217472578 U CN 217472578U CN 202220466761 U CN202220466761 U CN 202220466761U CN 217472578 U CN217472578 U CN 217472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pulse
friction
pulse signal
electric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667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传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zhiyua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zhiyua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zhiyua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zhiyua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667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2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2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2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刺激生发装置,包括可穿戴本体、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和电刺激单元,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隐藏于可穿戴本体和待生发体之间,根据待生发体作用在其上的力生成第一电脉冲信号,电刺激单元接收第一电脉冲信号并将第一电脉冲信号作用于待生发区域,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通过可穿戴本体上的连接端口可插拔设置于可穿戴本体远离待生发体一侧,用于生成第二电脉冲信号,电刺激单元接收第二电脉冲信号并将第二电脉冲信号作用于待生发区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增加了适用场景,提高了用户的选择灵活性,使用户在运动或静止情况下都能够进行电刺激生发,且兼具了节能和舒适度。

Description

电刺激生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刺激生发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脱发患者越来越年轻化,这与当前生活节奏、工作压力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脱发会给心灵造成一些伤害,比如很多脱发患者都会非常的不自信;还有很多人因为受到脱发的影响,外形形象下降,导致求职、婚姻等方面不顺。因此治疗脱发成为现代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现有技术中,药物生发、针灸生发、电刺激生发等方法层出不穷。无电源供电的电刺激生发装置,依赖佩戴者自身的运动使机械能转化成电刺激信号;电源供电的电刺激生发装置,佩戴者需佩戴电源或驱动部件,无疑增加了佩戴者负担,亦不利于节能。
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适用场景广阔,且兼顾节能和舒适度的电刺激生发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刺激生发装置,旨在克服或部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刺激生发装置,包括:可穿戴本体、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和电刺激单元;其中,
可穿戴本体佩戴于待生发体上,电刺激单元与待生发区域皮肤表面接触;
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设置于可穿戴本体靠近待生发体的一侧表面,用于根据待生发体作用在其上的力生成第一电脉冲信号;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与电刺激单元通过第一电连接相连,以使电刺激单元接收第一电脉冲信号并将第一电脉冲信号作用于待生发区域;
可穿戴本体上设置有连接端口,连接端口与电刺激单元通过第二电连接相连;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通过连接端口可插拔设置于可穿戴本体远离待生发体的一侧表面,用于生成第二电脉冲信号;电刺激单元在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与连接端口相连时,接收第二电脉冲信号并将第二电脉冲信号作用于待生发区域。
可选的,电刺激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其中,
至少一个电极靠近待生发区域接触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电刺激凸起。
可选的,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包括:摩擦发电机、压电发电机、基于摩擦发电机和/或压电发电机的压力感应电缆、压电与摩擦电混合发电机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摩擦发电机为摩擦发电薄膜,压电发电机为压电发电薄膜。
可选的,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包括:电池、控制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其中,
电池用于为控制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供电;
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生成第二电脉冲信号。
可选的,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还包括:无线收发模块和遥控模块;其中,
无线收发模块与电池和控制模块电连接,无线收发模块与遥控模块无线连接;
无线收发模块在电池的供电下,将遥控模块的控制指令传输至控制模块。
可选的,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包括:挤压部件和摩擦发电部件;其中,
挤压部件在电池的供电下,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产生预设频率和预设振幅的挤压作用于摩擦发电部件;
摩擦发电部件的外表面与挤压部件接触设置,用于将挤压部件作用在其上的力转换成第二电脉冲信号。
可选的,摩擦发电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层叠设置的薄膜式摩擦发电部件,至少一个层叠设置的薄膜式摩擦发电部件的每一个摩擦发电部件至少包括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的至少一个具有薄膜式摩擦发电部件的电信号输出端。
可选的,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包括:支撑筒、转动部件和摩擦发电部件;其中,
转动部件设置于支撑筒内部,且与支撑筒共轴;
转动部件在电池的供电下,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产生预设方向和预设转速的转动;
摩擦发电部件包括第三摩擦层和第四摩擦层,第三摩擦层设置于转动部件的外表面的部分区域,第四摩擦层设置于支撑筒的内表面的部分区域,第三摩擦层在转动部件的带动下与第四摩擦层接触分离产生第二电脉冲信号,第三摩擦层与第四摩擦层相接触的两个表面构成摩擦界面,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的至少一个具有电信号输出端。
可选的,可穿戴本体为帽子、发套、头盔、头巾、衣领、薄片的至少一种形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隐藏设置于可穿戴本体和待生发体之间,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通过可穿戴本体上的连接端口可插拔设置于可穿戴本体远离待生发体一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结构及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用户佩戴可穿戴本体后,运动或静止状态均能实现电刺激生发,大大提高了电刺激生发装置的适用场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增加了用户的选择灵活性,兼顾节能与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的电刺激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的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的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的另一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中第一种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中第一种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c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中第一种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中第二种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中第二种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c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中第三种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刺激生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刺激生发装置包括:可穿戴本体1、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和电刺激单元4。可穿戴本体1佩戴于待生发体上,电刺激单元4与待生发区域皮肤表面接触。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设置于可穿戴本体1靠近待生发体的一侧表面,用于根据待生发体作用在其上的力生成第一电脉冲信号;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与电刺激单元4通过第一电连接相连,以使电刺激单元4接收第一电脉冲信号并将第一电脉冲信号作用于待生发区域。可穿戴本体1上设置有连接端口11,连接端口11与电刺激单元4 通过第二电连接相连;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通过连接端口11可插拔设置于可穿戴本体1远离待生发体的一侧表面,用于生成第二电脉冲信号;电刺激单元4在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与连接端口11相连时,接收第二电脉冲信号并将第二电脉冲信号作用于待生发区域。
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设置于可穿戴本体1靠近待生发体的一侧表面,例如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设置于发套上,位于人体需要生长毛发的头部与发套之间。当待生发体运动时,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与待生发体之间会产生往复挤压或松弛,以相对摩擦产生相对运动。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从而根据待生发体作用在其上的力生成第一电脉冲信号。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与电刺激单元4通过第一电连接相连,电刺激单元4接收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传输的第一电脉冲信号并作用于待生发区域,从而实现对待生发区域的电刺激生发。
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通过可穿戴本体1上的连接端口11可插拔设置于可穿戴本体1远离待生发体的一侧表面。可穿戴本体1嵌入固定一个连接端口 11,该连接端口11靠近待生发体的一侧与电刺激单元4通过第二电连接相连,该连接端口11远离待生发体的一侧可插拔连接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具有和该连接端口11相匹配的第二电脉冲信号输出端。当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通过连接端口11和电刺激单元4相连时,电刺激单元4 接收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传输的第二电脉冲信号并作用于待生发区域,从而实现对待生发区域的电刺激生发。
连接端口11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能够电连通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的端口形式,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图1中示出的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与电刺激单元4的第一电连接,以及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与电刺激单元4的第二电连接的虚线仅为示意性的电性连接表示,并不限定表示第一电连接与第二电连接的连接线的数量。第一电连接和第二电连接的连接线数量可以不止一条,后续将进行详细阐述。
作为一种适用场景,用户在佩戴可穿戴本体1运动时,不连接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仅将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生成的第一电脉冲信号通过电刺激单元4作用于待生发区域。作为一种适用场景,用户在佩戴可穿戴本体1静止时,连接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仅将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生成的第二电脉冲信号通过电刺激单元4作用于待生发区域。作为一种适用场景,用户在佩戴可穿戴本体1运动时,连接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将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生成的第一电脉冲信号和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的第二电脉冲信号共同通过电刺激单元4作用于待生发区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电刺激单元4包括:至少一个电极41。至少一个电极41靠近待生发区域接触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电刺激凸起42。
至少一个电极41的放置位置和/或大小根据待生发区域的位置和/或大小灵活设置。举例来说,若待生发区域的面积较大(包括待生发体有部分皮肤表面裸露),则至少一个电极41可以分别放置于待生发体裸露的皮肤表面上,且至少一个电极41的面积尽量能够覆盖裸露皮肤;又举例来说,若待生发区域的面积较小(包括待生发区域皮肤表面有周围毛发的覆盖),则至少一个电极41 的面积可以尽量小甚至趋近于针状电极41,以穿过周围毛发的覆盖作用于待生发区域皮肤表面。也就是说,至少一个电极41的具体位置和/或大小等形态参数根据待生发区域的位置和/或大小灵活调整,只要满足至少一个电极41能够作用于待生发区域进行电刺激即可。
至少一个电极41可以但不限于如下形式:电极片形式或者凸起形式,电极片形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条形电极、圆形电极或者叉指电极等。
为了使电刺激效果更好,至少一个电极41靠近待生发区域的一侧表面上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个电刺激凸起42。至少一个电刺激凸起42的数量、大小、形状、设置方式以及设置后形成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举例来说,当待生发区域面积较大时,可以在至少一个电极41靠近待生发区域的一侧表面上设置多个电刺激凸起42,多个电刺激凸起42以阵列方式设置;又举例来说,当待生发区域面积较小时,可以在至少一个电刺激靠近待生发区域的一侧表面上设置一个电刺激凸起42,以方便电刺激凸起42穿过周围覆盖的毛发作用于待生发区域。
当电刺激单元4包括多个电极41或者多个电刺激凸起42时,每个电极41 的大小和形式可以不同、每个电刺激凸起42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同。也就是说多个电极41或者多个电刺激凸起42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进行设置,而并不局限于一致。
电刺激单元4与待生发区域之间皮肤表面的接触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间接接触。直接接触包括待生发区域皮肤表面裸露,电刺激单元4直接贴合于待生发区域皮肤表面对待生发区域进行电刺激。间接接触包括待生发区域皮肤表面覆盖有周围毛发,使得电刺激单元4与待生发区域皮肤表面间隔有周围毛发,但周围毛发的物理间隔并不影响电刺激单元4对待生发区域进行电刺激。当然间接接触还包括电刺激单元4与待生发区域皮肤之间存在其他物理间隔,比如导电硅胶等。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刺激单元4的结构示意图,图2以电刺激单元4包括两个电极41,每个电极41包括多个电刺激凸起42 为例示意了电刺激单元4的结构。图2中,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分别连接两个电极41,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分别连接两个电极41。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比如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仅连接第一个电极41,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仅连接第二个电极41;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分别连接两个电极41,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仅连接第二个电极41;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 仅连接第一个电极41,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分别连接两个电极4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包括:摩擦发电机、压电发电机、基于摩擦发电机和/或压电发电机的压力感应电缆、压电与摩擦电混合发电机的至少一种。
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包括的摩擦发电机、压电发电机、基于摩擦发电机和/或压电发电机的压力感应电缆、压电与摩擦电混合发电机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因此,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包括的输出端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包括多种,和/或包括多个时,多个摩擦发电机、压电发电机、基于摩擦发电机和/或压电发电机的压力感应电缆、压电与摩擦电混合发电机之间可以采用平铺和/或层叠的方式进行设置。
当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包括一个输出端时,电刺激单元4的输入端均与该一个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的输出端相连。当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包括多个输出端时,可以将该多个输出端以串联或并联方式连接,此时,该多个输出端相当于一个输出端。又或者当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包括多个输出端,电刺激单元4包括多个电极41时,灵活选择哪个电极41的输入端与哪个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的输出端相连接。也就是说,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与电刺激单元4及其包括的多个电极41的连接方式是非常灵活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上述各种连接方式中的任何一种。
由于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设置于可穿戴本体1与待生发体之间的位置,为了避免外界环境中的电磁干扰,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外部可以设置屏蔽层;为了避免外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外部可以设置有保护层;也可以在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外部依次设置屏蔽层和保护层,以保证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的正常工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摩擦发电机为摩擦发电薄膜,压电发电机为压电发电薄膜。
摩擦发电机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三层结构、四层结构、五层居间薄膜结构或五层居间电极结构摩擦发电机。上述摩擦发电机至少包括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并且上述摩擦发电机具有输出端。压电发电机可以为氧化锌、PZT、 PVDF等压电材料制作的压电发电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的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根据图3所示,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包括:电池31、控制模块32和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电池31 用于为控制模块32和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供电。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根据控制模块32的控制生成第二电脉冲信号。
电池31分别通过电性连接为控制模块32和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 供电。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通过控制模块32的控制生成第二电脉冲信号。当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的输出端插入可穿戴本体1的连接端口11时,电刺激单元4接收第二电脉冲信号作用于待生发区域进行电刺激。
电池31可以为可充电或者一次性不可充电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或者铁锂电池等。
在电刺激单元4包括至少一个电极41的情况下。若电刺激单元4包括一个电极41,则该电极41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电连接与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相连,通过第二电连接与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相连。若电刺激单元4包括多个电极41,则可以多个电极41的输入端全部通过第一电连接与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相连,全部通过第二电连接与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相连;或者可以多个电极41中的一部分输入端通过第一电连接与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相连,另一部分输入端通过第二电连接与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相连。也就是说,电刺激单元4与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和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的连接方式是非常多样的,若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又包括多个摩擦发电机时,其连接更是可以衍生出更多形式。因此,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用户对待生发区域进行电刺激形式的需求。
控制模块32可以对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生成的第二电脉冲信号的参数进行调节,控制模块32调节的参数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电压、电流、频率。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模块32调节第二电脉冲信号最高电压或电流强度,调节脉冲频率,以使得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生成的第二电脉冲信号与头皮毛囊的激活参数相适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的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的另一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还包括:无线收发模块34和遥控模块35。无线收发模块34与电池 31和控制模块32电连接,无线收发模块34与遥控模块35无线连接。无线收发模块34在电池31的供电下,将遥控模块35的控制指令传输至控制模块32。
无线收发模块34与遥控模块35的无线连接方式可以为红外、蓝牙、无线等。遥控模块35可以为遥控器、智能设备、服务器等。当遥控模块35为智能设备或服务器等形式时,亦可以通过安装或嵌入软件发出控制指令。
遥控模块35发出的控制指令可以但不限于直接控制第二电脉冲信号的参数指令,也可以为描述性场景指令。控制模块32根据无线收发模块34接收的场景指令进行第二电脉冲信号的参数调节,从而控制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 33生成相应的第二电脉冲信号。
以下,对一种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进行详细介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包括:挤压部件332和摩擦发电部件331。挤压部件332在电池31的供电下,根据控制模块32 的控制产生预设频率和预设振幅的挤压作用于摩擦发电部件331。摩擦发电部件331的外表面与挤压部件332接触设置,用于将挤压部件332作用在其上的力转换成第二电脉冲信号。
挤压部件332与摩擦发电部件331的外表面接触设置,挤压部件332在电池31的供电下,向摩擦发电部件331的外表面方向产生挤压运动,从而使摩擦发电部件331将挤压部件332作用于其上的力转换成第二电脉冲信号。
在一种情况下,挤压部件332可以包括驱动部件和至少一个运动部件。电池31与驱动部件相连,用于为驱动部件提供电能,驱动部件与至少一个运动部件相连,用于控制至少一个运动以预设频率和预设振幅运动,至少一个运动部件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与摩擦发电部件331的外表面接触设置,以将预设频率和预设振幅的运动作用于摩擦发电部件331。
挤压部件332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具有机械力学支撑性能的材质,包括高分子塑料、不锈钢、玻璃、陶瓷、或合金类材料等;或者具有一定柔性弹性性能的材料,包括弹性高分子聚合物、橡胶等。若挤压部件332的材质为导电材料,则摩擦发电部件331优选具有绝缘保护层以避免摩擦发电部件331与挤压部件332导通。
摩擦发电部件331可以包括现有技术中的薄膜式摩擦发电部件331和/或基于摩擦发电的压力感应电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摩擦发电部件331包括至少一个层叠设置的薄膜式摩擦发电部件331,至少一个层叠设置的薄膜式摩擦发电部件331的每一个摩擦发电部件331至少包括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的至少一个具有薄膜式摩擦发电部件331的电信号输出端。
在一种情况下,薄膜式摩擦发电部件331包括第一摩擦层3311和第二摩擦层3312。第一摩擦层3311包括:第一电极,第二摩擦层331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电极以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一电极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接触摩擦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为电脉冲信号的输出端。
在一种情况下,薄膜式摩擦发电部件331包括第一摩擦层3311和第二摩擦层3312。第一摩擦层331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摩擦层331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电极以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接触摩擦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为电脉冲信号的输出端。
对于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中挤压部件332和摩擦发电部件331的限位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保证在电池31的供电下,通过控制模块32 的控制产生预设频率和预设振幅的挤压作用,使摩擦发电部件331将挤压部件 332作用在其上的力转换成第二电脉冲信号即可。例如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设置一矩形外壳,外壳的一内侧贴合摩擦发电部件331,外壳的相对一内侧设置挤压部件332,挤压部件332通过可伸长和收缩的连接杆与摩擦发电部件331未与外壳贴合的一侧表面接触设置,从而将挤压作用的力传输到摩擦发电部件331,而摩擦发电部件331的输出端延伸至外壳之外,以配合可穿戴本体1上的连接端口11。上述举例仅使一种示意性情况,本实用新型中挤压部件 332与摩擦发电部件331的限位方式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现有技术中的各种限位方式均能够应用于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中。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中第一种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的结构示意图。以下通过图5,具体介绍几种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的结构。在附图5中,以摩擦发电部件331包括第一摩擦层3311和第二摩擦层3312;第一摩擦层331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摩擦层331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电极以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结构形式进行示意,但摩擦发电部件331的结构还可以做其他形式的变形。
在第一种情况下,如图5a所示,以图中所示的方向为参考,摩擦发电部件331为平铺层叠设置的薄膜式摩擦发电部件331,挤压部件332设置于摩擦发电部件331的上外表面之上。挤压部件332在控制模块32的控制下,产生预设频率和预设振幅的上下运动,使摩擦发电部件331将作用于其上的力转换成第二电脉冲信号。
在第二种情况下,如图5b所示,以图中所示的方向为参考,摩擦发电部件331为环状层叠设置的薄膜式摩擦发电部件331,挤压部件332设置于摩擦发电部件331的上外表面之上。挤压部件332在控制模块32的控制下,产生预设频率和预设振幅的上下运动,使摩擦发电部件331将作用于其上的力转换成第二电脉冲信号。
在第三种情况下,如图5c所示,以图中所示的方向为参考,摩擦发电部件331为平铺层叠设置的薄膜式摩擦发电部件331,挤压部件332包括转轴和插设于转轴上的挤压片。挤压部件332在控制模块32的控制下,产生预设频率和预设振幅的转动。其中预设振幅可以通过挤压片的长度或者挤压片插入转轴的深度进行控制的。在转轴的带动下,挤压片与摩擦发电部件331的上外表面接触挤压,使摩擦发电部件331将作用于其上的力转换成第二电脉冲信号。
以下,对另一种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进行详细介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包括:支撑筒333、转动部件334和摩擦发电部件331。转动部件334设置于支撑筒333内部,且与支撑筒333共轴。转动部件334在电池31的供电下,根据控制模块32的控制产生预设方向和预设转速的转动。摩擦发电部件331包括第三摩擦层3313 和第四摩擦层3314,第三摩擦层3313设置于转动部件334的外表面,第四摩擦层3314设置于支撑筒333的内表面,第三摩擦层3313在转动部件334的带动下与第四摩擦层3314接触分离产生第二电脉冲信号,第三摩擦层3313与第四摩擦层3314相接触的两个表面构成摩擦界面,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的至少一个具有电信号输出端。
支撑筒333可以但不限于柱形支撑筒333,柱形支撑筒333可以但不限于圆柱形支撑筒333。为表述与示意清楚,本实用新型所示示意图与所列举的实施例以圆柱形支撑筒333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支撑筒333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具有机械力学制成性能的材质,包括高分子塑料、不锈钢、玻璃、陶瓷或合金类材料等。但若支撑筒333为导电材料,则摩擦发电部件331优选具有绝缘保护层以免摩擦发电部件331与支撑筒333导通。
转动部件334与支撑筒333共轴设置于支撑筒333内部。具体实现时,支撑筒333与转动部件334的位置相对固定,且转动部件334与沿轴向旋转。为了实现这一点,支撑筒333可以但不限于具有环状侧壁的同时具有一个底壁,将转动部件334与该底壁的中心部位活动连接,使转动部件334可以相对于支撑筒333旋转。本领域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支撑筒333与转动部件334限位的方式都能够应用于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只要能够实现转动部件334 相对于支撑筒333旋转的目的即可。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中第二种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的结构示意图。以下通过图6,具体介绍另几种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33的结构。
在第一种情况下,如图6a所示,第三摩擦层3313贴合于转动部件334的外表面的部分区域,第四摩擦层3314贴合于支撑筒333的内表面的部分区域。部分区域表示第三摩擦层3313并非铺满整个转动部件334的外表面,而是贴合于环状外壁的一段弧面上;第四摩擦层3314并非铺满整个支撑筒333的内表面,而是贴合于环状内壁的一段弧面上。第三摩擦层3313在转动部件334 的带动下与第四摩擦层3314以近似于平行的位置形式接触分离产生第二电脉冲信号。
在上述情况下,第三摩擦层3313和第四摩擦层3314可以如下设置,第三摩擦层3313包括:第三电极,第四摩擦层3314包括:层叠设置的第四电极以及第四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三电极与第四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接触摩擦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为第二电脉冲信号的输出端。
或者与上一种设置类似,第三摩擦层3313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电极以及第三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四摩擦层3314包括:第四电极,第三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四电极接触摩擦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为第二电脉冲信号的输出端。
或者与上一种设置类似,第三摩擦层3313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电极以及第三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四摩擦层3314包括:层叠设置的第四电极和第四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三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四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接触摩擦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为第二电脉冲信号的输出端。
在第二种情况下,如图6b所示,第三摩擦层3313贴合于转动部件334的外表面,第四摩擦层3314插设于支撑筒333的内表面。第三摩擦层3313在转动部件334的带动下与第四摩擦层3314以近似于垂直的位置形式接触分离产生第二电脉冲信号。
在上述情况下,第三摩擦层3313和第四摩擦层3314可以如下设置,第三摩擦层3313包括:第三电极,第四摩擦层3314包括:第四电极以及包裹于第四电极外的第四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三电极与第四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接触摩擦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为第二电脉冲信号的输出端。
或者与上一种设置类似,第三摩擦层3313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电极和第三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四摩擦层3314包括:第四电极,第三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四电极接触摩擦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为第二电脉冲信号的输出端。
或者与上一设置类似,第三摩擦层3313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电极和第三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四摩擦层3314包括:第四电极以及包裹于第四电极外的第四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三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四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接触摩擦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为第二电脉冲信号的输出端。
在第三种情况下,如图6c所示,第三摩擦层3313插设于转动部件334的外表面,第四摩擦层3314贴合于支撑筒333的内表面。第三摩擦层3313在转动部件334的带动下与第四摩擦层3314以近似于垂直的位置形式接触分离产生第二电脉冲信号。
在上述情况下,第三摩擦层3313和第四摩擦层3314可以如下设置,第三摩擦层3313包括:第三电极,第四摩擦层3314包括:层叠设置的第四电极和第四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三电极与第四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接触摩擦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为第二电脉冲信号的输出端。
或者与上一种设置类似,第三摩擦层3313包括:第三电极以及包裹于第三电极外的第四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四摩擦层3314包括:第四电极,第三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四电极接触摩擦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为第二电脉冲信号的输出端。
或者与上一设置类似,第三摩擦层3313包括:第三电极以及包裹于第三电极外的第三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四摩擦层3314包括:层叠设置的第四电极和第四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三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四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接触摩擦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为第二电脉冲信号的输出端。
在上述各种情况的摩擦发电部件331的结构下,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三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四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可以为内夹居间电极的多层高分子聚合物层状结构。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为例进行阐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可以但不限于以下形式: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五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居间电极以及第六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至第四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具体形式以此类推,不再赘述。
对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以及居间电极所用的材料没有特殊规定,能够形成导电层的材料均可,优选材料具有一定的柔性。材料可以但不限于铟锡氧化物、石墨烯、银纳米线膜、导电薄膜、导电高分子、金属或合金;其中,金属可以但不限于金、银、铂、钯、铝、镍、铜、钛、铬、锡、铁、锰、钼、钨或钒;合金可以但不限于轻合金(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铍合金等)、重有色合金(铜合金、锌合金、锰合金、镍合金等)、低熔点合金 (铅合金、锡合金、镉合金、铋合金、铟合金、镓合金等)、难熔合金(钨合金、钼合金、铌合金或钽合金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以及居间电极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各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材料可以但不限于聚酰亚胺薄膜、苯胺甲醛树脂薄膜、聚甲醛薄膜、乙基纤维素薄膜、聚酰胺薄膜、三聚氰胺甲醛薄膜、聚乙二醇丁二酸酯薄膜、纤维素薄膜、纤维素乙酸酯薄膜、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薄膜、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薄膜、纤维(再生)海绵薄膜、聚氨酯弹性体薄膜、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薄膜、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薄膜、人造纤维薄膜、聚丙烯酸酯聚合物薄膜、聚乙烯醇薄膜、聚异丁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甲醛苯酚缩聚物薄膜、氯丁橡胶薄膜、丁二烯丙烯共聚物薄膜、天然橡胶薄膜、聚丙烯腈薄膜、丙烯腈氯乙烯共聚物薄膜和聚乙烯丙二酚碳酸盐薄膜。各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当相接触的两个表面(即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均为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时,该两个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优选为相异材料。
在一种情况下,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有凹凸结构。凹凸结构可以为宏观凹凸结构或微观凹凸结构,微观凹凸结构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有特定规则凸起结构的硅模板压制而成。在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宏观凹凸结构,能够减少相接触的两个表面间的粘性,增强两个表面间的接触分离效果;在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微观凹凸结构,能够增加相接触的两个表面间的摩擦阻力,在电极处感应出较多的电荷,提高电压。
在本实用新型中,电信号的传输、电连接的方式等均可以采用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例如漆包线。在本实用新型,对各个单元、各个模块、各个部件之间的电连接的形式不作具体限定,任何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电连接的形式均可。当存在物理阻碍时,各个单元、各个模块、各个部件的电连接可以突破物理阻碍实现电连接,例如在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外部设置有屏蔽层时,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的输出端漆包线穿过绝缘层的物理阻碍实现与电刺激单元4的第一电连接。其他连接与上述情形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穿戴本体1为帽子、发套、头盔、头巾、衣领、薄片的至少一种形式。为了保证电刺激生发装置的工作,可穿戴本体1优选为绝缘材质,当可穿戴本体1的材质不绝缘时,可以在可穿戴本体1外表面包裹绝缘材料以防止可穿戴本体1与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和电刺激单元4可能出现的导通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2隐藏设置于可穿戴本体1和待生发体之间,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3通过可穿戴本体1上的连接端口11可插拔设置于可穿戴本体1远离待生发体一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结构及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用户佩戴可穿戴本体1后,运动或静止状态均能实现电刺激生发,大大提高了电刺激生发装置的适用场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刺激生发装置,增加了用户的选择灵活性,兼顾节能与舒适性。
还可以理解的是,附图或实施例中所示的装置结构仅仅是示意性的,表示逻辑结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显示的模块可能是或者可能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能是或者可能不是物理模块。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刺激生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穿戴本体、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和电刺激单元;其中,
所述可穿戴本体佩戴于待生发体上,所述电刺激单元与待生发区域皮肤表面接触;
所述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设置于所述可穿戴本体靠近所述待生发体的一侧表面,用于根据所述待生发体作用在其上的力生成第一电脉冲信号;所述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与所述电刺激单元通过第一电连接相连,以使所述电刺激单元接收所述第一电脉冲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脉冲信号作用于所述待生发区域;
所述可穿戴本体上设置有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电刺激单元通过第二电连接相连;所述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通过所述连接端口可插拔设置于所述可穿戴本体远离所述待生发体的一侧表面,用于生成第二电脉冲信号;所述电刺激单元在所述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与所述连接端口相连时,接收所述第二电脉冲信号并将所述第二电脉冲信号作用于所述待生发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刺激生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电极靠近所述待生发区域接触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电刺激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刺激生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脉冲生成单元包括:摩擦发电机、压电发电机、基于摩擦发电机和/或压电发电机的压力感应电缆、压电与摩擦电混合发电机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刺激生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发电机为摩擦发电薄膜,所述压电发电机为压电发电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刺激生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包括:电池、控制模块和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其中,
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供电;
所述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生成第二电脉冲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刺激生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脉冲生成单元还包括:无线收发模块和遥控模块;其中,
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与所述电池和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与所述遥控模块无线连接;
所述无线收发模块在所述电池的供电下,将所述遥控模块的控制指令传输至所述控制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电刺激生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包括:挤压部件和摩擦发电部件;其中,
所述挤压部件在所述电池的供电下,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产生预设频率和预设振幅的挤压作用于所述摩擦发电部件;
所述摩擦发电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挤压部件接触设置,用于将所述挤压部件作用在其上的力转换成第二电脉冲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刺激生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发电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层叠设置的薄膜式摩擦发电部件,至少一个所述层叠设置的薄膜式摩擦发电部件的每一个至少包括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所述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的至少一个具有所述薄膜式摩擦发电部件的电信号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电刺激生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脉冲信号发生模块包括:支撑筒、转动部件和摩擦发电部件;其中,
所述转动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筒内部,且与所述支撑筒共轴;
所述转动部件在所述电池的供电下,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产生预设方向和预设转速的转动;
所述摩擦发电部件包括第三摩擦层和第四摩擦层,所述第三摩擦层设置于所述转动部件的外表面部分区域,所述第四摩擦层设置于所述支撑筒的内表面部分区域,所述第三摩擦层在所述转动部件的带动下与所述第四摩擦层接触分离产生第二电脉冲信号,所述第三摩擦层与所述第四摩擦层相接触的两个表面构成摩擦界面,所述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的至少一个具有电信号输出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刺激生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本体为帽子、发套、头盔、头巾、衣领、薄片的至少一种形式。
CN202220466761.6U 2022-03-04 2022-03-04 电刺激生发装置 Active CN217472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66761.6U CN217472578U (zh) 2022-03-04 2022-03-04 电刺激生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66761.6U CN217472578U (zh) 2022-03-04 2022-03-04 电刺激生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2578U true CN217472578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7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66761.6U Active CN217472578U (zh) 2022-03-04 2022-03-04 电刺激生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2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05140U (zh) 电刺激生发装置
US1042694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dermal stimulation of the outer ear
US11318307B2 (en) Fingertip mounted microcurrent device for skin
CN212137557U (zh) 电刺激生发装置
US2023012557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dermal stimulation of the outer ear
CN104096313A (zh) 一种植入式神经电刺激装置与系统
WO2011079866A1 (en) Apparatus for external activation of paralyzed body parts by stimul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s
CN217472578U (zh) 电刺激生发装置
CN110652653A (zh) 电刺激生发系统
JP2018516152A (ja) 性刺激具
CN217472577U (zh) 电刺激治疗装置
CN116726382A (zh) 电刺激生发装置
WO2023151496A1 (zh) 神经刺激电极、神经刺激装置和神经刺激系统
CN103920235A (zh) 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
CN209347930U (zh) 一种绕颈式咽炎理疗仪的终端结构
CN217472575U (zh) 电脉冲生成器及应用其的电刺激装置
WO2023045232A1 (zh) 电刺激生发装置
CN216319497U (zh) 可穿戴式电刺激治疗装置
CN104056352B (zh) 电针灸仪
WO2023284298A1 (zh) 可穿戴式电刺激治疗装置
CN115869535A (zh) 电刺激生发装置
CN117258143A (zh) 脉冲电场生发仪
CN116726383A (zh) 电刺激治疗装置
WO2023103179A1 (zh) 电脉冲生成器及应用其的电刺激装置
CN217472579U (zh) 基于摩擦发电机的电刺激疼痛治疗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