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2458U - 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2458U
CN217472458U CN202220375196.2U CN202220375196U CN217472458U CN 217472458 U CN217472458 U CN 217472458U CN 202220375196 U CN202220375196 U CN 202220375196U CN 217472458 U CN217472458 U CN 217472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air bag
drainage device
drainage
huma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751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冀东
姜宁
崔心刚
李健
王�忠
蔡志康
徐景巍
杨汝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nchu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Gongli Hospital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Gongli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inchu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Gongli Hospital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Gongli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nchu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Gongli Hospital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Gongli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inchu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03751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2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2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24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引流管包括体内部分和体外部分,其中体内部分包括第二管体,第二管体靠近人体的一端外圈设置有气囊;体外部分包括第一管体,第一管体靠近人体的一端外圈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的外圈设置有限位环,气囊和限位环在人体内外双侧固定;第一管体远离人体的一端设置有负压球。本实用新型采用医用硅胶材质,通过体内气囊、体外限位环在体内外双侧固定,操作简单牢靠,可避免引流管移位;同时,无需缝线固定,创伤小,减轻了患者因术后活动而引起的引流管周围皮肤牵拉疼痛,保持了皮肤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适用于所有需留置引流管的外科手术。
背景技术
目前,除少数小手术外,大部分外科手术需要留置负压引流管充分引流,避免创面积液、感染等并发症。但引流管多需要用缝线固定或采用大面积粘性胶布将其在皮肤表面,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缝线固定不仅增加患者创伤,随患者体位改变或用力,丝线可牵拉皮肤引起疼痛;同时,拔除引流管、切口愈合后留下缝线固定的瘢痕,影响皮肤美观;2)、大面积粘性胶布固定可靠性差,可引起引流管移位,另外大面积粘性胶布固定易引起皮肤过敏、瘙痒、水泡等不良反应。
如何使引流管在体内外双侧固定,如何避免引流管滑脱移位,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体内部分和体外部分,其中体内部分包括第二管体,第二管体靠近人体的一端外圈设置有气囊;体外部分包括第一管体,第一管体靠近人体的一端外圈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的外圈设置有限位环,气囊和限位环在人体内外双侧固定;第一管体远离人体的一端设置有负压球。
本实用新型采用医用硅胶材质,通过体内气囊、体外限位环在体内外双侧固定,操作简单牢靠,可避免引流管移位;同时,无需缝线固定,创伤小,减轻了患者因术后活动而引起的引流管周围皮肤牵拉疼痛,保持了皮肤美观。
优选,所述限位环展开后长方体,其中长方体的前端面左部设置有平行布置的凸条,两根凸条均沿着长方体的长度方向布置,两根凸条之间的间距等于环形槽上的环形凸台槽宽;长方体的前端面右部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能朝向凸条的方向翻折,第一凸台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长方体的后端面左部设置有阶梯轴,其中阶梯轴的大端远离长方体,阶梯轴与通孔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限位环采用医用硅胶材质,第一凸台向凸条的方向翻折时,阶梯轴能穿过通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根凸条夹持在环形槽上的环形凸台上,对限位环在引流管的轴向进行限位;采用阶梯轴大端挤压变形穿过通孔,并通过轴肩与第一凸台的接触,对限位环在引流管的径向进行限位,避免了引流管滑脱移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流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环展开状态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环扣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负压球;2.第一管体;3.气囊进气口;4.限位环;5.皮肤;6.皮下脂肪;7.肌肉;8.腹膜及其他筋膜;9.气囊;10.第二管体;11.注气管;401.凸条;402.通孔;403.阶梯轴;1001.分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6,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一、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参考图1、图2,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体内部分和体外部分,其中体内部分包括第二管体10,第二管体10靠近人体的一端外圈设置有气囊9;体外部分包括第一管体2,第一管体2靠近人体的一端外圈设置有多个环形槽,多个环形槽相互间间距布置,环形槽的外圈设置有限位环4,气囊9和限位环4在人体内外双侧固定;第一管体2远离人体的一端设置有负压球1;引流管、气囊、限位环均采用医用硅胶材质。本实用新型采用医用硅胶材质,通过体内气囊、体外限位环在体内外双侧固定,操作简单牢靠,可避免引流管移位;同时,无需缝线固定,创伤小,减轻了患者因术后活动而引起的引流管周围皮肤牵拉疼痛,保持了皮肤美观。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3,所述第二管体10远离气囊9的一端为引流端,引流端的内圈设置有分流条1001。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流条避免了体内部分管腔的堵塞。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分流条1001为X型结构,X型结构将引流端的内腔分隔成四个独立通道。本实用新型采用X型结构的分流条,通过四个独立通道,避免了体内部分管腔的堵塞。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4、图6,所述限位环4展开后长方体,其中长方体的前端面左部设置有平行布置的凸条401,两根凸条401均沿着长方体的长度方向布置,两根凸条401之间的间距等于环形槽上的环形凸台槽宽;长方体的前端面右部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能朝向凸条401的方向翻折,第一凸台上设置有通孔402。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根凸条夹持在环形槽上的环形凸台上,对限位环在引流管的轴向进行限位,避免了引流管滑脱移位。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参考图5、图6,所述长方体的后端面左部设置有阶梯轴403,其中阶梯轴403的大端远离长方体,阶梯轴403与通孔402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第一凸台向凸条的方向翻折时,阶梯轴能穿过通孔。本实用新型采用阶梯轴大端挤压变形穿过通孔,并通过轴肩与第一凸台的接触,对限位环在引流管的径向进行限位,避免了引流管滑脱移位。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管体2上靠近负压球1的一端外圈设置有气囊进气口3;所述引流管内壁上嵌有注气管11,注气管11的两端分别连接气囊进气口3、气囊9。本实用新型采用注气管与引流管分流,注气管注气时不影响引流管引流。
具体实施时,参考图1,负压球1靠近第一管体2的一端设置有引流管接头;负压球1远离第一管体2的一端设置有排液口,排液口上还设置有支管,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液口封闭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参考图1,当手术留置负压引流装置时,沿皮肤及皮下组织穿刺的通道置入引流管体内段至体腔(即引流管从穿刺通道依次穿过皮肤5、皮下脂肪6、肌肉7、腹膜及其他筋膜8),将体内部引流管调整至引流部位后由气囊进气口3注气,通过注气管11撑开气囊9,将其固定于内腹壁;将限位环4固定于环形槽的合适位置,达到内外双侧固定效果;当引流管内外固定后,将负压球1的引流管接头与第一管体2(引流管体外部分末端)相连,完成负压吸引装置的安装。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包括体内部分和体外部分,其中体内部分包括第二管体(10),第二管体(10)靠近人体的一端外圈设置有气囊(9);体外部分包括第一管体(2),第一管体(2)靠近人体的一端外圈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的外圈设置有限位环(4),气囊(9)和限位环(4)在人体内外双侧固定;第一管体(2)远离人体的一端设置有负压球(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10)远离气囊(9)的一端为引流端,引流端的内圈设置有分流条(10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条(1001)为X型结构,X型结构将引流端的内腔分隔成四个独立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4)展开后长方体,其中长方体的前端面左部设置有平行布置的凸条(401),两根凸条(401)均沿着长方体的长度方向布置,两根凸条(401)之间的间距等于环形槽上的环形凸台槽宽;长方体的前端面右部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能朝向凸条(401)的方向翻折,第一凸台上设置有通孔(4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的后端面左部设置有阶梯轴(403),其中阶梯轴(403)的大端远离长方体,阶梯轴(403)与通孔(402)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第一凸台向凸条的方向翻折时,阶梯轴(403)能穿过通孔(4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2)上靠近负压球(1)的一端外圈设置有气囊进气口(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内壁上嵌有注气管(11),注气管(11)的两端分别连接气囊进气口(3)、气囊(9)。
CN202220375196.2U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 Active CN217472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5196.2U CN217472458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5196.2U CN217472458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2458U true CN217472458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5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75196.2U Active CN217472458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24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111061A1 (en) Trocar having an inflatable cuff for maintaining an insufflated abdominal cavity during an open laparaoscopy procedure
US5882345A (en) Expandable endoscopic portal
US569794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choring laparoscopic instruments
US5242395A (en) Balloon decompression catheter
US8663271B2 (en) In-dwelling port for access into a body
GB2559883B (en) Urinary catheter
US20040236366A1 (en) Non-buckling balloon catheter
WO1997044081A9 (en) Expandable endoscopic portal and methods therefor
US20200100814A1 (en) Cannula comprising balloon for the direction puncture technique
US8518020B2 (en) Safety urinary catheter
CN217472458U (zh) 一种体内外双重固定的负压引流装置
CN116173382A (zh) 造瘘球囊扩张导管
US9089663B2 (en) Percutaneous access device
CN211244791U (zh) 一种体腔引流管
CN207755344U (zh) 一种带浮动机构的锥形固定组件及Hasson套管系统
CN209154655U (zh) 一种穿刺引流管
CN218451626U (zh) 一种腹腔镜穿刺器通道封堵、固定装置
CN219896743U (zh) 腹腔引流管
CN219185514U (zh) 一种双气囊式引流管固定装置
CN215084042U (zh) 扩张器用的扩张气囊
CN215652922U (zh) 微型负压引流装置
CN213554708U (zh) 一种防脱落体腔引流管
CN219355037U (zh) 造瘘球囊扩张导管
CN210933367U (zh) 一种一次性双腔引流管
CN216824444U (zh) 免牵引且可观测内部压力的三腔两囊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