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2019U - 一种异物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物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2019U
CN217472019U CN202220910285.2U CN202220910285U CN217472019U CN 217472019 U CN217472019 U CN 217472019U CN 202220910285 U CN202220910285 U CN 202220910285U CN 217472019 U CN217472019 U CN 217472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ody
channel
foreign
channels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102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儒霖
杨迪元
卢根
樊慧峰
秦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omen and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omen and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omen and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omen and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2209102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2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2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20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异物钳,包括手柄,手柄上滑动安装有滑套;导管,导管的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导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第三环体,第三环体上设有安装座;夹持组件,转动安装在安装座上;拉索,拉索的一端与滑套连接,拉索的另一端穿过导管、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第三环体与夹持组件连接;拉线,拉线活动穿设在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第三环体中并与拉索连接,拉索通过拉线能够拉动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第三环体相互挤压。拉索会通过拉线拉动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第三环体相互挤压变硬,向体内插入导管的过程中,由于异物钳的前段较硬,医务人员操作起来能够很方便的将异物钳的夹持组件伸到异物的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异物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物钳。
背景技术
异物钳夹取体内异物时,需要将异物钳前端的夹子伸到异物的位置进行夹取,但是由于的异物钳的整体导管是软的,导管无法对夹子形成有效支撑,将异物钳向异物位置伸入时,异物钳的夹子经常会摇摆不定,导致医务人员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很难将异物钳的夹子准确伸到异物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异物钳,能够方便医务人员将异物钳的夹子准确伸到异物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异物钳,包括
手柄,所述手柄上滑动安装有滑套;
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导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第三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所述第三环体沿着所述导管的长度方向依次拼接,所述第三环体上设有安装座;
夹持组件,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与所述滑套连接,所述拉索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管、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所述第三环体与所述夹持组件连接;
拉线,所述拉线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所述第三环体中并与所述拉索连接,所述拉索通过所述拉线能够拉动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所述第三环体相互挤压。
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使用过程中,向后推动滑套,滑套带动拉索向后拉伸,拉索会拉动夹持组件闭合,同时拉索向后拉伸的过程中还会通过拉线拉动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第三环体相互挤压,从而使得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第三环体组成的节段变硬,这样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第三环体组成的节段能够对夹持组件形成支撑,向体内插入导管的过程中,由于异物钳的前段较硬,不会随意摆动,医务人员操作起来能够很方便的将异物钳的夹持组件伸到异物的位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环体设有多个,各所述第二环体沿着所述导管的长度方向依次拼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环体上设有第一通道和多个第二通道,各所述第二通道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通道的两侧,所述第一通道贯通所述第一环体,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环体的端面,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环体的内部,所述第一通道同一侧的各个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一环体内部相互连通。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环体内部相互连通的两个所述第二通道之间设有第一滚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环体上设有第三通道和多个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均贯通所述第二环体,各所述第四通道在所述第三通道的两侧对称布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环体上设有第五通道和多个第六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均贯通所述第三环体,各所述第六通道在所述第五通道的两侧对称布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环体连接所述安装座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分布在所述第五通道的通道口边缘。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环体连接所述安装座的端面上设有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设在靠近所述第三环体中心的所述第六通道的通道口边缘。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环体连接所述安装座的端面上设有限位球,所述限位球堵塞在远离所述第三环体中心的所述第六通道的通道口处,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拉索连接,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第一滚轮并与所述限位球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交叉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拉索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转动连接处,所述第一夹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异物钳的前段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环体的侧向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环体的侧向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环体的侧向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异物钳夹取体内异物时,需要将异物钳前端的夹子伸到异物的位置进行夹取,但是由于的异物钳的整体导管是软的,导管无法对夹子形成有效支撑,将异物钳向异物位置伸入时,异物钳的夹子经常会摇摆不定,导致医务人员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很难将异物钳的夹子伸到异物的位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异物钳。
参见图1~图9,异物钳包括手柄1、导管2、夹持组件3、拉索4和拉线5。
手柄1上滑动安装有滑套100。
具体的,手柄1为圆柱筒结构,滑套100为滑动装配在手柄1上的圆柱形套筒结构,滑套100能够沿着手柄1的长度方向滑动。
手柄1上设有滑槽110,滑槽110沿手柄1的长度方向延伸,滑套100能够沿着滑槽110滑动。
导管2的一端与手柄1固定连接,导管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沿着导管2的长度方向依次拼接,第三环体8上设有安装座9,夹持组件3转动安装在安装座9上。
拉索4的一端与滑套100连接,拉索4的另一端穿过导管2、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与夹持组件3连接。
具体的,拉索4的一端穿过滑槽110与滑套100连接,拉索4的另一端连接夹持组件3,通过滑动滑套100来带动拉索4,使得拉索4带动夹持组件3实现打开或者夹持的动作。
导管2为不锈钢制金属软管结构,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均为不锈钢圆盘状结构,从导管2穿出的拉索4穿设在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中,从而将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串联起来拼接在导管2远离手柄1的一端。
拉线5活动穿设在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中并与拉索4连接,拉索4通过拉线5能够拉动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相互挤压。
使用过程中,向后推动滑套100,滑套100带动拉索4向后拉伸,拉索4会拉动夹持组件3闭合,同时拉索4向后拉伸的过程中还会通过拉线5拉动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相互挤压,从而使得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组成的节段变硬,这样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组成的节段能够对夹持组件3形成支撑,向体内插入导管2的过程中,由于异物钳的前段较硬,不会随意摆动,医务人员操作起来能够很方便的将异物钳的夹持组件3伸到异物的位置。
当向前推动滑套100,使得拉索4推动夹持组件3打开,此时拉线5放松,使得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之间不再挤压,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组成的节段会变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环体7设有多个,各第二环体7沿着导管2的长度方向依次拼接,这样第一环体6、第三环体8和多个第二环体7组成的节段更长。
第一环体6与导管2远离手柄1的一端并不连接,只是拼接关系,拉线5拉紧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时,第一环体6会压紧第二环体7,各个第二环体7之间会相互挤紧,第二环体7会压紧第三环体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体6上设有第一通道60和多个第二通道61,各第二通道61对称分布在第一通道60的两侧,第一通道60贯通第一环体6,第二通道61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环体6的端面,第二通道6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环体6的内部,第一通道60同一侧的各个第二通道61在第一环体6内部相互连通。
具体的,第一通道60设在第一环体6的中心位置,第一通道60贯通第一环体6,第二通道61设有四个,四个第二通道61两两对称分布在第一通道60的两侧,第二通道61的一端贯通至第一环体6的端面,第二通道6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环体6的内部,位于第一通道60同一侧的两个第二通道61在第一环体6内部相互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环体7上设有第三通道70和多个第四通道71,第三通道70和第四通道71均贯通第二环体7,各个第四通道71在第三通道70的两侧对称布置。
具体的,第三通道70设在第二环体7中心的位置,第三通道70的孔径与第一通道60的孔径相同,第三通道70和第四通道71均贯通第二环体7,第四通道71设有四个,四个第四通道71两两对称分布在第三通道70的两侧,第四通道71的孔径与第二通道61的孔径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环体8上设有第五通道80和多个第六通道81,第五通道80和第六通道81均贯通第三环体8,各个第六通道81在第五通道80的两侧对称布置。
具体的,第五通道80设在第三环体8中心的位置,第五通道80的孔径与第三通道70的孔径相同,第六通道81设有四个,四个第六通道81两两对称分布在第五通道80的两侧,第五通道80的孔径与第三通道70的孔径相同,第六通道81的孔径与第四通道71的孔径相同。
安装座9为垂直于第三环体8端面并连接在第五通道80边缘的平板结构,夹持组件3转动安装在安装座9上。
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依次通过拉索4串联拼接,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拼接之后,第二通道61、第四通道71和第六通道81一一对齐组成一个U型通道,拉线5穿设在该U型通道中,使得拉线5将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串联起来,通过拉索4拉动拉线5,使得拉线5带动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相互挤压,从而使得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组成的节段变硬。
为了防止拉线5卡顿,提高拉线5的顺畅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体6内部相互连通的两个第二通道61之间设有第一滚轮62,第一滚轮62上用于拉线5绕过。
第三环体8连接安装座9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滚轮82,第二滚轮82分布在第五通道80的通道口边缘。
第三环体8连接安装座9的端面上设有第三滚轮84,第三滚轮84设在靠近第三环体8中心的第六通道81的通道口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环体8连接安装座9的端面上设有限位球10,限位球10堵塞在远离第三环体8中心的第六通道81的通道口处,拉线5的一端与拉索4连接,拉线5的另一端先后绕过第二滚轮82、第三滚轮84和第一滚轮62并与限位球10连接。
具体的,拉线5的一端连接拉索4,拉线5的另一端绕过第二滚轮82、第三滚轮84和第一滚轮62,穿设在第二通道61、第四通道71和第六通道81组成的U型通道中,然后与堵塞第六通道81上的限位球10连接,拉动拉索4使得夹持组件3闭合时,拉线5会对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施加相互压紧的力,使得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组成的节段变硬。
由于拉索4两侧的拉线5对称设置,所以拉线5拉紧第一环体6、第二环体7和第三环体8时不会出现倾斜的问题。
夹持组件3包括第一夹板300、第二夹板301、第一连接板310和第二连接板311,第一夹板300和第二夹板301交叉转动连接,第一夹板300和第二夹板301的转动连接处固定在安装座9上,第一连接板310一端和第二连接板311的一端转动连接,拉索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板310和第二连接板311的转动连接处,第一夹板300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31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夹板30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3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拉索4对夹持组件3施加拉力时,第一连接板310和第二连接板311会带动第一夹板300和第二夹板301相向运动以实现夹紧的动作,当拉索4对夹持组件3施加推力时,第一连接板310和第二连接板311会带动第一夹板300和第二夹板301相反运动以实现张开的动作。
当然,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异物钳,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所述手柄上滑动安装有滑套;
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导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第三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所述第三环体沿着所述导管的长度方向依次拼接,所述第三环体上设有安装座;
夹持组件,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与所述滑套连接,所述拉索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管、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所述第三环体与所述夹持组件连接;
拉线,所述拉线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所述第三环体中并与所述拉索连接,所述拉索通过所述拉线能够拉动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所述第三环体相互挤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体设有多个,各所述第二环体沿着所述导管的长度方向依次拼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体上设有第一通道和多个第二通道,各所述第二通道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通道的两侧,所述第一通道贯通所述第一环体,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环体的端面,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环体的内部,所述第一通道同一侧的各个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一环体内部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体内部相互连通的两个所述第二通道之间设有第一滚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体上设有第三通道和多个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均贯通所述第二环体,各所述第四通道在所述第三通道的两侧对称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环体上设有第五通道和多个第六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均贯通所述第三环体,各所述第六通道在所述第五通道的两侧对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环体连接所述安装座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分布在所述第五通道的通道口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环体连接所述安装座的端面上设有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设在靠近所述第三环体中心的所述第六通道的通道口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环体连接所述安装座的端面上设有限位球,所述限位球堵塞在远离所述第三环体中心的所述第六通道的通道口处,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拉索连接,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第一滚轮并与所述限位球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交叉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拉索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转动连接处,所述第一夹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CN202220910285.2U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异物钳 Active CN217472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0285.2U CN217472019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异物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0285.2U CN217472019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异物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2019U true CN217472019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7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10285.2U Active CN217472019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异物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20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04877A1 (en) Wiring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pipe
CN217472019U (zh) 一种异物钳
EP3620835A1 (en) Cable-retention device
CN211094519U (zh) 一种肛瘘挂线定向切割紧线器
CN108355218B (zh) 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CN213158475U (zh) 一种静脉留置针保护套
CN211461301U (zh) 口腔导管位置可调节固定装置
CN217472038U (zh) 一种声门异物夹取套装
CN212490652U (zh) 一种牙椅头部固定装置
CN210723501U (zh) 一种多股芯线易拆分的电缆
CN210844550U (zh) 一种透析留置管防护袋
CN213220381U (zh) 一种医用管路固定夹具
CN218005852U (zh) 一种线性软连锁装置
CN220988921U (zh) 一种手术管线无菌保护套
CN207912997U (zh) 一种鼻氧管
CN220833818U (zh) 导管固定器
CN107877131A (zh) 一种微导管内管牵拉装置
CN217182792U (zh)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用管壁穿线装置
CN212997874U (zh) 一种病房用鼻氧管
CN218220784U (zh) 一种方便固定且长度可调的胃管
CN221535339U (zh) 一种新生儿脐导管固定装置
CN211486146U (zh) 一种束管装置
CN220193777U (zh) 一种三通导管防打结固定器
CN107320834A (zh) 一种鼻氧管
CN216417964U (zh) 一种防拔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