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0867U - 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0867U
CN217470867U CN202220754623.8U CN202220754623U CN217470867U CN 217470867 U CN217470867 U CN 217470867U CN 202220754623 U CN202220754623 U CN 202220754623U CN 217470867 U CN217470867 U CN 217470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ing
circulating water
water
pipe
drip irri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546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国平
高文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bet Gobi Rur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bet Gobi Rur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bet Gobi Rur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bet Gobi Rur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546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0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0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08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通过设置育苗生命保障腔能够快速的将光照机构发出的热量经由导风机构导出,避免热量的聚集。通过设置包含循环水过滤箱和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的循环水过滤装置,使得大棚种植用水能够流入循环水过滤箱进行过滤。通过设置种植槽和埋入种植槽内的滴灌端子,能够很好的适用于大棚种植。通过在农业种植平台上设置由输水主管、输水支管和排水管,能够实现对大棚内农业种植平台进行浇灌和排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分的散失,通过循环水对种植盘内的植株进行浇灌和供水,同时循环水最终输入至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循环使用节省了水资源,降低了大棚内施水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
背景技术
大棚种植技术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种植技术,其依托大棚的环境能够在一些寒冷或者干旱的地区进行农业种植,使得当地能够获得足够的蔬菜和水果的供应。
现有大棚种植系统主要适用于平原地区,在高原环境中使用时针对育苗生命保障、水循环使用等方面存在不适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包括保障装置、过滤装置、滴灌装置、种植架、保障装置和排水装置,所述保障装置本体由框架结构和放置结构组成,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底板、顶板和边板,所述底板和顶板两平行边均通过边板连接,底板和顶板间为育苗生命保障腔,所述放置结构放置于育苗生命保障腔内,放置结构中放置有种苗,所述育苗生命保障腔内设有光照机构,所述光照机构能对种苗提供光照,所述边板上设置有导风机构,且导风机构能将育苗生命保障腔内热气导出,所述排水装置本体包括输水主管、输水支管和排水管,所述输水支管一端与输水主管连通,另一端插入农业种植平台,所述农业种植平台中多余的水分经由下水口流入排水管,所述滴灌装置本体包括滴灌台和支撑底座,所述滴灌台设于支撑底座上,滴灌台顶面开设有第一种植槽,滴灌台上方穿过有滴灌主管,所述滴灌主管上设置有滴灌支管,所述滴灌支管端部连接有埋入第一种植槽的滴灌端子,所述过滤装置本体包括循环水过滤箱和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所述循环水过滤箱顶部进水口与大棚待过滤输水管接通,循环水过滤箱内设置有过滤结构,循环水过滤箱出水口通过过滤水连接管与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连通,循环水过滤箱底部排污口通过污泥输送管输送至烘干机进行干燥,所述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内设置有动力部件,能将循环水过滤箱内液体泵入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种植架本体包括种植盘组、循环水管组和支撑柱,所述种植盘组有三个以上种植盘组成,种植盘组设于支撑柱上,种植盘组上放置有植株,所述循环水管组对种植盘组进行供水,并与过滤装置连通。
可选的,放置结构包括放置板和安装槽,安装槽设于育苗生命保障腔内壁,放置板两端分别插入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槽内,并且放置板能沿框架结构开口方向来回推动。
进一步的,放置板从上至下,平行且相间的设置在育苗生命保障腔内。
可选的,光照机构为LED育苗灯,LED育苗灯两端分别与供电端子连接,LED育苗灯设于顶板和放置板底部。
可选的,放置板顶部设置有放置槽,且放置槽内放置有育苗用种苗,放置板端部还设置有与供电端子接通的用电接口。
可选的,边板上设置有风机,风机位于LED育苗灯和育苗用种苗间,且能够将LED育苗灯发出的热量从育苗生命保障腔中导出。
可选的,滴灌台远离滴灌主管的一侧设置有竖杆,且第一种植槽内植株能缠绕在竖杆上。
进一步的,滴灌端子上设置有滴灌口,且滴灌口朝向第一种植槽内植株根部。
可选的,滴灌端子呈弧形,且滴灌端子的内弧面靠近第一种植槽内植株根部。
可选的,滴灌支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滴灌台上还设置有安装杆,安装杆上连接有插入第一种植槽内的湿度探测器,湿度探测器能将第一种植槽内湿度信息传递至控制阀。
可选的,第一种植槽设置在滴灌主管的两侧。
可选的,农业种植平台顶部设置有第二种植槽,第二种植槽内铺设有相互平行的种植座,相邻的种植座间设置有输水通道。
进一步的,种植座上种植有植株,种植座底部为固态基质,种植座顶部为土壤。
可选的,下水口位于输水通道底部,且相邻的下水口间距均匀,下水口与排水管连通。
可选的,输水支管内液体流动方向与输水通道内液体流动方向相同,且农业种植平台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供输水支管穿过的进水口,且进水口位于输水通道上方。
可选的,下水口的开口处设置有滤网。
可选的,循环水管组包括循环水输水管、循环水进水管、循环水出水管和循环水排水管,循环水进水管一端与种植盘组接通,循环水进水管另一端与循环水输水管接通,循环水出水管一端与种植盘组接通,循环水出水管另一端与循环水排水管接通。
进一步的,种植盘组中种植盘从上至下,相互平行的排布。
可选的,循环水管组还包括循环水连接水管,循环水进水管与种植盘组中位于顶部的种植盘进水口接通,循环水出水管与种植盘组中位于底部的种植盘出水口接通;循环水连接水管一端与位于下方的种植盘进水口接通,循环水连接水管另一端与位于上方的种植盘出水口接通。
可选的,种植盘内设置有循环水腔,循环水腔与种植盘进水口和种植盘出水口接通,循环水腔底部设置有导流片,导流片呈弧形且由种植盘进水口朝向种植盘出水口。
可选的,循环水腔上方设置有支撑片,且通过支撑片固定有种植板,种植板内设置有植株固定腔,植株固定腔底部设置有一端插入循环水腔的引水线。
可选的,循环水过滤箱底部朝向一侧倾斜,且循环水过滤箱排污口靠近循环水过滤箱底部最低点。
进一步的,循环水过滤箱出水口位于循环水过滤箱中部,且过滤结构罩在循环水过滤箱出水口上。
可选的,过滤结构包括滤纱和固定套,滤纱呈半圆弧,滤纱边缘与固定套可拆卸连接,并将循环水过滤箱出水口罩于其下。
可选的,动力部件包括工作泵、送液管和排液管,工作泵设于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底部,工作泵一端与排液管连通,送液管一端与过滤水连接管接通,送液管另一端与工作泵另一端连通。
可选的,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顶部设置有注液口,且与注液管接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通过设置育苗生命保障腔能够快速的将光照机构发出的热量经由导风机构导出,避免热量的聚集,同时能够设置多层级的光照方式,大大的增加了空间利用率。
2、通过设置包含循环水过滤箱和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的循环水过滤装置,并且将大棚待过滤输水管与循环水过滤箱接通,使得大棚种植用水能够流入循环水过滤箱进行过滤,并输入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进行暂存,最后再次回到大棚种植过程,完成整个循环用水。
3、通过设置第一种植槽和埋入第一种植槽内的滴灌端子,从而能够实现对大棚内种植的藤本植株根部进行滴灌补水和添加营养,能够很好的适用于大棚种植。
4、通过在农业种植平台上设置由输水主管、输水支管和排水管,能够实现对大棚内农业种植平台进行浇灌和排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分的散失,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
5、通过设置包含种植盘组、循环水管组和支撑柱的大棚内循环水育苗种植架,通过循环水对种植盘内的植株进行浇灌和供水,同时循环水最终输入至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循环使用节省了水资源,降低了大棚内施水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育苗生命保障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育苗生命保障装置侧面示意图;
图3为放置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种植育苗用滴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种植育苗用滴灌装置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排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农业种植台结构示意图;
图8为农业种植台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下水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种植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种植架侧面示意图;
图12为种植盘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种植板结构示意图;
图14为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过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循环水输水管;2为循环水排水管;3为循环水进水管;4为循环水出水管;5为支撑柱;6为种植盘;7为循环水连接水管;8为支撑片;9为循环水腔;10为导流片;11为种植板;12为植株固定腔;13为引水线;20为支撑底座;21为滴灌台;22为竖杆;23为第一种植槽;24为安装杆;25为湿度探测器;26为滴灌主管;27为控制阀;28为滴灌支管;29为滴灌端子;30为滴灌口;40为农业种植平台;41为输水通道;42为种植座;43为输水主管;44为输水支管;45为下水口;46为排水管;47为滤网;48为农业种植平台底座;49为进水口;50为第二种植槽;59为用电接口、60为边板、61为顶板;62为底板;63为放置板;64为风机;65为LED育苗灯;66为供电端子;67为育苗生命保障腔;68为安装槽;69为放置槽;70为循环水过滤箱;71为污泥输送管;72为大棚待过滤输水管;73为注液管;74为过滤水连接管;75为送液管;76为工作泵;77为排液管;78为大棚过滤输出管;79为固定套;80为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81为滤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15所示,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包括保障装置、过滤装置、滴灌装置、种植架、保障装置和排水装置,其中保障装置本体由框架结构和放置结构组成,框架结构包括底板62、顶板61和边板60,底板62和顶板61两平行边均通过边板60连接,底板62和顶板61间为育苗生命保障腔67,放置结构放置于育苗生命保障腔67内,放置结构中放置有种苗,育苗生命保障腔67内设有光照机构,光照机构能对种苗提供光照,边板60上设置有导风机构,且导风机构能将育苗生命保障腔67内热气导出。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育苗生命保障腔能够快速的将光照机构发出的热量经由导风机构导出,避免热量的聚集,同时能够设置多层级的光照方式,大大的增加了空间利用率。解决了现有的育苗装置多适用于单层室内植株的育苗保障,在应对多层种植架的场景中则存在散热困难,热量易聚集在育苗腔内,反而影响出苗的问题。
过滤装置本体包括循环水过滤箱70和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80,循环水过滤箱70顶部进水口与大棚待过滤输水管72接通,循环水过滤箱70内设置有过滤结构,循环水过滤箱70出水口通过过滤水连接管74与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80连通,循环水过滤箱70底部排污口通过污泥输送管71输送至烘干机进行干燥,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80内设置有动力部件,能将循环水过滤箱70内液体泵入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80。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包含循环水过滤箱和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的循环水过滤装置,并且将大棚待过滤输水管与循环水过滤箱接通,使得大棚种植用水能够流入循环水过滤箱进行过滤,并输入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进行暂存,最后再次回到大棚种植过程,完成整个循环用水,解决了高原环境中大棚种植用水的问题。
种植架本体包括种植盘组、循环水管组和支撑柱5,种植盘组有三个以上种植盘6组成,种植盘组设于支撑柱5上,种植盘组上放置有植株,循环水管组对种植盘组进行供水,并与过滤装置连通。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包含种植盘组、循环水管组和支撑柱的大棚内循环水育苗种植架,通过循环水对种植盘内的植株进行浇灌和供水,同时循环水最终输入至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循环使用节省了水资源,降低了大棚内施水难度。解决了现在在大棚内实施上下式叠加种植的方式,供水存在不方便,较难对位于顶部的种植盘进行供水,且水也易于在种植盘内聚集,无法流动形成死水,不利于植株的生长的问题。
排水装置本体包括输水主管43、输水支管44和排水管46,输水支管44一端与输水主管43连通,另一端插入农业种植平台40,农业种植平台40中多余的水分经由下水口45流入排水管46。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农业种植平台上设置由输水主管、输水支管和排水管,能够实现对大棚内农业种植平台进行浇灌和排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分的散失,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解决了现有并排种植,由于一部分水分浸入土壤,一部分水分自然蒸发,还有大部分水分统一排入沟渠或者河道,使得无法在缺水的高原环境,或者大棚种植区域进行使用的问题。
滴灌装置本体包括滴灌台21和支撑底座20,滴灌台21设于支撑底座20上,滴灌台21顶面开设有第一种植槽23,滴灌台21上方穿过有滴灌主管26,滴灌主管26上设置有滴灌支管28,滴灌支管28端部连接有埋入第一种植槽23的滴灌端子29。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第一种植槽和埋入第一种植槽内的滴灌端子,从而能够实现对大棚内种植的藤本植株根部进行滴灌补水和添加营养,能够很好的适用于大棚种植。解决了现有滴灌装置多是在土壤表面进行滴灌,补充水分及必要的营养,而大棚内植株由于整体吸收力较之普通室外种植植株差,导致土表滴灌的方式整体作用效果欠佳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各个装置主要基于高原环境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在具体实施时,一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地方本实施并没有赘述,如必然使用到的棚体、供电装置、保温装置、换气装置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合适的结构进行组装。
同时,本实施例中,保障装置主要用于种苗的培育和促进发芽,滴灌装置、种植架、保障装置和排水装置则主要进行农业种植,过滤装置则是将滴灌装置、种植架、保障装置和排水装置中使用的多余液体进行过滤供其循环使用,同时由于在描述时仅仅提及各个装置内部管道连接的关系,在实际使用中受场景等因素的限制,各个装置间必然需要管道进行连接完成整个循环,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本方案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完成整个管道间的连接,同时情况下将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用水主管连通,过滤装置的进水口与排水主管连通,滴灌装置、种植架、保障装置和排水装置并联在用水主管和排水主管上即可。
本实施例中,放置结构包括放置板63和安装槽68,安装槽68设于育苗生命保障腔67内壁,放置板63两端分别插入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槽68内,并且放置板63能沿框架结构开口方向来回推动。放置板63从上至下,平行且相间的设置在育苗生命保障腔67内。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安装槽对放置板起到支撑的作用,在使用中,工作人员能够根据需要设置不同高度的安装槽,并且在安装槽内安装放置板,使得不同阶段的种苗受到不同强度的光照,适合多种阶段的种苗育种。
同时,本实施例中所指的安装槽可以理解为通常的滑槽或滑轨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放置板选用的是长1.2m宽1.1m高30cm的方形结构,使用中需要两个工作人员进行配合放置。
本实施例中,光照机构为LED育苗灯65,LED育苗灯65两端分别与供电端子66连接,LED育苗灯65设于顶板61和放置板63底部。放置板63顶部设置有放置槽69,且放置槽69内放置有育苗用种苗,放置板63端部还设置有与供电端子66接通的用电接口59。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将LED育苗灯设置在放置板和顶板的底部,能够对位于其下方的种苗进行光照,同时在用电接口连通电线后,完成供电光照。
需要指出的是,供电端子分别与LED育苗灯的正负极接通,同时其采用并联的方式同一时间中接通了多个LED育苗灯,而针对LED育苗灯其为育苗灯的亚种,与传统的育苗灯差异在于使用是更易调节的LED灯,同时在不同区域,称呼也存在差异,有些地方也被称作生长灯,其为一种成熟的现有技术。
再则,边板60上设置有风机64,风机64位于LED育苗灯65和育苗用种苗间,且能够将LED育苗灯65发出的热量从育苗生命保障腔67中导出。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风机的转动,能够将放置板间,或者放置板与顶部间,或者放置板与底板间的热气导出。
本实施例中,滴灌台21远离滴灌主管26的一侧设置有竖杆22,且第一种植槽23内植株能缠绕在竖杆22上。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竖杆对藤本植株的缠绕提供必要的场景,需要指出的是,在一部分使用场景中,可以选择弯杆或者波形杆代替竖杆。
同时,本实施例中滴灌端子29上设置有滴灌口30,且滴灌口30朝向第一种植槽23内植株根部,滴灌端子29呈弧形,且滴灌端子29的内弧面靠近第一种植槽23内植株根部。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将滴灌端子设置为弧形,有利于对植株根部进行滴灌,同时,由于采用土表下方滴灌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分蒸发的散失,适用于一部分水分缺乏的如高原场景。
同时,滴灌端子与滴灌支管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针对不同植株不同根部情况,可以选用形状更为合适的滴灌端子。
本实施例中,滴灌支管28上设置有控制阀27,滴灌台21上还设置有安装杆24,安装杆24上连接有插入第一种植槽23内的湿度探测器25,湿度探测器25能将第一种植槽23内湿度信息传递至控制阀27。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可控滴灌的方案,通过现有的控制阀和湿度探测器完成组装,湿度探测器位于远离滴灌端子的一侧,滴灌端子中的液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扩散可以达到湿度探测器,当湿度达到阈值后,控制阀切断滴灌支管供水。
第一种植槽23设置在滴灌主管26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农业种植平台40顶部设置有第二种植槽50,第二种植槽50内铺设有相互平行的种植座42,相邻的种植座42间设置有输水通道41。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的种植座和输水通道,能够模拟出农田种植,将其应用于大棚种植。
同时,种植座42上种植有植株,种植座42底部为固态基质,种植座42顶部为土壤。
需要指出的是,固态基质为外周为防水固态物质,内部填充有营养基质,然后在其上覆盖土壤,将植株种植在土壤中,在种植时,需要将种苗的根须部分从固态基质部分中穿出,使其伸入输水通道中。
本实施例中,下水口45位于输水通道41底部,且相邻的下水口45间距均匀,下水口45与排水管46连通。输水支管44内液体流动方向与输水通道41内液体流动方向相同,且农业种植平台40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供输水支管44穿过的进水口49,且进水口49位于输水通道41上方,下水口45的开口处设置有滤网47。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下水口开口处设置滤网,在进行排水时,可以对一部分泥土进行阻挡,降低其进入排水管道的几率,有利于后续循环水的过滤。
同时,将进水口设于输水通道上方,便于输水主管内的液体流入输水通道,在具体实施时,通常将农业种植平台设置在输水主管两侧,通过一根输水主管对多块农业种植平台进行供水。
本实施例中,循环水管组包括循环水输水管1、循环水进水管3、循环水出水管4和循环水排水管2,循环水进水管3一端与种植盘组接通,循环水进水管3另一端与循环水输水管1接通,循环水出水管4一端与种植盘组接通,循环水出水管4另一端与循环水排水管2接通,种植盘组中种植盘6从上至下,相互平行的排布,循环水管组还包括循环水连接水管7,循环水进水管3与种植盘组中位于顶部的种植盘6进水口接通,循环水出水管4与种植盘组中位于底部的种植盘6出水口接通;循环水连接水管7一端与位于下方的种植盘6进水口接通,循环水连接水管7另一端与位于上方的种植盘6出水口接通。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三层及三层以上种植盘与循环水管组的连接方式,其中循环水输水管将过滤装置过滤后暂存的水经由循环水进水管输送至最上层种植盘内,随着进入的水增多,多余的水会从种植盘出水口经由循环水连接水管流入下方种植盘的进水口中,循环这个过程,直至经由循环水连接水管流入最下层种植盘的进水口,最终由最下层种植盘的出水口流入循环水出水管,再经由循环水出水管流入循环水排水管,输送回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完成整个水循环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整个循环水在管道内流动必然需要动力,因此在具体实施时,会在在相应的管道上如循环水输水管或者循环水排水管上连接泵体,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泵体。
同时,在具体实施时,通常同一个种植盘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相对的两侧壁上,并且二者具有相同的高度,使得种植盘内的循环水不会过多出现溢出。
本实施例中,种植盘6内设置有循环水腔9,循环水腔9与种植盘6进水口和种植盘6出水口接通,循环水腔9底部设置有导流片10,导流片10呈弧形且由种植盘6进水口朝向种植盘6出水口,循环水腔9上方设置有支撑片8,且通过支撑片8固定有种植板11,种植板11内设置有植株固定腔12,植株固定腔12底部设置有一端插入循环水腔9的引水线13。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循环水腔上方设置种植板,在种植板内进行植株种植,实现干湿分离,同时引水线伸入循环水腔能将循环水腔内的液体导入植株固定腔供植株使用,并且能最大限度降低泥土等杂质进入循环水,降低过滤整体难度。
同时在循环水腔底部设置导流片,并且导流片10呈弧形且由种植盘6进水口朝向种植盘6出水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循环水朝向出水口流动。
本实施例中,循环水过滤箱70底部朝向一侧倾斜,且循环水过滤箱70排污口靠近循环水过滤箱70底部最低点。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将循环水过滤箱设置成倾斜的结构,在进行沉积时,能够便于泥土或者泥沙在一侧进行聚集,并能够统一排送至排污口。然后基于污泥输送管71将泥土或者泥沙输送至烘干机进行烘干,实现土壤的回收。
同时,循环水过滤箱70出水口位于循环水过滤箱70中部,且过滤结构罩在循环水过滤箱70出水口上。
在具体实施中,通常情况下循环水过滤箱出水口位于中部且靠上的位置,这样在进行污水沉积时,能够远离泥沙层。
本实施例中,过滤结构包括滤纱81和固定套79,滤纱81呈半圆弧,滤纱81边缘与固定套79可拆卸连接,并将循环水过滤箱70出水口罩于其下。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由于大棚种植中主要使用的是泥土基质或者固态基质,整体的杂质以排水滴灌时冲出的泥沙为主,因此常规的滤纱能够完成过滤工作,同时采用半圆弧结构,使得在循环水过滤箱中存在一个缓冲的区域,在进行抽水或者反洗时有更好的实现空间,需要指出的是此处滤纱通常指纱布材质的滤网。
同时,动力部件包括工作泵76、送液管75和排液管77,工作泵76设于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80底部,工作泵76一端与排液管77连通,送液管75一端与过滤水连接管74接通,送液管75另一端与工作泵76另一端连通,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80顶部设置有注液口,且与注液管73接通。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工作泵能够将循环水过滤箱内的液体抽入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中,同时为了应对对滤纱外表面的清洗,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时,能够调整工作泵的各管道的接口,同时从注液管朝向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注入清洗液,实现反洗,并且亦可以从注液管内导入营养液,提升整个循环水中营养物质含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障装置、过滤装置、滴灌装置、种植架、保障装置和排水装置,所述保障装置本体由框架结构和放置结构组成,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底板(62)、顶板(61)和边板(60),所述底板(62)和顶板(61)两平行边均通过边板(60)连接,底板(62)和顶板(61)间为育苗生命保障腔(67),所述放置结构放置于育苗生命保障腔(67)内,放置结构中放置有种苗,所述育苗生命保障腔(67)内设有光照机构,所述光照机构能对种苗提供光照,所述边板(60)上设置有导风机构,且导风机构能将育苗生命保障腔(67)内热气导出,所述排水装置本体包括输水主管(43)、输水支管(44)和排水管(46),所述输水支管(44)一端与输水主管(43)连通,另一端插入农业种植平台(40),所述农业种植平台(40)中多余的水分经由下水口(45)流入排水管(46),所述滴灌装置本体包括滴灌台(21)和支撑底座(20),所述滴灌台(21)设于支撑底座(20)上,滴灌台(21)顶面开设有第一种植槽(23),滴灌台(21)上方穿过有滴灌主管(26),所述滴灌主管(26)上设置有滴灌支管(28),所述滴灌支管(28)端部连接有埋入第一种植槽(23)的滴灌端子(29),所述过滤装置本体包括循环水过滤箱(70)和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80),所述循环水过滤箱(70)顶部进水口与大棚待过滤输水管(72)接通,循环水过滤箱(70)内设置有过滤结构,循环水过滤箱(70)出水口通过过滤水连接管(74)与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80)连通,循环水过滤箱(70)底部排污口通过污泥输送管(71)输送至烘干机进行干燥,所述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80)内设置有动力部件,能将循环水过滤箱(70)内液体泵入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80),种植架本体包括种植盘组、循环水管组和支撑柱(5),所述种植盘组有三个以上种植盘(6)组成,种植盘组设于支撑柱(5)上,种植盘组上放置有植株,所述循环水管组对种植盘组进行供水,并与过滤装置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结构包括放置板(63)和安装槽(68),所述安装槽(68)设于育苗生命保障腔(67)内壁,所述放置板(63)两端分别插入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槽(68)内,并且放置板(63)能沿框架结构开口方向来回推动,放置板(63)从上至下,平行且相间的设置在育苗生命保障腔(6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组包括循环水输水管(1)、循环水进水管(3)、循环水出水管(4)和循环水排水管(2),所述循环水进水管(3)一端与种植盘组接通,循环水进水管(3)另一端与循环水输水管(1)接通,所述循环水出水管(4)一端与种植盘组接通,循环水出水管(4)另一端与循环水排水管(2)接通,所述种植盘组中种植盘(6)从上至下,相互平行的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组还包括循环水连接水管(7),所述循环水进水管(3)与种植盘组中位于顶部的种植盘(6)进水口接通,所述循环水出水管(4)与种植盘组中位于底部的种植盘(6)出水口接通;所述循环水连接水管(7)一端与位于下方的种植盘(6)进水口接通,循环水连接水管(7)另一端与位于上方的种植盘(6)出水口接通,种植盘(6)内设置有循环水腔(9),所述循环水腔(9)与种植盘(6)进水口和种植盘(6)出水口接通,循环水腔(9)底部设置有导流片(10),导流片(10)呈弧形且由种植盘(6)进水口朝向种植盘(6)出水口,所述循环水腔(9)上方设置有支撑片(8),且通过支撑片(8)固定有种植板(11),所述种植板(11)内设置有植株固定腔(12),所述植株固定腔(12)底部设置有一端插入循环水腔(9)的引水线(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过滤箱(70)底部朝向一侧倾斜,且循环水过滤箱(70)排污口靠近循环水过滤箱(70)底部最低点,所述循环水过滤箱(70)出水口位于循环水过滤箱(70)中部,且所述过滤结构罩在循环水过滤箱(70)出水口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包括滤纱(81)和固定套(79),所述滤纱(81)呈半圆弧,滤纱(81)边缘与固定套(79)可拆卸连接,并将循环水过滤箱(70)出水口罩于其下,动力部件包括工作泵(76)、送液管(75)和排液管(77),所述工作泵(76)设于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80)底部,工作泵(76)一端与排液管(77)连通,所述送液管(75)一端与过滤水连接管(74)接通,送液管(75)另一端与工作泵(76)另一端连通,所述循环水过滤后暂存箱(80)顶部设置有注液口,且与注液管(73)接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台(21)远离滴灌主管(26)的一侧设置有竖杆(22),且第一种植槽(23)内植株能缠绕在竖杆(22)上,所述滴灌端子(29)上设置有滴灌口(30),且滴灌口(30)朝向第一种植槽(23)内植株根部,所述滴灌端子(29)呈弧形,且滴灌端子(29)的内弧面靠近第一种植槽(23)内植株根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支管(28)上设置有控制阀(27),所述滴灌台(21)上还设置有安装杆(24),所述安装杆(24)上连接有插入第一种植槽(23)内的湿度探测器(25),所述湿度探测器(25)能将第一种植槽(23)内湿度信息传递至控制阀(27),所述第一种植槽(23)设置在滴灌主管(26)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业种植平台(40)顶部设置有第二种植槽(50),所述第二种植槽(50)内铺设有相互平行的种植座(42),相邻的所述种植座(42)间设置有输水通道(41),种植座(42)上种植有植株,种植座(42)底部为固态基质,种植座(42)顶部为土壤,下水口(45)位于输水通道(41)底部,且相邻的下水口(45)间距均匀,下水口(45)与排水管(46)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机构为LED育苗灯(65),所述LED育苗灯(65)两端分别与供电端子(66)连接,LED育苗灯(65)设于顶板(61)和放置板(63)底部,所述放置板(63)顶部设置有放置槽(69),且放置槽(69)内放置有育苗用种苗,放置板(63)端部还设置有与供电端子(66)接通的用电接口(59),所述边板(60)上设置有风机(64),所述风机(64)位于LED育苗灯(65)和育苗用种苗间,且能够将LED育苗灯(65)发出的热量从育苗生命保障腔(67)中导出。
CN202220754623.8U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470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54623.8U CN217470867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54623.8U CN217470867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0867U true CN217470867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6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5462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470867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08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2621B (zh) 农业大棚系统及大棚种植方法
CN101416605B (zh) 无土水培毛管法栽培系统
CN103202213B (zh) 一种塔式立体栽培架及塔式立体栽培装置
JP2013530720A (ja) 植物栽培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101591498B1 (ko) 수경재배기 및 그를 이용한 수경재배시스템
KR20140039412A (ko) 다단재배상을 이용한 유기농 인삼 연속재배시스템
KR20110010141A (ko) 유로를 형성한 적층식 자동 수경재배기
CN217470867U (zh) 一种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
CN217771173U (zh) 一种多孔的集水和导水组合结构
CN217336792U (zh) 一种玫瑰茄定量灌溉装置
CN111165214A (zh) 一种种植灌溉与控温系统
CN216533031U (zh) 农业节水灌溉循环系统
CN211931525U (zh) 一种种植灌溉与控温系统
CN205865349U (zh) 根部节能加温装置
CN211832060U (zh) 一种茶叶种植坡面
CN209806696U (zh) 一种便于水、肥、热管理的植物栽培盆
CN214178204U (zh) 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层间植物景观群落结构
CN209151879U (zh) 一种垂直种植系统
CN210017113U (zh) 重楼育苗槽以及育苗装置
CN205813077U (zh) 草莓种植槽
CN216906133U (zh) 一种生态农业用排水装置
CN218337344U (zh) 一种毛竹林下生态种植石菖蒲装置
CN215602141U (zh) 一种具有导水组件的景观园林设计用绿化栽培装置
CN109076947A (zh) 一种垂直种植系统
CN112166878A (zh) 一种提升生态多样性的层间植物景观群落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