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7531U - 测试设备 - Google Patents

测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7531U
CN217467531U CN202221264310.0U CN202221264310U CN217467531U CN 217467531 U CN217467531 U CN 217467531U CN 202221264310 U CN202221264310 U CN 202221264310U CN 217467531 U CN217467531 U CN 217467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apparatus
clamping assembly
piece
block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43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大伟
侯克男
刘建军
董春阳
侯树伟
赵博
唐薇
王进燕
李东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linshe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Beijing Smartchip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Smartchip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linshe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Beijing Smartchip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Smartchip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linshe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Beijing Smartchip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Smartchip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linshe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
Priority to CN2022212643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7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7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7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试设备,测试设备包括:安装座;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座且用于夹持待检测件,且所述夹持机构相对所述安装座可转动以改变所述待检测件的摆放方向,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对设置,通过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配合夹持所述待检测件。由此,通过设置夹持机构,便于对待检测件进行夹持紧固,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测试,并且,通过转动夹持机构,能够直接对待检测件进行转动改变待检测件的摆放方向,不需要工作人员将微控制单元拆卸下来,使测试设备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测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MCU(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单元),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或者单片机,是把中央处理器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memory)、计数器(Timer)、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诸如手机、PC外围、遥控器、汽车电子、工业上的步进马达、机器手臂的控制等。
其中,通过使用测试设备对微控制单元进行性能检测,现有测试设备功能性较差,不便对MCU进行夹持紧固,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测试,并且,微控制单元安装于测试设备上后,无法直接对MCU进行转动以改变MCU输入接脚的朝向,需要工作人员将微控制单元拆卸下来并进行二次安装,测试设备使用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测试设备,该测试设备便于对待检测件进行夹持紧固,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测试,能够直接对待检测件进行转动改变待检测件的摆放方向,不需要工作人员将微控制单元拆卸下来,使测试设备使用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设备,包括:安装座;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座且用于夹持待检测件,且所述夹持机构相对所述安装座可转动以改变所述待检测件的摆放方向,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对设置,通过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配合夹持所述待检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设备,通过设置夹持机构,便于对待检测件进行夹持紧固,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测试,并且,通过转动夹持机构,能够直接对待检测件进行转动改变待检测件的摆放方向,不需要工作人员将微控制单元拆卸下来,使测试设备使用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转动块和弹性夹持部,所述第一转动块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弹性夹持部与所述第一转动块相连,所述弹性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配合夹持所述待检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弹性夹持部包括:弹性件和软垫罩,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块相连,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有所述软垫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转动块和所述第一夹持组件配合夹持所述待检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转动块和所述安装座间连接有轴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软垫块,所述第二转动块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设有所述软垫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杆和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安装于所述安装杆,所述转动杆绕平行于所述安装杆的轴线相对所述安装杆可转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中的一个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杆,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转动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测试设备,还包括: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承载组件用于承载零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台,所述承载台设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承载台限定出用于放置所述零部件的安装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安装座且与所述承载台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块限定出用于对所述零部件限位的限位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承载台设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用于对所述零部件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座还包括:主体座,所述主体座与所述安装杆连接且用于支撑所述安装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体座的侧壁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伸出所述连接筒,所述伸缩杆适于在所述连接筒的轴向方向相对所述连接筒移动,且所述支撑杆伸出所述连接筒的端部连接有支撑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座设有手持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设备的剖面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设备的承载组件和安装座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测试设备100;
安装座10;
安装杆11;第一装配槽111;第一挡边112;
转动杆12;第一限位台121;第一杆部122;第二杆部123;第三杆部124;第二装配槽125;第二挡边126;
主体座13;连接筒131;伸缩杆132;支撑块133;
夹持机构20;
第一夹持组件21;第一转动块211;弹性夹持部212;弹性件213;
软垫罩214;第三装配槽2141;
安装柱215;第二限位台216;
第二夹持组件22;第二转动块221;轴承222;软垫块223;
承载组件30;承载台31;安装槽32;限位块33;限位缺口34;散热件35;
手持部40;
待检测件200;测试组件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设备100,在对待检测件200进行性能检测时,使用测试设备100夹持测试设备100,本申请以待检测件200为微控制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设备100包括:安装座10和夹持机构20。夹持机构20设于安装座10,且夹持机构20用于夹持待检测件200,需要说明的是,当对微控制单元进行性能检测时,夹持机构20夹持微控制单元,对微控制单元性能检测完成后,夹持机构20将微控制单元松开,这样设置能够使测试设备100对待检测件200进行夹持紧固,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测试。
并且,夹持机构20相对安装座10可转动以改变待检测件200的摆放方向。其中,夹持机构20相对安装座10的转动方向不做限定,夹持机构20相对安装座10转动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例如:测试设备100以如图1所示的方向放置时,夹持机构20可以绕平行于图1中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夹持机构20也可以绕平行于图1中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本申请以夹持机构20绕平行于图1中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为例进行说明。在夹持机构20夹持微控制单元相对安装座10转动时,夹持机构20能够带着微控制单元一起转动,可以调节微控制单元输入接脚的朝向,不需要工作人员将微控制单元拆卸下来调节微控制单元输入接脚的朝向,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接线测试,使测试设备100使用方便。
如图2和图3所示,夹持机构20可以包括:第一夹持组件21和第二夹持组件22,第一夹持组件21和第二夹持组件22相对设置,如图3所示,当测试设备100以如图3所示的方向放置时,第一夹持组件21和第二夹持组件22在测试设备100的左右方向相对设置,通过第一夹持组件21和第二夹持组件22配合夹持待检测件200。其中,夹持机构20需要夹持微控制单元时,将微控制单元放置在第一夹持组件21和第二夹持组件22之间,在第一夹持组件21和第二夹持组件22共同作用下将微控制单元夹紧,实现夹持机构20夹持微控制单元的效果。
由此,通过设置夹持机构20,便于对待检测件200进行夹持紧固,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测试,并且,通过转动夹持机构20,能够直接对待检测件200进行转动改变待检测件200的摆放方向,不需要工作人员将微控制单元拆卸下来,使测试设备100使用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座10可以包括:安装杆11和转动杆12,转动杆12安装于安装杆11,转动杆12绕平行于安装杆11的轴线相对安装杆11可转动,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当测试设备100以如图2所示的方向放置时,安装杆11的轴线延伸方向为图2中的上下方向,转动杆12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杆11的上端,进一步,安装杆1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装配槽111,第一装配槽111的一端敞开设置,进一步地,第一装配槽111的上端敞开设置,转动杆12与安装杆11连接的端部从第一装配槽111的敞开端伸入第一装配槽111内,第一装配槽111的敞开端设有第一挡边112,转动杆12伸入第一装配槽111内的部分设置有第一限位台121,第一挡边112与第一限位台121止挡限位配合以防止转动杆12移出第一装配槽111。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第一装配槽111设置于转动杆12,第一限位台121设置于安装杆11,此时安装杆11的第一限位台121伸入转动杆12的第一装配槽111内。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组件21和第二夹持组件22中的一个可转动地设于安装杆11,第一夹持组件21和第二夹持组件22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设于转动杆12,也就是说,当第一夹持组件21可转动地设于安装杆11时,第二夹持组件22转动地设于转动杆12,当第二夹持组件22可转动地设于安装杆11时,第一夹持组件21转动地设于转动杆12,本申请以第一夹持组件21转动地设于转动杆12、第二夹持组件22可转动地设于安装杆11为例进行说明。进一步地,转动杆12包括第一杆部122、第二杆部123和第三杆部124,第二杆部123连接在第一杆部122和第三杆部124之间,当测试设备100以如图2所示的方向放置时,第一杆部122在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杆部122远离第二杆部123的端部入第一装配槽111内且设置有第一限位台121,第二杆部123在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第三杆部124在上下方向延伸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夹持组件21可转动地设于第三杆部124,第二夹持组件22可转动地设于安装杆11的侧壁,这样设置能够实现第一夹持组件21、第二夹持组件22相对安装座10转动的效果,通过转动第一夹持组件21和第二夹持组件22可以调节微控制单元输入接脚的朝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夹持组件21包括:第一转动块211和弹性夹持部212,第一转动块211可转动地设于安装座10,进一步地,安装座10的第三杆部124设置有第二装配槽125,第一转动块211靠近安装座10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柱215,第二装配槽125的一端敞开设置,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二装配槽125的靠近第一转动块211的端部敞开设置,安装柱215从第二装配槽125的敞开端伸入第二装配槽125内,第二装配槽125的敞开端设有第二挡边126,安装柱215伸入第二装配槽125内的部分设置有第二限位台216,第二挡边126与第二限位台216止挡限位配合以防止第一转动块211移出第二装配槽125。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第二装配槽125设置于第一转动块211,第二限位台216设置于安装座10的第三杆部124,此时安装座10的第二限位台216伸入第一转动块211的第二装配槽125内。
进一步地,弹性夹持部212与第一转动块211相连,例如:弹性夹持部212与第一转动块211焊接连接,或者弹性夹持部212与第一转动块211粘接连接,或者弹性夹持部212与第一转动块211铆接连接,弹性夹持部212和第二夹持组件22配合夹持待检测件200。其中,夹持机构20需要夹持微控制单元时,当测试设备100以如图2所示的方向放置时,控制弹性夹持部212向远离第二夹持组件22的方向移动,弹性夹持部212压缩,然后将微控制单元放置在弹性夹持部212和第二夹持组件22之间,松开弹性夹持部212,弹性夹持部212朝向第二夹持组件22方向回弹,通过弹性夹持部212和第二夹持组件22对微控制单元进行挤压实现夹持机构20对微控制单元的夹持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弹性夹持部212包括:弹性件213和软垫罩214,弹性件213可以为弹簧或者弹片,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弹性件213也可以为其他弹性零部件,弹性件213的一端与第一转动块211相连,弹性件213的另一端套设有软垫罩214。进一步地,弹性件213的一端与第一转动块211焊接连接,或者弹性件213的一端与第一转动块211铆接连接,或者弹性件213的一端与第一转动块211粘接连接,软垫罩214限定出第三装配槽2141,弹性件213的另一端伸入第三装配槽2141内,弹性件213的另一端与软垫罩214固定连接,例如:弹性件213的另一端与软垫罩214粘接连接,或者弹性件213的另一端与软垫罩214卡接等等。夹持机构20需要夹持微控制单元时,当测试设备100以如图2所示的方向放置时,控制软垫罩214向远离第二夹持组件22的方向移动,弹性件213被压缩,然后将微控制单元放置在软垫罩214和第二夹持组件22之间,松开软垫罩214,在弹性件213弹性力作用下,软垫罩214朝向第二夹持组件22方向移动,通过软垫罩214和第二夹持组件22对微控制单元进行挤压实现夹持机构20对微控制单元的夹持固定,并且,通过软垫罩214与微控制单元接触,避免软垫罩214与微控制单元刚性连接,可以避免软垫罩214损坏微控制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夹持组件22可以包括:第二转动块221,第二转动块221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座10,第二转动块221和第一夹持组件21配合夹持待检测件200。进一步地,第二转动块221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座10的安装杆11,第二转动块221和第一夹持组件21的软垫罩214配合夹持微控制单元。夹持机构20需要夹持微控制单元时,当测试设备100以如图2所示的方向放置时,控制软垫罩214向远离第二转动块221的方向移动,弹性件213被压缩,然后将微控制单元放置在软垫罩214和第二转动块221之间,松开软垫罩214,在弹性件213弹性力作用下,软垫罩214朝向第第二转动块221方向移动,通过软垫罩214和第二转动块221对微控制单元进行挤压实现夹持机构20对微控制单元的夹持固定,并且,通过转动第二转动块221和第一转动块211,第二转动块221和第一转动块211可以带着微控制单元一起转动,实现调节微控制单元输入接脚的朝向目的,不需要工作人员将微控制单元拆卸下来调节微控制单元输入接脚的朝向,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接线测试,使测试设备100使用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转动块221和安装座10间连接有轴承222。进一步地,第二转动块221和安装座10的安装杆11间连接有轴承222,通过设置轴承222,能够实现第二转动块221相对安装座10转动的效果,可以保证夹持机构20能调节微控制单元输入接脚的朝向,从而可以保证测试设备100的工作性能。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转动块221和安装座10间也可以通过其他实现转动的部件连接,只要与轴承222起到相同作用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夹持组件22还包括:软垫块223,第二转动块221靠近第一夹持组件21的一侧设有软垫块223。进一步地,第二转动块221靠近软垫罩214的一侧设有软垫块223,软垫块223可以设置有凸起,其中,软垫块223和软垫罩214均可以设置为硅胶制品件,微控制单元可以设置有与凸起配合的凹槽。夹持机构20需要夹持微控制单元时,控制转动杆12相对安装杆11转动,使第一夹持组件21与第二夹持组件22正对,当测试设备100以如图2所示的方向放置时,控制软垫罩214向远离第二转动块221的方向移动,弹性件213被压缩,然后将微控制单元放置在软垫罩214和第二转动块221之间,使软垫块223的凸起伸入微控制单元的凹槽内,微控制单元与软垫块223相贴合,松开软垫罩214,在弹性件213弹性力作用下,软垫罩214朝向第第二转动块221方向移动,通过软垫罩214和第二转动块221对微控制单元进行挤压实现夹持机构20对微控制单元的夹持固定,由于软垫罩214和软垫块223皆为硅胶制品,可在不对微控制单元造成损伤的同时防止微控制单元滑脱。
需要对微控制单元进行翻转调节时,通过转动第二转动块221和第一转动块211,第二转动块221和第一转动块211可以带着微控制单元一起转动,实现调节微控制单元输入接脚的朝向目的,不需要工作人员将微控制单元拆卸下来调节微控制单元输入接脚的朝向,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接线测试,使测试设备100使用方便,本申请的测试设备100可快速对微控制单元进行夹持紧固,使用时较为快捷,便于工作人员快速更换微控制单元,提高了测试设备100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测试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承载组件30,承载组件30设置于安装座10,承载组件30用于承载零部件,零部件可以为测试组件300。进一步地,承载组件30可以设置于安装座10的安装杆11。其中,现有测试设备无法对所需要的零部件(例如测试组件300)进行承载,使得测试组件300杂乱摆放于桌面上,容易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测试工作。而在本申请中,通过在安装杆11上设置承载组件30,在对测试组件300进行安装时,可以将测试组件300放置在承载组件30上,完成对测试组件300的安置摆放,避免测试组件300杂乱的摆放于桌面上,防止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测试工作。
进一步地,测试设备100可以设置有多个承载组件30,例如:测试设备100设置有两个承载组件30,本申请以测试设备100设置有两个承载组件30为例进行说明,通过设置多个承载组件30,能够使测试设备100同时对多个测试组件300进行承载,可以进一步避免测试组件300杂乱的摆放于桌面上,进一步防止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测试工作。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承载组件30可以包括:承载台31,承载台31设置于安装座10,且承载台31限定出用于放置零部件的安装槽32。进一步地,承载台31可以焊接于安装座10的安装杆11上,承载台31也可以铆接在安装座10的安装杆11上。其中,在对测试组件300进行安装时,可以将测试组件300直接插入安装槽32内,实现测试组件300安放至承载台31的效果,避免测试组件300掉落。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承载组件30还包括:限位块33,限位块33设于安装座10且与承载台31对应设置,限位块33限定出用于对零部件限位的限位缺口34。进一步地,限位块33可以焊接于安装座10的安装杆11上,限位块33也可以铆接在安装座10的安装杆11上,在安装杆11的轴向方向上,限位块33与承载台31对应设置,当测试设备100以如图2所示的方向放置时,限位块33在测试设备100的上下方向与承载台31正对设置,且限位块33设置在承载台31上方。其中,在对测试组件300进行安装时,将测试组件300直接插入安装槽32内,同时测试组件300位于限位缺口34内,通过限位块33对测试组件300进行侧边支撑,且承载台31对测试组件300进行支撑限位,可以进一步避免测试组件300掉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承载台31设置有散热件35,散热件35用于对零部件散热。进一步地,承载台31内可以设置有散热件35,散热件35可以设置为散热扇,散热件35可以设置在安装槽32的底部,安装槽32的底壁可以设置有多个穿孔,散热扇吹出的风可以通过穿孔流入安装槽32内。其中,对微控制单元进行测试时,测试组件300与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测试组件300经过多次测试工作后,通常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发热情况,不仅更耗费测试电流,且容易造成测试误差,通过设置散热件35,将散热件35设置于承载台31的内部,启动散热件35,即可通过散热扇的扇叶旋转加快空气流动,从而使得热空气向外散出,从而加快测试组件300的散热速度,降低因测试组件300过热而导致测试数据出现误差的可能性,且散热扇的功率较小,减少了能源消耗,提高了测试设备100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安装座10还可以包括:主体座13,主体座13与安装杆11连接且用于支撑安装杆11。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当测试设备100以如图2所示的方向放置时,安装杆11的下端安装于主体座13,安装杆11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主体座13,例如:安装杆11和主体座13螺纹连接,或者安装杆11和主体座13卡接连接,主体座13可以对安装杆11支撑作用,可以使测试设备100稳固地放置在地面或者桌面或者试验台上。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主体座13的侧壁设有连接筒131,当测试设备100以如图2所示的方向放置时,连接筒131的轴向方向与测试设备100的上下方向垂直或者大致垂直设置,连接筒131内设有伸缩杆132,伸缩杆132可以在连接筒131的轴向方向相对连接筒131移动,伸缩杆132的一端伸出连接筒131,具体地,伸缩杆132远离主体座13的一端伸出连接筒131,伸缩杆132适于在连接筒131的轴向方向相对连接筒131移动,且支撑杆伸出连接筒131的端部连接有支撑块133。其中,通过伸缩杆132伸出连接筒131,支撑块133支撑在地面或者桌面或者试验台上,可以增加主体座13的放置稳定性,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测试设备100侧翻。
进一步地,连接筒131可以设置有多个,例如:连接筒131设置有四个,多个连接筒131在主体座13的周向依次间隔开设置,通过多个伸缩杆132从与其对应的连接筒131内伸出,使得支撑块133向四周延伸,即可增大主体座13底部的占地,进而增大了主体座13的稳定性,降低了主体座13发生倾覆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座10设置有手持部40,手持部40可以焊接在安装座10的安装杆11上,或者手持部40通过螺栓安装于安装杆11上,或者手持部40卡接于安装杆11上,手持部40安装于安装座10的具体装配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工作人员通过手持手持部40,方便拿取测试设备100。
在使用测试设备100时,将测试组件300直接插入安装槽32,通过限位块33对测试组件300进行侧边支撑,进而完成对测试组件300的安置排放,同时可将伸缩杆132从连接筒131的内部伸出,使得支撑块133向四周延伸,增大主体座13底部的占地及其底部的稳定性,再通过软垫罩214将弹性件213向远离第二转动块221方向进行压缩,将微控制单元与软垫块223相贴合,松开软垫罩214,即可使弹性件213向朝向第二转动块221方向回弹,并带动软垫罩214对微控制单元进行挤压紧固,且当需要对微控制单元进行翻转调节时,即可转动第一转动块211和第二转动块221,从而带动微控制单元进行转动,从而调节微控制单元输入接脚的朝向,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接线测试,散热扇可加快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测试组件300的散热速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
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座且用于夹持待检测件,且所述夹持机构相对所述安装座可转动以改变所述待检测件的摆放方向,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对设置,通过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配合夹持所述待检测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转动块和弹性夹持部,所述第一转动块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弹性夹持部与所述第一转动块相连,所述弹性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配合夹持所述待检测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持部包括:弹性件和软垫罩,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块相连,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有所述软垫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转动块和所述第一夹持组件配合夹持所述待检测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块和所述安装座间连接有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软垫块,所述第二转动块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设有所述软垫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杆和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安装于所述安装杆,所述转动杆绕平行于所述安装杆的轴线相对所述安装杆可转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中的一个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杆,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转动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承载组件用于承载零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台,所述承载台设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承载台限定出用于放置所述零部件的安装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安装座且与所述承载台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块限定出用于对所述零部件限位的限位缺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设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用于对所述零部件散热。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还包括:主体座,所述主体座与所述安装杆连接且用于支撑所述安装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座的侧壁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伸出所述连接筒,所述伸缩杆适于在所述连接筒的轴向方向相对所述连接筒移动,且所述伸缩杆伸出所述连接筒的端部连接有支撑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有手持部。
CN202221264310.0U 2022-05-24 2022-05-24 测试设备 Active CN217467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4310.0U CN217467531U (zh) 2022-05-24 2022-05-24 测试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4310.0U CN217467531U (zh) 2022-05-24 2022-05-24 测试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7531U true CN217467531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77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4310.0U Active CN217467531U (zh) 2022-05-24 2022-05-24 测试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75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93792U (zh) 报废汽车发动机拆解的快速夹紧工作台
CN217467531U (zh) 测试设备
CN109648031B (zh) 一种数控热铆机
CN214800085U (zh) 一种译码板固定夹具
CN212683880U (zh) 一种伺服控制器测试工装平台
CN217506035U (zh) 半导体测试装置
CN214292980U (zh) 一种基于plc控制器用外接式安装托架
CN207573808U (zh) 一种散热器装配结构
CN212324611U (zh) 一种无钥匙进入系统标定设备的稳定性测试装置
CN109120086A (zh) 一种电机快速安装装置
CN212013266U (zh) 一种微热干燥机的微电脑控制器
CN220043324U (zh)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组件安装的紧固装置
CN220830325U (zh) 一种防尘充电机
CN211128640U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固定座
CN214482000U (zh) 一种便于安装具有散热机构的lcm显示屏
CN220038034U (zh) 一种通信控制设备用的安装架
CN220254511U (zh) 一种多模应急广播适配器
CN220455788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组件
CN210998356U (zh) 一种钣金加工固定装置
CN208904797U (zh) 一种电机快速安装装置
CN216134732U (zh) 一种用于电路板安装固定的夹具
CN213000081U (zh) 一种生物化学测试用调节固定架
CN215371646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支撑装置
CN21997743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转子检测用定位装置
CN214335671U (zh) 便携式计算机外置拓展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