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7348U - 光波导显示模组及智能头盔 - Google Patents

光波导显示模组及智能头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7348U
CN217467348U CN202220923078.0U CN202220923078U CN217467348U CN 217467348 U CN217467348 U CN 217467348U CN 202220923078 U CN202220923078 U CN 202220923078U CN 217467348 U CN217467348 U CN 217467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waveguide
display module
waveguide display
support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230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若鹏
栾琳
张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g Dongyang
Li Chengyi
Lian Jie
Liu Zhendong
Ning Jinyang
Wu Caigui
Wu Xiaolin
Shenzhen Kuang Chi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uang Chi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uang Chi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uang Chi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230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7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7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7348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6803 priority patent/WO2023160474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波导显示模组及智能头盔。光波导显示模组包括:支架,支架的一端与智能头盔的盔体的前侧连接;防护外壳,防护外壳与支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防护外壳与支架的转动轴与支架的轴向垂直,防护外壳具有容置区域;发光元件;显示件,显示件和发光元件均设置在容置区域内,显示件与发光元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波导显示模组收纳不方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光波导显示模组及智能头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波导显示模组及智能头盔。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AI技术的发展,各种可穿戴产品层出不穷,人机交互在可穿戴智能产品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光波导显示模组作为目前新兴的显示装置,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上。以智能头盔为例,通常设置光波导显示模组和护目镜,光波导显示模组一般设置在护目镜上,并跟随护目镜上下调整位置,或者自身具有调节结构来调节与护目镜的相对位置。这样光波导显示模组只能跟随护目镜收纳而无法独立收纳,大大影响了光波导显示模组收纳的便利性。
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光波导显示模组收纳不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波导显示模组及智能头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波导显示模组收纳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波导显示模组,包括:支架,支架的一端与智能头盔的盔体的前侧连接;防护外壳,防护外壳与支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防护外壳与支架的转动轴与支架的轴向垂直,防护外壳具有容置区域;发光元件;显示件,显示件和发光元件均设置在容置区域处,显示件与发光元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容置区域包括相连通的中空腔和容置凹部,发光元件容置在中空腔内,显示件容置在容置凹部内且沿远离支架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光波导显示模组还包括枢转件,枢转件分别与支架和防护外壳连接,以使防护外壳相对于支架转动。
进一步地,枢转件包括枢转段、位于枢转段两端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分别与支架和防护外壳连接,且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分别与枢转段可转动地连接,第一连接段的转动方向和第二连接段的转动方向均与枢转件的长度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段具有安装孔,支架具有第一安装腔和与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连接段伸入第一安装腔内,螺钉穿过安装孔和第一螺纹孔,以使第一连接段与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段具有安装孔,防护外壳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具有第二安装腔和与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螺纹孔,至少第二连接段伸入第二安装腔内,螺钉穿过安装孔和第二螺纹孔,以使第二连接段与防护外壳连接。
进一步地,防护外壳包括前盖和后壳,前盖和后壳扣合围成中空腔。
进一步地,防护外壳还包括透明座和透明盖,透明座的一端与后壳连接,透明座和透明盖围成容置凹部。
进一步地,支架具有沿轴向贯穿的走线槽,用于容置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线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头盔,包括上述的光波导显示模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光波导显示模组包括支架、防护外壳、发光元件和显示件,支架的一端与智能头盔的盔体的前侧连接,防护外壳与支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防护外壳与支架的转动轴与支架的轴向垂直,防护外壳具有容置区域,显示件和发光元件均设置在容置区域内,显示件与发光元件电连接,这样光波导显示模组通过支架与智能头盔的盔体直接连接,且防护外壳与支架可转动地连接,当需要使用光波导显示模组时,将显示件转动至穿戴者的眼前的适当位置即可,使用完成后,将光波导显示模组向上翻转收纳至盔体的前侧下边缘,以避让穿戴者的视线,使得光波导显示模组能够方便快捷地展开和收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波导显示模组收纳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智能头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支架;11、第一安装腔;12、走线槽;20、防护外壳;21、安装部;211、第二安装腔;22、前盖;23、后壳;24、透明座;25、透明盖;30、发光元件;40、显示件;50、中空腔;60、容置凹部;70、枢转件;71、枢转段;72、第一连接段;73、第二连接段;80、盔体;90、线缆;100、光波导显示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光波导显示模组收纳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波导显示模组及智能头盔。其中下述的智能头盔包括下述的光波导显示模组。
如图1至图3所示,光波导显示模组包括支架10、防护外壳20、发光元件30和显示件40。支架10的一端与智能头盔的盔体80的前侧连接。防护外壳20与支架10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防护外壳20具有容置区域。显示件40和发光元件30均设置在容置区域内,显示件40与发光元件30电连接。防护外壳20与支架10可转动连接,防护外壳20与支架10的转动轴与支架10的轴向垂直,使得光波导显示模组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在防护外壳20相对支架10转动的时候,显示件40与支架10之间具有夹角,收纳状态下的夹角小于展开状态下的夹角。
通过光波导显示模组包括支架10、防护外壳20、发光元件30和显示件40,支架10的一端与智能头盔的盔体80的前侧连接,防护外壳20与支架10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防护外壳20与支架10的转动轴与支架10的轴向垂直,防护外壳20具有容置区域,显示件40和发光元件30均设置在容置区域内,显示件40与发光元件30电连接,这样光波导显示模组通过支架10与智能头盔的盔体80直接连接,且防护外壳20与支架10可转动地连接,当需要使用光波导显示模组时,将显示件40转动至穿戴者的眼前的适当位置即可,使用完成后,将光波导显示模组向上翻转收纳至盔体80的前侧下边缘,以避让穿戴者的视线,使得光波导显示模组能够方便快捷地展开和收纳,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件40为一块长方形的显示屏,用于实现增强现实显示,从而实时显示其他部件传输的温度或者图像等信息。进一步地,显示屏可以为显示玻璃。当然,显示件40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沿垂直方向设置。在展开状态下,显示件40与支架10之间的夹角为平角或钝角。夹角的具体角度根据穿戴者的个人体验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夹角为钝角时,显示件40既可以靠近穿戴者的眼睛,也可以远离穿戴者的眼睛,只要是穿戴者具有较好的视觉感即可。在收纳状态下,显示件40与支架10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锐角。这样能够保证显示件40能够完全避让穿戴者的视线,从而保证穿戴者的正常视野。可以理解的是,当显示件40向上收纳时,其转动轨迹为朝向穿戴者转动。
如图1所示,容置区域包括相连通的中空腔50和容置凹部60。发光元件30容置在中空腔50内,显示件40容置在容置凹部60内且沿远离支架10的方向延伸。
如图1所示,防护外壳20包括前盖22和后壳23,前盖22和后壳23扣合围成中空腔50。
如图1所示,防护外壳20还包括透明座24和透明盖25,透明座24的一端与后壳23连接,透明座24和透明盖25围成容置凹部60。
在本实施例中,后壳23的一侧具有开口,前盖22,以及透明座24和透明盖25扣合后的一端共同将后壳23的开口密封住。其中,透明座24封堵后壳23的开口的部分也具有开口,以将中空腔50和容置凹部60连通,从而保证发光元件30与显示件40实现电连接。具体的,透明座24靠近后壳23的一端具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两排安装筋,安装筋上开设有螺纹孔,两排安装筋分别与后壳23的顶端面和底端面相对应,且后壳23的顶端面和底端面处对应开设有通孔,螺钉分别穿过后壳23的通孔和安装座的螺纹孔,从而将透明座24与后壳23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件40的工作区域为与后壳23不重叠的部分,也就是显示件40的下方部分。为了保证光波导显示模组不会对穿戴者的视线造成影响,光波导显示模组还包括遮光件,遮光件设置在透明盖25上并位于后壳23的开口处,从而将显示件40与后壳23的重叠部分遮挡住。这样能够避免发光元件30发出的光线从显示件40与后壳23的重叠部分处泄露出,泄露的光线照射在智能头盔的护目镜上会反射至穿戴者的眼睛导致穿戴者无法看清前方,从而避免对穿戴者的视线造成影响。
如图1所示,光波导显示模组还包括枢转件70。枢转件70分别与支架10和防护外壳20连接,以使防护外壳20相对于支架10转动。具体的,枢转件70包括枢转段71、位于枢转段71两端的第一连接段72和第二连接段73。也就是说,枢转段71为上述的防护外壳20与支架10的转动轴,枢转段71与支架10的轴向保持垂直。第一连接段72和第二连接段73分别与支架10和防护外壳20连接,且第一连接段72和第二连接段73分别与枢转段71可转动地连接,第一连接段72的转动方向和第二连接段73的转动方向均与枢转件70的长度方向垂直,这样能够保证显示件40朝向穿戴者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72、枢转段71和第二连接段73同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72与枢转段71之间、第二连接段73与枢转段71之间均设置有阻尼结构,使得显示件40相对于支架10转动预设角度后,显示件40与支架10之间的夹角不会发生变化,保证光波导显示模组的正常使用。
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段72具有安装孔,支架10具有第一安装腔11和与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连接段72伸入第一安装腔11内,螺钉穿过安装孔和第一螺纹孔,以使第一连接段72与支架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腔11的形状与第一连接段72的形状相适配。第一连接段72还具有与安装孔对应设置的沉孔,螺钉依次穿过沉孔、安装孔和第一螺纹孔,从而将第一连接段72固定在第一安装腔11内,螺钉的钉头容置在沉孔内。
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段73具有安装孔,防护外壳20设置有安装部21,安装部21具有第二安装腔211和与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螺纹孔,至少第二连接段73伸入第二安装腔211内,螺钉穿过安装孔和第二螺纹孔,以使第二连接段73与防护外壳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腔211的形状与第二连接段73的形状相适配。第二连接段73还具有与安装孔对应设置的沉孔,螺钉依次穿过沉孔、安装孔和螺纹孔,从而将第二连接段73固定在第二安装腔211内,螺钉的钉头容置在沉孔内。
如图1所示,支架10具有沿轴向贯穿的走线槽12,用于容置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线缆90。
在本实施例中,后壳23的顶端面开设有避让孔,线缆90从避让孔内进入中空腔50内,从而与发光元件30电连接。
如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头盔,包括盔体80和光波导显示模组100。具体的,光波导显示模组100通过支架10与盔体80的前侧连接,整个光波导显示模组100相对于盔体80朝下设置。光波导显示模组100的防护外壳20与支架10转动连接,带动显示件40相对于支架10转动。光波导显示模组100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光波导显示模组100在未使用时处于收纳状态,当穿戴者穿戴上本申请的智能头盔后,当需要使用光波导显示模组100时,转动显示件40至穿戴者的眼前的适当位置,此时光波导显示模组100处于展开状态;当光波导显示模组100使用完成后,将防护外壳20以及显示件40向上翻转收纳至盔体80的前侧下边缘,此时光波导显示模组100从展开状态切换为收纳状态,从而避让穿戴者的视线。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头盔还包括测温组件。测温组件与光波导显示模组电连接。测温组件能够对被测对象进行温度测量。在地铁、车站等人员密集区域,防疫人员佩戴本实施例中的智能头盔,通过测温组件对人员进行无接触体温监测,并通过光波导显示模组实时显示体温信息,从而对发热人员进行筛查。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头盔还包括摄像头组件。摄像头组件与光波导显示模组电连接。光波导显示模组能够显示摄像头组件拍摄的对象的图像信息。通过摄像头组件,能够实现二维码识别、人脸识别、证件识别、车牌识别、驾照识别等功能。在与大数据打通后,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智能头盔,在小区入口、大楼入口等卡口排查时,人员出示二维码后,通过摄像头组件扫码二维码身份信息,能够快速排查相关人员,并将人员的身份信息、体温等自动匹配并保存记录,大大提高筛查效率。进一步地,摄像头组件还能对车辆的车牌进行识别,通过联网匹配,能够快速确认车主的身份信息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光波导显示模组包括支架10、防护外壳20、发光元件30和显示件40,支架10的一端与智能头盔的盔体80的前侧连接,防护外壳20与支架10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防护外壳20具有容置区域,显示件40和发光元件30均设置在容置区域处,显示件40与发光元件30电连接,防护外壳20与支架10可转动连接,防护外壳20与支架10的转动轴与支架10的轴向垂直,这样光波导显示模组通过支架10与智能头盔的盔体80直接连接,且防护外壳20与支架10可转动地连接,当需要使用光波导显示模组时,将显示件40转动至穿戴者的眼前的适当位置即可,使用完成后,将光波导显示模组向上翻转收纳至盔体80的前侧下边缘,以避让穿戴者的视线,使得光波导显示模组能够方便快捷地展开和收纳,提高了用户体验。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波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0),所述支架(10)的一端与智能头盔的盔体(80)的前侧连接;
防护外壳(20),所述防护外壳(20)与所述支架(10)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防护外壳(20)与所述支架(10)的转动轴与所述支架(10)的轴向垂直,所述防护外壳(20)具有容置区域;
发光元件(30);
显示件(40),所述显示件(40)和所述发光元件(30)均设置在所述容置区域内,所述显示件(40)与所述发光元件(3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波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区域包括相连通的中空腔(50)和容置凹部(60),所述发光元件(30)容置在所述中空腔(50)内,所述显示件(40)容置在所述容置凹部(60)内且沿远离所述支架(10)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波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导显示模组还包括枢转件(70),所述枢转件(70)分别与所述支架(10)和所述防护外壳(20)连接,以使所述防护外壳(20)相对于所述支架(10)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波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件(70)包括枢转段(71)、位于所述枢转段(71)两端的第一连接段(72)和第二连接段(73),所述第一连接段(72)和所述第二连接段(73)分别与所述支架(10)和所述防护外壳(20)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段(72)和所述第二连接段(73)分别与所述枢转段(7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72)的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连接段(73)的转动方向均与所述枢转件(70)的长度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波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72)具有安装孔,所述支架(10)具有第一安装腔(11)和与所述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段(72)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11)内,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一螺纹孔,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段(72)与所述支架(1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波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73)具有安装孔,所述防护外壳(20)设置有安装部(21),所述安装部(21)具有第二安装腔(211)和与所述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螺纹孔,至少所述第二连接段(73)伸入所述第二安装腔(211)内,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以使所述第二连接段(73)与所述防护外壳(2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波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20)包括前盖(22)和后壳(23),所述前盖(22)和所述后壳(23)扣合围成所述中空腔(5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波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20)还包括透明座(24)和透明盖(25),所述透明座(24)的一端与所述后壳(23)连接,所述透明座(24)和所述透明盖(25)围成所述容置凹部(6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波导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具有沿轴向贯穿的走线槽(12),用于容置所述光波导显示模组的线缆(90)。
10.一种智能头盔,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波导显示模组。
CN202220923078.0U 2022-02-28 2022-04-20 光波导显示模组及智能头盔 Active CN217467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23078.0U CN217467348U (zh) 2022-04-20 2022-04-20 光波导显示模组及智能头盔
PCT/CN2023/076803 WO2023160474A1 (zh) 2022-02-28 2023-02-17 消防头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23078.0U CN217467348U (zh) 2022-04-20 2022-04-20 光波导显示模组及智能头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7348U true CN217467348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70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23078.0U Active CN217467348U (zh) 2022-02-28 2022-04-20 光波导显示模组及智能头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73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0474A1 (zh) * 2022-02-28 2023-08-31 深圳光启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消防头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0474A1 (zh) * 2022-02-28 2023-08-31 深圳光启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消防头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5661B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205374874U (zh) 一种头戴式人机交互装置
CN105319717B (zh) 用于显示图像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及其方法
EP1027626B1 (en) Light weight, compact remountable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 for eyeglasses or other head-borne eyewear frames
CN217467348U (zh) 光波导显示模组及智能头盔
CN207300403U (zh) 具有环境光传感器的电子设备
US20240126099A1 (en) Hyperextending hinge for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1381374B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
JP6451322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US6947014B2 (en) Personalized, private eyewear-based display system
CN112147781A (zh) 穿戴设备
WO2001037558A1 (fr) Systeme casque-ecran
US20220299794A1 (en) Hyperextending hinge having fpc service loops for eyewear
CN217467354U (zh) 光波导显示模组及智能头盔
KR20210132705A (ko) 커버 플레이트,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및 전자기기
CN209417429U (zh) 一种可自动控制播放与暂停的vr眼镜
CN207780381U (zh) 头戴显示装置
CN217639775U (zh) 光波导显示模组及智能头盔
US11543679B2 (en) Hyperextending hinge having cosmetic trim for eyewear
CN209858861U (zh) 穿戴设备
WO2023231678A1 (zh) 显示装置
CN114063304B (zh) 显示镜片、近眼显示设备及头戴式设备
CN113219654A (zh) 一种头戴式眼镜
CN205951845U (zh) 可旋转显示屏的抬头显示器
CN205193357U (zh) 一种带虚拟现实眼镜的保护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6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301-b077, building 2, No.1, Mawu Road, Baoan community, Yuansh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KUANG-CHI SPACE TECH.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Wu Caigui

Patentee after: Fang Dongyang

Patentee after: Liu Zhendong

Patentee after: Ning Jinyang

Patentee after: Li Chengyi

Patentee after: Wu Xiaolin

Patentee after: Lian Jie

Address before: 518300 Room 101 (second floor) 201, No.2 factory building, xintianxia Huasai industrial plant, Jihua Road,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KUANG-CHI SPACE TECH.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