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2434U - 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2434U
CN217462434U CN202221586982.3U CN202221586982U CN217462434U CN 217462434 U CN217462434 U CN 217462434U CN 202221586982 U CN202221586982 U CN 202221586982U CN 217462434 U CN217462434 U CN 217462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cover body
lightning conductor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869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波
桑逢文
吴普磊
任阳
刘帅
张绪贤
张浩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Branch Of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Branch Of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Branch Of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Branch Of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869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2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2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2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包括无人机、罩体以及避雷线导体检测器,罩体形成有向上的敞口,罩体远离敞口的一侧与无人机连接,避雷线导体检测器具有第一检测线和第二检测线,第一检测线的连接头用于与叶片的叶根处连接,第二检测线延伸至罩体的敞口内,且第二检测线的连接头用于在罩体罩设在叶片的叶尖时与设置叶尖上的接闪器抵触。作业人员可以操控无人机可以飞向叶片的叶尖处,并将罩体对准叶尖并将位于罩体的敞口内的连接头抵触在叶尖上,从而实现对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的检测,省去了对吊笼进行安装、拆卸的步骤,能够提升检测效率,且无需作业人员进行高空作业,能降低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风电技术领域中,风电场从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施工、风电机组、电气系统、集电线路、通讯系统防雷的措施等几个方面都进行了雷电预防设计,目前,对于风机的叶片,一般是将叶尖部分的玻璃纤维外表面预置金属化物作为接闪器,并与埋置于叶片内的避雷线导体相连。但风机内部避雷线铜导体在长期的受到叶片的张力作用下会导致避雷线导体的断裂,叶片一旦被雷击中,雷电流通过导线通道中并出现电弧,其燃弧过程中的强烈高温将对被击叶片产生极大的破坏,这也是导致许多风电机组叶片损坏的主要原因。
基于以上原因,避雷线铜导体的完好对于风电机组防雷和机组的安全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避雷线的检测工作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避雷线导体检测方法一般都采用吊笼的方式进行检测。风电场人员手动操作风机,待三支叶片其中的一支垂直向下时,锁定风轮,作业人员乘坐安装好的吊笼到达叶尖处,将第二检测线接触叶尖上的接闪器,机舱上的另一名作业人员将第一检测线接触该支叶片叶根处法兰,地面上的人员读取检测数值并记录下来,单支叶片检测完毕后吊笼上的作业人员将吊笼降到地面,风电场人员继续操作风机,待另一支叶片垂直向下时锁定风轮,吊笼再升至叶尖处进行检测,如此反复进行,直至三支叶片全部检测完毕。在上述检测过程中,存在检测效率低、作业风险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包括无人机、罩体以及避雷线导体检测器,所述罩体形成有向上的敞口,所述罩体远离所述敞口的一侧与所述无人机连接,所述避雷线导体检测器具有第一检测线和第二检测线,所述第一检测线的连接头用于与叶片的叶根处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线延伸至所述罩体的敞口内,且所述第二检测线的连接头用于在所述罩体罩设在所述叶片的叶尖时与设置所述叶尖上的接闪器抵触。
可选地,所述连接头包括多个导电柱,每个所述导电柱均沿背离所述无人机的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敞口内。
可选地,所述导电柱由铜制成。
可选地,所述罩体连接在所述无人机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罩体在上下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无人机的中轴线。
可选地,所述罩体包括本体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无人机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线穿设在所述连接管内。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由铝制成。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无人机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无人机上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固定柱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罩体由绝缘材料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罩体设置在无人机上,且罩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叶片的叶尖抵触的第一检测线,这样,当需要对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进行检测时,作业人员可以启动无人机,在作业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可以飞向叶片的叶尖处,并将该罩体对准叶尖并将位于罩体的敞口内的连接头抵触在叶尖上,从而实现对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的检测,在这个过程中,无需在叶片上安装吊笼,省去了对吊笼进行安装、拆卸的步骤,能够提升对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过程中的效率,另外,由于也无需作业人员直接进行高空作业,也能降低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与叶尖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与叶尖的连接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第一检测线和避雷线导体检测器。
附图标记说明
10-无人机;20-罩体;21-敞口;22-本体;23-连接管;30-避雷线导体检测器;31-第一检测线;32-第二检测线;320-第二检测线的连接头;3201-导电柱;100-叶片;101-叶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方向”通常是以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具体可以参考图1至图2所示。此外,“内、外”是指相应结构轮廓的内外,“远、近”是指距离相应结构的远近。上述方位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参考图1至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包括无人机10、罩体20以及避雷线导体检测器30,罩体20形成有向上的敞口21,罩体20远离敞口21的一侧与无人机10连接,避雷线导体检测器30具有第一检测线31和第二检测线32,第一检测线31的连接头用于与叶片100的叶根处连接,第二检测线32延伸至罩体20的敞口21内,且第二检测线的连接头320用于在罩体20罩设在叶片100的叶尖101时与设置叶尖101上的接闪器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罩体20设置在无人机10上,且罩体20上设置有用于与叶片100的叶尖101抵触的第一检测线31,这样,当需要对风机叶片100的避雷线导体进行检测时,作业人员可以启动无人机10,在作业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10可以飞向叶片100的叶尖101处,并将该罩体20对准叶尖101并将位于罩体20的敞口21内的连接头抵触在叶尖101上,从而实现对风机叶片100的避雷线导体的检测,在这个过程中,无需在叶片100上安装吊笼,省去了对吊笼进行安装、拆卸的步骤,能够提升对风机叶片100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过程中的效率,另外,由于也无需作业人员直接进行高空作业,也能降低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为了便于连接头与叶尖101之间的接触,可选地,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头可以包括多个导电柱3201,每个导电柱3201均沿背离无人机10的方向延伸并位于敞口21内。通过设置多个导电柱3201,在无人机10带动罩体20与叶尖101进行接触的过程中,可以增大与叶尖101之间的接触面积,只要有一根导电柱3201能够与叶尖101的外边面进行接触即可,从而更加便于导电柱3201与叶片100外表面之间的接触,并能降低作业人员的对无人机10的操作难度。
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罩体20内部的形状与叶尖101的外形轮廓相匹配,这样,可以更加便于罩体20罩设在叶尖101的外部,并能增大罩体20与叶片1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加有利于第一检测线31的连接头与叶尖101的接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对风机叶片100的避雷线导体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避雷线导体检测器30可以是设置在地面上的,如图2所示,也就是说,无人机10仅仅是将该避雷线导体检测器30的第二连接线运送至叶片100的叶尖101处,从而进一步降低无人机10的负载,降低检测过程中的成本。
在本公开体用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导电柱3201可以由铜制成。铜具有良好的导电率,能够提升用于风机叶片100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在检测过程中的灵敏度。
当然,在本公开提供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电柱3201也可以由铝支撑,铝的密度较小,能够减轻导电柱3201的重量,从而降低无人机10的负载,更加便于无人机10的飞行。
如图1至图2所示,可选地,罩体20连接在无人机10的上方。罩体20连接在无人机10的上方,这样,在无人机10载着罩体20由下至上向叶尖101靠近时(作业人员操纵风机,将叶片100调成垂直向下,此时,叶尖101位于叶片100的最下方),更加便于罩体20罩设在叶尖101上。
为了便于无人机10的正常飞行,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如图1至图2所示,罩体20在上下方向的投影可以至少部分地覆盖无人机10的中轴线。也就是说,罩体20设置在无人机10的中部位置,这样,尽可能地减小罩体20的设置对无人机10的重心的影响,即,避免由于设置了罩体20导致无人机10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重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从而避免无人机10在飞行过程中出现偏摆、倾斜的问题。
可选地,如图1至图2所示,罩体20可以包括本体22和连接管23,连接管23的第一端与本体22连接,连接管23的第二端与无人机10连接,第二检测线32穿设在连接管23内。通过设置连接管23,在实现对罩体20进行连接的同时,还能避免罩体20与本体22与无人机10距离过近,以避免在无人机10带动罩体20罩设在叶尖101的过程中,无人机10的旋翼与叶尖101发生干涉的问题,另外,将第二检测线32安装在连接管23内,便于对第二检测线32进行收纳、布置,可以使得第二检测线32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可以避免在无人机10运行过程中与第二检测线32之间发生剐蹭。
可选地,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管23可以由铝制成。铝的密度较小且足够坚固,在能起到连接作用的同时,还便于上述罩体20的轻量化。
或者,连接管23也可以有塑料制成,总之,本公开对连接管23的材料不作限制。
为了便于对无人机10以及罩体20的检修及维护,可选地,连接管23与无人机10可拆卸连接。连接管23与无人机10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无人机10或罩体20进行检修、维护时,可以将连接管23与无人机10拆除,此时便可单独对罩体20或无人机10进行检修。例如,当罩体20出现问题时,可以仅对罩体20进行更换,而无需对无人机10的结构进行调整,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
可选地,罩体20可以通过连接管23与无人机10可拆卸连接,例如,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无人机10上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固定柱,固定柱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连接管23的第二端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连接管23与固定柱螺纹连接。通过旋拧连接管23即可实现对连接管23与固定柱之间的连接,便于作业人员的快速拆装操作。
在本公开提供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管23与无人机10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接等任意满足要求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只要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即可。
可选地,罩体20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由于罩体20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这样,可以避免设置在罩体20内的导电柱3201通过罩体20向外导电,从而减小在对避雷线导体检测过程中的误差,以提升检测的准确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罩体以及避雷线导体检测器,所述罩体形成有向上的敞口,所述罩体远离所述敞口的一侧与所述无人机连接,所述避雷线导体检测器具有第一检测线和第二检测线,所述第一检测线的连接头用于与叶片的叶根处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线延伸至所述罩体的敞口内,且所述第二检测线的连接头用于在所述罩体罩设在所述叶片的叶尖时与设置所述叶尖上的接闪器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包括多个导电柱,每个所述导电柱均沿背离所述无人机的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敞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由铜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连接在所述无人机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在上下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无人机的中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本体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无人机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线穿设在所述连接管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由铝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无人机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上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固定柱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由绝缘材料制成。
CN202221586982.3U 2022-06-22 2022-06-22 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 Active CN217462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86982.3U CN217462434U (zh) 2022-06-22 2022-06-22 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86982.3U CN217462434U (zh) 2022-06-22 2022-06-22 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2434U true CN217462434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39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86982.3U Active CN217462434U (zh) 2022-06-22 2022-06-22 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24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1551A (zh) 基于电场突变的输电线路放电性故障定位方法及监测装置
CN104701743B (zh) 一种可计数截弧防雷器
CN106374376A (zh) 智能防火防爆户外变电站
CN114203422A (zh) 一种带有监测功能的变压器保护装置
CN217462434U (zh) 用于风机叶片的避雷线导体检测装置
CN114019424A (zh) 一种携带故障感应结构的电缆接头及其故障感应系统
CN206421856U (zh) 10kV故障指示型防雷防爆复合柱式绝缘子
CN213337883U (zh) 一种封闭式母线槽的绝缘检查装置
CN114187739A (zh) 一种能够实时监测野外高压电线杆是否倒下并预警的装置
CN112879243A (zh) 一种无人机风机叶片检测及故障分析装置及电流检测方法
CN210011883U (zh) 一种飞行验电器
CN115327340A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电路监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207834865U (zh) 一种充电桩用装配式电气控制柜
CN221058027U (zh) 一种一体集散式电力电缆接头
CN218865952U (zh) 一种电缆护层接地环流在线监测装置
CN113419194B (zh) 一种风机桨叶引下线断裂的实时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17332651U (zh) 一种分布式配电设备隐患排查装置
CN220909912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叶尖避雷装置
CN210015746U (zh) 一种避雷器底座
CN220422891U (zh) 一种超声波红外感应报警驱鸟装置
CN108279324A (zh) 一种避雷器试验辅助装置及方法
CN218914373U (zh) 一种无人机视觉监测设备用安装支架
CN220829544U (zh) 一种风电机组叶片过渡电阻检测装置
CN215728532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智慧安全用电监控探测器
CN212627087U (zh) 一种可拆卸式避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