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50578U - 一种旋风除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风除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50578U
CN217450578U CN202221276711.8U CN202221276711U CN217450578U CN 217450578 U CN217450578 U CN 217450578U CN 202221276711 U CN202221276711 U CN 202221276711U CN 217450578 U CN217450578 U CN 217450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ylinder
barrel
rotating shaft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767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连凯
覃斌
陈志国
金荣华
韦善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Liu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Liu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Liu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Liu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767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50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50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50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风除尘器,包括筒体和锥体,筒体固定置于锥体的上端,锥体的上端部与筒体连通,锥体的底部设置有排尘口;筒体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封盖筒体上端部的盖板,筒体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进风蜗壳,进风蜗壳与筒体连通;筒体的上端部固定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的下端部伸入筒体内;锥体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卸灰阀,卸灰阀与排尘口连通;筒体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螺旋旁路,螺旋旁路的上端部延伸至筒体的顶部,螺旋旁路的下端部延伸至筒体的底部,螺旋旁路与筒体连通。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气动卸灰阀进行卸灰,便于进行自动控制,密封性高,降低卸灰过程中的扬灰,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旋风除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旋风除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旋风除尘器,在倒出灰尘时,缺乏有效的卸灰阀,手动卸灰阀在操作时,需要作业人员靠近卸灰阀,手动卸灰阀在卸灰过程中产生扬灰,影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其他自动化的卸灰阀存在成本高或密封性差,所以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控制、密封性高、使用寿命长的旋风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风除尘器,包括筒体和锥体,所述筒体固定置于所述锥体的上端,所述锥体的上端部与所述筒体连通,所述锥体的底部设置有排尘口;所述筒体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封盖所述筒体上端部的盖板,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进风蜗壳,所述进风蜗壳与所述筒体连通;所述筒体的上端部固定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下端部伸入所述筒体内;
所述锥体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气动卸灰阀,所述气动卸灰阀与所述排尘口连通;
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螺旋旁路,所述螺旋旁路的上端部延伸至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螺旋旁路的下端部延伸至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螺旋旁路与所述筒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气动卸灰阀进行卸灰,便于进行自动控制,避免卸灰过程中产生的扬灰对作业人员造成损害,气动卸灰阀密封性高,降低卸灰过程中的扬灰,使用寿命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锥体的上端部固定设置有多个支座,多个所述支座沿所述锥体的周向等间距布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多个支座与外部支撑件进行连接,提升旋风除尘器安装的便利性。
进一步,所述气动卸灰阀包括阀体和气缸,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阀体的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流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可转动的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关于所述分流板对称布置;所述阀体的两端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两端部处均固定设置有轴承座,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两个端部均穿过所述阀体的侧壁通过轴承与对应的轴承座可转动连接;
所述气缸置于所述阀体的一侧壁上,所述气缸的伸缩端与第一连板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阀体的侧壁可转动连接;所述阀体远离所述气缸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板机构,所述连板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连接;所述气缸的伸缩端进行伸缩时,所述气缸通过第一连板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连板机构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时,带动两个所述挡板开启或封闭所述阀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气缸自动控制阀体的开启或封闭,便于进行自动控制,避免卸灰过程中产生的扬灰对作业人员造成损害;气动卸灰阀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所述阀体内对应两个所述挡板的上端均设置有倾斜布置的导灰板,两个所述导灰板分别与所述阀体的两端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灰板关于所述分流板对称布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两个导灰板将阀体边缘的灰尘导入挡板上,避免阀体边缘积灰,提升卸灰效率。
进一步,所述分流板的两端部处均设置有封板,两个所述封板分别与所述阀体的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封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导灰板密封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封板处于两个所述挡板的上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封板提升了气动卸灰阀的密封性,降低卸灰过程中的扬灰,提升作业环境。
进一步,所述连板机构包括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板体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板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板体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板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配合构成连板机构,便于控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进行逆向转动,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
进一步,所述阀体的侧壁上对应所述气缸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通过输气管与所述气缸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磁阀通过固定板固定在阀体上,便于电磁阀与气缸进行连管,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旋风除尘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卸灰阀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卸灰阀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卸灰阀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卸灰阀的后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筒体,2、锥体,3、盖板,4、进风蜗壳,5、排气管;
6、卸灰阀,6.1、阀体,6.2、气缸,6.3、分流板,6.4、挡板,6.5、第一转轴,6.6、第二转轴,6.7、轴承座,6.8、第一连板,6.9、连板机构,6.10、导灰板,6.11、封板,6.12、固定板,6.13、电磁阀;
6.9.1、第二板体,6.9.2、第三板体,6.9.3、第四板体;
7、螺旋旁路,8、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旋风除尘器,包括筒体1和锥体2,所述筒体1固定置于所述锥体2的上端,所述锥体2的上端部与所述筒体1连通,所述锥体2的底部设置有排尘口;所述筒体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封盖所述筒体1上端部的盖板3,所述筒体1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进风蜗壳4,所述进风蜗壳4与所述筒体1连通;所述筒体1的上端部固定设置有排气管5,所述排气管5的下端部伸入所述筒体1内;
所述锥体2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气动卸灰阀6,所述气动卸灰阀6与所述排尘口连通;
所述筒体1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螺旋旁路7,所述螺旋旁路7的上端部延伸至所述筒体1的顶部,所述螺旋旁路7的下端部延伸至所述筒体1的底部,所述螺旋旁路7与所述筒体1连通。
本实施例中,需要除尘的气流经进风蜗壳4进入筒体1内,气流在筒体1内沿筒体1的内壁呈螺旋状由上至下流动,气流中的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筒体1的内壁,粉尘接触筒体1的内壁后失去惯性,落入锥体2内通过排尘口导入至气动卸灰阀6内,通过气动卸灰阀6进行排尘;其中螺旋下降的气流在到达筒体1底部后沿筒体1的内壁进入螺旋旁路7,经螺旋旁路7回旋转向上,形成上升的气流,气流经排气管5排出;
本实施例利用气动卸灰阀6进行卸灰,便于进行自动控制,避免卸灰过程中产生的扬灰对作业人员造成损害,气动卸灰阀6密封性高,降低卸灰过程中的扬灰,使用寿命长。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锥体2的上端部固定设置有多个支座8,多个所述支座8沿所述锥体2的周向等间距布置。
本实施例锥体2利用多个支座8与外部支撑件进行连接,便于对锥体2和筒体1进行支撑,提升旋风除尘器安装的便利性。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气动卸灰阀6包括阀体6.1和气缸6.2,所述阀体6.1内设置有分流板6.3,所述分流板6.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阀体6.1的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流板6.3的两端均设置有可转动的挡板6.4,两个所述挡板6.4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6.5和第二转轴6.6,所述第一转轴6.5和第二转轴6.6关于所述分流板6.3对称布置;所述阀体6.1的两端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转轴6.5和第二转轴6.6的两端部处均固定设置有轴承座6.7,所述第一转轴6.5和第二转轴6.6的两个端部均穿过所述阀体6.1的侧壁通过轴承与对应的轴承座6.7可转动连接;
所述气缸6.2置于所述阀体6.1的一侧壁上,所述气缸6.2的伸缩端与第一连板6.8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板6.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6.5固定连接,所述气缸6.2的另一端与所述阀体6.1的侧壁可转动连接;所述阀体6.1远离所述气缸6.2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板机构6.9,所述连板机构6.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6.5和第二转轴6.6连接;所述气缸6.2的伸缩端进行伸缩时,所述气缸6.2通过第一连板6.8带动所述第一转轴6.5转动,所述第一转轴6.5通过连板机构6.9带动所述第二转轴6.6进行转动,所述第一转轴6.5和第二转轴6.6转动时,带动两个所述挡板6.4开启或封闭所述阀体6.1。
进一步,所述连板机构6.9包括第二板体6.9.1、第三板体6.9.2和第四板体6.9.3,所述第二板体6.9.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6.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6.9.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板体6.9.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板体6.9.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板体6.9.3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板体6.9.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6.6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气缸6.2的伸缩端伸出,气缸6.2的伸缩端通过第一连板6.8带动第一转轴6.5逆时针转动,第一转轴6.5通过第二板体6.9.1、第三板体6.9.2和第四板体6.9.3带动第二转轴6.6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6.5逆时针转动和第二转轴6.6顺时针转动过程中,带动两个挡板6.4对阀体6.1进行封闭;
气缸6.2的伸缩端收缩,气缸6.2的伸缩端通过第一连板6.8带动第一转轴6.5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6.5通过第二板体6.9.1、第三板体6.9.2和第四板体6.9.3带动第二转轴6.6逆时针转动,第一转轴6.5顺时针转动和第二转轴6.6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带动两个挡板6.4对阀体6.1进行开启;
本实施例利用气缸6.2自动控制阀体6.1的开启或封闭,便于进行自动控制,避免卸灰过程中产生的扬灰对作业人员造成损害;气动卸灰阀6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阀体6.1内对应两个所述挡板6.4的上端均设置有倾斜布置的导灰板6.10,两个所述导灰板6.10分别与所述阀体6.1的两端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灰板6.10关于所述分流板6.3对称布置。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板6.3的两端部处均设置有封板6.11,两个所述封板6.11分别与所述阀体6.1的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封板6.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导灰板6.10密封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封板6.11处于两个所述挡板6.4的上端。
本实施例利用两个导灰板6.10将阀体6.1边缘的灰尘导入挡板6.4上,避免阀体6.1边缘积灰,提升卸灰效率;挡板6.4封闭阀体6.1时,封板6.11配合导灰板6.10、挡板6.4和分流板6.3对阀体6.1进行封闭,提升了气动卸灰阀6的密封性,降低卸灰过程中的扬灰,提升作业环境。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阀体6.1的侧壁上对应所述气缸6.2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固定板6.12,所述固定板6.12上固定设置有电磁阀6.13,所述电磁阀6.13通过输气管与所述气缸6.2连通。
本实施例利用固定板6.12对电磁阀6.13进行支撑,使得电磁阀6.13固定在阀体6.1上,便于电磁阀6.13与气缸6.2进行连管,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和锥体(2),所述筒体(1)固定置于所述锥体(2)的上端,所述锥体(2)的上端部与所述筒体(1)连通,所述锥体(2)的底部设置有排尘口;所述筒体(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封盖所述筒体(1)上端部的盖板(3),所述筒体(1)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进风蜗壳(4),所述进风蜗壳(4)与所述筒体(1)连通;所述筒体(1)的上端部固定设置有排气管(5),所述排气管(5)的下端部伸入所述筒体(1)内;
所述锥体(2)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气动卸灰阀(6),所述气动卸灰阀(6)与所述排尘口连通;
所述筒体(1)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螺旋旁路(7),所述螺旋旁路(7)的上端部延伸至所述筒体(1)的顶部,所述螺旋旁路(7)的下端部延伸至所述筒体(1)的底部,所述螺旋旁路(7)与所述筒体(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2)的上端部固定设置有多个支座(8),多个所述支座(8)沿所述锥体(2)的周向等间距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卸灰阀(6)包括阀体(6.1)和气缸(6.2),所述阀体(6.1)内设置有分流板(6.3),所述分流板(6.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阀体(6.1)的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流板(6.3)的两端均设置有可转动的挡板(6.4),两个所述挡板(6.4)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6.5)和第二转轴(6.6),所述第一转轴(6.5)和第二转轴(6.6)关于所述分流板(6.3)对称布置;所述阀体(6.1)的两端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转轴(6.5)和第二转轴(6.6)的两端部处均固定设置有轴承座(6.7),所述第一转轴(6.5)和第二转轴(6.6)的两个端部均穿过所述阀体(6.1)的侧壁通过轴承与对应的轴承座(6.7)可转动连接;
所述气缸(6.2)置于所述阀体(6.1)的一侧壁上,所述气缸(6.2)的伸缩端与第一连板(6.8)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板(6.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6.5)固定连接,所述气缸(6.2)的另一端与所述阀体(6.1)的侧壁可转动连接;所述阀体(6.1)远离所述气缸(6.2)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板机构(6.9),所述连板机构(6.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6.5)和第二转轴(6.6)连接;所述气缸(6.2)的伸缩端进行伸缩时,所述气缸(6.2)通过第一连板(6.8)带动所述第一转轴(6.5)转动,所述第一转轴(6.5)通过连板机构(6.9)带动所述第二转轴(6.6)进行转动,所述第一转轴(6.5)和第二转轴(6.6)转动时,带动两个所述挡板(6.4)开启或封闭所述阀体(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6.1)内对应两个所述挡板(6.4)的上端均设置有倾斜布置的导灰板(6.10),两个所述导灰板(6.10)分别与所述阀体(6.1)的两端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灰板(6.10)关于所述分流板(6.3)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6.3)的两端部处均设置有封板(6.11),两个所述封板(6.11)分别与所述阀体(6.1)的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封板(6.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导灰板(6.10)密封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封板(6.11)处于两个所述挡板(6.4)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板机构(6.9)包括第二板体(6.9.1)、第三板体(6.9.2)和第四板体(6.9.3),所述第二板体(6.9.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6.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6.9.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板体(6.9.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板体(6.9.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板体(6.9.3)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板体(6.9.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6.6)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6.1)的侧壁上对应所述气缸(6.2)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固定板(6.12),所述固定板(6.12)上固定设置有电磁阀(6.13),所述电磁阀(6.13)通过输气管与所述气缸(6.2)连通。
CN202221276711.8U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旋风除尘器 Active CN217450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76711.8U CN217450578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旋风除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76711.8U CN217450578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旋风除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50578U true CN217450578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77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76711.8U Active CN217450578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旋风除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50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50578U (zh) 一种旋风除尘器
CN101149170B (zh) 空调机
CN111140890B (zh) 烟管基座、抽油烟机
CN201151565Y (zh) 吸粮机粮食分离和尾气净化系统
CN112206595A (zh) 一种空压机滤芯快速切换自清洁系统
CN113713521A (zh) 一种输煤皮带用袋式除尘器
CN210891837U (zh) 一种燃机油箱排烟风机出口管收油装置
CN206621907U (zh) 料仓独立除尘系统
CN211097955U (zh) 一种粮食加工业卸粮坑的通风除尘装置
CN108714002B (zh) 一种吸尘器及其尘杯组件
CN207001738U (zh) 一种蛟龙式闭风器
CN211496031U (zh) 一种粉末状增碳剂真空吸料装置
CN112206593A (zh) 一种带滤芯清理系统的空压机
CN108105786A (zh) 一种固体废物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18133938U (zh) 一种紧凑型节能除尘装置
CN212251210U (zh) 一种用于旁通烟道的旁通阀密封结构
CN101455530A (zh) 平排式排油烟灶具
CN220558765U (zh) 一种钢灰仓顶排气装置
CN217321960U (zh) 一种用于袋式除尘刮板机放灰的负压吸灰装置
CN207805250U (zh) 一种节能布袋除尘器卸灰系统
KR200444880Y1 (ko) 공기 이송방식 쓰레기 수거 시스템의 투입구 배출밸브
CN214569144U (zh) 一种环保型泄压粉体收集装置
CN217437232U (zh) 一种投料装置
CN220392610U (zh) 一种可过滤仓泵
CN210762477U (zh) 一种防止垃圾滑移的后装压缩式垃圾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