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0267U - 股骨假体 - Google Patents

股骨假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0267U
CN217430267U CN202220958412.6U CN202220958412U CN217430267U CN 217430267 U CN217430267 U CN 217430267U CN 202220958412 U CN202220958412 U CN 202220958412U CN 217430267 U CN217430267 U CN 217430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condyle
osteotomy
medial
lat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584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学方
王晓红
董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584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0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0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0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股骨假体,所述股骨假体包括内侧髁和外侧髁,内侧髁和外侧髁分别具有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包括关节面和截骨面;内侧髁的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的厚度等于外侧髁的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的厚度,且,内侧髁的截骨面低于外侧髁的截骨面。本实用新型股骨假体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最大限度的进行骨保留等优点。

Description

股骨假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内植入物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股骨假体。
背景技术
股骨假体是膝关节的磨损、患病或损伤表面去除并以人造表面置换的外科手术。用于关节表面置换的材料不仅坚固耐久,而且还在产生尽可能小的摩擦的同时适于实现关节功能。
相关技术中,全膝关节置换后,将会失去正常的内倾生理关节线,不利于患者感觉的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人体股胫关节内外不等高,通常是内低外高,连接股胫内外侧最低点时,会形成一个约3°的内倾角,且具体的内倾角度会根据不同人有所改变,相关技术中,股骨假体的截骨面也都是内外等高的,或在内外髁不等高(股骨内侧髁比外侧髁更凸出)设计的股骨假体。在第一种设计中,没有内倾角,因此在全膝关节置换后,将会失去正常的内倾生理关节线,这将不利于患者本体感觉的恢复。其股骨假体的截骨面也都是内外等高的。在第二种设计中,在保证股骨假体内侧髁的具有合适的厚度时会造成股骨假体外侧髁的厚度较薄,在保证股骨假体外侧髁具有合适的厚度时将造成截骨厚度过厚。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关节线有利于患者的运动恢复的股骨假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股骨假体包括:内侧髁和外侧髁,所述内侧髁和所述外侧髁分别具有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所述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包括关节面和截骨面;所述内侧髁的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的厚度等于所述外侧髁的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的厚度,且,所述内侧髁的截骨面低于所述外侧髁的截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股骨假体,通过内侧髁和外侧髁的设置,使得股骨假体的内侧髁和外侧髁设计为不等高,可以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关节线,且最大限度的进行骨保留,从而有利于患者本体的运动恢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冠状面内,所述内侧髁的关节面的最低点与所述外侧髁的关节面的最低点的连线为L1,所述连线L1与股骨假体机械横切面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内侧髁的截骨面与冠状面相交形成内侧截骨线,所述外侧髁的截骨面与冠状面相交形成外侧截骨线,所述内侧截骨线的中点与所述外侧截骨线的中点的连线为L2,所述连线L2与股骨假体机械横切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α和所述夹角β的取值范围为-5°—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截骨线与所述内侧截骨线处于不同截骨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截骨线、所述内侧截骨线分别与所述机械横切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截骨线与所述内侧截骨线处于相同截骨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股骨假体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股骨假体为后交叉韧带替代型膝关节假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股骨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股骨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C-C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股骨假体100;内侧髁1;外侧髁2;前髁部分3;
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4;后髁截骨部分41;后斜截骨部分42;远端截骨部分43;关节面44;截骨面4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股骨假体100。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股骨假体100包括内侧髁1和外侧髁2。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股骨假体100包括前髁部分3、内侧髁1和外侧髁2,内侧髁1和外侧髁2与前髁相连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内侧髁1和外侧髁2分别具有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4,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4包括关节面44和截骨面45,内侧髁1的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4的厚度等于外侧髁2的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4的厚度,且,内侧髁1的截骨面45低于外侧髁2的截骨面45。具体地,如图1所示,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4包括依次相连的后髁截骨部分41、后斜截骨部分42和远端截骨部分43,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4包括关节面44和截骨面45,关节面44为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4的外侧与病患的膝关节配合,截骨面45为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4的内侧面且与病患的截骨面45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股骨假体100,设置内侧髁1的截骨面45低于外侧髁2的截骨面45,从而通过将股骨假体100的内侧髁1和外侧髁2设计为不等高,可以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关节线。另外,设置内侧髁1的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4的厚度等于外侧髁2的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4的厚度,可保证在人体内部使用具备一定的强度,防止股骨假体100发生断裂,也能最大限度的进行骨保留,从而有利于患者的运动恢复。
由于股骨假体100的前髁部分3不参与胫股关节的运动,且前髁部分3也不涉及关节内倾角的的问题,内侧髁1和外侧髁2参与胫股关节的运动且涉及关节内倾角的的问题。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冠状面内,内侧髁1的关节面44的最低点与外侧髁2的关节面44的最低点的连线为L1,连线L1与股骨假体100机械横切面之间的夹角为β,内侧髁1的截骨面45与冠状面相交形成内侧截骨线,外侧髁2的截骨面45与冠状面相交形成外侧截骨线,内侧截骨线的中点与外侧截骨线的中点的连线为L2,连线L2与股骨假体100机械横切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β。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冠状面内,内侧髁1的远端截骨部分43的关节面44的最低点与与外侧髁2的远端截骨部分43的关节面44的最低点的连线为L1,连线L1与股骨假体100机械横切面之间的夹角为β1,内侧髁1的远端截骨部分43的截骨面45与冠状面相交形成内侧截骨线,外侧髁2的远端截骨部分43的截骨面45与冠状面相交形成外侧截骨线,内侧截骨线的中点与外侧截骨线的中点的连线为L2,连线L2与股骨假体100机械横切面之间的夹角为α1,且α1=β1。由此,保证了内侧髁1的远端截骨部分43和外侧髁2的远端截骨部分43不等高,可以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关节线,也保证了内侧髁1的远端截骨部分43和外侧髁2的远端截骨部分43的厚度相等,最大限度的进行骨保留,从而有利于患者本体的运动恢复。
如图3和图5所示,内侧髁1的后髁截骨部分41的关节面44的最低点与与外侧髁2的后髁截骨部分41的关节面44的最低点的连线为L3,连线L3与股骨假体100机械横切面之间的夹角为β2,内侧髁1的后髁截骨部分41的截骨面45与冠状面相交形成内侧截骨线,外侧髁2的后髁截骨部分41的截骨面45与冠状面相交形成外侧截骨线,内侧截骨线的中点与外侧截骨线的中点的连线为L4,连线L4与股骨假体100机械横切面之间的夹角为α2,且α2=β2。由此,保证了内侧髁1的后髁截骨部分41和外侧髁2的后髁截骨部分41不等高,可以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关节线,也保证了保证了内侧髁1的后髁截骨部分41和外侧髁2的后髁截骨部分41的厚度相等,最大限度的进行骨保留,从而有利于患者本体的运动恢复。
内侧髁1的后斜截骨部分42的关节面44的最低点与与外侧髁2的后斜截骨部分42的关节面44的最低点的连线为L5,连线L5与股骨假体100机械横切面之间的夹角为β3,内侧髁1的后斜截骨部分42的截骨面45与冠状面相交形成内侧截骨线,外侧髁2的后斜截骨部分42的截骨面45与冠状面相交形成外侧截骨线,内侧截骨线的中点与外侧截骨线的中点的连线为L6,连线L6与股骨假体100机械横切面之间的夹角为α3,且α3=β3。由此,保证了由此,内侧髁1的后斜截骨部分42和外侧髁2的后斜截骨部分42不等高,可以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关节线,内侧髁1的后斜截骨部分42和外侧髁2的后斜截骨部分42的的厚度相等,最大限度的进行骨保留,从而有利于患者本体的运动恢复,使得后髁截骨部分41、后斜截骨部分42和远端截骨部分43设置更加合理。
可以理解的是,冠状面为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机械横切面为水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角α和夹角β的取值范围为-5°—10°。具体地,夹角α等于夹角β,且夹角α和夹角β可以为-5°、0°、5°和10°等,从而有助于降低深蹲时股骨髁前髁的外侧对髌骨的填塞,从而优化髌股运动轨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外侧截骨线与内侧截骨线处于不同截骨平面。由此,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后髁截骨部分41的外侧截骨线与内侧截骨线、后斜截骨部分42的外侧截骨线与内侧截骨线和远端截骨部分43的外侧截骨线与内侧截骨线进行不同截骨平面的设置,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骨保留,从而有利于患者本体的运动恢复,满足不同病患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侧截骨线、内侧截骨线分别与机械横切面平行。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后髁截骨部分41的外侧截骨线和后髁截骨部分41的内侧截骨线均与水平线平行,且后髁截骨部分41的外侧截骨线高于后髁截骨部分41的内侧截骨线,后斜截骨部分42的外侧截骨线和后斜截骨部分42的内侧截骨线均与水平线平行,且后斜截骨部分42的外侧截骨线高于后斜截骨部分42的内侧截骨线,远端截骨部分43的外侧截骨线和远端截骨部分43的内侧截骨线均与水平线平行,且远端截骨部分43的外侧截骨线高于远端截骨部分43的内侧截骨线。由此,股骨假体100可应用于不同病况的患者,为不同的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使得外侧截骨线和内侧截骨线设置更加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侧截骨线与内侧截骨线处于相同截骨平面。具体地,如图5所示,后髁截骨部分41的外侧截骨线和后髁截骨部分41的内侧截骨线均从左向右延伸且沿内外方向向外倾斜,或后髁截骨部分41的外侧截骨线和后髁截骨部分41的内侧截骨线均从左向右延伸且沿内外方向向内倾斜,且后髁截骨部分41的外侧截骨线和后髁截骨部分41的内侧截骨线共线。
后斜截骨部分42的外侧截骨线和后斜截骨部分42的内侧截骨线均从左向右延伸且沿内外方向向外倾斜,或后斜截骨部分42的外侧截骨线和后斜截骨部分42的内侧截骨线均从左向右延伸且沿内外方向向内倾斜,且后斜截骨部分42的外侧截骨线和后斜截骨部分42的内侧截骨线共线。
远端截骨部分43的外侧截骨线和远端截骨部分43的内侧截骨线均从左向右延伸且沿内外方向向外倾斜,或远端截骨部分43的外侧截骨线和远端截骨部分43的内侧截骨线均从左向右延伸且沿内外方向向内倾斜,且远端截骨部分43的外侧截骨线和远端截骨部分43的内侧截骨线共线。由此,当病患的胫骨截骨平面外翻或内翻时,可选用此方案,以保证病患最大限度的进行骨保留,使得外侧截骨线和内侧截骨线设置更加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股骨假体100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或为后交叉韧带替代型膝关节假体。由此可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不同,选取不同的股骨假体100,为不同的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为病患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提高了股骨假体100的应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髁和外侧髁,所述内侧髁和所述外侧髁分别具有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所述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包括关节面和截骨面;所述内侧髁的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的厚度等于所述外侧髁的远端及后侧关节部分的厚度,且,所述内侧髁的截骨面低于所述外侧髁的截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在冠状面内,所述内侧髁的关节面的最低点与所述外侧髁的关节面的最低点的连线为L1,所述连线L1与股骨假体机械横切面之间的夹角为β;
所述内侧髁的截骨面与冠状面相交形成内侧截骨线,所述外侧髁的截骨面与冠状面相交形成外侧截骨线,所述内侧截骨线的中点与所述外侧截骨线的中点的连线为L2,所述连线L2与股骨假体机械横切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和所述夹角β的取值范围为-5°—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截骨线与所述内侧截骨线处于不同截骨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截骨线、所述内侧截骨线分别与所述机械横切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截骨线与所述内侧截骨线处于相同截骨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股骨假体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股骨假体为后交叉韧带替代型膝关节假体。
CN202220958412.6U 2022-04-22 2022-04-22 股骨假体 Active CN217430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8412.6U CN217430267U (zh) 2022-04-22 2022-04-22 股骨假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8412.6U CN217430267U (zh) 2022-04-22 2022-04-22 股骨假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0267U true CN217430267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7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58412.6U Active CN217430267U (zh) 2022-04-22 2022-04-22 股骨假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02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4751B2 (en) Knee implant system
US10322004B2 (en) Femoral prosthesis with lateralized patellar groove
JP3750746B2 (ja) 非対称人工大腿骨関節
US20030100953A1 (en) Knee joint prostheses
Insall et al. Resurfacing of the patella.
JP2004008797A (ja) 人工膝関節のための大腿骨コンポーネントセット
JP2012000520A (ja) 遠位大腿膝義肢
EP3919027A1 (en) Unicondylar femoral prosthesis, tibia pad, and unicondy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
CN111467089A (zh) 互换型单髁股骨假体系统及膝关节系统
CN104586544A (zh) 一种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
CN209790099U (zh) 单髁股骨假体以及胫骨衬垫
CN111467090A (zh) 单髁股骨假体系统及单髁股骨假体
CN217430267U (zh) 股骨假体
CN109157309B (zh) 胫骨近端填充块假体
JP7493022B2 (ja) 二区画人工膝関節
CN212438952U (zh) 胫骨托假体
CN212438950U (zh) 互换型单髁股骨假体系统及膝关节系统
CN215606599U (zh) 股骨假体
CN211863039U (zh) 一种新型膝关节股骨髁假体
CN114521997A (zh) 胫骨衬垫和膝关节假体
Laskin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CN113796998A (zh) 股骨假体和具有其的膝关节假体
CN117243733A (zh) 一种人工膝关节假体及其设计方法
Rajgopal et al. Cruciate-Retain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echnique and Resul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