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0133U - 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 - Google Patents

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0133U
CN217430133U CN202221183167.2U CN202221183167U CN217430133U CN 217430133 U CN217430133 U CN 217430133U CN 202221183167 U CN202221183167 U CN 202221183167U CN 217430133 U CN217430133 U CN 217430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fixed
traction
support
traction re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8316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朝晖
张英泽
赵明
白晓谊
宋碧萱
刘飞
李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118316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0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0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01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包括由两个弧形的固定支架和两根伸缩杆连接形成的可变形的四边形结构。进行牵引复位时,在骨折线两侧的断骨上分别打入克氏针,将患肢置于两固定支架内,使用工具对两根克氏针均施加轴向的拉力,以使克氏针具有张力,并将两根克氏针分别与两固定支架固定。通过调节任一侧伸缩杆的长度,可纠正断骨侧向成角畸形;同时调节两侧伸缩杆的长度可恢复肢体长度;通过下压远端固定支架的一端使其转动,可纠正断骨内旋或外翻的旋转畸形。最后将两根伸缩杆旋紧使其具有轴向的牵张力,从而将两固定支架的姿态锁定,保持牵引力的持续、稳定。患者可携带牵引固定器自由活动,且能提供恒定的牵引力。

Description

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
背景技术
在创伤骨科中,骨牵引术是利用力学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重力的牵拉,作用于患肢,缓解骨折和脱位处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使骨折或脱位复位,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几百年的发展中,骨科手术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发展,通过不断改进,现有的牵引机构主要是利用牵引弓结合金属骨针的牵引方法,对骨髂进行牵引时,将克氏钉打在肢体的端部并利用张力牵引弓维持其张力,而张力牵引弓则需要通过滑轮装置连接配重,从而对张力牵引弓进行牵引。如此,想要维持整体稳定的牵引状态,就要将牵引架固定于病床,始终保证张力牵引弓与配重和滑轮装置连接。
由于滑轮装置固定后无法移动,限制患者日常活动,不利于患者外出检查,牵引后长期卧床,可引起褥疮、呼吸系统并发症、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关节强直以及过度牵引所致的骨不连接等等。且传统牵引中通过牵引重物牵拉骨折端使骨折达到复位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因为患者卧床体位改变,造成骨折端移位成角,难以达到持续的恒定牵引。无效牵引至骨折断端长时间刺激局部皮肤导致皮肤的红肿、水疱、破溃,影响进一步治疗,延长手术等待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牵引复位稳定、便于患者下床活动的具有恒定牵引力的、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固定支架,呈弧形结构,其内部具有容纳患肢的空间,于每一固定支架开口的两端具有用于固定同一根克氏针的第一固定件;及
两根伸缩杆,对称的设于固定支架开口的两侧,所述伸缩杆的长度可调并能够锁定,其第一端与一固定支架固定、第二端通过万向节与另一固定支架固定,且伸缩杆的两端与固定支架可拆卸。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
于固定支架上沿其弧度方向具有多个穿孔;还包括
撑杆,通过第二固定件可拆卸的固定于固定支架的任一穿孔上,所述第二固定件能够在穿孔内转动并锁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或第二固定件包括:
第一螺杆,活动的穿过固定支架;
固定帽,固定于第一螺杆的一端,所述固定帽朝向固定支架的一侧端面上具有内凹的、用于卡接克氏针或撑杆的卡槽;及
第一锁母,螺纹连接于第一螺杆上,与固定帽分置于固定支架的两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的固定帽上具有多道用于固定不同规格克氏针的卡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卡槽的侧面呈楔形面,其内表面具有多道凸起的防滑楞。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伸缩杆包括套接的管部和螺杆部,所述管部上可转动的固定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螺杆部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管部上沿其轴向开设有观察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伸缩杆的两端端具有一段连接螺杆,连接螺杆与伸缩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螺杆与伸缩杆的第二端通过万向节连接固定,连接螺杆活动的穿过固定支架,于固定支架两侧的连接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锁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利用本公开的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进行牵引复位时,在骨折线两侧的断骨上分别打入克氏针,将患肢置于两固定支架内,使用工具对两根克氏针均施加轴向的拉力,以使克氏针具有张力,并将两根克氏针分别与两固定支架固定。通过调节任一侧伸缩杆的长度,可纠正断骨侧向成角畸形;同时调节两侧伸缩杆的长度可恢复肢体长度;通过下压远端固定支架的一端使其转动,可纠正断骨内旋或外翻的旋转畸形。最后将两根伸缩杆旋紧使其具有轴向的牵张力,从而将两固定支架的姿态锁定,保持牵引力的持续、稳定。
通过该牵引复位固定器的使用:
1.患者可携带牵引固定器自由活动,避免长期卧床产生的一系列并发症,并避免因长期卧床产生的心理障碍,且通过活动,可以防止关节肌肉萎缩;
2.牵引固定器能提供恒定的牵引力,避免传统牵引中因患者卧床体位改变、牵引重物拖地导致的牵引力减小甚至无牵引力;
3.牵引固定器提供的持续恒定牵引力可以通过软组织、肌肉及关节囊顺势复位骨折端,实现并能长期维持骨折端顺势复位,避免反复调整牵引而产生的软组织激惹;
4.通过调整牵引器、半环型固定支架,将患肢抬高、避免了患肢软组织的压迫,减少了对软组织的骚扰,有效避免了褥疮的产生,减少了血栓的发生;
5.半环型的牵引器设计,可以使患者在病床上自由翻身;
6.固定器整体可拆卸,便于后期的消毒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中第一固定件和/或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中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公开的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包括两个固定支架1、两根伸缩杆2和撑杆3,可用于长骨骨骨折后的短缩复位、侧向成角畸形复位、旋转畸形(内旋或外翻,即力线不产生偏角,只产生旋转)复位,并在复位后维持恒定的牵引力。
两个固定支架1相对设置,固定支架1呈弧形结构,如半圆形或U形等。固定支架1的内部具有容纳患肢的空间,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在固定支架1内的底部可包覆有软垫。在固定支架1上沿其弧度方向均布有多个穿孔101。在每一固定支架1开口的两端具有用于固定同一根克氏针的第一固定件102。
两根伸缩杆2左右对称的设于固定支架1开口的两侧,用于连接两个两个固定支架1,所述伸缩杆2的长度可调并能够锁定,其第一端与一固定支架1固定、第二端通过万向节与另一固定支架1固定。两根伸缩杆2和两个固定支架1连接后形成了可变形的四边形结构。
具体的,伸缩杆2包括套接的管部201和螺杆部202,管部201上通过轴承或挡圈等方式可转动的固定有调节螺母203,调节螺母203与螺杆部 202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螺母203的正旋或反旋,可驱动螺杆部202向外伸展或向内回缩,从而实现伸缩杆2的伸长或缩短,并通过调节螺母203与螺杆部202螺纹连接的方式锁定。
为了避免在调节伸缩杆2伸长的时候,螺杆部202从管部201内脱离,在管部201上沿其轴向开设有观察孔204,医护人员通过观察观察孔204 内螺杆部202末端的位置,即可避免将螺杆部202从管部201内旋出。另外,在观察孔204的边缘处设有显示伸缩杆2长度的刻度线,便于医护人员调节操作。
伸缩杆2的两端与对应的固定支架1可拆卸的固定,在伸缩杆2的两端端具有一段连接螺杆205,连接螺杆205与伸缩杆2的的第一端可直接固定,连接螺杆205与伸缩杆2的第二端通过万向节连接固定,连接螺杆205 活动的穿过固定支架1,于固定支架1两侧的连接螺杆205上螺纹连接有第二锁母206。一方面,伸缩杆2的两端可与固定支架1拆卸,便于后期的消毒处理;另一方面,连接螺杆205的设置使得两固定支架1之间的伸缩杆2 的长度还可通过连接螺杆205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患者的手术需求。
撑杆3通过第二固定件301可拆卸的固定于固定支架1的任一穿孔101 上,所述第二固定件301能够在穿孔101内转动并锁定。撑杆3位于垂直水平面的竖直面内,通过第二固定件301的转动,调整不同的角度,可改变撑杆3在竖直面内的倾斜角度,使撑杆3在合适的角度倾斜支撑固定支架1。
撑杆3的设置:第一,便于在术中纠正断骨旋转畸形时,对旋转后、固定前的固定支架1进行侧向斜支撑,保证在伸缩杆2锁定前固定支架1 旋转后姿态的稳定,当伸缩杆2锁定后固定器的状态稳定后,可将撑杆3 拆除;第二,可在术后患者透视检查时,再次通过撑杆3的侧向支撑,使患肢相对的内旋或外翻,是固定支架1不遮挡,便于透视检查;第三,对于体型过于肥胖的患者,当仅通过固定支架1无法将患肢支撑起来时,为避免小腿肚仍压迫在床板上,可通过撑杆3支撑起固定支架1,抬高固定支架1的高度。
第一固定件102和第二固定件301均包括螺杆、固定帽5和第一锁母6。第一螺杆4活动的穿过固定支架1,固定帽5固定于第一螺杆4的一端,所述固定帽5朝向固定支架1的一侧端面上具有内凹的、用于卡接克氏针或撑杆3的卡槽501,第一锁母6螺纹连接于第一螺杆4上,与固定帽5分置于固定支架1的两侧。将克氏针或撑杆3置于卡槽501内,然后旋紧第一锁母6,使克氏针或撑杆3被夹持在固定帽5和固定支架1之间,实现对克氏针或撑杆3的固定。
另外,卡槽501的侧面呈楔形面,其内表面具有多道凸起的防滑楞,旋紧第一锁母6后克氏针或撑杆3被挤入卡槽501内,卡槽501底部的尺寸小于克氏针或撑杆3的直径,通过锥形的截面和防滑楞可进一步限制克氏针或撑杆3旋转和轴向移位,使牵引复位更加稳定。
手术时,克氏针的规格(直径)会根据患者和手术情况进行选择,因此在第一固定件102上的固定帽5上具有多道用于固定不同规格克氏针的卡槽501,以适应不同手术需求,适应性更广。
利用本公开的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进行牵引复位时,在骨折线两侧的断骨上分别打入克氏针,将患肢置于两固定支架1内,使用工具对两根克氏针均施加轴向的拉力,以使克氏针具有张力,并将两根克氏针分别与两固定支架1固定。通过调节任一侧伸缩杆2的长度,可纠正断骨侧向成角畸形;同时调节两侧伸缩杆2的长度可恢复肢体长度;通过下压远端固定支架1的一端使其转动,可纠正断骨内旋或外翻的旋转畸形。最后将两根伸缩杆2旋紧使其具有轴向的牵张力,从而将两固定支架1的姿态锁定,保持牵引力的持续、稳定。
本公开的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避免了常规牵引术的不足之处,改善了传统牵引术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患者可携带牵引固定器自由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褥疮、呼吸系统并发症、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一系列并发症,并避免了因长期卧床产生的心理障碍,且通过活动,可以防止关节肌肉萎缩。
牵引固定器能提供恒定的牵引力,避免传统牵引中因患者卧床体位改变、牵引重物拖地导致的牵引力减小甚至无牵引力,避免骨不连接。
牵引固定器提供的持续恒定牵引力可以通过软组织、肌肉及关节囊顺势复位骨折端,实现并能长期维持骨折端顺势复位,避免反复调整牵引而产生的软组织激惹。
通过调整牵引器、半环型固定支架1,将患肢抬高、避免了患肢软组织的压迫,减少了对软组织的骚扰,有效避免了褥疮的产生,减少了血栓的发生。
半环型的牵引器设计,还可以使患者在病床上自由翻身。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固定支架(1),呈弧形结构,其内部具有容纳患肢的空间,于每一固定支架(1)开口的两端具有用于固定同一根克氏针的第一固定件(102);及
两根伸缩杆(2),对称的设于固定支架(1)开口的两侧,所述伸缩杆(2)的长度可调并能够锁定,其第一端与一固定支架(1)固定、第二端通过万向节与另一固定支架(1)固定,且伸缩杆(2)的两端与固定支架(1)可拆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于固定支架(1)上沿其弧度方向具有多个穿孔(101);还包括
撑杆(3),通过第二固定件(301)可拆卸的固定于固定支架(1)的任一穿孔(101)上,所述第二固定件(301)能够在穿孔(101)内转动并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02)和/或第二固定件(301)包括:
第一螺杆(4),活动的穿过固定支架(1);
固定帽(5),固定于第一螺杆(4)的一端,所述固定帽(5)朝向固定支架(1)的一侧端面上具有内凹的、用于卡接克氏针或撑杆(3)的卡槽(501);及
第一锁母(6),螺纹连接于第一螺杆(4)上,与固定帽(5)分置于固定支架(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02)上的固定帽(5)上具有多道用于固定不同规格克氏针的卡槽(50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501)的侧面呈楔形面,其内表面具有多道凸起的防滑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2)包括套接的管部(201)和螺杆部(202),所述管部(201)上可转动的固定有调节螺母(203),所述调节螺母(203)与螺杆部(202)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部(201)上沿其轴向开设有观察孔(20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2)的两端端具有一段连接螺杆(205),连接螺杆(205)与伸缩杆(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螺杆(205)与伸缩杆(2)的第二端通过万向节连接固定,连接螺杆(205)活动的穿过固定支架(1),于固定支架(1)两侧的连接螺杆(205)上螺纹连接有第二锁母(206)。
CN202221183167.2U 2022-05-17 2022-05-17 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 Active CN217430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3167.2U CN217430133U (zh) 2022-05-17 2022-05-17 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3167.2U CN217430133U (zh) 2022-05-17 2022-05-17 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0133U true CN217430133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20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83167.2U Active CN217430133U (zh) 2022-05-17 2022-05-17 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01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77449B2 (en) Orthopedic external fixator and method of use
US9066757B2 (en) Orthopedic external fixator and method of use
US7322987B2 (en) Maxillary distraction device
CN103445838B (zh) 长骨骨折复位器
US10034693B2 (en) Spinous laminar clamp assembly
US11399870B2 (en) Automatic traction device for lower limb fracture osteosynthesis
Perry The halo in spinal abnormalities: practical factors and avoidance of complications
CN203677225U (zh) 一种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急诊复位的外固定器具
CN104905901B (zh) 一种小腿骨折牵引复位架
CN217430133U (zh) 能够随动的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
CN114948149A (zh) 具有恒定牵引力的骨折复位固定器
CN2817745Y (zh) 套接式骨外固定器
CN214073539U (zh) 用于胫骨骨折复位手术的牵引装置
CN211633788U (zh) 一种基于牵引床的股骨干骨折辅助复位支撑装置
US20230000632A2 (en) Hip Off-Loading Device and Method
CN214231480U (zh) 用于胫骨骨折复位手术的牵引装置
CN108814790B (zh) 小儿股骨可调式杠杆牵引支架
CN111529168A (zh) 一种胸腰段脊柱骨折减压固定器
RU2370232C2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деформаций тазового кольца
RU2356512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го лечения переломов вертлужной впадины
CN211560322U (zh) 一种用于股骨骨折接骨手术的自动牵引装置
CN212592368U (zh) 一种骨科透视复位支撑架及支撑装置
CN2390574Y (zh) 胫腓骨骨折复位牵引架
CN211560321U (zh) 一种用于下肢骨折接骨手术的自动牵引装置
CN211583457U (zh) 一种用于胫骨骨折接骨手术的自动牵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