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6881U - 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6881U
CN217426881U CN202220772347.8U CN202220772347U CN217426881U CN 217426881 U CN217426881 U CN 217426881U CN 202220772347 U CN202220772347 U CN 202220772347U CN 217426881 U CN217426881 U CN 217426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battery module
battery
cooling
liquid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7234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锡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77234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6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6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6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采用同一液冷调温装置并采用统一规格冷却液,简化了产品结构和降低建造与运维成本;通过设置电池串联组串包之间的浸没冷却液的流动通道,使得浸没冷却液和液冷板条与各电池单体全接触,直接高效进行热交换;以及实时有效监测电池与冷却液的温度,灵活受控选通电池模组PACK箱及液冷板条,为电池模组PACK箱和液冷板条提供动态有效的交换冷液,提高了热交换效率;优化设计与安装电池单体高效热交换区域的液冷板条面积尺寸,不仅缩短了热量传导距离,实现冷暖双向热能快速交换,还增加了热交换的速度及均衡性;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与不足,提升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新型电力系统中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的应用,增加了电力不稳定的风险,需要储能系统作为灵活调度资源,参与新能源电力互补和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控制。目前应用的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普遍存在电池本身的运行安全隐患问题,其主要问题之一,是电池本身的不一致性和温度特性的影响,使得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受到挑战。因而需要有效提升电池温度一致性控制能力,保证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模组满足运行过程中温度一致性范围的要求,提升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
电池储能系统温度一致性控制,通过热管理技术尤其是温度控制,将电池簇的每一个电池包温度一致性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任何一颗电池单体或一个电池包超出允许的温度一致性范围时,整个电池簇或储能单元系统会停止运行,影响系统的整体效率,产生储能系统的短板效应及安全风险。
采用浸没式液冷或液冷板冷却的方式,是业界尝试电池温度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提升电池散热能力和提高电池模组内电池温场一致性,同时采用的冷却液具有绝缘及持续降温和氧气隔绝作用,可有效防范电池热失控和火灾风险。
现有技术在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高效技术研究与应用中,进行了相应的创新与实践,提出了不少技术方案,采用液冷技术解决电池储能系统的热管理及温度调控就是主要技术路线之一。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CN114156560A) 专利,《一种浸没式液冷散热模组及散热方法》采用浸没式液冷与液冷板冷却相结合的两级传导方式进行散热,对于紧排列电池模组整体浸没在冷却液之中(如该方案附图所示)进行散热,如该方案说明书记载“将电池模组浸没在冷却液中,采用直接接触式液冷方式,”…“液冷板为平板结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匀分布多个翅片,上表面的翅片浸入箱体内冷却液中,下表面翅片连接有制冷设备。”…“在直接接触式液冷方式的基础上引入液冷板,对冷却液和电池模组进行降温,”…“所述液冷板一端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连接有水冷机。”如上述可知,该技术方案对电池散热方法主要是,通过连接有制冷设备的下表面翅片及上翅片对箱体内不流动的冷却液进行调温,电池模组浸没在冷却液并与冷却液热交换,完成散热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水冷机对液冷板中液冷介质进行调温及流量控制实现液冷板经上表面翅片并由电池底部与电池进行热交换,完成散热过程。该技术方案的主要缺陷与不足是:
1)液冷板通过翅片安装在电池模组的底层,电池单体产生热量的核心区域在电池单体的上端,逐渐向下自身传导,使得液冷板散热和调温效率与效果受到影响;
2)电池模组整体浸没在冷却液中,制冷设备通过下表面翅片及上翅片对箱体内不流动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液以自然热传导方式与电池进行热交换,降低了热交换效率,同时由于电池模组中的电池是紧排列,电池之间冷却液有限,影响散热与调温效率;
3)由于冷却液的高度高于电池模组的电池的安全阀(所述冷却液的高度高于电池模组(4)的电池的安全阀;以及[0036]本发明中电池模组4采用浸没式液冷的方式,将电池模组4内全部电池浸没在冷却液中,并),使得安装在电池极耳上的电池温度传感器浸没在冷却液中,从而不能监测的电池的真实温度参数,使控制系统无法实施有效控制;
4)采用两套制冷设备以及上下两层翅片的产品配置与结构,安装工艺要求高、难度增加且效率不高,还增加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及方案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没液冷与液冷板电池模组包括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所述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为密闭结构,所述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设置有多个电池串联组串包串联构成电池串联模组以及相应贴装的液冷板条,所述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填充有用于浸没所述电池串联组串包的受控流动冷却液,所述液冷板条中通入有冷却液。
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没液冷与液冷板电池模组中,由多个电池单体串联构成电池串联组串包,多个所述电池串联组串包串联构成电池串联模组,且安装在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串联组串包之间,紧贴电池串联组串包安装液冷板条,使各电池单体接触式贴装液冷板条,构成接触式液冷板条快速热交换结构;同时,电池及电池模组监控系统连接每一个电池单体,构成实时监测电池单体与冷却液温度参数的监测管控系统,并通过电池模组PACK通信连接端子与上位控制系统连接,构成浸没液冷与液冷板电池模组与电池热管理的信息路径。
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及电池模组监控系统通过连接在每个电池单体极耳上的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每个电池单体的相应运行温度的参数,以及通过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冷却液中安装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冷却液的温度参数,并通过电池模组PACK 通信连接端子与上位管控系统连接,构成两级监测及控制路径与架构。
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模组PACK箱体的正面,安装电池及电池模组监控系统及电池模组PACK通信连接端子、电池模组PACK正极端子、电池模组PACK负极端子,以及液冷板条进液口和液冷板条出液口。
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条的尺寸,满足长度大于等于电池串联组串包的长度;宽度大于电池单体高度的三分之一,小于电池单体高度的三分之二,并依据电池产品规格的产生热量的核心区域参数或实测数据进行精细化配置的修订。
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条下端以及相邻两侧电池串联组串包与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围合,构成冷却液流动通道。
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侧四个箱角与电池串联组串包的安装位置,通过多个相应具有导通孔的定位板和一个无导通孔的定位板进行定位,所述无导通孔的定位板安装在浸没式冷液进液口及控制阀的靠近浸没式冷液出液口及控制阀的一侧,阻挡冷却液进液后直接流向出液口;在所述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至少在左右两侧的具有导通孔的定位板上装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且安装高度低于具有导通孔的定位板本身高度的50%。
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通过制冷调温装置中的制冷机和加热器进行调温后,分别通过电池模组液冷进液口及电控阀和电池模组液冷出液口及电控阀,连接浸没液冷与液冷板电池模组中的电池模组PACK箱进液管道和电池模组PACK箱出液管道,且电池模组PACK 箱进液管道和电池模组PACK箱出液管道分别设置浸没式冷液进液口及控制阀和浸没式冷液出液口及控制阀,以及所述电池模组PACK箱进液管道和电池模组 PACK箱出液管道,分别通过各相应的液冷板条进液电控阀和液冷板条出液电控阀,连接液冷板条进液口和液冷板条出液口,构成受控动态浸没液冷及电池模组中液冷板条的冷却液热交换动态路径。
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安装浸没液面低位传感器、浸没液面高位传感器和消防浸没液面传感器;浸没液面低位传感器在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安装,其安装高度高于液冷板条中心位置;浸没液面高位传感器在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安装,其安装高度高于液冷板条中心位置且低于电池极耳电极连接片高度及温度传感器高度;消防浸没液面传感器在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安装,其安装高度高于电池安全阀高度且低于电池模组液冷进液口及电控阀,并且浸没液面低位传感器、浸没液面高位传感器和消防浸没液面传感器分别连接电池及电池模组监控系统,由电池及电池模组监控系统控制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冷却液的液面,正常运行的液面在浸没液面低位传感器与浸没液面高位传感器之间;热失控时,控制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冷却液的液面达到消防浸没液面传感器的高度。
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条的冷液介质与浸没式冷却液采用同一冷却液,所述冷却液采用绝缘的氟化液、导热油作为冷却液,并通过制冷调温装置中的制冷机和加热器进行调温。
本实用新型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由同一液冷调温装置并采用统一规格冷却液,不仅简化了形态结构和降低建造与运维成本,还提升了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冷却液的整体温度一致性;通过设置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冷却液的流动通道,特别是设置电池串联组串包之间的浸没冷却液的流动通道,使得浸没冷却液和液冷板条与各电池单体全接触,直接高效进行热交换;以及由电池模组监控系统实时有效监测电池与冷却液的温度,结合电池模组PACK箱进出液管道及电控阀,灵活受控选通电池模组PACK箱及液冷板条,为电池模组PACK箱和液冷板条提供实时动态的交换冷液,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和降低能耗;并采用液冷板条贴装在受控浸没液冷电池模组中的电池串联组串包两侧,并且在电池串联组串包两侧贴装的优化设计中,根据电池单体运行产生热量的中心区域,设计与安装高效热交换区域的液冷板条面积尺寸,不仅缩短了热量传导距离,实现冷暖双向热能快速交换,还增加了热交换的速度及均衡性;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与不足;在保障热交换功效与热管理及热失控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液冷系统的利用率,降低热管理控制系统本身的能耗,减少对系统整体运行影响的短板效应,有效提升电池温度一致性控制能力,保证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模组满足运行过程中温度一致性范围的要求,提升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与构成及安装布局的原理示意框图(俯视图)。
图2是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的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及箱体顶盖的安装布局示意图(正视图)。
图3是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的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的正面管线布局及安装示意图。
图4是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的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传感器定位安装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实施例子,结合附图对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给予说明,但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与方案不限于本实施例子给出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控浸没液冷电池模组(200)包括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210);所述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210)为密闭结构,所述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设置有多个所述电池串联组串包(220)串联构成电池串联模组以及相应贴装的液冷板条(230),所述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210)内填充有用于浸没所述电池串联组串包(220)的冷却液,所述液冷板条(230)中通入有冷却液。
如图1所示,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控浸没液冷电池模组(200)中,由多个电池单体(221)串联构成电池串联组串包(220),多个所述电池串联组串包(220)串联构成电池串联模组,且安装在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210)内,所述电池串联组串包(220)相邻两个之间紧贴电池串联组串包(220)安装液冷板条(230),由此各电池单体接触式贴装液冷板条(230),构成接触式液冷板条快速热交换结构;同时,电池及电池模组监控系统(310)连接每一个电池单体(221),构成实时监测电池单体运行参数的电池管控系统,并通过电池模组PACK通信连接端子(311)与上位控制系统连接,构成受控浸没液冷电池模组与电池热管理的信息路径。
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及电池模组监控系统(310)通过连接在每个电池单体极耳上的温度传感器(321),实时采集每个电池单体的相应运行温度的参数,以及通过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210)内冷却液中安装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325)实时采集冷却液的温度参数,并通过电池模组PACK通信连接端子(311)与上位管控系统连接,构成两级控制路径与架构。
如图2所示,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电池模组PACK箱体正面,安装电池及电池模组监控系统(310)及电池模组PACK 通信连接端子(311)、电池模组PACK正极端子(251)、电池模组PACK负极端子(253),以及液冷板条进液口(250)和液冷板条出液口(240)。
如图2所示,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条(230)满足长度大于等于电池串联组串包(220)的长度,宽度大于电池单体高度的三分之一,小于电池单体高度的三分之二,并依据电池产品规格的产生热量的核心区域参数或实测数据进行精细化配置的修订。
如图2所示,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条(230)下端以及相邻两侧电池串联组串包(220)与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210)围合,构成冷却液流动通道(270)。
如图1、3所示,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210)内侧四个箱角与电池串联组串包(220) 的安装位置,通过多个相应具有导通孔的定位板(280)和一个无导通孔的定位板(281)进行定位,所述无导通孔的定位板(281)安装在浸没式冷液进液口控制阀(268)的靠近浸没式冷液出液口控制阀(269)的一侧,阻挡冷液进液后直接流向出液口;所述具有导通孔的定位板(280)至少在液冷电池模组PACK 箱体(210)内,左右两侧的具有导通孔的定位板(280)上装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325),且安装高度低于具有导通孔的定位板(280)本身高度的50%。
如图3所示,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通过制冷调温装置中的制冷机和加热器进行调温后,分别通过电池模组液冷进液口及电控阀(262)和电池模组液冷出液口及电控阀(264),连接受控浸没液冷电池模组(200)中的电池模组PACK箱进液管道(261)和电池模组PACK箱出液管道(263),且电池模组PACK箱进液管道(261)和电池模组PACK 箱出液管道(263)分别设置浸没式冷液进液口控制阀(268)和浸没式冷液出液口控制阀(269),以及所述电池模组PACK箱进液管道(261)和电池模组PACK箱出液管道(263),分别通过各相应的液冷板条进液电控阀(266)和液冷板条出液电控阀(265),连接液冷板条进液口(250)和液冷板条出液口(240),构成受控动态浸没液冷及电池模组中液冷板条(230)的冷却液热交换。
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210)内安装浸没液面低位传感器(322)、浸没液面高位传感器 (323)和消防浸没液面传感器(324),浸没液面低位传感器(322)在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210)内安装,其安装高度高于液冷板条(230)中心位置(H1);浸没液面高位传感器(323)在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210)内安装,其安装高度高于液冷板条(230)中心位置(H1)且低于电池极耳电极连接片(290) 高度(H2)以及温度传感器(321)高度;消防浸没液面传感器(324)在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210)内安装,其安装高度高于电池安全阀高度且低于电池模组液冷进液口及电控阀(268),并且浸没液面低位传感器(322)、浸没液面高位传感器(323)和消防浸没液面传感器(324)分别连接电池及电池模组监控系统(310),控制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210)内冷却液的液面,正常运行的液面在浸没液面低位传感器(322)与浸没液面高位传感器(323)之间;热失控时,控制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210)内冷却液的液面达到消防浸没液面传感器(324)的高度。
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条(230)的冷液介质与浸没式冷却液采用同一冷却液,所述冷却液采用绝缘的氟化液、导热油作为冷却液,并通过制冷调温装置中的制冷机和加热器进行调温。
本实用新型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采用同一液冷调温装置并采用统一规格冷却液,不仅简化了产品结构和降低建造与运维成本,还提升了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冷却液的整体温度一致性;通过设置电池串联组串包之间的浸没冷却液的流动通道,使得浸没冷却液和液冷板条与各电池单体全接触,直接高效进行热交换;以及由电池模组监控系统实时有效监测电池与冷却液的温度,结合电池模组PACK箱进出液管道及电控阀,灵活受控选通电池模组PACK箱及液冷板条,为电池模组PACK箱和液冷板条提供实时动态的交换冷液,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和降低能耗;并采用液冷板条贴装在受控浸没液冷电池模组中的电池串联组串包两侧,并且在电池串联组串包两侧贴装的优化设计中,根据电池单体运行产生热量的中心区域,优化设计与安装高效热交换区域的液冷板条面积尺寸,不仅缩短了热量传导距离,实现冷暖双向热能快速交换,还增加了热交换的速度及均衡性;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与不足;在保障热交换功效与热管理及热失控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液冷系统的利用率,降低热管理控制系统本身的能耗,减少对系统整体运行影响的短板效应,有效提升电池温度一致性控制能力,保证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模组满足运行过程中温度一致性范围的要求,提升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
以上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计出各种变形的布局、组配、公式、参数并不需要花费创造性劳动,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构思架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没液冷与液冷板电池模组包括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所述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为密闭结构,所述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设置有多个电池串联组串包串联构成电池串联模组以及相应贴装的液冷板条,所述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填充有用于浸没所述电池串联组串包的受控流动冷却液,所述液冷板条中通入有冷却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没液冷与液冷板电池模组中,由多个电池单体串联构成电池串联组串包,多个所述电池串联组串包串联构成电池串联模组,且安装在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串联组串包之间,紧贴电池串联组串包安装液冷板条,使各电池单体接触式贴装液冷板条,构成接触式液冷板条快速热交换结构;同时,电池及电池模组监控系统连接每一个电池单体,构成实时监测电池单体与冷却液温度参数的监测管控系统,并通过电池模组PACK通信连接端子与上位控制系统连接,构成浸没液冷与液冷板电池模组与电池热管理的信息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及电池模组监控系统通过连接在每个电池单体极耳上的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每个电池单体的相应运行温度的参数,以及通过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冷却液中安装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冷却液的温度参数,并通过电池模组PACK通信连接端子与上位管控系统连接,构成两级监测及控制路径与架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模组PACK箱体的正面,安装电池及电池模组监控系统及电池模组PACK通信连接端子、电池模组PACK正极端子、电池模组PACK负极端子,以及液冷板条进液口和液冷板条出液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条的尺寸,满足长度大于等于电池串联组串包的长度;宽度大于电池单体高度的三分之一,小于电池单体高度的三分之二,并依据电池产品规格的产生热量的核心区域参数或实测数据进行精细化配置的修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条下端以及相邻两侧电池串联组串包与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围合,构成冷却液流动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侧四个箱角与电池串联组串包的安装位置,通过多个相应具有导通孔的定位板和一个无导通孔的定位板进行定位,所述无导通孔的定位板安装在浸没式冷液进液口及控制阀的靠近浸没式冷液出液口及控制阀的一侧,阻挡冷却液进液后直接流向出液口;在所述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至少在左右两侧的具有导通孔的定位板上装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且安装高度低于具有导通孔的定位板本身高度的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通过制冷调温装置中的制冷机和加热器进行调温后,分别通过电池模组液冷进液口及电控阀和电池模组液冷出液口及电控阀,连接浸没液冷与液冷板电池模组中的电池模组PACK箱进液管道和电池模组PACK箱出液管道,且电池模组PACK箱进液管道和电池模组PACK箱出液管道分别设置浸没式冷液进液口及控制阀和浸没式冷液出液口及控制阀,以及所述电池模组PACK箱进液管道和电池模组PACK箱出液管道,分别通过各相应的液冷板条进液电控阀和液冷板条出液电控阀,连接液冷板条进液口和液冷板条出液口,构成受控动态浸没液冷及电池模组中液冷板条的冷却液热交换动态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安装浸没液面低位传感器、浸没液面高位传感器和消防浸没液面传感器;浸没液面低位传感器在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安装,其安装高度高于液冷板条中心位置;浸没液面高位传感器在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安装,其安装高度高于液冷板条中心位置且低于电池极耳电极连接片高度及温度传感器高度;消防浸没液面传感器在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安装,其安装高度高于电池安全阀高度且低于电池模组液冷进液口及电控阀,并且浸没液面低位传感器、浸没液面高位传感器和消防浸没液面传感器分别连接电池及电池模组监控系统,由电池及电池模组监控系统控制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冷却液的液面,正常运行的液面在浸没液面低位传感器与浸没液面高位传感器之间;热失控时,控制液冷电池模组PACK箱体内冷却液的液面达到消防浸没液面传感器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条的冷液介质与浸没式冷却液采用同一冷却液,所述冷却液采用绝缘的氟化液、导热油作为冷却液,并通过制冷调温装置中的制冷机和加热器进行调温。
CN202220772347.8U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 Active CN217426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2347.8U CN217426881U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2347.8U CN217426881U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6881U true CN217426881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0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72347.8U Active CN217426881U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68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30834A (zh) * 2023-04-13 2023-05-16 国网浙江新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浸没式液冷储能电池包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30834A (zh) * 2023-04-13 2023-05-16 国网浙江新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浸没式液冷储能电池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56560A (zh) 一种浸没式液冷散热模组及散热方法
CN217426881U (zh) 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
CN110994072A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并联式多通道液冷结构及锂电池
CN111864302A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散热管理系统
CN116666815A (zh) 一种风冷电池储能集装箱及热管理方法
CN113725504A (zh) 一种应用于储能电池包的直冷系统及方法
CN111786051A (zh) 一种无人机用软包电池组的风冷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7691324U (zh) 一种基于热管与冷却液浸没式双控电池包模组的储能系统
CN218731239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及温控电池模组
CN117175052A (zh) 一种接触式液冷板及浸没液冷电池模组
CN113594570B (zh) 一种电池箱空气冷却热管理自适应调节装置
CN214477764U (zh) Ctp电池包
CN217306606U (zh) 一种基于液冷集散控制的电池模块及储能系统
CN117154278A (zh) 一种基于热管与冷却液浸没式双控电池包模组及储能系统
CN211829116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211929663U (zh) 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液冷板
CN113793999A (zh) 一种新型储能集装箱热管理系统
CN217468548U (zh) 一种基于热管调温的电池模块构成的储能系统
CN116937022A (zh) 一种基于液冷集散控制的电池模块及储能系统
CN206650150U (zh) Bms电池热管理装置
CN215342704U (zh) 一种应用于储能电池包的直冷系统
CN221041288U (zh) 一种单相浸没的储能集装箱的冷却系统
CN116315288B (zh) 一种浸没式储能电池箱及其电池柜
CN215377502U (zh) 相变冷却系统、储能电站冷却系统
CN220041988U (zh) 一种风冷电池储能集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3

Address after: No. 512 Tangjiahu Avenue, Pingwang Tow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uz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1, No. 2 North Building, No. 8 Nanhu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2

Patentee before: Zhou Xiwe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