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9583U - 一种面罩单向呼气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罩单向呼气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9583U
CN217409583U CN202123455899.0U CN202123455899U CN217409583U CN 217409583 U CN217409583 U CN 217409583U CN 202123455899 U CN202123455899 U CN 202123455899U CN 217409583 U CN217409583 U CN 217409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filter cotton
gland
mask
br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58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鹏
陈平绪
叶南飚
丁超
李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i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i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i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i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558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9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9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9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面罩单向呼气阀,其包括阀座、压盖、阀片、滤棉架和滤棉;所述阀座上设置有用于通气的第一阀孔;所述压盖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阀座的上方,所述压盖与所述阀座之间设有容置空间,所述压盖上设置有第二阀孔;所述阀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阀片铰接于所述阀座且遮盖所述第一阀孔;所述滤棉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压盖上,所述滤棉架设置有用于通气的第三阀孔;所述滤棉包覆在所述滤棉架远离阀片一侧的表面,本申请采用可拆卸的带有滤棉的滤棉架,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要求进行更换,既能保证常规呼吸阀的功能外,还具有防止飞沫及微生物双向飞溅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面罩单向呼气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罩单向呼气阀。
背景技术
口罩等呼吸器是人们日常出行的必备品。为达到一定的防护效果,GB2626、EN149、NIOSH、GB19083等法规中对呼吸器提出了泄漏率或密合性的要求,即呼吸器边缘与使用者面部密合,使用呼出的气流主要通过呼吸器的滤材排出。而呼吸器的滤材对气流具有一定的阻力,这就导致使用过程增加了使用者肺部功能的负担。同时由于滤材的阻隔,人体呼出的湿热气体在呼吸器与面部之间的空腔内侧聚集,导致使用者佩戴体验较差,若长期佩戴甚至有可能导致佩戴者口鼻周边油脂分泌增加、起痘、痤疮等问题发生。
针对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在呼吸器上增加呼气阀的产品,该呼气阀可以在使用者呼气时打开,人体呼出的湿热气体可以更轻松排到呼吸器外侧。但是目前常见的呼气阀在呼气时会将使用者呼气时产生的飞沫、微生物会排放到环境中,若使用者携带感染源,有可能造成他人感染;并且环境中溅射的液体、漂浮的飞沫和微生物,存在一定几率通过阀片与阀座的间隙进入呼吸器内测。所以在特殊时期、特殊场合不建议佩戴有呼气阀的口罩,特别是在《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 19083-2010 4.1中明确要求不应有呼气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减轻使用者肺部负担的同时,避免飞沫及微生物双向溅射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罩单向呼气阀,其包括阀座、压盖、阀片、滤棉架和滤棉;所述阀座上设置有用于通气的第一阀孔;所述压盖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阀座的上方,所述压盖与所述阀座之间设有容置空间,所述压盖上设置有第二阀孔;所述阀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阀片铰接于所述阀座且遮盖所述第一阀孔;所述滤棉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压盖上,所述滤棉架设置有用于通气的第三阀孔;所述滤棉包覆在所述滤棉架远离阀片一侧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阀座包括阀座帽檐,所述阀座帽檐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结构,所述第一阀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结构内,所述压盖包括盖板帽檐,所述盖板帽檐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结构,所述第一延伸结构和所述第二延伸结构卡合,所述阀座帽檐与所述盖板帽檐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结构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二延伸结构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卡接于所述缺口以限制所述阀座和所述压盖的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结构的内侧还设置有波浪形的侧壁,所述阀片抵于所述侧壁的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阀座的中心处设置有放射结构,所述放射结构包括若干由中心向外放射的辐条,所述辐条与所述侧壁连接,相邻所述辐条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阀孔。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辐条上设置有立柱卡扣,所述立柱卡扣设置有两个,所述立柱卡扣偏心的设置在所述放射结构上,所述压盖上设置有与立柱卡扣配适的立柱卡套,所述立柱卡套与所述立柱卡扣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滤棉架包括用于与第二延伸结构外表面卡合的滤棉架帽檐,所述滤棉架帽檐内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骨架支撑结构,所述骨架支撑结构包括多根骨条,多干骨条间隔排列形成第三阀孔。
进一步地,所述滤棉设置有至少一层,所述滤棉熔融焊接或胶水粘连在所述滤棉架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面罩单向呼气阀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采用可拆卸的带有滤棉的滤棉架,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要求进行更换,既能保证常规呼吸阀的功能外,还具有防止飞沫及微生物双向飞溅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示意图;
图2是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压盖的仰视图。
图中,1、阀座;11、第一阀孔;12、阀座帽檐;13、第一延伸结构;14、缺口;15、侧壁;16、辐条;17、立柱卡扣;2、压盖;21、第二阀孔;22、盖板帽檐;23、第二延伸结构;24、限位条;25、立柱卡套;3、阀片;4、滤棉架;41、第三阀孔;42、滤棉架帽檐;43、骨条;5、滤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面罩单向呼气阀,包括阀座1、压盖2、阀片3、滤棉架4和滤棉5,其中阀座1上设置有用于通气的第一阀孔11,阀座1可以设置在面罩上。压盖2可拆卸的设置在阀座1的上方并且与阀座1形成用于容纳阀片3的容置空间,在压盖2上设置有第二阀孔21。前述的阀片3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所述阀片3铰接于所述阀座1且遮盖所述第一阀孔11。在本实施例中,阀座1与压盖2将阀片3固定在两者之间,通过第一阀孔11和第二阀孔21供气体流通,起到了一定的过滤作用。
如图1所示,压盖2上还设置有滤棉架4,滤棉架4与压盖2卡合连接,滤棉架4上设置有第三阀孔41,滤棉5包覆住滤棉架4远离阀片3一侧的表面。通过加入滤棉架4以及滤棉5,使得本申请不但保持了原有普通呼气阀的功效,双向防止飞沫微生物的功能,具有广泛的场景适用性。
如图1-3所示,阀座1包括阀座帽檐12,阀座帽檐12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结构13,第一延伸结构13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卡合连接的凸起或者凹槽,压盖2通过该凸起或凹槽可以固定在第一延伸结构13上。前述的第一阀孔11设置在第一延伸结构13内。压盖2包括盖板帽檐22,盖板帽檐22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结构23,第二延伸结构23的内外表面同样地设置有用于卡合连接的凸起或者凹槽,优选的,第二延伸结构23的内表面与第一延伸结构13的外表面卡合,便于拆装阀座1和压盖2。当阀座1与压盖2卡合时应当保证阀座帽檐12与盖板帽檐22形成面贴合。进一步地,在第一延伸结构13上设置有纵向的缺口14,在第二延伸结构23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条24,限位条24与缺口14卡接,限制阀座1与压盖2的相对转动,避免阀座1与压盖2转动时,设置在两者之间的阀片3发生移动,发生阀片3无法完全覆盖第一阀孔11和第二阀孔21的情况,导致口罩外侧的病毒、微生物等从无法覆盖的第一阀孔11和第二阀孔21进入人体,或者佩戴者携带的病毒、微生物直接通过第一阀孔11和第二阀孔21释放到口罩外侧,保证了安全性。
如图1-2所示,在第一延伸结构13的内侧还设置有侧壁15,该侧壁15呈波浪状,所述阀片3贴在侧壁15的端面上,由于所述阀片3本身由柔性材料制成,阀片3可以跟波浪形的侧壁15相匹配并且也呈波浪形地紧密贴在侧壁15的端面上,在所述面罩单向呼气阀不使用的情况下,紧紧盖在侧壁15上,当用户在使用所述面罩单向呼气阀呼气时,波浪形的阀片3便于产生变形使得气体可以流动。
如图1-3所示,所述阀座1的中心处设置有放射结构,该放射结构由中心向外放射,放射结构包括若干根辐条16,各个辐条1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与前述的侧壁15连接,相邻的辐条16之间形成前述的第一阀孔11。在相邻辐条16上设置有立柱卡扣17,优选的,立柱卡扣17设置有两个,立柱卡扣17偏心的设置在放射结构上。压盖2上设置有立柱卡套25,立柱卡套25与立柱卡扣17相配适。当阀片3设置在阀座1与压盖2上时,立柱卡套25或立柱卡扣17穿过阀片3,可以进一步的保证阀片3不发生移动或者转动。
如图1-3所示,所述滤棉架4包括滤棉架帽檐42,滤棉架帽檐42可以与第二延伸结构23的外表面卡合,所述滤棉架帽檐42内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骨架支撑结构,骨架支撑结构包括多条骨条43,多条骨条43间隔排列形成位于骨架支撑结构上端面和侧面的第三阀孔41。优选的,滤棉5至少设置一层,且滤棉5熔融焊接或者胶水连接在滤棉架4上以将滤棉架4的全部第三阀孔41覆盖,保证安全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面罩单向呼气阀,本申请通过将滤棉5包覆在滤棉架4外,保证滤棉架4可拆卸地设置在压盖2上,在不使用滤棉架4和滤棉5时与普通的呼气阀功能相同,在安装上滤棉架4和滤棉5时,可以产生双向防止飞沫以及微生物传播的作用,且可以将本申请用于医用防护口罩等特殊场景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面罩单向呼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座,所述阀座上设置有用于通气的第一阀孔;
压盖,所述压盖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阀座的上方,所述压盖与所述阀座之间设有容置空间,所述压盖上设置有第二阀孔;
阀片,所述阀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阀片铰接于所述阀座且遮盖所述第一阀孔;
滤棉架,所述滤棉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压盖上,所述滤棉架设置有用于通气的第三阀孔;
滤棉,所述滤棉包覆在所述滤棉架远离阀片一侧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单向呼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包括阀座帽檐,所述阀座帽檐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结构,所述第一阀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结构内,所述压盖包括盖板帽檐,所述盖板帽檐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结构,所述第一延伸结构和所述第二延伸结构卡合,所述阀座帽檐与所述盖板帽檐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罩单向呼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结构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二延伸结构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卡接于所述缺口以限制所述阀座和所述压盖的相对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面罩单向呼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结构的内侧还设置有波浪形的侧壁,所述阀片抵于所述侧壁的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罩单向呼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的中心处设置有放射结构,所述放射结构包括若干由中心向外放射的辐条,所述辐条与所述侧壁连接,相邻所述辐条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阀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罩单向呼气阀,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辐条上设置有立柱卡扣,所述立柱卡扣设置有两个,所述立柱卡扣偏心的设置在所述放射结构上,所述压盖上设置有与立柱卡扣配适的立柱卡套,所述立柱卡套与所述立柱卡扣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单向呼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棉架包括用于与第二延伸结构外表面卡合的滤棉架帽檐,所述滤棉架帽檐内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骨架支撑结构,所述骨架支撑结构包括多根骨条,多干骨条间隔排列形成第三阀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面罩单向呼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棉设置有至少一层,所述滤棉熔融焊接或胶水粘连在所述滤棉架上。
CN202123455899.0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面罩单向呼气阀 Active CN217409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5899.0U CN217409583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面罩单向呼气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5899.0U CN217409583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面罩单向呼气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9583U true CN217409583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75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5899.0U Active CN217409583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面罩单向呼气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95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19090B2 (ja) 顔および呼吸系保護用の保護システム
US20040226563A1 (en) Face Mask with Double Breathing Chambers
CN115768297A (zh) 防传染面罩
CN210382756U (zh) 一种柔性生物防护头面罩
US20220161065A1 (en) Personal Protective Facemask System
US20210316169A1 (en) Reusable Respirator Mask Apparatus
WO2021236955A1 (en) Respirator mask for long-term use
US20230330449A1 (en) Respiratory mask assembly
EP4035741A1 (en) Portable protective device for preventing respiratory viruses
CN211486284U (zh) 一种口罩
CN112274794A (zh) 面罩
US20230181943A1 (en) Respirator mask for long-term use
CN212545686U (zh) 一种新型防护面罩
KR200495691Y1 (ko) 미세 먼지 차단용 전면 마스크
CN217409583U (zh) 一种面罩单向呼气阀
CN210960531U (zh) 呼吸双通道防雾式新冠肺炎疫情防护口罩
KR20210047037A (ko) 미세먼지 유입 방지를 위한 안면마스크
CN111135498A (zh) 防护面罩
CN214340293U (zh) 口鼻呼吸分离过滤口罩
CN212754370U (zh) 附有简易护目镜的口罩组合构造
CN212629929U (zh) 一种排湿透明的自贴式口罩
CN213527206U (zh) 一种便携式病毒防护面罩
CN213374828U (zh) 一种防护头罩
WO2021174692A1 (zh) 一种新型可更换过滤系统的医用防护口罩
CN115485035A (zh) 双向可重复使用过滤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