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2672U - 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2672U
CN217402672U CN202221059868.5U CN202221059868U CN217402672U CN 217402672 U CN217402672 U CN 217402672U CN 202221059868 U CN202221059868 U CN 202221059868U CN 217402672 U CN217402672 U CN 217402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ipe
temperature
hot water
heating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598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强
王绍煦
陈亚梯
甘绍朋
郭良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Q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Hanqiang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NQ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Hanqiang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NQ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Hanq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598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2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2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2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包括液冷管路和供暖管路。液冷管路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与至少一个计算设备的冷却组件的进液口连接,出液管与至少一个计算设备的冷却组件的出液口连接,进液管用于流入冷水,冷水从进液管流入所有计算设备的进液口并流经所有计算设备的冷却组件,以吸收所有计算设备产生的热量而升温成热水,热水从所有计算设备的冷却组件的出液口流入出液管,并从出液管汇总流出。供暖管路与出液管连接,用于接收出液管流出的热水,并将热水输送至至少一个采暖端。本申请提供的供暖系统,采用水冷的方式为计算设备散热而得到热水,并将热水输送至采暖端,实现了回收利用计算设备产生的热量。

Description

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大型计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目前通常采用风冷的方式将产生的热量直接排放至大气中,这样会造成能量浪费。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供暖设备通常为电锅炉或煤碳锅炉,这两种供暖设备的造价高且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采用水冷的方式为计算设备散热而得到热水,并将热水输送至采暖端,实现了回收利用计算设备产生的热量,起到节能减排的环保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所述计算设备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供暖系统包括液冷管路和供暖管路。所述液冷管路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至少一个计算设备的冷却组件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出液管与至少一个计算设备的冷却组件的出液口连接,所述进液管用于流入冷水,所述冷水从所述进液管流入所有计算设备的进液口并流经所有计算设备的冷却组件,以吸收所有计算设备产生的热量而升温成热水,热水从所有计算设备的冷却组件的出液口流入所述出液管,并从所述出液管汇总流出。所述供暖管路与所述出液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出液管流出的热水,并将所述热水输送至至少一个采暖端。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采用水冷的方式为计算设备散热而得到热水,并将热水输送至采暖端,实现了回收利用计算设备产生的热量,起到节能减排的环保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系统、计算设备及采暖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系统的结构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供暖系统 100
计算设备 200
液冷管路 10
供暖管路 20
进液管 11
出液管 12
供暖主管 21
供暖支管 22
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 221
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 222
控制模块 30
进液管流量控制器 111
出液管温度检测器 121
加热器 40
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 211
降温器 50
供暖支管开关 223
冷却设备 60
冷却组件 80
进液口 81
出液口 82
采暖端 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另外,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计算设备200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100的结构框图,图2为所述供暖系统100、计算设备200及采暖端30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中的箭头表示水流的流动方向。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计算设备200包括冷却组件80,所述冷却组件80包括进液口81和出液口82,所述供暖系统100包括液冷管路10和供暖管路20。所述液冷管路10包括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所述进液管11与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却组件80的进液口81连接,所述出液管12与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却组件80的出液口82连接,所述进液管11用于流入冷水,所述冷水从所述进液管11流入所有计算设备200的进液口81并流经所有计算设备200的冷却组件80,以吸收所有计算设备200产生的热量而升温成热水,热水从所有计算设备200的冷却组件80的出液口82流入所述出液管12,并从所述出液管12汇总流出。所述供暖管路20与所述出液管12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出液管12流出的热水,并将所述热水输送至至少一个采暖端3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计算设备200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100,采用水冷的方式为计算设备200散热而得到热水,并将热水输送至采暖端300,实现了回收利用计算设备产生的热量,起到节能减排的环保效果。
其中,所述采暖端300可为学校宿舍楼、居民房、工厂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供暖管路20包括供暖主管21和多个供暖支管22,所述供暖主管21与所述出液管12连接,所述多个供暖支管22分别与所述供暖主管21连接,每一供暖支管22与一采暖端300连接。从所述出液管12流出的热水流入所述供暖主管21,并从所述供暖主管21流入所述多个供暖支管22,所述多个供暖支管22用于将所述热水输送至所述多个采暖端300。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系统100的结构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供暖系统100还包括至少一个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至少一个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以及控制模块30,每一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连接于所述供暖主管21与一对应的供暖支管22之间,用于调节从所述供暖主管21输入对应的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每一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设置于一对应的供暖支管22上,用于检测对应的供暖支管22内的热水的温度,所述控制模块30分别与所有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和所有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连接,用于根据每一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检测到的供暖支管22内的热水的温度控制对应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调节输入对应的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
其中,每一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与一供暖支管22对应,并连接于所述供暖主管21余对应的供暖支管22之间;每一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与一供暖支管22对应,并设置于对应的供暖支管22上。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30可接收每一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检测到的供暖支管22内的热水的温度。
其中,所述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可为节流阀等。所述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可为温度传感器,例如,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等。所述控制模块30可为单片机、控制器、处理器等处理芯片。
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每一供暖支管22内的热水的温度判断该热水是否满足采暖端300的采暖温度需求,并根据采暖端300的需求调节输入该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以满足采暖端300的采暖温度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供暖支管22对应一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具体的,所述控制模块30在所述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检测到的所述供暖支管22内的热水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与所述供暖支管22连接的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增大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以及在所述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检测到的所述供暖支管22内的热水的温度大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与所述供暖支管22连接的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减小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即,所述控制模块30根据所述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检测到的供暖支管22内的热水的温度控制所述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调节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包括:所述控制模块30在所述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检测到的所述供暖支管22内的热水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与所述供暖支管22连接的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增大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以及在所述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检测到的所述供暖支管22内的热水的温度大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与所述供暖支管22连接的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减小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30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检测到的供暖支管22内热水的温度时,判断该温度是否位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内。其中,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可根据采暖端300的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作限定。
其中,在所述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检测到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所述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逐渐增大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直至所述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检测到的温度处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将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稳定在当前流量;在所述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所述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逐渐减小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直至所述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检测到的温度处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将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稳定在当前流量。
例如,所有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为60℃-65℃,当所述供暖支管22上的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检测到的温度为55℃时,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与所述供暖支管22连接的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将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从50L/min逐渐调高,直至所述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检测到的温度处于60℃-65℃内时,控制所述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将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稳定在当前流量,例如,60L/min;当所述供暖支管22上的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检测到的温度为69℃时,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与所述供暖支管22连接的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将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从50L/min逐渐调低,直至所述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222检测到的温度处于60℃-65℃内时,控制所述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221将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稳定在当前流量,例如,40L/min。
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每一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温度是否大于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或者是否小于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并在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温度大于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减小输入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以降低从该供暖支管22输送至对应采暖端300的热水的温度,以及在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温度小于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增大输入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流量,以提高从该供暖支管22输送至对应采暖端300的热水的温度,从而,使得所述供暖系统100能够为所有采暖端300提供温度大致相同的热水以实现均衡供暖,而满足采暖端300的采暖温度一致性的需求。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系统100的结构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供暖系统100还包括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以及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连接于所述进液管11与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进液口81之间,用于调节从所述进液管11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设置于所述出液管12上,用于检测所述出液管12内的热水的温度,所述控制模块30分别与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和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检测到的出液管12内的热水的温度控制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调节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30可接收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检测到的出液管12内的热水的温度。
其中,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可为节流阀等。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可为温度传感器,例如,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等。
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出液管12内的热水的温度,判断从出液管12流出的热水的温度是否稳定,并在出液管12内的热水的温度不稳定时调节输入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以使得冷水流经计算设备200后生成的热水的温度稳定在一定范围,从而,为采暖端300提供温度较为稳定的热水,以满足采暖端300对采暖温度稳定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30在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检测到的所述出液管12内的热水的温度小于预设出液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减小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以及在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检测到的所述出液管12内的热水的温度大于所述预设出液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增大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30根据所述出液管12内的热水的温度控制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调节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包括:所述控制模块30在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检测到的所述出液管12内的热水的温度小于预设出液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减小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以及在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检测到的所述出液管12内的热水的温度大于所述预设出液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增大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30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检测到的出液管12内的热水的温度时,判断该温度是否位于所述预设出液温度范围内。其中,所述预设出液温度范围可根据计算设备200的散热需求设定,此处不作限定。
其中,在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检测到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出液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逐渐减小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直至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检测到的温度处于所述预设出液温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将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稳定在当前流量;在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所述预设出液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逐渐增大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直至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检测到的温度处于所述预设出液温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将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稳定在当前流量。
例如,出液管12对应的预设出液温度范围为60℃-65℃,当所述出液管12上的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检测到的温度为55℃时,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将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从100L/min逐渐调低,直至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检测到的温度处于60℃-65℃内时,控制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将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稳定在当前流量,例如,80L/min;当所述出液管12上的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检测到的温度为70℃时,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将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从100L/min逐渐调高,直至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121检测到的温度处于60℃-65℃内时,控制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111将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稳定在当前流量,例如,120L/min。
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出液管12的热水的温度是否大于预设出液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或者是否小于预设出液温度范围的下限值,并在出液管12的热水的温度大于预设出液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增加输入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以降低出液管12的热水的温度,以及在出液管12的热水的温度小于预设出液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增大输入计算设备200的冷水的流量,以提高出液管12的热水的温度,使得出液管12内的热水的温度稳定在一范围内,从而,所述供暖系统100能够为采暖端300提供温度较为稳定的热水进行稳定供暖。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系统100的结构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暖系统100还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器40以及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每一加热器40连接于所述供暖主管21与一对应的供暖支管22之间,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设置于所述供暖主管21上,用于检测所述供暖主管21内的热水的温度,所述控制模块30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加热器40和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连接;每一供暖支管22对应一预设供暖温度范围,所述控制模块30用于在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检测到的所述供暖主管21内的热水的温度小于某一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与所述供暖支管22连接的加热器40进一步加热从所述供暖主管21流出的热水,并在进一步加热后的热水的温度位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将进一步加热后的热水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
其中,每一加热器40与一供暖支管22对应,并连接于所述供暖主管21与对应的供暖支管22之间。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30可接收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检测到的供暖主管21内的热水的温度。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30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检测到的供暖主管21内的热水的温度时,判断该温度是否位于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内。其中,每一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可根据该供暖支管22所连接的采暖端300的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作限定。多个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可为多个不同的温度范围。
其中,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可为温度传感器,例如,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等。
其中,所述加热器40内设置有加热器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加热器40内的进一步加热后的热水的温度,所述控制模块30在所述加热器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位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加热器40将进一步加热后的热水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
其中,在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检测到的温度小于某一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与该供暖支管22连接的加热器40进一步加热从所述供暖主管21流出的热水,直至所述加热器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进一步加热后的热水的温度处于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将进一步加热后的热水输入该供暖支管22。
例如,某一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为60℃-65℃,当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检测到的温度为55℃时,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与该供暖支管22连接的加热器40进一步加热从所述供暖主管21流出的热水,直至所述加热器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进一步加热后的热水的温度处于60℃-65℃内时,控制将进一步加热后的热水输入该供暖支管22。
本实施例中,通过比较所述供暖主管21的热水的温度与任一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并在供暖主管21的热水的温度大于该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与该供暖支管22连接的加热器40加热从供暖主管21流出的热水而得到进一步加热后的热水,以使得输入该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温度位于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内,而满足该供暖支管22对应的采暖端300的采暖温度的需求,从而,实现了根据多个采暖端300不同的采暖温度的需求针对性地为多个采暖段输送相应温度的热水。
请再次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暖系统100还包括至少一个降温器50,每一降温器50连接于所述供暖主管21与一对应的供暖支管22之间,所述控制模块30与所述降温器50连接,每一供暖支管22对应一预设供暖温度范围,所述控制模块30还用于在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检测到的所述供暖主管21内的热水的温度大于某一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与所述供暖支管22连接的降温器50对从所述供暖主管21流出的热水进行降温,并在降温后的热水的温度位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将降温后的热水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
其中,每一降温器50与一供暖支管22对应,并连接于所述供暖主管21与对应的供暖支管22之间。
其中,每一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可根据该供暖支管22所连接的采暖端300的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作限定。多个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可为多个不同的温度范围。
其中,所述降温器50内设置有降温器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降温器50内的降温后的热水的温度,所述控制模块30在所述降温器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位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降温器50将降温后的热水输入所述供暖支管22。
其中,在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某一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与该供暖支管22连接的降温器50对从所述供暖主管21流出的热水进行降温,直至所述降温器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降温后的热水的温度处于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将降温后的热水输入该供暖支管22。
例如,某一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为60℃-65℃,当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检测到的温度为68℃时,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与该供暖支管22连接的降温器50对从所述供暖主管21流出的热水进行降温,直至所述降温器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降温后的热水的温度处于60℃-65℃内时,控制将降温后的热水输入该供暖支管22。
本实施例中,通过比较所述供暖主管21的热水的温度与任一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并在供暖主管21的热水的温度大于该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与该供暖支管22连接的降温器50对从供暖主管21流出的热水进行降温而得到降温后的热水,以使得输入该供暖支管22的热水的温度位于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内,而满足该供暖支管22对应的采暖端300的采暖温度的需求,从而,实现了根据多个采暖端300不同的采暖温度的需求针对性地为多个采暖段输送相应温度的热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供暖支管22分别与一加热器40和一降温器50连接,所述供暖主管21与每一加热器40之间连接有第一阀门,所述供暖主管21与每一降温器50之间连接有第二阀门,每一加热器40与对应的供暖支管22之间连接有第三阀门,每一降温器50与对应的供暖支管22之间连接有第四阀门。
其中,在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检测到的温度大于某一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所述第二阀门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使得所述供暖主管21与所述降温器50连通,所述降温器50对从所述供暖主管21流出的热水进行降温,直至所述降温后的热水的温度位于该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内,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所述第四阀门开启,使得所述降温器50与该供暖支管22连通,而使得该供暖支管22将降温后的热水输送至对应的采暖端300;在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检测到的温度小于该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并控制所述第二阀门关闭,使得所述供暖主管21与所述加热器40连通,所述加热器40对从所述供暖主管21流出的热水进行进一步加热,直至进一步加热后的热水的温度位于该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内时,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所述第三阀门开启,使得所述加热器40与该供暖支管22连通,而使得该供暖支管22将降温后的热水输送至对应的采暖端300。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系统100的结构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暖系统100还包括至少一个供暖支管开关223,每一供暖支管开关223连接于所述供暖主管21与一对应的供暖支管22之间,所述控制模块30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供暖支管开关223和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连接;每一供暖支管22对应一预设供暖温度范围,所述控制模块30用于在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检测到的所述供暖主管21内的热水的温度处于某一供暖支管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内且处于其它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外时,控制与所述供暖支管22连接的供暖支管开关223开启,并控制与其它供暖支管22连接的供暖支管开关223关闭。
例如,所述多个供暖支管22分别为第一供暖支管、第二供暖支管和第三供暖支管,第一供暖支管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为50℃-55℃,第二供暖支管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为60℃-65℃,第三供暖支管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为70℃-75℃,当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211检测到的所述供暖主管21内的热水的温度为58℃时,所述控制模块30控制与第一供暖支管连接的供暖支管开关223开启,并控制与第二供暖支管连接的供暖支管开关223以及与第三供暖支管连接的供暖支管开关223关闭。
其中,每一供暖支管开关223与一供暖支管22对应,并连接于所述供暖主管21与对应的供暖支管22之间。
其中,所述供暖支管开关223可为闸阀、球阀、截止阀、蝶阀等。
其中,每一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可根据该供暖支管22所连接的采暖端300的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作限定。多个供暖支管22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可为多个不同的温度范围。
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所述供暖主管21内的热水的温度以及多个供暖支管22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确定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包含该供暖主管21内的热水的温度的供暖支管22为热水输出至的供暖支管22,不仅能够满足该供暖支管22对应的采暖端300的采暖温度需求,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利用供暖主管21的热水的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供暖系统100还包括冷却设备60,所述冷却设备60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采暖端300和所述液冷管路10的进液管11之间,用于进一步冷却从所述至少一个采暖端300输出的冷水,并在进一步冷却后的冷水的温度位于预设进液温度范围内时,将进一步冷却后的冷水输送至所述进液管11。
其中,所述冷却设备60可为冷却塔或者干冷器。通常,在气温相对较高的地区采用冷却塔;而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地方采用干冷器,可避免由于气温过低引起冷却液体结冰。
其中,所述冷却设备60内设置有冷却设备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却设备60内的进一步冷却后的冷水的温度,所述冷却设备60在所述冷却设备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位于所述预设进液温度范围内时,将进一步冷却后的冷水输送至所述进液管11。
其中,所述预设进液温度范围可根据所述计算设备200的散热需求进行设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采暖端300输出的冷水进行进一步冷却而得到进一步冷却后的冷水,并将进一步冷却后的冷水输送至进液管11,以为计算设备200散热而得到用于输送至采暖端300的热水,实现了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起到节约水资源的环保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暖系统100还包括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图中未示),所述第一泵体连接于所述出液管12与所述供暖主管21之间,用于将所述出液管12流出的热水输送至所述供暖主管21。所述第二泵体连接于所述冷却设备60与所述进液管11之间,用于将所述冷却设备60流出的冷水输送至所述进液管11。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设备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供暖系统包括:
液冷管路,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至少一个计算设备的冷却组件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出液管与至少一个计算设备的冷却组件的出液口连接,所述进液管用于流入冷水,所述冷水从所述进液管流入所有计算设备的进液口并流经所有计算设备的冷却组件,以吸收所有计算设备产生的热量而升温成热水,热水从所有计算设备的冷却组件的出液口流入所述出液管,并从所述出液管汇总流出;以及
供暖管路,与所述出液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出液管流出的热水,并将所述热水输送至至少一个采暖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管路包括供暖主管和多个供暖支管,所述供暖主管与所述出液管连接,所述多个供暖支管分别与所述供暖主管连接,每一供暖支管与一采暖端连接,从所述出液管流出的热水流入所述供暖主管,并从所述供暖主管流入所述多个供暖支管,所述多个供暖支管用于将所述热水输送至所述多个采暖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至少一个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以及控制模块,每一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连接于所述供暖主管与一对应的供暖支管之间,用于调节从所述供暖主管输入对应的供暖支管的热水的流量,每一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设置于一对应的供暖支管上,用于检测对应的供暖支管内的热水的温度,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有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和所有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连接,用于根据每一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供暖支管内的热水的温度控制对应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调节输入至对应的供暖支管的热水的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供暖支管对应一预设供暖温度范围,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供暖支管内的热水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与所述供暖支管连接的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增大输入所述供暖支管的热水的流量,以及在所述供暖支管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供暖支管内的热水的温度大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与所述供暖支管连接的供暖支管流量控制器减小输入所述供暖支管的热水的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进液管流量控制器、出液管温度检测器以及控制模块,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连接于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的进液口之间,用于调节从所述进液管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的冷水的流量,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出液管上,用于检测所述出液管内的热水的温度,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和出液管温度检测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出液管内的热水的温度控制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调节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的冷水的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出液管内的热水的温度小于预设出液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减小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的冷水的流量,以及在所述出液管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出液管内的热水的温度大于所述预设出液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所述进液管流量控制器增大输入所述至少一个计算设备的冷水的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器、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以及控制模块,每一加热器连接于所述供暖主管与一对应的供暖支管之间,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供暖主管上,用于检测所述供暖主管内的热水的温度,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加热器和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连接;每一供暖支管对应一预设供暖温度范围,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供暖主管内的热水的温度小于某一供暖支管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与所述供暖支管连接的加热器进一步加热从所述供暖主管流出的热水,并在进一步加热后的热水的温度位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将进一步加热后的热水输入所述供暖支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降温器,每一降温器连接于所述供暖主管与一对应的供暖支管之间,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供暖主管内的热水的温度大于某一供暖支管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与所述供暖支管连接的降温器对从所述供暖主管流出的热水进行降温,并在降温后的热水的温度位于所述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将降温后的热水输入所述供暖支管。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供暖支管开关、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以及控制模块,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供暖主管上,用于检测所述供暖主管内的热水的温度,每一供暖支管开关连接于所述供暖主管与一供暖支管之间,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供暖支管开关和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连接;每一供暖支管对应一预设供暖温度范围,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供暖主管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供暖主管内的热水的温度处于某一供暖支管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内且处于其它供暖支管对应的预设供暖温度范围外时,控制与所述供暖支管连接的供暖支管开关开启,并控制与其它供暖支管连接的供暖支管开关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冷却设备,所述冷却设备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采暖端和所述液冷管路的进液管之间,用于进一步冷却从所述至少一个采暖端输出的冷水,并在进一步冷却后的冷水的温度位于预设进液温度范围内时,将进一步冷却后的冷水输送至所述进液管。
CN202221059868.5U 2022-04-29 2022-04-29 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 Active CN217402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9868.5U CN217402672U (zh) 2022-04-29 2022-04-29 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9868.5U CN217402672U (zh) 2022-04-29 2022-04-29 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2672U true CN217402672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2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59868.5U Active CN217402672U (zh) 2022-04-29 2022-04-29 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2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13721U (zh) 热水器
US8978748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variable delivery pump fitted to a heating system
CN110736129A (zh) 一种城市供热管网智能平衡调控系统及方法
CN203907725U (zh) 用于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多层供热混水机组
CN103673295A (zh) 直热式水箱加热水流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7402672U (zh) 用于计算设备散热及热量回收的供暖系统
CN107152711A (zh) 一种多厂余热联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US9033254B2 (en) Solar heated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CN207196594U (zh) 一种多厂余热联合利用系统
CN102345929B (zh) 非饮用水加热单元
CN205956444U (zh) 自动恒温混水阀
CN102345928B (zh) 非饮用水加热单元
WO2021012832A1 (zh) 一种采暖热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2722596A1 (en) Heating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related thereto
CN209373453U (zh) 一种冷却液调温装置
CN213688019U (zh) 一种纯水恒温控制系统
CN101788163A (zh) 一种带储水箱的热水器及其供水系统
RU2415348C1 (ru)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тепловой нагрузки зда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219300851U (zh) 一种电厂用高效节能的供暖系统
EP1159567B1 (en) Heating plant
CN214751538U (zh) 一种供水平衡流量稳定的装置系统
CN220958651U (zh) 一种快速出水的节能热水系统
CN213273213U (zh) 一种带有冷风功能的热水器系统
CN216814626U (zh) 一种海上石油平台分布式热力管道供热系统
CN207751181U (zh) 一种空气能热泵冷热全效一体化恒温设备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2

Address after: Unit ghijklm, block B, 7 / F, building 7, Baoneng Science Park, Qinghu village, Qinghu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NQI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ghijklm, block B, 7 / F, building 7, Baoneng Science Park, Qinghu village, Qinghu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NQIANG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izhou hanqiang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101, Building D1, Nanshan Zhiyuan, No. 1001 Xueyuan Avenue, Changyuan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NQI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ghijklm, block B, 7 / F, building 7, Baoneng Science Park, Qinghu village, Qinghu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NQIA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