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8524U - 一种电源电路和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电路和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8524U
CN217388524U CN202220926172.1U CN202220926172U CN217388524U CN 217388524 U CN217388524 U CN 217388524U CN 202220926172 U CN202220926172 U CN 202220926172U CN 217388524 U CN217388524 U CN 2173885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ignal
switch
circui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2617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锦
何永斌
钟路平
韩冰
李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2617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85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85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85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和控制器,涉及电源电路技术领域。包括:连接第一电源的唤醒控制电路和逻辑运算电路,以及,连接第二电源的功率模块和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逻辑运算电路用于输出电源保持信号至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唤醒信号和电源保持信号,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唤醒信号和电源保持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的通断,第一开关用于控制第一电源对逻辑运算电路的供电;功率模块用于输出预设功率以驱动负载运行;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控制模块和第二开关,第二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源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的通断,第二开关用于控制第二电源对功率模块的供电。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电路和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电源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和控制器。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逐渐呈现由功能分布式向功能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例如,将众多单一动力控制器集成于一个动力域控制器。
而集成后的动力域控制器的电源控制和管理对动力域控制器的运行非常关键,现有对动力域控制器的电源管理方案包括通过自保持信号输入端输入自保持信号来保持控制器供电电压输出端的电源稳定,或者通过监控电源输入变化为整车控制器选择最优的电源输入通道,或者当电源失效时及时关闭电路。
但是上述方案均是通过单一的控制或者断开电路来维持电源稳定或保护电路,在整车只需要动力域控制器某一个模块电路工作时,整个动力域控制器的其他模块依然在工作,造成功耗过大。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电路和控制器的新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电路,包括:连接第一电源的唤醒控制电路和逻辑运算电路,以及,连接第二电源的功率模块和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
所述唤醒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控制模块和第一开关,所述逻辑运算电路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电源保持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唤醒信号和所述电源保持信号,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唤醒信号和所述电源保持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通断,所述第一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对所述逻辑运算电路的供电;所述功率模块用于输出预设功率以驱动负载运行;所述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控制模块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运算电路的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源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通断,所述第二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对所述功率模块的供电。
可选地,所述唤醒信号包括通讯唤醒信号和硬线唤醒信号,所述电路包括通讯电路,所述通讯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通讯唤醒信号,所述通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硬线唤醒信号,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运算电路的第一信号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逻辑运算电路包括微控制单元、第一电源监控模块、第二电源监控模块和硬线唤醒信号监控模块,所述第一电源监控模块用于监控所述第一电源的供电状态,并输出第一电源监控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电源监控模块用于监控所述第二电源的供电状态,并输出第二电源监控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单元;所述硬线唤醒信号监控模块用于监控所述硬线唤醒信号,并输出所述硬线唤醒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源监控信号、所述第二电源监控信号和所述硬线唤醒信号生成电源保持信号,根据所述第二电源监控信号生成电源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至所述通讯电路,所述微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硬线唤醒信号和负载状态,生成休眠信号,并发送所述休眠信号至所述通讯电路。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为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或逻辑电路、第一滤波电路和第二开关管,所述或逻辑电路的输入端包括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二信号输入端和第三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关为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防反二极管、第二滤波电路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
可选地,所述通讯电路包括CAN唤醒芯片,所述CAN唤醒芯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通讯唤醒信号,输出CAN唤醒信号,并输出所述CAN唤醒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或者,所述CAN唤醒芯片用于接收微控制单元发送的休眠信号,所述通讯电路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休眠信号的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
可选地,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冗余控制模块,所述冗余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冗余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运算电路的第三信号输出端,所述冗余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冗余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源异常的情况下,为所述通讯电路、唤醒控制电路和逻辑运算电路供电。
可选地,所述冗余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开关控制模块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运算电路的第三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冗余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的通断,所述第三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对所述通讯电路、唤醒控制电路和逻辑运算电路的供电。
可选地,所述第三开关为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防反二极管、第三滤波电路和第六开关管,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电路,通过第一电源为通讯电路、唤醒控制电路和逻辑运算电路供电,通过第二电源为功率模块和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供电,可以将逻辑运算电路和功率控制电路的电源供给分开,更有利于电源的管理,可以避免大电流负载对于逻辑运算电路的干扰,使得逻辑运算电路的供电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稳定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实施例的原理。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唤醒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冗余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为集成式动力域控制器的电源管理场景,动力域控制器是包含有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和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 System,BMS)的控制器,主要用于动力总成的优化与控制,同时兼具电气智能故障诊断、智能节电、总线通信等功能。
动力域控制器也可以是电机控制器、变速器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中的任意二者或者任意三者或者任意四者组合而成的动力域集成控制器,在此不做限定。
由于动力域控制器集成多个器件,因此其功耗较大,比如在整车只需要动力域控制器某一个模块电路工作时,其他电路依然处于工作状态就会造成功耗过大。
针对以上实施方式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源电路,通过多个电源分别对不同的模块进行供电,有利于进行配电管理,降低功耗;并且设置冗余控制模块,当某一电源异常时,可以使用另一电源替代异常电源,从而保障负载的正常运行。
图1示出了一种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该电源电路100包括:连接第一电源的唤醒控制电路102和逻辑运算电路103,以及,连接第二电源的功率模块104和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105。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源为唤醒控制电路102和逻辑运算电路103供电,通过第二电源为功率模块104和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105供电,可以将逻辑运算电路和功率控制电路的电源供给分开,更有利于电源的管理,可以避免大电流负载对于逻辑运算电路的干扰,使得逻辑运算电路的供电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在一个例子中,逻辑运算电路可以是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一部分,功率模块可以是整车控制器VCU的一部分,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可以是两个不同的车载电源,从而实现不同部件电源供给的分开管理,避免混合供电带来的干扰。例如,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为12V/24V车载低压电源。
本实施例中,唤醒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控制模块1021和第一开关1022,逻辑运算电路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电源保持信号至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1021用于接收唤醒信号和电源保持信号,第一开关控制模块102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1022的控制端,第一开关控制模块1021用于根据唤醒信号和电源保持信号控制第一开关1022的通断,第一开关1022用于控制第一电源对逻辑运算电路的供电。
其中,唤醒信号包括通讯唤醒信号和硬线唤醒信号,当通讯唤醒信号、硬线唤醒信号和电源保持信号中任一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开关控制模块均控制第一开关导通,只有当通讯唤醒信号、硬线唤醒信号和电源保持信号中所有的信号均为低电平时,第一开关控制模块才会控制第一开关断开。
参考图1,将第一电源引流到VA端和VB端,通过VA端为通讯电路和唤醒控制电路供电,通过VB端为逻辑运算电路供电。第二电源为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供电,并通过VC端为功率模块供电。
本实施例的电路包括通讯电路101,通讯电路101的输入端用于接收通讯唤醒信号,其中,通讯唤醒信号为外部唤醒信号,该外部唤醒信号可以是交流充电CC唤醒或直流充电CC唤醒,或CAN唤醒信号,或者上位机下发的唤醒指令,通讯电路在接收到通讯唤醒信号之后,生成唤醒信号WAKE。
本实施例中,该唤醒信号WAKE用于驱动唤醒控制电路,唤醒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控制模块1021和第一开关1022,通讯电路10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控制模块1021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一开关控制模块1021根据接收到的唤醒信号WAKE控制第一开关1022的接通与断开。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控制模块1021的第二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硬线唤醒信号,硬线唤醒信号可以是KL15唤醒信号,KL15是汽车的ON档位,点火之后,KL15开关闭合,从而生成KL15唤醒信号,以唤醒动力域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控制模块1021的第三信号输入端连接逻辑运算电路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一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电源保持信号,电源保持信号为逻辑运算电路在上电之后发出的电平保持信号,电源保持信号在动力域控制器正常上电的情况下,保持电源保持信号处于高电平状态,用于维持唤醒控制电路不掉电。
其中,第一开关1022用于控制第一电源对逻辑运算电路的供电,当第一开关导通时,第一电源为逻辑运算电路供电,逻辑运算电路处于唤醒状态,当第一开关断开时,第一电源停止对逻辑运算电路的供电,逻辑运算电路处于休眠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唤醒控制电路102的第一开关控制模块1021接收多种唤醒信号,并根据多种唤醒信号的高低电平状态来控制第一开关的通断再根据第一开关的通断,从而在任一唤醒信号高电平的状态下,控制第一电源为逻辑运算电路供电,进而唤醒电路。同时可以在所有唤醒信号低电平的状态下,控制第一电源断开逻辑运算电路的供电,进入休眠状态,实现电路的休眠和唤醒之间的高效管理,使得动力域控制器的静态功耗大大降低。
本实施例中,功率模块104用于输出预设功率以驱动负载运行,例如,功率模块104可以是动力域控制器外围大电流负载驱动电路。可以理解的是大电流负载驱动电路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较大,而能够维持逻辑运算电路工作的电流较小,因此,为了避免大电流负载对逻辑运算电路的干扰,本实施例为功率模块和逻辑运算电路设置各自独立的电源。
本实施例中的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105用于控制第二电源对功率模块的供电,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105包括第二开关控制模块1051和第二开关1052,第二开关控制模块1051的输入端连接逻辑运算电路103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以使第二开关控制模块1051接收电源控制信号。第二开关控制模块105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1052的控制端,第二开关控制模块1051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源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的通断,在电源控制信号为高电平的情况下,第二开关控制模块1051控制第二开关导通,在电源控制信号为低电平的情况下,第二开关控制模块1051控制第二开关1052断开,第二开关用于控制第二电源对所述功率模块的供电,在第二开关导通的情况下,第二电源对功率模块供电,在第二开关断开的情况下,第二电源停止对功率模块的供电。
本实施例通过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的第二开关控制模块接收逻辑运算电路输出的电源控制信号,通过电源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的通断,从而控制第二电源对控制功率模块的供电,实现功率模块的自主开关控制,对于功率电路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以降低动力域控制器的动态功耗。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逻辑运算电路103包括微控制单元1031、第一电源监控模块1032、第二电源监控模块1033和硬线唤醒信号监控模块1034,第一电源监控模块1032用于监控第一电源的供电状态,并输出第一电源监控信号至微控制单元,例如,第一电源监控模块1032可以检测电路的电压或电流来判断第一电源是否正常供电,第一电源的供电状态可以用第一电源监控信号来表征,第一电源监控信号为高电平,当第一电源监控信号为高电平,则表征第一电源供电正常,第一电源监控信号为低电平,则表征第一电源供电异常。
第二电源监控模块1033用于监控第二电源的供电状态,并输出第二电源监控信号至微控制单元;例如,第二电源监控模块可以检测电路的电压或电流来判断第二电源是否正常供电,第二电源的供电状态可以用第二电源监控信号来表征,第二电源监控信号为高电平,则表征第二电源供电正常,第二电源监控信号为低电平,则表征第二电源供电异常。
硬线唤醒信号监控模块1034用于监控硬线唤醒信号,并输出硬线唤醒信号至微控制单元。其中,硬线唤醒信号来自于动力域控制器外部,如KL15唤醒信号。
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用于根据第一电源监控信号、第二电源监控信号和硬线唤醒信号生成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包括VB电源保持信号和VC电源控制信号。其中,VB电源保持信号是为了保证唤醒控制电路的正常开启,防止WAKE信号及KL15信号掉电,且能够控制VB持续为MCU供电,以使在下电或者异常掉电过程中MCU依然能够保存数据及实现其他下电流程。VC电源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第二开关控制模块对第二开关的通断。
本实施例中,微控制单元还连接至通讯电路,微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硬线唤醒信号、负载状态及总线网络管理状态,生成休眠信号,并发送休眠信号至通讯电路,通讯电路在接收到休眠信号时,可以理解的是,若微控制单元发出休眠信号则表征此时动力域控制器处于无外部触发也无负载工作的状态,即硬线唤醒信号KL15为低电平,且微控制单元可根据整车运行状态判定自身可以进入休眠状态时,则将电源保持信号设置为低电平,且生成休眠信号,控制通讯电路处于休眠状态,此时唤醒控制电路接收到的信号均为低电平,则断开第一开关,停止供电,动力域控制器处于休眠状态。
在一个例子中,通讯电路包括CAN唤醒芯片,CAN唤醒芯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通讯唤醒信号,输出CAN唤醒信号,并输出CAN唤醒信号至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或者,CAN唤醒芯片用于接收微控制单元发送的休眠信号,通讯电路被配置为在接收到休眠信号的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
参考图2,图2为通讯电路的电路图,图2中CAN唤醒芯片具有多个管脚,其中管脚VBAT及WAKE连接至第一电源的VA端,可以确保CAN唤醒芯片处于休眠状态时其唤醒模块电路一直有电,管脚VCC及VIO的供电CANVDD连接至VB端,在控制器正常上电后才有电。管脚INH用于输出唤醒信号WAKE,此时为CAN-WAKE信号,管脚STB为待机控制脚,该管脚STB用于接收微控制单元发送的动力域控制器的工作模式,进而工作模式进行芯片使能管脚EN与管脚STB的配置,其中,管脚EN与管脚STB的配置如表1所示:
表1
工作模式 STB EN
进入休眠模式 低电平 高电平
休眠 低电平 低电平
待机 低电平 低电平
上电待机 高电平 低电平
正常工作 高电平 高电平
由表1可知,只有当动力域控制器为休眠模式以及正常工作时,使能管脚EN才为高电平,从而在动力域控制器休眠模式时,MCU给CAN芯片发送休眠信号,CAN芯片通过管脚INH输出低电平,且外部硬线唤醒信号和MCU发出的电源保持信号同时也置低时,动力域控制器进入休眠状态,在动力域控制器正常工作时,MCU给CAN芯片发送通讯唤醒信号,CAN芯片通过管脚INH输出高电平,唤醒动力域控制器。
图2中的CAN唤醒芯片还包括管脚TXD和RXD,其中TXD用于发送总线端外部报文信号,以RXD用于接收MCU端信号。图2通讯电路中的CAN-H和CAN-L为CAN总线接入端,D14为瞬态抑制二极管,L1为共模电感,C4、C5、C6、C7为滤波电容,R10、R11、R12、R13、R14、R15为限流电阻。
参考图3,图3为唤醒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其中,第一开关为第一开关管Q1,第一开关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或逻辑电路、第一滤波电路和第二开关管Q3,或逻辑电路的输入端包括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二信号输入端和第三信号输入端,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
其中,或逻辑电路包括并联的二极管D5、二极管D6和二极管D7,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3和电容C1,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管Q3的控制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其中,D5的正极连接CAN唤醒芯片的管脚INH,即第一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CAN-WAKE信号,D5的负极连接电阻R3的第一端;D6正极连接第二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KL15信号,D6的负极连接电阻R3的第一端;D7正极连接第三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电源保持信号POWERKEEP,D7的负极连接电阻R3的第一端。图3中,电阻R2和稳压二极管D2用于保护第一开关管Q1,电阻R1为上拉电阻能在下电时能及时的关闭Q1,二极管D4为防反二极管。
当CAN-WAKE信号、KL15信号和电源保持信号POWERKEEP中的任意一个为高电平时,Q3导通,从而触发Q1导通从而使得动力域控制器正常上电。本实施例中CAN-WAKE信号、KL15信号和POWERKEEP与动力域控制器本身工作状态的逻辑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606439970000101
Figure BDA0003606439970000111
参考图4,图4为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其中,第二开关为第三开关管Q4,第二开关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防反二极管D13、第二滤波电路和第四开关管Q6,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
其中,第一防反二极管D13的第一端为第二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输入电源控制信号KL87_Control,第一防反二极管D1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9和滤波电容C3,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D13,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C3的第一端和第四开关管Q6的控制端,C3的第二端接地。第四开关管Q6的输出端通过防反二极管D12和电阻R8连接至第三开关管Q4的输入端。其中,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上拉电阻R5和稳压二极管D9,R5能在断电时能及时的关闭Q4,电阻R8和稳压二极管D9用于保护第三开关管Q4。
在一个场景中,可能存在第一电源供电异常的状况,为避免第一电源异常对动力域控制器的影响,本实施例的电源电路还设置有冗余控制模块,冗余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一电源异常的情况下,为通讯电路、唤醒控制电路和逻辑运算电路供电。
参考图5,冗余控制模块106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源,冗余控制模块106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逻辑运算电路的第三信号输出端,以接收逻辑运算电路的第三信号输出端发出的冗余电源控制信号,其中,冗余控制模块106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源,冗余电源控制信号用于使冗余控制模块导通,替代第一电源为通讯电路、唤醒控制电路和逻辑运算电路供电。
本实施例中,冗余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开关控制模块1061和第三开关1062,第三开关控制模块1061的输入端连接逻辑运算电路的第三信号输出端,即第三开关控制模块1061的输入端为冗余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三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1062的控制端,第三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冗余控制信号控制第三开关1062的通断,第三开关用于控制第二电源对通讯电路、唤醒控制电路和逻辑运算电路的供电。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6,图6为冗余控制模块的电路图,第三开关为第五开关管Q2,第三开关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防反二极管D11、第三滤波电路和第六开关管Q5,第六开关管Q5的输出端连接第五开关管Q2的输入端。第三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7和电容C2,其中,第二防反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第三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冗余控制信号KL30-KEEP,第二防反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电阻R7的第一端,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六开关管Q5的输入端,第六开关管Q5通过防反二极管D10和电阻R6连接至第五开关管Q2的输入端。第三开关控制模块还包括上拉电阻R4和稳压二极管D8,R4能在断电时能及时的关闭Q2,电阻R6和稳压二极管D8用于保护第五开关管Q2。
当冗余控制信号KL30-KEEP为高电平时,第六开关管Q5导通,第五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为高电平,第五开关管Q2导通,从而通过第二电源为通讯电路、唤醒控制电路和逻辑运算电路供电。
本实施例唤醒控制电路的唤醒机制可以为以下三种情况的任何一种:
1)、当外部硬线唤醒KL15信号输入为高电平且通讯唤醒WAKE信号为低电平时,动力域控制器能从休眠状态被唤醒;
2)、当KL15外部信号为低电平时,但是CAN唤醒芯片接收到特定帧会产生短时间唤醒时,CAN唤醒芯片的INH管脚输出高电平使得Q2导通从而CAN唤醒芯片及MCU会恢复正常供电,MCU再通过IO口对CAN唤醒芯片的管脚STB和EN置高,使得CAN唤醒芯片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样动力域控制器被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3)、当外部KL15信号输入为高电平且CAN唤醒芯片接收到外部特定唤醒报文时,动力域控制器能从休眠状态被唤醒。
以上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电路,通过第一电源为通讯电路、唤醒控制电路和逻辑运算电路供电,通过第二电源为功率模块和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供电,可以将逻辑运算电路和功率控制电路的电源供给分开,更有利于电源的管理,可以避免大电流负载对于逻辑运算电路的干扰,使得逻辑运算电路的供电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稳定性。且设置有冗余控制模块,可以实现在第一电源异常的情况下,通过第二电源为通讯电路、唤醒控制电路和逻辑运算电路供电,避免第一电源异常对动力域控制器的影响。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器,参考图7,控制器700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路701。电源电路701包括图1或图5所示的电源电路,本实施例的控制器可以是动力域控制器也可以是电机控制器、变速器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等其他控制器。具体各电路的结构和器件在上述实施例中均有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第一电源的唤醒控制电路和逻辑运算电路,以及,连接第二电源的功率模块和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
所述唤醒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控制模块和第一开关,所述逻辑运算电路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电源保持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唤醒信号和所述电源保持信号,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唤醒信号和所述电源保持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通断,所述第一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对所述逻辑运算电路的供电;
所述功率模块用于输出预设功率以驱动负载运行;
所述功率模块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控制模块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运算电路的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源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通断,所述第二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对所述功率模块的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信号包括通讯唤醒信号和硬线唤醒信号,所述电路包括通讯电路,所述通讯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通讯唤醒信号,所述通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硬线唤醒信号,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三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运算电路的第一信号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运算电路包括微控制单元、第一电源监控模块、第二电源监控模块和硬线唤醒信号监控模块,
所述第一电源监控模块用于监控所述第一电源的供电状态,并输出第一电源监控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电源监控模块用于监控所述第二电源的供电状态,并输出第二电源监控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单元;
所述硬线唤醒信号监控模块用于监控硬线唤醒信号,并输出所述硬线唤醒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单元;
所述微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源监控信号、所述第二电源监控信号和所述硬线唤醒信号生成电源保持信号,根据所述第二电源监控信号生成电源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至通讯电路,所述微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硬线唤醒信号和负载状态,生成休眠信号,并发送所述休眠信号至所述通讯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或逻辑电路、第一滤波电路和第二开关管,所述或逻辑电路的输入端包括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第二信号输入端和第三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为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防反二极管、第二滤波电路和第四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电路包括CAN唤醒芯片,所述CAN唤醒芯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通讯唤醒信号,输出CAN唤醒信号,并输出所述CAN唤醒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入端;或者,
所述CAN唤醒芯片用于接收微控制单元发送的休眠信号,所述通讯电路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休眠信号的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冗余控制模块,所述冗余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冗余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运算电路的第三信号输出端,所述冗余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冗余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源异常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电源为通讯电路、唤醒控制电路和逻辑运算电路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开关控制模块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运算电路的第三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冗余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的通断,所述第三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对所述通讯电路、唤醒控制电路和逻辑运算电路的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为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防反二极管、第三滤波电路和第六开关管,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
11.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
CN202220926172.1U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电源电路和控制器 Active CN2173885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26172.1U CN217388524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电源电路和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26172.1U CN217388524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电源电路和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8524U true CN217388524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106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26172.1U Active CN217388524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电源电路和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85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5084B (zh) 電動汽車高壓下電方法
CN109649309B (zh) 控制系统
CN212500003U (zh) 休眠唤醒电路及系统
CN112109646B (zh) 一种实现低功耗车载通信管理的系统及方法
CN105242608B (zh) 整车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5837861A (zh) Bms休眠唤醒电路、方法、bms和用电设备
CN217388524U (zh) 一种电源电路和控制器
CN211454528U (zh) 一种基于储能电容的系统异常掉电保护电路
CN112838662A (zh) 一种集成电力控制装置、系统、方法及车辆
CN116165875A (zh) 一种车辆底盘控制器的冷备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353004B (zh) 支持车辆vcu后台远程升级的电源控制电路、方法和无人车
CN214240691U (zh) 整车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14347859A (zh) 一种离线均衡方法
CN108656976A (zh) 电池管理系统
CN107226044B (zh) 一种电控部件的控制系统
CN221058176U (zh) 一种电源电路、电源装置及无人驾驶设备
CN217984834U (zh) 具备休眠唤醒功能的电源电路及ptc加热控制系统
CN219789904U (zh) 多源唤醒电路、电动汽车
CN212258491U (zh) 一种新型bms上电唤醒零电流关机电路
CN112564474B (zh) 一种车载辅助电源休眠及延时断电电路及系统
CN216774370U (zh) 一种车载单元防拆电路
CN220359029U (zh) 一种空调用主板电路、变频空调外机主板以及变频空调
CN215552558U (zh) 一种电动汽车低压电源电路及电动汽车
CN220692984U (zh) 唤醒电路及车辆
CN113085551B (zh) 一种整车系统和电机控制器的电源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