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7829U - 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7829U
CN217387829U CN202123414634.6U CN202123414634U CN217387829U CN 217387829 U CN217387829 U CN 217387829U CN 202123414634 U CN202123414634 U CN 202123414634U CN 217387829 U CN217387829 U CN 2173878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encil
harness
hs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146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雪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Piny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Piny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Piny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Piny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146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78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78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78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新能线束组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和设在所述工装本体内的HSG壳体以及线束固定壳体,所述工装本体和所述HSG壳体之间通过活动安装机构连接,用于快速固定所述HSG壳体,所述工装本体上的线束插头端和线束线耳端皆活动安装在所述线束固定壳体上,用于快速固定所述工装本体上设置的线束插头端和线束线耳端,通过上述两种机构设计的相互配合,使得操作者在对线束组装工装进行安装时,不再需要使用多组螺钉,然后再慢慢的将每个螺钉逐次拧紧,省时省力,降低了安装难度,同时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新能线束组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
背景技术
线束是将多根导线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导线组,而线束组装工装是为了很好的对线束进行定位捆扎,保证每组导线组可以正常稳定的工作,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不断研发,以及当今社会主题的影响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创新,现有的基本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
传统的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在对HSG上盖固定时,采用的是通过多组螺钉进行转动固定,同时对线束的插头端以及线耳端进行固定时,亦是采用多组螺钉进行转动固定,单一的螺钉固定可能由于结构简单,因此为节省成本也就不去考虑其安装便捷性的问题,但是对于线束组装工装来讲,其上面需要安装的物体较多,所需要用到的螺钉也较多,若都需要人为去一个一个的进行转动安装,较为费时费力,增加安装难度的同时,降低了操作的便捷性,因此亟需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在对物体进行安装时,由于需要安装的物体较多,所需要用到的螺钉也较多,若都需要人为去一个一个的进行转动安装,较为费时费力,增加安装难度的同时,降低了操作的便捷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和设在所述工装本体内的HSG壳体以及线束固定壳体,所述工装本体和所述HSG壳体之间通过活动安装机构连接,用于快速固定所述HSG壳体,所述工装本体上的线束插头端和线束线耳端皆活动安装在所述线束固定壳体上,用于快速固定所述工装本体上设置的线束插头端和线束线耳端,两者结合进一步使得装置安装操作便捷。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装本体与所述HSG壳体之间的活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HSG壳体一端两侧的第一对接块,所述第一对接块上皆卡合有第一压杆,所述第一压杆皆固定在第一转动杆上,所述第一转动杆皆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皆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HSG壳体另一端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二对接块,所述第二对接块上皆卡合有第二压杆,所述第二压杆皆固定在第二转动杆上,所述第二转动杆皆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固定座上皆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HSG壳体两侧皆安装有固定板,两组所述固定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一侧皆固定有侧板,所述侧板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侧皆固定有第一齿条,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靠近所述第二齿轮的一端皆固定有后板,所述后板靠近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皆固定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工装本体上通过轴承套转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侧固定有凸球,所述横杆的另一侧固定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下端固定有与竖板,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HSG壳体的一侧固定有与所述竖板相互配合的横板。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压杆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对接块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面积大于第一卡块的面积;所述第二压杆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对接块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卡块的面积。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装本体与所述线束固定壳体之间的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线束固定壳体内部的线束套杆,所述线束套杆内开设有与线束插头端和线束线耳端相匹配的线束放置腔,所述线束套杆与所述线束固定壳体之间通过滑动复位机构连接,所述线束固定壳体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壁上固定有线束套头,所述线束套头内开设有线束插孔,所述线束套杆上设有用于夹紧所述线束套头的夹紧机构,所述线束固定壳体上设有用于解除夹紧的复位机构。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复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线束固定壳体内壁上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内固定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连接有固定在所述线束套杆外壁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开槽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线束套杆外壁上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上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第二开槽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所述活动板靠近所述线束套头的一端设有一体式结构的夹钩,所述线束套头靠近所述线束套杆的一端外壁固定有与所述夹钩配合的线束抵块,所述线束抵块与所述线束插孔相连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线束固定壳体外壁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连接有固定在按压杆外壁上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空腔靠近第一空腔的一端固定有底环,所述底环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通过第三弹簧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环左侧内壁与按压杆左侧外壁之间的水平距离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滑块的长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工装本体上的HSG壳体之间进行凸轮互锁机构连接,此处凸轮互锁机构即工装本体与HSG壳体之间的活动连接机构,再配合对线束插头端以及线束线耳端利用自锁机构进行固定,此处的自锁机构即工装本体与线束固定壳体之间的安装机构,通过上述两种机构设计的相互配合,使得操作者在对线束组装工装进行安装时,不再需要使用多组螺钉,然后再慢慢的将每个螺钉逐次拧紧,省时省力,降低了安装难度,同时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凸轮互锁机构与HSG壳体连接的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HSG壳体、第一对接块、第一压杆、第一固定座以及第一齿轮的局部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杆、轴承套、凸球、固定套以及竖板的局部结构左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壳体与自锁机构连接的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4幅示意图中的零件标号所表示的名称如下:
110、工装本体;210、HSG壳体;211、第一对接块;212、第二对接块;220、第一压杆;221、第一转动杆;222、第一固定座;223、第一齿轮;230、第二压杆;231、第二转动杆;232、第二固定座;233、第二齿轮;240、固定板;241、侧板;242、第一齿条;243、后板;244、第二齿条;245、连接板;246、横板;250、横杆;251、轴承套;252、凸球;253、固定套;254、竖板;310、线束固定壳体;311、第一开槽;312、第一滑轨;313、第一弹簧;314、第一空腔;315、第二空腔;316、第二滑轨; 317、底环;320、线束套杆;321、线束放置腔;322、第一滑块;323、第二开槽;324、转动轴;325、活动板;326、第二弹簧;327、夹钩;330、按压杆;331、第二滑块;332、第三弹簧;340、线束套头;341、线束抵块;342、线束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一种实施例:
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包括工装本体110和设在工装本体110内的HSG壳体210以及线束固定壳体310,工装本体110和HSG壳体210之间通过活动安装机构连接,用于快速固定HSG壳体210,工装本体110上的线束插头端和线束线耳端皆活动安装在线束固定壳体310上,用于快速固定工装本体110上设置的线束插头端和线束线耳端,两者结合进一步使得装置安装操作便捷。
优选的,根据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可知,工装本体110与 HSG壳体210之间的活动机构包括安装在HSG壳体210一端两侧的第一对接块211,HSG壳体210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固定在工装本体 110上,上壳体卡合在下壳体上,第一对接块211上皆卡合有第一压杆220,第一压杆220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卡块,第一对接块211上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的面积大于第一卡块的面积,通过第一压杆220对上下贴合的两组第一对接块211进行压合的同时,再配合第一压杆220下表面的第一卡块以及第一对接块211上开设的第一卡槽,使得第一压杆220可以很好的将上下两组第一对接块211紧紧压合在一起,配合HSG壳体210的两侧皆设有第一压杆220与第一对接块211的结构,使得HSG壳体210前端两侧的上下两组第一对接块211皆能被各自的第一压杆220紧紧压合,HSG壳体210另一端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二对接块212,第二对接块212上皆卡合有第二压杆230,第二压杆230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卡块,第二对接块212 上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面积大于第二卡块的面积,通过第二压杆 230对上下贴合的两组第二对接块212进行压合的同时,再配合第二压杆 230下表面的第二卡块以及第二对接块212上开设的第二卡槽,使得第二压杆230可以很好的将上下两组第二对接块212紧紧压合在一起,配合HSG 壳体210的两侧皆设有第二压杆230与第二对接块212的结构,使得HSG 壳体210后端两侧的上下两组第二对接块212皆能被各自的第二压杆230 紧紧压合,配合上述第一压杆220与第一对接块211的压合作用,使得HSG 壳体210的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被紧紧压合,间接的使得HSG壳体210连接紧密;
第一压杆220皆固定在第一转动杆221上,第一转动杆221皆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座222上,第一固定座222上皆固定有第一齿轮223,第二压杆230皆固定在第二转动杆231上,第二转动杆231皆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座232上,第二固定座232上皆固定有第二齿轮233,HSG壳体210 两侧皆安装有固定板240,两组固定板240之间通过连接板245连接,此时两组固定板240将会共同工作,带动其中一组固定板240工作,另一组固定板240也会随之一起同步工作,固定板240的一侧皆固定有侧板241,侧板241靠近第一固定座222的一侧皆固定有第一齿条242,固定板240 的另一侧靠近第二齿轮233的一端皆固定有后板243,后板243靠近第二齿轮233的一侧皆固定有第二齿条244,第一固定座222与第一齿条242、第二齿条244与333之间相互啮合,就左侧的第一齿轮223与第一齿条242 来看,通过第一齿轮223与第一齿条242啮合以及第二齿条244与第二齿轮233啮合的共同作用,使得第一齿条242以及第二齿条244在上移时,会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223以及第二齿轮233做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对应的第一转动杆221以及第二转动杆231转动,从而带动对应的第一压杆 220以及第二压杆230转动,使得第一压杆220以及第二压杆230可以很好的转动直到压紧第一对接块211和第二对接块212,相反,需要解除压紧时,只需要使得第一齿条242以及第二齿条244下移,即可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223和第二齿轮233做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对应的第一转动杆 221和第二转动杆231反向转动,最终带动对应的第一压杆220和第二压杆230反向转动,实现对第一对接块211和第二对接块212的压力解除;
工装本体110上通过轴承套251转动连接有横杆250,横杆250的一侧固定有凸球252,横杆250的另一侧固定有固定套253,固定套253的下端固定有与竖板254,固定板240远离HSG壳体210的一侧固定有与竖板 254相互配合的横板246,竖板254设置有两组,当顺时针转动轴承套251 时,会使得位于下方的竖板254开始做顺时针运动,直到与横板246接触后,带动横板246一起向上移动,横板246向上移动即可带动固定板240 以及连接在固定板240上的第一齿条242与第二齿条244一起向上移动,直到实现对第一对接块211和第二对接块212的压紧,当逆时针转动轴承套251时,上方的竖板254将会逆时针运动,直到与横板246抵接后,带动横板246向下移动,即可带动固定板240以及连接在固定板240上的第一齿条242与第二齿条244一起向下移动,直到实现对第一对接块211和第二对接块212压紧的解除。
优选的,根据附图5、附图6和附图7可知,工装本体110与线束固定壳体310之间的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在线束固定壳体310内部的线束套杆 320,线束套杆320内开设有与线束插头端和线束线耳端相匹配的线束放置腔321,线束套杆320与线束固定壳体310之间通过滑动复位机构连接,线束固定壳体310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314,第一空腔314内壁上固定有线束套头340,线束套头340内开设有线束插孔342,线束套杆320上设有用于夹紧线束套头340的夹紧机构,线束固定壳体310上设有用于解除夹紧的复位机构,将线束插头端或者线束线耳端插进线束套杆320内的线束放置腔321中,然后往前推动,会带动线束套杆320在滑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向前移动,直到夹紧机构与线束套头340接触后进行夹紧,从而实现对线束插头端或者线束线耳端的夹紧作用,需要解除夹紧时,通过解除夹紧的复位机构,使得夹紧机构与线束套头340脱离,从而解除夹紧,然后在滑动复位机构的复位作用下,使得插接有线束插头端或者线束线耳端的线束套杆320恢复原位,此时取下线束。
进一步优选的,根据附图5可知,滑动复位机构包括开设在线束固定壳体310内壁上的第一开槽311,第一开槽311内固定有第一滑轨312,第一滑轨312上滑动连接有固定在线束套杆320外壁的第一滑块322,第一滑块322与第一开槽311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弹簧313连接,通过第一滑轨 312与第一滑块322的滑动作用,实现线束套杆320在线束固定壳体310内滑动,而通过第一滑块322与第一开槽311之间的第一弹簧313,可以使得第一滑块322在第一弹簧313的恢复力作用下,恢复原位,因此可只,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间接的实现了线束套杆320的滑动复位操作。
进一步优选的,根据附图7可知,夹紧机构包括开设在线束套杆320 外壁上的第二开槽323,第二开槽323上通过转动轴324转动连接有活动板325,活动板325与第二开槽323之间通过第二弹簧326连接,活动板 325靠近线束套头340的一端设有一体式结构的夹钩327,线束套头340靠近线束套杆320的一端外壁固定有与夹钩327配合的线束抵块341,线束抵块341与线束插孔342相连通,通过线束套杆320向前移动,直到夹钩 327与线束套头340上的线束抵块341接触后,再向前移动,则会使得夹钩327一端贴合线束抵块341直到与线束抵块341上的凹陷处接触,即可停止向前推动线束套杆320,此时线束插头端或者线束线耳端将会插进线束插孔342中,同时夹钩327将会钩住线束抵块341,实现夹紧作用,活动板325远离夹钩327的一端在转动轴324的作用下会斜向上翘起,此时第二弹簧326处于压缩状态。
进一步优秀的,根据附图6可知,复位机构包括开设在线束固定壳体 310外壁的第二空腔315,第二空腔315与第一空腔314内部相连通,第二空腔315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滑轨316,第二滑轨316上滑动连接有固定在按压杆330外壁上的第二滑块331,第二空腔315靠近第一空腔314的一端固定有底环317,底环317与第二滑块331之间通过第三弹簧332连接,底环317左侧内壁与按压杆330左侧外壁之间的水平距离大小小于第二滑块331的长度,可以防止第二滑块331向下移动过多导致脱离第二滑轨316,实现对第二滑块331的限位作用,通过按压按压杆330,此时第二滑块331 会在第二空腔315内部的第二滑轨316上向下滑动,并且压缩第三弹簧332,直到按压杆330底部延伸进第一空腔314内部并挤压活动板325斜向上翘起的那部分后,会在转动轴324的作用下,使得一开始向上翘起的部分开始向下移动,而一开始钩住线束抵块341部分的夹钩327将会向上翘起,与线束抵块341脱钩,此时在第一弹簧313的复位作用下,会自动带动线束套杆320反向移动,从而使得线束套杆320远离线束套头340,实现夹紧的解除。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操作者在对线束组装工装进行安装时,不再需要使用多组螺钉,然后再慢慢的将每个螺钉逐次拧紧,省时省力,降低了安装难度,同时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同时根据附图1可知,采用上述布局方式,可以便捷的将复杂的线束进行组装固定,而采用上述安装方式,可以使得本装置较为广泛的应用于线束与壳体的自动组装工艺中,简单便捷,省时省力。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包括工装本体(110)和设在所述工装本体(110)内的HSG壳体(210)以及线束固定壳体(3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110)和所述HSG壳体(210)之间通过活动安装机构连接,用于快速固定所述HSG壳体(210),所述工装本体(110)上的线束插头端和线束线耳端皆活动安装在所述线束固定壳体(310)上,用于快速固定所述工装本体(110)上设置的线束插头端和线束线耳端,两者结合进一步使得装置安装操作便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110)与所述HSG壳体(210)之间的活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HSG壳体(210)一端两侧的第一对接块(211),所述第一对接块(211)上皆卡合有第一压杆(220),所述第一压杆(220)皆固定在第一转动杆(221)上,所述第一转动杆(221)皆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座(222)上,所述第一固定座(222)上皆固定有第一齿轮(223);所述HSG壳体(210)另一端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二对接块(212),所述第二对接块(212)上皆卡合有第二压杆(230),所述第二压杆(230)皆固定在第二转动杆(231)上,所述第二转动杆(231)皆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座(232)上,所述第二固定座(232)上皆固定有第二齿轮(233);所述HSG壳体(210)两侧皆安装有固定板(240),两组所述固定板(240)之间通过连接板(245)连接,所述固定板(240)的一侧皆固定有侧板(241),所述侧板(241)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座(222)的一侧皆固定有第一齿条(242),所述固定板(240)的另一侧靠近所述第二齿轮(233)的一端皆固定有后板(243),所述后板(243)靠近所述第二齿轮(233)的一侧皆固定有第二齿条(244),所述第一齿轮(223)与所述第一齿条(242)、所述第二齿条(244)与所述第二齿轮(233)之间相互啮合;所述工装本体(110)上通过轴承套(251)转动连接有横杆(250),所述横杆(250)的一侧固定有凸球(252),所述横杆(250)的另一侧固定有固定套(253),所述固定套(253)的下端固定有与竖板(254),所述固定板(240)远离所述HSG壳体(210)的一侧固定有与所述竖板(254)相互配合的横板(24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杆(220)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对接块(211)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面积大于第一卡块的面积;所述第二压杆(230)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对接块(212)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卡块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110)与所述线束固定壳体(310)之间的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线束固定壳体(310)内部的线束套杆(320),所述线束套杆(320)内开设有与线束插头端和线束线耳端相匹配的线束放置腔(321),所述线束套杆(320)与所述线束固定壳体(310)之间通过滑动复位机构连接,所述线束固定壳体(310)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314),所述第一空腔(314)内壁上固定有线束套头(340),所述线束套头(340)内开设有线束插孔(342),所述线束套杆(320)上设有用于夹紧所述线束套头(340)的夹紧机构,所述线束固定壳体(310)上设有用于解除夹紧的复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复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线束固定壳体(310)内壁上的第一开槽(311),所述第一开槽(311)内固定有第一滑轨(312),所述第一滑轨(312)上滑动连接有固定在所述线束套杆(320)外壁的第一滑块(322),所述第一滑块(322)与所述第一开槽(311)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弹簧(31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线束套杆(320)外壁上的第二开槽(323),所述第二开槽(323)上通过转动轴(324)转动连接有活动板(325),所述活动板(325)与第二开槽(323)之间通过第二弹簧(326)连接,所述活动板(325)靠近所述线束套头(340)的一端设有一体式结构的夹钩(327),所述线束套头(340)靠近所述线束套杆(320)的一端外壁固定有与所述夹钩(327)配合的线束抵块(341),所述线束抵块(341)与所述线束插孔(342)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线束固定壳体(310)外壁的第二空腔(315),所述第二空腔(315)与所述第一空腔(314)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空腔(315)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滑轨(316),所述第二滑轨(316)上滑动连接有固定在按压杆(330)外壁上的第二滑块(331),所述第二空腔(315)靠近第一空腔(314)的一端固定有底环(317),所述底环(317)与所述第二滑块(331)之间通过第三弹簧(33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环(317)左侧内壁与按压杆(330)左侧外壁之间的水平距离大小小于所述第二滑块(331)的长度。
CN202123414634.6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 Active CN2173878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4634.6U CN217387829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4634.6U CN217387829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7829U true CN217387829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95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14634.6U Active CN217387829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78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87829U (zh) 一种新型光伏新能源线束组装工装
CN114498147B (zh) 一种方便装卸的多功能插排
CN217115272U (zh) 一种便于接线的应急电力配电箱
CN2836695Y (zh) 可拆装手柄的锅
CN213124894U (zh) 一种连接稳固的电连接器
CN210272206U (zh) 一种动触头装配夹具
CN212361701U (zh) 一种具有语音控制的led灯带
CN217984039U (zh) 用于插头和插座的拆卸设备
CN216930125U (zh) 一种新型4g半球摄像机
CN216437514U (zh) 一种降低色温用碳纤维加热管
CN218161028U (zh) 一种随车交流充电桩的充电头接插件
CN221010058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光伏发电装置
CN218570281U (zh) 一种具有发光手机壳
CN221103860U (zh) 一种定时感光双功能小夜灯pcb板
CN210430190U (zh) 一种改进型接线端子排
CN212162163U (zh) 一种绝缘体可拆卸式电连接器
CN215499276U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镜座速装结构
CN212673031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节能射灯
CN221043068U (zh) 一种一体化全景跟踪摄像机
CN219163821U (zh) 一种防脱落的汽车连接器
CN215933438U (zh) 一种高压真空断路器合闸弹簧装配装置
CN113997244B (zh) 多丝并绕加热器组装辅助型具
CN116914453A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小母线接线端子
CN213990496U (zh) 一种安装简单的高压输入dc-dc电源模块
CN216502176U (zh) 一种转子铁芯铆点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