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6249U - 笔记本电脑 - Google Patents

笔记本电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6249U
CN217386249U CN202221101483.0U CN202221101483U CN217386249U CN 217386249 U CN217386249 U CN 217386249U CN 202221101483 U CN202221101483 U CN 202221101483U CN 217386249 U CN217386249 U CN 217386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mputer
battery
battery module
notebook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014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长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014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6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6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62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电脑主体和分离结构,电脑主体设有安装区域,安装区域用于可拆卸安装功能结构。分离结构设于电脑主体,分离结构包括按压部件和分离部件,按压部件位于安装区域的外周,分离部件位于安装区域内,按压部件用于在被按压时驱使分离部件将功能结构与安装区域分离,分离结构用于将安装于安装区域的功能结构与安装区域分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能够实现笔记本电脑的多功能操作,以便于用户使用。

Description

笔记本电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功能多元化发展,笔记本电脑不仅可以办公,还能够进行娱乐活动,如打游戏、绘画等。当前,笔记本电脑自带的键盘和触控面板多为固定安装,往往不能支持一些复杂操作,功能单一,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笔记本电脑,能够实现笔记本电脑的多功能操作,以便于用户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
电脑主体,所述电脑主体设有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用于可拆卸安装功能结构;
以及分离结构,所述分离结构设于所述电脑主体,所述分离结构包括按压部件和分离部件,所述按压部件位于所述安装区域的外周,所述分离部件位于所述安装区域内,所述按压部件用于在被按压时驱使所述分离部件将所述功能结构与所述安装区域分离,所述分离结构用于将安装于所述安装区域的所述功能结构与所述安装区域分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脑主体包括第一壳体和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显示屏,所述第二壳体设有键盘和所述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位于所述键盘的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按压部件位于所述安装区域的背离所述键盘的一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所述安装区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区域设有多个;或者,所述安装区域内设有多个所述安装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中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接电部,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接电部用于与所述功能结构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
所述第一接电部包括接口触点和/或连接器,所述接口触点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面,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脑主体的设有所述安装槽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按压部件低于或齐平于所述第一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距离为D,2mm≤D≤3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结构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电脑主体未连接至外接电源时,所述电池模组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电脑主体连接至外接电源时,所述电池模组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电池模组电连接于所述电脑主体以对所述电脑主体供电的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外接电源对所述电池模组充电的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电连接于所述电脑主体的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用于控制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主体和与所述电池主体电连接的电量检测装置,所述电量检测装置还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
所述电脑主体连接至外接电源时,所述电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电池主体的电量,并在所述电量低于预设电量时,发送第一电信号至所述电脑主体的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控制所述电池模组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脑主体的主机电池设有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主机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并生成第二电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主板;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电池主体的充放电次数,并生成第三电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主板;
所述控制主板用于在所述第三电信号所承载的充放电次数小于所述第二电信号所承载的充放电次数时,控制所述电池主体切换至所述第一工作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通过在电脑主体上设置具有按压部件和分离部件的分离结构,分离结构可以将可拆卸安装于安装区域的功能结构与安装区域分离,从而用户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更换不同的功能结构,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按压部件设于安装区域的外周能够便于用户识别按压部件,从而便于用户进行更换操作,以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省略功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功能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局部A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电脑主体与功能结构之间的信号传递流程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电脑主体;10、安装槽;101、第一接电部;102、控制主板;103、主机电池;104、第一检测装置;1041、第二电信号;11、第一壳体;111、显示屏;12、第二壳体;120、第一表面;121、键盘;2、功能结构;21、第二接电部;22、电池主体;23、电量检测装置;231、第一电信号;24、第二检测装置;241、第三电信号;3、分离结构;31、按压部件;311、按键;312、弹簧;32、分离部件;321、分离杆;322、转轴;32a、连接端;32b、凸起端;100、笔记本电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100,该笔记本电脑100包括电脑主体1、功能结构2以及分离结构3,电脑主体1上设有安装槽10,功能结构2可拆卸安装于安装区域,分离结构3设于电脑主体1,分离结构3用于将安装于安装区域的功能结构2分离,从而便于功能结构2与安装区域的安装与分离,以便于用户的拆卸功能结构2的操作,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分离结构3包括按压部件31和分离部件32,按压部件31设于安装区域的外周,分离部件32设于安装区域内。分离部件32可以在按压部件31的驱动下将功能结构2与安装区域分离。当将按压部件31设于安装区域的外周时,能够便于用户发现按压部件31的位置,从而便于用户将功能结构2与安装区域分离。相较于将分离结构3均设于安装区域内,并使得用户通过按压功能结构2的指定位置实现功能结构2与安装区域分离的设计,将按压部件31设置在安装区域外可以有效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误触到功能结构2的指定位置,而使得功能结构2在使用过程中与安装区域分离,导致用户的操作中断的情况发生。此外,由于功能结构2相对安装区域可拆卸,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功能结构,如触控功能、显示功能、游戏控制功能、绘画功能等,从而通过更换功能结构2实现笔记本电脑100的多功能操作,能够便于用户的使用,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功能结构2可包括数字键盘模组(如图3中的(a)所示)、显示面板模组(如图3中的(b)所示)、游戏控制模组(如图3中的(c)所示)、电池模组(如图3中的(d)所示)、触控面板模组(如图3中的(e)所示)以及绘画面板模组(如图3中的(f)所示)中的至少一种。即功能结构2可以为上述的模组中的一种;或者功能结构2可以是上述的模组中的两种、三种、四种等,从而满足用户对笔记本电脑100的功能使用需求。
示例性的,功能结构2可以是上述多种功能集成于一体的模组;或者功能结构2也可以是多个分别具有不同功能的模组,且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模组通过与安装区域的可拆卸安装实现不同功能的切换,以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功能的需求。
具体地,电脑主体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转动连接,在第一壳体11上设有显示屏111,第二壳体12上设有键盘121。
一些实施例中,该安装区域可设置于第二壳体12的上表面或设置于第二壳体12的侧面。一种示例性的,当安装区域设置于第二壳体12的侧面时,可在侧面设置例如卡槽,将功能结构2部分卡接于卡槽中,从而可以实现功能结构2与安装区域的可拆卸连接。或者,可在侧面设置挂接部,功能结构2可连接至该挂接部,从而实现功能结构2与安装区域的可拆卸连接。
另一种示例性的,安装区域可设置于第二壳体12的上表面,此时,可通过在第二壳体12的上表面开设安装槽10来实现,从而该安装槽10的内部区域可形成为该安装区域。
为了不影响功能结构2的使用,以及功能结构2连接于安装区域时不影响电脑主体自身的器件排布、以及用户的使用,以下将以安装槽10的内部区域形成为该安装区域,且该安装槽10设置于键盘121的背离显示屏111的一侧为例进行说明。但笔记本电脑100的空间足够的情况下,一种示例中,安装槽10可以为多个,此时无线充电模块和触控模块可以分别可拆卸安装于不同的安装槽10,多个安装槽10共同形成安装区域,从而容纳多个功能结构2,以使得笔记本电脑100可以同时实现多种功能。
另一种示例中,可以在安装槽10内划分多个安装区域,即安装区域由安装槽10内部空间形成,此时无线充电模块和触控模块可以分别可拆卸安装于不同的安装区域,从而实现笔记本电脑100的多功能需求。
再一种示例中,安装区域只包括一个安装槽10,此时只能安装一个功能结构2,如当用户需要游戏控制功能时,可以将游戏控制模组安装于安装区域,以实现笔记本电脑100的无线充电功能;或者当用户需要触控功能时,可以将触控模组安装于安装区域,以实现笔记本电脑100的触控功能。不同的功能结构2的可更换安装可以节省笔记本电脑100的空间,即笔记本电脑100不需要同时具有能够安装多个模组的空间,有利于实现笔记本电脑100的小型化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安装槽10设于键盘121的背离显示屏111的一侧,该安装槽10所在位置可为笔记本电脑100的触控模组所在位置,从而该功能结构2的设置,在不影响笔记本电脑100自身结构设计的前提下,还有效拓展了该笔记本电脑100的功能。
以下实施例中将以一个安装槽10形成一个安装区域为例进行说明。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便于用户将功能结构2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槽10,如图4中的(a)所示,按压部件31可以包括按键311和连接于按键311的弹簧312,弹簧312可以在用户按压按键311后为按键311的复位提供复位作用力,分离部件32可以包括分离杆321和转轴322,分离杆321包括连接于按键311的连接端32a和用于接触功能结构2的凸起端32b,转轴322位于连接端32a和凸起端32b之间。当用户按压按键311时,如图4中的(b)所示,按键311驱动分离杆321绕转轴322转动,使得连接端32a下压,凸起端32b翘起,从而接触功能结构2,并将功能结构2顶起,进而实现功能结构2与安装槽10的分离。
为了便于用户通过按压部件31和分离部件32对功能结构2进行分离,按压部件31的按压距离为D(如4中的(b)所示),即用户在未按动按压部件31时按压部件31的位置为第一位置,用户按动按压部件31后按压部件31的位置为第二位置,则按压距离D为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且按压距离满足2mm≤D≤3mm。具体地,D可以为2mm、2.2mm、2.5mm、2.6mm、2.8mm或3.0mm等,当按压距离D满足上述关系式时,能够便于用户按压,避免用户需要用过大的力才能实现功能结构2与安装槽10的分离。当D<2mm时,用户容易发生误触,即用户在打字过程中可能会碰触到按压部件31,导致功能结构2与安装槽10分离;当D>3mm时,用户想要实现功能结构2与安装槽10的分离需要较大的力,不便于用户操作。
由于分离部件32连接于按压部件31,连接端32a的移动距离与按压部件31的移动距离相同,而凸起端32b的翘起距离可以通过转轴322算在的位置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对凸起端32b的翘起距离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按压部件31与分离部件32之间还可以通过电机进行控制,即按压部件31可以在用户按压后启动电机,从而通过电机驱动分离部件32,以实现功能结构2与安装槽10的分离等,本实施例中只是给出了一种按压部件31与分离部件32的结构示例,本实施例对按压部件31以及分离部件32不作具体限定。
由于用户在打字时,可能会触及到安装槽10的外周位置。而当分离结构3的按压部件31设于安装槽10外部时,为了防止用户在打字时按压到按压部件31,可以将按压部件31设于安装槽10的背离键盘121的一侧,以使得按压部件31能够尽量远离键盘121所在的区域,从而避免用户在打字过程中按压到按压部件31,以防止功能结构2与安装槽10分离。
具体地,该按压部件31可以对应于安装槽10的外周的中部位置设置。由于用户在用双手进行打字时,双手往往会位于键盘121的两端,从而在两只手中间往往会留出一些空间。因此将按压部件31对应于安装槽10的中部位置时,能够有效避免用户在打字过程中发生误触的情况。
进一步地,考虑到本方案为笔记本电脑100,笔记本电脑100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存在转动叠合的情况,因此,分离结构3的设置不仅要在便于用户操作的同时避免用户的误触,分离结构3的设置还要不能影响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扣合。基于此,限定第二壳体12的设有安装槽10的表面为第一表面120,分离结构3低于或齐平于第一表面120,即按压部件31要低于或齐平于第一表面120,从而使得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能够顺利转动叠合。
请结合图3和图4,由于不同功能的功能结构2与电脑主体1的电连接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安装槽10中可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接电部101,以利用一个或多个第一接电部101实现与功能结构2的可分离的电连接。具体地,当功能结构2为多种功能集成于一体的模组时,安装槽10内可设置一个第一接电部101,从而实现集成的模组与电脑主体1之间的电连接;当功能结构2为多个分别具有不同功能的模组时,为了满足不同模组的接口协议,可以在安装槽10内设置两个、三个或者更多具有不同接口协议的第一接电部101,从而使得各个功能结构2均能够与电脑主体1进行电连接。
具体地,第一接电部101的类型可包括接口触点和/或连接器。一种示例中,当第一接电部101包括接口触点时,第一接电部101可以为具有多个PIN引脚的接电结构时,各个第一接电部101的PIN可以如下表1所示,表1中提供了第一接电部101的PIN名称以及用途的一些示例。同时,接口触点可以设置在安装槽10的槽壁面,以便于实现功能结构2与第一接电部101的电连接。
表1
PIN 名称 用途
1 VCC(电源电压) 模块供电5V/3V/1.8V
2 USB(通用串行总线) USB2.0信号
3 I<sup>2</sup>C_DAT(串行总线) I<sup>2</sup>C总线数据
4 I<sup>2</sup>C_CLK(串行总线) I<sup>2</sup>C总线时钟
5 I<sup>2</sup>C_INT(串行总线) I<sup>2</sup>C总线中断
6 GND(接地端) 接地线
另一种示例中,当第一接电部101包括连接器时,第一接电部101可以为具有MIPI、LVDS、DP等接口协议的连接器,本实施例只是给出了一些接口协议的示例,其具体的接口协议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同时,连接器可以设置在安装槽10的槽底面,以便于实现功能结构2与第一接电部101的电连接。
再一种示例中,第一接电部101同时包括接口触点和连接器时,其接口触点以及连接器的接口协议和设置位置可以参照上述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功能结构2应设有用于与该第一接电部101连接的第二接电部21,当功能结构2安装于安装槽10中时,该第二接电部21可与第一接电部101连接以实现功能结构2与该电脑主体1的控制主板102的电导通。示例性的,该第一接电部101、第二接电部21均可为例如接电触点、接电引脚、连接器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当功能结构2包括电池模组时,电池模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电脑主体1未连接外接电源时,电池模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当电脑主体1连接外接电源时,电池模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一工作状态为电池模组电连接于电脑主体1并对电脑主体1进行供电的状态,第二工作状态为电池模组电连接于所述外接电源,以使外接电源对电池模组充电的状态。即,当功能结构2包括电池模组时,电池模组可以用于为电脑主体1的运行进行供电。此时笔记本电脑100相当于增设了一个便于携带且可拆卸的电池,从而可以有效延长笔记本电脑100的运行时间,在用户忘记携带电源线或其他用于为电脑主体1以及主机电池103进行充电的设备时,可以先利用电池模组中的电量为电脑主体1进行供电救急。而当笔记本电脑100可以外接电源时,外接电源还可以为电池模组进行充电,从而使得电池模组在下一次使用时具有充足的电量。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将电池模组在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或者在第二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电池模组可电连接于电脑主体1的控制主板102,从而通过控制主板102控制电池模组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示例性的,由前述可知,该电池模组可通过上述的第二接电部21与第一接电部101电连接,则当第二接电部21与第一接电部101连接时,即实现该电池模组与控制主板102的电导通。
请参阅图5,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包括电池主体22和与电池主体22电连接的电量检测装置23,电量检测装置23还电连接于控制主板102,当电脑主体1连接至外接电源时,电量检测装置23可以检测电池主体22的电量,并在电池主体22的电量低于或等于预设电量值时,发送第一电信号231至电脑主体1的控制主板102。控制主板102可以根据第一电信号231控制电池模组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从而在电脑主体1外接电源时,电池模组能够得到及时的充电,以为下次为电脑主体1供电做好准备。
第一电信号231可以为包含有电池模组的当前电量的信号,该预设电量可以是预先设定的电量值,例如可为95%、90%、80%等。即,在电脑主体1连接至外接电源时,若电池模组的电量低于上述预设电量,电池模组可以及时地得到外接电源的充电,以保证电池模组具有充足的电量为电脑主体1进行供电。可以理解的是,预设电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当电脑主体1未连接外接电源时,由于电脑主体1本身具有的主机电池103也可以为电脑主体1进行供电,为了防止主机电池103与电池模组之间发生供电冲突,可以通过控制主板102控制主机电池103或电池模组任一为电脑主体1进行供电。
可选地,电脑主体1的主机电池103设有第一检测装置104,第一检测装置104用于检测主机电池103的充放电次数,并生成第二电信号1041发送至控制主板102;电池模组包括第二检测装置24,第二检测装置24用于检测电池主体22的充放电次数,并生成第三电信号241发送给控制主板102。其中,第二电信号1041中包含主机电池103的充放电次数,第三电信号241中包含电池主体22的充放电次数,从而便于控制主板102通过比较主机电池103的充放电次数与电池主体22的充放电次数。当主机电池103的充放电次数小于电池主体22的充放电次数时,控制主板102选择主机电池103为电脑主体1进行供电;当电池主体22的充放电次数小于主机电池103的充放电次数时,控制主板102控制电池主体22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即电池模组为电脑主体1进行供电。
举例来说,当该主机电池103的充放电次数为三次,该第一检测装置104检测主机电池103的充放电次数时,可生成该第二电信号1041,此时该第二电信号1041承载的充放电次数为三次;当该电池主体22的充放电次数为四次,该第二检测装置24检测该电池主体22的充放电次数时,可生成该第三电信号241,此时该第三电信号241承载的充放电次数为四次,则控制主板102根据第三电信号241和第二电信号1041所承载的充放电次数,且第二电信号1041承载的充放电次数小于第三电信号241承载的充放电次数,此时可控制主机电池103为电脑主体1进行供电。
再举例来说,当该主机电池103的充放电次数为五次,该第一检测装置104检测主机电池103的充放电次数时,可生成该第二电信号1041,此时该第二电信号1041承载的充放电次数为五次;当该电池主体22的充放电次数为四次,该第二检测装置24检测该电池主体22的充放电次数时,可生成该第三电信号241,此时该第三电信号241承载的充放电次数为四次,则控制主板102根据第三电信号241和第二电信号1041所承载的充放电次数,且第三电信号241承载的充放电次数小于第二电信号1041承载的充放电次数,此时可控制电池主体22为电脑主体1进行供电。由于电池的充放电次数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而通过对主机电池103的充放电次数与电池主体22的充放电次数进行比较,选择充放电次数少的为电脑主体1进行供电,有助于平衡主机电池103与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能够避免主机电池103或电池模组进行频繁地充放电,导致二者中的一个因损耗过快而损坏的情况。
本实施例公开的笔记本电脑100,通过在电脑主体1的安装区域内设置可拆卸安装于安装区域的功能结构2,从而通过功能结构2拓展笔记本电脑100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分离结构3的设置,能够便于用户对功能结构2在安装区域上的拆卸,以进一步便于用户的操作,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笔记本电脑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电脑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脑主体,所述电脑主体设有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用于可拆卸安装功能结构;
以及分离结构,所述分离结构设于所述电脑主体,所述分离结构包括按压部件和分离部件,所述按压部件位于所述安装区域的外周,所述分离部件位于所述安装区域内,所述按压部件用于在被按压时驱使所述分离部件将所述功能结构与所述安装区域分离,所述分离结构用于将安装于所述安装区域的所述功能结构与所述安装区域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脑主体包括第一壳体和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显示屏,所述第二壳体设有键盘和所述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位于所述键盘的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按压部件位于所述安装区域的背离所述键盘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所述安装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区域设有多个;或者,所述安装区域内设有多个所述安装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中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接电部,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接电部用于与所述功能结构形成可分离的电连接;
所述第一接电部包括接口触点和/或连接器,所述接口触点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面,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脑主体的设有所述安装槽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按压部件低于或齐平于所述第一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距离为D,2mm≤D≤3mm。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结构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电脑主体未连接至外接电源时,所述电池模组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电脑主体连接至外接电源时,所述电池模组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为所述电池模组电连接于所述电脑主体以对所述电脑主体供电的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为所述外接电源对所述电池模组充电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电连接于所述电脑主体的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用于控制所述电池模组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主体和与所述电池主体电连接的电量检测装置,所述电量检测装置还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
所述电脑主体连接至外接电源时,所述电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电池主体的电量,并在所述电量低于预设电量时,发送第一电信号至所述电脑主体的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控制所述电池模组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脑主体的主机电池设有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主机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并生成第二电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主板;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电池主体的充放电次数,并生成第三电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主板;
所述控制主板用于在所述第三电信号所承载的充放电次数小于所述第二电信号所承载的充放电次数时,控制所述电池主体切换至所述第一工作状态。
CN202221101483.0U 2022-04-28 2022-04-28 笔记本电脑 Active CN217386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01483.0U CN217386249U (zh) 2022-04-28 2022-04-28 笔记本电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01483.0U CN217386249U (zh) 2022-04-28 2022-04-28 笔记本电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6249U true CN217386249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5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01483.0U Active CN217386249U (zh) 2022-04-28 2022-04-28 笔记本电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62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288139A1 (en) Computer system and display apparatus
EP1333356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094949B2 (en) Multi-host wireless input device
US7532461B2 (en) Port indicator
US6045398A (en) Battery accepting unit and battery pack
JPH0695837A (ja) 情報処理装置
KR20120124194A (ko) 착탈가능한 휴대단말기 케이스 겸용 화면출력장치
CN101770261B (zh) 可拆分的便携计算设备
CN100365537C (zh) 电子设备
CN217386249U (zh) 笔记本电脑
CN201017269Y (zh) 台式计算机分体机箱
CN217360669U (zh) 笔记本电脑
JP2003272582A (ja) カード型バッテリ装置および同カード型バッテリ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2999092A (zh) 具有触控板的电子装置
CN214101198U (zh) 一种多功能的电源适配器
CN211149405U (zh) 支持多台设备连接使用的无线人机交互装置
GB2468930A (en) Power supply with a detachable USB hub.
JP3109383U (ja) コンピュータポートを有する携帯用電力供給装置
JP3176968U (ja) Usb充電ハブ
CN207946798U (zh) 一种三维演示视角控制指示设备
CN210442770U (zh) 一种可拆解式多功能触摸板组件和笔记本
CN220121402U (zh) 一种移动式电子白板
CN218782561U (zh) 具有可拆卸蓝牙触摸板的笔记本电脑
JPH11120972A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214311662U (zh) 一种拓展坞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