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77495U - 一种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77495U
CN217377495U CN202220102713.9U CN202220102713U CN217377495U CN 217377495 U CN217377495 U CN 217377495U CN 202220102713 U CN202220102713 U CN 202220102713U CN 217377495 U CN217377495 U CN 217377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tro
equipment
unit
base
pressure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027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筛林
刘浩
李红
王雪霞
刘佳
熊骏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027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77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77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77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包括底座、一级高压泵、二级高压泵、一级DTRO单元和二级DTRO单元,一级高压泵与一级DTRO单元的进水口连接,二级高压泵分别与一级DTRO单元的透过液出口和二级DTRO单元的进水口连接,底座上形成有两个设备跨,每个设备跨包括沿底座纵向依次分布的多个设备布置位,各高压泵、一级DTRO单元以及二级DTRO单元分置于不同的设备布置位上;两个设备跨分别靠近底座的两个横向边部,并且在两跨之间形成维护通道。通过将各设备布置在两个设备跨中并且在两跨之间形成维护通道,可便于人员保养、检修以及设备和管路的更换,提高装置的维护效率、降低装置的维护难度,从而提高装置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垃圾填埋场普遍存在渗滤液处理站偏小、处理技术陈旧、设施功能不齐全,难以满足环保要求和处理标准,造成大量渗滤液积压在库区或调节池内,存在巨大的环保风险;若新建或改造处理站,存在投资效益低、工期长、用地紧张、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针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上述问题,基于高压DTRO膜处理技术的移动式渗滤液应急处置设备能够很好地实现此类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同时避免新建设施的高额支出。中国专利CN210559539U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该系统设置在集装箱体内,渗滤液处理装置为两级DTRO(DT,Disc Tube Module,碟管式膜技术;DTRO,Disc Tube ModuleReverse Osmosis碟管式反渗透)渗滤液处理装置,一级DTRO系统包括一级高压泵、在线循环泵和一级DTRO膜,二级DTRO系统包括二级高压泵和二级DTRO膜,并设置有动力柜、控制柜和操作台,整体空间只对控制柜和动力柜留有检修空间,关键的膜系统没有预留检修空间,入集装箱后很难对膜进行检修、维护。中国专利CN208055089U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理设备,所有的结构全部集中在机壳中,包括由垃圾渗透液池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气浮沉淀池、原水罐、高压泵、第一DTRO碟管式反渗透设备、第二DTRO碟管式反渗透设备、净水池,利于运输和应急处置,但未对整体设备进行维护设置,一旦膜系统出现问题,难以进行维护检修。
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DTRO膜由于水质的变化经常会发生堵膜的现象,李启彬团队2020年在《Waste Management》杂志上发表的《Application of membrane separation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leachate in China:A review》论文也提到,“渗滤液处理中最大的问题是由溶解材料、有机物和胶体造成的膜污染,这些物质沉积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导致膜孔堵塞和孔径减小,这将直接影响膜被污染后系统的正常运行,经过一段时间后,膜孔容易堵塞,导致出水量降低,滞留水平增加,处理效率降低。”这些现象是目前膜处理技术面临的普遍问题,现有的高压DTRO膜处理技术在实际运行时,需要定期、及时做好处理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复杂的设备、管线布置不利于检修和维护工作的开展,检修的不利可能导致设备的不达效甚至停运,间接引起环境污染和设备大修,新增环境问题和额外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包括底座、一级高压泵、二级高压泵、一级DTRO单元和二级DTRO单元,所述一级高压泵与所述一级DTRO单元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二级高压泵分别与所述一级DTRO单元的透过液出口和所述二级DTRO单元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底座上形成有两个设备跨,每个设备跨包括沿底座纵向依次分布的多个设备布置位,所述一级高压泵、所述二级高压泵、所述一级DTRO单元以及所述二级DTRO单元分置于不同的设备布置位上;两个设备跨分别靠近所述底座的两个横向边部,并且在两跨之间形成维护通道。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每个设备布置位处可拆卸设置有安装支架,对应的设备安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在所述维护通道中布置有供人员通行的通道板,所述通道板被支撑于所述底座上,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布管空间。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通道板为栅板。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一级DTRO单元有两组,所述一级高压泵对应有两台,两组一级DTRO单元的透过液出口均与所述二级高压泵连接。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两组一级DTRO单元相对地设置于两个设备跨中,两台一级高压泵与所述二级高压泵相邻布置于同一设备跨中并且与布置于另一设备跨中的二级DTRO单元相对。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该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还包括多个用于与外部管线连接的连接管,各所述连接管分别与底座上的管网匹配连接,各所述连接管均布置于所述底座的其中一个纵向端。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一级DTRO单元的浓缩液出口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配置有第一浓缩液出口管,于所述第一浓缩液出口管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前置阀、第一监测机构和第一后置阀,所述第一监测机构包括电导探头、取样口、温度探头、流量计和pH探头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二级DTRO单元的浓缩液出口连接有第二浓缩液出口管,于所述第二浓缩液出口管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前置阀、第二监测机构和第二后置阀,所述第二监测机构包括电导探头、取样口、温度探头、流量计和pH探头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一级DTRO单元的透过液出口与所述二级高压泵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三前置阀、第三监测机构和第三后置阀,所述第三监测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电导探头和压力探头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二级DTRO单元的透过液出口连接有产水管,于所述产水管上依次设置有第四监测机构和第四后置阀,所述第四监测机构包括取样口、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电导探头和压力探头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该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还包括化洗水箱和控制柜,所述化洗水箱的出水口与底座上的管网匹配连接,底座上的各动力设备和各检测器件均与所述控制柜电连接;所述化洗水箱和控制柜分置于不同的设备布置位上。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通过将各设备布置在两个设备跨中并且在两跨之间形成维护通道,该维护通道可便于人员保养、检修以及设备和管路的更换,提高装置的维护效率、降低装置的维护难度,从而提高装置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包括底座1、一级高压泵31、二级高压泵32、一级DTRO单元33和二级DTRO单元34,所述一级高压泵31与所述一级DTRO单元3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二级高压泵32分别与所述一级DTRO单元33的透过液出口和所述二级DTRO单元34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底座1上形成有两个设备跨,每个设备跨包括沿底座1纵向依次分布的多个设备布置位,所述一级高压泵31、所述二级高压泵32、所述一级DTRO单元33以及所述二级DTRO单元34分置于不同的设备布置位上;两个设备跨分别靠近所述底座1的两个横向边部,并且在两跨之间形成维护通道。
优选地,上述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为移动式装置,例如上述底座1设置在集装箱内,便于根据需要进行转运,灵活性高,能实现对垃圾渗滤液的应急处理。一般地,集装箱为长方体结构,上述底座1也优选为是长方体底座1,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纵向即为底座1的长度方向,底座1横向即为底座1的宽度方向。
上述一级高压泵31、二级高压泵32、一级DTRO单元33和二级DTRO单元34均为本领域常规设备,具体结构此处不作赘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述一级DTRO单元33有两组,所述一级高压泵31对应有两台,两组一级DTRO单元33的透过液出口均与所述二级高压泵32连接;采用两组一级DTRO单元33,能保证处理量和处理效率,同时,在其中一组一级DTRO单元33发生堵塞等故障时,另一组一级DTRO单元33仍能工作,保证整体运行的可靠性。
一般地,一级DTRO单元33的器件数量较多、占用面积相对较大,对于沿底座1长度方向布置的情况,该一级DTRO单元33的长度较长。对于上述一级DTRO单元33有两组的情况,优选地,两组一级DTRO单元33相对地设置于两个设备跨中,便于设备的布置和管网的布设。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一级DTRO单元33的浓缩液出口连接有循环泵35,该循环泵35用于将一级DTRO单元33分离出的浓缩液回流,也即循环泵35配置有第一浓缩液出口管,该第一浓缩液出口管用于与外部的浓缩液回流管连接。同样地,二级DTRO单元34的浓缩液出口连接有第二浓缩液出口管,该第二浓缩液出口管用于与外部的浓缩液回流管连接。优选地,上述第一浓缩液出口管和第二浓缩液出口管共用浓缩液出口,例如在底座1上设有浓缩液出口接管,上述第一浓缩液出口管和第二浓缩液出口管均与该浓缩液出口接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于第一浓缩液出口管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前置阀、第一监测机构和第一后置阀,所述第一监测机构包括电导探头、取样口、温度探头、流量计和pH探头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可选地,上述第一前置阀包括伺服阀和电动慢开阀,上述第一后置阀包括安全弹簧阀和排气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于第二浓缩液出口管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前置阀、第二监测机构和第二后置阀,所述第二监测机构包括电导探头、取样口、温度探头、流量计和pH探头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可选地,上述第二前置阀包括伺服阀和电动慢开阀,上述第二后置阀包括安全弹簧阀和排气阀。通过设置理化探头和取样口,可以反馈工艺运行情况,便于相关人员及时地介入,对工艺进行调整或者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
若以原水进口侧为装置的前侧,也即底座1的前侧,优选地,循环泵35位于一级DTRO单元33的后侧。
在优选的方案中,如图1和图2,一级高压泵31和二级高压泵32相邻布置在同一设备跨中,将高压泵集中布置可方便对于此类设备的针对性检修和维护。对于有两台一级高压泵31的情况,两台一级高压泵31与二级高压泵32相邻布置于同一设备跨中。进一步地,二级DTRO单元34布置在于高压泵区相对的另一设备跨中,显然,二级DTRO单元34和高压泵区位于一级DTRO单元33的同一侧,可便于设备的布置,提高装置中设备布局的紧凑性和合理性。另外,优选地,如图1和图2,一级DTRO单元33和其循环泵35布置在底座1的后侧,二级DTRO单元34位于一级DTRO单元33的前侧,可方便原水进水和产水出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级DTRO单元33的透过液出口与所述二级高压泵32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三前置阀、第三监测机构和第三后置阀,所述第三监测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电导探头和压力探头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可选地,第三前置阀包括流量控制阀和流量开关,第三后置阀包括气动隔膜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级DTRO单元34的透过液出口连接有产水管,于所述产水管上依次设置有第四监测机构和第四后置阀,所述第四监测机构包括取样口、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电导探头和压力探头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可选地第四后置阀包括气动隔膜阀,在该产水管上进一步可设置第四前置阀,该第四前置阀可采用流量控制阀等。同样地,通过设置理化探头和取样口,可以反馈工艺运行情况,便于相关人员及时地介入,对工艺进行调整或者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
进一步优化上述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该装置还包括化洗水箱37,该化洗水箱37的出水口与底座1上的管网匹配连接;本实施例中,上述化洗水箱37可用于清洗渗滤液处理设备,例如对高压泵等进行清洗,另外,上述化洗水箱37还可对原水的理化性质进行调节,以提高渗滤液处理效果,相应地配置该化洗水箱37的出水管即可,例如其中一个出水支管旁接至原水进水管上。相应地,如图1和图2,化洗水箱37布置在底座1的前侧为宜。进一步地,为该化洗水箱37配置有化洗水泵,可为化洗水箱37出水供压;该化洗水泵出口侧可设置气动隔膜阀。
进一步优化上述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该装置还包括控制柜4,该控制柜4可为装置内各类泵和检测器件等进行供电,同时还能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因此,底座1上的各动力设备和各检测器件均与该控制柜4电连接,具体的电连接结构与常规装置中的相关结构无异。可选地,如图1和图2,该控制柜4布置在底座1的前侧;进一步地,当化洗水箱37也布置在底座1的前侧时,化洗水箱37与控制柜4相对布置。
进一步优化上述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该装置还包括保安过滤器36,该保安过滤器36可对原水进行初步过滤,去除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以提高进入第一DTRO单元中的水质。优选地,在保安过滤器36入口侧设置有气动隔膜阀、取样口和压力计,该气动隔膜阀优选为呈常开状态;该保安过滤器36出口与一级高压泵31连接,在该保安过滤器36出口侧设置有调节阀,可以调节出口流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化洗水箱37、高压泵区和其中一组第一DTRO单元布置于同一设备跨中,控制柜4、保安过滤器36、第二DTRO单元和另一组第一DTRO单元布置于另一设备跨中,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结构紧凑性高,在保证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同时,能提高装置的集成度。
接续上述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如图2和图3,该装置还包括多个用于与外部管线连接的连接管5,各所述连接管5分别与底座1上的管网匹配连接,各所述连接管5均布置于所述底座1的其中一个纵向端;可以理解地,优选为将各连接管5布置在底座1的前端。一般地,上述各连接管5中,包括原水进口连接管5、产水出口连接管5和浓缩液出口连接管5;根据装置中设备的配置情况,各连接管5中进一步还可包括冲洗水进口连接管5和化洗排放溢流出口连接管5。各连接管5与底座1上的管网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确认的,此处从略。将各连接管5集中布设,可便于与外部管线快速连接和快速分离,提高装置的应急响应能力;同时也便于管线的管理和维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连接管5布置在化洗水箱37的下方。
接续上述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每个设备布置位处可拆卸设置有安装支架11,对应的设备安设于所述安装支架11上。安装支架11用于支撑对应的设备,可模块化装置中的不同设备,方便对相关设备的拆卸检修或更换。其中,当第一DTRO单元器件数量较多时,可将该第一DTRO单元分解布置在两个安装支架11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通过将各设备布置在两个设备跨中并且在两跨之间形成维护通道,该维护通道可便于人员保养、检修以及设备和管路的更换,提高装置的维护效率、降低装置的维护难度,从而提高装置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在所述维护通道中布置有供人员通行的通道板2,所述通道板2被支撑于所述底座1上,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布管空间。其中,该通道板2优选为采用栅板,方便掌握下方管道状态,同时也能减轻通道板2的重量,便于提拉该通道板2而进行管道检修。进一步地,该通道板2包括多块分体板,则可根据具体的检修位置提拉打开对应的分体板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包括底座、一级高压泵、二级高压泵、一级DTRO单元和二级DTRO单元,所述一级高压泵与所述一级DTRO单元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二级高压泵分别与所述一级DTRO单元的透过液出口和所述二级DTRO单元的进水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形成有两个设备跨,每个设备跨包括沿底座纵向依次分布的多个设备布置位,所述一级高压泵、所述二级高压泵、所述一级DTRO单元以及所述二级DTRO单元分置于不同的设备布置位上;两个设备跨分别靠近所述底座的两个横向边部,并且在两跨之间形成维护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设备布置位处可拆卸设置有安装支架,对应的设备安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维护通道中布置有供人员通行的通道板,所述通道板被支撑于所述底座上,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布管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板为栅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DTRO单元有两组,所述一级高压泵对应有两台,两组一级DTRO单元的透过液出口均与所述二级高压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一级DTRO单元相对地设置于两个设备跨中,两台一级高压泵与所述二级高压泵相邻布置于同一设备跨中并且与布置于另一设备跨中的二级DTRO单元相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用于与外部管线连接的连接管,各所述连接管分别与底座上的管网匹配连接,各所述连接管均布置于所述底座的其中一个纵向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DTRO单元的浓缩液出口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配置有第一浓缩液出口管,于所述第一浓缩液出口管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前置阀、第一监测机构和第一后置阀,所述第一监测机构包括电导探头、取样口、温度探头、流量计和pH探头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二级DTRO单元的浓缩液出口连接有第二浓缩液出口管,于所述第二浓缩液出口管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前置阀、第二监测机构和第二后置阀,所述第二监测机构包括电导探头、取样口、温度探头、流量计和pH探头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DTRO单元的透过液出口与所述二级高压泵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三前置阀、第三监测机构和第三后置阀,所述第三监测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电导探头和压力探头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二级DTRO单元的透过液出口连接有产水管,于所述产水管上依次设置有第四监测机构和第四后置阀,所述第四监测机构包括取样口、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电导探头和压力探头中的至少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化洗水箱和控制柜,所述化洗水箱的出水口与底座上的管网匹配连接,底座上的各动力设备和各检测器件均与所述控制柜电连接;所述化洗水箱和控制柜分置于不同的设备布置位上。
CN202220102713.9U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 Active CN217377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2713.9U CN217377495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2713.9U CN217377495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77495U true CN217377495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95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02713.9U Active CN217377495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77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03601Y (zh) 一种高精度水质在线自动监测装置
CN104843945B (zh) 一种新型低能耗mbr污水处理成套装备
KR102163249B1 (ko) 수용가에서의 혼탁수 재발방지를 위한 이물질 여과기능의 상수도 관로형 필터시스템
WO2009056062A1 (fr) Machine de filtration entièrement automatique sans entretien
CN207158963U (zh) 一种反渗透纯水制备系统
CN201724600U (zh) 直流输电用闭式冷却塔辅助系统
CN203486977U (zh) 一种移动式饮用水深度处理设备
CN217377495U (zh) 一种方便维护的垃圾渗滤液高压dtro膜集成装置
WO2024008201A1 (zh) 核动力厂水岛系统
CN101786698A (zh) 饮用水单向管道膜净化装置
CN206915868U (zh) 中央机房箱体式反渗透直饮水主机
CN212167070U (zh) 一种可调式中空纤维超滤系统
CN210544422U (zh) 一种反渗透清洗系统
CN109650469B (zh) 一种污水预处理装置
CN113522028A (zh) 具备远程故障判断装置的供水超滤设备及故障判断方法
CN114481939B (zh) 一种用于河道中下游生态补水的水位补偿装置及补水方法
CN101823780B (zh) 一种软片膜法废水处理集约装置
CN201002989Y (zh) 反渗透制水装置
CN111389228A (zh) 一种可调式中空纤维超滤系统
CN219473627U (zh) 一种发电厂汽水取样样水回收装置
CN218012083U (zh) 反渗透装置
CN218435201U (zh) 一种水质提升给水设备
CN219429767U (zh) 一种三套中水处理系统清洗时备用多用超滤系统
CN216259463U (zh) 适用于电厂化学仪表低温取样架的低压过滤器的清洗系统
CN208667280U (zh) 一种精确监测漏水位置的智能净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