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5367U - 一种快出蒸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出蒸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65367U
CN217365367U CN202220362783.8U CN202220362783U CN217365367U CN 217365367 U CN217365367 U CN 217365367U CN 202220362783 U CN202220362783 U CN 202220362783U CN 217365367 U CN217365367 U CN 217365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taining ring
water tank
cavity
water re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627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宣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Kuaite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Kuaite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Kuaite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Kuaite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65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65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快出蒸汽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的槽底设置有发热盘,水槽内沿发热盘的外周设置有内挡水圈,内挡水圈上开设有内连通口,所述水槽通过内挡水圈分隔出对应发热盘的蒸发腔,所述水槽内沿内挡水圈的外周设置有外挡水圈,外挡水圈与内挡水圈之间形成内绕流腔,所述内绕流腔通过内连通口与蒸发腔连通,所述外挡水圈上开设有连通内绕流腔和水槽的外连通口;本实用新型结构通过增加外挡水圈结构,能够防止蒸发腔内的水体受热升温回流至水槽内,能够有效地缩小水体的受热面积,减少冷热水热量交换,使发热盘的热量能够集中加热蒸发腔内的水体,加快出蒸汽速度,大幅度提高蒸汽的热效率,降低蒸汽的含水量。

Description

一种快出蒸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煮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快出蒸汽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煮设备结构中,如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为:CN201710490579.8的“一种多层螃蟹蒸煮锅”结构所示,其中公开的“所述加热基座(1)内设置有放置水的腔体(2),所述腔体(2)底部中心设置有不锈钢发热盘(3),所述腔体(2)的上部便于卡接有第一蒸盘(4)”,该结构的蒸煮锅在使用过程中,不锈钢发热盘工作对腔体内的水进行加热,但是在加热过程中,腔体中心靠近不锈钢发热盘的水受热升温后会不停与腔体四周的冷水相互混合进行热交换,导致该结构的蒸煮锅的蒸汽产生速度较慢,热效率偏低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市面上出现一种烹煮设备,其结构如上述的蒸煮锅相同,不同的是在不锈钢发热盘的外周设置有一圈挡圈,挡圈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连通口,通过挡圈降低腔体中心的热水与四周冷水的热交换,从而提高蒸汽产生的速度,但是由于连通口过多,因此有可能出现腔体中心的水受热沸腾后向外侧流动,使得部分连通口用于水体流出,另一部分连接口用于水体流入,使腔体内始终形成流水效果,使热水和冷水出现热交换,同样出现热效率偏低问题,因此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对烹煮设备作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一种快出蒸汽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加快出蒸汽速度,大幅度提高蒸汽的热效率。
一种快出蒸汽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的槽底设置有发热盘,水槽内沿发热盘的外周设置有内挡水圈,内挡水圈上开设有内连通口,所述水槽通过内挡水圈分隔出对应发热盘的蒸发腔,所述水槽内沿内挡水圈的外周设置有外挡水圈,外挡水圈与内挡水圈之间形成内绕流腔,所述内绕流腔通过内连通口与蒸发腔连通,所述外挡水圈上开设有连通内绕流腔和水槽的外连通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进一步说明,所述外连通口和内连通口沿周向错位设置或者对侧设置,所述外连通口与内连通口之间沿内绕流腔形成迂回绕流的补水路径;通过迂回绕流的补水路径从而形成单方向的水流,当蒸发腔内的水体减少时,水流通过外连通口和内连通口以只进不出的势能对蒸发腔进行补水,从而确保蒸发腔内受热升温的水体不会通过内连通口和外连通口向水槽回流。
进一步说明,所述水槽的上部设置有蒸盘,蒸盘的底面延伸有设置在内挡水圈外侧的分隔挡圈,分隔挡圈的底部靠向水槽槽底并与槽底之间形成连通间隙,通过分隔挡圈延伸至水槽液面以下将蒸汽限定在蒸发腔内;所述分隔挡圈的数量优选为一个,该分隔挡圈设置在内挡水圈的外侧,可以是内挡水圈和外挡水圈之间的内绕流腔位置,或者设置在外挡水圈的外侧,或者所述分隔挡圈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隔挡圈与外挡水圈与内挡水圈上下交错设置;分隔挡圈通过与水体接触形成密封作用,使蒸发腔内蒸汽不能通过内挡水圈与蒸盘之间的间隙或者连通间隙渗出水槽内,同时连通间隙在连通器的原理下又不影响水槽对蒸发腔的补水路径。
进一步说明,所述水槽内设置有两圈或两圈以上的外挡水圈,相邻两外挡水圈之间形成外绕流腔,所述水槽通过外绕流腔和内绕流腔与所述蒸发腔连通;能够增加迂回绕流的补水路径长度。
进一步说明,所述内连通口或/和外连通口呈断口状结构,断口状的内连通口和外连通口的宽度自上而下呈递减趋势,该结构的内连通口和外连通口能够根据水槽内的水量进行补水速度;或者呈缺口状结构,缺口状的内连通口和外连通口靠水槽的槽底侧设置;而内连通口和外连通口采用缺口状,能够起到蒸汽分隔作用,从而省去上述的分隔挡圈结构。
进一步说明,所述内挡水圈或/和外挡水圈连接于蒸盘的底面,内挡水圈或/和外挡水圈与水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将内挡水圈和外挡水圈均设置在蒸盘的底面,能够使水槽的槽底更加平整,方便对水槽进行清理。
进一步说明,所述蒸盘上对应蒸发腔设置有蒸盘凸台,所述蒸盘凸台上开设有连通蒸发腔的蒸汽出口;所述蒸盘凸台一方面能够支承盛装被蒸物的器皿,另一方面主要为了增加蒸发腔的纵向高度,能够提高蒸汽形成的质量,降低蒸汽含水量,并且可以容纳更多蒸汽。
进一步说明,所述蒸汽出口周向均布在蒸盘凸台的侧壁和顶壁之间的过渡处;使蒸汽出口能够同时纵向和侧向喷出蒸汽,使蒸汽能够均匀分布在蒸盘上方,使物件加热更加均匀。
进一步说明,所述内挡水圈和外挡水圈上分别开设有单个内连通口和外连通口;开设单个内连通口和外连通口,能够使内连通口和外连通口的连通距离最大化,使水体迂回扰流的距离延长。
进一步说明,所述发热盘的盘面高度低于水槽的槽底高度;通过发热盘与水槽的高度落差,使水流能够保持由内绕流腔往发热盘的流动方向,即使外挡水圈与内挡水圈采用单一连通口,确保该连通口不会出现回流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快出蒸汽装置,该结构通过增加外挡水圈结构形成迂回绕流的补水路径,能够防止蒸发腔内的水体受热升温回流至水槽内,能够有效地缩小水体的受热面积,减少冷热水热量交换,使发热盘的热量能够集中加热蒸发腔内的水体,加快出蒸汽速度,大幅度提高蒸汽的热效率,降低蒸汽的含水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补水路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蒸盘凸台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三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四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通口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通口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快出蒸汽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水槽2,所述水槽2的槽底设置有发热盘3,水槽2内沿发热盘3的外周设置有内挡水圈4,内挡水圈4上开设有一个内连通口41,所述水槽2通过内挡水圈4分隔出对应发热盘3的蒸发腔A,所述水槽2内沿内挡水圈4的外周设置有外挡水圈5,外挡水圈5与内挡水圈4之间形成内绕流腔B,所述内绕流腔B通过内连通口41与蒸发腔A连通,所述外挡水圈5上开设有一个连通内绕流腔B和水槽2的外连通口51;所述外连通口51与上述的内连通口41以对侧设置,沿内绕流腔B形成迂回绕流的补水路径。
通过增加外挡水圈5结构形成迂回绕流的补水路径,能够防止蒸发腔A内的水体受热升温回流至水槽2内,能够有效地缩小水体的受热面积,减少冷热水热量交换,使发热盘3的热量能够集中加热蒸发腔A内的水体,加快出蒸汽速度,大幅度提高蒸汽的热效率,降低蒸汽的含水量。
具体实施方式二: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在所水槽2的上部可拆式增加有蒸盘7,蒸盘7的底面延伸有设置在内挡水圈4外侧的分隔挡圈6,所述分隔挡圈6与内挡水圈4和外挡水圈5呈同心圆结构相互间隔设置,分隔挡圈6的底部靠向水槽2槽底并与槽底之间形成连通间隙61,通过分隔挡圈6延伸至水槽2液面以下将蒸汽限定在蒸发腔A内;所述蒸盘7上对应蒸发腔A设置有蒸盘凸台71,所述蒸盘凸台71上开设有连通蒸发腔A的蒸汽出口72,所述蒸汽出口72周向均布在蒸盘凸台71的侧壁和顶壁之间的过渡处。
所述蒸盘7设置有外翻边701,蒸盘7通过所述外翻边701搁置在水槽2的槽口沿上,并且通过蒸盘7覆盖水槽2的槽口;通过将蒸盘7拆卸,对水槽2进行加水。
具体实施方式三:
如图5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三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实施方式二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水槽2内设置有两圈或两圈以上的外挡水圈5,相邻两外挡水圈5之间形成外绕流腔C,所述水槽2通过外绕流腔C和内绕流腔B与所述蒸发腔A连通,在该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外连通口51同样是采用对侧设置,使补水路径能够来回绕流。
具体实施方式四:
如图6所示,所述内挡水圈4和外挡水圈5均连接于蒸盘7的底面,内挡水圈4和外挡水圈5与水槽2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8,通过密封结构8可以防止受热水体通过间隙向外侧渗透;
所述密封结构8包括弹性的密封圈或者设置在槽底的闸口槽,所述密封圈可以连接在内挡水圈4和外挡水圈5的底部,通过抵压在槽底实现密封,或者连接于水槽2的槽底。
具体实施方式五:如图7所示,所述内连通口41或/和外连通口51呈断口状结构,且断口状的内连通口41和外连通口51的宽度自上而下呈递减趋势,该实施方式结构能够应用在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中。
具体实施方式六:如图8所示,所述内连通口41或/和外连通口51呈缺口状结构,缺口状的内连通口41和外连通口51靠水槽2的槽底侧设置,该实施方式结构同样能够应用在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中,相对具体实施方式四,不同的是,具体实施方式二采用该结构能够省去分隔挡圈6;
由于在具体实施方式五中,蒸发腔A能够通过分隔挡圈6限定蒸汽在蒸发腔A内,因此外挡水圈5与内挡水圈4的顶部只需要靠向蒸盘7底面,不作密封设置,与蒸盘7底面之间还留有间隙,而采用具体实施方式六中的结构时,需要内挡水圈4的顶部与蒸盘7底面密封相抵,通过内挡水圈4的上部呈闭环状,而水体液面高度又能淹没内挡水圈4下部的内连通口41,因此内挡水圈4能够兼顾蒸汽分隔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七:
如图9所示,所述发热盘3的盘面高度H1低于水槽2的槽底高度H2。
所述水槽2的底部开设有中心开口201,所述发热盘3包括一封接于中心开口201内的金属板301,所述金属板301的底面设置有发热元件302,所述发热元件302包括但不限于发热管。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快出蒸汽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的槽底设置有发热盘,水槽内沿发热盘的外周设置有内挡水圈,内挡水圈上开设有内连通口,所述水槽通过内挡水圈分隔出对应发热盘的蒸发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内沿内挡水圈的外周设置有外挡水圈,外挡水圈与内挡水圈之间形成内绕流腔,所述内绕流腔通过内连通口与蒸发腔连通,所述外挡水圈上开设有连通内绕流腔和水槽的外连通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快出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通口和内连通口沿周向错位设置或者对侧设置,所述外连通口与内连通口之间沿内绕流腔形成迂回绕流的补水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快出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的上部设置有蒸盘,蒸盘的底面延伸有设置在内挡水圈外侧的分隔挡圈,分隔挡圈的底部靠向水槽槽底并与槽底之间形成连通间隙,通过分隔挡圈延伸至水槽液面以下将蒸汽限定在蒸发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快出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内设置有两圈或两圈以上的外挡水圈,相邻两外挡水圈之间形成外绕流腔,所述水槽通过外绕流腔和内绕流腔与所述蒸发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出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通口或/和外连通口呈断口状结构,断口状的内连通口和外连通口的宽度自上而下呈递减趋势;或者呈缺口状结构,缺口状的内连通口和外连通口靠水槽的槽底侧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出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挡水圈或/和外挡水圈连接于蒸盘的底面,内挡水圈或/和外挡水圈与水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出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盘上对应蒸发腔设置有蒸盘凸台,所述蒸盘凸台上开设有连通蒸发腔的蒸汽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出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出口周向均布在蒸盘凸台的侧壁和顶壁之间的过渡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快出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挡水圈和外挡水圈上分别开设有单个内连通口和外连通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出蒸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的盘面高度低于水槽的槽底高度。
CN202220362783.8U 2021-12-29 2022-02-22 一种快出蒸汽装置 Active CN21736536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3044 2021-12-29
CN2021233830441 2021-12-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65367U true CN217365367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100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62783.8U Active CN217365367U (zh) 2021-12-29 2022-02-22 一种快出蒸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653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65367U (zh) 一种快出蒸汽装置
CN205386071U (zh) 一种蒸汽料理机
CN105090920A (zh) 加热体进水口改进结构的蒸汽加热装置
CN209083706U (zh) 一种液压油箱
CN216454593U (zh) 液体加热器
CN213821004U (zh) 出水组件及净饮机
CN211626184U (zh) 一种便于导热的冷凝器
CN110051212B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及蒸汽饭煲
CN210055661U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烹饪器具
CN220141403U (zh) 即热抽水器
CN213075423U (zh) 一种蒸笼及烹饪装置
CN205155909U (zh) 加热体进水口改进结构的蒸汽加热装置
CN210624897U (zh) 聚热水结构及电热水器
CN220771368U (zh) 一种用于无压连续式温开水机的热交换器
CN213605899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加热装置
CN219920855U (zh) 冷却装置和饮水设备
CN218552065U (zh) 一种煲仔锅
CN209629461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11204971U (zh) 一种高效组合式容积换热器
CN217565748U (zh) 不锈钢自蒸碟
CN211204997U (zh) 螺旋板式换热器
CN220871139U (zh) 一种出水效果好的膜加热器出水组件
CN111486589A (zh) 一种聚热水结构及电热水器
CN217131222U (zh) 腔体式蒸汽发生器
CN220017325U (zh) 多腔体的蒸汽发热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