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2638U - 一种头部充电器和刺激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部充电器和刺激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62638U
CN217362638U CN202221773649.3U CN202221773649U CN217362638U CN 217362638 U CN217362638 U CN 217362638U CN 202221773649 U CN202221773649 U CN 202221773649U CN 217362638 U CN217362638 U CN 217362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patient
charging
assembly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736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冠宇
吴国良
朱为然
章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yu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ener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ener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ener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736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62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62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62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部充电器和刺激系统。该头部充电器包括头戴组件和充电组件,所述头戴组件用于佩戴在患者的头部;所述充电组件滑动设置于头戴组件朝向患者头部的一侧,并用于贴合患者的头部和对头部内的植入设备进行充电,所述充电组件的移动路径范围在患者头部的左侧、头部的右侧和头部的顶侧之间。该头部充电器不仅用于提高患者对其头部植入设备充电时的便捷性,同时也能提高充电性能及患者的使用感受。

Description

一种头部充电器和刺激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入医疗设备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部充电器和刺激系统。
背景技术
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eep Brain Stimulation ,简称DBS)通过向帕金森患者的脑内释放电刺激,使患者运动功能趋于正常。具体地,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主要包括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器(即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电极以及体外的控制器。其中,脉冲发生器通过延伸导线与电极相连接,从而将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脉冲传输到电极,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脉冲信号由电极传输至特定神经靶点进行电刺激,从而使人体机能恢复到正常运作的状态。
而目前市场上的充电器对头部植入设备进行充电时,其无法较好的固定于患者的头部,且不同患者头部尺寸不一样、头部内的植入设备位置也不一样,这就导致充电器的兼容性较差,市场上现有的充电器不仅会影响充电性能,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使用感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部充电器和刺激系统,头部充电器用于提高患者对其头部植入设备充电时的便捷性,同时也能提高充电性能及患者的使用感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头部充电器,包括:
头戴组件,所述头戴组件用于佩戴在患者的头部;
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滑动设置于头戴组件朝向患者头部的一侧,并用于贴合患者的头部和对头部内的植入设备进行充电,所述充电组件的移动路径范围在患者头部的左侧、头部的右侧和头部的顶侧之间。
优选地,所述头戴组件包括主体、两伸缩杆和两抱紧体,所述头戴组件的材质为弹性材质,所述主体呈拱形结构,两所述伸缩杆分别可伸缩的连接于主体的两端且可朝主体的内部滑动,所述抱紧体分别连接于伸缩杆远离主体的一端,且两所述抱紧体分别用于贴合患者头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主体呈圆弧结构,所述抱紧体包括抱杆,所述主体至抱杆的半径逐渐增大,所述抱杆上设置有耳槽,所述耳槽用于避让患者的耳部。
优选地,所述抱杆的材质为塑料,所述抱杆朝向头部的一侧包覆有硅胶。
优选地,所述抱紧体包括耳罩,所述耳罩用于贴合患者的耳部,所述耳罩远离患者耳部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耳罩内部相连通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主体朝向头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连接有凸条,所述凸条从第一滑槽内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滑槽内的另一端,所述充电组件朝向第一滑槽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纵截面呈凸字形,所述凸块滑动连接于凸条上。
优选地,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壳体、充电线圈和电路板,所述充电线圈和电路板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充电线圈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头戴组件或充电组件上设置有充电口;当所述头戴组件设置有充电口时,所述头部充电器还包括可伸缩的弹簧导线,所述充电口通过弹簧导线与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设置于下壳体的上方,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后形成有容纳充电线圈和电路板的腔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
优选地,当所述充电组件滑动至第一滑槽的一端时,经过所述主体的圆心到充电组件的垂线为第一线条,当所述充电组件滑动至第一滑槽的另一端时,经过所述主体的圆心到充电组件的垂线为第二线条,所述第一线条和第二线条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0度。
一种刺激系统,包括:
刺激电极,所述刺激电极用于植入患者的头部;
脉冲发生器,所述脉冲发生器用于植入患者的头部并与所述刺激电极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内设置有充电电池和接收线圈;
包含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头部充电器,在所述头部充电器佩戴在患者的头部时,所述充电组件用于与接收线圈配合对所述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患者需要对其头部的充电器进行充电时,将头戴组件佩戴在患者的头部,同时,由于每个患者的头部尺寸不一样、头部植入设备的位置不一样,因此,患者可移动充电组件进行调整,从而与植入设备位置相对应且贴合患者的头部,佩戴在患者头部即可对植入设备充电提高了患者对其头部植入设备充电时的便捷性,同时也能提高充电性能及患者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种结构的头部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头部充电器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头部充电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种结构的头部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种结构的头部充电器中充电组件位于第一滑槽的一端与充电组件位于第一滑槽的另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头戴组件;2、充电组件;3、主体;4、伸缩杆;5、耳槽;6、抱杆;7、耳罩;8、通孔;9、第一滑槽;10、凸条;11、凸块;12、第二滑槽;13、充电线圈;14、电路板;15、充电口;16、上壳体;17、下壳体;18、第一线条;19、第二线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部充电器,包括头戴组件1和充电组件2。
如图1至图5所示,头戴组件1用于佩戴在患者的头部,充电组件2滑动设置于头戴组件1朝向患者头部的一侧,充电组件2贴合患者的头部,并对头部内的植入设备进行充电,植入设备例如是脉冲发生器、神经刺激器等,充电组件2的移动路径范围在患者头部的左侧、头部的右侧和头部的顶侧之间。具体地说,患者在使用时,先将头戴组件1佩戴在头部,随后患者可根据植入设备的位置滑动充电组件2至与植入设备位置相对应,随后即可开始对头部内的植入设备进行充电,该头部充电器通过佩戴在患者头部即可对植入设备充电,而相较于现有一些无法佩戴在头部的充电器,该头部充电器佩戴后进行充电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便捷性,使得患者在使用时也更为舒适,而充电组件2贴合于患者的头部,同时也能极大的提高对植入设备的充电性能。相较于将充电器设置在眼镜腿上的眼镜式充电器,该头部充电器能够更好地贴合患者的头部,且移动路径范围在患者头部的左侧、头部的右侧和头部的顶侧之间,可充电范围更广,可充电位置更灵活,适用性更强。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头戴组件1包括主体3、两伸缩杆4和两抱紧体,头戴组件1的材质为弹性材质,具体地说,该弹性材质为弹性塑料,而主体3呈拱形结构,主体3的开口朝向患者的头部一侧,两伸缩杆4体分别可伸缩的连接于主体3的两端且可朝主体3的内部滑动,抱紧体分别连接于伸缩杆4远离主体3的一端,且两抱紧体分别用于贴合患者头部的两侧,具体地说,头戴组件1的弹性材质可使得患者在佩戴时,头戴组件1可跟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自适应调节,而伸缩杆4可伸缩的连接于主体3的端部,使得患者可根据自身头部的大小进行调节伸缩杆4,从而调整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位置,该结构设置满足了不同患者不同大小的头骨,适用范围也更广。
作为本实施例中头部充电器的第一种结构,如图1、图2至图5所示,主体3呈圆弧结构,抱紧体包括抱杆6,主体3至抱杆6的半径逐渐增大,抱杆6上设置有耳槽5,具体地说,该头部充电器的结构类似于发卡,而圆弧结构的主体3使得患者佩戴起来更为舒适,与患者头部形状更为匹配,主体3至抱杆6的半径逐渐增大也避免了患者在佩戴该头部充电器时抱杆6对患者头部两侧的过度挤压从而造成不适的情况,耳槽5的设置也使得患者在佩戴好头部充电器时,抱杆6的部分可避开患者的耳部,从而避免对患者的耳部造成挤压造成不适,提高了患者的使用感。
作为本实施例第一种结构的进一步实施方式,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使用感,抱杆6的材质为塑料,抱杆6朝向头部的一侧包覆有硅胶,在使用时,硅胶与患者的头部不仅更加贴合,同时也更为舒适,有效保障了该头部充电器的使用感。
作为本实施例头部充电器的第二种结构,如图2所示,抱紧体包括耳罩7,耳罩7用于贴合患者的耳部,具体地说,该头部充电器的结构类似于耳麦,耳罩7的设置使得患者在佩戴该头部充电器时避免了对耳部的挤压,佩戴起来更为舒适,提高了患者的使用感。
作为本实施例第二种结构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耳罩7远离患者耳部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耳罩7内部相连通的通孔8,通孔8的设置连通了耳罩7的内部与外部,从而避免了患者长时间佩戴出现耳部闷热的情况,提高了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作为本实施例两种结构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4所示,主体3朝向头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槽9,第一滑槽9内连接有凸条10,凸条10从第一滑槽9内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滑槽9内的另一端,充电组件2朝向第一滑槽9的一侧设置有凸块11,凸块11上设置有第二滑槽12,第二滑槽12的纵截面呈凸字形,当患者需要调整充电组件2的位置时,充电组件2的滑动带动了凸块11在凸条10上滑动,第二滑槽12形状的设置也提高了凸块11在滑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充电组件2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充电组件2包括壳体、充电线圈13和电路板14,充电线圈13和电路板14设置于壳体内,充电线圈13和电路板14电连接,头戴组件1或充电组件2上设置有充电口15,本实施例中优选在头戴组件1上设置有充电口15,进一步地说,充电口15设置于主体3一侧的下部,从而避免了充电口15与外部电线连接的时候,外部电线对患者的头部造成干扰,从而产生不适的感觉,而头部充电器还包括可伸缩的弹簧导线,充电口15通过弹簧导线与电路板14电连接,弹簧导线可以呈波浪状,弹簧导线的设置使得患者在将头戴组件1待在头部时,可跟随头戴组件1撑大而伸长,从而避免了导线发生断裂而造成头部充电器的损坏,提高了该头部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壳体包括上壳体16和下壳体17,上壳体16设置于下壳体17的上方,上壳体16和下壳体17连接后形成有容纳充电线圈13和电路板14的腔体,上壳体16和下壳体17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进一步地说,上壳体16和下壳体的材质均为塑料或者均为橡胶,或者是上壳体16为塑料,下壳体17为塑胶,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6的材质优选为塑料,下壳体17的材质优选为硅胶,上壳体16的部分嵌入在下壳体17内,塑料材质使得上壳体16与凸块11连接结构更为牢靠,可一体成型制作,而下壳体17由于直接接触患者的头部,因此选择硅胶的材质也更为舒适,避免对患者的头部造成不适感,从而提高了使用感。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当充电组件2滑动至第一滑槽9的一端时,经过主体3的圆心到充电组件2的垂线为第一线条18,当充电组件2滑动至第一滑槽9的另一端时,经过主体3的圆心到充电组件2的垂线为第二线条19,第一线条18和第二线条19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0度,具体地说,该充电组件2滑动的位置可满足对绝大部分患者头部内植入设备进行充电,该滑动范围的设置也大大提高了头部充电器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刺激系统,包括刺激电极和脉冲发生器(未示出),刺激电极用于植入患者的头部,脉冲发生器用于植入患者的头部并与刺激电极连接,脉冲发生器内设置有充电电池和接收线圈;刺激系统还包含上述头部充电器,在头部充电器佩戴在患者的头部时,充电组件2用于与接收线圈配合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具体地说,通过充电线圈13与接收线圈配合实现无线充电,从而有效延长了刺激系统的使用寿命,避免再次开颅更换刺激系统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所有的这些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头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戴组件,所述头戴组件用于佩戴在患者的头部,所述头戴组件包括主体、两伸缩杆和两抱紧体,所述主体呈拱形结构,两所述伸缩杆分别可伸缩的连接于主体的两端且可朝主体的内部滑动,所述抱紧体分别连接于伸缩杆远离主体的一端,且两所述抱紧体分别用于贴合患者头部的两侧;
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滑动设置于头戴组件朝向患者头部的一侧,并用于贴合患者的头部和对头部内的植入设备进行充电,所述充电组件的移动路径范围在患者头部的左侧、头部的右侧和头部的顶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组件的材质为弹性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呈圆弧结构,所述抱紧体包括抱杆,所述主体至抱杆的半径逐渐增大,所述抱杆上设置有耳槽,所述耳槽用于避让患者的耳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杆的材质为塑料,所述抱杆朝向头部的一侧包覆有硅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体包括耳罩,所述耳罩用于贴合患者的耳部,所述耳罩远离患者耳部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耳罩内部相连通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朝向头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连接有凸条,所述凸条从第一滑槽内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滑槽内的另一端,所述充电组件朝向第一滑槽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纵截面呈凸字形,所述凸块滑动连接于凸条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壳体、充电线圈和电路板,所述充电线圈和电路板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充电线圈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头戴组件或充电组件上设置有充电口;当所述头戴组件设置有充电口时,所述头部充电器还包括可伸缩的弹簧导线,所述充电口通过弹簧导线与电路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设置于下壳体的上方,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后形成有容纳充电线圈和电路板的腔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充电组件滑动至第一滑槽的一端时,经过所述主体的圆心到充电组件的垂线为第一线条,当所述充电组件滑动至第一滑槽的另一端时,经过所述主体的圆心到充电组件的垂线为第二线条,所述第一线条和第二线条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0度。
10.一种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刺激电极,所述刺激电极用于植入患者的头部;
脉冲发生器,所述脉冲发生器用于植入患者的头部并与所述刺激电极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内设置有充电电池和接收线圈;
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头部充电器,在所述头部充电器佩戴在患者的头部时,所述充电组件用于与接收线圈配合对所述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CN202221773649.3U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头部充电器和刺激系统 Active CN217362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3649.3U CN217362638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头部充电器和刺激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3649.3U CN217362638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头部充电器和刺激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62638U true CN217362638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38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73649.3U Active CN217362638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头部充电器和刺激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62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51020B2 (en) Electrode arrangement
US7638898B2 (en) Power supply for a cochlear implant
EP2651504B1 (en) Headband for external occipital neurostimulation
EP2455130B1 (en) Facial stimulation apparatus
EP1470835B1 (en) Implantable electrode array
ES2322266T3 (es) Recargador de casco para dispositivos medicos de implantacion craneal.
US8977369B1 (en) Sound processing assembly for use in a cochlear implant system
CA2862152A1 (en) Electrode arrangement
US9314611B2 (en) Stimulation device
JP2016515404A (ja) 医学的状態の治療および評価のためのヘッドセット
CN217362638U (zh) 一种头部充电器和刺激系统
JP7051734B2 (ja) 医学的状態の治療および評価のためのヘッドセット
KR102195014B1 (ko) 인공와우 시스템의 외부음향 처리장치
CN209347930U (zh) 一种绕颈式咽炎理疗仪的终端结构
CN103356326B (zh) 眼部植入装置及眼部植入装置升级系统
CN103920235A (zh) 一种头戴式刺激电极
CN110507905A (zh) 一种植入式电子耳蜗
US20230330411A1 (en) Close-contact type nerve stimulator
US11729559B2 (en) Hearing aid with hidden use feature
CN116547036A (zh) 天线布置
CN215821611U (zh) 一种哺光训练仪
CN214971149U (zh) 一种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的人造耳蜗
CN218678554U (zh) 无线充电器
CN216676713U (zh) 可更换耳道电极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CN217591089U (zh) 一种人工耳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000 building C16, bio nano Park, 218 Xinghu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yu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building C16, bio nano Park, 218 Xinghu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CENERA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