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8554U - 无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78554U
CN218678554U CN202223058583.2U CN202223058583U CN218678554U CN 218678554 U CN218678554 U CN 218678554U CN 202223058583 U CN202223058583 U CN 202223058583U CN 218678554 U CN218678554 U CN 218678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housing
disposed
coil
wireless char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585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贺强
杨晓波
曲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Nuo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uo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uo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uo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585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78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78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78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用于给植入式医疗器械充电,包括充电电源与充电电源可拆卸地连接的充电线圈,充电线圈包括发射线圈、与发射线圈连接的电路结构、以及连接电路结构和充电电源的充电线缆;其中,发射线圈和电路结构之间连接有柔性结构,在外力作用下,柔性结构可发生弯曲形变。无线充电器的用于给植入在人体颅骨内的医疗器械充电的发射线圈和用于控制发射线圈的电路结构之间通过柔性结构连接,由于柔性结构在外力(可以为帽子)作用下可发生弯曲形变,使得充电线圈能够很好地贴合患者颅骨的弧度,患者佩戴该无线充电器的舒适度高且避免充电线圈翘起而造成的不美观。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植入式医疗器械,比如,植入式神经刺激(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ion)是以一定程度的电流脉冲刺激靶点神经,以调整或恢复脑部、神经或肌肉的功能,使症状缓解的一种方法。美国FDA已经许可临床应用的植入式神经刺激器主要有脊髓刺激(Spinal CordStimulation,SCS)治疗疼痛,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震颤和肌张力障碍,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癫痫和抑郁,骶神经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治疗尿失禁等。
在神经刺激器植入患者体内后,每位患者的神经刺激器植入位点和病灶相关,也就是每位患者的植入部位并不相同。并且,神经刺激器以一定程度的电流脉冲,对病灶进行慢性电刺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使用外部无线充电设备对神经刺激器进行无线充电。
现有的无线充电设备通常需要辅助定位工具将无线充电设备的发射端定位于对准神经刺激器植入部位的位置。然而,由于发射端体积较大且头部植入的刺激器由于头部是不规则弧形,无线充电器无法与刺激器植入部位较好的贴合,使得患者佩戴时感到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患者贴合性好且佩戴舒适的无线充电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充电器,用于给植入式医疗器械充电,包括:
充电电源;
充电线圈,与所述充电电源可拆卸地连接,包括发射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连接的电路结构、以及连接电路结构和所述充电电源的充电线缆;
其中,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电路结构之间连接有柔性结构,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柔性结构可发生弯曲形变。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结构包括可发生弯曲形变的柔性件、设置在所述柔性件的第一端的第一连接件、及设置在所述柔性件的第二端的第二连接件;所述发射线圈包括盖体、及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第一对接件,所述第一对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配合;所述电路结构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对接件,所述第二对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配合,其中,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一端的相对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一个为第一凹环,所述第一对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另一个为与所述第一凹环配合的第一凸环;所述第二对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为第二凹环,所述第二对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另一个为与所述第二凹环配合的第二凸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柔性件和第二连接件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对接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胶层;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对接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PCB板、盖设在所述PCB板上的屏蔽罩、及设置在壳体上的装饰盖,所述装饰盖上设有若干通风口,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地连接的下壳体,所述第二对接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线圈还包括设置在盖体内的线圈本体,所述盖体包括上盖、及与所述上盖可拆卸地连接的下盖,所述第一对接件设置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本体为磁共振发射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线缆和所述充电电源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充电线缆靠近所述充电电源一端为航空插头,所述充电电源上设置有与所述航空插头配合的接插口。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电源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电池包、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充电接口、与所述外壳可拆卸地连接的防尘盖、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用以启闭所述充电电源的按钮,所述接插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防尘盖具有封堵所述充电接口和接插口的封堵位置、及裸露所述充电接口和接插口的打开位置;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神经刺激器的电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无线充电器的用于给植入在人体颅骨内的医疗器械充电的发射线圈和用于控制发射线圈的电路结构之间通过柔性结构连接,由于柔性结构在外力(可以为帽子)作用下可发生弯曲形变,使得充电线圈能够很好地贴合患者颅骨的弧度,患者佩戴该无线充电器的舒适度高且避免充电线圈翘起而造成的不美观。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无线充电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发射线圈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电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柔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所示的无线充电器,用于给植入式医疗器械充电。该植入式医疗器械可以为植入患者颅骨内的神经刺激器、心脏起搏器等器械,本实施例中,以神经刺激器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电源100、及与充电电源100可拆卸地连接的充电线圈200。其中,充电线圈200包括发射线圈1、与发射线圈1连接的电路结构2、以及连接电路结构2和充电电源100的充电线缆3。
请参见图1至图3,发射线圈1包括盖体11、设置在盖体11内的线圈本体12。盖体11呈环形结构,且盖体11包括上盖111、及与上盖111可拆卸地连接的下盖112。上盖111和下盖112连接以围设形成一个环形腔,线圈本体12设置在该环形腔内。具体的,线圈本体12设置在环形腔内以呈螺旋结构,从而增加线圈本体12位于盖体11内的长度,从而保证发射线圈1对神经刺激器的充电效率。本实施例中,线圈本体12环绕设置在一个环绕盘13上,该设置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上盖111和下盖112可拆卸地连接,以方便对位于其内的线圈本体12的维护。上盖111和下盖112之间可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但不仅限于此,还可以为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比如螺纹配合等。
线圈本体12为磁共振发射线圈,从而实现通过磁共振技术对神经刺激器进行充电,关于磁共振充电的实现方式,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采用磁共振技术进行充电,相较于传统的磁感应技术,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距离更远,可达23mm,从而扩大了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线圈200对植入在患者颅骨内的神经刺激器的充电区域,提高了对无线充电器的可操作性。
请参见图1、图2和图4,电路结构2包括壳体21、位于壳体21内的PCB板22、盖设在PCB板22上的屏蔽罩23、及设置在壳体21上的装饰盖24。壳体21包括上壳体211、及与上壳体211可拆卸地连接的下壳体212,上壳体211和下壳体212对接以围设形成一收容空间,其中PCB板22和屏蔽罩23位于该收容空间内。PCB板22和线圈本体12连接,PCB板22和线圈本体12一起组成谐振电路,通过线圈本体12发射出去。屏蔽罩23一方面防止外部对电路结构2的干扰,另一方面也防止电路结构2对外部造成电磁干扰。
上壳体211上设置以开口2111,装饰盖24封堵该开口2111。装饰盖24上设有若干通风口241,用以达到为PCB板22散热的作用。
上壳体211和下壳体212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但不仅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在此不一一列举。同样的,装饰盖24和上壳体211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为卡接等方式。
充电线圈200用于固定在患者头部,以对植入在患者颅骨内的神经刺激器进行充电。为了将充电线圈200固定在患者头部,以实现充电线圈200长时间稳定地对植入在患者颅骨内的神经刺激器进行充电,一般借助辅助定位装置。
辅助定位装置可佩戴在患者头部上并将充电线圈200固定在头部上,并可使得充电线圈200能够精准定位于神经刺激器的充电区域,以实现对颅骨内的神经刺激器进行充电。辅助定位装置根据头部形状设置,以方便佩戴在头部,具体的,其一般为弧形结构。辅助定位装置可以为帽子、可佩戴在患者头部的固定环等装置。
发射线圈1和电路结构2都为硬质结构,无法发生变形,两者连接在一起的体积相对较大,在辅助定位装置的作用下,发射线圈1可能无法贴合在头部表面上,也无法覆盖在神经刺激器的充电区域,造成发射线圈1对神经刺激器的充电不稳定。
为此,本实施例中,发射线圈1和电路结构2之间连接有柔性结构4,在外力作用下,柔性结构4可发生弯曲形变,从而使得发射线圈1和电路结构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使得充电线圈200能够很好地贴合患者颅骨的弧度,患者佩戴该无线充电器的舒适度高且避免充电线圈200翘起而造成的不美观。
因每位患者的神经刺激器的植入位点和病灶相关,使得每位患者的植入部位并不相同,所以每位患者的充电区域也不相同。当辅助定位装置佩戴在患者头部上,充电线圈200所在的区域因人而异,同时充电线圈200的柔性结构4的弯曲程度而不完全相同。
施加在充电线圈200上的外力通过辅助定位装置实现。通过辅助定位装置佩戴在患者头部,辅助定位装置施加外力在充电线圈200上,以贴合患者颅骨的弧度,柔性结构4发生弯曲变形,以使得发射线圈1和电路结构2很好地贴合患者颅骨形状,从而使得充电线圈200能够舒适地且相对稳定地在佩戴在每一个患者的头部。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刺激器的植入位置因人而异,故,充电线圈200需要先移动到靠近植入区域的充电区域,然后使用辅助定位装置实现位置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电路结构2靠近发射线圈1设置,其目的在于防止由于距离过大导致信号衰减。
请参见图3至图5,柔性结构4包括可发生弯曲形变的柔性件41、设置在柔性件41的第一端的第一连接件42、及设置在柔性件41的第二端的第二连接件43。其中,第二端为第一端的相对端,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靠近发射线圈1,第二端靠近电路结构2。
柔性件41为中空结构,以连通发射线圈1和电路结构2,使得线圈本体12等结构从电路结构2延伸自发射线圈1内。
发射线圈1的盖体11上设置有的第一对接件113,第一对接件113和第一连接件42可拆卸地配合,以实现发射线圈1和柔性件41的可拆卸地连接。电路结构2的壳体21上设置有的第二对接件213,第二对接件213和第二连接件43可拆卸地配合,以实现电路结构2和柔性件41的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对接件113和第一连接件42中的一个为第一凹环,第一对接件113和第一连接件42中的另一个为与第一凹环配合的第一凸环;第二对接件213和第二连接件43中的一个为第二凹环,第二对接件213和第二连接件43中的另一个为与第二凹环配合的第二凸环。
第一凸环和第二凹环配合,以实现发射线圈1和柔性件41的连接,第二凸环和第二凹环配合,以实现电路结构2和柔性件41的连接,并提高柔性件41的两端分别与发射线圈1和电路结构2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2为第一凸环,第一对接件113为第一凹环,第二连接件43为第二凸环,第二连接件43为第二凹环。第一对接件113设置在上盖111和下盖112上。第二对接件213设置在上壳体211和下壳体212上。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分别设置在柔性件41的两端,盖体11上设置有第一通环114,壳体21上设置有第二通环214,柔性件41的第一端至少部分伸入至第一通环114内,第二端至少部分伸入至第二通环214内,且第一凹环位于第一通环114的内壁上,第二凹环位于第二通环214的内壁上。当柔性件41分别与发射线圈1和电路结构2连接时,第一连接件42位于第一通环114内,第二连接件43位于第二通环214内,从而实现连接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对接件113、第一连接件42、第二对接件213和第二连接件43的结构还为其他,比如互相配合的卡扣,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第一连接件42、柔性件41和第二连接件43一体成型,以增加柔性结构4的强度和使用寿,同时简化柔性结构4的成型工艺。第一连接件42、柔性件41和第二连接件43可通过注塑工艺制备得到。其中,柔性件41为了更易发生变形,其选取柔性更好的材质制备,第一连接件42和第二连接件43为都为自柔性件41上外突伸的凸起,为了增加第一连接件42和第二连接件43的连接强度,凸起选取硬度更好的材质制备。柔性件41与第一连接件42或第二连接件43的材质硬度不同,可通过双色注塑一体成型制备。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2和第一对接件11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胶层(未示出);第二连接件43和第二对接件21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胶层(未示出)。第一胶层设置,进一步增加了发射线圈1和柔性件4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样的,第二胶层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电路结构2和柔性件4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请参见图1和图2,充电线缆3和充电电源100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以实现充电电源100和充电线圈200的可拆卸地连接。充电线缆3靠近充电电源100一端为航空插头31,充电电源100上设置有与航空插头31配合的接插口51。通过航空插头31和接插口51之间的插接,实现充电线缆3和充电电源100的可拆卸地连接。
航空插头31的接触可靠强,能够有效防止脱落,避免了由于脱落造成充电中断,增加了充电线缆3和充电电源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证充电电源100通过充电线缆3给充电线圈200的供电稳定性。
充电电源100包括外壳52、设置在外壳52内的电池包(未示出)、设置在外壳52上的显示屏53、设置在外壳52上的充电接口54、与外壳52可拆卸地连接的防尘盖55、及设置在外壳52上且用以启闭充电电源100的按钮56。接插口51设置在外壳52上,防尘盖55具有封堵充电接口54和接插口51的封堵位置、及裸露充电接口54和接插口51的打开位置。
由于医疗器械要求严格,在充电电源100不使用时,防尘盖55封堵充电接口54和接插口51,可以起到防尘防水、及防静电的作用,使得充电电源1001可靠性更高。当需要使用充电电源100给充电线圈200供电时,把防尘盖55打开即可。关于防尘盖55可转动地连接在外壳52上,以在外力作用下,防尘盖55在封堵位置和打开位置切换,操作方便。
当无线充电器给神经刺激器充电时,显示屏53能够显示神经刺激器的电量,方便患者知晓神经刺激器的充电情况。显示屏53显示电量的方式可以为数字、进度条等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关于充电电源100的具体结构,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赘述。
对神经刺激器的充电过程为:将充电线圈200移动至神经刺激器的充电区域,辅助定位装置将充电线圈200定位在患者头部,且在辅助定位装置的作用下,柔性件41发生形变,使得充电线圈200贴合在头部上并保持给神经刺激器充电,当无线充电器的显示屏53显示电量已满后,取下辅助定位装置和充电线圈200即可。
综上,无线充电器的用于给植入在人体颅骨内的医疗器械充电的发射线圈和用于控制发射线圈的电路结构之间通过柔性结构连接,由于柔性结构在外力(可以为帽子)作用下可发生弯曲形变,使得充电线圈能够很好地贴合患者颅骨的弧度,患者佩戴该无线充电器的舒适度高且避免充电线圈翘起而造成的不美观。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器,用于给植入式医疗器械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电源;
充电线圈,与所述充电电源可拆卸地连接,包括发射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连接的电路结构、以及连接电路结构和所述充电电源的充电线缆;
其中,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电路结构之间连接有柔性结构,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柔性结构可发生弯曲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结构包括可发生弯曲形变的柔性件、设置在所述柔性件的第一端的第一连接件、及设置在所述柔性件的第二端的第二连接件;所述发射线圈包括盖体、及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第一对接件,所述第一对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配合;所述电路结构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对接件,所述第二对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配合,其中,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一端的相对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一个为第一凹环,所述第一对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另一个为与所述第一凹环配合的第一凸环;所述第二对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为第二凹环,所述第二对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另一个为与所述第二凹环配合的第二凸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柔性件和第二连接件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对接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胶层;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对接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胶层。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PCB板、盖设在所述PCB板上的屏蔽罩、及设置在壳体上的装饰盖,所述装饰盖上设有若干通风口,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地连接的下壳体,所述第二对接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还包括设置在盖体内的线圈本体,所述盖体包括上盖、及与所述上盖可拆卸地连接的下盖,所述第一对接件设置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本体为磁共振发射线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缆和所述充电电源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充电线缆靠近所述充电电源一端为航空插头,所述充电电源上设置有与所述航空插头配合的接插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源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电池包、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充电接口、与所述外壳可拆卸地连接的防尘盖、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用以启闭所述充电电源的按钮,所述接插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防尘盖具有封堵所述充电接口和接插口的封堵位置、及裸露所述充电接口和接插口的打开位置;所述显示屏显示神经刺激器的电量。
CN202223058583.2U 2022-11-15 2022-11-15 无线充电器 Active CN218678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8583.2U CN218678554U (zh) 2022-11-15 2022-11-15 无线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8583.2U CN218678554U (zh) 2022-11-15 2022-11-15 无线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78554U true CN218678554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9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58583.2U Active CN218678554U (zh) 2022-11-15 2022-11-15 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78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30179B2 (en) External controller for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system with an external charging coil powered by an external battery
US8498716B2 (en) External controller for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system with coupleable external charging coil assembly
AU2007313116B2 (en) Orientation-independent implantable pulse generator
EP1626773B1 (en) Headset recharger for cranially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EP2640460B1 (en) External trial stimulator useable in an 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 system
US10105545B2 (en) Assembly with a coaxial audio connector for charging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20170151440A1 (en) Implantable Pulse Generator Usable During a Trial Stimulation Phase and Externally Powered by Magnetic Inductive Coupling
US20170214269A1 (en) Physically-Configurable External Charger for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with Receptacle in Coil Housing for Electronics Module
US20170281936A1 (en) Convertible Implantable Stimulator
US20180272134A1 (en) Microstimulator Having Body-Mounted Electrodes and Remote Electrode Leads
WO2024032814A1 (zh) 一种带感知功能的脑部神经电刺激系统
CN218678554U (zh) 无线充电器
US20190275317A1 (en) Burr hole plugs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CN115382096A (zh) 一种植入体刺激器
US10857366B2 (en) Holder for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CN210963570U (zh) 一种心脏起搏器
US20190290924A1 (en) Implantable prostheses for reducing visibility of bulging from implanted medical devices
EP3946569B1 (en) Low-profile control module for a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
CN219700832U (zh) 一种植入体刺激器的安装支架
AU2018239166A1 (en) Microstimulator with rigid support structure
US11872387B2 (en) Trial neurostimulation system with a lead adapter
AU2012244268B2 (en) External controller for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system with coupleable external charging coil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00 3rd floor, building 3, 21 Futai Road, Zhongtai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NUO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room 509, building 18, Haichuang Park,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No. 998, Wenyi West Road, Wuchang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NUO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