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53250U - 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53250U
CN217353250U CN202221273637.4U CN202221273637U CN217353250U CN 217353250 U CN217353250 U CN 217353250U CN 202221273637 U CN202221273637 U CN 202221273637U CN 217353250 U CN217353250 U CN 217353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ditch
waterproof
pull rod
coiled material
escape ca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736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礼
戴书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shun Building Repai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eshun Repai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eshun Repai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eshun Repai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736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53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53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53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02A30/254Roof garden systems; Roof coverings with high solar reflectance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屋面防水领域,公开了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包括屋面板、排水沟、防水卷材和拉杆;防水卷材覆盖排水沟的底面和立面,防水卷材向排水沟两侧的屋面板的上表面延伸覆盖;拉杆为塑料管,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排水沟的两侧的立面固定连接。本方案通过在排水沟的内部增设拉杆和沿排水沟的内部及周边覆盖防水卷材,加强排水沟结构强度的同时增加排水沟的防水措施,解决了排水沟受挤压开裂漏水的问题,达到提升排水沟防水能力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屋面防水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金属屋面是指采用金属板材作为屋盖材料,将结构层和防水层合二为一的屋盖形式。金属屋面的零部件通过工厂进行标准化批量生产,具有多种满足不同防水、保温、寿命等需要的型式或规格。同时,金属屋面采用装配式搭建,具有轻量化、跨度大、施工周期短等多种优点。因此,金属屋面被广泛地应用于厂房、仓库、简易住宅等。现有技术中,对于用于工业厂房的金属屋面,随着厂房的功能用途不同,往往会在屋面放置各种设备机组、水塔、管线等。金属屋面的排水沟两侧的屋面板在长久的荷载作用下形变,对排水沟的立面产生的挤压,进而导致排水沟变形,其阴角部位的防水层开裂,产生渗漏水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至少一项的不足,提供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用于解决排水沟受挤压开裂漏水的问题,达到提升排水沟防水能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包括屋面板、排水沟、防水卷材和拉杆;防水卷材覆盖排水沟的底面和立面,防水卷材向排水沟两侧的屋面板的上表面延伸覆盖;拉杆为塑料管,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排水沟的两侧的立面固定连接。
本方案在排水沟的内部增加拉杆,拉杆为排水沟的两侧的立面提供内部支撑。屋面板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形变,屋面板与排水沟之间为刚性连接,屋面板对排水沟的立面产生挤压的作用力。排水沟的立面进而将该作用力传递给与之固定连接的拉杆。拉杆的两端在受压后产生支撑的反作用力,并传递回排水沟的立面。挤压的作用力和支撑的反作用力相互平衡,进而避免了排水沟的立面的变形开裂。其次,排水沟的内部和周边还增加了防水卷材。防水卷材具有一定柔性,相比于其他防水层方式,能降低其受力开裂情况的发生。防水卷材为整体式覆盖,有利于减少防水卷材的搭接施工,降低搭接位置的漏水风险,提高防水卷材铺设效率。防水卷材向屋面板的上表面延伸,则能覆盖排水沟的立面与屋面板的上表面的交接位置,降低该位置的漏水风险。另外,拉杆采用塑料管作为内部支撑,其本身具有防水、质量轻的优点,保证了拉杆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排水沟位置的整体质量。本方案通过在排水沟的内部增设拉杆和沿排水沟的内部及周边覆盖防水卷材,加强排水沟结构强度的同时增加排水沟的防水措施,解决了排水沟受挤压开裂漏水的问题,达到提升排水沟防水能力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防水卷材为PVC自粘型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的厚度为1.5mm至3.0mm。所述防水卷材在所述屋面板的上表面的延伸覆盖距离不小于500mm。
本方案中,拉杆与排水沟的立面的固定连接形式包括粘接、热熔焊接和机械固定。
优选地,所述拉杆为PVC圆管,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水沟的立面的防水卷材的表面热熔焊接。拉杆采用PVC材质,配合PVC自粘型防水卷材进行热熔焊接,相同材质,稳定可靠。热熔焊接连接强度高,且不破坏防水卷材的连续性。拉杆选用的管径尺寸包括16mm,20mm,25mm,30mm,40mm,50mm等,可以根据排水沟的尺寸选用不同规格的PVC圆管来施工。
进一步,所述拉杆沿所述排水沟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间隔距离为5m至10m;所述拉杆位于所述排水沟的深度方向上的1/3至1/2位置。拉杆的间隔过于密集,则拉杆的内支撑效果较好,但防水结构的施工过于繁琐;拉杆的间隔过于疏散,则拉杆的内支撑效果较差,位于拉杆之间的排水沟的立面仍容易受挤压变形。另一方面,由于排水沟的立面受到的挤压来源于屋面板,即立面的上部,因此,拉杆应位于排水沟的深度方向的偏上的位置。
由于拉杆仅端部的边缘与排水沟的立面的防水卷材进行表面热熔焊接,为了进一步强化该固定连接,可对拉杆的两端的连接位置进行加强处理。
可选地,增加连接条。连接条包覆在所述拉杆与所述排水沟的连接位置,连接条分别与所述拉杆的表面和所述排水沟的立面的防水卷材的表面热熔焊接。连接条环绕拉杆的端部的外圆周表面一圈。
可选地,所述拉杆的两端的外侧分别套设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的一端设有翻边,翻边与所述排水沟的立面上的防水卷材热熔焊接。第一套管相当于包覆成型后的连接条,第一套管为匹配拉杆管径的批量生产的标准件,使用第一套管有利于减少拉杆加强处理时步骤。
优选地,所述拉杆由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组成,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采用螺纹连接。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之间可以相对旋转,从而实现拉杆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调,以适应排水沟的宽度误差。此外,相对旋转还可以增加拉杆与排水沟的立面之间的预紧力,使拉杆由内向外顶住立面,实现拉杆与排水沟的立面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排水沟的底面设有落水口和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套入落水口的内侧;第二套管的一端设有翻边,翻边与底面上的所述防水卷材粘接或热熔焊接。防水卷材位于落水口位置开设有洞口,第二套管的翻边覆盖搭接在洞口边缘,防止洞口边缘出现渗漏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方案通过在排水沟的内部增设拉杆和沿排水沟的内部及周边覆盖防水卷材,加强排水沟结构强度的同时增加排水沟的防水措施,解决了排水沟受挤压开裂漏水的问题,达到提升排水沟防水能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横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屋面板1、排水沟2、防水卷材3、拉杆4、连接条5、第一套管6、落水口7、第二套管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包括屋面板1、排水沟2、防水卷材3和拉杆4;防水卷材3覆盖排水沟2的底面和立面,防水卷材3向排水沟2两侧的屋面板1的上表面延伸覆盖;拉杆4为塑料管,拉杆4的两端分别与排水沟2的两侧的立面固定连接。
本方案在排水沟2的内部增加拉杆4,拉杆4为排水沟2的两侧的立面提供内部支撑。屋面板1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形变,屋面板1与排水沟2之间为刚性连接,屋面板1对排水沟2的立面产生挤压的作用力。排水沟2的立面进而将该作用力传递给与之固定连接的拉杆4。拉杆4的两端在受压后产生支撑的反作用力,并传递回排水沟2的立面。挤压的作用力和支撑的反作用力相互平衡,进而避免了排水沟2的立面的变形开裂。其次,排水沟2的内部和周边还增加了防水卷材3。防水卷材3具有一定柔性,相比于其他防水层方式,能降低其受力开裂情况的发生。防水卷材3为整体式覆盖,有利于减少防水卷材的搭接施工,降低搭接位置的漏水风险,提高防水卷材铺设效率。防水卷材3向屋面板1的上表面延伸,则能覆盖排水沟2的立面与屋面板1的上表面的交接位置,降低该位置的漏水风险。另外,拉杆4采用塑料管作为内部支撑,其本身具有防水、质量轻的优点,保证了拉杆4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排水沟2位置的整体质量。本方案通过在排水沟2的内部增设拉杆4和沿排水沟2的内部及周边覆盖防水卷材3,加强排水沟2结构强度的同时增加排水沟2的防水措施,解决了排水沟受挤压开裂漏水的问题,达到提升排水沟防水能力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防水卷材3为PVC自粘型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3的厚度为1.5mm至3.0mm。所述防水卷材3在所述屋面板1的上表面的延伸覆盖距离不小于500mm。
本方案中,拉杆4与排水沟2的立面的固定连接形式包括粘接、热熔焊接和机械固定。
优选地,所述拉杆4为PVC圆管,拉杆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水沟2的立面的防水卷材3的表面热熔焊接。拉杆4采用PVC材质,配合PVC自粘型防水卷材进行热熔焊接,相同材质,稳定可靠。热熔焊接连接强度高,且不破坏防水卷材的连续性。拉杆4选用的管径尺寸包括16mm,20mm,25mm,30mm,40mm,50mm等,可以根据排水沟2的尺寸选用不同规格的PVC圆管来施工。
进一步,所述拉杆4沿所述排水沟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间隔距离为5m至10m;所述拉杆4位于所述排水沟2的深度方向上的1/3至1/2位置。拉杆4的间隔过于密集,则拉杆4的内支撑效果较好,但防水结构的施工过于繁琐;拉杆4的间隔过于疏散,则拉杆4的内支撑效果较差,位于拉杆4之间的排水沟2的立面仍容易受挤压变形。另一方面,由于排水沟2的立面受到的挤压来源于屋面板1,即立面的上部,因此,拉杆4应位于排水沟2的深度方向的偏上的位置。
由于拉杆4仅端部的边缘与排水沟2的立面的防水卷材3进行表面热熔焊接,为了进一步强化该固定连接,可对拉杆4的两端的连接位置进行加强处理。
可选地,增加连接条5。连接条5包覆在所述拉杆4与所述排水沟2的连接位置,连接条5分别与所述拉杆4的表面和所述排水沟2的立面的防水卷材3的表面热熔焊接。连接条5环绕拉杆4的端部的外圆周表面一圈。
可选地,所述拉杆4的两端的外侧分别套设有第一套管6;第一套管6的一端设有翻边,翻边与所述排水沟2的立面上的防水卷材3热熔焊接。第一套管6相当于包覆成型后的连接条5,第一套管6为匹配拉杆4管径的批量生产的标准件,使用第一套管6有利于减少拉杆4加强处理时步骤。
优选地,所述排水沟2的底面设有落水口7和第二套管8,第二套管8套入落水口7的内侧;第二套管8的一端设有翻边,翻边与底面上的所述防水卷材3粘接或热熔焊接。防水卷材3位于落水口7位置开设有洞口,第二套管8的翻边覆盖搭接在洞口边缘,防止洞口边缘出现渗漏现象。
本实施例中,排水沟防水结构以压型钢板复合保温材料的防水屋面的内天沟为例。防水卷材3为1.5mm的PVC自粘型防水卷材。拉杆4为50mm的PVC圆管。拉杆4沿排水沟2的长度方向间隔6m设置,其高度位于排水沟2的深度方向上的1/3位置。连接条5、第一套管6、第二套管8均为PVC防水卷材。连接条5为300mm宽的长条。第一套管6和第二套管8为预制件。连接条5和第一套管6两种方式择一选择使用即可。第二套管8的内侧还套设有雨水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杆由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组成,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采用螺纹连接。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之间可以相对旋转,从而实现拉杆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调,以适应排水沟的宽度误差。此外,相对旋转还可以增加拉杆与排水沟的立面之间的预紧力,使拉杆由内向外顶住立面,实现拉杆与排水沟的立面的固定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采用实施例1的防水结构的应对排水沟漏水问题的修缮方法。本实施例既解决了目前的排水沟漏水问题,又提供了内部支撑防止后期排水沟的形变,属于一种从根本上解决排水沟漏水问题的修缮方法。
本实施例的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对渗水、漏水部位的金属屋面的排水沟内部的垃圾杂物进行清理,并将伸入排水沟的、挑檐部位的屋面板进行切割,使其与排水沟齐平。
排水沟的表面及其两侧的金属屋面的上表面500mm范围内用1.5mmPVC自粘型高分子防水卷材,采用满粘工艺进行铺贴施工。
在排水沟内侧两端采用热熔法焊接50mm的PVC圆管,使PVC圆管与立面的防水卷材紧密连接,排水沟内间距6米焊接一根PVC圆管,用来支撑、抵抗两侧屋面板的应力。
对PVC圆管的根部位置用宽度为300mmPVC卷材条或第一套管进行包裹加强处理。
对落水口位置的PVC防水卷材进行开孔后,粘接或热熔法焊接第二套管,并更换损坏的雨水斗。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面板、排水沟、防水卷材和拉杆;防水卷材覆盖排水沟的底面和立面,防水卷材向排水沟两侧的屋面板的上表面延伸覆盖;拉杆为塑料管,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排水沟的两侧的立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为PVC自粘型防水卷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在所述屋面板的上表面的延伸覆盖距离不小于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的厚度为1.5mm至3.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为PVC圆管;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水沟的立面的防水卷材的表面热熔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沿所述排水沟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间隔距离为5m至10m;所述拉杆位于所述排水沟的深度方向上的1/3至1/2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条,连接条包覆在所述拉杆与所述排水沟的连接位置,连接条分别与所述拉杆的表面和所述排水沟的立面的防水卷材的表面热熔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两端的外侧分别套设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的一端设有翻边,翻边与所述排水沟的立面上的防水卷材热熔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由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组成,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采用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的底面设有落水口和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套入落水口的内侧;第二套管的一端设有翻边,翻边与底面上的所述防水卷材粘接或热熔焊接。
CN202221273637.4U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 Active CN217353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73637.4U CN217353250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73637.4U CN217353250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53250U true CN217353250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14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73637.4U Active CN217353250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53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96956U (zh) 带防火隔离带现浇混凝土永久性复合保温外模板
CN217353250U (zh) 一种金属屋面的排水沟防水结构
CN213143542U (zh) 一种预制钢骨架轻型楼板平接连接节点结构
CN103883084A (zh) 一种出气管防水套
CN210857770U (zh) 一种压型钢板保温屋面与山墙连接处节点结构
CN205100244U (zh) 一种地下结构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叠合面构造
CN210049413U (zh) 一种钢结构墙体伸缩缝节点
CN215166641U (zh) 一种装配式复合保温外挂墙板竖向防水结构
CN214245851U (zh) 深基坑后拆支撑腰梁防水结构
CN211548448U (zh) 一种混凝土墙与彩钢屋面板连接部位的防水结构
CN210395893U (zh) 一种钢结构女儿墙与tpo屋面接缝防水节点
CN211649434U (zh) 缠绕管的内止式胶圈对接结构
CN210461971U (zh) 一种穿墙管件的防水密封处理结构
CN209958530U (zh) 一种钢结构横向板竖向收边接缝防水节点
CN220226253U (zh) 一种适用于外墙单侧支模的支撑结构
CN215167323U (zh) 一种彩钢板斜屋面与出屋面管道背水面防水连接节点结构
CN218643691U (zh) 一种用于坡屋面一体化板的连接固定装置
CN217105857U (zh) 一种女儿墙内天沟收边防渗构造
CN212866667U (zh) 一种侧入式预制雨水斗安装结构
CN215254016U (zh) 一种新型钢结构组合楼板屋面的挡水构造
CN217000533U (zh) 一种金属屋面天沟柔性伸缩缝装置
CN215367395U (zh) 一种组装式塑料复合混凝土管廊
CN108914964A (zh) 一种城市支线地下综合管廊构造系统
CN218541237U (zh) 排气管防水结构及屋面排气装置
CN206478820U (zh) 一种风管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03b, block C, Xiangnian Plaza, Qiaoxiang Road, Shahe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Keshun Building Repai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03b, block C, Xiangnian Plaza, Qiaoxiang Road, Shahe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Keshun repai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