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9659U - 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9659U
CN217339659U CN202123424150.XU CN202123424150U CN217339659U CN 217339659 U CN217339659 U CN 217339659U CN 202123424150 U CN202123424150 U CN 202123424150U CN 217339659 U CN217339659 U CN 217339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sets
airflow
sput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241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云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Shanghai Yu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Shanghai Yu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Shanghai Yu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Shanghai Yu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241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9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9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96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其包括气腔,所述气腔的内部通过肋板分隔成上方的第一腔体以及下方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间通过设置在肋板中部的气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气流振动杆,所述气腔的一端设置吹嘴,所述气腔的另一端设置气流调节阀,本实用新型综合运用呼气期正压(PET)结合胸廓内震荡(ITO)技术,当使用者感觉到有痰或其它粘液不易咳出或咳嗽困难时,通过呼气训练能够高效排除痰液,同时本实用新型适用各年龄段的使用者,操作简易、拆装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
背景技术
痰液会堵塞气道,影响患者正常呼吸交换空气,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同时,痰液堆积在气道中容易滋养细菌,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的急/慢性发作。及时排痰,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使呼吸道保持畅通是获得良性呼吸的前提条件。
常用的排痰方法有药物性方法:或吃药,或气雾吸入;也有物理性方法:如背负式电动振动排痰机以及烟斗式排痰器(flutter)。而使用药物性方法排痰,其化学药品起效慢,副作用多,而且有用量限制不能一有痰就用,同时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包括耐药性,不良反应。因此,使用物理性的方法廓清气道排出痰液较为优选。
而现有的物理性排痰方法存在以下缺点:背负式电动振动排痰机,属于胸廓外振荡,需要供电,背负在身,功率和负荷都较大,年老体弱者不合适,骨质疏松者也不合适运用,不能随身携带,一般只在医疗机构使用;烟斗型排痰器(flutter),使用时不容易掌握平衡,振荡频率无法精确调节无法控制,维持时间也比较短,排痰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结合呼气期正压和气道振动原理,两者相互配合大大提高排痰效果、廓清气道,同时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其包括气腔,所述气腔的内部通过肋板分隔成上方的第一腔体以及下方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间通过设置在肋板中部的气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气流振动杆,所述气腔的一端设置吹嘴,所述气腔的另一端设置气流调节阀。
进一步的,气流振动杆包括固设在肋板上方的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上方设置翘板,所述翘板相对固定基座间通过球轴承能够相对摆动,所述翘板靠近吹嘴一端设置阻流盖,所述翘板的另一端设置平衡板,所述阻流盖的一端固设铁片。
进一步的,所述吹嘴延伸进第一腔体的一端设置磁片。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调节阀包括固设在气腔一端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一侧旋转设置旋转片,所述固定片与旋转片表面相对第一腔体的轴向方向对应设置多个气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孔孔径大小与吹嘴进气口面积的算法公式为R=π×a×b/6/πR2,R为气流孔半径,π为圆周率,吹嘴截面为椭圆,a,b分别为椭圆的半长轴、半短轴的长度,根据以上公式确定气流孔孔径大小与吹嘴进气口面积之间的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气流振动杆,利用球轴承使得气流振动杆可以发生相对摆动,使用者主动呼入产生气流压力变化产生振动,进而对肺内气管形成气流振荡效应,综合呼气气流正压结合胸廓内气流振荡技术双重作用,物理性辅助排痰效果明显;
2)通过精确计算气流孔的孔径大小和吹嘴进气口间的算法关系,能够获得适宜排痰的15-20HZ频率;
3)通过气流调节阀上气流孔的开启或关闭,以此调节气流压力,进而调节振动频率,操作方便简易,使用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气流振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呼气进入腔体后形成正压抬起翘板一端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呼气使用时产生气体正压反作用于人体气道肺内时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1、气腔;1.1、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2、吹嘴;3、肋板;4、气孔;5、气流振动杆;6、固定基座;7、球轴承;8、翘板;9、阻流盖;10、平衡板;11、铁片;12、磁片;13、气流调节阀;13.1、固定片;13.2、旋转片;13.3、气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由使用者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变化产生振动,进而对肺内气管形成气流振荡效应。在呼气时气流保持正压兼有气流振荡,形成胸廓内振荡,肺内振荡,气管支气管内振荡,利于松弛粘附的痰液,利于痰液随气流运动。胸廓内震荡是直接作用,能够以较低的频率获得良好的效果。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其包括气腔1,气腔1的内部通过肋板3分隔成上方的第一腔体1.1以及下方的第二腔体1.2,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1.2间通过贯穿设置在肋板3中部的气孔4相互连通,第一腔体1.1内设置气流振动杆5,气腔1的一端设置吹嘴2,气腔1的另一端设置气流调节阀13。本实用新型中的气流振动杆5呈一翘板状,通过人体口腔主动呼气,产生特定的气流振荡而起到辅助排痰作用。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流振动杆5包括用螺钉固设在肋板3上方的固定基座6,固定基座6上方设置翘板8,翘板8相对固定基座6间通过球轴承7能够相对摆动,翘板8靠近吹嘴2一端通过螺钉设置阻流盖9,翘板8的另一端通过螺钉设置平衡板10,阻流盖9的一端固设铁片11,在常态下由于铁片11的重量,第一腔体1.1内,圆锥形阻流盖9下沉一直处于盖住气口的密闭状态;气流由吹嘴2进入气腔1内产生气压,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把密闭气口的阻流盖9抬起,气流振动杆5的一端抬起,气流振动杆5的中间由球轴承7固定,另一端便下降产生摆动,同时气腔1内的气压降低,阻流盖9再次盖上密闭,待呼气压力继续增加,阻流盖9再次打开,持续的打开和闭合产生腔体气流压力的变化,就产生持续的气流振动。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吹嘴2延伸进第一腔体1.1的一端设置磁片12,磁片12与铁片11产生磁性吸引,当阻流盖9未被受力顶起时,通过磁性吸引,使得第一腔体1.1的连通吹嘴2的气口密闭。
如图1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流调节阀13包括固设在气腔1一端的固定片13.1,固定片13.1的一侧旋转设置旋转片13.2,固定片13.1与旋转片13.2表面相对第一腔体1.1的轴向方向对应设置多个气流孔13.3。通过旋转调节旋转片13.2,使得固定片13.1与旋转片13.2上的气流孔13.3开启或关闭,以此调节气流压力,进而调节振动频率。
如图1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流孔13.3孔径大小与吹嘴2进气口面积的算法公式为R=π×a×b/6/πR2,R为气流孔13.3半径,π为圆周率,a,b分别为椭圆的半长轴、半短轴长,由于气流孔13.3的孔径大小和吹嘴2进气口存在算法关系,因而容易获得适宜排痰的15-20赫兹频率。
医学实践和经验证明,呼气期正压和气道振动均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两种原理结合在一起相互配合,协同共振,可以取得最大效率的排出痰液,廓清气道的效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运用空气气流动力学原理,结合人体呼吸的基本规律和参数,精准计算和设置了有效的气流振动频率,综合运用呼气期正压(PET)结合胸廓内震荡(ITO)技术,当使用者感觉到有痰或其它粘液不易咳出或咳嗽困难时,通过呼气训练可以排除痰液,廓清气道,消除或减缓不适症状,改善和提高肺功能。
本使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者握持住气腔1本体,通过口含吹嘴2的方式持续对吹嘴2进行呼气,气腔1的下半部第二腔体1.2为进气腔1,呼气进入第二腔体1.2后升高压力,气流从肋板3中部的气孔4溢出进入第一腔体1.1,气流压力把密合气口的阻流盖9抬起,使气流振动杆5产生摆动,同时腔体内气压因泄露而降低,圆锥形的阻流盖9再次盖上密闭,待呼气压力继续增加,再次打开,持续的呼气,持续的打开和闭合产生腔体气流压力的变化,就产生持续的气流振荡,通过调节气流调节阀13以获得适宜的振荡频率,持续和均匀的呼气,产生持续的正压振荡反作用于人体气道和肺内,进而产生持续的排痰效果。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4)

1.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腔(1),所述气腔(1)的内部通过肋板(3)分隔成上方的第一腔体(1.1)以及下方的第二腔体(1.2),所述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1.2)间通过设置在肋板(3)中部的气孔(4)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1)内设置气流振动杆(5),所述气腔(1)的一端设置吹嘴(2),所述气腔(1)的另一端设置气流调节阀(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振动杆(5)包括固设在肋板(3)上方的固定基座(6),所述固定基座(6)上方设置翘板(8),所述翘板(8)相对固定基座(6)间通过球轴承(7)能够相对摆动,所述翘板(8)靠近吹嘴(2)一端设置阻流盖(9),所述翘板(8)的另一端设置平衡板(10),所述阻流盖(9)的一端固设铁片(1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嘴(2)延伸进第一腔体(1.1)的一端设置磁片(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调节阀(13)包括固设在气腔(1)一端的固定片(13.1),所述固定片(13.1)的一侧旋转设置旋转片(13.2),所述固定片(13.1)与旋转片(13.2)表面相对第一腔体(1.1)的轴向方向对应设置多个气流孔(13.3)。
CN202123424150.X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 Active CN217339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24150.XU CN217339659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24150.XU CN217339659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9659U true CN217339659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42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24150.XU Active CN217339659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96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2250B (zh) 用于包括具有夹带端口和/或压力特征的非密封通气界面的无创通气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0464797C (zh) 灭毒型呼吸辅助治疗机
JP6645977B2 (ja) 調合ガス濃縮圧力サポート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4840351B (zh) 一种可穿戴式同步于呼气相的胸廓外按压式呼吸机
CN113058231A (zh) 心胸外科患者护理用肺部呼气训练装置
CN102625720B (zh) 用于包括具有自由空间喷嘴特征的非密封通气界面的无创通气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0404145A (zh) 一种吸入氧浓度精确可调且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氧疗装置
CN207804913U (zh) 一种呼吸肌锻炼器
CN103055389A (zh) 一种吸气相雾化、呼气相震荡排痰的装置
CN202490292U (zh) 一种吸气相雾化、呼气相震荡排痰的装置
CN217339659U (zh) 一种运用呼气动力产生气流压力振荡的辅助排痰装置
CN109172986A (zh) 一种辅助发声装置及仿生发声方法
CN209237270U (zh) 一种具有计数功能的呼吸训练器
CN209286398U (zh) 一种儿科呼吸治疗器
CN207153002U (zh) 一种呼吸机
CN207253663U (zh) 一种呼吸训练器
CN206463176U (zh) 新生儿窒息复苏头位固定器
CN213789409U (zh) 正负压协调及超声雾化一体化的排痰系统
CN210302247U (zh) 一种心内科呼吸训练装置
CN209611903U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阻肺的多功能氧疗装置
CN208229190U (zh) 一种便携式氧疗装置
CN2452525Y (zh) 一种给药吸氧器
CN205235101U (zh) 呼吸肌训练振动排痰清肺仪
CN214260289U (zh) 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昏迷患者的呼吸训练排痰装置
CA2601532C (en) Apparatu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 aerosol form by controlling press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