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6101U - 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6101U
CN217336101U CN202122909178.6U CN202122909178U CN217336101U CN 217336101 U CN217336101 U CN 217336101U CN 202122909178 U CN202122909178 U CN 202122909178U CN 217336101 U CN217336101 U CN 217336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or
control
relay
pin
contro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091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勤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Nanya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Nanya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Nanya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Nanya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091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6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6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61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包括:外护壳体,外护壳体的顶部设有防雨盖,外护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检修门,外护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散热孔;外护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热继电器、第二热继电器、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第四接触器、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及用于给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供能的电源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可以根据PLC控制系统自动切换两个冷却泵的工作状态,也可以通过手动进行控制或关闭冷却泵的工作状态,避免了冷却泵的出现故障的时候冷却工作无法进行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
背景技术
在电线电缆挤出机的制造过程中,冷却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冷却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都较差,在冷却泵发生故障时,容易造成水路的故障,则无法达到正常的冷却效果,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因此为了保证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在一套冷却系统中准备两个冷却泵,一个工作的时候另一个作为备用,因此传统的仅能控制一个冷却泵的电控箱无法满足带有两个冷却泵的冷却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来解决现有的电控箱仅有单一控制器,无法自动控制切换两个冷却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包括:外护壳体,所述外护壳体的顶部设有防雨盖,所述外护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检修门,所述外护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排出热空气的散热孔;所述外护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热继电器、第二热继电器、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第四接触器、根据所述第一热继电器的驱动控制第一冷却泵导通或断开的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二热继电器的驱动用于控制第二冷却泵导通或断开的第二控制模块、及用于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供能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器后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器后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一热继电器的控制端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接触器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二热继电器的控制端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四接触器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均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和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均与三相电的零线相连。
可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熔断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PSE电源组件,所述第一熔断器的一端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器的一端、第二接触器的一端、PSE电源组件的第一脚、及PSE电源组件的第三脚均与所述第一熔断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另一端、第二接触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与三相电零线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二脚与三相电零线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八脚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受控端的一端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九脚和第十一脚均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受控端的另一端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五脚与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的另一端与三相电的零线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七脚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端的另一端与三相电的零线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十四脚接地。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二熔断器、第一转换开关、第一按钮开关、第二按钮开关、第一PLC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熔断器的一端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一脚和第三脚均通过所述第一按钮开关与所述第二熔断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按钮开关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受控端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二脚相连,所述第一PLC控制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四脚相连,所述第二按钮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受控端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PLC控制单元的另一端均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受控端和第三接触器的受控端后与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端的另一端连接零线;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一脚还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受控端、第一接触器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一热继电器的受控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一脚还通过所述第三接触器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一热继电器的受控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热继电器的受控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三接触器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接触器的另一端连接零线。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三熔断器、第二转换开关、第三按钮开关、第四按钮开关、第二PLC控制单元;所述第三熔断器的一端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一脚和第三脚均通过所述第三按钮开关与所述第三熔断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四按钮开关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受控端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二脚相连,所述第二PLC控制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四脚相连,所述第四按钮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受控端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PLC控制单元的另一端均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受控端和第四接触器的受控端后与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端的另一端连接零线;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一脚还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受控端、第二接触器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二热继电器的受控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一脚还通过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二热继电器的受控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热继电器的受控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四接触器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另一端连接零线。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给所述电源模块降温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四熔断器、温度控制器、热敏电阻、及排风扇;所述第四熔断器的一端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四熔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温度控制器的第六脚相连,所述温度控制器的第七脚通过所述热敏电阻后与温度控制器的第八脚相连,所述温度控制器的第五脚与三相电的零线相连,所述温度控制器的第四脚与排风扇的一端相连,所述排风扇的另一端与三相电的零线相连。
可选的,所述排风扇固定设置在外护壳体的侧壁的内侧,且盖设在所述散热孔上。
可选的,所述外护壳体上设有两个检修门,两个所述检修门通过铰链转动设置在所述外护壳体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包括:外护壳体,所述外护壳体的顶部设有防雨盖,所述外护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检修门,所述外护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排出热空气的散热孔;所述外护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热继电器、第二热继电器、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第四接触器、根据所述第一热继电器的驱动控制第一冷却泵导通或断开的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二热继电器的驱动用于控制第二冷却泵导通或断开的第二控制模块、及用于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供能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器后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器后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一热继电器的控制端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接触器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二热继电器的控制端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四接触器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均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和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均与三相电的零线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可以根据PLC控制系统自动切换两个冷却泵的工作状态,也可以通过手动进行控制或关闭冷却泵的工作状态,避免了冷却泵的出现故障的时候冷却工作无法进行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模块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控制模块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控制模块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原理图;
图中:1、外护壳体;2、防雨盖;3、检修门;4、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包括:外护壳体1,所述外护壳体1的顶部设有防雨盖2,所述外护壳体1的一侧壁上设有检修门3,所述外护壳体1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排出热空气的散热孔4;所述外护壳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热继电器KH1、第二热继电器KH2、第一接触器 KM1、第二接触器KM2、第三接触器KM3、第四接触器KM4、根据所述第一热继电器KH1的驱动控制第一冷却泵导通或断开的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二热继电器KH2的驱动用于控制第二冷却泵导通或断开的第二控制模块、及用于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供能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器KM1后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器KM2后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一热继电器KH1的控制端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接触器KM3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二热继电器 KH2的控制端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四接触器KM4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均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和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均与三相电的零线相连。
具体来说,两个热继电器KH用于感应需要冷却的负载的温度,当温度达到需要冷却泵工作的温度后,热继电器KH便控制其受控端将所述冷却泵导通,以便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工作,第一接触器KM1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模块与第一热继电器KH1之间导通或断开,第二接触器KM2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模块与第二热继电器KH2之间导通或断开,人们可以手动选择两个冷却泵其中之一进行工作,也可以通过PLC控制系统自动选择某一冷却泵是否工作。这样可以通过一套控制系统控制冷却泵与备用冷却泵交替工作,避免正式冷却泵故障的情况下,无法快速切换备用冷却泵。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熔断器FU1、第一继电器 KA1、第二继电器KA2、第三继电器KA3、PSE电源组件,所述第一熔断器FU1的一端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一端、第二接触器KM2的一端、 PSE电源组件的第一脚、及PSE电源组件的第三脚均与所述第一熔断器FU1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另一端、第二接触器KM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继电器KA1的第一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一继电器KA1的第二控制端与三相电零线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二脚与三相电零线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八脚与所述第一继电器KA1的受控端的一端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九脚和第十一脚均与所述第一继电器KA1的受控端的另一端相连;所述PSE 电源组件的第五脚与第二继电器KA2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继电器 KA2的控制端的另一端与三相电的零线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七脚与所述第三继电器KA3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继电器KA3的控制端的另一端与三相电的零线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十四脚接地。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二熔断器FU2、第一转换开关SA1、第一按钮开关SB1、第二按钮开关SB2、第一PLC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熔断器FU2的一端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一转换开关SA1的第一脚和第三脚均通过所述第一按钮开关SB1与所述第二熔断器FU2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按钮开关SB2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受控端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SA1的第二脚相连,所述第一PLC控制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SA1的第四脚相连,所述第二按钮开关SB2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受控端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PLC控制单元的另一端均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受控端和第三接触器KM3的受控端后与第一接触器KM1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控制端的另一端连接零线;所述第一转换开关 SA1的第一脚还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KA2的受控端、第一接触器KM1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一热继电器KH1的受控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转换开关SA1的第一脚还通过所述第三接触器KM3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一热继电器KH1的受控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热继电器KH1的受控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继电器 KA3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三接触器KM3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接触器KM3的另一端连接零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红灯、第一黄灯、和第一绿灯,所述第一红灯并联在所述第三接触器KM3的两端,所述第一绿灯与第一接触器KM1的常闭受控端和第三接触器KM3的常闭受控端串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二熔断器FU2与零线之间;所述第一黄灯与第一热继电器KH1的受控端串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二熔断器FU2与零线之间。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三熔断器FU3、第二转换开关SA2、第三按钮开关SB3、第四按钮开关SB4、第二PLC控制单元;所述第三熔断器FU3的一端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二转换开关SA2的第一脚和第三脚均通过所述第三按钮开关SB3与所述第三熔断器FU3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四按钮开关SB4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受控端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转换开关SA2的第二脚相连,所述第二PLC控制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换开关SA2的第四脚相连,所述第四按钮开关SB4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受控端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PLC控制单元的另一端均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受控端和第四接触器KM4的受控端后与第二接触器KM2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控制端的另一端连接零线;所述第二转换开关 SA2的第一脚还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KA2的受控端、第二接触器KM2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二热继电器KH2的受控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转换开关SA2的第一脚还通过所述第四接触器KM4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二热继电器KH2的受控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热继电器KH2的受控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继电器 KA3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四接触器KM4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接触器 KM4的另一端连接零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红灯、第二黄灯、和第二绿灯,所述第二红灯并联在所述第四接触器KM4的两端,所述第二绿灯与第二接触器KM2的常闭受控端和第四接触器KM4的常闭受控端串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三熔断器FU3与零线之间;所述第二黄灯与第二热继电器KH2的受控端串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三熔断器FU3与零线之间。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6;本设备还包括:用于给所述电源模块降温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四熔断器FU4、温度控制器、热敏电阻、及排风扇;所述第四熔断器FU4的一端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四熔断器FU4的另一端与所述温度控制器的第六脚相连,所述温度控制器的第七脚通过所述热敏电阻后与温度控制器的第八脚相连,所述温度控制器的第五脚与三相电的零线相连,所述温度控制器的第四脚与排风扇的一端相连,所述排风扇的另一端与三相电的零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扇固定设置在外护壳体的侧壁的内侧,且盖设在所述散热孔上。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所述外护壳体上设有两个检修门,两个所述检修门通过铰链转动设置在所述外护壳体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护壳体,所述外护壳体的顶部设有防雨盖,所述外护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至少一检修门,所述外护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排出热空气的散热孔;
所述外护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热继电器、第二热继电器、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第四接触器、根据所述第一热继电器的驱动控制第一冷却泵导通或断开的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二热继电器的驱动用于控制第二冷却泵导通或断开的第二控制模块、及用于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供能的电源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器后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器后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第一热继电器的控制端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接触器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二热继电器的控制端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四接触器与三相电源端相连;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均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和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均与三相电的零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熔断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PSE电源组件,所述第一熔断器的一端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器的一端、第二接触器的一端、PSE电源组件的第一脚、及PSE电源组件的第三脚均与所述第一熔断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另一端、第二接触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与三相电零线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二脚与三相电零线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八脚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受控端的一端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九脚和第十一脚均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受控端的另一端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五脚与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的另一端与三相电的零线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七脚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端的另一端与三相电的零线相连;所述PSE电源组件的第十四脚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二熔断器、第一转换开关、第一按钮开关、第二按钮开关、及第一PLC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熔断器的一端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一脚和第三脚均通过所述第一按钮开关与所述第二熔断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按钮开关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受控端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二脚相连,所述第一PLC控制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四脚相连,所述第二按钮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受控端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PLC控制单元的另一端均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受控端和第三接触器的受控端后与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端的另一端连接零线;
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一脚还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受控端、第一接触器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一热继电器的受控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的第一脚还通过所述第三接触器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一热继电器的受控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热继电器的受控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三接触器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接触器的另一端连接零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三熔断器、第二转换开关、第三按钮开关、第四按钮开关、及第二PLC控制单元;
所述第三熔断器的一端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一脚和第三脚均通过所述第三按钮开关与所述第三熔断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四按钮开关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受控端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二脚相连,所述第二PLC控制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四脚相连,所述第四按钮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受控端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PLC控制单元的另一端均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受控端和第四接触器的受控端后与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端的另一端连接零线;
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一脚还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受控端、第二接触器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二热继电器的受控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转换开关的第一脚还通过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二热继电器的受控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热继电器的受控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受控端后与所述第四接触器的控制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另一端连接零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给所述电源模块降温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四熔断器、温度控制器、热敏电阻、及排风扇;
所述第四熔断器的一端与三相电源端相连,所述第四熔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温度控制器的第六脚相连,所述温度控制器的第七脚通过所述热敏电阻后与温度控制器的第八脚相连,所述温度控制器的第五脚与三相电的零线相连,所述温度控制器的第四脚与排风扇的一端相连,所述排风扇的另一端与三相电的零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扇固定设置在外护壳体的侧壁的内侧,且盖设在所述散热孔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壳体上设有两个检修门,两个所述检修门通过铰链转动设置在所述外护壳体上。
CN202122909178.6U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 Active CN217336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9178.6U CN217336101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9178.6U CN217336101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6101U true CN217336101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44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09178.6U Active CN217336101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61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59320U (zh) 一种电机
CN205846508U (zh) 一种能够散热的开关柜
CN105216814A (zh)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暖风机
CN217336101U (zh) 一种一拖二冷却泵控制箱
CN1549281A (zh) 变压器冷却风机控制装置
CN2733542Y (zh) 电力变压器风冷系统控制装置
CN204927885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多功能配电柜
CN205098205U (zh)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暖风机
CN111952860A (zh) 一种无线网络智能型低压电气控制柜装置
CN216145486U (zh) 一种变压器风冷控制装置
CN113037101B (zh) 一种高频矩阵式轻量型全封闭高压变频装置
CN115666058A (zh) 高负荷电力柜过载监控机构
CN213462762U (zh) 一种多散热性能的建筑电器柜
CN210608896U (zh) 一种应用在小五轴机床上的集成电器柜
CN209419959U (zh) 一种多通道大功率工业led驱动器
CN206649335U (zh) 智能变压器风冷装置
CN114141482A (zh) 一种智能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CN206992497U (zh) 中压蓄热装置智能电源调制设备
CN205985856U (zh) 一种新型的恒温开关柜
CN2817139Y (zh) 无触点式变压器风冷控制装置
CN205882785U (zh) 一种电动汽车集成式电源柜
CN205354809U (zh) 一种可移动式风冷却器
CN221079753U (zh) 一种智能化电力变压器
CN210430855U (zh) 一种智能母线槽
CN220775143U (zh) 可视化及模块化直流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